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5日 星期五

將來我們要得到什麼?

將來我們要得到什麼? (1999/6/27主日講道)
馬太福音十九16~廿16 
黃春生傳道

今日先生採用的經文是聖經中出名的葡萄園工人的比喻,經文中反射出一個普遍人性,就是作工之前必定先盤算:划不划算?彼得問耶穌:「看哪,我們已經拋下一切來跟隨你,將來我們要得到什麼?」相信,這是信主的你我在祈禱中常常對主發出的疑問,是否你已找到讓自己滿意的答案?兼差大家是否發現,主同提到時富有的少年人和葡萄園工人的比喻有特別的意義,或是啟示? 

在富有的少年人這個故事中,耶穌基督提出得到永生的三個條件: 

1. 遵守律法所有的誡命。 
2. 用地上的財寶換取天上的祝福。 
3. 跟隨耶穌基督。 

然而少年富人無法接納耶穌基督的條件,憂破愁愁地走了,因為他的產業很多。而耶穌基督在此下了一個結論:「財主進天國比駱駝穿針還難」。當門徒還在疑惑:「那麼誰才能得救呢」,只有彼得能夠確定門徒已經得救,同時進一步問主:「將來我們要得到的是什麼?」此時主先回答彼得的問題:「凡為我拋下房屋、弟兄、姊妹、父親、母親、兒女、田地的,必得著百倍,並且承受永生。」然後主又以著名的葡萄園工人的比喻來回覆門徒們的疑問:「誰能得救?」這就是人來到世間的主要目的,也是一生打拼的目標。 

律法使人得救或受咒詛?財富是祝福或是祝福? 

猶太人有兩種檢驗自己是否是罪人的方法: 

一、遵守律法以免得罪上帝:
十誡是摩西在西奈山從上帝手中領受的律法,是所有上帝兒女共同遵守的誡命。一般猶太人認為:若一個能夠遵守所有的律法,就不會得罪上帝。所以,猶太人所有的生活都完全按照律法死硬的條文進行,為了自己個人的得救費盡一切心思在行動、儀式和禮拜上下功夫。耶穌一眼就看出富有少年人是標準的猶太人,因此除了以十誡中的第五誡~第九誡條文來檢驗他以外,主特別將第五誡~第九誡的內涵:「愛人如己」來進一步的檢驗。可見從他的回答可知他並沒有聽懂主的意思,並且帶著驕傲的口吻說:「這一切我都已經遵守」。由此看來,他來找主的目的並非永生之道,而是要向主證明他是已經得到永生的人。面對這個情況,主就用愛人如已來打破他的自專說:「你若願意做完全人,可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積天上。」主的意思是:一個完全人不是單單被動的遵守律法的條文,避免律法的咒詛而已,乃是要積極活出律法的內涵,用實際行動表現「愛人如已」的精神。 

二、在少年富人也承襲了猶太人另一種傳統觀念:
財富是上帝的祝福,所以富人是受上帝所喜愛疼惜的人。這也是當耶穌基督以「富人要進天國比駱駝穿針更難」做這個故事的結論時,門徒無法理解的原因所在。 

所以,猶太人的一生所有追求得救的方法都是依靠人的能力和可見的產業成為判斷的標準。因此主耶穌基督提出一個全新的完全人的定義:「愛人如己,跟從主」 

這個定義同時也是一個要求馬上進行下決心的行動:去、賣、給、來、跟隨,主所表明是:永生的代價要求人用所有的一切來換取。對於成為現代信徒的咱,要變賣咱所有的家產來分給窮人那有可能呢?這樣做似乎也太不實際了?但是咱若有如此的想法,那麼就和少年富人、傳統的猶太人以及門徒犯了相同的錯誤。在這段故事的經文中心在:「你還要跟隨我」,也是主要徹底改變修整咱的觀念:「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你們不能事奉上帝又事奉金錢」。主的意思是一個人若被世間的財富產業和人情世故所奴役,就無法培養出純全的信仰,也無法真正疼主,活出基督徒的馨香美麗的生命,也無法得到從主而來信仰的智慧聰明。 

從少年富人的故事咱已經很清楚看見世上的一切讓咱無法跟隨主,在主的面前憂愁,失去屬靈的生命。成為主的信徒,咱都應該迫切努力追求成為金錢、財富、人情世故、律法教條的主人。 

所以,當彼得問「將來我們能得到什麼?」時,主就嚴詞載道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這跟從我的人,在復興的時候…要坐在十二個寶座上。凡為我的名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姊妹、父親母親、兒女、田地的必要得著百倍,並且承受永生。」可見世間的財富名利和祝福都是信仰生命的附屬品。將來咱要得到什麼?在世上信徒將要得到百倍為主所捨下的財富,在天上將要得救永生成為賞賜。這就是說:「當咱為主捨棄的愈多,上帝的賞賜就愈大,而且加倍又加倍。」 

天國的報償 

做工得工價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多種的多收也是天真地義的道理。接下來主用葡萄園工人的比喻來說明 vv.28-29。此時,工人對主人議論紛紛,為何後來才進來的工人,甚至黃昏來進來只做一小時的工人也領同樣的報償,而且價錢時還是從後來的工人先發起?
這個比喻給予我們三個方向的思考: 

1. 工作就是祝福,信仰就是恩典 

現今社會失業問題很嚴重,沒有工作等於失去生活的保障,也是能力被否定。相信大家也能體會沒工能做的痛苦和無奈。沒有工作也會引起家庭的分裂,夫妻的失和,等等家庭問題。在歐美福利制度很完善的國家,工作量非常的少就能夠得到很高級的薪資,甚至沒有工作也能得到國家補助來生活。總是因為無法在工作上成就感,許多人陷入在沒有自信的中間無法自我肯定,懷疑自己存在的目的和意義,最後走向死亡,選擇了自我了結生命。在當時的以色列沒有任何勞工組織。白天,工人就聚集在市場等候僱主,工人和士兵一天的工資都是一錢銀子,在日落時發工資。,積欠工資是罪大惡極的事。 

在將澳是討海為生,有一些人自己有船做船長,船長找船員是一定是挑選精明認真,技術高明的船員來協助,定利率分配的契約。在當時的以色列也是如此,老板必然從一群勞工當中當強壯的選起。所以,狀況較差的人通常較選不上,因而不被僱用。 

因此,工作就是幸福,有工作給予我們全然的安全感。比起那些沒有被選上的工人而言,已經被選上的工人就幸福了許多。試想,當一個人沒有工作,又找不到工作,生活和家庭還有許多必需要他工作來換取滿足,他在等候工作的心情一定非常的悲傷、痛苦和無奈。 

也因此,咱能夠比別人信主,這就是主最好祝福的開始。村中有許多人也渴慕福音,總是因為人情世故等等的壓力,讓他們裹足不前,無法自由地接受福音。因此咱應該更加珍惜這份早來的祝福,因為信主(成為基督徒)就是祝福。 

2. 工作就是成就,信仰就是成長 

任何有都相同,只有不斷的操作練習才能鍛鍊似精湛的功夫,同時達成兩種成長:其一是技術的熟練帶來工作的成就感和自我肯定,其二是因為技術所帶來的財富提供家庭和生活的安全感和進步的動力。 

在經文中工人因為工資給付的不公平因此和主人地紛爭,總是對於先來的工人所給予的是肯定,對於後來的工人所給予的是恩典。問題不在於一天的工資都是固定的?比較先來的工人和後來的工人的處境,先來的工人雖然依靠的是技術,但是後來的工人雖然暫時因為外在條件的不足夠而沒有被選上,卻是因為他們的堅持感動主人,而開放工作的機會,這就是恩典,讓他們在工作中得到技術的成長和生活的飽足。 

信主的人也有先來後到,百般花樣。有人來了又走;有人間間斷斷,過程坎坷;也有人一帆風順,大放異彩;有人默默耕耘,寧靜服事。也可比是坐公車同款,有人,起起落落,只有走到終站來知道結果,也可比是跑馬拉松,誰輸誰贏沒有定局,並不代表一開始領先的人一定是最後得冠軍的。成為一個主的信徒,咱和上帝所訂的契約就是永生,而永生就是要咱用一切的所有去換取,不管是先來,或是後到,已經付出了工作的代價,也先領受了工作的成就,而後來的則付出等候和堅持的代價,感動主人的心。 

3. 完全順服上帝的旨意,得到永生無價的報償 

不管是先來後到,上帝說:「我當給的,我必給你們。」,咱知,祂的確將「就所有的都給了你們。」,成為耶穌基督救主之信徒的咱要學習三件事:不可和主討價還價、不可和其他人比較,不可過度自信,咱最需要學習的功課是順服。基督徒的毛病是:互相比較,排斥新人,以及向上帝謝報償,主在此已經明明教訓我們,這些都是不必要的,成為主的門徒,我們應該脫掉傳統世俗膚淺的舊衣,穿上主耶穌基督以寶血為我們償來得救屬靈生命的新衣。 

一元所象徵的就是永生的報償,是無價,我們能夠有罪的肉體和有限的勞力及生命換取無價的報償,這便是在基督裡最大的救贖恩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