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下來」同行苦路
2025.6.15台北國語禮拜堂主日禮拜講道篇
出埃及記3:1-10
在生命的旅途中,我們常需要激勵來面對挑戰。然而,真正的力量不在於膚淺的「正向思考」,而在於與上帝同行苦路的經歷。
在人生低谷中,就像摩西在曠野與上帝對話的奇妙時刻,我們也能找到神聖的啟示。
現代激勵產業的迷思
龐大市場
成為新興宗教
麻痺反抗意識
忽視結構性問題
摩西的生命轉折
上帝「下來」並呼召人一起同工(出埃及記3:1-10)
⭕前 四十年 - 埃及王子
摩西作為埃及王子,學盡埃及一切學問,享有崇高地位。
⭕中 四十年 - 曠野牧羊
⭕後 四十年 - 蒙召領袖
當時,怎樣的人才會從事放羊的工作?
生命的謙卑時刻
自我中心的抹去
當摩西沒什麼好誇耀時,他才遇見上帝。
焚而不燬的奧秘
「我下來」的恩典
要特別注意第八節「我下來」(יֵרֵד, yarad)
上帝為何要「落來」世間?
上帝既然要「落來」,為何還要呼召「老廢仔」摩西?
上帝主動降臨
「我下來」顯明上帝的憐憫與主動。
傾聽苦難的呼求
「我已經聽見他們渴望掙脫奴役的哀號。」
看見人的痛苦
「我已經看見我的子民在埃及受虐待。」
採取救贖行動
「我要從埃及人手中把他們拯救出來。」
上帝是與受苦者同行苦路的上帝,跟隨基督的人也要學習上帝傾聽人類社會的苦難
上帝揀選卑微的器皿
從落魄到蒙召
摩西八十歲高齡,被視為「抾捔」(沒出息)、「了然」(窩囊),卻被上帝揀選。
打破既得形象
摩西作為利未人,祖先曾是屠殺示劍城的主謀,卻被上帝重新定義。
謙卑超越一切
「摩西是一個謙虛的人;他比世上任何一個人都謙虛。」(民數記12:3)
應許同在同行
「我必與你同在」是上帝給予摩西最大的應許與支持。
上帝關注的苦難群體
我們有沒有像上帝在關心人類的苦難一般,來關心我們社會苦難的族群?
白色恐怖時期政治受難者:照顧
蘭嶼雅布書卡嫩居家護理所:核廢料儲存,癌症患者
八里樂生療養院:曾被社會隔離的漢生病患者,仍需要關懷與尊重。多重障礙孩童。
台灣關愛基金會:無戶籍「黑戶寶寶」2022年飆升達4773人
教會的使命與挑戰
聆聽苦難
如同上帝「聽到」以色列人的哀號,教會需要傾聽社會的痛苦。
看見不公
如同上帝「看見」壓迫,教會要察覺社會的結構性不義。
採取行動
如同上帝「下來」拯救,教會要主動參與社會關懷與救助。
同行苦路
如同上帝與以色列人「同在」,教會要與弱勢群體同行苦路。
實踐「我下來」的信仰
這也是我們今天教會存在的使命。今天的教會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上帝聽到、也看到人類在罪的裡面生活得很痛苦,因此,祂特地差遣獨生子耶穌基督來到我們世界裡,為了要救我們脫離罪所帶來的苦楚,這就是今天基督教會存在最主要的因素。因此,今天的教會必須來思考這個問題:我們有沒有像上帝在關心人類的苦難一般,來關心我們社會苦難的族群?
捨棄虛假的激勵
拒絕膚淺的「正向思考」,擁抱真實的苦難與盼望。
培養謙卑的心
如同摩西,在謙卑中經歷上帝的呼召與同在。
聆聽苦難的聲音
敏銳於社會中受壓迫者的哀號,看見他們的痛苦。
與受苦者同行
效法上帝「下來」的榜樣,與受苦者同在、同行苦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