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4日 星期五

路加福音12:13-34你的心在哪裡?

你的心在哪裡?
2018.9.16濟南教會主日講道大綱
黃春生牧師
路加福音12:13-34

路加福音一本「關懷社會邊緣人的福音書」
耶穌提醒門徒要「提防法利賽人的酵母」(路加福音12:1)

現在我們就來看這一段經文的內容:

一、真生命在乎什麼?(12:13-15)

猶太人常會請老師(拉比,猶太牧師)來解決他們的紛爭。
耶穌讓跟隨他的人知道他不像法利賽派的拉比。

耶穌在必要時也會為人「斷案」,什麼是必要時?約翰福音8:1-11
耶穌拒絕為這人「斷案」是因為「貪婪」。

「貪婪」意思是「想得到更多」。

二、無知的財主(12:16-21)

在路加福音裡,就記載五個財主的比喻:
1.無知的財主(路加福音12:16-31)
2.奢華的財主(路加福音16:19-31)
3.憂愁的財主(路加福音18:18-30)
4.有福的財主(路加福音19:1-10)
5.愛主的財主(路加福音23:50-56)

三、生命無價(12:22-31)

耶穌通過自然界提醒眾人,上帝是創造萬物的上帝。

如果上帝顧念都顧念沒有先見之明,沒有規劃能力的鳥,上帝豈不更顧念我們這些有上帝形象與理性規劃能力的人呢?

四、真正的財寶(12:32-34)
耶穌為何對已經貧困的底層者說,把「錢賙濟窮人」呢?
面對貪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慷慨給予。

我們來思考今天這段經文帶給我們的反省:

一、你們的財寶在哪裏,你們的心也在那裏。我們來思考「我們的財寶在哪裏?」

二、我們來思考「教會的財寶在哪裏?」

問題討論:
1.我們身旁有哪些人有需要呢?我們可以如何關心扶持貧困者呢?
2.想想過去到現在,上帝如何供應你、帶領你呢?
3.什麼是你認為最有「價值」的事?最放在「心」上的事?

講道篇

你的心在哪裡?
2018.9.16濟南教會主日講道篇
黃春生牧師
路加福音12:13-34

一個月前有二位台灣大學的學生來找我,說他們想學台語又想查經,我告訴他們如果他們能夠找十個人,我就陪他們查經。前幾天開學後他們又來找我,說他們已經找到十位同學,希望從今天(9/16)晚上七點就開始全台語處境查經班的聚會。我將這消息告訴在一位美國的長老,也從他那裡募得十本《全民台語聖經》羅馬拼音白話字版的聖經。由於今天晚上我要主持「神學禮拜日」的聚會,我本來希望他們將第一次的聚會順延,但看到他們渴慕的心,於是我就答應下來了。我將此事公告在處境查經班的群組裡,很快得到世鴻長老、陳怡萱姊妹、廖斌洲弟兄的回應,來擔任第一次查經的協調者,在神學禮拜日聚會後,我再趕到查經班做最後的總結。我也計畫訓練處境查經的協調者,讓他們也可以來帶領查經討論。
查經的目的是要學習以耶穌的心為心,以耶穌的眼光來成全律法。我從四福音書,也感受到作者所做的努力,也是為了將這位成全律法的耶穌介紹給我們認識,四位作者的筆法雖有不同,資料略有差異,但都指向耶穌基督如何成全律法,如何實踐上帝國的愛。
我曾提醒說路加福音的作者關心「底層人民」,因此在他的記載下,經常描述耶穌憐憫弱勢族群、社會底層的邊緣人,包括對外邦人、被排斥的人、窮人、婦女等社會邊緣人的描述特別多,並且對這些人抱持較正面、開放的態度,也因為這樣的特色,就有新約學者稱路加福音為「為外邦人所寫的福音書」。
在一九六O年代社會福音被重視之後,「關懷社會邊緣人的福音書」更是成為路加福音的另一個名稱。其中也包括「宗教邊緣人」,特別是福音書裡被法利賽人稱為「罪人」的那些人,也是耶穌最常接近的人。
耶穌經常與這些所謂的「罪人」在一起,理解、接納與愛他們,甚至耶穌更提醒門徒要「提防法利賽人的酵母(路加福音12:1),也因此與許多自我為義的法利賽人格格不入,挑戰到法利賽人、撒都該人的權威,也導致他們計謀要殺害耶穌。
在上主日我們才讀到路加福音第十二章第四節,門徒面對宗教領袖可能的威脅時,耶穌告訴門徒說:「那只能殺害肉體,卻不能進一步傷害你們的,不用害怕。」耶穌又告訴門徒說:「人家把你們帶上會堂,或是帶到官長或統治者面前受審問的時候,你們不用擔心要怎樣為自己辯護,或是要說些甚麼話;12因為在那時候,聖靈會指示你們該說的話。(路加福音12:11-12)
但是很諷刺的是,群眾當中有人不在意耶穌的話,只在意自己與兄弟之間分父親遺產的問題,只在意地上財富的問題。這個人也代表我們的光景,有時我們在意的眼光很窄,只看到自己,耶穌在此要扭轉人的眼光,使人學習耶穌的眼光,使人跟隨耶穌的教導,因此耶穌說:「你們要追求上帝主權的實現(路加福音12:31)和合本翻譯為「你們只要求他的國」。
現在我們就來看這一段經文的內容:

一、真生命在乎什麼?(12:13-15)
13群眾當中有一個人對耶穌說:「老師,請吩咐我的兄弟跟我分父親的遺產。」14耶穌回答:「朋友,誰指派我為你們審案或替你們分家產呢?」15於是他繼續向大家說:「你們要謹慎自守,躲避各樣的貪婪;因為,一個人無論怎樣富裕,他的真生命不在乎他有多少財產。」

這段對話的處境是耶穌教導門徒提防法利賽人的酵母,叫門徒不要害怕宗教領袖的權柄威脅。但是,群眾中間有人並不在意耶穌的教導,他只在乎如何跟自己的兄弟分父親的遺產。
猶太人常會請老師(拉比,猶太牧師)來解決他們的紛爭,當時的猶太人很敬重拉比,拉比說的話幾乎等同從上帝來的權威,而這些拉比都是法利賽派的人。第十三節這個人似乎將耶穌當成法利賽派那般的拉比,但在第十四節耶穌回答:「朋友,誰指派我為你們審案或替你們分家產呢?」耶穌要讓跟隨他的人知道他不像法利賽派的拉比,耶穌要讓跟隨他的人知道,他的工作和使命是和一般拉比不同。耶穌很清楚他在世間的使命就是要傳上帝國,上帝掌權的國度,就像耶穌在回答彼拉多審問時所說:「我的國度不屬這世界(約翰福音18:36)
其實耶穌在必要時也會為人「斷案」,什麼是必要時呢?就是關係到「歧視」時,耶穌的門徒曾問他說:「老師,這個人生來就失明,是誰的罪造成的?是他自己的罪或是他父母的罪呢?」耶穌回答:「他失明跟他自己或他父母的罪都沒有關係,而是要在他身上彰顯上帝的作為。」(約翰福音9:2-3)
耶穌會「斷案」,有時是關係到人的性命,關係公義,關係到人受壓迫時,耶穌會予以「斷案」。在約翰福音第八章第一至十一節,就記載一位因為行淫的婦女被眾人捉到耶穌面前,要耶穌審判這位行姦淫的婦人,耶穌就說「你們當中誰沒有犯過罪,誰就先拿石頭打她。(約翰福音8:7)這也讓我們看到耶穌「斷案」是有選擇性的,當關係到人的性命,關於公義,關於受壓迫者時,耶穌會挺身而出。
至於,這人的問題乃是出於自己的「貪婪」,耶穌就拒絕為這人「斷案」。因此,耶穌告訴眾人說:「你們要謹慎自守,躲避各樣的貪婪。」並進一步教導眾人「一個人無論怎樣富裕,他的真生命不在乎他有多少財產。(12:15)
「貪婪」希臘文πλεονεξία (pleonexía, “greediness” )是由比較級形容詞πλεον「更多」(more)加名詞字尾而成。簡言之,就是「想得到更多」的意思。此詞常用在人「自我中心」為了慾望想得到更多時,耶穌所講的是各樣的貪婪,包括對錢財、物質慾望,也包括名聲、地位等等。
我過去有剪報的習慣,電腦發達後,就很容易搜尋資料。我搜尋剪報中關於「貪婪」的主題,看到這種事是經常性的發生。其中有一則極為殘忍的事,發生在1998 10 11 日台北縣林口鄉林氏夫婦的命案,主嫌竟是他們的獨子。林氏夫婦供稱因不滿父母親當眾指責他而種下殺機,林嫌並計畫殺害父母後不但領取他們的保險金,還等著坐收奠儀。偵辦此案的警方對於林氏犯人因細故竟連同外人對自己的親生父母痛下毒手,如此的泯滅人性,深覺不可思議。1014日下午,檢察官會同家屬至板橋縣立殯儀館驗屍,經法醫檢視傷痕,林犯之父被砍了五十七刀、林犯之母被砍了五十二刀。兇手硬生生剁斷父親三隻手指。
將人生命的價值物質化,是不對的,但是這樣的事情全世界一再在發生。以前看到一則很匪夷所思的新聞,事情是發生在埃及開羅。相鄰的兩戶人家共用一口水井,有天抽水馬達壞了,兩家就相互指責是對方用壞的,要求對方出錢修理。但是兩家各不相讓並打架,後來發生槍戰,結果死了18條人命。修理那個馬達需要多少錢呢?約需埃及披索5.5元。為了5.5元的修理費,結果死了18人,平均每條人命約值3角多披索,約台幣3元。你說人命值多少?
在美國威斯康辛州(Wisconsin)有一位18歲男孩被吊銷駕照,沒有駕照而無法開車,因此就自殺。他留下一封遺書寫著:「我被吊銷駕照,我不能開車,因此也失去我的社交生活。所以我最好死了算了」結果他拿著父親的手槍自殺。你說人命值多少?所以耶穌說:「人的生命不在乎他有多少財產」。

二、無知的財主(12:16-21)
16於是耶穌對他們講一個比喻:「有一個財主,田產豐富;17他心裏盤算著:『我沒有夠大的地方來儲藏所有的榖物,該怎麼辦呢?』18他又自言自語:『對了,我要把原有的倉庫拆了,改建更大的,來存放五榖和別的貨物,19然後我要對自己說,幸運的人哪,你擁有一切好東西,足夠你多年花用,慢慢享受,吃吃喝喝,過舒服的日子吧!』20可是,上帝要對他說:『你這個糊塗人,就在今夜,你得交出你的生命;那麼,你為自己所積存的一切財物要歸給誰呢?』」21耶穌結論說:「那為自己積聚財富、在上帝眼中卻不富足的人也是這樣。」 

接著,我們來看第十六至廿一節。路加福音雖然是「為外邦人所寫的福音書」,也是一本「關懷社會邊緣人的福音書」,但是作者也沒有忘記富有的人。在路加福音裡,就記載五個財主的比喻:
1.無知的財主(路加福音12:16-31)
2.奢華的財主(路加福音16:19-31)
3.憂愁的財主(路加福音18:18-30)
4.有福的財主(路加福音19:1-10)
5.愛主的財主(路加福音23:50-56)
這五個財主中,二個是負面的例子,一個是卡在中間兩難憂愁的財主,二個是正面的例子。總之,作者路加並沒有否定擁有財富,「有錢不是罪惡,賺錢也是上帝的恩典和祝福」,重點在於我們的內心是否有耶穌基督的心,有沒有耶穌的思維。耶穌的思維在提醒我們無知的財主是「那為自己積聚財富、在上帝眼中卻不富足的人也是這樣。
比喻中的這位財主很像我們現代的人,第十七節說他心裡盤算,意思是說他很聰明懂得分析、規劃、執行等理財,他有著做生意的頭腦。他不僅懂得賺取,第十九節顯示這位財主也很懂得自我享受,甚至對於年老退休生活也很有自我的規劃及夢想。第廿一節「為自己」是耶穌特別指出的,也就是這位無知的財主,最大的問題是只顧著為「自我中心」設想,為自己積聚財富,「為自己」在上帝的眼中卻不富足。
在路加福音第十章裡,作者才說到人的真生命就是遵行「愛上帝、愛人」的新的誡命。現在在第十二章作者就讓我們看到這位「無知的財主」眼裡只有自己以至於他對錢財錯誤的觀念,而造成他對上帝沒有愛,對人也沒有愛,這樣的人生就可惜了。

三、生命無價(12:22-31)
22耶穌又對門徒說:「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活上所需的食物,或身上所穿的衣服操心。23生命比食物貴重得多;身體也比衣服貴重得多。24看看那些烏鴉吧。牠們不種不收,無倉無庫,上帝尚且飼養牠們,你們比鳥兒貴重多了!25你們當中又有誰能藉著憂慮多活幾天(「多活幾天」或譯「多長高幾寸」。)呢?26如果你們連這樣的小事也做不到,又何必為其他的事操心呢?27看看百合花怎樣生長吧。它們既不工作又不縫衣,可是我告訴你們,甚至像所羅門王那樣的榮華顯赫,他的衣飾也比不上一朵野花那樣的美麗。28野地的花草今朝出現,明天枯萎,給扔在火爐裏焚燒,上帝還這樣打扮它們,他豈不更要賜衣服給你們嗎?你們的信心太小了!29所以,你們不要掛慮吃甚麼,喝甚麼,為這些事煩惱。30這些事是世上不信的人所追逐的。你們的天父知道你們需要這一切東西。31你們要追求上帝主權的實現,他就會把這一切都供給你們。」 

第廿二至卅一節,耶穌通過自然界的飛鳥、野地的花來提醒眾人了解,上帝是創造萬物的上帝。耶穌說:「看看那些烏鴉吧。牠們不種不收,無倉無庫,上帝尚且飼養牠們,你們比鳥兒貴重多了!(路加福音12:24)耶穌說這話的意思不是說,我們什麼都不用做,坐著等上帝來養活我們。耶穌說,烏鴉不種不收,無倉庫,上帝尚且養活他們。但是我們人有能力耕種、收成,也懂得蓋倉庫,因此,我們就應該運用上帝給我的能力、才幹去耕種、收成,去蓋倉庫。如果上帝都顧念沒有先見之明,沒有規劃能力的鳥,上帝豈不更顧念我們這些具有上帝形象與理性規劃能力的人呢?
我們運用上帝賜給我們的恩賜、才幹賺取生活所需是應該的,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就以為自己很了不起,而忘記上帝是我們生命的根源。所以,耶穌再次提醒我們要先追求上帝的國和上帝的義。

四、真正的財寶(12:32-34)
32「你們這小小的一群,不要害怕,因為你們的父親樂意把他的國賜給你們。33要賣掉你們所有的,把錢賙濟窮人;要為自己預備不會破損的錢袋,把財寶存在天上。在那裏,財寶是使用不盡的;因為盜賊偷不到,也沒有蟲蛀。34你們的財寶在哪裏,你們的心也在那裏。」 

當時跟隨耶穌的群眾絕大多數是底層、窮困者,他們應該沒有多少的錢財可以分享出來的。台語說:「生吃就不夠,擱想欲曬乾」,這些貧困者自己都不夠用了,但耶穌為何仍對他們說「把錢賙濟窮人」呢?
猶太人在普珥節時有一個贈禮的傳統,就是要預備一份禮物送給比你需要的人。「有的」分享給「沒有的」,往往我們都是想到金錢、物質上的有,但普珥節的「分享」、「給予」不在於你有多少物質,而在於你是否用「心」看到他人的需要。
當我們在擔心自己將來如何時,耶穌提醒我們要打開眼睛,看看身旁的艱苦窮人,換作是他們,該怎麼辦?這時候,耶穌教導要「賙濟窮人」,展現憐憫與慈愛,就像上帝一樣,甚至願意賣掉自己擁有的東西。面對貪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慷慨給予。存錢在天上的錢包裡,就不用擔心錢會掉、被偷、甚至被詐騙,而且這麼做合乎上帝的心意!

我們來思考今天這段經文帶給我們的反省:

一、你們的財寶在哪裏,你們的心也在那裏。我們來思考「我們的財寶在哪裏?」
以前有位剛接觸教會不久的弟兄,有次在聚會中不斷聽到「積財寶在天上」,起初他不懂得積財寶在天上是什麼意思,心裏想是不是有什麼方法,可以把今生所得到的錢財,送到天上去呢?還沒信主之前,他認為燒紙錢就可以把錢送到天上,但信主之後,才知道過去是多麼無知!
民間燒金紙、銀紙的風俗,真的能將財寶送到陰間或天上嗎?上週四(2018)913日從新聞中看到雲林有位黑道大哥出殯,記者還特別報導家屬請人製作造價上百萬的「七公尺豪華祖厝紙紮屋」,甚至還有紙紮的步槍和其他槍枝、子彈,因為擔心仇家尋仇,也燒了好幾個穿西裝的保鑣給他,希望在陰間遇到火拼時還可以保護他。我聽到有一個人說,如果燒這些東西真的有用,他就燒一個軍團的軍隊,包括戰車、飛機、飛彈給他爸爸,讓他去打閻羅王,就在陰間作王就好了。
農曆七月剛過,環保局跟往年一樣,將紙錢集中燒,最後紙錢還是送到焚化爐,與垃圾一起燒。到底,要如何做,才能將「財寶」送上天?
耶穌告訴我們說:「你們的財寶在哪裏,你們的心也在那裏。(路加福音12:34)我們的心嚮往哪裡?使徒保羅在腓立比書第二章第五節告訴我們:「你們要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其內容是什麼?使徒保羅很清楚的說:「不要自私自利,不要貪圖虛名,要彼此謙讓,看別人比自己高明。不要只顧自己,也要關心別人的利益。(腓立比書2:3-4)保羅所說的完全與耶穌所講的是一樣,不要只「為自己」,而是要看到別人的需要。基督徒並且要看重耶穌所看重的,體貼耶穌基督的心,以耶穌基督的心為心。
台灣人以燒紙錢的方式在積財寶在天,這完全是出於「為自己」;而基督徒積財寶在天則是「以耶穌基督的心為心」,學習耶穌用雙手做在貧困、弱勢者的身上。
德蕾莎修女(Mater Teresia)在仁愛傳教修女會(Missionaries of Charity)裡,一再要求她的學生學習一件最重要的功課,就是「伸出你的手,做你的手可以做的事」,做在微小兄弟身上,做在微小的事情上。德蕾莎修女告訴修女們,不需要想做大事,只需要伸出雙手,做我們的手可做的卑微的事就夠了。德蕾莎修女親自帶頭去街上,只要看到有病人倒躺在路邊,她們就走過去扶他們起來,或是兩三個修女一組,帶這些病危或是瀕死的人回到修道院,替他們洗澡、潔身,甚至將死在路邊的人也背著回修道院,按印度的風俗予以火葬。仁愛傳教修女會的修女所做的事很卑賤,但卻是最偉大且是神聖的工作。因為他們看重耶穌所看重的,體貼耶穌基督的心,去實踐「愛鄰舍如同愛自己」的耶穌精神。

二、我們來思考「教會的財寶在哪裏?」
看到最近中國教會被拆,基督徒受迫害,也讓我想起過去讀到教會歷史中許多受迫害的故事。
初代教會在三百多年之間,遭受到十次的大迫害,羅馬帝國第七次大迫害教會,事發生在羅馬皇帝德西烏斯(Decius, AD 249-251)登基後隨即展開,這位皇帝不知道受到什麼刺激,就瘋狂的迫害基督徒,他下令全國人民必須入廟拜偶像和王像,否則逮捕、監禁、處極刑,並充公財產。最近,中國官方要接管三自教會的財務,信徒奉獻皆由國營銀行接收,再由教會向官方申請支付費用。中國對基督徒的迫害很類似德西烏斯皇帝所做的。
The Martyrdom of St Lawrence by Orazio Borgianni
德西烏斯皇帝還制定消滅基督教的計畫,並從帝國的中央開始向外逐漸執行消滅基督教的計畫,當時看起來教會覆滅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但我們有一句俗語說:「人算不如天算」,這位羅馬皇帝敵對上帝,正在迫害教會最高峰的時期,德西烏斯皇帝和兒子赫倫尼烏斯都死於對北方蠻族的戰爭,在位只有二年。我不知道上帝會如何處置中共的領導者,但我相信上帝必有他的審判。
德西烏斯皇帝死後,過沒幾年又發生第八次大迫害,當時羅馬教會一位管理財務的執事勞倫托斯(Laurentius),在羅馬教會監督塞斯德(Sextus)殉道時,他伴送至刑場。塞斯德預言勞倫托斯三日後必要與他在主前相會。勞倫托斯認為這是他殉道的暗示,於是他召集貧窮的信徒,把教會託他管理的財物換成糧食、零錢都分給貧窮者。果然三日後,羅馬行政長官逮捕教堂管理財務的勞倫托斯執事,命令他說:「把教會的財寶交出來給我!」勞倫托斯指著接受食物救濟的寡婦、孤兒和受看護的病患,以及受救濟的窮人,說:「這些人就是教會的財寶。」這故事或許對我們來說遙遠了點,但是關心患難中的人,關心受壓迫的人,始終是耶穌所關心的,也是教會的財寶。

問題討論:
1.我們身旁有哪些人有需要呢?我們可以如何關心扶持貧困者呢?
2.想想過去到現在,上帝如何供應你、帶領你呢?
3.什麼是你認為最有「價值」的事?最放在「心」上的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