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31日 星期三

使徒行傳1:1-26

經文進度:使徒行傳1:1-26 現代中文譯本
使徒行傳簡介
使徒行傳是早期教會歷史最早的一本書。依據聖經學者的看法,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原本是同一本書的上下卷,作者是一名叫路加的醫生所寫的。路加同時是使徒保羅的宣教同伴(歌羅西書4:14;腓利門書24),所以在使徒行傳28章的篇幅裡,使徒保羅的資料就佔一半以上(16章)。
使徒行傳記述耶穌升天後三十年間所發生的事。在這短短的時間內,教會建立起來,福音傳到各地,直至羅馬帝國的首都。雖然那些傳福音的都是普通人,但是他們藉著聖靈能影響整個「天下」(17:6)。通過使徒行傳,我們認識到教會的本質以及今天如何藉著福音來改變全世界。
1提阿非羅閣下:在我所寫的第一部書裡,我已經把耶穌的一切事蹟和教導,從他開始工作,
1-5節,清楚表明路加寫使徒行傳的目的,以及使徒行傳延續路加福音的記載。
「提阿非羅」這個人是誰?至今仍沒有找到清楚的資料,只知道這是一個在當時社會普遍被人使用的希臘文名字,意思是「上帝所喜悅的人」。誰是上帝所喜悅的人呢?可能是泛指初代教會所有愛主的基督徒。
2到他被接升天那日,都敘述過了。在升天以前,他藉著聖靈的力量給自己所選召的使徒許多指示。

(位於橄欖山頂的升天教堂Mosque of the Ascension,內部有一塊岩石稱為基督足跡石)
升天教堂的原址,主後312被認定為基督升天處。主後390年一位虔誠羅馬女士Poimenia建造第一座小教堂。614年因戰爭被毀。680年朝聖者Arculf重建該教堂。後來在第9世紀由神職人員再修建。1150年十字軍擴建八角庭及外牆。1198年伊斯蘭佔領該地,1200年Salah al-Din在小教堂頂修建圓頂,伊斯蘭將耶穌升天地視為聖地。1620年建造伊斯蘭尖塔。目前升天教堂/清真寺為耶路撒冷伊斯蘭(Islamic Waqf of Jerusalem)所有。
3受害後四十天當中,他曾經向他們顯現許多次,用不同的方法證明自己是活著的;他讓他們看見自己,又向他們講論上帝國的事。
耶穌基督曾在復活之後,有四十天之久顯現給門徒看,並且還跟門徒講論上帝國的事。使徒保羅在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裡,也曾說:「他向彼得顯現,又向十二個使徒顯現。以後他又一次向五百多個跟從他的人顯現;這些人多數還活著,雖然也有些已經死了。後來,他向雅各顯現,又向所有的使徒顯現。最後,他也向我顯現」(哥林多前書15:5-8)這樣看來,耶穌復活之後的四十天中,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和門徒在一起,並且向他們講論上帝國的事。
4當他們在一起的時候〔或譯:當他跟他們吃飯的時候〕,他吩咐他們:「不要離開耶路撒冷,照我對你們說過的,要等候我父親的應許。

5約翰用水施洗,你們卻要在幾天後受聖靈的洗禮。」

6使徒們跟耶穌聚集的時候,問耶穌:「主啊,你是不是要在這時候恢復以色列國的主權?」
路加描述使徒看見復活的耶穌後,心中產生一股極大的盼望,盼望耶穌用祂勝過死亡的力量來復興以色列,使他們脫離羅馬帝國的統治。猶太人普遍都有這樣的盼望,但是耶穌並沒有否定學生的期盼,耶穌只讓他們知道時間和日期都是屬於上帝的主權,上帝在決定一切。耶穌這樣的回答,也讓我們對上帝國有一個基本的認識:上帝國的主權是在上帝的手中,人不能也無法替上帝做決定。
7耶穌對他們說:「那時間和日期是我父親憑著自己的權柄定下的,不是你們應該知道的。

8可是聖靈臨到你們的時候,你們要充滿著能力,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和撒馬利亞全境,甚至到天涯海角,為我作見證。」
第8節是使徒行傳第1章最重要的中心主題,說到聖靈降臨在門徒的身上,使他們身上充滿了聖靈的能力,因此門徒得以在各地見證耶穌基督的福音。我們通常稱聖靈為保惠師。「保惠師」(Comforter)最初由威克里夫(John Wycliff, 英國宗教改革家,曾將聖經譯成英文)採用;這英文字由拉丁字fortis而來,意思是勇敢;所以Comforter的意思乃是使人充滿勇氣與能力的一位。換言之,基督教信仰的力量,不是來自人為的訓練,而是來自聖靈給人的勇氣與能力的力量。作者路加也幫助我們了解到一項很重要的信仰認知:除非是聖靈使人充滿勇氣和能力,否則門徒就無法向普天下傳福音,為基督作見證。
「見證」(Witness)在希臘字中與殉道士(Martyr)是同一個字Martus。意思是說:做一位見證人必須要有殉道的準備與精神。當然這樣的殉道精神,是出於聖靈的充滿。
留意整個領受聖靈的進程:1.他們領受聖靈。2.聖靈賜能力給他們。3.他們常本末倒置靠自己的能力和權威去作見證。作見證並非顯示我們能夠為神做些甚麼,而是要顯明和傳講神為我們做了些甚麼。耶穌已經指示門徒去向萬民作見證(參太28:19-20),但他們先要等候聖靈的降臨(參路24:49)。今天上帝吩咐你為祂承擔重要的工作,但你必須倚靠聖靈的能力。我們常常喜歡跑到神的前面,自己去推動工作,卻不知「等候」是上帝的計劃的一部分,你是正在等候聆聽上帝的指示,還是已經跑到祂之前了呢?
9說完了這話,耶穌在他們的注視中被接升天;有一朵雲彩環繞著他,把他們的視線遮住了。

10他離去的時候,他們正定睛望著天空。忽然,有兩個穿著白衣的人站在他們旁邊,

11說:「加利利人哪,為甚麼站在這裡望著天空呢?這一位離開你們、被接升天的耶穌,你們看見他怎樣升天,他也要怎樣回來。」
這一節經文讓我們知道,教會歷史的時間,是從主耶穌基督升天開始,直到耶穌再來的時候。換言之,我們都還活在教會擴展的時期,也都在等候耶穌的再來。這段時間即是「末後的日子」,先知約珥稱為「上主那偉大可畏的日子」(參珥2:28-32)。
12於是,使徒從橄欖山回耶路撒冷城去;橄欖山離城約有一公里。

13他們一進城,上了他們住宿的樓房;在那裡有彼得、約翰、雅各和安得烈、腓力和多馬、巴多羅買和馬太、亞勒腓的兒子雅各、激進黨的西門,和雅各的兒子猶大。

14他們常在一起同心禱告;當中也有幾個婦女和耶穌的母親馬利亞,以及他的兄弟們。
初代教會的基督徒團契中,「祈禱」是他們生活的主要部分。加爾文在探討這一段經文時,他提醒我們說:「真正的祈禱的兩項特點:堅持不斷,以及同心合意」。同心合意的祈禱使他們領受聖靈的充滿和力量,而有足夠的信心和勇氣克服所面臨的困難與逼迫。而堅持不斷的祈禱,使他們時常仰望基督,親近上帝。
在第14節裡,我們也看到,作者路加所描述的婦女一直是宣教的主要力量。早在耶穌開始宣教開始,大部分都是婦女奉獻自己的財物來供應耶穌和他的門徒(路加福音8:1-3)。甚至耶穌被釘十字架時,他的學生都逃跑了,只有婦女緊跟著耶穌到刑場。當耶穌復活的時候,也是婦女最先準備香油膏、香料要前往墳墓,結果使這群婦女成為最早發布耶穌基督復活的人。即使是在今天的基督教會,婦女仍然是宣教中最有力,也最溫柔的見證者。
15過了幾天有信徒的聚會,約有一百二十人參加。彼得站起來,說:

16「弟兄們!聖靈藉著大衛的口在聖經上預言有關猶大帶人逮捕耶穌的事是必須實現的。

17這猶大本來被揀選來分擔我們的工作,是我們當中的一員。」

18(猶大用他作惡賺來的錢買了一塊地皮;就在那裡,他仆倒了,五臟迸裂而死。

19住在耶路撒冷的人都聽見這件事,所以用他們的語言叫那塊地為亞革大馬,意思就是「血田」。)

20正如詩篇上寫的:願他的住宅荒涼,沒有人住在裡面。又有一處寫著:願別人取代他的職份。
路加在這一段特別記載「猶大的位被取代的原因」。路加沒有忘記,這些事情的發生必然有它在信仰上的傳統意義,所以他引用詩篇69:25,和109:8來說明,詩篇這兩段經文恰好都是詩人描述惡人得到報應的詩歌。換言之,作者要讓我們知道,猶大的死是與他的罪有關,同時也讓我們知道上帝不會對作惡的人閉眼不看,對於作惡的人上帝必有行動。特別也暗示若有人出賣基督徒或是教會時,上帝也同樣不會閉眼不見,上帝一定會像懲罰猶大一樣,懲罰那些出賣基督或是出賣教會的人。
許多人到過耶路撒冷,會發現他們常戴上一頂小帽子,他們稱為「押瑪克Yarmulke」,戴這一頂帽子的意義是用來提醒他們,頭不可胡思亂想,任何惡念頭都要避免,因為這一頂帽子提醒他們頭頂之上還有上帝,上帝都在查看他們。同樣地,當我們進入基督教會這個信仰團契裡,就應該有一個信念:上帝不會把抵擋祂的人當作「沒看見」,相反地,上帝隨時都在查看,祂會依照祂的旨來審判。因為,我們的上帝很清楚每一個人的心思意念,也看得見人在暗中所做的一切事情。
21-22彼得接著說:「因此,必須有另外一個人加入我們的行列,一起作主耶穌復活的見證人。這個人必須是當主耶穌在我們當中出入時─從約翰施洗開始到耶穌被接升天為止那一段期間─始終跟我們在一起的人。」
會主心得:揀選使徒的資格,必須「當主耶穌在我們當中出入時—從約翰施洗開始到耶穌被接升天為止那一段期間—始終跟我們在一起的人。」換言之,馬提亞與另一位沒有被抽中的約瑟﹙又名猶士都﹚都曾經是長期跟隨耶穌基督的人。
這次的選舉教導我們在作重要決定時應該如何進行。因為人只能看到外表如才幹、外貌、地位和財富,上帝卻能看到內心的意念和屬靈生命的質素。
23於是,大家推選兩個人,就是約瑟(別號巴撒巴,又名猶士都)和馬提亞。

24他們禱告說:「主啊,你知道每一個人的心;求你指示我們,這兩位當中哪一位是你所揀選

25來取代這使徒職份的。這職份猶大已經捨棄,到他該去的地方去了。」

26說完這話,他們抽籤,在兩個名字中抽出馬提亞來;他就加入十一個使徒的行列。
整個揀選的過程有四項特色: 
1.有條件限制。就是必須一開始就跟隨耶穌的人,也有和門徒在一起的經驗。
2.有這些條件的人似乎不少,因此,他們先推選二人。
3.先祈禱,祈求上帝指示。
4.然後抽籤決定。
會主心得:此次揀選使徒的過程,和我們今天選舉長老、執事的過程類似。唯一不同的是第四項「抽籤」。他們抽籤的方式是將名字寫在石頭上,然後將石頭放入搖壺裡搖,直搖到一塊石頭跌出來;那石頭上所寫的人便是當選人。但是我們要知道,當五旬節真裡的聖靈降臨之後,這個方法就不再使用。我們今天所用的方式是投票,不過我們要小心,每當我們投票時,一定要以謙卑順服的心來尋求聖靈在個人身上的感動,而不能用人的意思四處串聯,將人的意志高過聖靈的感動。 
 以誠實心來選舉長執
聖靈的揀選還是人的揀選

2010年3月30日 星期二

約翰福音21:1-25

經文進度:約翰福音21:1-25 現代中文譯本
1這些事以後,耶穌再一次在提比哩亞湖邊向門徒顯現。這次顯現的經過是這樣的:

(圖的對岸就是提比哩亞湖邊,位於加利利海的西面)
2當時,西門彼得、綽號雙胞胎的多馬、加利利的迦拿人拿但業、西庇太的兩個兒子,和另外兩個門徒都在一起。

3西門彼得對他們說:「我打魚去。」大家說:「我們跟你一道去。」於是他們出去,上了船;可是整夜沒有捕到甚麼。
夜間至黎明前是捕魚的最佳時機。

會主心得:西門彼得對他們說:「我打魚去。」大家說:「我們跟你一道去。」於是他們出去,上了船;可是整夜沒有捕到甚麼。這一節經文讓我們反省到「負面思想帶來負面影響」,彼得在失去盼望下,回去重操舊業,他的意思是說:「不如我們回去當漁夫吧!」彼得是領袖,影響力當然也大,使得其他人也受影響。同樣地,一個家庭的領袖是父母親,教會的領袖是牧師、長老、執事,牧區的領袖是區長、小組長,領袖對他人的影響很大,特別是信心的堅定度。
4太陽剛出來的時候,耶穌站在水邊,可是門徒不知道他就是耶穌。
這一章的故事主要的目的,就是指出耶穌復活後的真實。復活的主不是個幻覺,不是憑人的想像力所虛構出來的,更不是鬼魂,而是戰勝了死亡回來的耶穌。 這也是這一章為何要加添在約翰福音之後的第一項理由。
5耶穌對他們說:「朋友,你們捕到了魚沒有?」他們回答:「沒有。」

(耶穌時代加利利海的漁船)

6耶穌說:「把網撒向船的右邊,那邊有魚。」他們就撒網下去,可是拉不上來,因為網著了太多的魚。

7耶穌所鍾愛的那個門徒對彼得說:「是主!」西門彼得一聽說是主,連忙拿一件外衣披在身上(他那時赤著身子),跳進水裡。
或許是因為天色昏暗,他們才認不出耶穌來。但耶穌所鍾愛的門徒眼光很銳利,他知道那是主。彼得一知道是耶穌,就跳進水裡,實際上他並不是全裸的。他立刻束上一件通常漁夫所穿的外衣。因為猶太律法規定向人問安是一種宗教行為,履行宗教行為的人必須服飾整齊;所以在見耶穌之前,彼得穿上漁人的外衣,為的是想搶先向主問候。
8其餘的門徒搖著小船靠岸,把一整網的魚拖了上來。當時他們離岸不遠,約有一百公尺的距離。

9他們上了岸,看見一堆炭火,上面有魚和餅。

10耶穌對他們說:「把你們剛打的魚拿幾條來。」

11西門彼得到船上去,把網拖到岸上;網裡都是大魚,一共有一百五十三條。雖然有這麼多魚,網卻沒有破。
這153的數字 有何意思?聖奧古斯丁解釋說十是律法的數目,代表十誡;七是恩典的數目,因為聖靈的賞賜是七倍。7加10是17;而153正是1加2加3加4…到17,這些數字的總和。於是153代表那些藉著律法或恩典已經到耶穌基督面前的人。最簡單的解釋是古代教父耶柔米(Jerome)的解釋,他說加利利海裏有153種不同的魚;這次捕到的魚包括了每一個種類。所以這個數目象徵:有一天萬國萬民都要在耶穌基督面前聚集的事實。

「雖然有這麼多魚,網卻沒有破」的意義:魚網代表教會,教會有容納普天下萬國萬民的空間,即使他們都來了,也容得下。
作者約翰以生動、別緻的方式,譬喻教會是普世的。教會裡面沒有排外性,沒有膚色區分,也不分智慧與愚昧。教會的懷抱就像上帝在基督耶穌裡所表現普世性的愛那麼大。如果我們注意到彼得把網拉到岸上(21:11),我們就知道這一章為何要加添在約翰福音之後的第二項理由。
會主心得:人的專長若無上帝的同在不能成為祝福:無論捕魚(事業)、無論宣教。
12耶穌對他們說:「你們來吃早飯吧。」沒有一個門徒敢問他:「你是誰?」因為他們都知道他是主。

13耶穌就走過去,拿餅分給他們,也照樣把魚分了。
14這是耶穌從死裡復活以後,第三次向門徒顯現。

15他們吃過以後,耶穌問西門彼得:「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勝過這些嗎?」他回答:「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餵養我的小羊。」
耶穌可能指著那條船、魚網、工具和魚,然後問彼得:「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勝過這些嗎?
你準備放棄這些東西,放棄成功順遂的屬世生活,放棄一個固定的工作和適度的享受,而為我的百姓和我的工作獻身麼?對彼得來說,做這樣的最後決定,放棄舊日的生活,而去傳揚福音,照顧基督的羊群,是一項極大的挑戰。
會主心得:當門徒拉起網,看到那麼多的大魚時,心中想的是什麼呢?那是一筆逃難時很管用的經費啊!但是,復活的耶穌基督卻是在問:「你愛我勝過這些嗎?」我們不要小看這個問題,我仍然認為錢財是人性上最容易受誘惑的東西,否則耶穌基督不會說:「沒有人能夠伺候兩個主人。他要不是厭惡這個,喜愛那個,就是重視這個,輕看那個。你們不可能同時作上帝的僕人,又作金錢的奴隸。」(馬太福音6:24)在福音書中,他一再提醒我們把這些會使人受惑離開上帝的財物拋開。
使徒保羅寫給他鍾愛的學生提摩太之信中,說過這樣的話:「那些想發財的人是掉在誘惑裡,被許多無知有害的慾望抓住,終於沉沒毀滅了。貪財是萬惡的根源。有些人因貪慕錢財而離開了信仰的道路,飽嘗痛苦,心靈破碎。」(提摩太前書6:9-10)
「你愛我勝過這些嗎?」這句話不只是在問彼得而已,復活的耶穌基督也在今天問所有想跟隨他的人,問所有以他的名而建立的教會團契。我們要如何回答他的話呢?如果我們是說:「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他也會這樣回答我們說:「你餵養我的羊。」 我們要反省與思考的是:這種感受到的呼召是來自自己的決定?或是來自復活的耶穌基督。
16耶穌第二次問:「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他回答:「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對他說:「你牧養我的羊。」

17耶穌第三次再問:「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彼得因為耶穌一連三次問他「你愛我嗎?」就難過起來,對耶穌說:「主啊,你無所不知,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餵養我的羊。
耶穌問了三次,理由只有一個,就是彼得三次不認主,所以主給他三次機會,來肯定他的愛。在耶穌豐盛恩典的饒恕下,耶穌給彼得新的機會,以三次愛的宣告,抹去三次不認主的記憶。

追記這個故事,是為了要表明彼得才是基督徒的牧者。初代教會的信徒,或許喜歡把人拿來比較。有些人說約翰是最偉大的一位,因為他深邃的思想,使他高過任何人。有些人說保羅是最偉大的,因為他為基督走遍了世界的各個角落。但本章指出彼得也有他崇高的地位,或許他的才情思慮不如約翰,或許他遊行、冒險的經歷比不上保羅;但他有極大的榮耀,和當基督群羊牧者的使命。這是我們可以跟隨彼得腳蹤的地方。
會主心得:我們也許不能像約翰那樣擅長思考,也許不能像保羅走遍天涯海角;但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在別人迷途的時候,守護他。我們每一個人也能用上帝的話為糧食來餵養基督的小羊。
18我鄭重地告訴你,你年輕的時候,自己束上腰帶,隨意往來;但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綁著,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
有一本Henryk Sienkiewiz所寫的歷史小說(1895年)曾這樣記載,說在60年代羅馬皇帝大大迫害基督徒時,大家都忙著逃難離開羅馬,連彼得也跟在逃難的人群當中。但是,就在逃難的亞比安(Appian)路上,他遇見了復活的耶穌基督,嚇了一跳。彼得問他說:「老師,你往那裡去?」(Qus Vadis)他指著羅馬城回答彼得:「我往那邊去。」彼得醒悟起來,於是折返回來勇敢走向羅馬去。有人說,後來彼得被捕釘十字架時,他曾要求羅馬士兵將他倒釘在十字架上。
會主心得:我在想牧師封立或就任,或許就該問復活的耶穌基督問彼得的這個問題,並且是照樣連續三次。
19(耶穌說這話是指明彼得將怎樣死,來榮耀上帝。)接著,耶穌又對他說:「你跟從我吧!」

20彼得轉身,看見耶穌所鍾愛的那個門徒跟在後面(那門徒曾在那晚吃飯的時候挨近耶穌,問他「主啊,要出賣你的是誰?」)。

21彼得看見他,就問耶穌:「主啊,這個人將來怎樣?」

22耶穌回答:「如果我要他活著等到我來,也不關你的事,你只管跟從我吧!」

23於是,這話流傳在跟從耶穌的人當中,說那個門徒不會死。其實,耶穌並沒有說他不會死,而是說「如果我要他活著等到我來,也不關你的事。」

24這個人就是為這些事作見證的那個門徒;他把這些事記錄下來。我們知道他的見證都是真的。
這段經文清楚地預告一個事實,就是約翰必能享受長壽;他必定活到這份記載流傳開來,他將繼續活到耶穌再來。就像前段經文,在主的計劃裏,指派給彼得一項任務,本段則輪到指派約翰。其職務是成為基督的見證人。初代教會的信徒必然又對他們作一番比較。他們會指出保羅如何走遍天涯海角;他們會指出彼得如何來來去去地牧養信徒。他們可能會奇怪,約翰在以弗所活到老得幾乎無法動彈,其作用何在!答案是:保羅為基督的福音作先鋒,彼得為基督的羊群作牧人,而約翰則為基督的見證人。約翰見證說:「我親眼看見這些事,我知道這些事都是真的。」
25耶穌還做了許多別的事,要是一一詳細記錄下來,我想整個世界也容納不下那麼多的書。

2010年3月29日 星期一

主耶穌受難週行程圖

主耶穌受難週行程圖
























受難週內發生的主要事件

從 禮拜日(棕樹日)到禮拜三,耶穌每一晚都在伯大尼過夜。伯大尼位於耶路撒冷東面三公里,橄欖山東南坡。是耶穌所愛的朋友馬利亞、馬大和拉撒路的家鄉,耶穌 大概是住在他們家裡。禮拜四晚,最後晚餐後,耶穌到客西馬尼園祈禱。禮拜五和禮拜六兩晚,耶穌的身體被安放在墳墓裡。 
 
日子
事件
經文參考
禮拜日
眾人沿途鋪棕樹枝,迎接耶穌騎驢光榮地進入耶路撒冷。
21:1-11;可11:1-10;路19:29-40;約12:12-19
禮拜一
耶穌潔淨聖殿。
21:12-13;可11:15-17;路19:45-46
禮拜二
在聖殿裡,耶穌的權柄受到挑戰。
21:23-27;可11:27-33;路20:1-8
耶穌用比喻來教訓人,與猶太領袖對 質。
21:28-23:36;可12:1-40;路20:9-47
希臘人求見耶穌。
12:20-26
耶穌在橄欖山上講道。
24-25章;可13章;路21:5-38
猶大同意出賣耶穌。
26:14-16;可14:10-11;路22:3-6
禮拜三
聖經沒有提到耶穌在這天做了些甚麼,祂大概是留在伯大尼,與門徒一起。

禮拜四
耶穌與門徒共進最後晚餐。
26:26-29;可14:22-25;路22:14-20
耶穌在樓房裡向門徒說話。
13-17
耶穌在客西馬尼園裡祈禱。
26:36-46;可14:32-42;路22:39-46;約18:1
耶穌被賣、被捕。
26:47-56;可14:43-52;路22:47-53;約18:2-12
禮拜五
猶太和羅馬當局連夜審判耶穌。
26:57-27:211-31;可14:53-15:20;路22:54-23:25;約18:13-19:16
天亮雞啼前,彼得不認耶穌。
27:31-56;可15:20-41;路23:26-49;約19:17-30
上午9:00耶穌被釘。
中午12:00-15:00遍地黑暗。
耶穌斷氣,17:00前羅馬兵槍刺耶穌身體。
18:00日落前, 亞利馬太的約瑟領屍。
15:24;路23:33;約19:18
27:45;可15:33;路23:44-45
19:31-37
27:57-60;可15:42-46;路23:50-54;約19:38
禮拜六
猶太人守安息日,羅馬軍隊看守墳墓。
27:62-66
禮拜日
耶穌復活。
28:1-10;可16:1-11;路24:1-12;約20:1-18

約翰福音20:1-31

經文進度:約翰福音20:1-31 現代中文譯本
1星期日清晨,天還沒有亮,抹大拉的馬利亞往墳墓去,看見墓門的石頭已經移開了。

(圖:希律王的家族墓穴,洞穴口有大石輥輪。耶穌當時的墓穴也類似如此。)

(圖:聖墓堂,耶穌安葬的地方,如今已成為世人憑弔之聖墓堂)

(圖:聖墓堂內天窗透入的陽光彷彿神的聖光)

(聖墓堂主要入口,屬耶路撒冷希臘東正教所有。但數世紀以來為天主教、亞美尼亞教、東正教一同管理。)希臘東正教稱「聖墓堂, 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re」為Ναός της Αναστάσεως,意思為「復活教堂」。中文讓人易懂,但希臘文卻強調出「他不在這裡,已經復活」(路24:6)。
聖墓堂3D立體影像
2她就跑去找西門彼得和耶穌所鍾愛的那個門徒,告訴他們:「有人從墓裡把主移走了,我們不知道他們把他放在哪裡!」
當時人去世必須在24小時入葬,入葬後三天再到墳墓去探望,這是古猶太地區的習俗。一般人相信死者的靈魂前三天在墳墓裏飛著,但後來屍體腐爛使人認不出時,靈魂就離開他了。耶穌的朋友在安息日不能來看他,因為在安息日走遠路是違犯律法的。安息日就是禮拜六(嚴謹來說,應該是禮拜五日落到禮拜六日落),所以馬利亞在禮拜天一早就到墓地去。她來得很早,第1節「天還沒有亮」是指夜裏四更的最後一更。亦即凌晨三至六時,馬利亞來時天還沒有亮,因為她已迫不及待。她來到墳墓時,感到驚詫不已。古時的墓習慣上是不開門的。在洞口凹處,用一塊大石輥輪堵住,石頭很重,要幾個男人合力才能推開。馬太福音更告訴我們,羅馬當局在大石上加上封條,以免有人搬動(太27:66),馬利亞卻發現洞口的大石已經挪開了。她立刻想到兩件事二個可能是猶太人把耶穌的屍體搬走了;她以為那些猶太人把耶穌釘死了還不足以洩憤,還要進一步凌辱他。當時也有些人是專幹盜墓的勾當,所以馬利亞相信耶穌的屍體被盜走了。

耶穌所鍾愛的門徒,就是指門徒約翰,也就是約翰福音作者的匿名稱謂。
3彼得和那個門徒就往墓地去。
古代猶太法律上,認為女人的見證不可靠,而女性的見證在古羅馬法庭裡也備受限制,這種文化傾向可能促使約翰與彼得自己也火速前去察看。
4兩個人一起跑,但那門徒比彼得跑得快,首先到達墓穴。

5他俯身往裡面看,看見麻紗還在那裡,但是他沒有進去。

6西門彼得跟著也趕到;他一直走進墓穴,看見麻紗還在那裡,

7又看見那裹耶穌的頭巾沒有跟麻紗放在一起,是捲著,放在另一邊。
耶穌遺留在墳墓裡的裹頭巾和細麻布仍然保持著裹人的形狀,就好像耶穌直接穿過裹頭巾和細麻布起來,而裹頭巾和細麻布則原封未動。若有盜墓者來偷耶穌的屍體,絕不可能只取祂的屍體而如此留下裹頭巾和細麻布。
8首先到達的那個門徒也跟著走進墓穴;他一看見就信了。
從這件事件我們看到愛的力量很不尋常。馬利亞深愛耶穌,她第一個來到墳墓。而約翰,這位耶穌所愛的門徒,而他也深愛耶穌,是第一個信了耶穌復活的事實。這誠然是約翰最大的榮耀。他是第一個了解並相信主復活的人。愛的力量使他看見就了解聖經的啟示(20:9)。
9(他們還不明白聖經所說他必須從死裡復活那句話的意思。)

10於是兩個門徒回家去了。

11馬利亞還站在墳墓外面哭泣。她一邊哭,一邊低頭往墓裡看,
在猶太教裡面,婦女的見證價值很小;因此,耶穌首先向一位婦女顯現,不太可能是捏造的,同時亦可說明,耶穌的價值與當時的文化差異很大。

猶太人對頭七天的哀悼非常認真,喪家不可以洗東西、工作、行房,甚至不可以研讀律法。猶太文化促使人盡力的將哀傷表達出來,而非壓抑。遺體不見,讓人無法最後致意,更是一件不可忍受的悲哀;就連盜墳的人通常也會把遺體留下,幾乎不可能將遺體盜走。
12看見兩個穿著白衣的天使,坐在原來安放耶穌身體的地方,一個在頭這邊,一個在腳那邊。
喪家要穿黑衣或是深色麻紗。在猶太典籍裡描述的天使(馬喀比二書11:8)都穿白色細麻布的外衣。
13他們問馬利亞:「婦人,你為甚麼哭呢?」她回答:「他們把我的主移走,我不知道他們把他放在哪裡!」
馬利亞擁有第一個看見復活主的榮耀。整個故事都暗示著她對耶穌的愛。她又回到墳墓時,彼得和約翰一定已經離開了,因為她跑得慢,遠落在他們兩人之後。所以她站在那裏傷心地哭。我們不必費力去研究為甚麼馬利亞看不見耶穌。理由十分簡單,在淚眼矇矓中,她看不見耶穌。
14說了這話,馬利亞轉身,看見耶穌站在那裡,可是還不知道他就是耶穌。

15耶穌問她:「婦人,你為甚麼哭呢?你在找誰?」馬利亞以為他是管園子的人,所以對他說:「先生,如果是你把他移走的,請告訴我,你把他放在哪裡,我好去把他移回來。」
園丁是社會階層裡最低的,在那裡的園丁應當是照管園子的,不會去看管墳墓。可能馬利亞猜測園丁將遺體移走,而盜墓的人不可能在哀悼的期間前來,因為還常會有人來探墓。
16耶穌說:「馬利亞!」馬利亞轉身,用希伯來話對他說:「拉波尼!」(意思就是「老師」。)
「拉波尼」(我的老師)是亞蘭語,意思與「拉比」相同。用亞蘭語表達是更為親切與熟悉的,就像在台灣使用台語的親切感一樣。

起初,馬利亞認不出耶穌來,她沒想過她會看見祂,而且她的悲傷也叫她看不見耶穌,但當耶穌叫她的名字,她就立刻認出是耶穌來。試想想,當馬利亞聽到她的救主呼叫她的名字時,她就從心裡湧出對祂的愛來;耶穌就在你身邊,祂在呼叫你的名字,你能否像馬利亞一樣從心裡湧出對祂的愛?
為何馬利亞認不出耶穌?至少有二個層面的意義:
1.因為淚眼矇矓,所以無法認出。一旦我們喪失所愛的人,心中的憂愁使我們熱淚滿眶,甚至痛哭失聲。但是仔細想想,我們若僅想到本身的孤寂、損失、悲哀,若一直停留在悲哀與絕望中,我們就無法看見前方,也無法看到盼望。
2.因為執意於錯誤的方向,所以無法認出。馬利亞不肯把目光從墳墓移開,以致於她背對著耶穌。我們也是常常這樣,定睛於冰冷的墓地;我們必須轉移目光,因為墓地不是我們所愛的人的居所。
17耶穌說:「你不要拉住我,因為我還沒有上去見我的父親。你往我的弟兄那裡去,告訴他們:『我要上去見我的父親,也就是你們的父親;去見我的上帝,也就是你們的上帝。』」
「不要拉住我」和合本譯為「不要摸我」。這一句話的希臘文是命令句的現在式語氣,嚴格的說,應當譯作:「不要拉住我」(也就是說現代中文譯本翻譯較好)。耶穌對馬利亞所說的意思是,「不要自私任性地抓住我,不久我要回到父那裏去,所以在升天之前,我要盡量地和門徒相聚,快去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他們,免得把我們相聚的時間浪費掉。」馬利亞事實上也這樣作了。
18於是,抹大拉的馬利亞去告訴門徒,說她已經看見了主,又傳達主對她說的話。

19星期日晚上,耶穌的門徒聚集在一起,門緊緊地關著,因為他們怕猶太人。那時候,耶穌顯現,站在他們當中,說:「願你們平安。」
耶穌的門徒在耶穌死後,繼續利用他們舉行最後晚餐的閣樓(馬可樓)聚會。不過他們存有戒心,深知陷害耶穌的猶太人之毒計,擔心下一回就輪到他們受害。因此,他們聚會時都懷有戒心,甚至抱著必死的決心,若有上樓的腳步聲或叩門聲,都恐怕被當成猶太公會要來捉拿他們。在這樣極度緊繃與不安的氣氛中,耶穌突然出現在他們中間,並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這話似乎成為及時雨,使緊繃與不安變成釋放與平安。
20說了這話,他把自己的手和肋旁給他們看。門徒看見了主,非常歡喜。

21耶穌又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正如父親差遣了我,我照樣差遣你們。」
耶穌再次把自己與父神比擬,告訴門徒自己行事所倚靠的權柄。現在,祂把工作交託給門徒,差他們往普天下去宣講救贖的福音。無論神差你做任何事,切記:1.你的權柄來自神;2.耶穌已以身作則,向我們示範了如何完成祂指派我們的工作。父神派遣耶穌,耶穌也照樣差派祂的門徒和你。
22說完這話,他向他們吹一口氣,說:「領受聖靈吧。
對門徒來說,這次領受聖靈的經驗很特別,他們預嘗了五旬節聖靈降臨(參徒2章),以後所有信徒給聖靈充滿的經歷。我們需要聖靈的引導和能力,才可以承擔神的工作,不可單單依靠自己的力量。人受造直到神吹氣入人,人才有生命(參創2:)。神第一次吹氣使人從其他創造中分別出來;現在耶穌向門徒吹氣,人就有永恆的屬靈生命,並靠神所賜的能力在地上行出神的旨意。
23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得赦免;你們不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不得赦免。」

24當耶穌顯現時,十二門徒中之一的多馬(綽號雙胞胎的)沒有跟他們在一起。

25所以其他的門徒把已經看見了主的事告訴多馬。多馬對他們說:「除非我親眼看見他手上的釘痕,並用我的指頭摸那釘痕,用我的手摸他的肋旁,我絕對不信。」
對多馬來說,十字架就是終結。當耶穌聽到拉撒路患病的消息,打算去伯大尼,多馬的反應是:「我們跟老師一道去,跟他一起死吧!」(約11:16)。多馬未曾畏怯過,然而他是一個屬世的悲觀主義者。他愛耶穌是毫無疑問的,他因極愛耶穌,所以在其餘的門徒猶豫、害怕的時候,他願意去耶路撒冷與耶穌同死。果然,他所預期的終結果然實現了,耶穌受釘的事實,使他心碎。他太傷心了,以致不敢再見到他人的眼神,他獨自一人悲傷,不與他人同在(20:24)。但似乎眾人的安慰與見證,使得多馬再次回到眾人當中(20:26)。
26一星期後,門徒又在屋子裡聚集;多馬也跟他們在一起。門關著,可是耶穌忽然顯現,站在他們當中,說:「願你們平安。」

27然後他對多馬說:「把你的指頭放在這裡,看看我的手吧;再伸出你的手,摸摸我的肋旁吧。不要疑惑,只要信!」
耶穌這次的顯現似乎是為多馬而來的。耶穌知道多馬的個性與思想,所以他重述多馬的話,並要多馬去探他的釘痕。你是否希望能夠真正見到耶穌、觸摸祂、聆聽祂的話?是否想與祂促膝談心,聽取祂的意見?多馬希望耶穌的肉身與他同在;但神有更好的計劃,要無時無刻與我們所有人同在,不受形體的限制。即使這刻,祂正以聖靈的形式與你一起,你可以向祂說話,可以從聖經中找到祂對你說的話。祂對多馬是那麼真確的,對你也同樣真確。
28多馬說:「我的主,我的上帝!」
我們不太清楚多馬在以後的經歷。但有一本叫作多馬行傳(Acts of Thomas)的次經談到關於多馬的福音旅程。書中如此描述: 使徒多馬的傳奇故事

耶穌死後,門徒把世界分為好幾個地區,以便分頭前往某些地區傳揚福音。多馬抽籤抽中印度(今日印度南部的多馬教會就是根據他的名字而命名的)。起初多馬拒絕前往印度,理由是認為自己健康情況不佳,不宜長途跋涉。他說:「我是個希伯來人,如何能在印度人中間傳揚真理呢?」當晚,耶穌向他顯現,說:「多馬,不要害怕,你就去印度傳道吧,因為我的恩典與你同在。」不過多馬仍然執意拒絕,說:「除了印度之外,任何其他地方你都可以差我前往。」碰巧在那時候,有一個印度商人阿巴尼斯(Abbanes)來到耶路撒冷,他是奉宮達弗拉斯(Gundaphorus)王之命前來尋覓一位手藝高超的木匠,帶回印度去。多馬正好是個木匠。耶穌到市集裏找到了阿巴尼斯,問他:「你要買一個木匠嗎?」阿巴尼斯說;「是的。」耶穌說:「我有個奴僕是個木匠,我打算把他賣了。」他指著遠處的多馬,於是議定價格,把多馬賣了。契約上寫著:「我,耶穌,木匠約瑟之子,承認把我的奴僕多馬賣給你──阿巴尼斯──印度國王宮達弗拉斯的商人。」契約立好之後,耶穌便把多馬找來交給阿巴尼斯。阿巴尼斯問:「他是你的主嗎?」多馬說:「是的。」阿巴尼斯說:「我從他那裏買下你。」多馬沒說甚麼。但第二天清晨,多馬很早起身禱告,禱告後他對耶穌說:「我願意到任何你要我去的地方。主耶穌,願你的旨意成全。」多馬還是原來的老樣子,肯定得慢,順服得慢,然而一旦他順服了,就非常徹底。
故事又說到宮達弗拉斯命令多馬建造宮殿,多馬自承可以勝任愉快。於是王給他大批金錢作為購買材料和僱請工人之用。但多馬把錢全部拿去濟貧了,他一直告訴國王宮殿的工程正在進行時,國王甚是懷疑。最後王把多馬找來,問他:「你正在為我蓋宮殿嗎?」多馬答:「是的!」國王問:「甚麼時候我們去看看那工程呢?」多馬說:「你現在是無法看到它的,但等你離世的時候,就會看見。」起先國王十分震怒,多馬的性命真是危在旦夕,但後來國王也信了基督,因此多馬終能把基督教帶進了印度。
有些多馬的事蹟既可愛又令人欽佩。他永遠不把信心當作一件隨便的事,他往往不是一下子就欣然順服的。凡事他都先要求肯定,而且先要盤算得失。然而一旦他肯定了,也盤算好了,他就是一個最有信心,也是最順服的人。像多馬這種信心比高談闊論的告白都來得堅定;像他那樣的順服,也比未經盤算得失就隨意答應,卻又懊悔的輕率態度要強得多了。
29耶穌說:「你因為看見了我才信嗎?那些沒有看見而信的是多麼有福啊!」
耶穌並沒有因為多馬懷疑而為難他。多馬雖然心存懷疑,但對耶穌、對門徒仍很忠心。有些人要經過懷疑,才能相信;如果因懷疑而提出問題,得到能接受的答案,那麼懷疑是有益的。當懷疑變為固執,而演變成生活方式時,懷疑便損害信心了。當你懷疑時,別就此作罷,在你繼續找尋答案時,讓你的懷疑加強你的信心。
30耶穌在他的門徒面前還行了許多神蹟,可是沒有記錄在這本書裡。

31本書記述的目的是要你們信〔另有些古卷作:是要你們繼續信〕耶穌是基督,是上帝的兒子,並且要你們因信他而獲得生命。

要更全面瞭解耶穌的生平和使命,我們需要研讀福音書。約翰福音只記載耶穌在世上所行的許多神蹟中的一部分,但這裡所記的,已足夠叫我們相信耶穌就是基督,是神的兒子,我們可以靠祂得著永生。
約翰福音照原先的計劃到這裏就全部結束。第21章彼認為是加添的,而且是事後追想的。

2010年3月28日 星期日

結果4-結出奉獻的果子

主日講題:結果4-結出奉獻的果子
一、凝聚GEL:(15分鐘)舒適環境、破冰活動
二、榮耀GLORIFY:(20分鐘)為榮耀上帝而唱,生命見證
三、成長GROW:(45分鐘)實踐上帝的話而使生命得到成長
(一)信息傳遞:(15分鐘)羅馬書12:1-2
講道大綱及筆記欄
靈命成熟的基督徒:能夠給予,成為祝福

一、真正的奉獻者-耶穌基督
愛,是給予。上帝就是愛。
上帝給予我們祂的獨生愛子。

二、奉獻者的本錢-上帝的恩典、憐恤
人一出生就是不斷領受恩典,沒有人一出生就先給予

三、奉獻者的呼召-上帝的百姓
上帝呼召我們成為萬民的祝福

四、奉獻者的行動-全人
1. 身體
2. 時間
3. 恩賜
4. 金錢
5. 「心」:愛就是枉費(馬可14:3-9)

五、奉獻者的動機-當作活祭

六、奉獻者的結果-聖潔的、神所喜悅的、也是理所當然的

七、奉獻者的記號
1. 不要被這世界的造型同化(不效法世界)

2. 更新你們的心思意念(心意更新而變化)

3. 好覺察甚麼是他的旨意(明白神的旨意)

八、奉獻者的生命-是個成長過程

(二)問題討論:(30分鐘)上帝的話向我們說些甚麼?
1. 靈命成熟的基督徒所結的果子是「奉獻」。妳/你在何事、何人,曾經給予、奉獻?
2. 給予者、奉獻者的行動是全人的。妳/你可以在哪些方面參與小組或教會的服事?
3. 一個奉獻者有三個記號。這三個記號對妳/你有何提醒?

四、出發GO:(10分鐘)福音與佈道。
※本週小組有哪些福音行動、佈道行動?
五、加速GEAR-UP:(10分鐘)關懷與連結。
※本週小組有哪些關懷組員行動、連結教會服事?

約翰福音19:1-42

經文進度:約翰福音19:1-42 現代中文譯本
1於是,彼拉多命令把耶穌帶去,鞭打了。
鞭笞可能會引致受刑者死亡。鞭笞犯人時先脫去受刑者的上衣,把他的雙手反綁在柱子上,然後用帶有三個鉤子的鞭子抽打,鞭打的次數視乎罪的輕重而定,猶太律例規定每次最多只可鞭打四十下(參申25:3)。
2兵士用荊棘編成一頂華冠,戴在他頭上,又給他穿上紫色的袍子。

3他們上前對他說:「猶太人的王萬歲!」然後用手掌打他。

4彼拉多又出來對群眾說:「好!我帶他出來,要讓你們知道,我查不出他有甚麼罪名。」
根據巡撫的調查而來的宣判為:無罪(18:35-38a)。在一般狀況下,這個判決應當立即生效。
5於是耶穌出來,戴著荊棘的華冠,穿著紫色的袍子。彼拉多對他們說:「瞧!這個人!」

6祭司長和聖殿警衛一看見耶穌,便大喊:「把他釘十字架!把他釘十字架!」彼拉多對他們說:「你們自己帶他去釘十字架吧。我查不出他有甚麼罪名。」
在羅馬法律上猶太官府沒有將人處死的權力,但若犯了猶太宗教的死罪,通常會將犯人用石頭打死,而不會將他釘在十字架上。
7猶太人說:「我們有法律,根據那法律他是該死的,因為他自命為上帝的兒子。」
這些宗教領袖把耶穌帶到彼拉多面前,控告耶穌密謀推翻羅馬政府,但經彼拉多查明無罪。因此這些宗教領袖隨即主張耶穌是違反了猶太宗教律法。猶太律例中,褻瀆神是極嚴重的罪,犯者要被判死刑。指控耶穌褻瀆能叫猶太人信服,指控耶穌叛國能令羅馬人信服,他們不理會彼拉多聽取哪項指控,只要他肯合作殺死耶穌便行了。
8彼拉多聽見他們這樣說,更加害怕。

9他再一次進總督府內,問耶穌:「你究竟是從哪裡來的?」但是耶穌沒有回答。

10彼拉多對他說:「你不回答我嗎?你要知道,我有權釋放你,也有權把你釘十字架。」
羅馬法不認為沈默便是默認有罪,但對彼拉多而言,這個案子已經不是有罪與否的問題;他要衡量的乃是兩種決定在宗教與政治上各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11耶穌說:「只因上帝給你這權,你才有權辦我。所以,把我交給你那個人的罪更重了。」
按猶太教的理解,統治者只是暫時從神領受了權柄,而到了最後,神必會審判。
耶穌在此或許暗示,該亞法的權柄是不合法的,與彼拉多不同;大祭司應當是終身職,可是因著羅馬人的喜好,和政治上的考量,他們曾廢立大祭司,任命別人來代替。
12彼拉多聽見這話,愈想要釋放耶穌。可是猶太人叫喊說:「你釋放他,你就不是皇上的朋友!誰自命為王,誰就是皇上的敵人。」
羅馬軍人一向尊敬不畏死亡的勇氣。耶穌的回答更令彼拉多心生敬畏與恐懼。猶太史家
斐羅曾記載,早先彼拉多曾有意釋放耶穌,但因猶太人的領袖威脅要向皇帝告他,因此耶穌就成為政治祭品。
13彼拉多聽見他們說這樣的話,就帶著耶穌出來,在名叫「石砌階」(希伯來話叫厄巴大)的地方開庭審問。
「石砌階」是指巡撫彼拉多所住的希律宮附近,一塊高起的室外鋪石之地。彼拉多和後來的省長都曾在這塊平台上向群眾講話。這「石砌階」也類似宣判死刑的時候,必須坐在審判座上。
14那天是逾越節的預備日,約在正午,彼拉多對猶太人說:「瞧!你們的王。」

15他們就喊叫起來:「殺掉他!殺掉他!把他釘十字架!」彼拉多問他們:「要我把你們的王釘在十字架上嗎?」祭司長回答:「只有凱撒是我們的王!」

16於是彼拉多把耶穌交給他們去釘十字架。他們把耶穌帶走。

17耶穌出來,背著自己的十字架,到了「髑髏岡」(希伯來話叫各各他。)

18在那裡,他們把他釘在十字架上;他們另外還釘了兩個人,一邊一個,耶穌在中間。

19彼拉多又寫了一面牌子,叫人去釘在十字架上。牌子上寫著:「拿撒勒人耶穌,猶太人的王。」

20許多猶太人都看見了這牌子上所寫的,因為耶穌被釘十字架的地方離城不遠;而且這牌子是用希伯來、拉丁,和希臘三種文字寫的。

(耶穌十字架上的希伯來、拉丁,和希臘三種文字。仿造的字樣是流行於主後一世紀的題字風格。)
-->羅馬時代被釘十字架時,有時會在十字架的頂端釘上「罪狀」的控罪題字(Superscription)。按照馬可福音15:26(路23:38),那題字是一塊告示牌,就是一塊塗上白石膏的木板,其上用黑字寫上了罪犯的名字及導致他要接受死刑的罪名。因此,在馬太福音27:37稱之為aitia(罪狀);約翰福音19:19-20採用官方用的羅馬字 titulus 而稱之為 titlos (名號)。在赴刑途中,這罪狀通常掛在犯人的脖子上,及至行刑時,則安在十字架上,置於犯人的頭以上。彼拉多用希伯來文、希臘文和拉丁文為耶穌寫上的控罪題字是:「這是拿撒勒人耶穌,猶太人的王」。 安在十字架上的「控罪」題字是「猶太人的王」,用希伯來文、拉丁文及希臘文書寫(約翰福音19:19-20)。21猶太人的祭司長對彼拉多說:「請不要寫『猶太人的王』,要寫『這個人自稱為猶太人的王』。」

22彼拉多回答:「我所寫的,我不再更改!」

23兵士把耶穌釘十字架後,拿他的外衣分為四份,每人一份。他們又拿他的內衣;這件內衣沒有縫線,是用整塊布織成的。

24所以,兵士彼此商量:「我們不要把它撕開,我們抽籤,看誰得著。」這正應驗了聖經上所說的:他們分了我的外衣,又為我的內衣抽籤。兵士果然做了這樣的事。

25站在耶穌的十字架旁邊的,有耶穌的母親、他的姨母、革羅罷的妻子馬利亞,和抹大拉的馬利亞。

26耶穌看見他的母親和他所鍾愛的門徒站在旁邊,就對他母親說:「媽媽,瞧,你的兒子!」
「媽媽,瞧,你的兒子!」「瞧,你的母親!」十架七言的第三句。

羅馬時代釘十字架正確的位置:手部是在釘尺骨、橈骨靠近掌骨的地方。腳部是釘在腓骨、脛骨靠近腳後跟的地方。這幾處的位置容易插釘,也不容易破壞到骨頭。(圖)收藏在洛克菲勒博物館的考古物-被釘十字架的後腳跟。不同於耶穌的情況,此腿已被打斷。
27接著,他又對那個門徒說:「瞧,你的母親!」從那時起,那門徒就接耶穌的母親到自己的家裡住。
28耶穌知道一切事都成就了,為要應驗聖經上的話,就說:「我口渴。」
29在那裡有一個壺,盛滿著酸酒;他們就拿海綿浸了酸酒,綁在牛膝草的桿子上,送到他唇邊。
30耶穌嘗過後便說:「成了!」他垂下頭來,氣斷而死。
31那天是預備日,特別神聖的安息日就要到了。猶太人為要避免安息日有屍首留在十字架上,就去要求彼拉多叫人打斷受刑者的腿,然後把屍首取下來。
32兵士奉命去,把跟耶穌同釘十字架的頭一個和另一個的腿打斷。
33他們走近耶穌,看見他已經死了,就沒有打斷他的腿。 
34但是,有一個兵士用槍刺他的肋旁,立刻有血和水流出來。
35(這是親眼看見這事的人可靠的見證;他知道他的見證是真實的,為要使你們也信。)
36因為這事要應驗聖經上所說的話:「他的骨頭連一根也不折斷。」
37另外有一段經文說:「他們要仰望自己用槍刺的人。」
38這些事過後,有個亞利馬太人約瑟向彼拉多請求,准他把耶穌的身體領去。(約瑟是耶穌的門徒,只因怕猶太人,不敢公開。)彼拉多准了他的請求,約瑟就把耶穌的身體領去。
39那個曾經在夜間來見耶穌的尼哥德慕跟約瑟一起去。他帶了沒藥和沉香混合的香料,約有三十公斤。
40兩個人用配著香料的麻紗把耶穌的身體裹好;這是猶太人安葬的規矩

屍身是用裹屍布裹起來,有時是很貴的布料,特別用來埋葬的。猶太人的文獻中強調,在沒有弄清楚人是否真正死了之前,不能採取這些行動。因此,將耶穌埋葬的人一定不懷疑他已經死了。這裡是用細麻布的布條,而不是整塊裹屍布,或許因為快要日落,安息日即將開始。
41在耶穌被釘十字架的地方有一個園子,裡面有一個沒有葬過人的新墓穴。
42因為那天正是猶太人的預備日,那墓穴又很近,他們就把耶穌葬在那裡。

2010年3月27日 星期六

約翰福音18:1-40

經文進度:約翰福音18:1-40 現代中文譯本
1耶穌這樣禱告後,跟門徒一道出去,過了汲淪溪。那地方有一個園子,耶穌和門徒都進去。
耶穌與門徒吃過最後的晚餐,和門徒一起禱告後,就離開馬可樓,向客西馬尼園走去。他們出了門,經過陡峭的山谷,跨過汲淪溪(一條小溝渠),這條溪谷只在雨季(冬天)才有河水,因此三、四月從其中走過,不會把腳弄濕。
夏天時,甚至就如一條小水溝。
逾越節的羔羊都是在畢士大池洗淨後,送至羊門,再到聖殿屠宰,羔羊的血則倒在祭壇上獻給上帝。逾越節宰殺的羔羊,為數甚多,在耶穌升天之後三十年,有人統計,逾越節宰了廿五萬六千隻羔羊,因此可以想像倒在祭壇上的羊血如注的情形。而祭壇的血就是會流到汲淪溪,因此當耶穌行經汲淪溪時,必然還清楚地看見羔羊的鮮血,因此「代罪羔羊」的景像便在耶穌的腦中浮現出來。
跨過汲倫溪,他們就來到橄欖山。從馬可樓到橄欖山這段路途約一公里。

2出賣耶穌的猶大也知道那地方,因為耶穌常跟他的門徒在那裡聚集。
客西馬尼園就位於橄欖山的山坡上,面對聖殿的東門。客西馬尼是榨油的池子之意,是榨橄欖的油坊。耶穌時代,橄欖山的山坡是許多有錢人的私家花園。耶路撒冷的土地有限,不可能設置私人花園,因此私家花園都設於山坡的頂方。再者,猶太儀禮禁止在聖城的地上施肥,因此富裕的人家才在城外橄欖山斜坡設立私家花園。客西馬尼園極可能是馬可家的花園,他們也將自家在城內的閣樓提供給耶穌及門徒舉行最後晚餐。(馬可就是馬可福音的作者,是巴拿巴的表弟)
今天我們仍可看見橄欖山山坡的客西馬尼園。目前是由天主教聖方濟修會的修道士管理,園內有八株數百年的毛橄欖樹,質地堅硬像岩石。據說在伊斯蘭教徒征服巴勒斯坦以前就已存在。但不可能是耶穌時代栽植的。


(今日客西馬尼園內八株數百年毛橄欖樹)

(相傳此地是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祈禱之地)

(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祈禱之地底下的洞穴教堂/天主教聖方濟修會管理)
3猶大引了一隊羅馬兵,會同祭司長和法利賽人所派遣的聖殿警衛隊走進園子裡。他們都帶著武器,也拿著燈籠和火把。
這些差役可能是聖殿裡的差役,他們是猶太人,得到宗教領袖的授權,可以處理一些小事和捉拿犯人。這些士兵則可能是羅馬軍隊的小分隊,他們沒有親手逮捕耶穌,卻伴隨差役,以確保事情不致失去控制。

羅馬軍隊的小分隊約二百名,以二百名士兵去應付一個手無寸鐵的加利利木匠耶穌,也未免小題大作。在逾越節期間,耶路撒冷的兵力往往增加,這些額外的部隊駐守安東尼亞塔,嚴密監視聖殿的秩序,這些兵力可動用來捉拿耶穌。而猶太當局決定捉拿耶穌時,他們幾乎動員了全軍。
4耶穌知道將要發生在他身上的一切事,所以上前問他們:「你們找誰?」

5他們回答:「拿撒勒人耶穌。」耶穌說:「我就是。」那時,出賣耶穌的猶大也跟他們站在一起。

6耶穌一說「我就是,」他們都倒退,跌在地上。

7耶穌再一次問:「你們找誰?」他們回答:「拿撒勒人耶穌。」

8耶穌說:「我已經告訴你們,我就是。如果你們找的是我,就讓這些人走吧。」

9(耶穌這樣說,正應驗了他從前說過的話:「父親哪,你給我的人,我連一個也沒有失掉。」)

10西門彼得帶著一把刀;他抽出刀來,向大祭司的奴僕馬勒古砍去,砍掉他的右耳。

11耶穌對彼得說:「把刀收起來吧!你以為我不願意喝我父親給我的苦杯嗎?」

12那一隊羅馬兵和隊長,連同猶太人的聖殿警衛拿住耶穌,綁了起來,

13先把他解送到亞那面前;亞那是當年的大祭司該亞法的岳父。
亞那擔任大祭司的時間是主後6-15年,羅馬人將他廢掉。根據猶太人的律法,大祭司應當是終身職;因此大部分的猶太人認定羅馬人的廢立是無效的,而他繼續受到尊敬。他很有錢,勢力也很大,但是後期的猶太作品(由他對頭的繼任人所寫)對他並無美言。
14這該亞法曾經向猶太人建議,說讓一個人替全民死是一件合算的事。

15西門彼得和另一個門徒跟著耶穌;那門徒是大祭司所熟悉的,於是他跟著耶穌進了大祭司的院子。
另一個門徒可能就是這部福音書的作者約翰,他認識大祭司,向看門的使女表明身分,就能領彼得進入院子裡,但彼得拒絕承認自己是耶穌的門徒。彼得在其後數小時的經歷將改變他的一生。
16彼得留在門外。那個跟大祭司相識的門徒再出來,對看門的女孩子說了一聲,然後帶彼得進去。

17那看門的女孩子指著彼得,說:「你不也是那個人的門徒嗎?」彼得說:「我不是!」

18當時天氣寒冷,那些僕人和警衛生了炭火,大家站著取暖;彼得也上前,跟他們一起站著取暖。

19大祭司盤問耶穌有關他的門徒和他的教導等事情。

20耶穌回答:「我對人講話一向都是公開的。我常在會堂和聖殿裡,那些猶太人聚會的場所教導人,從來沒有暗地裡講甚麼。

21你為甚麼盤問我呢?去問那些聽過我說話的人吧,他們知道我講過甚麼。」

22耶穌說了這話,旁邊的一個警衛一巴掌打在他臉上,說:「你竟敢這樣回答大祭司!」

23耶穌說:「如果我說錯了,你儘管指出我的錯處;如果我的話是對的,你為甚麼打我?」

24這時候耶穌仍然被綁著,亞那又把他解送到大祭司該亞法那裡去。
耶穌當晚先經過兩次私審,然後才被押到猶太公會(參可14:53-56)。這些宗教領袖知道自己沒有充分理由控告耶穌,所以想捏造證據誣告祂(參可14:55-59)。
25這時候,彼得還站著取暖。有人對他說:「你不也是那個人的門徒嗎?」彼得否認說:「我不是!」

26有一個大祭司的奴僕,是彼得砍掉耳那個人的親戚,說:「我不是看見你跟那個人在園子裡嗎?」

27彼得又說:「不是!」就在這時候,雞叫了。
耶穌在彼得承諾永不背棄祂時所說的預言應驗了(13:38;參可14:31)。
28他們從該亞法的府邸把耶穌押到總督府。那時候天已破曉。猶太人沒有進總督府裡面去,他們要在節期裡保持潔淨,為了要吃逾越節的筵席。

29於是彼拉多出來見他們,問他們:「你們拿甚麼罪名控告這個人?」
公元26至36年彼拉多當羅馬政府駐猶太地區的巡撫,耶路撒冷就在他的管轄區內。因為他曾擄掠聖殿的財物去建造輸水道,猶太人很不歡迎他;他也不喜歡猶太人。但當猶太人的王耶穌站在他面前時,他卻查不出祂有甚麼罪(18:38)。
30他們回答:「如果他沒有做壞事,我們就不會把他帶到你這裡來。」

31彼拉多對他們說:「你們自己把他帶走,按照你們的法律審判他好啦。」猶太人說:「可是我們沒有權判人死刑。」
彼拉多嘗試用四種方法處理耶穌這宗案件:1.企圖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18:31);2.試圖找方法逃避,讓自己可以釋放耶穌(18:39);3.嘗試妥協,只鞭打耶穌,而不把祂處死(19:1-3);4.嘗試喚起指控人的同情心(19:15)。每個人都有責任決定自己對耶穌抱甚麼態度,彼拉多卻希望讓其他人替自己決定,結果他失敗了。
32(這應驗了耶穌所說過,自己將怎樣死的那句話。)

33彼拉多又進總督府內,叫耶穌來,問他:「你是猶太人的王嗎?」

34耶穌回答:「你問這話是出於你自己,或是聽別人談論到我呢?」

35彼拉多說:「你以為我是猶太人嗎?是你本國人和祭司長們把你交給我的。你做了甚麼事呢?」

36耶穌說:「我的國度不屬於這世界;如果我的國度屬於這世界,我的臣民一定為我戰鬥,使我不至於落在猶太人手裡。不,我的國度不屬於這世界!」

37彼拉多說:「那麼,你是王了?」耶穌回答:「我是王,這是你說的。我的使命是為真理作證,我為此而生,也為此來到世上。凡是屬於真理的人一定聽我的話。」

38彼拉多問:「真理是甚麼?」彼拉多又出來,對猶太人說:「我查不出這個人有甚麼罪名。
彼拉多可能認為所有真理都是相對的。對很多政府官員來說,大部分人贊同的,或者有助他們建立個人權力、讓他們在政治上躍升的就是真理。如果沒有真理的基礎,就沒有道德的對錯,也沒有公義。在耶穌和祂的話中,我們得到真理和道德的標準。
39但是你們有個慣例,要我在逾越節為你們釋放一個囚犯。你們要我為你們釋放猶太人的王嗎?」

40他們又大喊:「不要他!我們要巴拉巴!」(巴拉巴是個兇犯。)
巴拉巴是謀反對抗羅馬的「猶太英雄」,雖然他曾殺過人,卻可能是猶太人心中的英雄。猶太人不滿受羅馬統治,更怨恨要繳納稅項給他們所鄙視的政府。巴拉巴曾統領叛變,但其後失敗,卻可獲得釋放,而惟一能拯救以色列的耶穌卻不得釋放。

2010年3月26日 星期五

約翰福音17:1-26

經文進度:約翰福音17:1-26 現代中文譯本
基督徒熟悉的「主禱文」(馬太6:9-13),而在約翰福音第17章是耶穌最重要的一篇禱告。在此祈禱中,我們更加清楚耶穌在世上的工作,在此禱告文裡面。我們看到耶穌為自己、為門徒、為教會的禱告。
耶穌與門徒共用最後晚餐,對他們說了許多話,教導、安慰、勸勉他們之後,便舉目望天,向天父禱告,這段禱告也被稱為「大祭司的禱告」【由路德會神學家David Chytraeus提出】。耶穌的禱告也說明了他在世間的工作。
這段禱告被記載在耶穌被猶大出賣,並被兵丁逮捕的約翰福音18章之前。那時是耶穌得榮耀的時候、也是面對死亡的時候(約12:23-24),但是耶穌面對危機的最緊要關頭,祂會作怎樣的禱告呢?什麼是當祂要離開門徒之時,最急迫而必須祈求的事呢?
一、為世人的得救代求(17:1-3)
1耶穌講完了這些話,就舉目望天,說:「父親哪,時刻已經到了,求你榮耀你的兒子,好使兒子也榮耀你。
2你把管理全人類的權柄給了他,好使他把永恆的生命賜給你所付託給他的人。
3認識你是惟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就是永恆的生命。
長壽、健康和個人的成就並不在耶穌為門徒的代禱事項之中,當祂知道祂很快就要離開門徒和這個世界。相對地,祂提供永生給跟隨祂的人。永生是神給人最寶貴的禮物,永恆的生命就是耶穌基督。
「賜」的希臘字在約翰福音17章中出現了17次,超過聖經中任何一章的經文。
「賜」的意思是地位高的白白的賜給地位低的,是有的白白的賜給沒有的。什麼是人的能力無法得著的?有很多,特別是永恆的生命,人無法自己得到、換到、賺到,無法靠著自己的能力得著。任何人都一樣,包括那些被視為偉人、聖人的人。
相較永恆的生命就是永恆的死(太 18:8,19:16 , 25:41)或是永恆的審判(來 6:2)。人有能力得著永恆的死,卻沒有能力得著永恆的永生。聖誕節最寶貴的東西不是禮物,而是上帝自己本身。「上帝那麼愛世人,甚至賜下他的獨子,為要使所有信他的人不至於滅亡,反而得永恆的生命。」(約3:16)耶穌為世人的得救代求,他希望世人都能夠得著永生。
二、為上帝的榮耀代求(17:4-10)

4我已經在地上榮耀了你;我已經完成了你所付託給我的使命。
5父親哪!現在求你在你自己面前榮耀我,賜給我那創世之前我和你一同享有的榮耀吧!
6「我已經把你顯明給那些你從世界選召出來付託給我的人。他們原屬於你,你把他們賜給我;他們也遵守了你的話。
7現在,他們都知道,你所賜給我的,都是從你那裡來的。
8我把你所給我的信息給了他們,他們也領受了。他們確實知道我是從你那裡來的,也信是你差遣了我。
9「我為他們祈求;我不為世人祈求,而是為你所賜給我的人祈求,因為他們是屬於你的。
10我所有的,都是你的;你所有的,也都是我的。我的榮耀是藉著他們彰顯出來的。

Ex.馬偕醫院的使命:醫療、傳道。
人活著的意義,人生在世的目的是什麼?就是榮耀上帝。(17:4)
也可以說是:為主而活、為主而做。
人生的使命從哪裡來?從耶穌的信息來。(17:8)
我不喜歡功利性很強的目的。為了金錢奪利,為權力圖謀,我很不喜歡。耶穌基督更不喜歡,他說不要為明天憂慮,他說你們當中當做大人物的,要成為眾人的僕人。
人生的使命就是從耶穌的信息而來。他的信息要我們學像他,他的信息告訴我們要成為世人的祝福,他說我們就是世界的光和鹽。
三、為門徒「合而為一」代求(17:11-12)

11我現在到你那裡去,不再留在世上,他們卻在世上。聖父啊!求你藉著你的名,就是你賜給我的名,保守他們〔另有些古卷作:求你藉著你的名的權力,保守你所賜給我的那些人〕,使他們合而為一,如同你和我是合一的。
耶穌向上帝祈求,門徒可以像父、子、聖靈一樣合而為一,這是最鞏固的聯繫。
12我跟他們同在的時候,我藉著你的名,就是你賜給我的名,保守他們〔另有些古卷作:我藉著你的名的權力,保守了你所賜給我的那些人〕。我保護他們,其中除了註定滅亡的那個人以外,沒有一個失掉的;這正應驗了聖經的話。

約翰福音第17章是耶穌升天前最重要的一篇祈禱文,又稱為「大祭司的祈禱文」,美國第三任總統湯瑪斯·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說:「世上沒有一個團體是從不發生爭執的。」因為罪的緣故,因為不順服上帝的話語。「為一」也是約翰福音17章中的另一個鑰字,此原文字在11,23節各出現一次,在21 和 22節各出現二次。教會的同心應該反應出聖父和聖子的「為一」。23節向我們顯示了聖父和聖子合而為一的本質。原來聖父與聖子的合而為一,是完完全全的合而為一,是聖子順服聖父而聖父愛聖子的合而為一(23節)。教會也是一樣。我們都是互相聯絡作肢體,並且在基督裡成為一體 (羅12:4-5,西3:15 )。
此外,合一的意思不是沒有不同的意見,而是沒有冒犯或攻擊。不是沒有掙扎,而是沒有惡意。不是沒有反對,而是沒有分裂。教會最大的損害乃是因為誤會或反對的緣故,就擴散和弄大一些痛處或傷口。不合一的教會只會失去她的見證、身分和使命。即使是世界最大的教會也都無法在互相怨恨、批評和攻擊中繼續存在下去。憤怒、敵意和爭執是教會和團契生活的殺手。在終末的合一運動裡,我們更需要懇求上帝,讓普世教會的愛,有如三一上帝的親密關係。
四、為門徒「脫離罪惡」代求(17:13-16)
13現在,我到你那裡去,我還在世上的時候說這些話,為要使他們心裡充滿我的喜樂。
基督時常教導門徒要喜樂,祂希望我們喜樂(15:11;16:24,33)。喜樂的秘訣是在生活上與耶穌保持親密關係,因祂是喜樂的根源。
14我把你的信息給了他們;世人憎恨他們,因為他們不屬於這世界,正如我不屬於這世界一樣。
15我不求你從世上把他們帶走,但我求你使他們脫離那邪惡者。
17:15-18,耶穌基督沒有求上帝使這些人離開世界的苦難,相反的,是求用上帝的話讓這些人帶入世界,使他們能脫離邪惡者。耶穌基督在祈禱文中也是如此教導我們說:「不要讓我們受艱難的考驗;救我們脫離那邪惡者的手。」
單獨會主心得:我們所居住的世界是個動亂不安的世界,但是,耶穌基督並沒有在為他的跟隨者代禱時,祈求上帝使他們脫離這些不好的環境,相反的,耶穌基督是在祈求上帝用自己的話-真理,使他們能戰勝這個邪惡的世界。換言之,這讓基督徒學習到,基督信仰不是要祈求上帝賜給我們一個「溫室」,而是遇見苦難時,我們祈求上帝幫助我們有勇氣、有智慧、有信心戰勝邪惡。
16正如我不屬於世界,他們也不屬於世界。

創世記第三章是聖經最早提到罪惡的問題。創世記第三章描述人類始祖亞當與夏娃墮落的過程,聖經藉由故事形式來述說罪惡、痛苦、災難與死亡。
撒但既然是墮落的靈,牠就會誘騙人的靈,好讓人的靈離開聖靈。撒但是「善解人意」呢?還是「甜言蜜語」呢?為何幾次的交談之後,就使得夏娃陷入罪惡中,這個答案恐怕連夏娃都很混淆吧。
誘惑者撒但的能事就是曲解上帝的話,以「似是而非」的謊言來取代上帝的話語,以世界的價值來取代上帝的價值。在試誘之下,夏娃開始懷疑「上帝的話語」,開始在心靈中起了反叛。
罪的根源既然來自扭曲上帝的話,那麼我們從恢復上帝話語就可勝過罪惡的誘惑。第14節耶穌說:「我把你的信息給了他們」,因為有上帝的信息我們才能知道如何與這世界的誘惑分別出來。
希伯來書4:12提醒我們說:「上帝的話是活潑有效的。它比雙刃的劍還要鋒利,連靈和魂,關節和骨髓,都能刺入。它能判斷人心中的慾望和思想。」上帝的話也是聖靈所賜的寶劍(弗6:17),是我們反擊撒但謊言的利器。當我們接受基督的救贖時,同樣也需以「上帝的話語」來潔淨我們,正如耶穌所說的:「我對你們所講的信息已經使你們潔淨了。」(約15:3)
五、為門徒「真理成聖」代求(17:17-19)
17求你用真理使他們把自己奉獻給你;你的話就是真理。
如果我們相信並聽從神的話(參來4:12),接受基督犧牲的救贖,自己的罪就得以赦免(參來7:26-27),我們就能成聖。每天應用神的話,我們的心思意念就得以潔淨。聖經指出罪惡,提醒我們要認罪悔改,更新我們與基督的關係,引導我們走向正路。
18正如你差遣我進入世界,我也差遣他們進入世界。
19為了他們的緣故,我把自己奉獻給你,好使他們也真誠地奉獻給你。
我聽一位信義會的同工分享,他們教會有一位老執事常常在禱告會中,為他所做的錯事禱告,並且總是在禱告結束時說:「還有,主阿!請潔淨我生活中所有的蜘蛛網---那些不應該聚集、卻是聚集的東西。哦,主阿,請潔淨我生活中所有的蜘蛛網。」
這事情漸漸地令一個經常參加禱告會的人覺得厭煩,所以當那位執事又在禱告會中說同樣的話時,他就跳起來大聲叫說:「主阿,主阿,不要清除蜘蛛網,不要清除蜘蛛網。請殺死蜘蛛吧,殺死蜘蛛吧。」
雖然決志信主是一次的決定和行動,但是成聖卻是一生的過程和決心。得救是立刻發生的,但是成聖卻是需要繼續的行動。著名的衛理公會宣教師斯坦利‧瓊斯(E.Stanley Jones)說:「信主是一個時刻的行動,也是一生的工作。」

會主心得:基督徒必須有追求成聖的生命態度。
追求合一時,我們需要有一個很重要的態度,就是需要認識自己有成聖的需要。
17世紀的英國學者及佈道家多馬‧福樂(Thomas Fuller)說:「罪看起來好像是很淺的河流,以至於我可能涉水而過卻不沾濕。犯罪的時候一點都不覺得內疚;但是當我犯了罪,牠卻看起來很深,以至於我無法逃脫而被淹死。」
分別為聖不是自顯清高。世界的吸引力、肉體的軟弱,以及魔鬼的攻擊是每日的爭戰。
越是自顯清高,就會越驕傲。彼前5:5「上帝敵對驕傲的人,賜恩典給謙卑的人。」
記住:唯有耶穌使我們成聖。
成聖並不是意味著過清白或完美的生活,而是一個順服的生活。
成聖的意思不是消極地出世或逃避世界,而是積極地順服和跟隨神。「世界」這一詞在耶穌的祈禱中是非常突出的字眼,在約翰福音 17 章中,它竟然出現了 20 次之多。我們用來對抗世界的想法、價值或態度的武器乃是懇切地向神禱告 (9節)、遵守神的道 (6,8,14節),以及倚靠祂的名(11節)。
分別為聖並不表示我們被隱藏起來。我們是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至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 (林後4:8-9)。關鍵是在「已經勝了」,也就是在前一章的最後一節---約翰福音16:33。
耶穌說,「我已經勝了世界。」「勝,nikao」的字根是nike,而nike是希臘文,是「勝利」的名詞(約翰一書5:4),並且nikao是動詞「勝利」(約翰一書5:4)之意,而huper-nikao (羅8:37) 是「得勝有餘」的意思。
站在神的真理中,我們就有能力得勝,並且打敗撒旦、罪惡和自私。神的道乃是寶劍和盾牌,也是武器和彈藥,是我們的裝備和保護。
 

六、再為合一代求 (17:20-23)
20「我不但為他們祈求,也為那些因接受他們的信息而信我的人祈求。
在20-26節的禱詞中,耶穌基督祈求上帝賜福使這些信他「是從上帝來的」人都能「合而為一」。
21願他們都合而為一。父親哪!願他們在我們的生命裡;正如你在我生命裡,我在你生命裡一樣。願他們都合而為一,為要使世人信我是你所差遣的。
正如所有的父母,我們在天上的天父,祂也喜歡看到自己的兒女彼此融洽相處。主耶穌被捉拿前的最後一刻,祂仍迫切為我們的合一代禱。在客西馬尼園的痛苦時刻,耶穌最關心的就是我們的合一,可見這是何等的重要。因此,請記住!合一、彼此相愛是你對這個屬靈家庭的重要責任。

22你給我的榮耀,我也給了他們,為要使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合而為一一樣。
我們可以為其他基督徒禱告;造就別人,互相建立,彼此謙卑同工,而不議論他人;獻出我們的時間、金錢;高舉基督,並拒絕爭論分裂教會的事。
23我在他們的生命裡,而你在我的生命裡,為要使他們完全合一,好使世人知道你差遣我,也知道你愛他們,像你愛我一樣。
會主心得:基督徒必須有致力合一的教會生活。
說到合一,至少有二個注意事項,一是消極面、另一是積極面。
消極:拒絕聽取閒言閒語
搬弄是非是指你不是當事者,也不是問題的解決者,仍將話傳來傳去。若我們愛護我們的教會,若我們彼此相愛,我們就應該明白散播流言是錯誤的,而聽取閒言閒語也不應該。聽信閒言、謠言,就好像收贓物,都有罪。
若是有人向你搬弄是非時,你要勇敢的對他說:「請停止,,我不需要知道這件事。…你已經與當事人直接說話(求證)了嗎?」
今日向你搬弄是非的人,他日也會向別人說你的是非,這樣的人是不可信的。聖經說:「作惡的人聽信邪僻的話」(箴17:4上),猶大書19節更說:「這些人沒有聖靈;他們受本性的支配製造紛爭。」
彼此相愛是你對這個屬靈的家庭責任。如果你愛教會,如果你愛弟兄姊妹,你就必須拒絕說閒言閒語,拒絕聽閒言閒語。要終止彼此之間的紛爭,最快的方式就是用愛心面對說閒話的人,並堅持要他馬上停止。聖經說的很嚴厲,箴言20:19說:「飛短流長的,難保機密;好饒舌的,不可結交。」不可結交,這是何等的嚴厲。解決閒言閒語,最好的方法就是讓當事者當面對質。教會的方法就是以聖經的教導來做,處理這類的事情交給小會處理,小會需要派二人作為見證者,消除閒言閒語。馬太福音18:17「如果他仍然不聽,就把這件事的始末向教會報告。他對教會也不聽從的話,你就把他當作外人或稅棍看待好了。」拒絕聽取閒言閒語的態度是消極面,在積極面,我們要以愛來維護教會合一。
積極:以愛維護教會合一
人們對教會失望有許多可理解的因素,這些原因可能是衝突、傷害、偽善、疏忽、心胸狹窄、律法主義定人的罪、驕傲自義。與其覺得震驚訝異,我們必須清楚:教會本來就是一群包括我們在內的罪人所組成的。正因為我們是罪人、不完全,便有意或無意的傷害彼此。也因為這樣,我們必須留下來,盡一切的可能努力尋求解決的方法,而非負氣離開教會。逃避沒有用,彼此和好才能結出聖靈的果實。

24「父親哪!你已經把他們賜給我;我在哪裡,願他們也跟我同在那裡,為要使他們看見你賜給我的榮耀;因為在創世之前,你已經愛我了。
25公義的父親哪;世人不認識你,但我認識你。這些人知道你差遣了我。
26我已經把你顯明給他們;我將繼續這樣做,為要使你對我的愛能生長在他們的生命裡,我也在他們的生命裡。」

2010年3月25日 星期四

約翰福音16:1-33

經文進度:約翰福音16:1-33 現代中文譯本
1「我把這些事告訴了你們,為要使你們的信心不至於動搖。
整個第16章有股「交待身後事」的濃厚氣氛,耶穌基督毫不隱瞞地提到即將可能面臨的艱難時刻。這同時是耶穌與門徒相處的最後時刻。耶穌提醒門徒將來要受的迫害,告訴他們祂將往哪裡去,將於何時離去,為何離去。就如同是打預防針一般。此外,也向他們保證他們不會被遺棄,因聖靈會降臨。耶穌知道將發生甚麼事,不希望門徒的信心受動搖或損害。同樣,上帝讓我們知道,我們並不孤單,有聖靈來教導我們真理,安慰並幫助我們。
單獨會主心得:我常發現有人在告訴別人信耶穌基督的好處時,總是不離「保平安」、「生病祈禱就會好起來」等類似的話語。其實,這種說法是貶低了基督教信仰的本質。
信耶穌基督並不保證你一切順利平安或不生病,甚至相反的,可能會帶來連串的大災難。我們應該有一個最基本的了解:基督教信仰不是在提供一個苦難的避難所,而是在堅定人生命生存的毅志力,使我們面對苦難來臨時,願意去承受而不逃避。
2他們要把你們趕出會堂;而且時刻就要到了,那殺害你們的人還以為做這種事情是在對上帝盡義務。
在耶穌基督的時代,會堂等於是猶太人社區生活的中心。一個猶太人若被人逐出會堂,就好像從人群中被禁閉起來一樣,他會失去親朋好友,成為一個被社區共同體所拒絕的人。例如:痲瘋病患不能參加會堂活動,這種人必須從人群中隔離起來。
3其實,他們這樣做是因為他們既不認識父親,也不認識我。

4我告訴你們這些事,為要讓你們在這時刻來臨時記得我曾經對你們說過了。」「我當初沒有告訴你們這些事,是因為我一直跟你們在一起。

5現在我要回到那位差我來的那裡去,你們當中沒有人問我『你要到哪裡去?』

6可是,因為我把這些事告訴了你們,你們心裡竟充滿憂愁。
面對即將來臨的苦難,耶穌基督的門徒是「心充滿憂愁」。確實要走到永生,要入那永恆生命的門,確實是一條不容易走的路。可是,當我們再次翻開教會歷史的資料來讀的時候,我們會發現,什麼時候教會受迫害最大,那時候的信徒之信心也是最堅強。我也發覺,教會最軟弱的時候,通常都不是來自外在力量的迫害,而是來自教會內部不斷的人事、財物紛爭。外力的壓迫,只會強化教會的內聚力,內部的紛爭、奪利才是分裂、瓦解的主力。「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裡的人。」(馬太福音10:36)
7然而,我實在告訴你們,我去,對你們是有益的;我不去,那慰助者就不會到你們這裡來;我去了,就差他來。

8他來的時候,他要向世人證明,他們對於罪,對於義,對於上帝審判的觀念都錯了。

9他們對罪的觀念錯了,因為他們不信我;

10他們對義的觀念錯了,因為我往父親那裡去,你們再也看不見我;

11他們對審判的觀念錯了,因為這世界的王已經受了審判。
聖靈的重要工作有三方面(16:8-11):1.指出世人的罪,呼籲他們悔改;2.向信徒顯明神的義;3.表明基督對撒但的審判。
12「我還有許多事要告訴你們,可是你們現在擔負不了。

13等到賜真理的聖靈來了,他要指引你們進到一切的真理中。他不憑著自己說話,而是把他所聽到的告訴你們,並且要說出將來的事。
聖靈教導我們明白基督的真理,耐心地幫助我們改邪歸正,過聖潔的生活。聖靈把將來的事告訴門徒,這些事就是他們的使命。直至耶穌死後復活,聖靈來臨時,他們才完全明白這些應許。
14他要榮耀我,因為他要把我所要說的告訴你們。

15我父親所有的一切都是我的,所以我說,聖靈要把我所要說的告訴你們。」

16「過一會兒,你們就看不見我了;然而,再過一會兒,你們還要看見我。」

17門徒當中有幾個人彼此說:「他告訴我們:『過一會兒,你們就看不見我了;然而,再過一會兒,你們還要看見我』;又說:『因為我要到父親那裡去。』這些話是甚麼意思呢?」

18也有人問:「他所說的『過一會兒』是指甚麼呢?我們不曉得他在說些甚麼!」

19耶穌知道他們想問的,就對他們說:「我說:『過一會兒,你們看不見我了;然而,再過一會兒,你們還要看見我』;你們彼此在討論這句話嗎?

20我鄭重地告訴你們,你們要痛哭哀號,世人卻要歡樂;你們要憂愁,可是你們的憂愁將變成喜樂。

21一個女人快要生產的時候憂愁,因為受苦的時刻到了;但是生了嬰兒後就忘掉了痛苦,因為高興有一個嬰兒出生到世上來了。

22你們也是這樣:現在你們有憂愁,但是我要再見到你們,你們心裡就會充滿喜樂;你們的喜樂是沒有人能奪走的。

23「到那一天,你們不向我求甚麼。我鄭重地告訴你們,你們奉我的名,無論向父親求甚麼,他一定賜給你們〔另有些古卷作:如果你們向父親求,他會因著我的名而賜給你們〕。
面對苦難將臨,耶穌基督向門徒提出克服苦難的良方:1.奉祂的名直接向上帝祈求(16:23,26)。2.與耶穌基督連結在一起享有的平安(16:33)。3.是勇敢(16:33)。
24直到現在,你們並沒有奉我的名求過甚麼;你們求就得到,好讓你們的喜樂滿溢。」

25「我用比喻把這些事向你們說了。可是時刻就到,我不再使用比喻,卻要明明地把父親的事告訴你們。

26到那一天,你們要奉我的名祈求;我並不是說我要替你們向父親求,

27因為父親自己愛你們。他愛你們;因為你們愛我,並且信我是從上帝那裡來的。

28我從父親那裡來到這世界;現在我要離開這世界,回到父親那裡去。」

29門徒對他說:「你看,現在你是明明地講論,並沒有用甚麼比喻。

30我們已經曉得,你無所不知,不需要有人向你發問。因此,我們信你是從上帝那裡來的。」

31耶穌說:「現在你們信了嗎?

32時刻到了,現在已經是了,你們都要分散,各人回自己的地方去,只留下我自己一個人。其實,我不是自己一個人,因為有父親跟我同在。
耶穌被捕後,門徒各散東西(參可14:50)。
33我把這件事告訴你們,是要使你們因跟我連結而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是你們要勇敢,我已經克服了世界!」
這一段經文是耶穌這一晚告訴門徒的幾段話(14:27-29;16:1-4,9-11)的總結。祂告訴門徒要有勇氣,雖然他們一定會面對苦難磨煉,卻不孤單,因為祂已獲得最後的勝利!如果我們牢記耶穌已經得勝,即使在最苦惱的時候,也可以因基督的平安而安然度過。
單獨會主心得:無人能免於苦痛,或與受苦隔絕,沒有人能一帆風順過一生。人生本來就是一連串的困難;你剛解決了一樁,另一樁又會接踵而至。雖然不一定都是大麻煩,但都是上帝幫助我們成長的重要環節。有時上帝允許這些苦難的發生,來使我們更加轉向上帝、親近祂、倚靠祂,不靠自己。藉由苦難我們建立更像基督的品格。但是要記住苦難不會自動成就上帝的目的;很多人不但沒有因苦難而成長,反而變得苦毒。
基督教信仰就是幫助我們有足夠的信心與勇氣,使我們的生命在逆境中沒有失去正確的方向。耶穌基督說:「我已克服了世界。」不錯,世界最大的力量是死亡,而我們的耶穌基督是勝過死亡的。他告訴門徒不要怕,跟隨他就會戰勝死亡。
單獨會主心得:基督徒之所以不把死亡看成是恐懼的主要原因,就是因耶穌復活已從死裡復活,並且使一切信他的人「不至於滅亡,反而得到永恆的生命。」一般人是很害怕死亡的,因為他們的生命到死亡就結束。但是,基督徒不是如此,是因為基督的愛超越了死亡。真正的基督徒是不怕死亡的,因為他知道在死亡的後面有永生在等著他。

2010年3月24日 星期三

約翰福音15:1-27

經文進度:約翰福音15:1-27 現代中文譯本
1「我是真葡萄樹;我父親是園丁。
葡萄樹大家都很熟悉,只要一提,大家就清楚明白,容易進入狀況。這也是耶穌基督講比喻、教訓時的特點。先知的訓示也喜愛以葡萄樹為例,先知以賽亞說:「耶路撒冷和猶大的居民哪,你們對葡萄園和我的事評評理吧。是不是我沒有好好地照顧?為什麼它出產『酸』葡萄,而不出產我所期望的『甜』葡萄?」(5:4)先知耶利米說:「我栽種你,像栽種『特選的』果樹;我用的是『最好的』葡萄種。但你竟變了種!你成為『劣等』、『毫無價值』的『野』葡萄樹!」(2:21)

「真」這個字在表明他所揀選的門徒是「最好的」、「特選的」葡萄樹一般,因此,他在期待他的門徒會結出「甜的」、「肥碩」的果實來。
2所有連接著我而不結果實的枝子,他就剪掉;能結果實的枝子,他就修剪,使它結更多的果實。

3我對你們所講的信息已經使你們潔淨了。

4你們要常跟我連結,我就常跟你們連結。要是不跟我連結,你們就不能結出果實,正像枝子不跟葡萄樹連接就不能結果實一樣。

5「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那常跟我連結,而我也常跟他連結的,必定結很多果實;因為一脫離了我,你們就甚麼也不能做。

6那不常跟我連結的人要被扔掉,像枯乾的枝子被扔掉,讓人撿去投在火裡焚燒。
猶太人的律法有規定,每年有定一個時是撿乾木柴枝獻給聖殿供作燃燒獻祭物之用。但是,其中有規定不准撿葡萄枝,因為葡萄枝是人家修剪葡萄樹後丟棄的。換句話說,猶太人是不允許把要丟棄,或是不好的作獻祭品,若是這樣做,是對上帝的一種極大污衊、不敬。這種被剪掉的葡萄枝就是像耶穌基督所說的:「要被扔掉,像枯乾的枝子被扔掉,讓人撿去投在火裡焚燒。」只當一般柴火,不能做為奉獻用的祭品。像台灣的農夫常在田園除掉野草晒乾後,在田裡或田邊用火燒掉,連帶回去當燃料也不配一般。
7如果你們常跟我連結,而我的話也常存在你們裡面,你們無論要甚麼,求,就會得著。
耶穌基督先將他和門徒之間的關係,用葡萄樹與枝之間的關係作比較,使門徒們清楚他們之間的關係是緊緊地繫在一起,若一旦分開,門徒在宣傳天國信息之事工上是什麼也不能。
8我父親將因你們結很多果實而得到榮耀,而你們也因此成為我的門徒。

9正如父親愛我,我愛你們;你們要常生活在我的愛中。
人如何與神連結? 惟有通過「愛」。通過基督的愛,我們與神連結,通過基督在我們裡面的愛,使我們有能力去愛人如己。
10你們若遵守我的命令,你們會常生活在我的愛中,正像我遵守我父親的命令,而常在他的愛中一樣。

11「我告訴你們這些事,為要使你們得到我的喜樂,讓你們的喜樂滿溢。

12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這是我的命令。

13一個人為朋友犧牲自己的性命,人間的愛沒有比這更偉大的了。

如果我們把自己的死亡視為是為朋友獻身,那麼,我們的死亡也就成為一種拯救。於是死亡就不再帶我們進入黑暗、孤寂和隔離,而是帶我們進入愛的關係中。我們的生和死就此不再為己,也是為他人。
在死亡中可以讓我們很清楚的感受到:拯救我們生命的就是愛。如果我們在死亡中讓愛變得完全,那麼,我們的死亡也就屬於完全的生命救贖的ㄧ部分,耶穌基督的死,同時拯救了我們的生命與死亡,我們的死亡也能夠為其他人解除一些桎梏。他們的恐懼因此消除了,並感覺到可以用新的方法跟我們、也跟上帝連結在一起。對基督徒而言,這就是耶穌被釘十字架成就的整全拯救之奧祕。而與耶穌基督同釘死在十字架,就必與耶穌基督同復活。
14你們若遵守我的命令,就是我的朋友了。
耶穌基督把僕人、門徒的層次提高到「朋友」的位置,如同先知以賽亞書所說的「亞伯拉罕是上帝的朋友。」(賽41:8)「朋友」的關係,就像國王的機要大臣,國王不會將機密告訴他人,只會與他的機要大臣分享。


經文中「朋友」一詞不是指普通朋友,乃是指親密可靠的情誼。原文裡「朋友」這個字與婚禮裡的伴郎(約翰福音3:29),以及國王身邊的親密可靠的朋友,是同一個字。在皇宮中,僕人必須與國王保持距離;但若是在國王親密可靠圈內的朋友,則可以直接與國王見面,聆聽機密事件。
15我不再把你們當作僕人,因為僕人不知道主人所做的事。我把你們當作朋友,因為我已經把從我父親那裡所聽到的一切都告訴了你們。

16不是你們揀選了我,而是我揀選了你們,並且指派你們去結那會存續的果實。你們奉我的名,無論向父親求甚麼,他一定賜給你們。
有種過葡萄樹經驗的人就會知道,葡萄樹會生長出兩種枝,其一是有結果子的,另一種是沒有結果子的枝。把不能結果子的枝子剪掉,目的是能結果的枝子能成長得更美好、果實更多。誰是修剪葡萄樹的人呢?必定是園主或他所差派的僕人,他們必定具有足夠的智慧與經驗,知道怎麼剪。這種「修剪」的主權不是葡萄樹本身,這是非常清楚的。
17你們要彼此相愛;這就是我給你們的命令。」

18「如果世人憎恨你們,你們該曉得,他們已先憎恨了我。

19如果你們屬於這世界,世人一定愛那屬於他們自己的。可是,我從這世界中把你們揀選了出來,你們不屬於它;因此世人憎恨你們。

20你們要記住我對你們說過的話:『奴僕不比主人大。』如果他們迫害過我,他們也會迫害你們;如果他們遵從我的話,他們也會遵從你們的話。

21為了我的緣故,他們要對你們做這一切事,因為他們不認識差遣我來的那位。

22如果我沒有來,沒有教訓過他們,他們就沒有罪;如今,他們的罪是無可推諉的了。

23憎恨我的,也憎恨我的父親。

24如果我沒有在他們當中做了那從來沒有人做過的事,他們就沒有罪。事實上,他們已經看見我所做的,卻還憎恨我,也憎恨我的父親。

25但是,這無非要應驗他們的法律書上所寫的:『他們無緣無故地憎恨我!』

26「但是,那出自父親的慰助者要來;他就是真理的靈。我從父親那裡差他來的時候,他要為我作證。

27同樣,你們也要為我作證,因為你們從開始就跟我在一起。

2010年3月23日 星期二

約翰福音14:1-31

經文進度:約翰福音14:1-31 現代中文譯本
1耶穌又對他們說:「你們心裡不要愁煩;你們要信上帝〔或譯:你們信上帝〕,也要信我。

耶穌基督已經在提醒或暗示他的門徒,他將離開他們,因此,才會有「西門彼得問耶穌:『主啊,你到哪裡去?』」(13:36)的問題提出。而耶穌基督回答的:「我所要去的地方,你現在不能跟我去,但是後來你會跟我去的。」這種回答確實在門徒中引起不安。因此,從第14-16章幾乎都是針對門徒而說的,帶來安慰、鼓舞,帶來應許。
2在我父親家裡有許多住的地方,我去是為你們預備地方;要不是這樣,我就不說這話。〔或譯:在我父親家裡有許多房間,要不是這樣,我怎麼會告訴你們說我去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呢?〕

3我去為你們預備地方以後,要再回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為要使你們跟我同在一個地方。

4我要去的地方,那條路你們是知道的。」

5多馬對他說:「主啊,我們不知道你要到哪裡去,怎麼會知道那條路呢?」

6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要不是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親那裡去。
這是聖經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經文之一。我們怎樣到神那裡去呢?唯有藉著耶穌,因為祂是神,也是人,我們的生命若與祂連合,便能與神合而為一。

耶穌是「道路」,「道路」一字在希臘文是單數,換言之,就是指唯一的道路。耶穌是道路,是我們通往父神那裡的唯一途徑;祂是真理,實現了神所有的應許;祂是生命,神聖的生命與我們連結,從今時直到永遠。
7你們既然認識我,你們也會認識我父親的〔另有些古卷作:如果你們認識我,你們就會認識我父親〕。從此,你們認識他,你們已經看見他了。」

8腓力對耶穌說:「主啊,把父親顯示給我們,我們就滿足了。」

9耶穌回答:「腓力,我跟你們在一起已經這麼久了,你還不認識我嗎?誰看見我,就是看見父親。為甚麼你還說『把父親顯示給我們』呢?

10我在父親的生命裡,父親在我的生命裡,你不信嗎?我對你們說的話不是出於我自己,而是在我生命裡的父親親自做他的工作。

11你們要信我,我在父親的生命裡,父親在我的生命裡;如果不信這話,也要因我的工作而信。

12我鄭重地告訴你們,信我的人也會做我所做的事,甚至要做更大的;因為我到父親那裡去。

13你們奉我的名,無論求甚麼,我一定成全,為要使父親的榮耀藉著兒子顯示出來。

14你們奉我的名,無論向我求甚麼,我一定成全。」

15「你們若愛我,就要遵守我的命令。

16我要祈求父親,他就賜給你們另一位慰助者,永遠跟你們同在。
耶穌不久將要離開門徒,但又說仍然與他們同在,這是怎麼一回事呢?耶穌離開後,保惠師──聖靈就會降臨,保護並引導信徒。耶穌在升天前就把聖靈更新的能力賜給門徒(20:22),升天後,聖靈便在五旬節澆灌所有信徒(參徒2章)。祂活在信徒的心中,幫助信徒過神所喜悅的生活,在地上建立祂的教會。憑著信心,我們可以每日支取聖靈的能力。
17他就是真理的靈。世人不接受他;因為他們看不到他,也不認識他。但是你們認識他;因為他在你們的生命裡,常跟你們同在。

18「我不撇下你們為孤兒,我要再回到你們這裡來。

19過些時候,世人再也看不見我;但是你們會看見我,而且因為我活著,你們也要活著。

20那一天來到的時候,你們就會知道我在我父親的生命裡,而你們在我的生命裡,像我在你們的生命裡一樣。

21「凡接受我命令並且遵守的,就是愛我的人。愛我的,我父親必定愛他;我也愛他,並且向他顯現我自己。」

22猶大(不是加略人猶大)問:「主啊,為甚麼只向我們顯現,而不向世人顯現呢?」

23耶穌回答:「愛我的人都會遵守我的話。我父親必定愛他,而且我父親和我要到他那裡去,跟他同在。

24不愛我的人就不遵守我的話。你們所聽到的話不是出於我,而是出於那差遣我來的父親。

25「我還跟你們同在的時候,已經把這些話告訴你們了。

26但是那慰助者,就是父親因著我的名要差來的聖靈,會把一切的事指示你們,並且使你們記起我對你們所說過的一切話。

27「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把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給你們的,跟世人所給的不同。你們心裡不要愁煩,也不要害怕。
「平安」也是表示「和平」之意。希伯來文讀音Shalom(夏隆),其意義廣泛,包括祝福的意思在內,也含有「健康」與「財富」、「長壽」與「喜悅」、「和睦」與「美滿」等等,是人與神的關係和好,也包括人與人的關係和好,是全人的祝福。在耶穌基督的整個教訓中,我們所看到的Shalom意思是包含得著上帝國的應許, 表明上帝在我們當中,在我們的生命裡,它是可以勝過死亡與恐懼的生命力量,使人與上帝和好。

耶穌基督說他留下的平安,與世人所給的不同,原因就在此。因他給世人留下的平安,是一種帶有生命創造力的平安,可以超越死亡所帶來的恐懼的平安。一般人在說的平安,是指沒有遇到困境,心想事成,事事亨通之意。但是,這不是耶穌基督的意思。
28你們聽見我說過:『我去了,但是還要回來。』如果你們愛我,你們會因著我回到父親那裡去而歡喜,因為他比我大。

29我在這些事發生以前先告訴了你們,為要使你們在事情發生的時候能夠信。

30我現在不能再跟你們多講,因為這世界的統治者就要來了。他對我是無能為力的;

31可是世人應該知道我愛我的父親,所以我遵行他所命令的一切事。「起來,我們走吧!」

2010年3月22日 星期一

逾越節、除酵節

逾越節、除酵節

逾越節又稱為除酵節。根據出埃及記12章的記載,由於埃及法老心剛硬,不肯讓以色列民離開埃及,上帝降十災懲罰埃及人,最後一災是擊殺他們的長子。以色列人由於家門上塗有羔羊血,沒有遭受殺害。埃及王甚為驚恐,就讓 以色列人離去。逾越節就是慶祝這事件,記念上帝把以色列人從埃及為奴之地拯救出來。

節期開始時一家人聚在一起,凡受割禮的都可以吃羔羊,由家長敘述以色列人出埃及的經過。這個節期連續七天,七天中只吃無酵餅,為的是紀念他們逃亡離開埃及時沒有時間讓餅發酵(出12:1-20)。而逾越節被殺的羊有保護或拯 救的意義,因此從出埃及起,以色列人每年都要遵守逾越節來記念上帝的救恩(申16:1-8)。保羅用舊約這個重要的犧牲來形容耶穌的死(林前5:7),他稱耶穌為「逾越節的羔羊」, 表明人可以靠著耶穌的死得拯救。

根據利未記 23章的記載,猶太人有三個重要的節期:
1.逾越節-與出埃及有關,時間約在3-4月,節期活動有七天(近基督教的受難週至復活節)。
2.五旬節-逾越節 過後的第七個禮拜的次日(又稱七七收穫節,基督教的聖靈降臨節)。
3.住棚節-收割完成後,也可說是收穫感恩節期,節期活動七天。 

住棚節(參利23:33-43)約在九月底十月初,在逾越節 (6:2-5)六個月之後,為記念以色列人在曠野飄流,居住於帳棚中。住棚節是猶太人必須守的節期。每一個住在耶路撒冷周圍廿五公里內的成年猶太男子都要 照法律守節。

逾越節是以色列人記念神讓祖先得自由的日子。那天晚上,神的使者越過有羊羔的血為記號的房子,把其他房子中的長子殺掉(參出12章)。逾越節後,是連續七日的無酵節。無酵節是以色列人記念祖先急忙逃離埃及時沒時間用酵來發麵的節期。過節期間,猶太人聚集一起吃一頓特別的筵席,有羊羔、酒、苦菜、水煮蛋和無酵餅,後來整個星期都稱為逾越節。

現代猶太家庭如何過逾越節?


傳統的猶太手工無酵餅如何製作?
逾越節是猶太人最重要的節日之一,也是需要最多準備工作的節日。 虔誠猶太人和大多數的世俗猶太人,都忙着清理“Chametz” – 發酵食品,它的定義包含任何不明的食物碎屑,或是所有不含“猶太逾越節”認證的食物;對有些猶太人來說,甚至連米飯和豆類都被歸類為不符合逾越節的食物。
猶太人在逾越節不吃麵包,只能吃無酵麵包,或稱無酵餅。 無酵餅看起來就像是一片大蘇打餅,但製作過程和規則卻是非常嚴格。 取水只能從天然的水源,而實際的製作程序不能超過18分鐘,而且每個步驟都由經驗豐富的拉比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