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3日 星期一

傳道書簡介

傳道書簡介 

舊約聖經共有卅九卷,其中有三本經書被歸類在「智慧文學」作品中,傳道書就是其中的一本,另外兩本是箴言、約伯記。傳道書的希伯來文是「qoheleth (讀音ko-heh'-leth)」,意思是:在大聚會中演講的人。如果以這個字意來看,也可以當作是「演說者」、「老師」的意思。 

在舊約聖經中,有五本經書與以色列民族的節期有關,傳道書就是其中一本,通常用在「住棚節」的聚會中念給群眾聽。綜觀整本經書的內容,不外在探討一個主要的問題:生命的價值是甚麼? 

人活著的意義是甚麼?將這樣的問題在「住棚節」的時候念給群眾聽,必定有很獨特的用意。因為「住棚節」是以色列人民收割的季節,同時也是親朋好友、宗族相聚的時候,這個節期前後長達八天,也是歡慶的季節。許多青年男女婚姻配對就在這個時候進行,這和台灣原住民的「豐年祭」很類似。就在大家歡欣慶祝收穫的時期,男女相識進而決定婚姻成家時,誦念這本經書給大家聽,一定有很不同的感受,大家會進一步地問:這樣,我結婚是為了甚麼?今年豐收,對我的生命說出甚麼意義?今年收成少,生活比較困苦,生命這樣勞苦,到底人活著是為了說明甚麼? 

可能是因為經書有這樣的內容,因此,當討論到這本經書是否應該列入聖經正典(Canon)之中時,猶太的拉比有過很大的爭論。直到主後九十年的猶大雅麥尼亞會議(Council of Jaminia)後,通過將此經書與以斯帖記、雅歌都同時列入聖經正典。傳道書也就因此成為舊約聖經最後被列入聖經正典的一本。 

一、作者及寫作年代 

談到「智慧」,就有人喜歡說是所羅門王的作品。尤其是在本書1:1開頭就說:「在耶路撒冷作王、大衛的兒子、傳道者的語錄。」既然是「大衛的兒子」,最有智慧的就是所羅門王了。但是,整本經書中都找不到明顯的文字說明是出自所羅門王所寫的。特別是當希伯來文的「兒子」也可以作「後裔」解釋時,就更不一定是指「所羅門」,也可以是其他人所寫。 

反對此經書是所羅門王所寫的另一個原因,是他治國的時代,也是以色列的黃金時代,除社會安定、經濟繁榮之外,政治領域更是空前絕後的強盛、活躍。在那樣的背景下,要說出這樣「空虛」的人生的可能性不高。會有生命「空虛」的感覺,往往是在失落一切之後,遭遇極度貧窮,感受到混亂、社會動盪不安,或是被人欺負難耐,覺得生命活著很冤枉,才感受得出來。這與所羅門時代的社會背景大不相同。 

反對是所羅門王的作品的第三個原因,是近代考古學家發現,這本經書裡的文字,比較接近主前第二世紀中葉的時代,因此,這本經書的寫作年代,最早應該不會超過主前第三世紀,與所羅門年代相差至少長達六百年以上。這是從語言、文字方面的發現。例如:「網路」一詞,不見於十九世紀,而是見於二十世紀晚期。 

其實,我們可以這樣瞭解:舊約聖經中的這三本「智慧文學」,都不是一個人單獨的作品,而是累積了許多人生命的經驗所得到的「智慧」,並傳述下來。然後有人將這些「智慧」的結晶編撰而成的經書。 

二、本書內容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這本經書的內容,以「一部探討人生哲學的經書」這句話來形容,大概不會差太遠。我們可以將1:2「傳道者說:空虛,空虛,人生空虛,一切都是空虛。」看成是此經書的中心思想,「空虛」(hebel),這也是整本傳道書的主題,全書總共有35次用「空虛」這個詞。甚至,作者也是以這句話作結束:「空虛,空虛,傳道者說:一切都是空虛。」(12:8)換言之,作者在開頭到結束,就是要說生命的「空虛」,中間夾雜著生命成長過程中的辛酸苦辣經驗。作者發現人的慾望濃厚,卻永遠不能滿足(1:8b)。很可能是因為作者看到許多人瘋狂地追求事物,特別是在財富上汲汲營營地鑽取不停,有一天死了,還不是跟貧窮人的生命結果一樣。 

因此,他對這樣的富人提醒說:「在這世上我看見一件可悲的事:有人累積財富,反而害了自己。」(5:13)他強調上帝賞賜給人財富、榮譽、產業,不是要人雙眼觀看而不知使用、享受,乃是希望人懂得好好享用這些來自天上的賞賜(5:19)。不知道要享用上帝這些恩賜的人才是很可悲的人(6:1-2)。 

我們可以用這樣一句話來形容作者在這本經書中想要告訴讀者的:好好地享受生命勞碌所得,因為這是上帝的賜福(8:15)。但在享受從勞碌所得到的一切果實時,不要忘了上帝,因為人一離開上帝,任何多彩的人生也是枉然,沒有甚麼意義可言(7:13-14,9:1)。 

作者用「太陽底下」將主題引出,並且申論的基礎就是在「太陽底下」。這個詞也是傳道書的重要詞句,總共用了廿九次之多。所謂「太陽底下」,意思就是沒有掩遮的、明顯的、可清楚明白的事。緊接在「太陽底下」,傳道者用「週而復始」的方式來形容,一個有限、規律、界線的生命循環(1:4-8)。這都在說明整個宇宙萬物的進行,就是在上帝的創造之下,依照上帝的旨意在運行。大自然是這樣地循環周轉,人也是屬於大自然的一環,也跟大自然一樣,沒有區別。這樣看來,人的生命就是屬於整個宇宙萬物的一環,是屬於上帝所管理,因此,將生命與上帝的創造結連在一起,就會發現「秩序」的重要性。對於生活在一個混亂「失序」的時代,傳道書確實是一本很有意思的經書。 

三、經文大綱
1. 介紹(1:1-11) 引言(1:1)
空虛之詩(1:2-11)
2. 個人經歷和勸告(1:12-3:22) 
追求學術知識之空虛(1:12-18)
追求屬世娛樂之空虛(2:1-16)
追求勞碌工作之空虛(2:12-17)
追求討神喜悅之空虛(2:18-26)
追求生命意義的空虛(3:1-22)
3. 個人觀察和勸告(4:1-11:6) 
不公的社會(4:1-16)
財富的禍害(5:1-20)
生命的短促(6:1-12)
智慧的缺憾(7:1-8:17)
同等的結局(9:1-18)
權柄的愚昧(10:1-20)
時間的不確(11:1-6)
4. 結論(11:7-12:14) 
生命之詩(11:7-12:8)
結語:生命的答案(12:9-14)

四、講道大綱 
勞碌無法滿足生命  傳2:12-26 
上帝使萬事有定期  傳3:1-22 
彼此扶持勝過困境  傳4:1-16 
享受及分享的人生  傳5:1-20 
渴望永不得到滿足  傳6:1-12 
追求上帝的真智慧  傳7:1-8:1 
上帝是生命的解答  傳8:2-17 
活著應有積極態度  傳9:1-18 
愚蠢人的諸多結局  傳10:1-20 
智慧人知上帝審判  傳11:1-10 
上帝有最後的審判  傳12:1-14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