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進度:希伯來書2:1-18 現代中文譯本
希伯來書大綱分析
希伯來書的第1-2章都是在討論有關上帝的兒子和天使之間的不同,作者努力要將這二者之間的差異說明清楚,希望耶穌基督的信徒都能分辨出來,以免被許多錯誤的信仰認知所迷惑。
受到迷惑不僅在初代教會,今日基督徒同樣也容易受到錯誤信仰的迷惑。有很多基督徒並不清楚明白到底他所信的救主是誰,特別是在今天這種高度經濟發展、知識充斥的時代裡,人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富裕的世代,相對的是心靈之壓力越來越大,因而造成內心的空虛感越重,因此,有許多新的宗教信仰興起,迷惑人心的言論越來越多。
會主心得:不要以為會受迷惑的,只有那些販夫走卒,反倒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也會受到迷惑。像在1998年發生的「飛碟會」就是個例子,該會的發起人陳恆明本身是嘉南藥理學院教中國思想史、三民主義的副教授,跟隨他走到美國去等待上帝降下「飛碟」來拯救的,多數是醫師、大學教授等,這些都是高級知識份子。希伯來書寫成的時代,也是基督教受到迫害很嚴厲的第一世紀末期的時代,在那動盪不安的世代裡,人們在尋求拯救的用心是值得我們學習,但知道怎樣找到真確的門路,卻是一門很值得深思的信仰功課。耶穌基督對他那時代的跟隨者說:「你們要從窄門進去;因為那通向滅亡的門是寬的,路是好走的,朝著這方向走的人很多。那通向生命的門是多麼窄,路是多麼難走,找到的人也很少。」(馬太福音7:13-14)
希伯來書有個很重要的特色,就是教義性的解釋與警告及勸勉的話交替出現(參閱希伯來書大綱分析)。可是,作者在書信的末了卻把全書形容為一篇「勸勉的話」(13:22),這就清楚表示,在作者的心目中,書中聖經及神學性的解釋只佔從屬的地位,其功用是提供勸勉的基礎,勸勉才是全書的真正目的。因此,我們可以根據書中的警告和勸勉部分,推論出讀者所處的情況,以及作者寫此書的原因和目的。
全書共有五段勸勉:
第一次警告及勸勉——忽略救恩不能逃罪(2:1-4)
第二次警告及勸勉——不信則無法享受安息(3:7-4:13)
第三次警告及勸勉——停滯不前和叛道的危險(5:11-6:20)
第四次警告及勸勉——故意犯罪之人的危險(10:26-39)
第五次警告及勸勉——「不可違背那從天上警戒我們的」(12:14-29)
1因此,我們必須更加堅守所聽到的真理,免得被潮流沖走。
從這一節我們可以看出希伯來書的受信對象,應該是一群已經是信耶穌基督的信徒,且可能就是有了年資的信徒,就是我們所謂的「老信徒」,也許已經是第二代或是第三代的信徒了,他們已經聽過有關耶穌基督的信息,應該就堅守,不要隨便放棄或是改變。
「因此」指第1章的主旨,即是上帝已藉著祂的兒子說了話(1:1-2a),而上帝之子遠超越天使的崇高(1:4-13)。鑑於基督的超越,所有信徒(「我們」)「必須更加堅守所聽到的真理」。「所聽到的真理」(現中)原文直譯作「所聽到的事情」,指基督教的信息,即是下文所說的「這麼大的拯救」(2:3a),就是比讀者先聽到的人對他們證實的(2:3c)上帝的道(參13:7)。
「堅守」(現中)、「鄭重」(和合)這動詞在書另外出現一次(7:13),指在祭壇前「供職」(現中),與第3節的「忽略」相對;其實亦與下一章的「不信」(3:12,19〔兩次皆為名詞〕)相對。
「恐怕」(和合)的原文較宜譯為「免得」(思高、新譯、現中),此詞作為「更加堅守」與「被潮流沖走」的對應。
「被潮流沖走」就像是一條船因為錨沒有抓緊海底而「被潮流沖走/為潮流所沖去」(現中/思高),離開了安全的海港,危險地在海上漂流。呼應6:19所說:「我們有這盼望,正像生命之錨,又安全又可靠,通過了天上聖殿的幔子,直到裏面的聖所。」該處描寫信徒的指望為「靈魂的安全而又堅固的錨」。
希伯來書大綱分析
希伯來書的第1-2章都是在討論有關上帝的兒子和天使之間的不同,作者努力要將這二者之間的差異說明清楚,希望耶穌基督的信徒都能分辨出來,以免被許多錯誤的信仰認知所迷惑。
受到迷惑不僅在初代教會,今日基督徒同樣也容易受到錯誤信仰的迷惑。有很多基督徒並不清楚明白到底他所信的救主是誰,特別是在今天這種高度經濟發展、知識充斥的時代裡,人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富裕的世代,相對的是心靈之壓力越來越大,因而造成內心的空虛感越重,因此,有許多新的宗教信仰興起,迷惑人心的言論越來越多。
會主心得:不要以為會受迷惑的,只有那些販夫走卒,反倒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也會受到迷惑。像在1998年發生的「飛碟會」就是個例子,該會的發起人陳恆明本身是嘉南藥理學院教中國思想史、三民主義的副教授,跟隨他走到美國去等待上帝降下「飛碟」來拯救的,多數是醫師、大學教授等,這些都是高級知識份子。希伯來書寫成的時代,也是基督教受到迫害很嚴厲的第一世紀末期的時代,在那動盪不安的世代裡,人們在尋求拯救的用心是值得我們學習,但知道怎樣找到真確的門路,卻是一門很值得深思的信仰功課。耶穌基督對他那時代的跟隨者說:「你們要從窄門進去;因為那通向滅亡的門是寬的,路是好走的,朝著這方向走的人很多。那通向生命的門是多麼窄,路是多麼難走,找到的人也很少。」(馬太福音7:13-14)
希伯來書有個很重要的特色,就是教義性的解釋與警告及勸勉的話交替出現(參閱希伯來書大綱分析)。可是,作者在書信的末了卻把全書形容為一篇「勸勉的話」(13:22),這就清楚表示,在作者的心目中,書中聖經及神學性的解釋只佔從屬的地位,其功用是提供勸勉的基礎,勸勉才是全書的真正目的。因此,我們可以根據書中的警告和勸勉部分,推論出讀者所處的情況,以及作者寫此書的原因和目的。
全書共有五段勸勉:
第一次警告及勸勉——忽略救恩不能逃罪(2:1-4)
第二次警告及勸勉——不信則無法享受安息(3:7-4:13)
第三次警告及勸勉——停滯不前和叛道的危險(5:11-6:20)
第四次警告及勸勉——故意犯罪之人的危險(10:26-39)
第五次警告及勸勉——「不可違背那從天上警戒我們的」(12:14-29)
1因此,我們必須更加堅守所聽到的真理,免得被潮流沖走。
從這一節我們可以看出希伯來書的受信對象,應該是一群已經是信耶穌基督的信徒,且可能就是有了年資的信徒,就是我們所謂的「老信徒」,也許已經是第二代或是第三代的信徒了,他們已經聽過有關耶穌基督的信息,應該就堅守,不要隨便放棄或是改變。
「因此」指第1章的主旨,即是上帝已藉著祂的兒子說了話(1:1-2a),而上帝之子遠超越天使的崇高(1:4-13)。鑑於基督的超越,所有信徒(「我們」)「必須更加堅守所聽到的真理」。「所聽到的真理」(現中)原文直譯作「所聽到的事情」,指基督教的信息,即是下文所說的「這麼大的拯救」(2:3a),就是比讀者先聽到的人對他們證實的(2:3c)上帝的道(參13:7)。
「堅守」(現中)、「鄭重」(和合)這動詞在書另外出現一次(7:13),指在祭壇前「供職」(現中),與第3節的「忽略」相對;其實亦與下一章的「不信」(3:12,19〔兩次皆為名詞〕)相對。
「恐怕」(和合)的原文較宜譯為「免得」(思高、新譯、現中),此詞作為「更加堅守」與「被潮流沖走」的對應。
「被潮流沖走」就像是一條船因為錨沒有抓緊海底而「被潮流沖走/為潮流所沖去」(現中/思高),離開了安全的海港,危險地在海上漂流。呼應6:19所說:「我們有這盼望,正像生命之錨,又安全又可靠,通過了天上聖殿的幔子,直到裏面的聖所。」該處描寫信徒的指望為「靈魂的安全而又堅固的錨」。
2天使所傳給我們的信息已經證實是可靠的;所有不遵從這信息的人已經受到應得的懲罰。
舊約並無記載律法是「天使所傳」的。七十士譯本申命記33:2描寫耶和華在西乃 山顯現時有天使作祂的侍從,但有天使作祂的侍從(參詩68:17)不等於祂藉著他們頒佈律法。不過,到了新約時代,「天使所傳」已成為人所熟悉並接受的觀念,除了本書作者外,司提反(徒7:53)和保羅(加 3:19)亦有提及(或許他們接受口頭傳統):司提反用此事來指證,當時猶太宗教領袖違反律法是特別可惡的,因為此律法乃是由聖而高的天使傳授的;保羅則 以律法經過兩重轉接(經由天使頒佈,又經中保摩西之手傳達)才從上帝那裏達到人間的事實,來辯證律法的地位比不上上帝直接賜給亞伯拉罕的應許。
就本節而論,律法是「天使所傳」的重要性,是在於此點與「主本身首先宣告了這拯救」(3b)構成對比:藉天使傳的律法尚且是「確定」的,由主親自講的救恩當然更是確定的了。
3既然這樣,如果我們忽略這麼大的拯救,怎能逃避懲罰呢?主本身首先宣告了這拯救;那些聽見的人也已經向我們證實。
2:2-3所用的法律上的用語,如「證實(確定)」、「不遵從(干犯悖逆)」、「受到應得的懲罰(受了該受的報應)」等,清楚顯示「天使所傳給我們的信息」即律法。
作者不用「律法」而用「話(信息)」字,乃強調的是上帝向人說話的事實(如1:1-2a)。如同本句的「傳(λαλέω)」字及2:3的「講(宣告)」字在原文皆與引言出現兩次的「曉諭(說話)」相同。
「忽略」與第1節的「堅守」相對,意即「漫不經心」(參當代聖經版),就像婚宴的比喻中那些被請的客人對主人的邀請 「不加理會,各忙各的」走了(太22:5,現中)一樣。
「忽略這麼大的拯救」,這句話無論是從舊約來看,或是從新約早期的教會來說,都有相同的意義。舊約時代,上帝透過摩西帶領以色列人民出埃及的神蹟,表明祂的救恩。新約時代,上帝以祂的獨生子耶穌基督來說明祂拯救的愛,這些都在說明上帝對人生命的拯救工作是非常珍貴而且重要的。因為上帝的救恩就是為了要使人避免因罪所帶來的懲罰。因此,忽略上帝救恩的人,等於是藐視上帝的恩典一樣,是驕傲的態度,也是不承認有上帝的另一種表現。作者在這裏所用的是「基於更大的理由」的辯證法,即是從較小的(律法尚且如此)推論至較大的(何況福音);此辯證法的另一些例子,見於9:13-14,10:28-29,12:9,以及12:25。
「主本身首先宣告」與上一節的「藉著天使……傳」完全平衡,就如「給……證實了」與「是確定的」互相平衡一樣。這就是說,「主本身首先宣告」此語表示,主是父上帝的傳信者,真正宣講救恩信息的是上帝(參上引徒10:36),就如頒佈律法的是上帝:祂從前藉著天使頒佈律法,祂如今藉著主耶穌宣告了救恩。支持此解釋的另一項有力理由,就是作者比較新舊啟示時,兩個時代的啟示者都是上帝(1:1-2a,12:25-26)。
就本節而論,律法是「天使所傳」的重要性,是在於此點與「主本身首先宣告了這拯救」(3b)構成對比:藉天使傳的律法尚且是「確定」的,由主親自講的救恩當然更是確定的了。
3既然這樣,如果我們忽略這麼大的拯救,怎能逃避懲罰呢?主本身首先宣告了這拯救;那些聽見的人也已經向我們證實。
2:2-3所用的法律上的用語,如「證實(確定)」、「不遵從(干犯悖逆)」、「受到應得的懲罰(受了該受的報應)」等,清楚顯示「天使所傳給我們的信息」即律法。
作者不用「律法」而用「話(信息)」字,乃強調的是上帝向人說話的事實(如1:1-2a)。如同本句的「傳(λαλέω)」字及2:3的「講(宣告)」字在原文皆與引言出現兩次的「曉諭(說話)」相同。
「忽略」與第1節的「堅守」相對,意即「漫不經心」(參當代聖經版),就像婚宴的比喻中那些被請的客人對主人的邀請 「不加理會,各忙各的」走了(太22:5,現中)一樣。
「忽略這麼大的拯救」,這句話無論是從舊約來看,或是從新約早期的教會來說,都有相同的意義。舊約時代,上帝透過摩西帶領以色列人民出埃及的神蹟,表明祂的救恩。新約時代,上帝以祂的獨生子耶穌基督來說明祂拯救的愛,這些都在說明上帝對人生命的拯救工作是非常珍貴而且重要的。因為上帝的救恩就是為了要使人避免因罪所帶來的懲罰。因此,忽略上帝救恩的人,等於是藐視上帝的恩典一樣,是驕傲的態度,也是不承認有上帝的另一種表現。作者在這裏所用的是「基於更大的理由」的辯證法,即是從較小的(律法尚且如此)推論至較大的(何況福音);此辯證法的另一些例子,見於9:13-14,10:28-29,12:9,以及12:25。
「主本身首先宣告」與上一節的「藉著天使……傳」完全平衡,就如「給……證實了」與「是確定的」互相平衡一樣。這就是說,「主本身首先宣告」此語表示,主是父上帝的傳信者,真正宣講救恩信息的是上帝(參上引徒10:36),就如頒佈律法的是上帝:祂從前藉著天使頒佈律法,祂如今藉著主耶穌宣告了救恩。支持此解釋的另一項有力理由,就是作者比較新舊啟示時,兩個時代的啟示者都是上帝(1:1-2a,12:25-26)。
4同時,上帝自己用異能、奇事,和各樣的神蹟來加強他們的見證。他又按照自己的旨意,把聖靈的恩賜分給我們。
5上帝並沒有把他將要創造的世界,就是我們所說的那個世界,置於天使的管轄下。
上帝「要創造的世界」,這是指未來的世界。這世界並不是一般所說的「天堂」,也不是所說的「新生命」,而是指一個新的時代、新的秩序,也就是福音書中所說的上帝國,是以上帝為中心的境界。
希伯來書作者的時代,因為許多基督徒都認為這個新時代、未來的時代,是天使掌權的世代。但作者要提醒大家,新的時代乃是以上帝的兒子為代表在管理。福音書中提供我們一個嶄新的了解,在上帝的國度裡和現在人類社會的景況是相差很遠的。例如馬可福音10:42-45就很清楚地比較出屬於上帝的國度,和屬於人的世界是不一樣的。耶穌基督就這樣說:「你們知道,世上那些被認為是統治者的有權管轄人民,領袖也有權支配人民。但是,你們卻不是這樣。你們當中誰要作大人物,誰就得作你們的僕人;誰要居首,誰就得做大眾的奴僕。因為人子不是來受人侍候,而是來侍候人,並且為了救贖眾人而獻出自己的生命。」耶穌基督不僅是這樣說,也以實際的行動來教導門徒,在與門徒共守最後逾越節晚餐時,他親自用水洗門徒的腳,並且要門徒們遵照他留下來的這個樣式去行。我們從這裡可以看出新的世界、新的時代乃是個謙卑的時代,是個心甘情願地服侍別人的世代。
上帝「要創造的世界」,這是指未來的世界。這世界並不是一般所說的「天堂」,也不是所說的「新生命」,而是指一個新的時代、新的秩序,也就是福音書中所說的上帝國,是以上帝為中心的境界。
希伯來書作者的時代,因為許多基督徒都認為這個新時代、未來的時代,是天使掌權的世代。但作者要提醒大家,新的時代乃是以上帝的兒子為代表在管理。福音書中提供我們一個嶄新的了解,在上帝的國度裡和現在人類社會的景況是相差很遠的。例如馬可福音10:42-45就很清楚地比較出屬於上帝的國度,和屬於人的世界是不一樣的。耶穌基督就這樣說:「你們知道,世上那些被認為是統治者的有權管轄人民,領袖也有權支配人民。但是,你們卻不是這樣。你們當中誰要作大人物,誰就得作你們的僕人;誰要居首,誰就得做大眾的奴僕。因為人子不是來受人侍候,而是來侍候人,並且為了救贖眾人而獻出自己的生命。」耶穌基督不僅是這樣說,也以實際的行動來教導門徒,在與門徒共守最後逾越節晚餐時,他親自用水洗門徒的腳,並且要門徒們遵照他留下來的這個樣式去行。我們從這裡可以看出新的世界、新的時代乃是個謙卑的時代,是個心甘情願地服侍別人的世代。
6相反地,正如聖經上某處所說的:上帝啊!人算甚麼,你竟顧念他;世人算甚麼,你竟關懷他。
7你造了他,使他一時比天使低微;你用榮耀、尊貴作他的華冠;
8你使他統轄萬有。這裡說,上帝使人「統轄萬有」,這明顯地是包括一切。可是,我們現在並沒有看見人統轄萬有。
9我們倒是看見耶穌,他一時被置於比天使低微的地位上,好藉著上帝的恩典,為萬人死。如今,我們看見他經過了死的痛苦而獲得榮耀、尊貴的華冠。
2:9可以說是整個希伯來書的主題中心之一,作者要告訴所有的讀者:耶穌基督乃是真正代表著上帝的榮耀。「經過了死的痛苦而獲得榮耀、尊貴的華冠」這句話,說出當時基督徒受到迫害,許多人因此喪命,甚至有的在痛苦中呻吟著。作者透過這句話在告訴當時的信徒:耶穌基督是上帝的兒子,他就是上帝恩典的記號,但他也經歷了死亡的痛苦,可是後來卻享有上帝所賞賜的榮耀和尊貴。作者希望這樣的比喻,對那些在受到迫害而活在苦難中的信徒增添信心,鼓勵他們向耶穌基督學習。
會主心得:希伯來書的作者很清楚地告訴我們,上帝使耶穌基督經歷死亡的痛苦,為的就是要承擔人類死亡的苦難,得以因此獲得上帝的赦免。作者希望透過這樣的認識,幫助早期教會那些信徒明白:為了信仰而受到迫害,乃是得到上帝恩典的證據,就像耶穌基督經歷死亡的苦難一樣。
會主心得:基督教信仰就是在告訴我們要勇敢面對死亡,而不要害怕死亡,因為耶穌基督已經從死亡中復活起來,這是上帝最大的神蹟,也是基督教信仰最特別的中心信息。我們也可以這樣說:沒有一個宗教信仰讓人看到復活的盼望來臨,只有基督教的信仰讓我們知道死後有復活的盼望,而這盼望就在耶穌基督裡。
2:9可以說是整個希伯來書的主題中心之一,作者要告訴所有的讀者:耶穌基督乃是真正代表著上帝的榮耀。「經過了死的痛苦而獲得榮耀、尊貴的華冠」這句話,說出當時基督徒受到迫害,許多人因此喪命,甚至有的在痛苦中呻吟著。作者透過這句話在告訴當時的信徒:耶穌基督是上帝的兒子,他就是上帝恩典的記號,但他也經歷了死亡的痛苦,可是後來卻享有上帝所賞賜的榮耀和尊貴。作者希望這樣的比喻,對那些在受到迫害而活在苦難中的信徒增添信心,鼓勵他們向耶穌基督學習。
會主心得:希伯來書的作者很清楚地告訴我們,上帝使耶穌基督經歷死亡的痛苦,為的就是要承擔人類死亡的苦難,得以因此獲得上帝的赦免。作者希望透過這樣的認識,幫助早期教會那些信徒明白:為了信仰而受到迫害,乃是得到上帝恩典的證據,就像耶穌基督經歷死亡的苦難一樣。
會主心得:基督教信仰就是在告訴我們要勇敢面對死亡,而不要害怕死亡,因為耶穌基督已經從死亡中復活起來,這是上帝最大的神蹟,也是基督教信仰最特別的中心信息。我們也可以這樣說:沒有一個宗教信仰讓人看到復活的盼望來臨,只有基督教的信仰讓我們知道死後有復活的盼望,而這盼望就在耶穌基督裡。
10那位創造和維持萬有的上帝使耶穌經歷苦難,成為完全,為要使許多兒子一起享受他的榮耀;上帝這樣做是適當的。因為耶穌原是帶領他們進入拯救的先鋒。
耶穌基督經歷死的痛苦,為的是要使眾人進入上帝的恩典中。上帝的恩典乃是要拯救罪人,使他們的罪獲得赦免。換句話說,在耶穌基督裡,眾人的罪可以得到上帝的赦免。在2:10則更進一步地指出:耶穌基督藉著死亡,使這項拯救的恩典完成。這一點也可說是基督教信仰與其它宗教信仰差異最大的地方。一般人在思考一位拯救者,都是以孔武有力、百戰百勝的英雄姿態出現。但耶穌基督卻是以一位「受難的僕人」的姿態出現在人類歷史上。
耶穌基督經歷死的痛苦,為的是要使眾人進入上帝的恩典中。上帝的恩典乃是要拯救罪人,使他們的罪獲得赦免。換句話說,在耶穌基督裡,眾人的罪可以得到上帝的赦免。在2:10則更進一步地指出:耶穌基督藉著死亡,使這項拯救的恩典完成。這一點也可說是基督教信仰與其它宗教信仰差異最大的地方。一般人在思考一位拯救者,都是以孔武有力、百戰百勝的英雄姿態出現。但耶穌基督卻是以一位「受難的僕人」的姿態出現在人類歷史上。
11他洗淨人的罪;他和那些得到潔淨的人有同一位父親。所以,耶穌不以認他們作弟兄為恥。
2:11可以比較約翰福音1:12所說的:「凡接受他的,就是信他的人,他就賜給他們特權作上帝的兒女。」耶穌基督是上帝的兒子,卻為了我們的罪,他來到我們當中,成為我們的弟兄。希伯來書的作者在這裡則說是成為「一家人」,是「同有一位父親」。這也是約翰福音的作者所強調,當我們在耶穌基督裡,是「合而為一」的信仰共同體一樣(約翰福音17:20-23)。
更重要的是在這一節說到耶穌基督把我們當作「一家人」,並且是不會以為羞恥,為甚麼會這樣說?這是因為我們是「罪人」,而「罪人」在每個時代、每個社會,都是被看成是羞恥的記號。誰會喜歡和罪人成為朋友?將罪人當作自家人看待?沒有。但是,上帝的愛遠遠超越這些人間對罪人的態度。使徒保羅在形容上帝的愛時,說出這句最有名的話:「上帝對我們顯示了無比的愛:當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基督已經為我們死了!」(羅馬書5:8)
2:11可以比較約翰福音1:12所說的:「凡接受他的,就是信他的人,他就賜給他們特權作上帝的兒女。」耶穌基督是上帝的兒子,卻為了我們的罪,他來到我們當中,成為我們的弟兄。希伯來書的作者在這裡則說是成為「一家人」,是「同有一位父親」。這也是約翰福音的作者所強調,當我們在耶穌基督裡,是「合而為一」的信仰共同體一樣(約翰福音17:20-23)。
更重要的是在這一節說到耶穌基督把我們當作「一家人」,並且是不會以為羞恥,為甚麼會這樣說?這是因為我們是「罪人」,而「罪人」在每個時代、每個社會,都是被看成是羞恥的記號。誰會喜歡和罪人成為朋友?將罪人當作自家人看待?沒有。但是,上帝的愛遠遠超越這些人間對罪人的態度。使徒保羅在形容上帝的愛時,說出這句最有名的話:「上帝對我們顯示了無比的愛:當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基督已經為我們死了!」(羅馬書5:8)
會主心得:耶穌將我們當成他的一家人,並且不會因為我們的罪而感到羞恥。正如保羅所說的: 「誰能夠使我們跟基督的愛隔絕呢?是患難嗎?困苦嗎?迫害嗎?飢餓嗎?貧窮嗎?危險嗎?刀劍嗎?像聖經所說:為了你的緣故,我們整天被置於死地;人把我們當作待宰的羊。都不是。在這一切事情上面,我們靠著愛我們的主已經獲得完全的勝利!因為我確信,甚麼都不能夠使我們跟上帝的愛隔絕。不管是死,是活;是天使,是靈界的掌權者;是現在,是將來;是高天,是深淵;在整個被造的宇宙中,沒有任何事物能夠把我們跟上帝藉著我們的主基督耶穌所給我們的愛隔絕起來。」(羅馬書8:35-39)耶穌基督的愛,使我們與他緊緊地結合在一起,無法分離。沒有任何力量可以使我們 離開他而失落了上帝救贖的恩典。因為他的愛是豐富的,是上帝親自所賞賜的。
12他說:上帝啊,我要向我的弟兄傳揚你的名;我要在全會眾面前歌頌你。
13他也說:我要信靠上帝;又說:看哪!我和上帝所賜給我的兒女都在這裡!
14既然這些兒女都是有血肉的人,耶穌本身也同樣有了人性。這樣,由於他的死,他能夠毀滅那掌握死亡權勢的魔鬼,
15並釋放了那些因為怕死而一生處在奴役下的人。
希伯來書的作者寫這本書信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要告訴當時的猶太基督徒,為甚麼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降生到世上來,本來是要拯救世人的,結果反而被人殺害了,怎麼會是這樣呢?作者在這裡則說耶穌基督就是用死來「毀滅那掌握死亡權勢的魔鬼」。
在這段經文中,作者也努力要安撫那些對死亡有恐怕的信徒,讓他們知道,就是因為耶穌基督的死,已經將人的罪都贖了回來,因此,當一個罪已經被贖回的人死去時,他就不用再害怕甚麼了,因為罪獲得赦免的人,可以進入上帝國度裡,享受上帝所賞賜的永恆生命。
會主心得:人害怕死亡來臨,但基督徒不用害怕死亡,原因是基督教信仰告訴我們:耶穌基督已經為信靠他的人成為贖罪的祭,獻在十字架上了。人最需要擔憂的事,乃是以有罪的身份到審判的上帝面前。如今,這樣的恐懼可以因著耶穌基督的贖罪之功而消除。
希伯來書的作者寫這本書信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要告訴當時的猶太基督徒,為甚麼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降生到世上來,本來是要拯救世人的,結果反而被人殺害了,怎麼會是這樣呢?作者在這裡則說耶穌基督就是用死來「毀滅那掌握死亡權勢的魔鬼」。
在這段經文中,作者也努力要安撫那些對死亡有恐怕的信徒,讓他們知道,就是因為耶穌基督的死,已經將人的罪都贖了回來,因此,當一個罪已經被贖回的人死去時,他就不用再害怕甚麼了,因為罪獲得赦免的人,可以進入上帝國度裡,享受上帝所賞賜的永恆生命。
會主心得:人害怕死亡來臨,但基督徒不用害怕死亡,原因是基督教信仰告訴我們:耶穌基督已經為信靠他的人成為贖罪的祭,獻在十字架上了。人最需要擔憂的事,乃是以有罪的身份到審判的上帝面前。如今,這樣的恐懼可以因著耶穌基督的贖罪之功而消除。
16很明顯地,他不是幫助天使,而是幫助亞伯拉罕的子孫。
17所以,他必須在各方面跟他的弟兄們相同,在上帝面前作他們仁慈而可靠的祭司,好使人的罪得到赦免。
18因為他親自經歷過被考驗、受折磨的痛苦;他現在能夠幫助那些被考驗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