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8日 星期四

出埃及記26:1-37

經文進度:出埃及記26:1-37 現代中文譯本
出埃及記可以分成五大段落:
1.出埃及(1-14章)。
2.心靈出埃及(15-19章)。
3.約的書(20-24章,24章立約是最高潮)。
4.立會幕敬拜上帝(26-31章)。
5.毀約和重建(32-40章)。
這五大段落又以中間的約書為中心,正如會幕是以約書(上帝的話)為中心。若是我們把握這一項中心要旨,就能夠明白設立會幕的重要性。
本章所談論的都是有關「會幕」製造的細節。而會幕最主要的功能是在於作為上帝與人會面之處。又稱為「帳幕」(25:9)、「聖所」(25:8)、「耶和華的帳幕」(利未記17:4)、或「上帝的殿」(34:26)。
出 26:1「要用十幅幔子做聖幕的內部。這幔子要用麻紗和藍色、紫色、深紅色的毛線織成,並且繡上基路伯的圖案。
聖幕,在希伯來文原來的意思是指「居住的地方」。因此它有一個很重要的含意,是上帝就住在這裡面,或這是上帝所居住的地方。另外也有一個含意,就是約定好見面的地方。換言之,聖幕就是上帝與人約好要見面的地方。 
「幔子」是用麻紗製造;麻紗是埃及非常著名的手工織品,聞名於當時的中東地區。 這裡規定這些幔子要用「藍色、紫色、深紅色」相配織成。這實在是很貴重的紡織品,因為這些藍、紫、紅等色的染料都是最貴重的,取得相當不易,除非是王公貴 族等富貴人家才買得起。現在用這些顏色的麻紗布料織成幔子,為的是表明他們對敬拜地方的尊崇。因為這敬拜的地方也是上帝與祂的百姓見面的地方。 
「用巧匠的手工繡上基路伯」的句子,在台語漢字的聖經則有「用奇巧的工織成」的句子。但在現代中文譯本只說「繡上基路伯的圖案」,沒有「巧匠的手工」的句子,很可惜。「用奇巧的工」或是「巧匠的手工」都是表明這些幔子確實是用最好的手工做的,且布是用上等的布料麻紗,就可以看出整個聖幕的貴重。這也是以色列人民用來表示他們對上帝拯救之愛回應的一種方式。  
出 26:2每一幅大小相同,長十二公尺,寬兩公尺。
出 26:3要把五幅縫在一起,成為一組,另五幅也是一樣。
出 26:4每一組幔子的末幅邊緣要縫上藍色的紐環。
出 26:5要把五十個紐環縫在第一組的首幅,另五十個紐環縫在第二組的末幅。
出 26:6要做五十個金鉤子,把兩組幔子連接在一起。
 
在這裡我們看到一連串的數字,都是與「五」、「十」、「十二」有關。這些數字都有其含意,猶太人認為「五」、「十」是好的、完美的、齊全的意思,相同於一隻手有五根指頭,兩隻手有十跟手指頭。「十二」這個數字離不開以色列民族十二個支派的象徵。  
出 26:7「要用山羊毛織十一幅幔子來做聖幕的幕頂。 
用山羊毛織成的幔子作為幕頂,而不用麻紗的質料,原因可能是因為山羊毛的料子比麻紗的耐用,用來做屋頂可以承受較久的風吹日曬。
會幕兩邊,後邊及頂部掛有幔子,其中兩邊的幔子繡有基路伯,祭司在會幕內,可藉著燈臺的亮光看見這些手藝。在這些幔子之上,再蓋上十一塊用山羊毛編織、以銅勾相連的大幔子,作為幕頂。
 出 26:8每一幅大小相同:長十三公尺,寬兩公尺。
出 26:9要把五幅縫在一起,成為一組,其他六幅另成一組。要把第六幅摺成兩層,垂在聖幕的正面。
出 26:10第一組幔子末幅的邊緣要縫上五十個紐環,另一組的邊緣也要縫上五十個紐環。
出 26:11要做五十個銅鉤子,鉤住紐環,把兩組幔子連接起來,成為一整塊幕頂。
出 26:12要把餘下的半幅垂在幕的背面。
出 26:13兩旁幔子餘下的五十公分垂在幕的兩邊,把幕蓋住。
出 26:14「要再做兩個幕頂,一個用染紅的公羊皮製,另一個用精美的皮料製,做聖幕的外層頂蓋。
用公羊皮及精美的皮料製成兩層的幕頂。所謂「精美的皮料」,在和合本和台語漢字的聖經都用「海狗皮」。這兩層防水良好的「公羊皮」和「海狗皮」的罩,作為聖幕外層的頂蓋,可在天氣惡劣時保護會幕。羅馬帝國時的軍隊帳棚,就是用這些皮革包蓋帳幕。
海狗是出產在紅海,皮質相當耐風和溫度的變化,因此用來作為幕頂的外層蓋,既有保護作用,看起來也美觀。因為是染紅的顏色,在白天日光照耀下,會顯得如同一團紅紅的火焰升起一般,讓人看起來就會打從心底感受上帝如同在荊棘中出現給摩西看到一樣。它也可以保護用精巧手工所織成的內層布幕,又可使在幕內的敬拜得到很好的安全感,不至於因為下雨或是日曬、颳風而受到影響。可以看出他們在製造會幕上的用心,真的是巧思到極點。
出 26:15「要用金合歡木做豎立聖幕的骨架。
出 26:16每一骨架高四公尺,寬六十六公分,
出 26:17各有兩個榫頭,用來連接骨架。所有的骨架都有這種榫頭。
出 26:18要在聖幕的南面立二十個骨架,
出 26:19架底有四十個銀座,每一骨架由兩個銀座支持著。
出 26:20幕的北面也要有二十個骨架
出 26:21和四十個銀座,每一骨架底下兩個銀座。
出 26:22要在幕的後部,就是幕的西面,立六個骨架;
出 26:23拐角有兩個骨架,
出 26:24兩個骨架下端相連接,一直連到上端,成為一環。形成兩拐角的兩個骨架都是一樣的做法。
出 26:25一共要有八個骨架和十六個銀座,每一個骨架底下各有兩個銀座。
出 26:26「要用金合歡木做十五根橫木;聖幕一邊的骨架有五根橫木,
出 26:27另一邊五根;幕的後部,就是幕的西面,也有五根。
出 26:28中間的橫木安在骨架腰間,要從幕的一頭通到另一頭。
出 26:29要用金包裹骨架,並裝上金環,好讓橫木穿過;橫木也要用金包裹。
出 26:30要依照我在山上指示你的樣式把聖幕豎立起來。
會幕由四十八塊可拆卸的豎板支撐,每塊板高四公尺(十肘),寬六十六公分(一肘半),各有兩個榫頭,插在銀座的兩個凹口處。每個帶卯(即有插口)的銀座重一他連得(38:27),約三十四公斤,這個重量足夠使豎板穩定下來。此外還有橫閂穿入豎板的金環上,將所有豎板連住,使架構更堅固;當然,豎板和木閂全部都可拆卸。整個會幕面積大概是長13.2公尺、寬3.96公尺、高4公尺,其中至聖所面積為39.6乘3.96公尺。
會主心得:我們在蓋房子需要看地理,是有原因的,在北半球的人房子「坐北朝南」,是為了防阻北邊的冷氣團直接進入屋內,這樣人很容易感冒。這是古代人對建築講究地理的原因。甚至,也會考慮日照、氣流風向的問題。但是古時候沒有科學方法去檢測,往往就被經驗法則歸納成「風水學」,甚至奉為一種價值與信仰。我們看到以色列人在建造會幕的時,也有方向感。他們需要配合在曠野地區的日光、風向,而決定方向。用銀座做骨架的底盤,用來抵抗風力。會幕是坐西朝東,日升破曉陽光直射聖幕的紅頂,就有如熊熊焰火出現。而曠野的東風帶來比較乾燥的風,也可以讓會幕中的物品保持在良好的狀態。連橫木也要用金包裹起來的原因,除了表示壯觀、貴重以外,更重要的是依他們當時的經驗看來,黃金是最好的防止風、日光腐蝕木材最好的材料。
出 26:31「要用麻紗和藍色、紫色、深紅色的毛線織成一幅帳幔,上面繡著基路伯圖案。
出 26:32要把這帳幔掛在四根用金合歡木製成的柱子上。柱子用金包裹,柱子上有金鉤子,安在四個銀座上。
出 26:33要把帳幔掛在聖幕頂上那一列鉤子上,把存放兩塊石版的約櫃安置在帳幔後面。這幅帳幔把聖所和至聖所隔開。
帳幔又稱為「遮掩櫃的幔子」(39:34,40:21),它的織法與材料跟帳幕內層的幔子一樣。出埃及記33:20說:「你不能看見我的面,因為人見我的面不能存活。」其實遮掩櫃的幔子的目的,就是不讓人直接看見上帝的面,因為上帝是聖潔不可侵犯的上帝。即使大祭司也只能一年一次進入至聖所為眾祭司與百姓贖罪(利未記16:33)。
會主心得:遮掩櫃的幔子將神聖的上帝與有罪的人隔絕,那麼就沒人可以進入至聖所。對此,希伯來書10:19-20告訴我們說:「弟兄們,我們既因耶穌的血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是藉著他給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從幔子經過,這幔子就是他的身體。」換言之,只有蒙耶穌基督寶血替贖的人,有應許得以進入至聖所。
精工細造聖幕,為的是要表達對上帝的尊崇,以及感謝祂拯救的愛。但是真正愛上帝,應該不只是用這種方式來表達而已,也要用實在敬虔的內心,因此,耶穌提醒我們:「上帝是靈,敬拜他的人,必須用心靈和誠實來敬拜。」看到台灣的廟宇的雕樑棟畫,很美,也有一股藝術氣息在。但是光有這些,人的心靈並不能因此提升。我們也看到有人要賭博還到廟宇找神明參一腳,說:「讓我簽中,我就捐一台戲……」。2002年,我們邀請花蓮港教會的長老劉銘侮來到我們當中分享,他在年輕時就是全台灣十大廟宇的建築師,他的跤趾陶、寶石陶更是全台第一。他就是發現,光有光鮮亮麗、雕樑畫棟的宗教建築外觀,沒有真神、沒有真理,仍無法為心靈帶來祝福。
出 26:34要把蓋安在約櫃上面,
出 26:35把桌子放在至聖所外聖幕的北面,把燈臺安置在聖幕的南面。
出 26:36「要用麻紗和藍色、紫色、深紅色的毛線為聖幕的進口做一幅門簾,上面有刺繡。
出 26:37要用金合歡木為門簾做五根柱子,用金包裹,上面有金鉤子;又要為柱子造五個銅座。」
會幕門簾的指示。造門簾所用的材料和隔開聖所和至聖所的帳幔一樣,都是用麻紗和藍色、紫色、朱紅色的毛線織成。所不同的是底座是銅座。我們可以發現,最中心靠近上帝的居所的物件都是精金或包上精金;較遠則是銅器或包銅的物件。
會主心得:光有美麗的外表是不夠的,還必須有純潔的虔誠。敬拜上帝、回應上帝的愛所用的方式很多種,建造禮拜堂是其中之一,但別忘了,必須是裡外合一。有美麗的禮拜堂,也要有美麗的信仰生活。否則,表裡不一的信仰態度,會導致信仰的基礎崩潰以及建築物的荒廢。
有人用美麗的建築物來表示他們對上帝的愛和敬虔的信仰記號。但我們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對上帝的愛的回應,雅各書1:27說:「在父上帝眼中,那純潔沒有缺點的虔誠便是:照顧在苦難中的孤兒寡婦和保守自己不受世界的腐化。」這一句話對我們來說就是很好的提醒。
2004年初我買了一本書「百年愚行」,作者是五位學者(攝影家、人類學家、社會學家、科學家),寫過去一百年人類所行的愚蠢行為。有戰死、餓死、環境破壞等等,這本書帶給我需多的反省。當耶穌出來傳福音時,他首先用以賽亞書來講道:「主的靈臨到我,因為他膏立我,揀選我,要我向貧窮人傳佳音。他差遣我宣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光明;受欺壓的,得自由;路並宣告主拯救他子民的恩年。」(路4:18-19)這段經文就好像是耶穌的就任詞一樣,傳遞他來到世間的使命,當我們看到人類百年愚行時,我們也不禁要反省我們是否光有美麗的外表,而缺乏純潔的虔誠,對上帝的敬畏,對地球的謙卑,對人的憐愛。

圖片:來自網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