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31日 星期四

以賽亞書 29:1-24

以賽亞書 29:1-24 現代中文譯本
耶路撒冷的命運
29:1 甚至上帝的祭壇,就是耶路撒冷本身,也要遭殃!大衛駐紮過的城要遭殃!儘管一年一年過去,節期依著次序週而復始,
29:2 上帝仍要向這稱為「上帝祭壇」的城降災難。將有呻吟哀號的聲音;全城要變成一座鮮血淋淋的大祭壇。
29:3 上帝要圈住這城,圍攻它,攻擊它。
29:4 耶路撒冷的人不敢作聲,蹲在地上,憋著喉嚨講話,像鬼從地底下講話一樣。
29:5 耶路撒冷啊,所有攻擊你的仇敵都要像灰塵一樣被吹散;他們令人恐懼的軍隊要像糠秕一般被風颳走。忽然,出乎意料地,
29:6 上主─萬軍的統帥要用猛烈的雷轟和地震,要差遣暴風、巨浪,和烈火來拯救你。
29:7 然後,來攻擊上帝祭壇的各國軍隊都要潰敗;他們的武器和軍備都像夢,像夜間的夢幻一樣消逝。
29:8 來攻擊耶路撒冷的各國軍隊要像一個快餓死的人在夢中大嚼,醒來的時候仍然飢餓;他們像快渴死的人在夢中大喝,醒來的時候依舊乾渴。

警告不被接受
29:9 你們繼續做愚蠢的事吧!繼續盲目吧!你們還沒有喝酒已經醉倒,滴酒不沾已經搖搖擺擺!
29:10 上主使你們昏昏欲睡;他關閉你們的眼睛。先知應該是人民的眼目,但是上帝遮蔽了他們的眼睛。
29:11 所有異象的意義都對你們隱藏起來,像一本封閉著的書卷。你們拿這書卷去請飽學之士讀,他一定告訴你們,他不能讀,因為這書卷是封閉著的。
29:12 你們請目不識丁的人讀,他會告訴你,他不會讀。
29:13 主說:「這人民認為他們在敬拜我呢!他們用唇舌尊敬我,他們的心卻遠離我。他們的宗教僅是人間的一些規條傳統,熟讀背誦而已。
29:14 因此,我要再出其不意地打擊他們,使他們震驚。他們當中,聰明人的聰明將毫無價值;精明人的精明將毫無用處。」

對將來的盼望
29:15 那些向上主隱藏計謀的人要遭殃了!他們在暗中策劃,以為沒有人看見,沒有人曉得他們在做些甚麼。
29:16 他們顛倒是非。到底窯匠重要,或是窯器重要呢?人所造的東西怎能對人說「你並沒有造我」,或說「你不知道你在做些甚麼」?
29:17 正如俗語說:「過些時候,荒地要變成肥田;肥田要變成荒地。」
29:18 到那一天,聾子會聽見讀書的聲音;一向在黑暗中的盲人會張開眼睛觀看。
29:19 卑微的人要接受上主所賜的喜樂;貧窮的人要頌讚以色列神聖的上帝。
29:20 欺壓人的要被剷除;冒犯上帝的要被懲罰;罪人都要被消滅。
29:21 毀謗別人的,干擾主持公道的,冤枉誠實人的,上帝都要殲滅。
29:22 現在,以色列的上帝,那位曾經拯救亞伯拉罕的上主這樣說:「我的子民哪,你們不再受羞辱了,你們的面不再受窘而發白了。
29:23 當你們看見我所賜給你們的子孫,你們就會承認我是以色列神聖的上帝。你們會尊敬我,敬畏我。
29:24 愚笨的人會學習明智;老發怨言的人願意受教。」

2012年5月30日 星期三

以賽亞書 28:1-29

以賽亞書 28:1-29 現代中文譯本
第28-32章是關乎上帝選民的預言,將有五個臨到選民的災禍。接著第33章是臨到亞述的災禍。
對北國的警告
28:1-6的信息是對北國首都撒瑪利亞而發的,實際上是通過北國官員醉生夢死論到猶大的危機。先知形容北國首都撒瑪利亞是「喝醉...戴花冠...驕傲的頭」。先知的信息很可能表示,當時北國已被亞述所佔,先知引用他早先預告那場毀滅的信息。以賽亞先知如此作的目的,是要警告猶大,上帝使審判臨到北國,是因為他們犯罪,如今猶大也犯了同樣的罪。
28:1 以色列王國要遭殃了!它的光榮消失,像它那些喝醉了酒的首領頭上所戴的花冠一樣。他們在那驕傲的頭上灑了香水,可惜他們喝得爛醉,倒在地上。
「以色列王國」和合本按原文譯為「以法蓮」,通常「以法連」代表北國,因為北國十個支派是以法連為首。
「戴花環」是幸福、快樂的記號(箴4:9;賽61:10)。在此,先知警告北國以色列醉生夢死,花天酒地之下不察死到臨頭的危機,他們的驕傲將先知的預言當耳邊風。果然,撒瑪利亞在主前722年被亞述所滅,他們的「花冠」很快就會枯萎。
28:2 主已經準備那強大有力的人來攻擊他們。他來的時候,像狂風,像暴雨,像猛烈的洪水衝進全地。
「強大有力的人」是亞述,上帝曾用它當作審判北國的工具。北國驕傲醉生夢死,對先知的信息充耳不聞,違背與上帝之間的約,所以上帝藉由亞述審判北國以色列。
28:3 那些喝醉了酒的首領們都被踐踏在腳下;
28:4 他們那褪了光彩的榮譽也喪失了,像初夏剛結出來的無花果,一成熟就被人摘下來吃了。
28:5 在那一天,上主─萬軍的統帥要像美麗的花冠,戴在劫後餘生的子民頭上。
即使在上帝藉著亞述審判北國中,上帝仍作祂餘剩之民的榮冠華冕。「劫後餘生」和合本譯為「餘剩之民」,似乎亦有所指,若猶大人民忠信於上帝,他們將要被存留。
28:6 他要賜公正的心給法官,賜勇氣給防守城門、抵禦強敵的人。

以賽亞和猶大的酒醉先知
28:7 先知和祭司也醉得東倒西歪;他們喝酒喝得太多,糊裏糊塗。先知們酩酊大醉,不明白上帝給他們的異象,祭司們也喝得不能辨別是非。
先知話鋒一轉,指出南國的先知與祭司也是糊里糊塗、不明是非。
28:8 桌子上杯盤狼藉,都是嘔吐的穢物。
28:9 大家埋怨我說:「這先知到底在教些甚麼?誰要聽他的呢?他只能講給剛斷奶的嬰兒聽!
28:10 他居然還想一課一課、一行一行、一個字一個字地教導我們呢!」
以賽亞先知用譏諷的筆調指出,醉酒神智不清的先知與祭司,他們的教導與信息僅能說給嬰孩聽,完全不能真正傳遞上帝的信息。換言之,原本要傳遞上帝信息,帶領人敬拜上帝的祭司,卻醉生夢死糊里糊塗的失職。
28:11 假如你們不聽我的話,上帝要打發外國人,用奇異的語言來教訓你們。
如果百姓聽從糊里糊塗的酒醉先知與祭司的教導,勢必落入以色列的後塵,就像上帝容許亞述攻打審判以色列國。同樣地情況若發生,上帝也會容許外族入侵猶大國。
28:12 他給你們安寧和舒適,你們卻拒絕聽從他。
28:13 現在上主要一課一課、一行一行、一個字一個字地教訓你們了。你們會走一步,摔一跤;你們會跌倒摔傷,成為俘虜。

錫安的基石
28:14 現在,你們這些在耶路撒冷治理人民的傲慢首領啊,聽上主對你們講的話吧!
28:15 你們以為已經跟死亡簽了約,跟陰府訂了合同,所以認為可以大難不死;你們以為憑謊話和欺騙就可以苟安。
28:16 現在至高的上主要對你們說:「我要在錫安建立堅強穩固的基礎,在那裏安放貴重的基石,上面刻著字,說:『有信心的人必然堅定不移』。
「基石」和合本譯為「房角石」也作「試驗過的石頭」(弗2:20;彼前2:6)。古代建築時,會以一個基石作為其餘石塊製作時的標準,好切割成規格畫一的石塊。
耶穌基督就是基督徒生命的房角石,是基督徒生命的標準規格。上帝的話語就像準繩、線鉈將我們的生命不符合「基督規格」的部分畫出,然後上帝的話語就像聖靈的劍(弗6:17),將這些不合乎規格的稜角予以切除。
28:17 在這基礎上,我要以正義為標準,以誠實為準則。」冰雹要打碎你們所倚靠的謊言;洪水要淹沒你們的安全。
「以正義為標準,以誠實為準則」和合本譯為「以公平為準繩,以公義為線鉈」。準繩與線鉈是在衡量行與列的標準。特別在切割一定規格石塊時,或是建築時常用的標準工具。
28:18 你們跟死亡簽的約將廢除,跟陰府訂的合同將取消。災難臨頭的時候,你們就完了。
28:19 這災難一次又一次地打擊你們,你們將日以繼夜地忍受苦楚。上帝每次給你們新的信息,每次都帶來新的恐怖。
28:20 你們正像諺語所描寫的:「床太短,無法伸腿;被太窄,蓋不住全身。」
他看見了那虛假的盟約,便向他們宣告上帝的話。祂要在錫安放一塊穩固的根基,只有信靠這根基才能得安全、穩固。公平的審判降臨時,一切假的避難所都要被沖走,那不潔淨的盟約也要被廢棄。他們原以為能躲過敵軍,但在審判中,敵軍要如大水漫過,將他們踐踏在腳下。
28:21 但是上主要像他在比拉心山和基遍谷作戰一樣,起來成就他的工作;這是意想不到的事。他一定要成就他那神祕莫測的工作。
28:22 因此,我警告你們的時候,你們不要譏笑。否則,你們更難逃脫這厄運。我已經聽到了,至高上主─萬軍的統帥定意要毀滅整個國家。

上帝的智慧
28:23 你們要留心聽我的話,注意我所告訴你們的。
28:24 難道農夫在耕種的時候只是犁地鬆土嗎?
28:25 他一旦把土地犁好了,就撒種,種下大茴香或小茴香。他要種一排排的小麥或大麥,並在田的邊緣種其它榖物。
28:26 農夫知道怎樣耕種,因為上帝教導他。
28:27 他不用粗大的棍子打大茴香或小茴香;他用的是大小適度的棍子。
28:28 他也不會不停地使用風車,造成麥子的損害。他知道怎樣趕車,輕輕地滾過麥堆,使麥糠跟麥子分開,不致損壞麥子。
28:29 這種智慧都是上主─萬軍的統帥賜給他的。上帝的計劃多麼奇妙;他的智慧多麼浩大!

以賽亞書28:7-17 生命的基石 (2012/5/30聯合祈禱會講道大綱) ㄧ、醉生夢死的生命 二、上帝話語的再傳 三、建造生命的準繩

2012年5月29日 星期二

以賽亞書 27:1-13

以賽亞書 27:1-13 現代中文譯本
27:1 那一天,上主要用剛硬銳利的劍懲罰戾龍,就是那扭曲善變的古蛇,並殺死那大海中的海怪。
「戾龍……海怪」:古代傳說中的大怪物,代表壓迫以色列的諸國。
「那一天」是指上帝介入、審判的日子。
以賽亞先知以「怪獸」來象徵外敵,「戾龍(和合本:鱷魚)」指巴比倫。「善變的古蛇(和合本:快行的蛇)」指亞述。「海怪」是指埃及,因為「海」這個字,也常常用來指尼羅河。這些怪物是對惡者的描寫,牠們敏捷、詭詐、狡猾、殘暴。
27:2 那一天,上主要提起他所喜歡的葡萄園,說:
27:2-13「葡萄園之歌」,和前面預言中的那一首葡萄園之歌成了強烈的對比。第一首萄萄園之歌,述說儘管上主的葡萄園敗落了,祂仍細心照管祂的園子,然後又說到將有審判臨到它。這裡,第二首「葡萄園之歌」是復興之歌,描述葡萄園的榮耀及上主的照料。
27:3 「我看守它,不斷地灌溉;我日夜守護它,沒有人能加以損壞。
27:4 我不再對我的葡萄園發怒。如果園子裏有荊棘和蒺藜,我必定把它們燒光。
27:5 如果我子民的敵人要我保護,就得先跟我講和。對啦,他們得先跟我講和。」
27:6 在將來的日子,以色列人民,雅各的子孫,要像樹一樣扎根;它們要發芽、開花、遍地結滿果子。
27:7 上主懲罰以色列人不像他懲罰他們的敵人那樣嚴厲。他擊殺以色列人,也不像他消滅他們的敵人那麼多。
27:8 上主重重地懲罰他的子民,放逐他們;他從東方吹來一陣暴風,把他們捲走了。
27:9 除非以色列人把他們替外邦神明築造的祭壇都拆毀,把亞舍拉女神的柱子和燒香的祭壇都推倒,他們的罪絕不蒙赦免。
27:10 設防的城荒廢了,空無所有,像曠野一樣;牛在那裏躺臥吃草。
27:11 樹枝都枯乾折斷,婦女們去撿來當柴燒。因為人民愚昧無知,他們的上帝不再愛護他們,他們的創造主不再憐憫他們。
27:12 以色列民哪,到那日,上主要從幼發拉底河到埃及邊境把你們一個一個地召集來,像把麥子和糠秕分開一樣。
27:13 那日子一到,吹號的聲音要把流亡在亞述和埃及的以色列人都召回來。他們要在耶路撒冷─上主的聖山上敬拜他。

2012年5月28日 星期一

以賽亞書 26:1-21

以賽亞書 26:1-21 現代中文譯本
上帝使他的子民得勝
26:1 那一天,人民要在猶大地唱這首歌:我們的城牆多麼堅固!上帝親自防守這城。
26:2 打開城門吧,讓正義的國家進來!讓忠信的人民進來!
26:3 上主啊,你把完全的平安賜給意志堅強的人,賜給信靠你的人。
26:4 要永遠信靠上主;他時刻保護我們。
26:5 他使驕傲的人謙卑;他摧毀堅固的城,使堅固的城牆成為廢墟。
26:6 被壓迫的人要走在廢墟上;窮苦人要踐踏倒塌的城牆。
26:7 公義的上主啊,你使公平的人走平坦的路;你使正直的人走康莊大道。
26:8 我們等候你,跟從你的旨意;你的名和威望是我們心靈的願望。
26:9 在夜間,我尋求你,我全心全意渴望你。當你審判世界的時候,萬民就知道甚麼是正義。
26:10 雖然你對邪惡的人仁慈,他們從來沒有學會行善。雖然這是公義之民的土地,他們仍然為非作歹;他們不承認你的偉大。
26:11 你的仇敵不知道你要懲罰他們。讓他們因看見你深愛你的子民而慚愧;讓他們遭受你早已為他們準備的懲罰。
26:12 上主啊,求你使我們繁榮;我們一切的成就都出於你。
「我們……出於你」或譯「你照我們所做的報賞我們」。
26:13 上主─我們的上帝啊,我們曾受人轄制;但是只有你是我們的主。
26:14 他們已經死了,不能復生,因為你懲罰他們,消滅了他們。
26:15 上主啊,你使我們的國家興盛,使我們的領土擴展;你的名大得榮耀,無遠弗屆。
26:16 上主啊,你曾懲罰你的子民;在痛苦中他們求告你。
26:17 上主啊,你使我們呼叫,像臨盆的婦女陣痛,輾轉呻吟。
26:18 我們曾經歷輾轉陣痛,卻沒有生產。我們沒有為國家打過勝仗;我們沒有造福世人。
26:19 但是我們已死的同胞將復活;他們的身體再有生命。睡在墳墓中的人將甦醒,高聲歡唱;正像地上的朝露帶來生氣,上主要使已死的人再活過來。

審判和復興
26:20 我的同胞們,進你們的屋子裏去吧!關上門,暫時躲藏起來,直到上帝的怒氣消失。
26:21 上主要從天上的住所降臨,懲罰世人的罪。人間的凶殺都要暴露;大地不再掩埋被殺的人的屍體。

2012年5月27日 星期日

以賽亞書 25:1-12

以賽亞書 25:1-12 現代中文譯本
頌讚的詩歌
25:1 上主啊,你是我的上帝;我要尊崇你,要稱頌你的名。你行了神蹟奇事;你已經實現了那早已定下的計劃。
25:2 你毀滅了城市,破壞了它們的堡壘。敵人所建的城堡已經荒廢,永遠不能重建。
25:3 剛強的人民要讚美你;強國的城市要畏懼你。
25:4 孤苦伶仃的要歸依你,在困苦的時候從你獲得安全。你給他們躲避風暴的地方,使他們在炎陽下得到遮蔭。殘暴人的攻擊像嚴冬的暴風,
「嚴冬的暴風」:希伯來文是「暴風吹襲牆壁」。
25:5 像沙漠的熱氣。但是上主啊,你塞住了敵人的口;你制止了殘暴之徒的喧嚷,正像炎熱中的雲朵消除了暑氣。

上帝預備筵席
25:6 在錫安山,上主─萬軍的統帥要為天下萬國預備盛筵,有豐富的食物,醇美的陳酒。
25:7 在這山上,至高的上主要拉下萬民悲傷的面罩,除去籠罩在列國頭上的愁雲。
25:8 他要永遠廢除死亡;他要擦乾每一個人的眼淚,除掉他子民在各國所受的羞辱。上主這樣宣佈了。
25:9 那時候,人人要說:「他的確是我們的上帝,我們一向信靠他;他拯救了我們。他是上主,我們一向信靠他。我們要歡喜快樂,因為他已經拯救了我們。」

上帝將懲罰摩押
25:10 上主要保護錫安山,但是摩押人將遭踐踏,像麥秸在糞堆中被踐踏。
25:11 他們要伸出手來,好像要游泳;但是上帝要羞辱他們,使他們驕傲的手下垂。
25:12 上帝要擊毀摩押人的堡壘,拆毀城牆,夷為平地,化為塵土。

2012年5月26日 星期六

以賽亞書 24:1-23

以賽亞書 24:1-23 現代中文譯本
上主要懲罰大地
24:1 上主要毀滅大地,使它荒涼。他要翻轉土地,驅散人民。
24:2 無論祭司或人民,奴隸或主人,購買的或販賣的,債主或債戶,貧窮的或富足的,個個都要遭遇同樣的命運。
24:3 土地荒蕪,一點出產也沒有。上主這樣宣佈了。
24:4 土地貧瘠枯乾;整個世界衰敗;天地空虛。
24:5 上帝的子民不遵守法律,違反了他所立永遠的約,玷污他們所住的土地。
24:6 因此,上帝詛咒這地,使它衰敗。人民付出他們所作所為的代價。存活的人越來越少了。
24:7 葡萄藤枯乾,酒也稀少。歡樂變成悲傷;
24:8 琴鼓都停止了;歡樂的聲音也沒有了。
24:9 再也沒有人飲酒作樂,沒有人嘗到酒的甘甜。
24:10 城裏一片混亂,家家戶戶上了鎖,生怕人闖進大門。
24:11 有人在街道上嚷著要酒喝;歡樂消逝,地上生趣索然。
24:12 城牆倒塌,城門摧毀。
24:13 世上列國都會有同樣的遭遇,好像收成的末期,橄欖樹上沒有橄欖,葡萄藤上沒有葡萄。
24:14 劫後餘生的人要快樂歡唱。西方的人要報導上主的偉大;
24:15 東方的人要頌讚他;住在沿海的人要讚美上主─以色列的上帝。
24:16 從世界遙遠的角落我們聽見讚美公義之國以色列的歌聲。但是我遭殃了,我完了!我完了!背信的人繼續背信;他們的行為可怕到極點。
24:17 地上的居民哪,有恐怖、陷阱、羅網等著你們。
24:18 逃過恐怖的人會跌入陷阱;爬出陷阱的人會被羅網套住。天降豪雨,地的根基搖動。
24:19 地要裂開,粉碎,崩裂。
24:20 大地震動,像酒醉的人東倒西歪,像颱風中的茅屋搖搖晃晃。世界因罪而墮落,崩潰,破碎,永遠不能再站起來。
24:21 上主懲罰的時候到了。他要懲罰天界的掌權者和地上的統治者。
24:22 他要把君王像囚犯似地集攏起來,趕入地窖。他要把他們關在那裏,一直等到那懲罰的時候來臨。
24:23 月亮要變黑,太陽黯然無光。因為上主─萬軍的統帥要在耶路撒冷,在錫安山上掌權;民間的領袖都要看到他的榮耀。

2012年5月25日 星期五

詩12-13用上帝的話及祈禱來成聖

主日禮拜講題:用上帝的話及祈禱來成聖 (2012/5/27聖靈降臨節講道大綱)
一、凝聚GEL:(15分鐘)舒適環境、破冰活動 
二、榮耀GLORIFY:(20分鐘)為榮耀上帝而唱,生命見證 
三、成長GROW:(45分鐘)實踐上帝的話而使生命得到成長 
(一)信息傳遞:(15分鐘) 詩篇12:1-13:6 

講道大綱及筆記欄 

一、受到話語的攻擊(12:1-4) 
1. 謊言假話破壞信任 
「撒謊」較好的譯法為「假話」,意指謊話,不真誠、不負責任的話、空頭支票,這類話語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關係瓦解。破壞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違背基督吩咐我們「彼此相愛」的價值。

2. 口腹蜜劍暗藏危機 
「油滑的話」和合本譯為「嘴唇油滑」,直譯為「平滑」,意思是「甜言蜜語、口腹蜜劍、笑裡藏刀」。
‧以賽亞書30:10-11 他們要先知們閉口。他們說:「不要告訴我們該做甚麼;只講我們喜歡聽的話,只說虛幻的事好了。走開!不要擋住我們的路。我們不要聽以色列神聖上帝的事。」 

3. 心口不一價值扭曲 
「互相欺詐」和合本譯為「心口不一」希伯來原文直譯為「一顆心、又一顆心」。很清楚指出心口不一,乃是「雙重心思」的性格,心裡缺乏「真理」或「真正的價值」。
‧Mixed motives twist life into tangles; pure motives take you straight down the road. (箴言21:8, The Message) 
‧不純正(不單純)的動機使人生扭曲糾結,純正(單純)的動機帶領你勇往直前。(箴言21:8意譯) 

4. 狂妄自誇僭越上帝 
‧雅各書3:5「舌頭雖然很小,卻能夠說大話。試想,星星之火不是可以燎原嗎?」 

二、倚靠上帝的話語(12:5-8) 
1. 上帝解放受壓迫者 

2. 以上帝話語為寶劍 
‧以弗所書6:17你們要以救恩作頭盔,以上帝的話作聖靈所賜的寶劍。
‧馬太福音5:37「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或譯:就是從惡裏出來的)。」
‧以弗所書4:29不要在言語上傷害別人,只要說幫助人、造就人的話,使聽見的人得益處。 

3. 上帝話語指引人生 

12-13篇都是呼求上帝拯救的詩篇。第12篇是詩人身旁盟友全都不在,他受到一面倒的話語攻擊,呼求上帝。第13篇則是身心受到嚴重創傷,有如生命面臨死亡一樣的痛苦,而向上帝發出呼求的聲音,最後藉著「祈禱、信靠、讚美」走出死蔭的幽谷。

三、久久沒減輕的痛(13:1-2) 
1. 日夜悲愁痛不欲生 
詩人在痛苦中感受到,上帝好像忘記了他,以致於他「痛不欲生」,四次質問上帝「要到幾時?」。

2. 如何處理悲愁情緒?(非基督徒的作法) 
(1)痛不欲生而自殘。
(2)怒火中燒去報仇。
 (3)避而不見的逃避。 

四、祈禱讚美尋求神(13:3-6):基督徒如何處理悲愁情緒? 
1. 祈禱:到神施恩寶座前祈禱(13:3-4) 

2. 信靠:信靠神不落空的應許(13:5) 

3. 讚美:讚美衣代替憂傷之靈(13:6) 
以賽亞書61:3賜華冠與錫安悲哀的人,代替灰塵;喜樂油代替悲哀;讚美衣代替憂傷之靈;使他們稱為「公義樹」,是耶和華所栽的,叫他得榮耀。

今天詩篇第12-13篇帶給我們二項要緊的信息: 

一、在充滿言語傷害的世上,需要上帝的話語幫助我們認清生命的方向與價值 
‧馬太福音5:22但是我告訴你們,向弟兄動怒的,也應受裁判;罵弟兄為『廢物』的,得上法庭;罵弟兄為『蠢東西』的,逃不了地獄的火刑。 
‧詩篇119:105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 
‧約翰福音17:17求你用真理使他們成聖;你的道就是真理。 

二、基督徒是藉由「祈禱、信靠、讚美」來面對苦難,處理悲愁情緒 
1.祈禱:到神施恩寶座前祈禱。
2.信靠:信靠神不落空的應許。
3.讚美:讚美衣代替憂傷之靈。 

(二)問題討論:(30分鐘)上帝的話向我們說些甚麼? 
1.撒但的計謀是要藉言語傷害、言語霸凌,來破壞美善的關係。你察覺生活中常有哪些傷害的言語嗎? 
2.我們要如何謹慎我們的言語?要如何透過上帝的話語來幫助我們說出「造就人的話」? 
3.基督徒要如何來面對苦難,處理悲愁情緒?(參考詩篇13:3-6祈禱、信靠、讚美) 

四、出發GO:(10分鐘) 
※為設定對象代禱。為本週關懷行動、關懷活動代禱。 
五、加速GEAR-UP:(10分鐘)
※傳遞教會消息。小組參與教會服事代禱。為教會事工代禱。

以賽亞書 23:1-18

以賽亞書 23:1-18 現代中文譯本
有關腓尼基的信息
23:1 以下是有關泰爾的信息。在海洋上的水手們哪,痛哭吧,你們家鄉的泰爾港已經被毀滅了,房屋和海港也被摧毀了。你們的船隻從基提回航的時候,就會聽到這個消息。
「泰爾」舊譯「推羅」,主前2700年建成古代腓尼基城邦,位於地中海岸上,在西頓以南20哩及阿卡以北23哩。泰爾城由兩個區域組成,一個是位於陸地上的海港,一個是離岸半哩海島城;泰爾的人口大部分都在島上。聖經初次提及泰爾,該地被劃入亞設支派(書19:29)。那時,泰爾已是「堅固城」,並且顯然從未給以色列人佔領(撒下24:7)。 
泰爾由離岸的兩座巨大的珊瑚礁島嶼發展起來,因為島上居住空間有限,所以樓房緊密地連在一起(根據亞述浮雕的刻畫)。島嶼的兩邊各有一港口,以便容納大量船隻。天然港口位於北端,有海堤與港外錨地保護,並有一連串小島作屏障。島嶼南端建造了一座人工港口。主前332年,亞歷山大拆毀陸地泰爾城,去建築長堤以利攻取海島泰爾。因此長堤連接島嶼及陸地,泰爾南區就漸漸改變,而沉積土也造出一個更大的半島地形。由於古代泰爾原址上面迄今仍然有許多現代城市座落其上,所以考古工作非常困難。 
泰爾自古是地中海沿岸的重要船道,因此掌握經濟動脈,是埃及船運或沿海大道往美索不達米亞及阿拉伯地區的重要交通命脈。在大衛和所羅門的王國時期,泰爾是以色列極重要的商業盟友。大衛和所羅門均與泰爾的希蘭協議,泰爾給以色列提供木材、建築材料,以及技工;以色列則供應泰爾農產品(撒下5:11;王上5:1-11;代上14:1;代下2:3-16)。
王國分裂後,泰爾仍與以色列保持友好關係。亞哈的妻子耶洗別是「西頓王謁巴力」的女兒,謁巴力又稱為「泰爾的伊圖伯」。後來,在亞述、巴比倫的壓力下瓦解泰爾與以色列的結盟,以致在撒瑪利亞失陷時,泰爾不馳援以色列,不久彼此便反目成仇。
王國末期,泰爾成為先知強烈譴責的焦點(賽23:1-18;耶25:22,27:1-11;結26:1-28:19;珥3:4-8;摩1:9-10)。先知譴責泰爾是有原因的,因為泰爾的位處海上及路上的經濟運輸命脈,使泰爾成為亞述和埃及爭奪的焦點。然而,泰爾卻能使這兩名對手彼此衝突、對立,然後坐享漁人之利,獲取財富。泰爾儼然成為「無恥商人」,且當地也是拜偶像和行邪淫的集中地。
泰爾擁有龐大財富和經濟、交通有利位置,因而財大氣粗、蠻橫驕傲。以西結對泰爾所發的預言,仔細地描繪了這城,顯示泰爾乃商業王國,並指出她的罪,及她最後的衰亡(結26:1-28:19,29:18-20)。
以西結先知預言泰爾會徹底被毀,以致成為「淨光的磐石」和「在海中作曬網的地方」(26:4-5)。雖然這預言最後也得到應驗,但是在1,900年之後(主後1291年),泰爾幾乎被伊斯蘭所移平。期間,該城曾被尼布甲尼撒圍攻了13年(主前587-574),又在亞歷山大大帝圍攻7個月以後,被他佔領;其後,亞歷山大築了一條公路,通往泰爾的外島。
以西結暗示尼布甲尼撒圍攻泰爾失敗,是上帝容許他成功地攻取埃及的原因之一(29:18-20)。此外,以西結形容泰爾的狂妄,堪與撒但相比,因為泰爾曾說:「我是神;我在海中坐神之位」(參結28:2)。
雖然亞歷山大曾破壞這城,但泰爾很快就重建起來,在新約時期其人口和商業勢力上,已經與耶路撒冷齊名,甚或超越耶路撒冷。耶穌在傳道初期曾遍訪泰爾四周的地方,醫治了敘利非尼基之婦人的女兒(太15:21-28;可7:24-31)。
23:2 沿海的居民,西頓的商人們哪,哭泣吧。
23:3 你們渡海去作買賣,把埃及出產的五榖賣給各國。
23:4 西頓城啊,你蒙羞了;深海大洋不認你,說:「我從來沒帶過孩子,也沒生男育女。」
23:5 連埃及人聽到泰爾淪陷的消息也都要傷痛。
23:6 腓尼基人哪,哀哭吧,你們還想逃到他施去!
23:7 這是歷史悠久、繁榮的泰爾城嗎?是曾經送人到外國去建立殖民地的城嗎?
23:8 泰爾是京城;它的商人馳名遠近。是誰使它遭受這樣的厄運呢?
23:9 這是上主─萬軍的統帥所計劃的;他要終止他們肆無忌憚的傲慢,要使驕傲的人變為謙卑。
23:10 在他施殖民地的人哪,去耕種田地吧!沒有人再來保護你們了。
23:11 上主已經伸手越過海洋,打擊那邊的國家。他命令毀滅腓尼基的商業中心。
23:12 西頓城啊,你的好日子已經過去了。你的人民受壓制,即使他們逃到基提島去,也不會有安全。
23:13 (那群帶著野獸來吞噬泰爾的,是巴比倫人,不是亞述人。巴比倫人架起攻城塔,攻破泰爾的堡壘城牆,使那城變為廢墟。)
23:14 在海洋上的水手們哪,痛哭吧,你們所倚賴的城市已經毀滅了。
23:15 泰爾城被遺忘的時候快到了;它要被遺忘七十年,那剛好是一個國王的壽數。七十年後,泰爾要像那詩歌中所描述的妓女:
23:16 拿起你的豎琴,到城裏周遊;你這被遺忘的妓女,奏你的琴、唱你的歌吧!也許你的情郎們還會回來。
23:17 七十年過後,上主要讓泰爾恢復商業上的交易。世界許多國家要向它租用船隻。
23:18 它要把經商的盈餘奉獻給上主。它不再私藏金錢,要把錢送給敬拜上主的人,使他們豐衣足食。

2012年5月24日 星期四

耶利米書31:31-34釋義

耶利米書31:31-34釋義 黃春生 (1996/6/1)
一、導論(Introduction)
  1.本書簡介
  2.歷史背景
  3.經文結構和脈絡(Context)
二、經文翻譯(Translation)
三、註釋(Comment)
四、結論
五、講道題目與大綱
六、參考書目

一、導論(Introduction)1.本書簡介舊約先知宣講的多於寫作的,且以口諭宣揚信息的先知為主要,他們之間也有著共通宣講的形式和模式的特色。當然古代以色列先知也熟悉當時寫作的形式,寫作先知也善於先知性的詮釋,和表達先知信息的型態,耶利米書就是很典型的例子。[1] 耶利米書提供許多有關耶利米生平事蹟的資料,也有些是透過巴錄寫下。以下就歷史背景來探討。

2.歷史背景
耶利米的時代是動盪不安的,在希西家之死與耶路撒冷最後淪陷於巴比倫之間,為時剛好有一世紀(687~ 587 B.C.E.)。[2] 在這短短百年時間裡,猶大國經歷許多戲劇性的盛衰。這時期的上半期,猶大是亞述的藩屬,然後經過一連串的獨立,且先後受制於埃及和巴比倫,最後在反叛巴比倫時被毀滅了。[3] 這些極速的轉變,以致耶利米可能完全目擊這一切。以下就從主前第七世紀中葉的猶大談起。

(1)主前第七世紀中葉的猶大
希西家的獨立運動失敗後,他的兒子瑪拿西繼位之時仍然是個孩子(王下21:1),便放棄抵抗,並宣布猶大為亞述的一個藩屬。在瑪拿西在位時(687/686~642 B.C.E.),他順服亞述的統治,他既然是臣屬,當然要向主子的諸神膜拜,所以在聖殿內樹立亞述諸神的祭壇,但是,他也恢復耶和華神壇。[4] 顯然的,本地和外國的異教祭典與風俗都大行其道,生殖崇拜和廟妓制度甚至也在聖殿內被縱容(cf.王下21:7; 23:4~7; 番1:4~5)。在亞述流行的占卜巫術,也盛行於耶路撒冷(王下21:6),以人為祭品的野蠻祭儀也出現在當時。[5]

很快的耶和華也被視為一般神明,異教的獻祭歪風不知不覺中已經融入耶和華崇拜當中,整個國家宗教陷入空前的危機中。早在希西家時,就取消宗教改革,先知也消聲匿跡,而敢於抗議的人也都受到嚴厲的對付(王下21:16)。[6] 到了瑪拿西時情況更加惡劣,列王紀的作者甚至將他描述為大衛王座中最壞的王,他所犯的罪永遠不得饒恕(王下21:9~15; 24:3~4; 耶15:1~4)。[7]

(2)約西亞之治(640~609 B.C.E.)和此時的耶利米
亞述帝國末期,被先後崛起的瑪代人和巴比倫人攻擊,在609 B.C.E.時亞述可說是完全滅亡了。[8] 在此之前,亞述可說喪失對帝國的控制,所以猶大也糊里糊塗的成為自由的國家,此時在年青的約西亞統治下,國家堪稱獨立的。[9] 大概在約西亞在位第八年(代下34:3),亞述王巴尼帕駕崩,猶大的獨立運動與改革開始蓬勃發展,尤其是對於摒棄亞述諸神的作法上。[10]

約西亞的改革可說是猶大歷史中最徹底的(cf.王下22:3~23:25; 代下34~35:19),在他在位第18年(622 B.C.E.)時,可說是改革的高潮。[11] 此時,在重修聖殿時發現『律法書』,也以此為藍圖做徹底改革(cf.王下23章)。

在聖殿發現的律法書,是屬申命記的形式,所以約西亞所採的改革步驟許多是遵照其中的吩咐,將祭禮都集中在耶路撒冷,又把各地的祭司都併入聖殿中,這些措施其實都只是申命記特殊的規定(申12:13~14; 12:17~18; 18:6~8)。[12] 但約西亞的改革卻帶有民族主義的色彩,所以他將北國以色列敬拜耶和華的祭司也都殺害,因為他看這些人和異教徒是相當的。[13]

此時,出來傳道的先知有西番雅和年青的耶利米。可能出身王族的西番雅(番1:1),是延續以賽亞的傳統,他斥責瑪拿西縱容祭禮和倫理上的罪惡。[14] 此外,就是留有豐富資料的先知耶利米。

在耶利米書中有耶利米生平豐富的資料,所以我們對他的事蹟比其他先知都知道的更詳盡。耶利米於瑪拿西在位的末期生於耶路撒冷之北的亞拿突村,當律法書在聖殿被發現之前五年,他開始工作,那時他才幼年(耶1:1,2,6)。[15] 他出生於祭司的家庭,他的家世可能追溯到在示羅的支派同盟聖殿的祭司那裡,這有助於說明耶利米對以色列的過去歷史和原始之約的性質,為何有如此深厚的感情。[16] 在627 B.C.E.,耶利米開始工作(耶1:1),他所根據的,是透過何西阿回到摩西之約本身更古老的傳統。[17] 他猛烈攻擊全地祭拜偶像,宣布它為無可寬恕和虧負耶和華恩典的大罪,因為是祂把以色列從埃及地領出,又稱以色列為子民(耶2:5~13)。他借用何西阿的預言,以猶大為一個犯姦淫的妻子,若不悔改必會被休棄(耶3:1~5; 3:19~25; 4:1~2)。他一方面向猶大發出呼籲,一方面也期待以色列回到耶和華的家(耶3:12~14; 31:2~6; 31:15~22)。事實上,出於申命記史典的編輯者的耶利米書,它的焦點是放在對耶路撒冷墮落的審判上,以及國家祭禮的惡質化上。[18] 耶利米似乎欣賞約西亞的改革(耶22:15~16),但又批判這些改革僅止於外表的滿足。

耶利米認為改革並沒有產生多大的影響,只是增加了祭禮的活動,沒有真正回到古道上去(耶6:16~21),而社會的罪惡仍然繼續著,連聖職人員也不說半句抗議的話(耶5:20~31)。在他看來國家既因有了律法而自豪,就再也聽不見耶和華先知的話了(耶8:8~9)。當國家擁有律法,而無實質的屬靈生活,卻仍使人民沈溺在一種平安的錯覺中,這錯覺正是耶利米所攻擊而徒勞無功的。由於律法要求改革,以謀求國家安定,一般人就認為只要藉著改革,耶和華的要求就受到滿足(耶6:13~14; 8:10~11)。西乃之約的要求既然已經被視為滿足了,就成了大衛之約的工具,以為從此之後聖殿、王朝和國家就受到永久的保證了。[19]

(3)猶大第一次被擄
約西亞晚年時,目睹亞述的滅亡,但是統一後的猶大(含北國以色列)位處巴比倫和埃及之間,是兵家必爭之地,所以後來約西亞戰死疆場,他的兒子約哈斯繼位為王。[20] 不久之後,埃及法老尼哥進軍幼發拉底河攻打哈蘭卻失敗,所以整個米所波大米可說都在巴比倫的掌控下,尼哥只好在南方鞏固勢力,很自然的約哈斯就成為他的對象。[21] 就在約哈斯登基才三個月,就被尼哥罷拙並捉到埃及(耶22:10~12; 王下23:31~35),並立約哈斯的弟兄以利亞敬(後來改名為約雅敬),而向埃及稱臣,並向人民納人頭稅向埃及朝貢。約雅敬除了苛稅外,還不滿舊有的宮殿,所以大興土木並強迫勞役去完成一座新的皇宮,可見他對人民是很不尊重和不負責任的(耶22:13~19),也頗受耶利米嚴厲的指責。[22]

日後巴比倫漸盛,開始轉戰南方,到604B.C.E.末,巴比倫已經攻下非利士平原,攻陷亞實基倫(耶47:5~7),把其中的領袖份子擄至巴比倫。[23] 猶大在此迅速變遷的世局下很難決定要效忠誰,但後來約雅敬轉向尼布甲尼撒成為他的臣屬(王下24:1)。不過約雅敬遊走在巴比倫和埃及之間,試圖從中獲利,所以,在601 B.C.E.末,待尼布甲尼撒攻打埃及在雙方傷亡慘重時,約雅敬就起來背叛巴比倫(王下24:1)。這背叛顯然激怒尼布甲尼撒,所以在598 B.C.E.12月,巴比倫整軍將要攻擊猶大,就在此時約雅敬身亡,大概被人謀殺(耶22:18~19; 36:30),希望藉此消弭巴比倫的怒氣。[24] 之後約雅敬的兒子約雅斤被立為王(王下24:8)三個月內便投降,於是宮中大臣和民間領袖及大筆財物被擄至巴比倫(王下24:10~17),後來約雅斤的叔父瑪探雅(西底家)被立為替位者。[25]

(4)猶大國的結束
耶利米很清楚的指出此時期在西底家身旁的貴冑都是短視小人(耶24; 34:8~22),而西底家雖懷善意(耶37:17~21; 38:7~28),但卻是個弱者,無力領導貴冑(耶38:5),對輿論也畏首畏尾(耶38:19)。[26] 他的繼承身分很模糊,因為很多臣民和巴比倫人,仍然將他的姪兒約雅斤視為合法的王,但有些貴族已經合法繼承那些被擄者的財產,他們則將王朝寄望於西底家的身上(耶23:5~6)。[27] 這樣的民心向背,似乎也潛伏著,直到595/4 B.C.E.巴比倫發生國內軍事叛變,有先知起來煽動(耶29章),且也有些先知被尼布甲尼撒殺死,無疑是由於他們煽動被擄的猶太人藉機背叛。[28]

雖然背叛很快被平定下來,卻在巴勒斯丁興起希望,所以在594/3B.C.E.以東、摩押、亞捫、推羅和西頓的使節(耶27:3),齊聚耶路撒冷商討謀反的事。在那時,也有先知鼓動人民宣布說,耶和華已毀壞巴比倫的軛,且說二年內,約亞斤和被擄者將勝利重返耶路撒冷(耶28:2~3)。[29] 耶利米聽到這些話時,極力駁斥這些是假先知假託耶和華之名的謊言(耶27~8章),並寫信給被擄的同胞,叫他們不要妄想,反而要做長久定居巴比倫的計畫。[30] 最後,這反叛的計謀並沒有共識,或許是因西底家差使者往巴比倫(耶29:3),也許他親自去(耶51:59)與尼布甲尼撒王講和,並保證他的忠誠。[31] 但另一方面,西底家並拿不定主意,頻頻的與耶利米商討(耶21:1~7; 37:3~10; 38:14~23),而對於貴冑們的熱情卻無法制止。

在588B.C.E.正月之前(王下25:1; 耶52:4),巴比倫將耶路撒冷包圍起來(耶21:3~7),並且逐漸將猶大其他城池攻下,直到年終只剩下拉吉和亞西加二城而已(耶34:6~7)。也許在588B.C.E.夏天埃及決定介入猶大的危機,使整個耶路撒冷瀰漫得救的氣氛,此時只有耶利米繼續發出局勢極壞的信息(耶37:6~10; 34:21~22)。耶利米的話雖然不受歡迎,卻是很實在,沒有多久埃及就戰敗了。最後在587B.C.E.七月耶路撒冷毀滅,西底家逃逸至耶利哥,但仍舊被捉回挖去雙眼帶往巴比倫,並死於巴比倫,整個猶大就此亡國。[32]

3.經文結構和脈絡(Context)
耶利米的經文有MT和LXX版本的差異,LXX是較短的經文,大多數差異來自MT和OAN(Oracles against the nations)的資料。[33] 但在此以BHS為準,將耶利米書分成52章,除前言和結語之外,主要大綱可分成四大部分如下:[34]

前言、1章,敘述先知的蒙召。
第一、2:1~25:14,顯示先知宣講的信息,宣告以色列的罪呼籲其悔改,但因以色列拒絕而將導致審判。但是,第六章之後,未必按照時期或年代,只有在37~44章仍有時間的先後次序,至於其他章的時間先後次序凌亂,顯示出本書有些內容是片段編輯而成。
第二、25:15~38;46~51章,對異邦的審判信息。
第三、26~36章,雜陳的敘述和資料。26章,耶利米受控告;27~29章,先知耶利米的審判預言;30:1~31:22,是本段的詩作,論到上帝應許以色列和猶大國的復興;31:23~33:26,是本段資料的散文作品;34:1~7耶利米會見西底家;34:8~22,釋放奴僕的宣告;35章,有關利甲族人的記載;36章,巴錄抄寫與宣讀書卷於聖殿裡,王宮裡,和在王面前。
第四、37~45章,猶大的傾覆與結局。
結語、52章,重述耶路撒冷的陷落。

本段釋義經文(31:31~34),是屬於第三部份中的散文作品(31:23~33:26)。關於26~36是否歸類在一起,有許多學者有不同看法,在此採R.P. Carroll的大綱分法。[35]

本段經文是散文的作品,大致上可分成五小段:
A-v.31立新約
B-v.32以色列人背棄舊約
C-v.33新約的精神與應許
B'-v.34a舊的認識方法
A'-v.34b新的認識方法與應許。

A, A'是有關新的約,所要求的是認識上帝是個人與上帝直接的關係。
B, B'是有關舊約,批判以色列人違約,以及他們過去認識上帝的錯誤方法。
C是本段經文的中心主題,是立新的約的精神與內涵,且更道出整個立約的最後應許「我要作他們的上帝,他們要作我的百姓。」

二、經文翻譯(Translation)
v.31 看啊?日子將到,耶和華說,我將要立約,和以色列家與猶大家立一個新約,
v.32 不是根據這約,就是我用手領他們的列祖出埃及地時所立的約;他們卻違背我的約,即使我是他們的丈夫,耶和華說。
v.33 但是這約,那些日子以後,我與以色列家所立的約。耶和華說:我要將我的律法放在他們裡面,和寫在他們的心上;我要作他們的上帝,他們要作我的百姓。
v.34 他們每個人不再教導自己的鄰居和自己的兄弟,說,「要認識耶和華」。他們將認識我,從他們最小的到最大的,耶和華說;我要忘記他們的罪孽,我將不再紀念他們的罪。

三、註釋(Comment)
v.31 看啊?日子將到,耶和華說,我將要立約,和以色列家與猶大家立一個新約,
~ymiy" 指一般的日子(BDB,398a,1095c),不是特別指「耶和華的日子」。 trK 指切斷、斷絕,有宰殺牲畜當祭品的意思(BDB, 503c)。 tyIB; 「家」有時指地方,如耶路撒冷,有時指家族,這裡指的是整個民族。「約」可以用於人與人,和人與上帝之間的約定,這裡明顯的是指人與上帝之間的約。「耶和華說」,這是先知宣告上帝話語的形式,表示很慎重強烈的語氣,在此加上「立新約」的宣告,是種上帝與人立約的新形式。[36]

先知宣告上帝的話,指出在不久的將來,上帝將要與北國和南國,即和全部的以色列民族立約,這個約是新的約,關乎耶和華與眾百姓的關係。「以色列家和猶大家」以往曾破壞上帝與他們所立的約(cf.耶11:10ff)。現在上帝要另立新約,也是針對這兩家。原本這兩家都是屬上帝的子民,都是同一家,是不可分割的。

v.32 不是根據這約,就是我用手領他們的列祖出埃及地時所立的約;他們卻違背我的約,即使我是他們的丈夫,耶和華說。

l[;B'「丈夫」或讀成l[;B;「主、巴力」。這「約」有別於前面的「新約」,這約顯然是指上帝領以色列的列祖出埃及所立的約,即西乃或摩西之約(cf.出19:1~24:11),這個約是寫在石版上的十誡律法。但是全以色列人竟然違背他們和上帝當初所立的約,即使上帝是他們的主或丈夫。這是上帝再一次很鄭重的表示。

v.33 但是這約,那些日子以後,我與以色列家所立的約。耶和華說:我要將我的律法放在他們裡面,和寫在他們的心上;我要作他們的上帝,他們要作我的百姓。

「裡面」是指城裡、聖殿裡、人心裡等(BDB,899a)。「心」指的是心靈、意志、精神等(BDB,925c)。

「那些日子以後」指的是v.31中的日子,即不久將來的日子,可能指的是「國家復興的日子」或「新約的日子」。[37] 這裡的「約」,指的是v.31所提到的新約,在此作更進一步的說明這新約的精神,即上帝要將律法(妥拉)放在百姓當中,包括人心的裡面,百姓的生活當中,甚至整個國家裡面,此外這律法也將寫在他們的心上,使他們的心靈、意志、精神都充滿上帝的律法。如此一來,上帝對這樣的人就有祂的應許,即上帝要作他們的上帝,他們要作上帝的百姓。

「我要作他們的上帝,他們要作我的百姓。」這句話是是出自P典傳統,屬律法的用詞。[38] 若站在祭司的傳統上,很可能要喚起百姓對祭儀的更新,呼籲整個國家裡面,和人的心靈深處要有覺醒,如此一來上帝的應許就來到。

34 他們每個人不再教導自己的鄰居和自己的兄弟,說,「要認識耶和華」。他們將認識我,從他們最小的到最大的,耶和華說;我要忘記他們的罪孽,我將不再紀念他們的罪。

「認識」,指的是主體和主體的親密交往,也指二性的性交,是深層的交往,在心靈與肉體上的合一。

本節經文,的重點是認識上帝的方法。v.34a指的是過去認識上帝的方法;而v.34b是新的認識上帝的方法,並且這方法帶來上帝的赦免。過去以色列人認識上帝的方法,是間接的,是透過摩西、祭司、先知、拉比等來教導眾人,甚至自己的父母親。過去的方法不是不好,不好的是人往往將上帝的話扭曲(cf.耶9:4~5)。新的方法是上帝親自將祂啟示給人認識祂,這認識不是外表的認識,因為外表的認識僅需要透過教導即可完成,即外表的知識,而不是個體與個體之間親密的認識。現在上帝要將祂的教導完全的內化在人的心靈深處,使人親自可以和上帝建立起親密的認識。

甚至,對上帝親密的認識,是不分從小到大的,不分年幼到年長的,甚至不分卑賤和尊貴的。認識上帝是每個人都可以擁有的,不用透過第三者的仲介,認識上帝也不再像過去指停留在表面上的知識,而是可以在心靈、意志、精神全心全意的認識上帝,符合上帝的旨意。

當人達到上帝所要求的「認識」時,接著就是得上帝的赦免,得到上帝忘記人或不看人過去的罪。

四、結論
先知見到以色列的分裂,是他們背棄上帝的約,是他們曲解上帝的約。當耶利米在宣告上帝立新的約時,一定在約民當中起很大的震撼。在此我們看到耶和華上帝並不是廢掉原本的約重立一個新約,而是補充其不足,更明確的說,是要求對約有新的態度。原本的約對百姓而言是很間接的,因為它造成人與上帝之間的疏離,人都是透過他人的在解釋而認識上帝。如今,先知所要求新的約,其實是要求在認識上帝上,應該有新的態度,以就是要「全心全意」的投入。

五、講道題目與大綱
題目:心的約。強調出人與上帝的關係在於心,而這心所指的是心靈、意志、精神等整全的個體的投入。此外講道的大綱可依據本段經文的結構分成三點,即A,B,C三點:

A-v.31立新約
B-v.32以色列人背棄舊約
C-v.33新約的精神與應許
B'-v.34a舊的認識方法
A'-v.34b新的認識方法與應許。


B, B'-過去,舊。強調人過去認識上帝方法上的錯誤與反叛。
A, A'-現在,新。強調現在上帝主動認識與人的回應。
C-未來,持續更新。強調「全心全意」的認識,是持續不斷的。

六、參考書目
1. R.E. Clements, Jermiah,Atlanta:John Knox Press, 1988.
2. 布賴特(Bright, John), 以色列史, 蕭維元譯, 香港:基文,1986,四版.
3. Carroll, Robert P. Jeremiah ,Philadelphia:Westminster, 1986.
4. Gottwald, Norman K. The Hebrew Bible, Phila.:Fortress,1987.
5. von Rad, Gerhard. Old Testament Theology, vol.2, trans. David Stalker, Edinburgh:Oliver & Boyd, 1965.

[1] R.E. Clements, Jermiah (Atlanta:John Knox Press, 1988), pp.1~3.
[2] 布賴特(John Bright), 以色列史, 蕭維元譯, (香港:基文,1986,四版), 322頁。
[3] Ibid.
[4] Ibid., p.324.
[5] Ibid., p.325.
[6] Ibid.
[7] Ibid.
[8] Ibid., pp.328~9.
[9] Ibid., p.330.
[10] Ibid., pp.330~1.
[11] Ibid.
[12] Ibid., p.333.
[13] Ibid.
[14] Ibid., p.335.
[15] Ibid.
[16] Ibid.
[17] Ibid.
[18] Robert P. Carroll, Jeremiah (Philadelphia:Westminster, 1986), p.66.
[19] John Bright, op.cit. pp.335~6.
[20] Ibid., p.338~40.
[21] Ibid., p.340.
[22] Ibid., pp.340~1.
[23] Ibid., p.342.
[24] Ibid., p.343.
[25] Ibid.
[26] Ibid., pp.343~4.
[27] Ibid., p.344.
[28] Ibid.
[29] Ibid., pp.344~5.
[30] Ibid., p.345.
[31] Ibid.
[32] Cf. 王下25:1~7; 代下36:13~21; 耶52:3~11。
[33] R.P. Carroll, op.cit. p.50.
[34] 此大綱主要是參閱 R.P. Carroll, op.cit. pp.86~8.
[35] 關於學者對26~36章的資料問題與分類可參閱 R.P. Carroll, op.cit. pp.509~10.
[36] Gerhard von Rad, Old Testament Theology, vol.2, trans. David Stalker, (Edinburgh: Oliver & Boyd, 1965), pp.212~3.
[37] R.P. Carroll, op.cit. p.610.
[38] Gottwald Norman K., The Hebrew Bible, (Phila.:Fortress,1987), p.186.

A Exegesis of Isaiah 40:18-26

以賽亞書40:18-26經文釋義 (A Exegesis of Isaiah 40:18-26)
黃春生 (1997/5/29)
目錄
前言
壹、 導論(Introduction)
一、 第二以賽亞的批判問題 (Critical Questions of Deutero-Isaiah)
二、 第二以賽亞和他的時期 (Deutero-Isaiah and His Times)
1. 先知本人(The Prophet Himself)
2. 第二以賽亞的背景(The Background of Deutero-Isaiah)
A.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王(Nebuchadrezzar, 604-562 B.C.E.)的後繼者
B.波斯王古列(Cyrus)的興起
C.被擄時期的以色列民
三、 第二以賽亞的信息
1. 對比性
A.首先和末後
B.巴比倫和錫安
C.耶和華和假神
D.以色列和列國
2. 詩歌
3. 僕人
4. 創造
貳、 經文翻譯(Translation)
參、 釋義
一、 翻譯特色
二、 其他譯本
三、 上下文脈絡(Context)和結構分析
四、 字義分析(Notes)
肆、 註釋(Comment)和結論
伍、 參考書目
---------------------------------------------------
前言
在還沒開始以賽亞書40:18-26的釋義之前,首先將在導論時,了解以賽亞書的批判問題和確定第二以賽亞的範圍,因為藉此來確定作者和寫作年代將有助於我們了解本段經文的歷史背景。緊接著分析其結構和信息,其次分析40:18-26在上下文脈中的關係。之後,就原文加以翻譯和註釋(Comment),最後則是結論。

壹、導論(Introduction)
一、第二以賽亞的批判問題(Critical Questions of Deutero-Isaiah)
在十二世紀以前,學者們大都同意以賽亞書的一致性(the unity of Isaiah),同意本書的作者是亞摩斯的兒子以賽亞所作(1:1);直到猶太學者Abraham Ibn Ezra (1092-1167 A.D.)在他的十二世紀註釋書裡,提出以賽亞的作者不只一位。然而,直到18世紀對這問題才有進一步的研究成果,1775年Johann Christoph Döderlein 首次稱40-66章為第二以賽亞(Deutero-Isaiah), 這看法也受到同時期的學者Johann Gottfried Eichhorn的支持; 但也不乏仍舊堅持以賽亞書的一致性的學者。 
1892年一個革命性的影響發生了,這一年Bernhard Duhm出版以賽亞書註釋(Das Buch Jesaia),他提出第二以賽亞只有在40-55章,而非40-66章。 Duhm認為56-66章應屬於一位歸回後住在巴勒斯丁的人所作,而非40-55章的作者。所以Duhm稱56-66章為第三以賽亞(Trito-Isaiah)。但是,學者對第二以賽亞範圍的爭議仍然存在,如Robert H. Kennett認為應仍屬被擄時期, 這看法甚至引發Charles Cutler Torrey的研究,Torrey認為34,35,40-66章為第二以賽亞。即便如此,近代學者按著Duhm的分法來界定40-55章為第二以賽亞仍是主流。(以下有時將第二以賽亞、Deutero-Isaiah或Second Isaiah簡稱為DI)

二、第二以賽亞和他的時期(Deutero-Isaiah and His Times)
1.先知本人(The Prophet Himself)
第二以賽亞40-55章,並沒有像以賽亞書1:1的前言介紹讓我們知道先知是誰。甚至在內文敘述中也沒有像6; 8; 20; 21:15-25; 36-39中提及先知的相關資訊。所以,這先知是誰,他的家庭、社會地位我們無法確知。因此,只能通過DI的信息來認識這位匿名的先知。
DI的信息有意將他自己與被擄前的先知連結在一起,正如先知以賽亞、耶利米對以色列民的指責。此外,在40:6裡先知聽到有個聲音對他說:「去報消息!」,他問說:「報甚麼消息?」這個經驗,有學者主張,這與以賽亞(Isa. 6:8-9)及耶利米的蒙召經驗( Jer. 1:4-7)相似。 此外49:1-7的敘述也仿效摩西(Exod. 3-4)與耶利米( Jer. 1:4-10)的蒙召。 
先知完全地認同他的同胞,他體驗到「人人都像草芥一般」(40:6),在他的訓言中所表達的不是自己的哀歌,而是所有被擄的同胞,因他相信國家的滅亡是由於上帝審判的結果(cf. Isa. 42:24-25; 48:17-19)。雖然如此,他也帶給百姓從上帝話語而來的盼望,且上帝的話是不致落空的(cf. Isa. 55:6-11), 此外,先知的宣告也有一個主題「向她(以色列)宣告說,她爭戰的日子已滿了」(40:2)。 
另外在40:7裡,「草必枯乾,花必凋殘」與詩篇90篇類似。這些詩可能用於被擄時期的禮拜,換句話說,DI可能與此時期的聖殿歌詠者有關。 總而言之,對這位先知的認識上,我們確實沒有足夠的資料來了解他。正如Westermann所說:「假如我們想更認識他,我們必須去聽他的信息」 。

2.第二以賽亞的背景(The Background of Deutero-Isaiah)
DI的活動約在587B.C.E.耶路撒冷毀滅和巴比倫王朝539B.C.E.間,可能主要在550B.C.E.後,因為這年看到古列(Cyrus)得勝。 以下就此時期簡要介紹。

A.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王(Nebuchadrezzar, 604-562 B.C.E.)的後繼者
尼布甲尼撒王攻下耶路撒冷後,586B.C.E.攻打埃及為了要警告埃及不要再過問亞洲事務,585B.C.E.圍攻推羅(Tyre),但卻無法攻下。 尼布甲尼撒死後,短短七年內王位換了三次,他的兒子亞美瑪爾杜克(Amel-Marduk, 562-560B.C.E.),即釋放約雅斤(Jehoiachin)出獄的以未米羅達(Evil-Merodach,王下25:27-30),在位兩年後就被他的妹婿尼力里沙(Neriglissar)篡位,但四年後就死了,留下一個未成年的兒子拉巴施瑪爾杜克(Labashi-Marduk)為王,很快的就被亞蘭的貴冑拿波尼度(Nabonidus)廢去。 
拿波尼度是月神辛(moon-god Sin)的祭司,他在哈蘭重建月神廟,而引起巴比倫瑪爾杜克的祭司反對,此外他又將首都遷往阿拉伯沙漠的提瑪(Tema),將巴比倫的政權交給兒子伯沙烏蘇(Bel-shar-usur,即伯沙撒Belshazzar),而伯沙烏蘇卻不舉行巴比倫的新年慶典,而引起全國民憤。因為巴比倫的新年慶典在虔誠的人看來,是很嚴重的褻瀆神聖瑪爾杜克(Marduk)的大罪,所以,此時的巴比倫內部紛爭和民怨達到極致,因而加速巴比倫亡國。 

B.波斯王古列(Cyrus)的興起
巴比倫晚期,瑪代(Media)王國興起,成為巴比倫的主要敵國。瑪代王西阿克薩里(Cyaxares)曾與巴比倫聯盟擊敗亞述,隨後擴張版圖並以伊克巴他拿(Ecbatana)為首都,並降伏小亞細亞東部,很快的達到西部的哈里斯(Halys),與呂底亞(Lydia)為界。之後,西阿克薩里將王位傳給他的兒子亞士他基(Sstyages, 585-550B.C.E.)。由於巴比倫王拿波尼度在位時,支持伊朗(Iran)南部的安珊(Anshan)王古列,然而550B.C.E.古列佔領瑪代首都伊克巴他拿,此時,巴比倫懼怕古列更甚於從前的瑪代王國。於是巴比倫與埃及法老亞馬西士(Amasis, 569-525B.C.E.)、呂底亞王克魯蘇士(Croesus, 560-546B.C.E.)聯合抵抗古列,但在546B.C.E.冬古列攻下呂底亞首都撒狄斯(Sardis)。 
古列的執政態度寬宏大量,對待所統治的各民族的宗教熱忱甚表同感。 這引起猶太人心中極大興奮,也鼓勵了他們將得到的希望,同時也促使他們對以色列信仰作更深邃的重新解釋。 DI甚至有膽量去稱讚古列為上帝的僕人,就是祂所召來用以重建錫安的人(44:24-45:7; 41:25-26; 46:8-11)。 

C.被擄時期的以色列民
猶大王西底家(Zedekiah)背叛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王(Nebuchadrezzar),最後在587B.C.E.七月耶路撒冷毀滅,西底家逃逸至耶利哥,但仍舊被捉回挖去雙眼帶往巴比倫,最後死於巴比倫。 此時,有一批百姓被擄到巴比倫,猶大國從此亡國;在被擄時期裡,按耶利米書52:28-30所記共有597,587和582B.C.E.三次,被擄人數約4600人,若包括女人和小孩,則人數應介於12000-15000之間。 他們第一次被擄到離巴比倫不遠的米索不達米亞南部(S Mesopotamia),卻沒有分散在當地的居民中,他們擁有自己的居留地,可以建房子、耕種(耶29:5f),繼續過著某種歡樂的社會生活(結3:15; 8:1; 14:1; 33:30f),很可能他們也一起禮拜。 因此,國家的禮拜傳統、獻祭等要素,可能在被擄時期保存在禮拜的口傳形式中,且會堂的禮拜的建立也可溯源到被擄時期。 
下圖表為第二、第三以賽亞的相關歷史背景年代表: 
The Jewish People
Literature
Neo-Babylonian Empire
Jehoiakim  609-598
Jeremiah
626-580
Nebuchadrezzar II
604-562
Jehoiachin 598-597
first capture of Jerusalem; some Jews deported 597


Zedekiah 597-587/586
fall of Jerusalem
destruction of temple
second deportation
587
Ezekiel 593-571

third deportation 582
Lamentations (580-540)
Amel-Marduk 562-560


Neriglissar 560-556

Deutero-Isaiah (550)
Nabonidus 556-539
frist return from Babylon 537

Persian Empire
Cyrus 550-530
temple rebuilt
520-516/515
Haggai 520
Cambyses 530-522

Zechariah 520-516/515
Trito-Isaiah (500)
Darius I 522-486


Xerxes I 486-465

Obadiah; Malachi(?450)
Artaxerxes I 465-423

三、第二以賽亞的信息
第二以賽亞裡至少包括50-70個講詞(sayings)。信息中反映出三大傳統,即出埃及、大衛、錫安等傳統。 
在先知的未來遠景中,出埃及是一個很重要的傳統,對被擄的以色列人而言更是一個盼望的記號。 所以,第二以賽亞企圖說服他的被擄同胞,離開巴比倫的時間到了,要歸回耶路撒冷(錫安),他告訴以色列民,巴比倫和它的假神審判已定,錫安將被重建,以色列民要回錫安,這是一個新的出埃及事件,而這事件是經過歷史的類比解釋來了解的,也是DI的終末盼望。 聖城(錫安)的重建,有耶和華的擔保 ,且四散的子民將要召聚一起重建錫安。 
另一方面,DI的大衛傳統,「藉著大衛所應許的恩典之約」(Isa. 55:3; cf. II Chron. 6:42),上帝藉著大衛和以色列所立的應許,以色列將成為萬民的君王和見證者(Isa. 55:4),所表達出以色列的創造者,同時也是世界的創造者是耶和華上帝。 
現在就DI的文體特色或主題來了解先知所要表達的信息有哪些,這些文體特色或主題如:對比性、詩歌、僕人和創造等。

1.對比性
A.首先和末後
首先和末後在DI裡有許多的意義。如指上帝的永恆性(41:4);上帝的作為(41:22-23; 42:9; 43:9-13; 44:6-8; 45:21;48章);甚至類比成第一次出埃及和第二次出埃及,舊和新的宇宙觀。這之間的類比,如耶和華是拯救者,過去從埃及拯救(Exod 19:4 and Deut 32:11),現在從巴比倫(41:14-20; 42:13-16),彷彿是舊和新的出埃及,在48:20-21和52:11-12更清楚看到先知有意如此描述猶太人要離開巴比倫。 

B.巴比倫和錫安
從48:20-21和52:11-12裡,有二個對照,巴比倫和錫安,埃及和迦南,巴比倫相似於埃及,錫安相似於迦南;從44:24到55章,錫安是在前景,巴比倫是錫安的鏡中反影,45:14-25說到錫安的重建,而47章反映出巴比倫的毀滅。 

C.耶和華和假神
在41:1-42:9; 43:9-44:5; 44:6-23; 45:20-25等經文裡,充滿耶和華與假神的爭戰,巴比倫的偶像救不了它,反倒耶和華興起古列來成就祂的作為,而古列只是祂的棋子,耶和華上帝獨自領百姓「出埃及」。 
在被擄時期的巴比倫到處充滿Marduk、Nebo和為數不少的巴比倫的偶像崇拜,在這樣的風氣裡,似乎已經動搖以色列人的信仰認同。 此點也是DI的信息所強調的重點之一。

D.以色列和列國
以色列敬拜耶和華,列國敬拜偶像;以色列是耶和華的見證者(43: 10,12),好使列國看見耶和華的作為(41:20; 42:1,4,6)。 並且從以色列在歷史中的遭遇,先知宣告耶和華上帝將管轄列國,並信守作為以色列的上帝與幫助者(41:2,10,14)。

2.詩歌
在DI中常出現詩篇形式,如40;7「草必枯乾,花必凋殘」與詩篇90:5-6所用的形式類似。在DI中大多數的內容確實是以詩體的形式出現,或用於崇拜的儀式上。 甚至Westermann認為他是一位寫詩的先知,且這些詩成為被擄時期會堂禮拜的一部份。 乃至於「僕人之歌」的詩也是DI的重要信息之一。 

3.僕人
「僕人」一字出現在DI中有20次,所指的是摩西,一位先知,或王,如古列,還是DI自己;或是指的是以色列。在DI中,要了解僕人所代表的意義時,確實是有許多的可能性但,我們可以從二方面來了解,一、在舊約中,耶和華的僕人所扮演的是宗教和政治上的角色,僕人就是去完成上帝的旨意和計畫的人。二、從被擄而期待歸回上來了解,上帝的僕人要帶領以色列從巴比倫歸回錫安,也就是透過新的出埃及事件來印證誰是僕人。極大的可能是古列,因為上帝透過古列來完成新的出埃及事件,但是古列卻只是上帝的一步棋子,若在整個歷史上來看,上帝在不同時代興起祂的僕人,為了是成就祂的計畫。
但在不同的經文中所指的僕人有其不同意義,若要解釋「誰是上帝的僕人?」,有個釋義的原則「經文所要表達的所發生的事為何,或要在上帝和僕人之間散發何事,和僕人對眾人的相關工作。」 

4.創造
耶和華是創造者,祂揀選以色列和救贖她,當先知說祂是以色列的創造者時,他的意思是上帝在歷史中的作為,在出埃及傳統上的救贖。von Rad指DI中創造和救贖是同義的,在詩的文學形式上,作者描述耶和華為創造者及以色列的拯救者,也有如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行動。 Westermann指出先知更看到上帝是有普世性作為的創造者,通常用「我是,I am」的語句,或是「我是首先也是末後的,除我以外沒有神,誰能向我匹敵」等來描述,而這些信息都出現在詩體或禱詞中。 此外,在DI中使用「創造」或相關的動詞、名詞等約出現69次。所以,創造在DI中是個很重要的主題。 

貳、經文翻譯(Translation)
v.18「你們將誰比擬成上帝?你們用什麼像匹敵他?」
v.19「匠人塑造木頭偶像,且金匠冶金並為它鑄金身,用銀子煉製像座」
v.20「獻祭上的老手,選擇不會朽的木頭,為自己尋找一位熟巧的匠人,造一個不可搖動的偶像」
v.21「你們不知道嗎?你們沒有聽到過嗎?從起初你們不曾被告知嗎?使你們不知道地的根基嗎?」
v.22「有一(他或上帝)居住在地的圓穹之上,地上的居民好像蚱蜢。他揭開天的薄紗,展開天空如可住的帳棚」
v.23「有一(他或上帝)使權位者歸於虛無,(他或上帝)使地上的審判官成為虛空」
v.24「他們是剛被栽,(他們)剛被種,(他們的)根也剛札入地裡,同樣有一(他或上帝)一吹,他們便枯乾,旋風就把他們帶走,像碎渣一樣」
v.25「至聖者說:你們將誰來與我比較等同我」
v.26「你們舉目向上觀看,誰創造這些星?按數目領出,他一一稱呼他們的名;因他的力氣大而能力強,沒有一個星塌下的」

參、釋義
一、翻譯特色
本段經文盡量依據BHS翻譯,保持不加字句又力求經文的連貫性,若有必要時而加入字句時,會以括符或下加虛線處理。在註釋前將依據結構分析的對應經文,定出各經節的標題,並將自行翻譯的經文列出。在字義分析上,則逐節列出BHS經文以茲對照,遇讀法不同時則參考LXX、MT或其他譯本聖經和註釋書,以確定讀法和翻譯。

二、上下文脈絡(Context)和結構分析
第二以賽亞從以賽亞40章開始,40:1-11是先知的蒙召序言,以及他所要傳揚的概略內容,而40:12-31即是DI所要傳講的主題。
在以賽亞40:12-31裡,以色列人對上帝發出一連串的疑惑,同時也有先知對以色列人的斥責(v.12; 13f; 18; 25; 27),這些經文也顯出這些爭辯的特色在其中。vv.12-31是一個完整的單元,可分成三的部份,即vv.12-17; 18-26; 27-31。 先知對他的聽眾發出這些問題,一個接一個斥責以色列人的疑惑,並說明耶和華是創造一切的上帝,也是至今維持萬有的那位。 
這三段的大意如下,賽40:12-17,上帝是無可測度的,萬國和眾海島在祂面前微乎其微。18-26,耶和華的競爭者,各邦國的偶像,權位者,審判官在歷史上只不過像被風吹散的碎渣,而耶和華卻是造萬物和天上星辰的主。 27-31,是爭論的高峰,猶太人社群的疑惑面對耶和華唯一主權和恩典時,通過信仰的等待和力量將使他們的疑惑消逝。
40:12-31裡面所展現雄辯的修辭特色,在約伯記38-41章裡也可以看到,在約伯記中看到耶和華回答約伯的疑惑,正如先知斥責以色列人的疑惑一般。但是DI沒有侷限在這種模式內,他甚至大膽的認為古列(Cyrus)是上帝所用的僕人,是上帝拯救以色列人的一個計畫(45章)。很快的在46章裡,巴比倫的眾偶像傾倒,47章裡上帝審判巴比倫帝國。乃至49-55章,上帝應許以色列復興,拯救耶路撒冷,將來並要向以色列施憐憫與愛。
在vv.18-26中,可以整理出彼此平行對應的經文如下:

18~24

25~26
18
將誰...
25
將誰...
19~20
(屬41:6~7

(空缺)
21
以質問激起人的情緒
26a
相同目的的用語
22
創造者
26b
創造者
23~24
歷史的主
26c
歷史的主

在此平行對應的經節中,很清楚的看到先知所要強調的是v.18「你們將誰比擬成上帝?」,和藉由上帝所說的v.25「你們將誰來與我比較等同我?」。這二節經文所要問的問題是相同的,是屬於修辭問句,而後面所銜接的經文也是為了回應這個問題。

三、註釋(Comment)
【v.18】無可比擬的上帝
`Al Wkr.[;T; tWmD.-hm;W lae !WyM.d;T. ymi-la,w> BHS Isa 40:18
v.18「你們將誰比擬成上帝?你們用什麼像匹敵他?」
在此現代本在翻譯上有較多的意譯,如v.18b「祂像甚麼,你們能描繪嗎?」而其他版本在此節較近原文翻譯。至於和合本、台語本之間在此翻譯上較接近,差異也少。
「你們將誰比擬成上帝?」在MT中 ymi-la,w> 「and to whom,和將誰」,LXX古敘利亞文省略w>「和」。
「你們用什麼像匹敵他?」tWmD. 譯為「形像、樣式」(BDB,198),如創1:26,5:1上帝用自己的形像或樣式造人;亞當生兒子,形像樣式像自己,創5:3;也用來描述動物的樣式,代下4:3;在此中文譯為「像」,指有形可見的物,包括人、動物等。所以,在本節所要表達的是指先知對以色列被擄的人提出質疑,說:「你們要用什麼形象、人或動物來和上帝比擬(或比較)」。
在vv.12-17中,DI所要引起聽眾關切的是上帝是高深莫測的神,而在18節以後的主題即是耶和華(YHWH)上帝的無限性,且祂是無可比擬的。v.18是個修辭上的問題,有如12節以後的描述,有著相同的答案,就是上帝是無可比擬的,既然是個修辭的問句,所以,之後的經文(vv.21-24)就是用來回應v.18的修辭問句。 在此節的後半段「你們用什麼像匹敵他?」似乎回答說,上帝是全能的創造者,要塑造祂的像是不可能的。
在巴比倫的多神信仰的情境中,在那時耶和華極可能也被視為一般的神祇(god),且在被擄的猶太人中似乎也有人認為耶和華有如一般神祇一樣,所以在v.18中DI對猶太人說「你們將誰比擬成上帝?你們用什麼像匹敵他?」可見先知如此的呼籲,可能是針對當時有人將耶和華看為一般神祇。但是,為何以色列人想塑造上帝的像?也許正如學者所言,古巴比倫人塑造神像是為了使用在新年的慶典上,好使人們膜拜,也因此以色列就依樣而行。 

【vv.19-20】人手所造的偶像
`@reAc @s,K, tAqtur.W WN[,Q.r;y> bh'Z"B; @recow> vr'x' %s;n" ls,P,h; BHS Isa 40:19
v.19「匠人塑造木頭偶像,且金匠冶金並為它鑄金身,用銀子煉製像座」
「匠人塑造木頭偶像」LXX  tevktwn, 意思是「木匠」;在Vg中混和抄本意思為「匠人,混合一起的工人」,MT亦如此譯。雖LXX是指木匠,也較能符合製造木頭偶像的意思,但BHS  vr'x' (BDB,360)可譯為木匠、鐵匠或匠人,所以在此採用共通譯法,譯為「匠人」。
MT  %s;n" 為cast metal images(BDB,650),譯為「鑄造」;但因為漢字彫刻木頭偶像不適用「鑄造」一詞,為避免誤解所以譯為「塑造」。
「且金匠冶金並為它鑄金身」@reco為smelter,goldsmith(BDB,864),即譯為「金匠」。在LXX h[ crusocovo" cwneuvsa" crusivon perieruvswsen au*tovn  「或金匠冶金並用金箔包它」,也就是說將金子鎔化,為木頭偶像鑄金身。但若是翻譯成「鑄金身,打造金身」可能較符合台灣人的了解。
「用銀子煉製像座」@reAc 譯為「煉製」(BDB,864)。tAqtur.根據BDB, 958,可譯為複數的「鍊子」,但是此字應該指東西被固定,好像在木偶外表包裹金箔加以固定。所以譯為「Fastener,像座」較好。
!ykih'l. Al-vQ,b;y> ~k'x' vr'x' rx'b.yI bq;r.yI-al #[e hm'WrT. !K'sum.h; BHS Isa 40:20
`jAMyI al ls,P, 
v.20「獻祭上的老手,選擇不會朽的木頭,為自己尋找一位熟巧的匠人,造一個不可搖動的偶像」
「獻祭上的老手,選擇不會朽的木頭」!K'sum.h;通常與!Kes.mi「窮人、艱困」的使用有關(BDB,698,III),且!k;s' 在此是以puUal分詞!K'sum. 出現,在BHS中是用來指「桑樹」 ,因此傳統作「窮乏,提獻祭」 。學者Trudinger則認為!ks應建立在「精通、熟悉」的意思上,所以在此採!ks的piUel分詞,意思應為「內行,老手,有經驗的人」。所以這一小段可翻譯成「獻祭上的老手,選擇不會朽的木頭」。
「為自己尋找一位熟巧的匠人,造一個不可搖動的偶像」vr'x'  worker in wood(BDB,360),譯為「匠人」與v.19同。

jAM 「搖動、移動」(BDB,557)。
在經文比較之下,顯示vv.19-20不屬於本段經文中,而是屬於41:6-7。但是,在此我們似乎可以看到vv.19-20的加入是為了詮釋v.18b,來說明人所塑造的偶像是什麼。雖然,人們用上好的木頭,選上好的匠人,鑄穩固的像座來使偶像看來屹立不搖,但是,正如經文所強調的這些像都只是神祇(gods),都是人手所造的偶像,換句話說,人們不可能塑造出上帝真實的像。這正可說明先知強調上帝的獨一性,是超越人所能想像的,儘管人絞盡腦汁想像上帝是何等的形象,但終究是白忙一場。

【v.21】你知道上帝的作為嗎?
Alh] ~k,l' varome dG:hu aAlh] W[m'v.ti aAlh] W[d.te aAlh] BHS Isa 40:21
`#r,a'h' tAds.Am ~t,nOybih] 
v.21「你們不知道嗎?你們沒有聽到過嗎?從起初你們不曾被告知嗎?使你們不知道地的根基嗎?」
W[d.teW[m'v.ti二字的人稱詞尾是第二人稱陽性複數,所以翻成「你們」,此點和合本較現代譯本正確。

dG:hudgn的完成式HofUal,所以譯成「被告知,be told」。
「使你們不知道地的根基嗎?」~t,nOybih(HifUil) aAlh] 則譯為「使你們不知道」。
tAds.Am「根基」(BDB,414; cf.28:16),LXX,Vg也是;但BHS也有另一形式suymi「從立地的根基」,類似varome「從起初」。
V.21緊跟著v.18進一步的發出四個質問,這一連串修辭學用法的問句,有如平行詩的用法,逐漸強調出DI對百姓的斥責,譴責百姓對耶和華產生疑惑。在v.21中的「起初」一詞,為妥拉(torah)的首卷“tyvarb”卷名,意味著有關創造的事是以色列人所應該知道和傳承的教導。也藉此激發以色列人的歷史情感,使他們回顧「起初」上帝的作為。同時,也是在問我們說:「你知道上帝的作為嗎?從你所學習到的信仰知識中,你認識這位創造主嗎?」

【v.22】上帝是創造者

 ~yIm;v' qDok; hj,ANh; ~ybig"x]K; h'yb,v.yOw> #r,a'h' gWx-l[; bveYOh; BHS Isa 40:22
`tb,v'l' lh,aoK ~xeT'm.YIw
v.22「有一(他或上帝)居住在地的圓穹之上,地上的居民好像蚱蜢。他揭開天的薄紗,展開天空如可住的帳棚」
在此,呂譯本中翻譯較近原文,其所用的中文詞藻也很優美,對於不同讀法甚至有旁註以供參考。但在此為了使譯文順暢,添加的字句以虛線標出。此外,在此英文的譯本上NIV較屬於意譯,例如為了讓譯文流暢,NIV直接採用第三人稱He來代替NRSV所用的關係代名詞who的作法,這種情形在v.23,25也可看到。
LXX中w&" kamavran為「像圓頂」,Syr「像球體」, jA S Q wJ" levpton和Tgry[zk意為「像許多小東西」,Tg「像空無」,MT「薄幕」。 大地的圓頂,意指天空或穹蒼,在此綜合中文字義為「圓穹」,而此字的出現常與創造有關(箴8:27; 伯26:10; 22:14)。
「他揭開天的薄紗,展開天空如可住的帳棚」qDok; hj,ANh;為陽性單數,意為「他揭開薄紗」,~yIm;v' 為複數獨立詞「天、穹蒼」,所以譯為「他揭開天的薄紗」,薄紗亦可譯為「帷幕」。天空指前面的天而言。
正如v.21中,以色列人知道他們自己的傳統,所以在v.22中就是回憶這個傳統。這裡是使用分詞形式和創造詩詠的詞彙(cf.Pss.136、104,特別是104:2b)。所表達出來的是上帝是起初的創造者,同時這也是一種的信仰告白。
此外,在vv.12-17中作者早就反覆此世界創造的主題,以顯出上帝的權能遠超過所有的世界邦國和權位者。自從上帝創造世界,巴比倫或其他國家的權位就一概屬祂,且藉著祂的旨意而在。同樣地,在vv.27-31也有著相似的問句,接著說明上帝是創造者,及祂的創造工作等。

【vv.23-24】上帝是歷史的主
`hf'[' WhToK; #r,a, yjep.vo !yIa'l. ~ynIz>Ar !teANh;BHS Isa 40:23
v.23「有一(他或上帝)使權位者歸於虛無,(他或上帝)使地上的審判官成為虛空」
.~ynIz>Ar「有份量的、精明的、首長」(BDB,931)在此譯為「有權位者」。yjep.vo可譯成「審判官」或「政府首領」,WhTo  可譯為「虛空」、「謊言」、「沒有價值的」;所以組合後可能有二種翻譯「使地上的審判官成為虛空」或「使地上的首領成為沒有價值」,在此採用前者。

 @v;n"-~g:w> ~['z>GI #r,a'B' vrevo-lB; @a; W[r'zO-lB; @a; W[J'nI-lB; @a; BHS Isa 20:24
s `~aeF'Ti vQ;K; hr'['s.W Wvb'YIw ~h,B
v.24「他們是剛被栽,(他們)剛被種,(他們的)根也剛札入地裡,同樣有一(他或上帝)一吹,他們便枯乾,旋風就把他們帶走,像碎渣一樣」
死海古卷wXrX為複數動詞;MT讀為,是第三人稱單數陽性,意為「釘根、植入」,在此譯為「札入」。 「同樣...」,~g:w>譯為「(和)同樣」。
在v.22中上帝的權能展現在祂的創造上,同時也展現在歷史中(vv.23-24),即使是地上的君王或審判官,也有如剛栽種的幼苗,沒有多久就被拔除。朝代的更替也如碎渣,被風一吹就消逝無間。上帝既然作為創造者,祂也是萬國和權位者的主宰者,在歷史中掌管一切。同樣的,巴比倫的國祚也將結束,上帝將使它枯乾如碎渣,隨風而逝。

【v.25】無可比擬的上帝

`vAdq' rm;ayO hw ynIWyM.d;t. ymi-la,w> BHS Isa 40:25
v.25「至聖者說:你們將誰來與我比較等同我」
在此,NRSV較近原文翻譯,但為了維持英文的通暢性,字句的位置也有些更動,如v.25中「至聖者說」在原文是前置詞,在英文中就置於本節結尾。而「至聖者說」在BHS中是在本節最後,但為表達中文語意,在此則將它譯在前頭。
V.25所問的問題和v.18相似。只是這回是上帝(至聖者)親自發問,再一次強化了v.18的問題。v.18是先知說:「上帝是無可比擬的上帝」,而v.25是上帝所說:「上帝是無可比擬的上帝」。這反覆的強調意味著「上帝是無可比擬的上帝」是整段經文的主題,而其他的經文都是用來回答這個問題。

【v.26a,b,c】a,你知道上帝的作為嗎?b,上帝是創造者 c,是歷史的主
a'b'c. rP's.mib. ayciAMh; hL,ae ar'b'-ymi War.W ~k,yney[e ~Arm'-Waf. BHS Isa 40:26
s `rD'[.n, aOl vyai xK #yMa;w. ~ynIAa brome ar'qyI ~veB. ~L'kul. 
v.26「a.你們舉目向上觀看,誰創造這些星?b.按數目領出,他一一稱呼他們的名;c.因他的力氣大而能力強,沒有一個星塌下的」
LXX pa,nta tau/ta「這些所有」;古敘利亞、Vg、MT為「這些」。這些指的是什麼,並無交代,可能是穹蒼裡的星。

ar'b'「創造」一詞只用於上帝的創造,這與創世記1:14-18用此動詞的目的相同。
MT「和強壯的」(BDB,55)是個形容詞。BHS是採死海古卷,LXX為名詞「和(在)強壯」。brome「大能」是個名詞,相對的#yMa;也需名詞,所以在此均採名詞形式。
在此段最後一節經文(v.26),也是用來回應v.25的修辭問句,正如vv.21-24是用來回應v.18一樣。v.26是關於耶和華和天體星辰,在第一眼的感覺上,其內容敘述似乎急降而下,不如前面俐落的斥責;但事實上卻是平衡前面的辯證,為了使人的注意力集中在上帝的創造和權能上。所以,我們在此也可以將v.26當成為回答v.18和v.25的修辭問句的結論。
v.26a對應v.21,正如創世記1:14-18的情景,強調上帝「起初」創造的工作。v.26b對應v.22,述說上帝是一位權能的創造者。v.26c對應v.23-24,除了述說上帝是萬國和權位者的主宰者,同時也是宇宙的主宰者,在歷史中掌管一切的神。

肆、結論
第二以賽亞的信息給與被擄巴比倫的以色列同胞的安慰最為直接。先知聽見耶和華上帝決定接受以色列所作的補贖,祂不久就會本著大能和無限的慈愛,召聚祂的羊群,引領他們歸回故土。DI整個信息圍繞著上帝將拯救祂的子民,但是這期待雖然隨古列的崛起和巴比倫將傾覆而有迫切性,但它並非全靠古列來成全,而在乎上帝。所以,先知在乎的是以色列人對神的觀念。
DI可說將以色列一神信仰堅決地表現透澈的人,這也是在混亂的時局中澄清以色列人對上帝的認識,教導人民真正認識這位無可比擬的上帝。他很明確的在區分耶和華上帝和其他神祇的不同,所以,他描述耶和華上帝是無可比擬的上帝,人無法用可見有形的物來替代真神,祂是創造宇宙萬物的上帝,用不著藉由其他人來協助。同時,祂也是歷史的主,世上的君王不過是祂的棋子,祂使任何國度、世代興起與消逝。先知同時也諷刺異教神祇(44:12-20),稱它們不過是人手所造的物(40:19-20; 46:5-7),在歷史中這些偶像只不過是一無所有(41:21-24),更無法拿來和耶和華上帝做比較。更清楚的說,耶和華上帝是創造的神,是歷史的主,是人類歷史中過去、現在和將來的主宰者;而其他神祇僅是人手所造,是虛無的,根本不夠格拿來和耶和華相比較。
因此,在本章節(40:18-26)中,所反映出來的是DI的主題。正如在此所釋義的,v.18,25是個修辭問句,用來提醒我們「上帝是無可比擬的上帝」,而v.21,26a接續詢問我們說:「你們知道上帝的作為嗎?」。確實,我們很可能像當時的以色列人一樣,在多元的偶像崇拜的社會裡產生信仰動搖,甚至我們也會忘記過去我們所學習的信仰教育,忘記上帝是人類歷史中過去、現在和將來的主宰者,是怎樣的一位上帝。
在此,同樣地先知也要我們記住和學習他的信息和教誨,將我們的眼光放得遠,視野放得廣,要去看祂所創造的一切,要去思想祂在歷史中的作為,和將來的能力。好使我們真正認識這位無可比擬的上帝,認識到祂獨一無二的創造作為,了解祂掌控歷史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的大權能(vv.22-24,26b-26c)。

伍、參考書目
1. 布賴特(John Bright)。 以色列史 。香港:基文,1992,二版。
2. Anderson, B.W., “Exodus Typology in Second Isaiah,”Israel's Prophetic Heritage ,London: SCM,1962, pp.177-195.
3. Brown, Francis, S. R. Driver and C.A. Briggs, (BDB) Hebrew-English Lexicon, Hendrickson, 1996.
4. Clifford, Richard J., “Isaiah, Book of (Second Isaiah).”ABD 3, David N. Freedman et al. N.Y.:Doubleday, 1992, pp.490-501. 
5. Hanson, Paul D., Isaiah 40-66 (Interpretation), Louisville: John Knox, 1995.
6. Herbert, A. S., Isaiah 40-66 , Cambridge Univ. Press,1975.
7. Knight, George A. F., Deutero-Isaiah , Nashville: Abingdon, 1965.
8. McKenzie, John L., Second Isaiah (AB), N.Y.: Doubleday, 1968.
9. Pritchard, J.B., Ancient Near Eastern Texts . 2nd ed., 1955.
10. Smart, James D., History and Theology in Second Isaiah . Phildelphia: Westminster, 1965. 
11. Stuhlmueller, Carroll, “Deutero-Isaiah: Major Transitions in the Prophet's Theology and in Contemporary Scholarship.”CBQ 42 (1980), pp.1-29.
12. Torrey, C. H., The Second Isaiah: A New Interpretation , N.Y.:Chasles Scribner's Sons, 1928.
13. von Rad, Gerhard, The Message of the Prophets , London:SCM, 1975.
14. Watts, John D.W., Isaiah 34-66 (WBC), Texas: Word, 1987.
15. Westermann, Claus, Isaiah 40-66 (OTL), Phildelphia: Westminster, 1969.
16. Whybray, R. N., The Second Isaiah , Sheffield: JSOT, 1983.
17. Williamson, H.G.M., “Isaiah 40:20 A Case of Not Seeing the Wood for the Trees.” Biblica 67 (1986), pp.1-20. 
18. Young, Edward J., Who Wrote Isaiah? , Mich.:Eerdmans, 1958. 
19. Zimmerli, Walther and Jeremias, Joachim, The Servant of God , London: SCM, 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