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4日 星期三

生命往哪裡去?

生命往哪裡去? 
詩篇39:4-7 林後4:18 
(2012/1/4主內洪李罔受姊妹家庭追思禮拜講道大綱)
前言:
當季路(即子路)向孔子問及事奉鬼神的道理時,孔子回答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子路再問:「敢問死?」孔子答:「未知生,焉知死?」(論語先進篇) 

二十世紀初德國哲學大師海德格說:「人就像被拋入世間,一點也無從選擇。」又說:「且是一天一天地邁向死亡而活。」

宗教是甚麼?宗教的終極目標是甚麼? 
宗教是勸人為善?!
以個人在馬偕護專課堂中與學生的對話

一、聖經如何形容人生的時間? 
聖經充滿許多比喻,都教導我們關於人在世生命的短暫與虛幻無常: 
‧生命被形容為一滴朝露,一名快跑者,一次呼吸,一縷輕煙。 
聖經說:像一巴掌(詩篇39:5),意思是說五根指頭都數得出來。 

二、生命從哪裡來? 
靈魂的意識:醫生的親身經歷,本會廖娥姊妹的經歷
生命的奧秘是人所無法探究的,需要「超越界(上帝)」的啟示
上帝的創造

三、生命往哪裡去? 
道教、佛教如何說?
神主牌位VS.輪迴彼此矛盾,但台灣人卻二者都信。

聖經如何說:生命如「氣息」、「泡影」(詩篇39:5-6)

人在世上追求什麼?掛念什麼?
「五福臨門」: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
五福得兼備,缺一不可。單單只有長壽,沒有富貴,那是一種悲哀。有長壽與富貴,卻沒有康寧(健康的身體與安寧的心靈),這是一種折磨。有長壽與富貴,老了卻不得善終,則是嚴重的缺憾。其他四福皆俱,但為人不仁,禍及子孫,亦不算為有福。 

結論:永恆的答問 
信仰:勸人為善是做人的基本態度,信仰需回答生命的問題。人從哪裡來?死後往哪裡去?
這樣的奧妙,有限的人無法探知,唯有從超越界得著啟示。
無論是五福臨門、五子登科,都是掛念今生的事務,都沒有永恆的目標。
生命關係著永恆。
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林後4:18)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