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8日 星期二

哥林多前書5:1-13

經文進度:哥林多前書5:1-13 現代中文譯本
1我確實聽說你們當中有淫亂的事;這種淫亂在異教徒中也是不能容忍的。我聽說有人跟他的繼母同居!
哥林多城,這是主前四十四年,由羅馬皇帝下令重建起來的新港口城市,由於是一個很重要的貿易港口,也是個製陶中心城市,因此商業貿易相當興盛。由於來往商賈甚多,又是羅馬政府直屬管理的城市,因此,哥林多就成為使徒保羅時代經濟非常繁榮的城市,也是個集政治、宗教、商業的中心城市。哥林多曾被稱為「全希臘之光」,人口曾高達六十萬人,但卻同時也是大家公認的倫理道德甚為墮落的城市。如果有人一提到哥林多城這個名詞,很快就會與「淫蕩」、「墮落」等名詞聯想在一起。
會主心得:當社會墮落的時候,基督徒怎能跟著社會的墮落比賽看誰墮落得快呢?這就是使徒保羅所說的「這種淫亂在異教徒中也是不能容忍」這句話的背景。
 在哥林多城裡,有出名的「阿弗洛狄特」神廟,裡面就有大約為數高達兩千名的「廟妓」。這些廟妓都是在廟會時表演甚為淫蕩的舞技來歡娛民眾,甚至也可與人進行「性」交易。但是,即使哥林多城有這樣敗壞的道德行為,但還卻不敢有公然亂倫的事出現,特別是與繼母同居的事,更是令人不齒。如果要依照聖經摩西法律的規定,這樣的人都必須處以死刑(利未記20:11)。
2你們還有甚麼好誇口的呢?你們倒應該覺得痛心,把做這種事的人從你們當中開除。
使徒保羅認為一個在倫理道德生活上敗壞的人,是沒有甚麼好誇口的,因為這樣的人並不足以成為別人學習的模範,反而應該為這樣的人感到痛心、難過才對。而最使使徒保羅難過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哥林多教會內部並沒有因為發生這種事情感到哀痛,還繼續允許這樣的事持續發生,他為此事感到哀傷。他說大家應該是要為發生這種事感到痛心才對。
會主心得:使徒保羅在寫給羅馬教會的書信中,甚至提到那些敗壞信仰生活紀律的信徒「是該死的」(羅馬書1:32),使徒保羅為甚麼會有這樣的要求呢?原因很簡單,罪惡就像傳染病一樣,很容易感染,特別是在信仰團契裡,若是不小心,一個很有領導能力的人,在教會裡如果持續敗壞的行為而不受到譴責、阻止,教會的信徒很容易受到這種人的誘惑,也跟隨著他去犯罪,這會導致耶穌基督的名受損。
3至於我,雖然我身體離開你們很遠,我的心卻跟你們在一起。

4我已經奉主耶穌的名判定了那犯這種淫亂罪行的人,好像我是在你們那裡一樣。你們聚會的時候,我的心跟你們在一起。靠著我們的主耶穌的權威,

5你們應該把這個人交給撒但,讓撒但毀滅他的身體,好使他的靈,在主再來的日子,能夠得救。
使徒保羅在這段經文裡很清楚地提出他對犯這種亂倫之罪的人的看法—給予制裁—讓這種人給予撒但的世界管理。為甚麼使徒保羅有這樣的看法呢?原因就是當時的教會有一個普遍的觀念,世界分成兩個領域,其一是屬於上帝管理的世界(教會),其二是屬於魔鬼、撒但管理的領域(社會)。使徒保羅將這樣的觀念在教會裡面強化起來,希望由基督徒組成的教會,信徒們都能成為「新造的人」(林後5:17),讓舊的一切都成為過去。換句話說,大家是帶著新的生命在教會裡。對那些還持續犯罪的人,讓他們在教會外面的世界裡被消滅。所謂「交給撒但」,意思就是驅逐出教會。這和5:2所說的「開除」是一樣。
6你們自誇是不對的!你們知道有句話說:「一點點酵母可以使全團的麵發起來。」
關於麵酵,耶穌曾說過這樣一個比喻:「我要拿甚麼來比擬上帝的國呢?它好比酵母,有人拿來放在四十公升的麵裡,使全團麵都發起來。」(路加福音13:20-21)耶穌也曾用「酵」比喻猶太宗教領袖,說明他們的「虛偽」(馬太福音16:6-12,路加福音12:1)。
使徒保羅引用酵母和麵團的關係作比喻,這背景是和猶太人的逾越節有關,因為依照規定:逾越節吃的東西是不可以有任何酵母含在裡面,除了是為要保存食物不至於敗壞之外,也因為要在宗教上表明一個意義:人不僅外表上潔淨,也在身體的裡面都是潔淨、沒有腐壞的東西,換句話說,就是裡外都是潔淨的。這也就是以色列人除酵節由來的背景。在這裡,比較特別的是使徒保羅在這段經文中,以耶穌基督作為獻祭的羔羊,說明一個信耶穌基督的人,就像一個已經把逾越節前應該準備的食物,都除過「酵」了,因為耶穌基督死在十字架上的犧牲,就如同為所有基督徒除酵(敗壞)一樣,不再有腐壞的酵在生命的裡面,而是成為純潔的生命,有真理的內涵。
因此,很清楚的,在教會裡面應該是個沒有「酵」的「麵團」,如果信徒們都確確實實地遵行聖經的教訓,確實以耶穌基督為中心,那樣的教會就像是個沒有「酵」的「麵團」,是純潔的,且有真理的活力。
7要把罪的舊酵除掉,你們才能完全潔淨。這樣,你們就像沒有酵母的新麵團;其實,你們本應該是沒有酵的。我們逾越節的筵席已經預備好了,逾越節的羔羊基督已經作為犧牲獻上了。

8所以,我們守這節,不要用舊酵,就是含有罪和邪惡的餅,卻要用沒有酵,就是含有純潔和真理的餅。

9從前給你們的信裡頭,我告誡過你們不可跟淫亂的人來往。
「從前給你們的信」這句話,這表明使徒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信不只現在保存在聖經裡面的「前」與「後」兩本書信而已,應該還有其他的書信。可惜的是已經找不到那封信了。
在此,保羅清楚地是指教會必須將那些一再犯淫亂罪的人趕出教會。要注意的是,這裡所說的「淫亂」,和前面所說的亂倫(與繼母同居的事)不一樣;這裡所說的「淫亂」,是指和那些專門出賣肉體的人有性行為關係,以今天話來說,就是指妓女或是「牛郎」之類從事色情工作者。他說這樣的人不應該在教會裡,教會應該禁止信徒從事這樣的工作。相對的,他對教會以外的人並不那樣嚴格,因為整個社會就是罪惡,如果信徒都以像在教會裡那樣嚴格的規律看社會時,除非是自己隱密起來,過獨居的生活,或是過著避世的生活,否則是不可能的。因此,在第10節保羅進一步說明一般人常犯的問題:淫亂、貪婪和盜竊、拜偶像等。
10我並不是指異教徒中那些淫亂,貪婪,盜竊,或拜偶像的人;除非離開這世界,要跟這樣的人隔絕是做不到的。
淫亂,這是屬於道德規範的生活。
貪婪和盜竊,這是屬於經濟方面的。貪婪的原本希臘文的字意是指手伸出來長長的,意思就是想要獲取更多。北歐國家(包括瑞典、挪威、丹麥、芬蘭、瑞士等),每年用在國際救援的經費佔國家稅收的0.4%。但是,我們台灣用在這方面的經費則是僅有0.0038%,我們給人的印象是只想從別人身上取得更多,卻不知給予別人需要,這樣的心態就是貪婪的表現。
拜偶像,這是屬於宗教信仰上的。拜偶像,簡單說就是迷信。
11我的意思是:不可跟那自稱為信徒,卻淫亂,貪婪,拜偶像,辱罵別人,酒醉,或盜竊的人來往;就是跟這樣的人同桌吃飯也不可以。
使徒保羅在這裡清楚地指出,哥林多教會真正的問題是出於信徒中有人出賣了基督的名字這件事。他說有人自稱是耶穌基督的信徒,但卻生活在淫亂、貪婪、拜偶像、辱罵別人、酒醉、盜竊等行徑。
會主心得:為甚麼使徒保羅認為基督徒不可以和有這些敗風傷俗行為的信徒來往,卻允許和有這樣行為的非基督徒來往?原因很簡單,他認為基督徒應該有比一般人較高的標準過社會倫理道德的生活,否則就與一般沒有信仰的人沒有甚麼差異。他寫的書信中就有多次提到基督徒的生活,必須有高標準的要求,特別對那些會導致別人信心動搖的行為,他有更嚴厲的批判。
12我的責任不在於審判教外的人,上帝自然會審判他們。然而,你們不是應該審判教內的人嗎?正如聖經上說:「要從你們當中把那邪惡的人開除!」
審判人的事自有上帝會決定。因此,對那些非基督徒應該怎樣,那是上帝的事,是屬於上帝的權柄。但是,對於基督徒,特別是使徒保羅親手建立的教會,他對信徒們的言行舉止相當關心,不僅如此,他自認也附帶了「管理」的責任。他強調要把那些掛著基督徒的名號,卻在生活上一再敗壞、墮落的人從教會中掃除出去。
13我的責任不在於審判教外的人,上帝自然會審判他們。然而,你們不是應該審判教內的人嗎?正如聖經上說:「要從你們當中把那邪惡的人開除!」
使徒保羅要求哥林多教會必須負起責任,將那些在信仰上造成傷害的人給予開除,讓他成為教會以外的人,而這種人就是上帝所要審判的人。因此,將這樣的人驅逐出教會,意思就是要讓上帝來審判這個人。
會主心得:在早期的台灣教會,牧師、長老經常對信徒進行信仰考核、抽背聖經,全家訓勉,對於信仰偏差者會懲罰「禁聖餐」,甚至開除會籍。坦白的說,現代的牧師、長老較無此魄力(我就是其中的一位),我真希望我也能夠多一點「權柄的魄力」(以長老會的體制,牧師與長老都必須有此共識)。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