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的榜樣:尼西亞信經 (1)
🍀黃春生牧師|傳送門: https://portaly.cc/chunsheng
2025.7.20 台北濟南基督長老教會主日第一場禮拜講道大綱
腓立比書2.1-30
● 尼西亞大公會議(325年):解決聖父與聖子在神學上的理解
◎為何基督徒需要信經(Creeds)、信條(Doctrines)、信仰告白(Doctrines)?
1. 對抗錯謬:為了辨識與抵抗異端
尼西亞信經(A.D. 325):回應亞流否認基督完全神性的錯誤
迦克墩信條(A.D. 451):澄清基督完全的神性與完全的人性
2. 教育功能:教導信徒正統信仰
馬丁路德的小問答(Small Catechism)
海德堡要理問答(Heidelberg Catechism)
韋斯敏斯德信仰告白(Westminster Confession of Faith)
3. 公同見證:教會在歷史中的合一聲音
4. 牧養與敬拜的引導
5. 公共信仰的根基與社會實踐的指引
《比利時信條》與《第二瑞士信仰告白》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1985年)
一、要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
● 四個問題(2:1)
● 腓立比教會內部不和睦的問題:4:2-3;3:1b-6;1:4-8
● 四個要求(2:2)
● 三個否定句(2:3-4):對抗羅馬尊卑榮辱的文化
● 除去自我中心,要轉換成「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
二、基督讚美詩(2:6-11, Christushymnus)
● Gordon D. Fee:早期基督信仰團體的基督讚美詩
第一段:基督的先存與神性(2:6)
●「本有神的形像」:在道成肉身之前,基督就擁有神性
●「在本質上與上主同等」
● 初代教會的異端亞流(Arius):認為「基督是被造」
● 亞他那修:經文闡明基督是上帝所生,不是被造
● 尼西亞信經告白所信的基督是:
我們信獨一的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
祂在一切的世代以前從天父而生,
從上帝出的上帝,
從光出的光,
從真神出的真神,
是生的,不是受造的,與父同質同體。
第二段:虛己與十字架的順服(2:7–8)
●「虛己」是核心神學行動
● 成為奴僕,順服至死:強調「受苦的僕人」(以賽亞書53章)
● 死亡的方式:十字架,在羅馬世界是極羞辱的處刑
●「十字架神學」(cruciformity):不是失敗,而是主動的服事與捨己
● 基督的「順服」是保羅神學的一個重要主題
第三段:上主的高舉與普世敬拜(2:9–11)
● 動作主語換了:從「基督自己」變為「上帝高舉他」
●「超乎萬名之上的名」即「主(Kύριος)」
● Gordon Fee :基督受高舉,整個宇宙對其主權的承認與敬拜
三、在生活中活出信仰(2:12-18)
● 加爾文:「信心絕非停留在頭腦的知識,而是貫穿整個生命的順服。」
●「作成」:不是指靠行為得救,而是信仰的具體活出
●「動工」:人要努力,但努力背後,是上主的恩典在推動
● 我們並非被呼召去咒詛黑暗,而是點燃光明
● 澆奠:為福音而犧牲生命
● 真正的喜樂:來自與基督共同參與受苦與拯救的使命
四、提摩太:顧念別人事的僕人心腸(2:19-24)
●「顧念」:不只是「關心」,更帶著主動的關懷、行動的責任感
五、以巴弗提:冒死為主的信徒典範(2:25-30)
● 一位默默的信徒,卻為基督的身體捨命付出
這一章帶給我們什麼要緊的信息:
一、基督的身體,不應該是自我中心的
● 基督的身體不應該有:自私的眼睛、虛榮的頭腦、渴望恭維的耳朵、容不下他人的心,以及只幫助自己的手
二、對三一上帝的認識,會影響我們如何實踐信仰
◎莫特曼: 世界的歷史就是上帝受苦的歷史
● 聖父上帝是為受奴役者帶來解放的神
● 聖子上帝是被釘十字架帶來救贖的神
● 聖靈上帝是為受造界得自由而嘆息祈禱的神
三、有限的人怎能理解「三一上帝」(Trinity)的奧秘?
● 奧古斯丁:《三一論》(On the Trinity)
● 利瑪竇(Matteo Ricci, 1552-1610年):翻譯《天主實義》
問題討論:
1.腓立比書2:6-11的基督讚美詩中,「虛己」與「順服至死」讓你聯想到哪些耶穌的行動?
2.提摩太與以巴弗提是怎樣的僕人榜樣?今天我們的教會領袖或會友可以如何學習他們?
3.在家庭、教會、職場、社區或公共議題中,有哪些具體行動是你覺得可以實踐「以基督的心為心」的方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