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3日 星期二

旅途上的陌生人

2012受難週靈修特刊

辯惑日:4月3日(禮拜二) 
主題:旅途上的陌生人 
經文:路加福音24:13-35 

對革流巴與同伴來說耶穌是陌生人,蘇俄作家托爾斯泰(Leo Tolstoy, 1828-1910),就以「陌生人」寫了一篇感人小篇《鞋匠馬丁》。 

有一天耶穌對鞋匠馬丁說:「我明天要來看你。」他等了半天,並沒有看見耶穌來,這一天當中,他看見一個清掃雪地的老人,在外頭冷的半死, 鞋匠馬丁就請他進來喝一杯熱茶暖暖身;後來出現一個年輕的媽媽背著一個嬰孩,沒有飯吃也沒有奶水給嬰兒吃,小嬰孩哭的很厲害,所以鞋匠馬丁就請她進到家裡,熬了湯給她喝,把自己逝世的妻子的大衣拿給那個婦人穿,然後再送她上路;第三個出現的是一位賣蘋果的老太婆,有一個小朋友偷了她的蘋果,被老太婆抓住要把他交給警察,結果鞋匠馬丁就來調停,告訴老太婆小孩子不懂事,請她不要這樣做,也告訴小朋友要道歉,要幫老太婆幫忙抬東西作補償,因著馬丁的說情,小孩沒被送到警察局。結果一整天下來,直到黃昏的時候,耶穌還是沒有來,馬丁納悶著為何耶穌爽約不來看我呢?鞋匠馬丁只好點起油燈,開始每天的讀經作息,結果你知道嗎?他意外的讀到聖經裡面這麼說:「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太25:35-36)「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25:40) 

所以耶穌變成一個最小的弟兄,變成一個沒得吃、沒得穿、沒得住的人,這些可憐的邊緣族群,被社會所不喜愛的人,耶穌在這當中顯現。當這兩個以馬忤斯的學生,看見他是個出外人,動了慈心,請他到家裡住時,這兩位學生才認出是耶穌。因著他們有一顆愛心,在他們接待耶穌的時候,他們還不知道那是耶穌,以為他是出外的客旅,晚上不曉得要住哪裡,這跟托爾斯泰的故事很像,而且一樣。 

默想:耶穌可能是在我們當中的任何一個人,也許是這個人,也許是那個人,都有可能,在耶穌再臨以前,耶穌會以各種人物出現在你、我的周圍。什麼時候你認得出來這位「陌生人」?當你有愛心接待人的時候,你就會看出來,其實那個就是耶穌,耶穌認同社會的邊緣族群,他認同那些軟弱的,那些被社會忽略的。耶穌復活的時候,向以馬忤斯這兩個學生顯現,是因為他們的愛心,所以他們才認出耶穌來,這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信仰歷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