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9日 星期四

彌迦書簡介

彌迦書簡介 

一、彌迦書的背景 

先知彌迦的名字意思是「誰像上主?」彌迦書中就有這樣的信息:「上主啊,沒有其他的神能跟你相比;你赦免了劫後餘生的子民。你不長久懷怒,卻以不變的愛待我們。你要再一次以仁慈待我們。你要把我們的罪放在腳下踩碎,拋入海底。」(彌7:18-19) 

彌迦出身摩利沙,在耶路撒冷南方32公里,近非利士邊界。先知能夠指斥當時社會的罪惡,是因為滿有上主的靈(彌3:8)。在世風日下,毀滅將至,自己也可能受到懲治時,先知的心乃是仰望、等候上主(彌7:7-9)。 

先知彌迦出來服事時,正值南國猶大王約坦(作王16年)、亞哈斯(作王16年)、希西家(作王29年)等王在位的時代。 

當時北國以色列的國勢正在走下坡,亞述的威脅愈來愈大。北國以色列和敘利亞聯合組成反亞述同盟,希望南國猶大也加入。猶大王亞哈斯不但沒加入,還投靠亞述;當以色列和敘利亞聯合進攻猶大時,亞哈斯王不理先知以賽亞的勸告,去向亞述求援(cf.以賽亞書第7章)。結果,敘利亞被亞述所滅,稍後北國以色列亦被亞述所滅,南國猶大雖然擺脫敘利亞和以色列的威脅,卻成為亞述國的附庸。此後,猶大不但要向亞述納重稅,還要承認、接納亞述的神明。 

亞哈斯王喜歡拜偶像,偶像崇拜帶來的結果就是道德上的放鬆。他不但效法外邦人拜偶像,還讓自己的兒女經火(王下16:3),而這一切都有祭司在全力協助(王下16:10-16)。先知彌迦所痛斥的就是這樣的一個社會。6:7b先知就如此說:「他會喜歡我獻上長子來替我贖罪嗎?」可是亞哈斯王不聽。 

後來希西家當王,聽到先知彌迦論及耶路撒冷將受罰,變成亂堆,就進行徹底的改革(彌3:12)。希西家王的努力,終於使南國猶大脫離亞述的轄制。這件事在一百年後,當先知耶利米警告約雅敬王不聽時,還被提出來作為典範(耶29:16-19)。 

二、彌迦書的主旨與分段 

先知彌迦一方面指斥當時的罪惡(彌2:2,9,3:2,11),一方面也指出當行之路(彌6:8)及將來之應許(彌7:14-17)。全書可分三段: 

1.對萬民的信息(1-2章): 
這一段用「列國啊,你們要聽!世人哪,你們要側耳傾聽!」作開始,預言災禍、指斥罪惡,但以安慰作小結。 

2.對首領們的信息(3-5章): 
這一段以「以色列的統治者啊,你們要聽!」作為開始,指出他們的罪導致猶大的災禍,並預言末日的回歸、上主的統治。 

3.對選民的信息(6-7章): 
這一段在談真宗教的特質,最後以先知的禱告作為總結。 

彌迦書4:1-3和以賽亞書2:2-4內容相似,有人主張這兩段是互相抄襲、引用。也有人主張,彌迦是以賽亞的學生,或者他們兩人一定見面交通過。無論如何,他們兩人身處同一個時代,彌迦在鄉間,以賽亞在宮庭,他們的信息是相互呼應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彌迦書第1章,先知所提到的許多地名都是雙關語,有特別的意思: 

1:10不要在「迦特」報告這事:不要在「報告城」報告 
1:10總不要「流淚/哭泣」:總不要在「哭泣城」哭泣 
1:10我在「伯‧亞弗拉」在灰塵中打滾:我在「灰塵之家」打滾 
1:11「沙斐」的居民:「佳美」的居民 
1:11「撒南」的居民不敢出來:「前進城」的居民不敢出來 
1:11「伯‧以薛」人的哀哭:「鄰舍」的哀哭 
1:12「瑪律」的居民心甚憂急:「災禍」的居民心甚憂急 
1:13「拉吉」的居民哪,要用快馬套車:「馬城」的居民哪,要用快馬套車 
1:14「亞革悉」的眾族必用詭詐待以色列諸王:「謊言」的眾族必用詭詐待以色列諸王。
以色列諸王不能從「亞革悉(謊言)」得到援助 

三、彌迦書特定的預言 

彌迦書中特定的預言很多,有的已經實現,有的尚未: 

1.撒瑪利亞失陷(1:6-7) 
2.耶路撒冷傾覆(3:12) 
3.猶大被擄到巴比倫(4:10) 
4.彌賽亞降生在伯利恆(5:2) 
5.彌賽亞掌權直到地極(5:4) 
6.世界和平(4:34) 
7.以色列人歸回(4:6-7) 

先知是上帝的代言人,彌迦書裡充滿了預言,除了審判的預言外,先知的信息還帶有安慰、應許、盼望。先知所看到的乃是憑信心,超越了時代。這些預言的應驗更加確定我們所敬奉的上帝是又真又活、獨一無二、掌管人類歷史的上帝。 

四、真正宗教的本質 

人都有宗教心,常想藉外在形式來求取內心滿足。大部份的人容易用外表(例如聚會、事奉或奉獻多少)來衡量一個人的熱心與敬虔,當事人自己也容易掉進這個陷阱。有的人更糟糕,甚至以敬虔為得利的途徑還不自知或自我反省(提摩太前書6:5-6)。彌迦誠懇地呼籲: 

「不!上主已經指示我們甚麼是善。他要求的是:伸張正義,實行不變的愛,謙卑地跟我們的上帝同行。」(彌6:8,現代中文譯本)
「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彌6:8,和合本)這才是真正宗教的本質,是從內心發出,並且含有倫理道德的性質,可以在生活中表現出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