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9日 星期二

創世記46:1-34

經文進度:創世記46:1-34 現代中文譯本
從創世記37-45章止,約瑟的故事已經告一個段落。這46-50章為止,主要描述雅各的家族進入埃及的故事。
根據出埃及記12:40的記載,以色列人在埃及共住了四百三十年。很奇怪的是,這四百三十年的時間在聖經中都沒有記錄,直到摩西出現,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到底在埃及四百多年,以色列人還信奉上帝嗎?或是已經忘記上帝是誰了。根據出埃及記3:13-15上帝呼召摩西的故事來看,摩西似乎不知道上帝的名號,更不用說認識上帝了!經過四百多年在埃及富裕的生活,已經使以色列人忘記耶和華。這也說明以色列人民在埃及富裕的生活,已經使他們忘記上帝的話,因為他們的子孫已經忘記四百多年前,上帝帶領雅各的家族渡過飢荒的年代。
1雅各收拾他所有的財物來到別是巴;他在那裏向父親以撒的上帝獻祭。
雅各從希伯崙起程,帶著所有的財產來到別是巴,在那裡向父親以撒的上帝獻祭。別是巴是上帝向雅各的父親以撒再次承諾立約的地方,也是以撒曾經獻祭的地方(26:25)。
雅各離開迦南之前,前往別是巴獻祭給上帝,其目的何在?是否只因為他缺乏信心?不是,雅各可能擔心前往埃及不合上帝的心意,因上帝曾禁止他的父親下到埃及去(26:2)。所以,雅各到別是巴獻祭是為了尋求上帝的旨意。
會主心得:第46章一開始就說雅各來到別是巴,在那裡向父親以撒的上帝獻祭。雅各未離開迦南前,前往別是巴獻祭給上帝,目的是要尋求上帝的旨意。因上帝曾禁止雅各的父親下到埃及去(26:2),雅各可能擔心前往埃及不合上帝的心意,所以到別是巴獻祭是為了祈求上帝的旨意。這樣的信仰態度很重要,當一個人做決定之前,懂得以真誠的心向上帝祈禱,上帝必定會開路。就 像我們每次開長執會、小會之前,都會以祈禱開始,祈求上帝賞賜我們智慧,使我們所議決的事項都合於上帝的旨意。甚至總會、中會開會時,必定以聖餐禮拜開 始,這在表明基督的臨在,在議會中間凡事尊主為大。這也提醒我們,不可將世俗的開會方式帶入教會,而失去對上帝臨在的敬畏態度。
當我們要改選新任長執時,也要為此事代禱,就像初代教會選出七位同工之前,他們通過祈禱,就從眾人當中「選出七個有名望、受聖靈充滿、又有智慧的人,讓他們來負責這事務。」(徒6:3)
今天,雅各在做決定之前,他不像過去的衝動、投機、狡猾,而是懂得以真誠的心向上帝祈禱。有個人做見證時說:「上帝的引導就像黑暗路的燈火,只能看見前面的一步。當人走了一步,那燈就向前移動一步。全條路的路程都有光照亮,不過每次只走一步。這就是上帝引導的方法。」
耶穌曾說,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所以,當我們遇到憂慮,遇到做決定之前,讓我們像雅各一樣,懂得以真誠的心向上帝祈禱。相信上帝必定一步一步為我們開路。
2當夜,在異象中上帝對他說話。上帝喊他:「雅各!雅各!」他回答:「是,我在這裏!」
3上帝說:「我是上帝,是你父親的上帝。你不要怕到埃及去。我要使你的後代在那裏成為大國。
4我要親自跟你到埃及去,並且親自帶你的後代回到這塊土地來。你死的時候,約瑟會在你身邊送你的終。」
第3-4節是雅各家族進入埃及的重要根據。因為有上帝的應許,進入埃及就會得到上帝的祝福。這段經文和雅各年輕時為了閃避哥哥以掃的追殺而離開家鄉,在伯特利上帝向他所說的應許很類似。這二次的經驗,都是發生在雅各遇到生命極大的轉類點時,且這二次都有上帝的應許帶領他向前去。應許所強調的重點,是雅各信心的來源。使他認識到上帝是一位守約的上帝,是祝福選民的上帝,是全地的主。
創世記最重要的一項主題就是「上帝的拯救」。上帝如何將人從罪惡的世界中拯救出來呢?就是「立約」。舊約時代,上帝揀選亞伯拉罕和以色列民族立約;新約時代,上帝通過耶穌基督和信靠他的人立約。但是很重要的一點,「立約」需要我們自己和上帝建立,別人不能替代你。同樣地,立約之後遵守約定也必須我們親自遵行。如此一來我們才可以說:「雅各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否則上帝還是雅各的上帝,還不是你的上帝。
會主心得立約不能代替,自己的靈性培養,別人也不能代替。就像小孩要長大,做父母的不能替他吃飯,要孩子自己吃,頂多父母只能提供完善的食物給小孩。同樣地,我們的靈性要成長,需要自己決志來追求,別人不能代替,頂多教會只能提供需要的幫助。
從信徒提昇成門徒,必須養成四個屬靈習慣:天天讀經、常常祈禱、團契生活、什一奉獻。
5雅各從別是巴出發。他的兒子們讓父親、孩子們、妻子們都坐在埃及王派來的車上。
從46:5-7我們看到雅各的家族們順服上帝的話,並帶著上帝的應許,大膽的進入埃及。
6他們攜帶在迦南的牲畜和財物到埃及去。雅各領著所有的子孫到埃及去,
7包括兒子、孫子、女兒,和孫女。

46:8-27再次出現家譜,之前我曾說過創世記寫作的特色之一,就是將「家譜」當成過場,用來連接下一個故事。例如:創造亞當;5:1-32;挪亞;11:10-32;亞伯拉罕;22:20-24;以撒;25:1-18;雅各;36:1-43;約瑟;46:8-27;入埃及。
這一段家譜也堪稱用來描述雅各家族全體,他們都順服上帝的話進入埃及,而且是一個都不少。
8跟雅各一起到埃及去的以色列人名單如下:雅各的長子呂便和

關於呂便長子的名分的變化:
「以色列的長子原是呂便;因他污穢了父親的床,他長子的名分就歸了約瑟。只是按家譜他不算長子。猶大勝過一切弟兄,君王也是從他而出;長子的名分卻歸約瑟。」(歷代志上5:1-2)
9他的兒子哈諾、法路、希斯倫、迦米。
10西緬和他的兒子耶母利、雅憫、阿轄、雅斤、瑣轄,和迦南女子所生的少羅。
11利未和他的兒子革順、哥轄、米拉利。
12猶大和他的兒子示拉、法勒斯、謝拉(猶大另有的兩個兒子珥和俄南都死在迦南)。法勒斯的兒子是希斯倫和哈母勒。
13以薩迦和他的兒子陀拉、普瓦、約伯、伸崙。
14西布倫和他的兒子西烈、以倫、雅利。
15以上是麗亞在美索不達米亞替雅各生的子孫,此外還有女兒底拿。雅各由麗亞所生的子孫一共三十三人。


16迦得和他的兒子洗非芸、哈基、書尼、以斯本、以利、亞羅底、亞列利。
17亞設和他的兒子音拿、亦施瓦、亦施韋、比利亞,和他們的姊妹西拉。比利亞的兒子是希別和瑪結。
18以上是拉班給女兒麗亞作女奴的悉帕替雅各生的子孫,一共十六人。

19雅各的妻子蕾潔替他生了兩個兒子─約瑟和便雅憫。
20約瑟在埃及由希利坡里城的祭司波提非拉的女兒亞西納生了兩個兒子─瑪拿西和以法蓮。

約瑟的妻子亞西納的背景:希利坡里城的祭司波提非拉的女兒。
「希利坡里城」和合本譯為「安城」。
「希利坡里城」(Heliopolis)為希臘文音譯,即石柱之城 (City of pillar),「安城('Own) 」為埃及語音譯即「力量或活力」,該城位於下埃及開羅附近及歌珊的邊界處,是崇拜太陽神的中心。在今日埃及國際機場所在地。安城中的太陽神廟前,原有由 Thutmose III所立之五支方尖碑(Obelisk of Thutmose III),該城現僅一支,另四支現分別立在羅馬、伊士坦堡、倫敦和紐約的中央公園中。

21便雅憫的兒子是比拉、比結、亞實別、基拉、乃幔、以希、羅實、母平、戶平、亞勒。
22以上是蕾潔給雅各生的子孫,一共十四人。

23但和他的兒子戶伸。
24拿弗他利和他的兒子雅薛、沽尼、耶色、示冷。
25以上是拉班給女兒蕾潔作女奴的辟拉替雅各生的子孫,一共七人。

26跟雅各一起到埃及的直系子孫,不包括媳婦,一共六十六人。

「六十六人」:應該是指33+16+14+7+1(底拿)=71,扣掉猶大兩個已死的兒子和約瑟及他在埃及生的兩個兒子,共六十六人。
27再加上約瑟在埃及生的兩個兒子,雅各家在埃及的人口一共七十人。
28雅各派猶大先到約瑟那裏,約他來歌珊相會。他們到歌珊的時候,
46:28-34描述雅各的家族進入到埃及的情況。

到了埃及之後,雅各派猶大去見約瑟。可見猶大此時已經是接替呂便成為長子的地位。他們相約在歌珊見面;歌珊就是邊疆的意思,同時也是法老眼中「埃及最好的土地」(45:18; 47:6, 11)。若是根據民數記的記載,以色列人定居埃及時,他們「常吃魚,不用花錢。還有黃瓜、西瓜、韭菜、蔥、蒜頭等好吃的東西。」(民11:5),但是此時可能也因為埃及全地飢荒而無人居住。
29約瑟驅車到那裏迎接父親。他們一見面,約瑟就擁抱父親,哭了很久。
30雅各對約瑟說:「我既然親眼看見你還活著,現在我就是死也是心甘情願。」

關係最為重要
雅各此時130歲,死時147歲,所以是17年後才死(47:28)。
31後來,約瑟對他的兄弟們和父親家裏其他的人說:「我必須向王報告,我兄弟們和父親一家人已經從迦南搬到這裏來了。
32我要告訴王,你們是牧人,以牧放牲畜為生;你們帶了牛羊和所有的財物來到這裏。

46:32-34 約瑟要哥哥們講的,並非謊話。但是這樣說哥哥們就不能改行,也不可能利用約瑟的職位進入宮廷。不過他應該是意圖讓家人居住在埃及東部邊境,不讓家人與埃及人混合,並且也方便讓家人以後可以離開埃及回到迦南地。
33王召見你們,問起你們的職業的時候,

約瑟對法老的說詞強調了兩點:第一,他們的職業是牧羊、牧牛的。第二,他們把牲畜都帶來了。意思是說,我的家屬來這邊是有正當職業的,不是靠裙帶關係來白吃白喝,而是能養活自己。不只如此,把牲畜都帶來了意味著他們需要有適合的放養地,這也為他們能住在歌珊地的請求(參考47:4),提供好了理由。
34你們要告訴他,你們跟祖先一樣,以牧放牲畜為生。這樣,他就會讓你們住在歌珊一帶。」約瑟這樣說,是因為埃及人不跟牧放牲畜的人來往。
「埃及人不跟放牧牲畜的人來往」?因為當時畜牲是埃及經濟的主要支柱,在尼羅河沿岸繁盛,數量甚大,而不用像游牧民族一樣四處找水源和牧草來餵牲畜。也因此埃及人瞧不起四周的游牧民族,特別埃及人自認為是尊貴的民族。換言之,原因乃是他們二者之間的社會、物質生活水平差距太大有關係。
會主心得:「埃及人不跟牧放牲畜的人來往」這句話,同時也說出了埃及人自認為自己是優秀的民族,無論是文化、物質生活、經濟、政治制度等,都高過別人。這樣的問題在今日仍然存在,白人跟黑人之間的問題,台灣漢人跟原住民之間的關係。甚至,在教會或家庭裡面也有這樣的問題,例如有的學問高、社會地位高、富有的,看輕或不小心忽略弱小、欠缺的人。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加以反省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