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9日 星期六

以賽亞書13.1-22 上主要懲罰巴比倫

上主要懲罰巴比倫

2024.10.20 台北濟南長老教會聯合禮拜講道大綱

以賽亞書13.1-22


長老教會代議制度(representative system)


12章是第1-12章的結論:「拯救」作為前後呼應的主題

13-23章屬於「列國的默示」


一、默示,是沉重的重擔(13:1)


信息、默示(מַשָּׂאmassa):重擔(burden)

動詞 נָשָׂא(nasa):舉起、承擔、背

「默示」是沉重的、難以承受的重擔


沃茨(Watts):巴比倫還未成為世界霸主(當時亞述是主宰)

巴比倫:代表帝國,也象徵驕傲、自我高舉、反叛上帝的勢力


韋伯(Webb):也預表未來對所有不順服上帝的國家和勢力的審判


本肯索普(Blenkinsopp):警戒以色列人不要依賴外邦列國的力量


二、審判的宣告(13:2-5)


「大旗」和「貴族」:瑪代人和波斯人

「我有命令」:顯示上帝掌控列國的行動

「聽咧」:軍隊從各處集結的聲音


三、上主的日子近啦!巴比倫將毀滅(13:6-10)


上主的日/耶和華的日子:審判與大災難的日子


殘暴的巴比倫為何「痠軟無力,消熔失膽」?

地震、太陽和月亮變暗,表現審判的來臨


四、上主審判的理由(13:11-16)


敵對者問題出在哪裡?為何上帝要審判?

適用於所有驕傲、罪惡、違抗上帝的列強


俄斐的純金閣較稀罕」:毀滅性的審判,極少數倖存


15-16節,描述巴比倫對於敵人的粗暴殘忍

猶太人採取以牙還牙的報復(詩篇137:8-9)


馬太福音5:38-40論到「目睭賠目睭;嘴齒賠嘴齒


五、巴比倫的完全毀滅(13:17-22)


米底亞人:瑪代人,後來與波斯結盟的帝國

米底亞人無看重銀,嘛無愛金(13:17)

主前539年波斯王居魯士(古列)攻陷巴比倫


像所多瑪和蛾摩拉的滅亡:徹底毀滅、無法挽回的審判。


以賽亞書第十三章可以帶給我們今日的處境哪些反思?


一、如同巴比倫的驕傲,我們應反思自身的驕傲和自大,謙卑地敬畏上帝


巴比倫的驕傲:認為自己可以與上帝抗衡


現代人的驕傲:驕傲仍然是我們普遍面臨的試探


1.富有的年輕人(馬可福音10:17-27)

2.任何形式的民族主義和極端主義:都是驕傲的表現

3.信仰的驕傲:法利賽人

4.學習的驕傲:缺乏受教的心志,很難成長


耶穌的榜樣:我的心柔和謙卑(馬太福音11:29)


二、上帝的審判是公正且不可避免的,提醒我們遵循上帝的公義和旨意


無論世上的權勢如何強大,最終上帝的旨意必將實現


上帝的審判不僅是對罪惡的懲罰,更是對人的拯救


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King Jr.)與美國民權運動


問題討論:

1.驕傲與倒塌:巴比倫象徵了什麼?要如何避免審判?

2.作為基督徒,我們如何在一個充滿不公義的世界中,成為公義的代言人?

3.我們可以如何通過行動(如社會服務、倡導正義等)來參與上帝的公義計畫,並反映耶穌對脆弱者及弱勢群體的關懷?




劉榮主長老回應詩
上主要懲罰巴比倫 (台語)
以賽亞書13:1-22
1、默示沉重
      先知默示心沉重
      巴比倫帝國絕望
      列國是上主掌權
      驕傲到尾攏空空
2、驕傲自高
      巴比倫還未霸主
      驕傲自高已經有
      成為反叛的勢力
      上主宣告欲滅除
3、完全毀滅
      米底亞人來攻擊
      巴比倫淒慘落魄
      人被殺死厝拋荒
      毀滅性審判時刻
4、公義審判
      審判昰對罪懲罰
      也是拯救的方法
      巴比倫驕傲若除
      公義江河不斷絕
5、學習耶穌
      快速變化的世界
      現代驕傲直直來
      學習耶穌的款式
      謙卑受教得徛在

講道篇





2024年10月15日 星期二

研經夥伴 Haverim ChatGPT

研經夥伴 Haverim ChatGPT

今天開始啟用  研經夥伴 Haverim ChatGPT
歡迎使用 

適合小組查經、個人靈修、講道預備

輸入聖經章節,您可以獲得:
經文背景與釋義
經文的深層意義
當時處境的關聯
現代處境的應用

自從1999年底開始架設部落格,將個人靈修、查經、講道、文章等資料放在部落格已經25年了。當時還在美國註冊帳號,只能使用程式碼來設計,真的很麻煩,但不到一年,友善的介面就推出,再過一年中文介面推出。期間歷經幾次改版,技術越來越成熟。但不知部落格何時會被時代淘汰?

資訊科技發展如梭,2024年10月15日架設「研經夥伴Haverim ChatGPT」,生成式AI的發展到底會如何?我想對人類未來將會有更大變革。它會有益或是有害人類,端看我們是否使它成為公共化的助手,去促進上帝國的理想。


備註:我使用OpenAI的ChatGPT,也使用MS的Copilot 及 Google 的 Gemini,目前覺得ChatGPT提供的內容品質較好。






2024年10月5日 星期六

以賽亞書12:1-6 感恩的詩歌

感恩的詩歌

2024.10.6 台北濟南教會第一場禮拜講道大綱

以賽亞書12:1-6


● 1-12章大段落的結論


● 「拯救」(yesua, 12:2,3)

● 「以賽亞」(yesa yahu,短形式yesa ya)


● 二首短詩:12:1-2; 12:4-6

1.單數:「佇彼日,你會講(12:1)

2.複數:「佇彼日恁會講(12:4)


現在我們就來看這一章的經文:


一、短詩:「佇彼日,你會講(12:1-2)


● 上帝的憤怒與救恩之間的張力

● 憤怒與憐憫的交替

● 「拯救」的主題

● 「安慰」的主題


● 摩西「海的詩歌」(出埃及記15:2)

● 「新的過紅海」的拯救圖像


二、新的出埃及經驗(12:3)


● 曠野、沙漠裡的生存資源

● 住棚節的取水儀式

「拯救的井」


● 經驗救恩的泉源:「新的出埃及經驗」

● 撒瑪利亞婦人應驗「活水」(約翰福音4)


三、短詩:「佇彼日恁會講(12:4-6)


● 小群體被擴大成為普世的

● 普世性救恩:啟示錄7:9-10

「伊的名/上帝的名」


● 摩西的經驗:「無以名之」的上帝


這一章帶給我們什麼要緊的信息?


一、從出埃及的故事原型,來建構個人及群體對上帝的認識


「新的出埃及」主題不斷出現

1.回顧過去:埃及帝國

2.經歷現在:亞述帝國

3.展望未來:巴比倫帝國


● 出埃及,是認識上帝的「原型」(prototype)


「出埃及」原型的共同主題:

1.奴役與解放:

2.神聖的介入:

3.主僕的旅程:

4.曠野的試煉:


二、學習每天從上帝的泉源中汲取「活水」

● 永不枯竭的泉源:「美麗的隱喻」

● 上帝救恩和恩典「泉源」,源源不斷地供應


三、呼求上主的名、宣揚上主的名

● 上帝啟示祂的名字

● 我們的名字是...

● 呼求上主的名:祈禱

● 宣揚上主的名:見證


問題討論:

1.先知以出埃及的「原型」來傳講,要帶出什麼樣的信息?使得人民得著安慰。

2.我們可以如何在每天的生活中,從上帝的泉源中汲取「活水」?

3.沒有名字可以描述上帝的,人在自身的經驗裡如何描述上帝的名字?



劉榮主長老回應詩
感恩的詩歌(台語)
    以賽亞書12:1-6
1、結束詩歌
      先知提醒猶大國
      審判拯救再重複
      恩典賜你及普世
      感恩詩歌作結束
2、你會講
      詩歌你會講我知
      上主憤怒是警戒
      對我受氣已經煞
      拯救安慰作高台
3、恁會講
      續接詩歌恁會講
      石盤活水已打通
      拯救萬民恩無限
      普世感恩心一同
4、新出埃及記
      新的出埃及經驗
      曠野試煉多擱嚴
      神聖介入與拯救
      上主恩典就永踮
5、汲取
      上主所賜的泉源
      每日汲取不間斷
      祈禱讀經作見證
      感恩詩歌唱不完

講道篇

感恩的詩歌

2024.10.6 台北濟南教會第一場禮拜講道篇

以賽亞書12:1-6


今日在松年紀念主日中感謝松年詩班帶領我們做夥敬拜,每年十月第一主日是松年紀念主日,同時也是世界聖餐主日。因此,今天禮拜中,我們也要與主耶穌基督同桌,領受聖餐的宴席。都在提醒我們不僅領受聖餐來紀念他,也要學習他的腳蹤來紀念他,也要扛起十字架來跟隨他。

今天我們所讀的第十二章,是1-12章這大段落的結論,作者使用二首詩歌吟唱來結尾:之前的災難、戰爭都要止息,並讓人經驗到拯救而發出讚美感恩。

第十二章裡面有一個重複的詞「拯救」(yesua, 12:2,3),與第一章第一節開頭的字「以賽亞」的名字(yesa yahu,短形式yesa ya)成為相關語相互應,以賽亞名字的意思是「願雅威拯救」。也就是說第一章開始,到第十二章結尾,用這二個關鍵字將此大段落關聯起來,作為前後呼應的主題。

「拯救」」(yesua)作為人名,在舊約翻譯成「約書亞」,在新約翻譯成「耶穌」。

回顧以賽亞書前面的經文,我們知道先知以賽亞是在公元前8世紀在南國猶大活動的先知。他所處的時代充滿了政治動盪和國家危機,尤其是亞述帝國的擴張對猶大王國構成了極大的威脅。當時,猶大經歷了多次的戰爭、政治不穩、宗教衰敗,亞哈斯王討好亞述、崇拜亞述神明,人民也遠離上帝,信仰與道德皆墮落。

以賽亞的信息多半是針對以色列和猶大的罪惡,預言上帝對人民的不義與不忠將帶來審判。然而,上帝並不只是嚴厲的審判者,祂也是拯救的上帝。以賽亞多次強調,雖然審判不可避免,但最終上帝的救恩將臨到祂的餘民。

預言彌賽亞將會以智慧和公義治理,並為地上帶來和平與和諧,甚至自然界的秩序也會恢復。在彌賽亞的預言中,上帝的子民將從四處被召集回來,重新聚集在上帝的國度中,享受祂的恩典和保護。

在這樣的背景下,第十二章成為對這個偉大預言的回應,是對上帝救贖應許的頌讚與感恩。這首詩歌表達了得救的喜樂,強調上帝的憐憫和救恩,並勉勵人民將上帝的名傳揚於列國。

這一章由二首短詩構成,詩的開頭分別是「佇彼日,你會講(12:1)、「佇彼日恁會講(12:4),一個是單數人稱「你」,一個是複數人稱「恁(你們)」。這二首詩中間以12:3一句話作為連結。


現在我們就來看這一章的經文內容:


一、短詩:「佇彼日,你會講(12:1-2)

1 佇彼日,你會講: 

上主,我感謝你; 

雖然你有對我發受氣, 

毋拘你的受氣已經煞, 

你有給我安慰。 

2 看啊,上帝是我的拯救; 

我倚靠伊,攏𣍐驚惶。 

上主是我的氣力,我的詩歌; 

伊一直是我的拯救。 


這段經文具有豐富的神學意涵,尤其是在上帝的憤怒與救恩之間的張力,上帝不僅是審判者,也是拯救者。透過歷史中的審判,上帝最終為祂的子民帶來救贖。這強調了上帝的憐憫和公義,並預示了彌賽亞的來臨,祂將帶來永恆的和平與上帝的同在。

憤怒與憐憫的交替

第一節的神學核心是,雖然上帝向子民發怒,但祂的怒氣最終會轉向安慰。在讀以賽亞書第一章到第十二章裡面,我們常看到憤怒與憐憫的信息交替出現。但我們要知道,上帝的審判、憤怒,不是為了毀滅,而是為了喚起、為了使人民離棄邪惡,因此上帝最終會轉向救贖與安慰。這表明上帝的憤怒並不是祂的終極意圖,祂最終的目的是拯救祂的子民,將他們從罪中解救出來。

除了「拯救」這重要主題之外。第二個重要的詞是「安慰」

在這裡出現「安慰」這個主題,因為接下來,我們讀到以賽亞書在被擄時期的記載,「安慰」就是最重要的主題。上帝通過先知說:「著安慰,安慰我的子民!(以賽亞書40:1)

第二節幾乎是逐字引用摩西「紅海的詩歌」,出埃及記15:2上主是我的氣力,我欲唱歌稱讚,伊給我解救。伊是我的上帝,我欲稱讚伊;伊是我列祖的上帝,我欲尊崇伊。」拯救、倚靠、氣力、詩歌,這些關鍵字都重複出現在12:2裡面。

在第十一章裡面,我們也有看到過紅海的圖像,在這裡第二次出現。這樣的引用似乎也在表達,他們正在經歷「新的過紅海」的拯救圖像。


二、新的出埃及經驗(12:3)

3 恁會對拯救的井 

歡喜快樂汲水。 


水對居住在曠野、沙漠的人來說是很珍貴的生存資源。

巴勒斯坦地區每年降雨二百公釐左右,這對台灣一場大雨就四、五百公釐,上週山陀兒颱風在台灣各地短短幾天就降下上千公釐豪雨。我們這裡豪雨成災,因此我們是很難想像曠野中,無水可喝、無水澆灌的艱辛生命。

這一節經文顯示出住棚節的取水儀式,在耶路撒冷的人會到西羅亞水池取水,在其他地區的人也會從井水取水。能夠取水,那口井就不是死井,而是讓人能夠活下去的水井。所以經文將可以汲水的井稱為「拯救的井」。

猶太人的歷史經驗裡面,出埃及是他們集體經歷上帝拯救的共同經驗。出了埃及,到了曠野沒有食物可以吃,上帝賜下嗎哪、鵪鶉,沒有水的時候,上帝讓摩西擊打曠野磐石,就有湧泉流出。

為何擊打磐石就會有湧泉?

我曾經去死海旁的山區隱.基底(Ein Gedi),「隱」的希伯來語就是「瀑布、水泉」,「基底」的意思是「羔羊」。雖然巴勒斯坦大部分是曠野、沙漠,極缺雨水,但它有特殊的地形,就是地底下的磐石交錯,往往磐石交疊處形成天然的地下水庫。在隱.基底的水泉旁就有標示,在解釋這種特殊地理景象,甚至寫著「你現在喝的泉水是五百年前的雨水,經過天然石塊過濾,在氣壓之下被擠壓出來的。」

有可能摩西擊打磐石的地方,剛好使得地下水竄出,這水泉就成為生命的活水,救活了曠野流浪的子民。

經驗救恩的泉源

第三節的「拯救的井、救恩的泉源」表達上帝恩典的豐富與無限,就像當初在曠野中拯救人民一樣,如今,詩人感受到這就是像是一場「新的出埃及經驗」。

經驗救恩的泉源,不僅發生在出埃及,在猶大國被亞述帝國圍城的危急時刻,上帝供應不僅是生命的活水,更供應靈命的活水。

這裡的水象徵生命與救贖,與約翰福音第四章耶穌向撒瑪利亞婦人提到的「活水」有呼應。這不僅表達了上帝的救恩是永恆的,也是我們生活中持續不斷的供應。


三、短詩:「佇彼日恁會講(12:4-6)

4 佇彼日恁會講: 

著稱讚上主,求叫伊的名; 

著對萬民宣揚伊的作為。 

著宣布:伊的名應該受尊崇。 

5 著吟詩稱讚上主, 

因為伊有奇妙的作為; 

著對全世界宣揚此個代誌。 

6 恁錫安的住民啊,著歡呼,大聲唱歌, 

因為佇恁中間的以色列神聖的上帝上偉大。


第二首短詩(12:4-6),使用的是複數的「恁/你們」,指的是群體,被救贖的群體。原本這蒙救恩的群體以色列錫安的住民,這小群體被擴大了,擴大成為普世的,經文說「著對全世界宣揚此個代誌」。上帝的榮耀將傳遍全地,所有的民族都將見證上帝的作為。這為新約時期的宣教提供了背景,並為耶穌所傳上帝國福音的信息指出對象。

啟示錄7:9-10:「9 後來,我閣看,有看見一大群人,無人會當計算𪜶的數目,是對逐國、逐族群、逐民族、講逐款語言的人來的,攏徛佇寶座及羊羔的面前,穿白衫,手攑棕樹枝。10 𪜶大聲喝:願拯救歸佇坐佇寶座的咱的上帝,嘛歸佇羊羔!」這裡的景象與以賽亞書第12章的全球性救恩的主題一致,強調上帝的救恩是普世性的,並最終會實現。

第二首短詩反覆出現「伊的名/上帝的名」。

「上帝的名」,是人無法掌握的,超過我們所能理解的。沒有名字可以描述上帝的,人在自身的經驗裡如何描述上帝的名字?

在聖經中,常用來描述上帝的名字:以羅欣(Elohim,真神)、雅威(YHWH,不可名之、自然而然)、上主拉法(YHWH Rapha,醫治)、上主以勒(YHWH Jireh,預備)、伊羅伊(El Roi,良善)、伊勒沙代(El Shaddai,全能)、上主尼西(YHWH Nissi,旌旗)、上主沙龍(YHWH Shalom,平安)、伊羅安(El Elyon,至高神)。還有包括,上主是我的堡壘、磐石、詩歌...,對此在伊斯蘭宗教裡就稱「真主有九十九個尊名」,但獨缺耶穌主禱文所說的「阿爸」(Abba)的稱呼。

摩西的經驗裡,他在曠野看到焚而不燬的荊棘,上帝啟示他的名字YHWH,過去常被翻譯為「創始成終、自然而然」,但這一詞在希伯來語裡面是無法發音的,也因此被稱為「無以名之」的上帝。上帝的名字,不是人能命名賦予的,能夠賦予名字代表一個人的權柄,你能為孩子命名,因為你有權柄也有養育之責。但上帝的名字,不是我們可以命名的,只能是上帝自我啟示。人頂多是在經驗中,來認識上帝。人對上帝的稱呼都是人經歷上帝奇妙作為後的信仰經驗。


這一章帶給我們什麼要緊的信息?


一、從出埃及的故事原型,來建構個人及群體對上帝的認識


在以賽亞書裡面,我們看到「新的出埃及」主題不斷出現。在出埃及的歷史中,上帝擊敗埃及法老,使獨裁者的軍隊葬生紅海。在這經驗之下,回顧過去上帝擊敗埃及帝國,經歷現在是面對亞述帝國的入侵、圍困錫安,甚至先知展望未來時,看到巴比倫帝國的興起,要剿滅猶大

埃及的歷史,是猶太人認識上帝的「原型」(prototype),出埃及事件也是希伯來民族找到身份象徵、身份認同、信仰對象的典範經驗。

摩西帶領希伯來人、以色列人出埃及、脫離奴役、得到釋放,前往應許之地的旅程。這個故事被視為救贖和解放的原型,在猶太教、基督教等宗教傳統中有深遠的意義。

在這一章經文裡,甚至我們可以對應在個人生命及群體,就像今天這二首短詩,分別針對個人及群體而發出的感恩。而從出埃及的故事原型,我們也可以來建構個人及群體對上帝的認識。

「出埃及」的原型,反映以色列史一些共同主題:

1.奴役與解放

人類歷史中,個人或民族都有被奴役、受壓迫的經歷,「出埃及」象徵著從壓迫中得到自由,這是人類個人或群體追求解放的一個普遍主題。也在各時代中激勵個人與群體。

2.神聖的介入

摩西通過上帝的指引來拯救以色列人,這體現上帝的神聖介入人類事務,幫助信徒度過困境的常見模式。

3.主僕的旅程

摩西可以被視為英雄,他受上帝的召喚,帶領人們經歷困難和挑戰,最終達到應許之地,這與許多文化中的英雄冒險故事相呼應,激勵每個人生命的潛力。甚至在彌賽亞的期待中,我們看到「拯救」(耶穌的名字)

4.曠野的試煉

以色列人在曠野流浪四十年是試煉和轉變的象徵。在不同民族經驗裡,這種經歷在神話和傳說中經常出現,表示個人或集體在經歷困難和試煉後獲得重生或新的生命。

因此,「出埃及」的原型故事不僅僅是一個希伯來人、以色列人的宗教事件,更是一個涉及救贖、試煉、自由和神聖力量的象徵性敘事,反映了深刻的文化和心理內涵。

以賽亞書第十二章不僅是對上帝的讚美與感恩,更是對現代信徒的一個提醒與召喚。在今天的社會中,這段經文的啟示是,我們應重新審視自己的依靠,並向世界見證上帝的救恩與榮耀,為一個更正義與和諧的世界而努力。願上帝幫助我們。


二、學習每天從上帝的泉源中汲取「活水」

以賽亞書12:3 的經文強調上帝的救恩如同永不枯竭的泉源,信徒可以滿懷喜樂地從中汲取救恩的恩典和祝福。

這是一段「美麗的隱喻」。

台灣的基督徒可以學習每天從上帝的泉源中汲取「活水」,例如透過祈禱、讀經、參與小組團契等,讓心靈在屬靈的泉源中得以重新得力,以應對生活中的壓力和挑戰。

約翰·加爾文(John Calvin)對這節經文的解釋可以從他對救恩和上帝的恩典觀念來理解。加爾文認為,上帝的恩典是信徒唯一的倚靠,而救恩是上帝白白賜下的禮物,無法通過人的功德獲得。在這節經文中,「泉源」象徵著上帝的救恩和恩典,源源不斷地供應給那些依靠祂的人。

加爾文會強調,真正的喜樂來自於上帝的救恩。信徒因為知道自己在上帝的恩典中得到了永遠的救贖,因此能夠「歡然取水」,即以喜樂的心接受並享受上帝所賜的恩典。

而且上帝的恩典是持續且不斷供應的,就像泉水不斷湧流一樣。這意味著信徒在一生中不斷從上帝那裡汲取力量和祝福,救恩並不是一次性的經歷,而是持續的恩典供應。

因此,信徒應該時刻保持感恩的心,因為這「救恩的泉源」是不斷湧流的,是上帝為祂的子民所預備的豐盛恩典和憐憫。因此,這節經文應該激勵信徒更加依賴上帝的恩典,並以感恩和喜樂的心來回應上帝的愛和救贖。就像耶穌所應許的:「誰喝了我所給的水,誰就永遠不再渴。我給的水要在他裡面成為泉源,不斷地湧出活水,使他得到永恆的生命。(約翰福音4:14)


三、呼求上主的名、宣揚上主的名

上帝啟示祂的名字是「YHWH,創始成終的主宰(自有永有)」,是時間的起頭,也是一切萬物的源頭。前面有提到,我們知道伊斯蘭教所認識的上帝有九十九個名字,獨缺「天父」的稱呼。主禱文中,耶穌告訴我們了。

「名字」代表一個人格的存在,代表自我的認同,就像國家的「名字」也代表一種認同。有位朋友搭計程車,他跟計程車司機說:「你的名字很好聽、很文雅」。計程車司機回答說:「意思不錯,但是『數』太壞了!」父母、長輩幫孩子取名,必定經過相當的思考。認定這名字對孩子是最好的,最合適的,也表達父母對孩子的期待。但是,孩子漸漸長大後,歷經人生的波折,就把自己一生坎坷的命運,怪罪於名字的筆劃數不好,才使他一生不能出人頭地。

台灣有人改名,是為了算筆畫,是為了「改運」。有一位朋友,他受洗之後沒多久,公司就派他去中國,他是初信者,很容易受到影響,他有個朋友在他出國前告訴他,「你的名字筆數不好,換個名字去到中國工作才會順利」,結果他那個朋友幫他算,說改做「春生」筆畫比較好,結果他告訴這件事,我就大笑。我就告訴他,你去到中國中國是用簡體字,再怎麼算也不會準啊!「人算不如天算」,靠人不如靠上帝。

雖然,聖經裡面也有上帝幫人改名,雅各改為以色列,耶穌也幫人改名,西門改為彼得。因為,他們的改名是代表生命的改變,表示跟過去的舊我切斷關係。在許多傳統教會,或是天主教會,當你受洗之後,神父就會給你一個「教名」,代表你重生歸入教會。我認識一個人,他第一個小孩的教名叫做「Alpha(阿拉法)」意思是「第一個、開始」,後來他太太生了第二胎,她太太說生孩子很辛苦,不想再生了,結果就幫他第二個小孩的教名叫做「Omega(俄梅戛)」意思是「最後一個」,「結束,到此為止」,不要再生了。

在長老教會我們比較不會去取所謂的「教名」,因為重要的是接受耶穌成為新造的人,改變自己的生命,這比改名字還來的有用。如果要有「教名」,「基督徒」就是我們最好的教名,隨時提醒我們是基督的學徒與門徒。

在第四節說:「著稱讚上主,求叫伊的名;著對萬民宣揚伊的作為。著宣布:伊的名應該受尊崇。」提醒我們,我們不僅要呼求上主的名,還要宣揚上主的名。最直接的呼求就是祈禱,而且呼求的對象不是君王、不是偉人,而是對上帝。宣揚上主的名,不是在宣揚自己的名字,不是宣揚統治者,而是單單見證上帝的名。願上帝幫助我們。


問題討論:

1.先知以出埃及的「原型」來傳講,要帶出什麼樣的信息?使得人民得著安慰。

2.我們可以如何在每天的生活中,從上帝的泉源中汲取「活水」?

3.沒有名字可以描述上帝的,人在自身的經驗裡如何描述上帝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