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8日 星期六

路加福音10:25-42愛鄰舍與愛上帝

愛鄰舍與愛上帝
路加福音10:25-42
2018.7.29濟南教會主日禮拜講道大綱
黃春生牧師
前後文脈絡,提到門徒要效法基督背十字架,門徒出去宣揚上帝國的福音,耶穌受聖靈感動祈禱,和好心的撒馬利亞人的故事之間有何關係呢?
背十字架:就是愛上帝(宣揚上帝國)、愛世人(好心的撒馬利亞人)

一、愛世人愛鄰舍如同自己(10:25-37)
猶太人每日需唸誦三段經文(申命記6:4-911:13-21;民數記15:37-41),因為這三段經文開頭都是以「示瑪」(שמע, Shema)即「聽啊!」作為開頭語。

你要全心、全情、全力、全意愛主─你的上帝(申命記6:511:13)
又要愛鄰人,像愛自己一樣。(利未記19:18)
Vincent van Gogh 1853-1890
The Good Samaritan oil on canvas (73 × 60 cm) 
1890 Kröller-Müller Museum, Otterlo, Netherlands

馬太福音22:34-40記載一位法利賽人也是律法教師來試探耶穌

聖經裡面肯定應許我們可以得到永恆生命的經文主要有二處:
1.這裡所說的,遵行新的誡命
2.另一處是約翰福音17:3

耶利哥城是著名的祭司城,半數的祭司、利未人住在這裡。
撒馬利亞人在猶太人的眼中是「雜種人」。
有害病的嗎?他應該請教會的長老替他禱告,奉主的名替他抹油。(雅各書5:14)

二、愛上帝耶穌作生命的主(10:38-42)
耶穌在這裡沒說哪一種比較好,而是要指出正確的態度。
馬大可以請妹妹一起來幫忙,但她卻對耶穌抱怨。

一個熱心愛主、事奉主的人,為何會心裡忙亂?
馬大、馬利亞的服事都很重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恩賜,但重要的是服事的態度。

這段經文讓我們學習到二項要緊的信仰認知:

一、耶穌來到我們家,不是要做客人,而是要做我家之主
忙就不會空虛嗎?
耶穌也沒責備馬利亞為何不去幫助姊姊。耶穌反倒稱讚馬利亞說:「馬利亞已經選擇了那最好的」,甚麼是最好的福分?
馬大盡心盡意想做個盡責的主人,馬利亞盡心盡意要做個好門徒。

試想,如果今天我們就是接待耶穌的人,我們會怎麼做?
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馬太福音20:28,和合本)

信仰功課未必是「服事或敬拜」二選一
也未必是考驗我們是否有馬利亞的心或馬大的能力

二、「愛鄰如己」是「無差別的愛心」加上「愛的行動」
耶穌明顯地用這故事說出血統、種族、膚色、國籍都不是「愛鄰人,像愛自己一樣」的界線
上帝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大,上帝看重的不是血統,祂看重我們是否有耶穌基督的無差別的愛心與愛的行動。
「慈心」“compassion” 此字源自拉丁文,是「共同」(com),與「痛苦」(pati) 所組成的,意思是「一起受苦」。

你去,照樣做吧!」這句話提醒我們,知道誰是我們的鄰舍是一回事,而能確實去行動又是另一回事,而後者才真正重要。

「愛鄰如己」是「無差別的愛心」加上「愛的行動」。

問題討論:
1.你關心你的鄰居嗎?你關心你的家人嗎?如何關心?
2.你的忙碌讓你覺得空虛?還是充實呢?
3.若要以實際的行動表達愛上帝、愛鄰舍,你會做些什麼?

講道篇

愛鄰舍與愛上帝
路加福音10:25-42
2018.7.29濟南教會主日禮拜講道篇
黃春生牧師
今天所讀的這段經文是我們很熟悉的故事,講到好心的撒馬利亞人,以及馬大、馬利亞姐妹的故事。我們先來回顧這一段經文前面的脈絡。
在路加福音第九章第二十節裡,耶穌問門徒說:「你們說我是誰?」彼得回答說:「上帝所立的基督」,接著耶穌又對門徒說:「如果有人要跟從我,就得捨棄自己,天天背負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路加福音9:23)緊接著第十章一開始耶穌就差派門徒七十二人出去宣揚上帝國近了。不久這七十二人就回來了。作者路加在第十章廿一節記載那時耶穌受聖靈感動就歡樂的說:「天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謝你;因為你向聰明、有學問的人所隱藏的事,卻向沒有學問的人啟示出來。是的,父親啊,這樣的安排都是出於你的美意!」意思是,上帝不是向當時有學問的法利賽人、經學教師啟示,而是向謙卑尋道的人啟示。接著路加就記載好的撒馬利亞人的故事(路加福音10:25-37)
這上下文的脈絡,提到門徒要效法基督背十字架,門徒出去宣揚上帝國的福音,耶穌受聖靈感動祈禱,和好心的撒馬利亞人的故事之間有何關係呢?若要深入瞭解,我們就需要以「十字架」為中心來了解。基督是背十字架的基督,是受苦的基督,他所表現出來的就是愛上帝、愛世人。七十二位門徒也是背起十字架來宣揚上帝國,是愛上帝的表現。這位愛鄰舍的好心撒馬利亞人所背起的十字架,是愛人的表現。
因此,這前後經文的脈絡,可以用「十字架」為核心來了解。一位真正有心要跟隨基督的人,他必須認清楚什麼是十字架的精神,並且在生活中去實踐十字架的精神。在此我們看到十字架是用基督受苦的血所建立的,為的是要實踐愛上帝、愛世人的誡命。正如,我經常提醒的,新的誡命裡的十字架記號的意涵,「直」的部分代表「人與上帝的關係」,「橫」的部分代表「人與人」的關係,提醒我們與上帝建立好的關係,及與人要建立和好的關係。換言之,愛上帝、愛世人就是十字架的目標,其精神是以犧牲、受苦來達成。今天這一段經文就是向我們舉例愛世人、愛上帝的例子。
現在我們就先來看什麼是「愛世人愛鄰舍如同自己」。

一、愛世人愛鄰舍如同自己(10:25-37)
25有一個法律教師前來試探耶穌,說:「老師,我該做甚麼才能得到永恆的生命?」26耶穌說:「法律書上說的是甚麼?你是怎樣解釋的呢?」27那人回答:「你要全心、全情、全力、全意愛主─你的上帝,又要愛鄰人,像愛自己一樣。」28耶穌對他說:「你答得對,照這樣做,就可以得到永恆的生命。」29那個法律教師為要表示自己有理,就問耶穌:「誰是我的鄰人呢?」30耶穌說:「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耶利哥,途中遇到強盜。他們剝掉他的衣服,把他打個半死,丟在那裏。31剛好有一個祭司從那條路下去;他一看見那個人就從另一邊走開。32同樣,有一個利未人經過那裏;他上前看看那人,也從另一邊走開。33可是有一個撒馬利亞人路過那人身邊,一看見他,就動了慈心。34他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傷口,替他包紮,然後把他扶上自己的牲口,帶他到一家客棧,在那裏照顧他。35第二天,他拿兩個銀幣交給客棧的主人,說:『請你照顧他,等我回來經過這裏,我會付清所有的費用。』」36於是耶穌問:「依你的看法,這三個人當中,哪一個是遭遇到強盜那人的鄰人呢?」37法律教師回答:「以仁慈待他的那個人。」耶穌說:「那麼,你去,照樣做吧!」

第廿五節一開始就有一位法律教師來試探耶穌。為何說是試探?因為法律教師或律法師原本就是通曉聖經的學者,專門在研究猶太法律的人,其實他心裡已經知道答案卻故意來問耶穌,說:「老師,我該做什麼才能得到永恆的生命?」耶穌知道法律教師來的目的就反問他說:「法律書上說的是甚麼?你是怎樣解釋的呢?」其實,不用問律法教師,問一般猶太人大家都會知道,因為在當時猶太人每日需唸誦三段經文(申命記6:4-911:13-21;民數記15:37-41),因為這三段經文開頭都是以「示瑪」(שמע, Shema)即「聽啊!」作為開頭語,因此統稱「Shema」。按著申命記第六章第七節的吩咐:「無論你坐在家裏,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和合本)後來發展出將這段經文抄寫在「經文匣」(תפליןTephillin)內,比較保守的猶太人會按照字面解釋將「經文匣」掛在額頭上、綁在手上,好使他們行在路上時,也能夠不忘記「שמע」的教導。而「躺下,起來」就是指睡前及起床時,都要唸誦這段經文。這傳統迄今,在猶太會堂聚會結束時,也是以唸誦「שמע」作結束。直到今天,正統派猶太人臨終前也會唸誦「שמע」一遍「以色列人哪,你們要留心聽!上主是我們的上帝;惟有他是上主。你們要全心、全情、全力愛上主─你們的上帝。...(申命記6:4-9),作為對獨一真神的信仰告白。
當時一般猶太人每天都會唸誦,這位法律教師當然也不例外,因此他馬上就回答耶穌說:「你要全心、全情、全力、全意愛主─你的上帝(申命記6:511:13),另一段是「又要愛鄰人,像愛自己一樣。(利未記19:18)
根據馬太福音第廿二章卅四至四十節的記載,有一位法利賽人也是律法教師來試探耶穌,問耶穌說:「老師,在摩西法律當中,哪一條誡命是最重要的?」耶穌將「שמע」賦予成為「新的誡命」說:「『你要全心、全情、全意愛主─你的上帝。』這是第一條最重要的誡命。第二條也一樣重要:『你要愛鄰人,像愛自己一樣。』摩西全部的法律和先知的教訓都是以這兩條誡命為根據的。
耶穌很清楚地將當時猶太人所背誦的經文整合起來成為「新的誡命」,又說這新的誡命是律法和先知教訓的總綱,律法是指摩西五經,先知是指其他的先知書,也就是說整本舊約聖經都可以用這「新的誡命」來包括。
當這位法律教師說出這兩條誡命是信仰生活的總綱時,耶穌也肯定他的說法,說:「你答得對,照這樣做,就可以得到永恆的生命。」聖經裡面肯定應許我們可以得到永恆的生命的經文主要有二處。一處是這裡所說的,遵行新的誡命就可以得到永恆的生命;一處是約翰福音第十七章第三節「認識你是惟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恆的生命。」由此可見認識真理也必須遵行真理,認識上帝的話,也必須遵行上帝的話,因此知行必須合一。
第廿九節記載:那個法律教師為要表示自己有理,就問耶穌:「誰是我的鄰人呢?」但是,鄰舍需要有條件嗎?有標準嗎?沒有。耶穌沒有直接告訴他誰是他的鄰人,而是講了一個故事來說明。在故事裡我們看到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到耶利哥城,耶路撒冷是在八百公尺高的山頭上,耶利哥是在海平面下四百公尺的約旦河旁,所以是「下到」耶利哥城。從耶路撒冷到耶利哥約廿七公里(這段距離大概是從烏來吊橋走到我們濟南教會),但是這條山路卻很陡峭也彎彎區區,走路約有需要七、八個小時,一路上是荒野與石堆的曠野,是匪徒最愛出沒的地方。當時在這條路上被搶、被殺的人一定很多,羅馬軍隊就曾多次在此攻打山寨剿匪。因此,耶穌所講的故事很可能是實際發生的事。
當匪徒搶了那個猶太人的衣物,並將他打個半死。搶衣物的意思,就是奪了他的財物,當時一件外衣的價錢約一個人半年的薪資。過沒有多久,有祭司經過那裡,祭司沒事經過那裡做什麼?因為當時的耶利哥城是著名的祭司城,全國約有一半的祭司約五千人住在耶利哥。特別在第卅一節記載那個祭司也是從那條路「下去」,因此那位祭司可能是在耶路撒冷服事後在回家的路上遇到這件事情。但是他見死不救,因為律法規定摸到死屍則有七天的不潔淨而無法在聖殿服事,但是每個祭司在聖殿的服事是一年才輪值二次,每次七天,他既然要回耶利哥城,必然已經服事完畢,因此我們發現這位祭司真的是見死不救,沒有愛心。
接著有一位利未人經過,他比祭司好一點,他還上前去看一看,但是他也沒有去救那位被打劫的人,反而從另外一邊繞過去。利未人也是當時的聖殿的服事者,法利賽人、經學教師很多是來自利未人,但是這位利未人與前面的祭司都是見死不救的人,沒有愛心的人。這兩種人換成今天的人物,就是牧師、傳道,和長老、執事等的服事者。
第三位出現的是一位「撒馬利亞人」,撒馬利亞人在猶太人的眼中是「雜種人」,因為主前721586年猶太人分別受亞述帝國和巴比倫帝國入侵,就將中產階級的猶太人擄去其他國家,也將外族人移入當地。留在撒馬利亞地區大多是貧窮的猶太人,他們為了族群生存的緣故,就和外族人通婚。後來受擄的猶太人歸回後,就看不起這群和外族通婚的人,就稱他們做撒馬利亞人。但是耶穌所講的故事裡告訴我們,這位受猶太人看輕的撒馬利亞人動了「慈心(10:33),反而在當時受人尊敬的猶太祭司和在宗教上敬虔的利未人卻是沒有「慈心」。這樣的對照再次讓我們清楚知道,上帝看人、判斷人的標準是什麼,是以人是否對人有憐憫的「慈心」。
第卅四節描述,這位撒馬利亞人第一時間先用酒幫他消毒傷口,用油來醫治他。雅各書第五章十四節記載「有害病的嗎?他應該請教會的長老替他禱告,奉主的名替他抹油。」這句話常被人從字面上去作解釋。從好心的撒馬利亞人的故事,我們知道當時對病人「抹油」就是以藥油來醫治。這種抹油和膏抹祭司、國王時所用的香油是不同的。也因此雅各書第五章十四節所表達的意思是,患病的人要祈禱,也要奉主的名來尋求藥物的治療,換言之,基督徒要祈禱主的醫治,也要尋求醫療的協助。
接著這位撒馬利亞人幫他塗藥、包紮,接著還載他到客棧,甚至還照顧他、陪他過了一夜,第二天還拿錢給客棧的主人交代要好好照顧這位受傷的人,並且一切的醫療費用,等他回來的時再替他付清。這種人可能在現在也很難找到。
我們比較常聽到的是,撞了人就跑,甚至撞了人甚至還倒車輾死傷者,因為直接賠償死者比照顧重傷者容易,聽到這些事真是會心寒。但是也有因為救人而被誤會,有位基督徒律師經過一個路口時,看到有一輛車子撞了人就跑,後面有一位青年連忙把機車停下來,聯絡一一九並協助將傷者送醫,這位基督徒律師也在旁邊協助,並給個這著好心的青年一張名片。果然到了醫院,傷者的家屬抓住這位青年指責他是肇事的元凶。這位青年說他是路過看到才救人,怎麼還會被冤枉。傷者家屬已經失去理智的說:「天下沒有那麼好心的人!人一定是你撞的。」幸虧有那位基督徒律師出面作證,才化解這場誤會。
我們也不能因為怕被誤會而失去基督徒的「慈心」,故事裡撒馬利亞人和祭司、利未人,在上帝眼中最大的差別就是一個有「慈心」,一個沒有。所以,耶穌問律法師說:「依你的看法,這三個人當中,哪一個是遭遇到強盜那人的鄰人呢?(10:36)法律教師回答:「以仁慈待他的那個人。」耶穌說:「那麼,你去,照樣做吧!」
我們再回到十字架的精神來看:基督是背十字架的基督,是受苦的基督,他所表現出來的就是愛上帝、愛世人。七十二位門徒也是背起十字架來宣揚上帝國,是愛上帝的表現。這位愛鄰舍的好心撒馬利亞人所背起的十字架,是愛人的表現。這正是教導我們知道一位真正有心要跟隨基督的人,他必須認清楚十字架是犧牲、是愛的精神,且去行出愛與犧牲。在此我們看到十字架是用基督受苦的血所建立的,為的是要實踐愛上帝、愛世人的誡命,而跟隨耶穌基督的人也必須效法他的模樣。
雖然在現今的社會裡,我們的愛心可能會被人誤解,但是我們不能因為怕被誤解就失去基督徒對人的「慈心」。反而我們要積極的問自己「我是誰的鄰舍」,我可以成為誰的鄰舍;且教會也必須問自己「教會」是誰的鄰舍。
連續三個禮拜以來,有許多參加古蹟寫生的學生、朋友來到教會繪畫,我看到許多同工與他們有很好的互動,敞開、歡迎他們來到教會,今天禮拜後,如果我們遇到參賽者,也希望帶給他們溫暖的微笑與問候。
昨天,我聽到世鴻長老說有一位參賽者在今年受洗,這位參賽者我印象很深,他去年的畫作,我還特別拍照紀念。去年他來參賽時,與他聊天得知他過去曾經去過教會,但當時他是排斥的,因為他對同學帶領他去的教會,感到有被騙的感覺,所以他從那個時候就排斥去教會。直到去年來到我們教會參加古蹟寫生比賽,這次讓他對教會的印象完全改觀,感受到教會的溫暖接納。後來,在女友的帶領之下再次進入教會,並在今年受洗。我想,當教會不設條件,以愛敞開接納鄰舍時,就會讓人渴望認識基督。

二、愛上帝耶穌作生命的主(10:38-42)
38耶穌和門徒繼續他們的旅程,來到一個村莊。那裏有一個名叫馬大的女人,接待耶穌到她家裏。39馬大有一個妹妹叫馬利亞馬利亞來坐在主的腳前,聽他講道。40可是馬大因為要做的事情多,心裏忙亂,就上前說:「主啊,我妹妹讓我一個人做這許多事,你不介意嗎?請叫她來幫幫我吧!」41主回答:「馬大馬大!你為許多事操心忙亂,42但是只有一件是不可缺少的。馬利亞已經選擇了那最好的;沒有人能從她手中奪走。

第廿五至卅七節談到「愛世人愛鄰舍如同自己」,接著在第卅八至四十二節馬大和馬利亞的故事中談到「愛上帝」,與主建立好的關係。
經文中提到耶穌和門徒繼續他們的旅程,來到馬大、馬利亞所居住的村莊,根據約翰福音第十一章的記載,這村莊就是伯大尼,這地方離耶路撒冷只有三公里遠,耶穌在受難週期間也經常往返伯大尼與耶路撒冷之間。姊姊馬大的個性很慷慨、殷勤、好客,經常接待耶穌和門徒。在約翰福音就描述耶穌與這一家人的關係,說:「耶穌一向愛馬大和她的妹妹,也愛拉撒路(約翰福音11:5)
故事中,描述到這二個姐妹的差異。有人說,一個代表外在的服事,一個代表內在的服事;一個代表定睛在耶穌,一個定睛在事工;一個謙卑受教,一個自顧自己忙碌。我們很容易比較這二人,很多人錯誤以為馬大的工作不重要,馬利亞的才重要。但是,耶穌在這裡沒說哪一種比較好,而是要指出正確的態度。
馬大哪個態度不好?馬大對耶穌說:「主啊,我妹妹讓我一個人做這許多事,你不介意嗎?」其實是她自己非常在意,心思意念就被捆綁。這句話應該是馬大要對馬利亞說的,她可以請妹妹一起來幫忙,但馬大卻對耶穌抱怨,好像這一切忙碌都是耶穌造成的,但不要忘了,耶穌並沒有要馬大忙東忙西的。
面對馬大的抱怨,耶穌也沒有對馬大生氣,耶穌對馬大有一份極深的愛,從耶穌連叫馬大名字兩次就可看出,耶穌點醒馬大說:「你為許多事操心忙亂」。一個熱心愛主、事奉主的人,為何會心裡忙亂?因她忘了是為主而作的,她心裡面想的是把事情做好,她看重事情的完成。馬大來到主耶穌面前,人願意到耶穌的面前是好的,但馬大來到耶穌的面前,不是祈禱或感謝,而是抱怨。馬大覺得自己很辛苦,妹妹馬利亞卻不來幫忙,心裡很不平衡的對主抱怨說:「你不介意嗎?」意思好像在說:「主你不知道我這麼辛苦嗎?」服事上帝的人應該是喜樂的,耶穌不希望我們心裡忙亂而失去喜樂。我們在服事時,倘若能維持內心的平安喜樂,能夠不計較、不發怨言,才能蒙主的悅納。馬大、馬利亞的服事都很重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恩賜,但重要的是服事的態度。

這段經文讓我們學習到二項要緊的信仰認知:

一、耶穌來到我們家,不是要做客人,而是要做我家之主
忙就不會空虛嗎?很清楚的,忙仍會空虛,就像漢字所表達出來的意思「心、亡」。在故事裡,耶穌點出馬大「操心忙亂」的情況,但耶穌也沒責備馬利亞為何不去幫助姊姊。耶穌反倒稱讚馬利亞說:「馬利亞已經選擇了那最好的」,甚麼是最好的福分?世界上沒有什麼能夠永遠擁有,土地、房屋、財富、健康、心智等等,人在世上所擁有的一切,有一天都會失去。耶穌說有一件不會消逝的事物,就是馬利亞所選擇最好的福份。最好的福份是上帝與我們同在,主在我裡面,我也在主裡面(約翰福音15:4)
馬大盡心盡意想做個盡責的主人,馬利亞盡心盡意要做個好門徒。馬大想要掌控他人,但馬利亞只順服在耶穌腳前。耶穌來到這個家庭,目的不是來度假、不是來作客人,而是要完成他在世上的傳道使命。但在此同時,馬大想要完成自己的使命,而馬利亞渴望耶穌的使命,渴望耶穌作生命的主。這是二個人最大的差別。
試想,如果今天我們就是接待耶穌的人,我們會怎麼做?
是要像馬大一樣,想要扮演一個令人稱讚很會料理的人、一位很大方、熱情的主人呢?還是要耶穌做主人呢?如果要讓耶穌做主人,就會渴望耶穌來到我們當中的目的,就像馬利亞渴望耶穌來的使命。耶穌來到我們家不是要吃一頓飯,正如耶穌所說的:「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馬太福音20:28,和合本)
除了渴望耶穌來到我們當中的使命,渴望耶穌作我們家庭的主,做我們生命的主之外。我們有時也如馬大一樣,有太多要做的事情,使我們心裏忙亂。生活在廿一世紀的今日,一切都講求速率,鐵路已經無法滿足我們,而有了高鐵。機場高速公路經常塞車,而興建機場捷運。3G手機的頻寬與速度太小,而有更快、更寬的4G5G的手機。2007年手機才開始有拍照的功能,但今天手機可以像電腦一樣上網傳資料、收發電子郵件,把人的生活節奏提高得很快。我想現代人應該比馬大更為忙碌,甚至更為操心忙亂。
有沒有看過拋接瓶、拋接球、扯鈴、花式跳繩的雜耍表演,不要小看這類的表演,這類的表演還有正式的國際比賽國際雜耍大賽(IJA, International Jugglers’ Association)。有人說人生的忙碌就像雜耍表演,同時間要拋接五個球:工作、家人、健康、朋友和信仰。這五個球只有工作是塑膠球,掉下來還能彈起來,因為工作沒了可以再找就有,其他都是玻璃做的,掉下摔碎就沒有了。我想這幾個玻璃球中,信仰是最為重要的,它關係到人在世生命結束之後的問題,甚至關係到我們在世上的生命。信仰可以維繫我們與上帝的關係,可以在我們遇到關係困難、遇到患難時,使我們可以倚靠上帝的帶領。可以幫助我們交託生命的一切給上帝。
馬大和馬利亞的故事,給予我們的信仰功課未必是「服事或敬拜」二選一,而是要去發現原來耶穌才是我們生命、我們家庭真正的主人。同時,也未必是考驗我們是否有馬利亞的心或馬大的能力,而是提示我們,耶穌是主人而不是客人,而我們「坐在主的腳前,聽他講道」是回應耶穌是主很適合的方式,因為基督徒的屬靈生命就是要藉由耶穌基督的道來塑造我們的生命。

二、「愛鄰如己」是「無差別的愛心」加上「愛的行動」
如果將鄰舍定義成我們所愛或關心的對象,耶穌透過撒馬利亞人的故事激勵現場的猶太人,耶穌明顯地用這故事說出血統、種族、膚色、國籍都不是「愛鄰人,像愛自己一樣」的界線,在耶穌的眼中,愛能跨越種族、性別、族群之間的仇恨,即使是猶太人所鄙視的撒馬利亞人都可以展現出上帝所稱許的愛心,是無差別的愛心。記住,鄰舍不需要有條件,不需要有什麼標準才能成為我們的鄰舍。上帝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大,祂的心胸不像人「雞腸鳥肚」(ke-á tn̂g, tsiáu-á tō͘)一般,上帝看重的不是血統,祂看重我們是否有耶穌基督的無差別的愛心與愛的行動。
耶穌描述這位撒馬利亞人是「一看見他,就動了慈心」,「慈心」這個詞我們比較少用,英文版本聖經KJVNIVRSV都用“compassion” 此字源自拉丁文,是「共同」(com),與「痛苦」(pati) 所組成的,意思就是「一起受苦」的意思,說明一個具有慈心、憐憫的人,不會對於世上的苦難不予理會,而是會與苦難的人「一起受苦」。
在談話最後,耶穌告訴這位法律教師:「你去,照樣做吧!」這句話也同樣在提醒我們,知道誰是我們的鄰舍是一回事,而能確實去行動又是另一回事,而後者才真正重要。換言之,「愛鄰如己」是「無差別的愛心」加上「愛的行動」。
上個月(7/13)美國籍牧師亞大偉、莫霞琳夫婦來台奉獻42年,正式歸化台灣籍,台南市副市長張政源親自將戶口名簿、身分證送到台南神學院給他們。在歸化成為台灣人取得台灣身分證最年長的,是一位百歲人瑞賴甘霖(Andrés Diaz de Rábago)神父,他去年(2017)一百歲時正式獲得台灣身分證。他在99歲時,許了一個願望,希望自己能夠擁有台灣身分證,成為真式的台灣人。2016年,台灣修改國籍法,隔年他就正式獲得台灣身分證。
賴甘霖神父,1917年出生在西班牙,年輕時就發終身願加入耶穌會受造就成為一位神職人員並取得神學博士學位,為了服務更需要的地區,他另外取得醫學博士。在交通不便的年代裡,他卻決定遠赴戰亂中的亞洲,醫治及牧養戰亂中的人民,當時他心裡想離開故鄉後,恐怕是很難再回去了,賴甘霖的媽媽卻跟他說:「安心地去,不要為我們擔心。」慈悲的母親,給了他最大安定的力量。
賴甘霖神父從西班牙出發,他先到中國行醫五年,戰亂的緣故被派到菲律賓十年、東帝汶七年,賴甘霖神父說:「台灣是我的第四個女朋友,也是我的摯愛!」1969年來到台灣之後,從此就沒有離開台灣。他來台灣之後,也在台大醫學院教書。賴甘霖的專長是「斷層攝影」(Computed Tomography),那時,全西班牙只有六部斷層攝影儀器,當時台灣這方面的人才還很缺乏,因此非常借重賴神父的專業。
賴甘霖神父常到醫院去,不是因為自己要看病,而是要探視病人或是陪別人就醫。甚至在深夜接到電話,他也立刻趕到。他在九十幾歲時,還時常到耕莘醫院探望病人,他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天主給我一個好的心臟,要繼續走。」
今年已經101歲的賴神父,依舊如往常一樣,到退休神父的養老院探視祈禱,他比所有的養老院的住民都還要老,卻日復一日,神采奕奕地穿梭在醫院和養老院之間。
賴神父說:「我不管自己老不老,能夠做什麼,我就做什麼!」
有人問他說:「神父的長壽秘訣是什麼?」
他面帶笑容︰「是快樂,快樂的祕訣又是什麼呢?」
他說:「犧牲自己到底,關懷別人,忘掉痛苦,就很快樂!」
這是很美的信仰情操,令人感動,他真是在跟隨基督的腳蹤,他「愛鄰如己」是「無差別的愛心」加上「愛的行動」。盼望他的美好腳蹤也像雲彩圍繞著我們、激勵我們。

問題討論:
1.你關心你的鄰居嗎?你關心你的家人嗎?如何關心?
2.你的忙碌讓你覺得空虛?還是充實呢?
3.若要以實際的行動表達愛上帝、愛鄰舍,你會做些什麼?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