宗教改革家對雅各書的評價
十六世紀宗教改革家伊拉斯姆(Erasmus)對雅各書的優美希臘文印象深刻,因而懷疑傳統中所說「主的弟兄」為本書作者的看法。因為雅各不可能寫出如此優美的希臘文。
馬丁‧路德也對此書作者的使徒身份起疑,他的批判較伊拉斯姆來的深入。對路德而言,棘手之處在於雅各書與「重要」新約書信對「因信稱義」的看法不同,而有神學衝突的問題存在。路德曾說,雅各書「撕裂了聖經,與保羅及所有聖經對立」(LW35:397)。他更將雅各書標明為「稻草書信」("an epistle of straw", LW35:362)。在路德翻譯的德文新約中,他將雅各書放在猶大書、希伯來書、啟示錄的後面,是墊底的一本書。儘管路德對雅各書感到質疑,並且幾乎將它在視為次經的地位,但他畢竟沒有將雅各書從聖經正典中排除,甚至在路德的著作中,雅各書半數以上的經文還曾被他引用,視為權威。(D. Stoutenberg, "Martin Luther's Exegetical use of the Epistle of St. James" 碩士論文,伊利諾州三一神學院,p.51)
路德雖說雅各書如「稻草書信」,但我們也得從其上下文來明白路德所說的意義為何:路德並非視雅各書為一文不值,而是在將它與「重要書信」(約翰福音、約翰壹書、保羅書信──特別是羅馬書、加拉太書、以弗所書──及彼得前書)相比之下,所加的評語。他認為,這些重要書信「顯明了基督,教導了一切你們需知之事,即使你們從未看過或聽過任何其他書信或教義。」然而論到雅各書,路德則說:「我無法將它包括在重要書信內,但我也不願攔阻他人重視或提昇雅各書,畢竟其中有許多名言。」(LW35:397)
約翰‧加爾文雖承認雅各書「似乎太少宣揚基督的恩典,不像一個使徒當有的作風」,但也同時也說:「不一定每一位都必須處理同樣的爭論。」〔J. Calvin, Commentaries on the Catholic Epistles, trans. by John Owen (Edinburgh, 1855; Eerdmans, 1948)., p.277.〕
約翰‧加爾文雖承認雅各書「似乎太少宣揚基督的恩典,不像一個使徒當有的作風」,但也同時也說:「不一定每一位都必須處理同樣的爭論。」〔J. Calvin, Commentaries on the Catholic Epistles, trans. by John Owen (Edinburgh, 1855; Eerdmans, 1948)., p.277.〕
加爾文接納雅各的使徒權威,並主張雅各及保羅對因信稱義的看法上應可互相調和。加爾文的角度顯然是正確的。我們可以明白,路德對「因信稱義」的新發現十分興奮,而他當時又必須護衛真理,所以他的興奮與環境,造成他對雅各書及某些新約書卷產生不平衡的處理。但是,在改教時期高舉「因信稱義」是有其時代的指標意涵,且不容有「行為稱義」來模糊焦點。
※LW:Luther's Works.
※LW:Luther's Work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