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1月9日 星期四

貪心與知足

貪心與知足 (2000/11/10家庭禮拜講道)
提摩太前書6:7~11 聖詩:343、490 

提摩太前、後書,提多書和腓利門書,被稱為教牧書信。因為使徒保羅在這四封信主要是針對教會生活所寫的指導。 

第7節保羅說,「我們到這世界,沒有帶來甚麼;我們又能從這世界帶走甚麼呢?」,這句話台灣也有「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許多人都知道這個道理,但是聽到,和聽進去是有差別的。 

第8節保羅讓我們知道這二者最大的差別,就是一個「不知足」,一個「知足」。沒有聽進去心裡面的人,他會是一個不知足的人,拼命想發財。原本想要賺錢不是壞事,但是因為想賺錢的慾望大過於對上帝和對人的愛時,這樣就不對了,甚至這樣的慾望會使人沉淪毀滅。 

現今的社會裡,因為人心的貪婪,造成許多的家庭糾紛。前幾天有一則公公殺死媳婦的消息,原因也是因貪的慾望而起的,那個公公喜歡賭博,兒子和媳婦為了不讓公公繼續賭,因此不給公公錢,結果公公一氣之下殺媳婦九刀。其實這種事情只是過去的大家樂、六合彩的延伸,如果人心還是一味的追求金錢、貪婪,不保我們的家庭不會出狀況。 

特別保羅在v.10說:「貪財是萬惡的根源。有些人因貪慕錢財而離開了信仰的道路,飽嘗痛苦,心靈破碎。」這是對我們極大的提醒。現代教育家也很注意「貪心」這個問題,就有教育家發現小孩子的貪心,愈早發現愈可以教育。教育家對二歲的孩童做個實驗,這個實驗有許多的家庭一起來完成。這個實驗是這樣的:父母將一盤糖果放在桌上,並告訴小孩說:「媽媽現在要出去,你可以拿一顆糖果;如果你等媽媽回來之後,再拿糖果,就可以拿二顆」。另一個實驗也是類似,放一盤糖果在桌上,看小孩一次是拿一把,還是一顆。如我小孩可以養成等媽媽回來在拿糖果,或一次只拿一粒糖果,這樣的小孩將來就比較不會成為貪心者。反之,如果小孩不等媽媽回來在拿糖果,或是一次就拿一把,這樣的小孩將來有可能會貪心。如我有這樣的情況,作家長或老師的人就需要讓小孩從小養成「不貪心」的習慣,甚至養成分享的習慣。 

從小貪養成大貪(細漢善偷瓠,大漢善偷牛),特別大人的貪都是和金錢有關,所以保羅強調「貪財是萬惡的根源」。對於已經貪習慣的人,你很難叫他放手不貪。 

泰國人捉猴子很有一套,他們將椰子挖空,在裡面放花生。然後在將這些裝有花生的椰子放在猴子出沒的地區,猴子看到有吃的就一大群搶著吃,有的猴子右手伸進去一個椰子裡面,左手也伸進去另外一個椰子裡面,害怕自己沒得吃。等到時機成熟,人就從旁邊出來嚇猴子,猴子一緊張就拼命的跑,一時之間,就看到猴子雙手夾在椰子裡面,無法爬樹只好被人捉起來。人就是利用猴子的貪心,來捉猴子。或許你會想猴子怎麼那麼笨,手伸出來就好了,但是猴子就是因為貪心,手裡緊握椰子裡面的花生才會被捉。 

但是我們也不要笑猴子笨,因為人的貪心和猴子一樣,都是「放不下」。明明知道貪心不好,但是卻是放不下。同樣地,權力掌握久的人,也很難放得下。保羅提醒我們有些人因貪慕錢財而離開了信仰的道路,飽嘗痛苦,心靈破碎。換言之,撒但就是利用人的貪婪,使人的心靈破碎。正如泰國人利用猴子的貪心,將牠們捉起來。 

在v.11保羅提醒我們說:「至於你,你是上帝所重用的人,你要遠避這一切。要追求正義、敬虔、信心、愛心、忍耐,和溫柔。」這也讓我們知道做一位耶穌基督的門徒要謹慎,不可貪心,並且要追求正義、敬虔、信心、愛心、忍耐,和溫柔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