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6日 星期二

出埃及記3:1-22

經文進度:出埃及記3:1-22 現代中文譯本 
出埃及記簡介
這一章一直是上帝在主導整個呼召的事件。上帝很有耐心地在說服摩西能真誠地接受祂的呼召,去埃及帶領以色列人民出來。
1有一天,摩西為他的岳父米甸的祭司葉特羅放羊;他領了一群羊橫跨沙漠,到了上帝的山─何烈山。
這裡說上帝的山是「何烈山」,原指荒涼、空曠之地;但在19:1卻成為「西奈山」。西奈山與何烈山意思完全相反,意指叢林茂盛的山;此出入可能是不同的傳統文獻所提供不同的資料所致。至於其確實位置聖經學者各有不同觀點,但只有當地導遊知道在甚麼地點。荒野之地使人聯想到絕望、沒有生氣,就在枯寂絕望中上帝向摩西顯現了。
2在那裏,上主的天使像火燄,從荊棘中向摩西顯現。摩西看見荊棘著火,卻沒有燒毀。
3他想:「這可怪了,為甚麼荊棘不會燒毀呢?我上前去看看吧!」
「荊棘著火,卻沒有燒毀」,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焚而不燬」的荊棘,這個記號是全世界所有基督教長老會使用的記號,表明的是:這個教會是個有上帝同在,是個聖潔的、用火提煉過的教會。
荊棘是一種在曠野中常見的植物,因為無任何用途,卻常常纏住羊隻造成羊隻的受傷。因此牧羊人常放火焚燒荊棘,但摩西所看到的確是焚而不燬的荊棘。
以色列人也常以荊棘來比喻自己的民族好像在曠野中被人看不起的雜草,因為礙眼而被趕盡殺絕。上帝就在荊棘中,祂從荊棘中出聲呼叫摩西。我們也發現摩西是看見荊棘著了火,但卻看不見上帝在荊棘中。但是,有上帝同在的荊棘,雖然在烈火中,卻也不會損毀。
4上主看見摩西走近,就從荊棘中喊他:「摩西!摩西!」摩西回答:「是,我在這裏!」
5上帝說:「不要再走近。脫掉你的鞋子,因為你所站的地方是聖地。
上帝命令摩西在沙漠曠野中把鞋子脫掉,乃是要提醒他,上帝所在的地方就是聖潔的(參考約書亞記5:15)。同樣地,在古代近東的風俗裡,僕人要在主人面前脫掉鞋子以表示敬畏的態度。也因此不穿鞋就成為奴僕敬畏主人的記號。
6我是你祖宗的上帝,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上帝。」摩西遮著臉,不敢看上帝。
摩西驚惶失措把臉蒙上,因為希伯來人認為人若看見上帝,就無法存活(出埃及記33:20,士師記13:22)。我們可以這樣說,面對聖潔的上帝,有罪、污穢的人只能慚愧,無顏以對,甚至人的罪只有一死。
7上主說:「我已經看見我的子民在埃及受虐待;我已經聽見他們渴望掙脫奴役的哀號。我知道他們的痛苦,
這一節可以說是出埃及記的背景說明。這一節告訴我們說上帝確實看見祂的子民的痛苦,祂要「下來要從埃及人手中把他們拯救出來」,並且是帶領他們到一個「流奶與蜜」的生活環境去居住。我們必須注意這裡所強調的,上帝要「親自」下來,祂不是住在山上,也不是不管世上的事,祂聽見、也看見祂的子民的痛苦。祂聽見、看見,正表示祂對祂的子民的情況一清二楚。
8所以我下來,要從埃及人手中把他們拯救出來,領他們到肥沃寬廣、流奶與蜜的地方:那裏是迦南人、赫人、亞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和耶布斯人居住的地方。
9我的確聽見了我子民的哀號,也看見了埃及人怎樣壓迫他們。
10現在我差你到埃及王那裏去;你去把我的子民從埃及領出來。」
11可是摩西對上帝說:「我算甚麼?我怎能到埃及王那裏去,把以色列人領出來呢?」
摩西第一次拒絕上帝的呼召;他之所以拒絕接受上帝的呼召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曾經是「朝廷通緝要犯」,要他再回埃及去,且是去面對埃及法老王,這實在讓他覺得非常不是滋味。難怪他會回答上帝說:「我算甚麼?」想想當時的埃及帝國,國勢之強,幾無鄰國可比。在他的感覺中,這簡直就是要他的命,而他就是為了保住性命才逃出來的,怎能再回去埃及王那兒呢?他當然要拒絕。
12上帝回答:「我要跟你同在。你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後,要在這山上敬拜我。這就是我差遣你的憑證。」
13摩西說:「當我去告訴以色列人:『你們祖宗的上帝差我到你們這裏來,』他們會問:『他的名字是甚麼?』那時我該怎樣告訴他們呢?」
14上帝說:「我是創始成終的主宰〔跟希伯來神名耶和華的發音相近;本譯本通常譯:上主〕。你去告訴他們:『那位叫創始成終的主宰差我到你們這裏。』
15我是耶和華,是他們祖宗的上帝,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上帝。我差你到他們那裏;我的名永遠叫耶和華,世世代代都要這樣稱呼我。
在摩西第二次的拒絕裡,他擔心百姓問他所代表的神是哪一位。在古代近東文化裡,每一位神明都有一個獨有的名字,人們相信當向神祈禱時,需先知道神的名字才能呼求。而神的名字也代表神的屬性。 
注意,命名代表治理權柄的彰顯,父母親為孩子命名,代表對孩子有治理、教養的權柄,人對動物、對事物命名也是有治理的意謂。同樣的,神的名字、名號若是人所命名,則說明那樣的「神明」只是人內心的投射,甚至是邪靈的作為,世上諸多的偶像、神明都是如此而生。在這裡,我們看到獨一真神的名字不是摩西所能命名的,對此,上帝在3:14啟示說:「אֶהְיֶה אֲשֶׁר אֶהְיֶה」(I am that I am, KJV),「我是自有永有的」,此句在希伯來文是一個雙關語,意思很難準確地翻譯出來;大概可譯作「我是我所是」,或「我將是那將是的」。此名字顯示上帝是絕對、無限的存在,祂本性無法被任何定義所限制的,而最能表達祂的,就是祂在歷史中所彰顯的作為。
上帝進一步介紹祂就是與列祖立約的上帝,是帶領列祖的上帝。「耶和華」在希伯來文的發音是「雅崴」(YHWH, Yahweh),近似驚嘆語「哇!」,表示人面對完全聖潔的上帝,只能發出驚嘆、敬畏的聲音。但是為何以色列百姓不認識「耶和華」上帝,且摩西還要問上帝的名字為何?或許我們可以這樣了解,以色列人定居埃及四百多年的富裕生活,已經使他們遺忘那一位與列祖立約的上帝。或可說他們與上帝的關係已經很淡薄。
此時的摩西已經不像年輕時的莽撞與自信,他覺得他無法承擔如此艱鉅的使命,雖然上帝已經向他保證「我必與你同在」,但似乎他的信心仍嫌不足。面對上帝的呼召,摩西一再拒絕(見3:11,4:1,4:10,4:11),因為摩西清楚知道上帝呼召他,不是要給他「福、祿、壽」,而是要給他「苦杯」,為上帝獻上生命。
16你去召集以色列人的領袖,告訴他們:我─上主,他們祖宗的上帝,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上帝,曾向你顯現。要告訴他們,我來到他們當中,已經看見埃及人怎樣對待他們。
17我決定要領他們出埃及。他們已經受夠了苦頭;我要帶他們到流奶與蜜的肥沃土地,就是迦南人、赫人、亞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和耶布斯人居住的地方。
18「我的子民會聽從你對他們講的話。然後你要帶以色列的領袖們去見埃及王,對他說:『上主─希伯來人的上帝曾向我們顯現。現在請你准許我們走三天的路程,到曠野去,向上主─我們的上帝獻祭。』
出埃及竟然是要到「曠野」去,這是很大的落差。就像摩西從埃及王宮出來,到米甸牧羊一般。埃及的富庶,與曠野的荒涼是極大的對比。總之,從富裕的物質生活要進到「曠野」,這條路最難走的是「心靈的改革」。
上帝呼召摩西獻身成為上帝拯救的器皿。英文Martyrdom(獻身)一詞來自Martyr(殉道者),很清楚的指出獻身或委身必須有此精神。也因此,著名的德國神學家潘霍華(D.Bomhoeffer)說:「當基督呼召一個人,是召他來為祂死。」看吧,被揀選作為上帝福音僕人的人,就要有這樣的生命準備,不是來享受的,更不是來關心「福、祿、壽」的,而是來為基督的福音獻上生命的。
19我知道,除非我逼他非那麼做不可,埃及王是不會放你們走的。
20但是我要用我的權威行各樣神蹟來懲罰埃及。最後埃及王會讓你們走。
21「我要使埃及人尊敬你們;所以,當我的子民離開那裏時,他們不會空手離去。
22每一個以色列女子要到鄰居的家去,並向埃及婦女索取金銀、首飾,和衣服。以色列人要把這些東西給兒女穿戴,這樣就把埃及人的財富都帶走。」
聖經的作者也要強調作為上帝的子女是不會有欠缺的。雖然以色列人是埃及人民的奴隸,看起來甚麼都沒有,奴隸本身就是主人的財產。但是,現在上帝卻要讓他們像主人一樣,可以自由進出「鄰居的家去,並向埃及婦女索取金銀、首飾,和衣服」,這些話已夠清楚表明以色列人民不但不再是奴隸,而且是自由的人。單單他們空手離開埃及,就會造成埃及的極大損失,何況現在要這樣索取埃及人的財富後才離開,這對埃及人來說那將如同是一種嚴重的懲罰。聖經的作者就是用這種方式在表達:與上帝的子女生活居住在一起,就是一個恩典,如果讓他們離開,就是一種損失,這也是上帝揀選亞伯拉罕時所說的應許:「祝福你的,我要賜福給他;詛咒你的,我要詛咒他。我要藉著你賜福給萬民。」(創世記12:3)。從另一方面來看,這些以色列人民離開埃及前所索取的,也可以看成是他們在埃及當奴隸時所應得的工資代價。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