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進度:馬太福音14:1-36 現代中文譯本
1那時候,加利利的希律王聽到了耶穌的事, 大希律王(耶穌出生時的王)早知道羅馬人不信任他的兒子,也不會在他死後給他們大權,所以,他於公元前4年死於不治之症前就把王國分為三份,給他兒子每人一份:亞基老得猶太、撒馬利亞和以土買;希律安提帕得加利利和比利亞;希律腓力二世得以土利亞和特拉可尼。
這一節所提到的分封王希律,就是希律安提帕,在加利利和比利亞作王,耶穌被釘十字架前曾在他面前受審(參路23:6-12)。
2就對臣下說:「這個人一定是施洗者約翰復活了,才會有能力行這些神蹟。」
3原來,希律為了他的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羅底的緣故下令逮捕約翰,把他綁起來關在監獄裏。
2就對臣下說:「這個人一定是施洗者約翰復活了,才會有能力行這些神蹟。」
3原來,希律為了他的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羅底的緣故下令逮捕約翰,把他綁起來關在監獄裏。
腓力是希律同父異母的弟弟,是巴勒斯坦的分封王之一,他的管轄區在加利利海東北面,就是以土利亞和特拉可尼(參路3:1)。 希律安提帕不僅無理休妻,也因此與其岳父彼特拉王宣戰,又因強娶其同父異母兄弟腓力之妻希羅底而犯了猶太人的律法(利18:16)。腓力的妻子希羅底離開腓力,與希律安提帕同住,施洗約翰責備他們這不道德的行為(參可6:17-18)。
4因為約翰屢次指責希律:「你不可佔有希羅底作妻子。」
5希律想殺他,但是怕人民,因為他們都認為約翰是先知。
4因為約翰屢次指責希律:「你不可佔有希羅底作妻子。」
5希律想殺他,但是怕人民,因為他們都認為約翰是先知。
其實,希律並不敢殺害施洗約翰,因為懼怕百姓認為他殺害先知。但他既然已經起了誓,就不想在賓客面前丟臉。反省:我們很容易在「內在誓言」下,讓自己去做錯事。因此,不要讓錯誤的內在誓言「綑綁」我們的靈,而使我們落入撒但的網羅中。
6希律生日那一天,希羅底的女兒在賓客面前跳舞,很得希律的歡心。
7希律就對她發誓說:「無論你要求甚麼,我都願意給你。」
8女兒受母親的指使,要求說:「請立刻把施洗者約翰的頭放在盤子裏給我!」
9王感到非常為難,可是他已經在賓客面前發了誓,只好命令照她所求的給她。
6希律生日那一天,希羅底的女兒在賓客面前跳舞,很得希律的歡心。
7希律就對她發誓說:「無論你要求甚麼,我都願意給你。」
8女兒受母親的指使,要求說:「請立刻把施洗者約翰的頭放在盤子裏給我!」
9王感到非常為難,可是他已經在賓客面前發了誓,只好命令照她所求的給她。
希律處死約翰的行徑引起了廣泛的不滿(Josephus, Ant. xviii. 116-119),而他本人也深知會引起民怨並甚憂愁。10於是希律差人到監獄裏去,斬了約翰的頭,
11放在盤子裏,給了希羅底的女兒;女兒把它交給母親。
12約翰的門徒來,把屍體領去,埋葬了,然後把這件事報告耶穌。
13耶穌聽到了這個消息,就上船,離開那裏,獨自一人到偏僻的地方去。羣眾知道了,從各城鎮走路跟著他。
11放在盤子裏,給了希羅底的女兒;女兒把它交給母親。
12約翰的門徒來,把屍體領去,埋葬了,然後把這件事報告耶穌。
13耶穌聽到了這個消息,就上船,離開那裏,獨自一人到偏僻的地方去。羣眾知道了,從各城鎮走路跟著他。
聽到約翰的死訊後,耶穌獨自退開了。耶穌不是逃避,而是療傷,遇到悲傷的事件,有時候我們可能需要單獨面對自己的傷痛,不過,耶穌並沒有長留在悲傷中,不久後,祂回到自己的工作裡,讓群眾跟隨祂。
14耶穌上了岸,看見這一大羣人,動了惻隱的心,治好了他們的疾病。
14耶穌上了岸,看見這一大羣人,動了惻隱的心,治好了他們的疾病。
耶穌有時候為表明自己的身分而行神蹟,有時候為教導一些重要的真理而行神蹟,但這裡,祂是因為「憐憫」而醫治他們。耶穌不論過去和現在都是充滿慈愛、關懷和感情的。當我們正在受苦時,要記住耶穌必定與我們一同受苦,祂憐憫我們。
15傍晚的時候,門徒來見耶穌,對他說:「天晚了,這裏又是偏僻的地方,請叫大家散開,讓他們自己到附近的村莊去買食物。」
16耶穌回答:「不用叫大家散開;你們給他們吃吧。」
17門徒說:「我們這裏只有五個餅和兩條魚。」
約翰福音6:8特別記載是西門彼得的弟弟安得烈帶領小孩來到耶穌面前,提供五個餅和兩條魚給耶穌。很多時候,我們必須像安得烈一樣領人到耶穌面前,那怕是一名弱小的孩子來到主面前,耶穌都會彰顯出祂的能力。
18耶穌說:「拿來給我。」19於是,他吩咐羣眾坐在草地上,然後拿起五個餅和兩條魚,舉目望天,感謝上帝;然後掰開餅,遞給門徒,門徒又分給羣眾。
20大家都吃,而且都吃飽了。門徒把剩下的碎屑收拾起來,裝滿了十二個籃子。
21吃的人數,婦女和小孩子以外,約有五千。
耶穌使五個餅和兩條魚激增,分給眾人,讓群眾吃飽。經文說五千人只是男人的數目,連婦女、小孩應超過萬人。在公眾場合男女是分坐進食的,小孩通常是在母親身邊。五個餅和兩條魚實在微不足道,但在祂手裡就變得足夠有餘。我們常常覺得自己對耶穌的貢獻很微小,但祂可以使用。祂能把我們所獻給祂的,不論是才幹、時間或錢財,倍增起來。
22事後,耶穌立刻催門徒上船,先渡過對岸,等他遣散羣眾。
23羣眾散了以後,他獨自一人上山禱告;到晚上還留在那裏。
耶穌把安靜獨處視為一件特別重要的事情(參14:13),在繁忙的工作中,我們也需要預留空間來單獨親近神。我們要花時間在祈禱裡與神相處,培養與神的重要關係,裝備自己去面對生命的挑戰和掙扎。我們若願意這樣做,主就會幫助我們屬靈生命得到成長,使我們愈來愈有基督的樣式。
關於靜坐默想(Meditation)
現代人,很忙亂,又要過濾許多捕風捉影的消息。因此,忙亂中,默想顯得更重要。如果一直忙(busy),忙到後來就迷失了,眼睛就看不清楚,茫茫然而失去方向,生命就變成「茫(blur)」。若是眼睛看不清楚,還算勉強可以看,要是再忙下去,不久連看也看不到了,就變成最糟糕的「盲(blind)」了。而忙亂,更使人心浮氣躁,使得關係疏離。因此,我們需要安靜在神的面前。
現代人,很忙亂,又要過濾許多捕風捉影的消息。因此,忙亂中,默想顯得更重要。如果一直忙(busy),忙到後來就迷失了,眼睛就看不清楚,茫茫然而失去方向,生命就變成「茫(blur)」。若是眼睛看不清楚,還算勉強可以看,要是再忙下去,不久連看也看不到了,就變成最糟糕的「盲(blind)」了。而忙亂,更使人心浮氣躁,使得關係疏離。因此,我們需要安靜在神的面前。
很多人聽到「靜坐默想」就會想到印度等東方宗教,但靜坐默想的根源卻來自基督教。在教會歷史演變中,有一群「離俗」的基督徒跑到曠野、沙漠裡面操練默想,後來被稱為沙漠教父。他們創了「聖經式靜默(Biblical Meditation)」。基督徒靜默時也需要把心安靜下來,但不是什麼都丟掉(放空),也不是什麼都進來(開放),而是僅僅讓聖經(神的話)進來。
舊約記載先知以利亞有一個很奇特的經歷,列王紀上19:11-12:「耶和華說:你出來站在山上,在我面前。那時耶和華從那裡經過,在他面前有烈風大作,崩山碎石,耶和華卻不在風中;風後地震,耶和華卻不在其中;地震後有火,耶和華也不在火中;火後有微小的聲音。」他先是轟轟烈烈,後是悽悽慘慘,這是以利亞的經驗。他為了耶和華大發熱心,對方有四百五十個先知,他一個人單刀赴會,然後跟他們拼,最後拼贏了,把對方的假先知都殺掉,可是國王的老婆不高興,因為那四百五十個是她養的先知,所以皇后耶洗別就派人去警告他說:「明天我要殺你」,以利亞這下子垮了,四百五十個人他不怕,一個女人…有時候一個女人比四百五十個男人還厲害。以利亞嚇到了,他就逃命,逃到後來他覺得皇后的勢力太大,自己逃不掉,心想反正一定要死,就向上帝求死,上帝說:「你太累了,忙的太累,不要這樣,給你吃些東西,睡覺休息。」
然後他再跑到一個山洞裡面,神在那裡給他東西吃,給他水喝,讓他睡覺,等到他休息夠了之後,神讓他有一個很特別的經歷,就是有颱風,地震和大火,在山崩地裂的時候,他什麼也沒有聽到,這一切都過去了,什麼都沒有的時候,以利亞在很安靜的當中聽見聲音(請留意),在什麼都沒有的時候,外面的聲音完全不見的時候,他聽到一個聲音,中文不知道如何翻譯,就把它翻譯成「微小的聲音」,其實原文翻成英文最好的意思是「沒有聲音的聲音」,我想這是描寫默想最貼切的意思―Voice of silence,什麼聲音都停止之後,你會聽見很小很小的聲音在你心裡面,那是聖靈的聲音。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去查列王記上,在那個聲音裡面,神對付以利亞的驕傲,對付以利亞的絕望,神讓以利亞再次重新得力,讓他有往前服事的力量。你在生命服事當中有沒有遇到這樣的情形,好像碰到瓶頸不曉得怎麼辦的時候,在走投無路的時候,你要記得以利亞是在安靜、默想的當中,在什麼聲音都沒有的時候,再一次被神更新。
先知以利亞有極大的服事熱忱,工作非常努力,但是忙亂的生活已經使他快要耗盡。因此,他有了自殺的念頭,他心想反正一定要死,就向上帝求死,但是上帝似乎對他說:「你太累了,忙的太累,不要這樣,給你吃些東西,睡覺休息。」這過後,以利亞是在安靜、默想的當中,在什麼聲音都沒有的時候,再一次被神更新。
正如,耶穌留給我們的榜樣。約翰福音6:14-15記載說:大家看見耶穌所行的神蹟,就說:「這個人一定是那要到世上來的先知!」耶穌知道他們要拉住他,強迫他作王,就又自己一個人避到山上去了。
在眾多的服事過後,聖經也記載,「耶穌卻退避到僻靜的地方去禱告。」(路5:16;太14:23)同樣的,先知以利亞在忙亂中需要靜默,耶穌在忙亂中需要靜默,基督徒更需要靜默,好調整生活腳步。
大衛擔任國王,日理萬機,他的生活必定忙亂。他如何使自己的腳步穩當?他也是通過默想。他在詩篇104:34如此說:「願他以我的默念為甘甜,我要因耶和華歡喜。」他不只默想,他還知道神會喜歡他的默想,在默想的當中什麼都沒有,只有跟神親近,單獨與神親近,這是大衛一個很深處的禱告,「願祂以我的默念(Meditation)為甘甜」。
大衛擔任國王,日理萬機,他的生活必定忙亂。他如何使自己的腳步穩當?他也是通過默想。他在詩篇104:34如此說:「願他以我的默念為甘甜,我要因耶和華歡喜。」他不只默想,他還知道神會喜歡他的默想,在默想的當中什麼都沒有,只有跟神親近,單獨與神親近,這是大衛一個很深處的禱告,「願祂以我的默念(Meditation)為甘甜」。
若是你將這句話翻譯成夫妻的關係也是很美的,我喜歡我的妻子,不是因為她為我燒飯,我是單單喜歡和她在一起;我喜歡我丈夫,不是因為他很會賺錢,我只是喜歡有一段時間,靜靜的和他在一起,享受完全的同在。若是將這句話翻譯成親子的關係也很美,我喜歡我的孩子,不是因為他功課很好,我是單單喜歡與孩子在一起;我喜歡我的父母,不是因為他會給我錢、禮物,我只是喜歡親情的關係,享受同在的時光。為甘甜、為歡喜、為享受關係,我多麼希望有這樣的默想,這是大衛王的禱告。期盼各位弟兄姊妹,在靜坐默想中再次被神更新。
24這時候,船離岸已經遠了,遇著逆風,在波浪上顛簸。25天快亮的時候,耶穌在湖上朝著門徒走來。
「天快亮」和合本譯為「夜裏四更天」,是夜晚的最後時段,就在黎明前。從這個時間點來看,門徒們在激烈的狂風暴雨的海面上至少也有八、九個小時以上,他們的手可能奮力划槳而起泡流血,他們在驚滔駭浪中瀕臨死亡。從經文中,我們看到耶穌是在最後的時刻才往門徒那裡去。
主耶穌的延遲不是拒絕,但祂為何延遲?祂既然要干預,但為何不乾脆早一點到呢?很可能是主耶穌要門徒窮盡自己的資源或能力,直至他們能夠完全信靠祂,因此就需要一段比較長的時間。
以前聽過救生員說過,最難救的人是那些陷入恐慌的人,他們亂抓、亂划,甚至將救生員拖下水。因此,但當一個人精疲力盡,一點力氣都沒有的時候,救生員才可以把這個人帶回安全的地方。同樣的,上帝有時候會允許我們耗盡自己的資源或能力,因為此刻我們才會完全的依靠祂。在耗盡自己能力的時刻,你必須邀請祂、呼求祂,上帝才會踏上你的船,此刻,你必須將危在旦夕的船全然交給主耶穌掌控,不要想再次掌控,只要看祂如何為你平定風浪即可。26門徒看見他在湖面上走,非常驚駭,說:「是鬼!」他們都害怕得叫起來。
27耶穌立刻對他們說:「放心,是我,不要怕!」
28彼得說:「主啊,如果是你,叫我在水上走,到你那裏去!」耶穌說:
29「來!」彼得就從船上下去,在水上朝著耶穌走過去。
30但是他一看到風勢猛烈,心裏害怕,開始往下沉,就喊叫:「主啊,救我!」
31耶穌立刻伸手拉住他,說:「你的信心太小了,為甚麼疑惑呢?」
彼得並不是試探耶穌,他是在船上唯一憑信心回應的一個,他那衝動的要求使他經歷了一次上帝的大能。他下沉是因為他的眼目離開了耶穌,集中在身邊的巨浪上,信心便動搖了。我們不可能在水面上行走,但也會經歷艱辛的環境,我們若把注意力集中在困境中的狂風巨浪上,就看不見基督的幫助,一樣會感到失望而沉下去。在困境中保持信心,就是定睛在耶穌身上,不是在我們的軟弱上。
「主啊,救我!」'Lord, save me.' 這是一句短言,雖然我們開始時有良好的動機,但有時我們的信心會動搖,這不一定指我們失敗。當彼得信心動搖時,他能向唯一可幫助他的基督求救;他害怕,但仍看著基督。當你為了圍繞你的麻煩而憂心,懷疑神的臨在或幫助你的能力時,要緊記主耶穌是惟一能真正幫助你的人。
32他們上了船,風就停了。33船上的門徒都向他下拜,說:「你真是上帝的兒子。」
34他們渡過了湖,在革尼撒勒登岸。
35那裏的人一認出是耶穌就派人出去,把附近地區的病人都帶到耶穌的面前來。
革尼撒勒位於加利利海西岸,是一個土地肥沃而水源充足的地區。群眾認識耶穌是大能的醫生,但又有多少人瞭解祂真正的身分呢?他們來到耶穌那裡是為了肉體得醫治,而不是屬靈的醫治;為了延長地上的生命,卻不是為永恆生命的保障打算。
人可能為了要從耶穌的生命得著寶貴的教導,或者希望找到除去痛苦的途徑而尋求祂。假若我們尋求耶穌單是為了身體的康復,而不是靈魂的康復;單為仰望祂的幫助,而忽略了祂在我們生命中的永恆計劃,便會失去耶穌完整的信息。惟有當我們真正認識耶穌基督時,才可以欣賞到祂如何使我們的生命得到真正的改變。
36他們要求耶穌讓病人至少摸一摸他外袍的衣角;所有摸著的人都得到醫治。
根據上帝的命令,猶太男人穿的長袍的四周要做繸子(參申22:12)。耶穌的時代,這些繸子被視為聖潔的象徵(23:5)。人們認為要尋求醫治就必須伸手摸這些繸子,這想法是很自然的。但正如那患病的婦人所學到的,他們得醫治不是從耶穌的繸子而來,是從信心來的(9:19-22)。
根據上帝的命令,猶太男人穿的長袍的四周要做繸子(參申22:12)。耶穌的時代,這些繸子被視為聖潔的象徵(23:5)。人們認為要尋求醫治就必須伸手摸這些繸子,這想法是很自然的。但正如那患病的婦人所學到的,他們得醫治不是從耶穌的繸子而來,是從信心來的(9:19-2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