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4日 星期日

出埃及記概論

出埃及記概論
壹、寫作背景
希伯來聖經用本書第一個詞「他們的名字」作為本書之名,中文聖經則根據七十士譯本(耶穌時代的舊約希臘文譯本)稱本書為「出埃及記」。
在一般的傳統都認為本書的作者就是摩西本人,新約的作者(參可1:44; 約1:45)以及本書自證(17:14),都支持這種說法。這樣的認定乃是依循猶太人的傳統,猶太人會將重要的文獻、書籍或傳統歸給那時代的代表人物,特別是將五經(創、出、利、民、申)歸於摩西之手。若是我們一廂情願的說五經是摩西所寫的,那麼記載摩西之死的申命記34章又是出於何人之手?
在十九世紀至現今的聖經歷史批評學者提出「章本假設」,試圖根據不同的寫作風格、不大協調的前後經文,不同的字彙、宗教思想等,指出本書是主前九世紀至五世紀許多作者把多種底本編成的一本合訂本。最後才在一群文士的手中將這些抄本做最後的編輯與整理,成為如今的希伯來聖經(舊約)。但我們相信聖經的權威是上帝的靈對寫作者的啟示(包括撰寫舊約的先知、文士和保羅等新約的作者),而聖靈更將我們引入上帝的話語的真理中。

貳、出埃及時間
在探討出埃及的時間之前,我們先來了解約瑟何時在埃及當宰相,並使得以色列人得以住在全埃及最肥美的土地歌珊地(創世記40:10)。埃及第十三王朝(主前1785~1650年)的統治者是來自亞洲的希克索斯人(Hykosos,希臘文的意思是「外來的統治者」),他們結束了埃及人的「中王國時期」,並在埃及統治了230多年,建立埃及十三至十七王朝(主前1785~1554年,史稱「第二中期」)。一般認為約瑟以亞洲人的身分被任命為宰相應該是在十三王朝時
到了主前1551年被統治的埃及人起來革命,推翻希克索斯人所建立的王朝,使埃及進入「新王國時期(主前1554~1080年,即十八至二十王朝)」。當然埃及人奪回政權之後,他們對來自亞洲的以色列人當然存有猜忌,於是展開一連串的報復。先是令其服苦役,接著實施殺男嬰的滅族行動,此時約逢十九王朝第二任法老塞提一世(Seti I,1312~1289)主政時期。蘭塞二世(Ramses II,主前1290~1224)繼任後,對以色列人的迫害不減,於是以色列人展開出埃及的行動。
依據美崙帕戰碑(Victory stela of Merenptah)記載
,蘭塞二世之子美崙帕(Merenptah,主前1224~1214)宣稱他已經「殲滅以色列」替他的父親報仇一事研判,極可能蘭塞二世於摩西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時喪命。此外,考古學家推算比東和蘭塞兩座積貨城被建造的日期,認為出埃及時間約在主前1224年左右。

參、主題特色
出埃及記19:3~6是本書的鑰節,裡面包含了本書的兩個主題:1.壓迫者受審判及被壓迫者得拯救(19:4)。2.獲解救者如何成為上帝的子民及他們的職責(19:5)。因此,本書的前半段(1:8~19:2)描述審判與救贖;後半段(19:7~40:38)則描述這個新團體如何得以成形。前半部發生在埃及地;後半部則發生在西乃。
當然,本書的主角其實不是以色列,也不是摩西,而是上帝自己。本書提出了不少上帝的屬性,其中明顯的是:祂掌管歷史;祂是「耶和華,是自有永有的上帝」;祂是聖潔的;祂施行救贖,又施行審判。

肆、本書大綱
一、拯救與審判
:以色列人掙脫被奴役的束縛,與埃及人被審判
(1) 拯救的原因:以色列人被奴役(1:1~1:21)
(2) 上帝拯救的預備:摩西的出生和蒙召(2:1~4:31)
(3) 拯救的過程:摩西向法老請求與抗爭(5:1~11:10);上帝彰顯大能:從逾越節到過紅海(12:1~18:27)
二、律法與約
(1) 賜給誡命:誡命(19~20章); 典章(21~23章); 律例(24~31章)
(2) 打碎誡命:亞倫妄造牛犢(32章);摩西怒摔法版(33章)
(3) 重賜誡命:再造法版(34章);論聖幕和禮拜條例(35~40章)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