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7日 星期二

約拿書簡介

約拿書簡介 

黃春生牧師2006/6/17 

約拿書是很多人小時候所熟讀的經書,先知約拿為了躲避耶和華,戲劇性地登上往他施(西班牙,當時所知世界的盡頭)的船,結果卻遇見狂風大浪,被大魚(希伯來文dag gadol,即「大海怪」)吞入腹中,故事情節轉折深深吸引讀者。 而耶穌也曾引用約拿的故事當作寓言的材料(參考馬太福音16:4,路加福音4:25-27)。七月(2006)開始牧師要傳講這本有趣的經書,希望此之前能夠通過週報的一角介紹約拿書,使兄姐對這本經書有基本的認識。

一、作者及寫作年代 

約拿書和某些小先知書(如︰俄巴底亞書、那鴻書、哈巴谷書)一樣,並未明確指出其所記述的事件發生在何時。但是,「亞米太的兒子約拿」(1:1),卻給我們重要的線索。列王紀下14:25明顯提及一位同名的先知,他在耶羅波安二世作王時任先知(主前782-753年)。若假設這兩段經文所指為同一人,那麼約拿書中所敘述的事件,會是在主前八世紀。 

雖然我們可將約拿赴尼尼微的使命定在主前八世紀的歷史背景,但仍難以決定約拿書的作者及寫作年代。主要有兩大難題。首先,舊約聖經有關該卷書的作者和寫作年代,本來就沒有具體資料。約拿書是不知作者是誰、寫於何時的一卷書。其次,就算書中記載的事發生於主前八世紀,著書的年代可能晚很多。近代學者多數較贊成約拿書寫於以色列被擄以後,即主前五世紀,即以斯拉、尼希米返回耶路撒冷重建聖殿的時期。 

二、文體 

當代學者花費了可觀的時間與精力,研究約拿書的文體。究竟作者想寫的是何種作品?這卷書又應當歸屬哪類文學體裁?確認約拿書的文體有助於我們對經文的詮釋。如果我們要貼近作者意欲傳達的信息,我們就必須確認其作品隸屬何種文體。是虛構的故事(story),還是歷史(history)? 

1. 虛構的故事 

對約拿書文體認定分歧︰寓言、經文解說、比喻、預言性的比喻、傳奇、預言性的傳奇、小說、諷刺文、說教的虛構故事、諷刺又兼說教的短篇故事…等。這更顯示學者們對約拿書的文體缺乏共識。 

 יוֹנָה , (發音Yonah), Dove, 鴿子

許多現代讀者面臨的最大困難是,約拿書記載了許多超乎常情的事件。為何尼尼微王的名字沒有被記載?約拿在大魚腹中三天如何存活?因著約拿說了五個字(3:4)尼尼微全城就悔改,甚至連動物都悔改?如此重大的事,為何不見於亞述帝國年史或其他「史實(文獻與考古)」?蓖麻的快速成長及枯死,都非正常事件。因此,有人主張本書不是根據事實而是寓言。

有聖經學者傾向中古世紀猶太拉比的詮釋,將「約拿」寓意為「以色列」;「大魚」寓意為「巴比倫」,約拿(意思:鴿子)被禁錮於魚腹,寓言猶大被擄於巴比倫。約拿勉為其難被大魚吐回尼尼微城,寓意「被擄、歸回後的以色列人仍須心存感恩向外邦傳揚上帝的救恩。」

2. 歷史的故事 

主後第一世紀的猶太歷史學家約瑟夫(Flavius Josephus),曾將約拿的故事,編入他所著的《猶太古史》(Antiquties 9. 206-214)。他解釋將此書視為歷史乃是他的主觀認知︰「既然我認為這本是歷史記載,那麼便有必要詳述希伯來的書卷如何描述這位先知」。 

將約拿書視為歷史主要有二項原因:
一、書中表明信息的傳遞者是亞米太的兒子約拿。列王紀下14:25亦曾提及一位同名的先知,該先知出現在耶羅波安二世執政時期(主前782-753年)。
二、引言的風格與其他歷史書相類似。約拿書起首的文字令人想起列王紀上17:8-9,「耶和華的話臨到他(以利亞),說︰『你起身往西頓的撒勒法去……』」對熟知希伯來文故事的人而言,這種引言一定表示作者希望下面所說的被視為事實。所以,該書引言所營造的第一印象便是,書中所述應視為事實,而非杜撰。 

綜觀諸多研究,個人認為,本書的信息來自先知約拿的歷史事件,經過口傳、文字編輯等歷史過程,最後成為一本具有信仰教導目的的「文學」作品。無論是何種「文體」,重要的是他所要傳遞的信仰內涵與價值。 

三、寫作目的 

約拿書要傳遞信仰的教導是毋庸置疑的,關於約拿書寫作的目的大致有三。 

1. 猶太人對外邦人的態度 

對奧古斯丁(St. Augustine)、路德(Martin Luther)和許多現代讀者而言,約拿書強調的是上主對宣教的關切,而上主的慈愛和憐憫並非僅給予猶太人。藉著約拿,上主不僅斥責那些只顧猶太人獨享救恩的人,而且還有力地昭示,祂十分願意拯救外邦人。 

主前第六世紀末葉開始的返國運動,以及後來完成的兩本經書—以斯拉記、尼希米記,就會發現當時主張「純化」蔚為風氣,排外運動引起的族群之間對立,強化以色列民族獨尊、聖潔等觀念。對此,另兩本經書約拿書、路得記則在此時期,說出另一種觀點,就是導正猶太人對外邦人的偏執態度。所以,約拿書的作者以正面的筆法來描繪信奉異教的水手和尼尼微人,藉以痛擊猶太人狹隘的信仰認知。 

學者布洛斯(M. Burrows0據此,更進一步提出,約拿書主要針對一小撮被擄後回歸的宗教狂熱分子。高曼(S. Goldman)和馮拉德(G. von Rad)認為,約拿書旨在斥責一些猶太人,對於上主願意寬宥外邦人,持有吝嗇的心態。代表這些人的約拿,因為無情地吝惜上主給予尼尼微人的憐憫和饒恕,所以遭到譴責。 

2. 悔改 

「悔改」是約拿書中重要的信息。依照猶太人的傳統,約拿全書和彌迦書最後三節經文,就是他們在贖罪日認罪悔改時所必讀的經文。初代教父耶柔米(Jerome, 約347-420)指出,約拿書是為鼓勵猶太人悔改而作。如果信奉異教的水手和邪惡的尼尼微人,都能以悔改來回應先知的教導,那麼聽見教導的猶太人,亦應如此行。 

約拿書的作者告訴我們,上主的愛甚至及於所有的受造物,包括動物在內,都是祂所珍惜的對象。和其他先知運動所傳遞的信息一樣,約拿書也告訴我們上主所喜愛的,是人要有確實悔改的心,無論是誰,只要是真實悔改歸向上主,祂就會寬恕、赦免。這樣的信息,在先知文獻中隨處可見(參考耶利米書3:12-13,何西阿書6:6,彌迦書6:6-8)。這種信息對返國後重建家園的以色列人民來說,有很特別的感受,因為在那排外氣氛相當熱絡的環境中,這種信息帶給那些因為與外族人通婚而硬被拆掉分離的家庭來說,是相當溫馨和安慰的信息。而對那些堅持「純化」種族主義的猶太份子來說,多少也有一些冷卻作用。 

3. 神義論 

有學者指出本書旨在探討上主的公義與憐憫。約拿是代表「有罪必罰」這個古老觀念的聲音。但是,約拿終究承認上主有權施予憐憫(4:2)。的確,約拿自己也經歷到,並且歡喜地接受上主救他免於溺斃海中(2:2-9)。耶穌基督也這樣說:「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並且為迫害你們的人禱告。這樣,你們才可以作天父的兒女。因為,天父使太陽照好人,同樣也照壞人;降雨給行善的,也給作惡的。」(參考馬太福音5:44-45)約拿在全書中均未反對上主這樣的憐憫或饒恕,他反對的是施予的對象—尼尼微人。上主怎麼可以原諒這些人? 

然而,他無法躲避上主的面。約拿再度被上主差往尼尼微,這回他宣告了滅亡的信息。整個城巿沒有任何抗拒,便披上麻布,尋求饒恕。約拿最大的恐懼成為事實︰上主後悔,不降災給尼尼微。於是約拿大為惱怒,坐在城外。為什麼上主要警告尼尼微人?祂難道不能直接降災?尼尼微做了什麼,配得這樣憐憫?對約拿而言,此時生不如死。 

但是,上主以恩典回應約拿的魯莽。祂賜約拿一株蓖麻,為其遮蔽日頭。可惜好景不常,不到一日的工夫,上主又安排一條蟲子,咬死蓖麻。約拿為此再度發怒。上主難道沒有憐憫嗎?難道祂必須如此不在乎、不體貼嗎? 

曾經批評上主處置失當的約拿,此刻遭受責備。上主愛惜尼尼微,卻任蓖麻枯槁。另一方面,約拿愛惜蓖麻,卻要求毀滅尼尼微。和上主爭執的約拿,代表那些為一己之私而運用上主公義、憐憫屬性的人︰對己身用憐憫,對敵人則用公義。幸好這些屬性並不受人的動機或希望而左右。約拿書明白昭示,上主有其主權,祂的公義絕不偏頗,而祂的憐憫則可能延伸到任何人身上。 

北國以色列於主前721年為亞述人所滅,並且北國十個支派被迫遷徙。此事必然在上主的子民心中,引發許多疑問。上主怎能容許亞述人如此行?這真的是上主的旨意嗎?以色列是否真的應受如此嚴厲的處置?約拿書為這些問題提供了息息相關的回答。藉著強調神義論的論點,約拿書直接回答那些質疑上主的智慧的人。上主如何對待以色列和亞述這問題,是被擄、歸回的猶太人所關注的,同時也帶給上主歷代子民深刻的省思。 

四、約拿書大綱 
1. 約拿的蒙召與逃避(1:1-16) 
    A. 約拿首次蒙召(1:1-3) 
    B. 約拿的逃避與海難(1:4-16) 
2. 約拿的悔改與得救(1:17-2:10) 
3. 約拿在尼尼微(3:1-10) 
    A. 約拿二次蒙召(3:1-3) 
    B. 約拿和尼尼微人(3:4-10) 
4. 約拿的憤怒和上帝的憐憫(4:1-11)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