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2日 星期五

馬太福音3:1-17

經文進度:馬太福音3:1-17 現代中文譯本(2010/10/17主日信息)
人很容易穿鑿附會,如同台灣諺語所說:「看一個影,生一個子。」耶穌也曾說過:「如果有人對你們說:『瞧,基督在這裏!瞧,基督在那裏!』不要相信他。」 (太 24:23)基督的降臨與再來都有所本,在馬太福音第一章我們看到作者通過大衛的族譜告訴我們神的計畫與一貫的揀選,第二章通過多位先知的預言來說明,第三章時,更通過先知所預言的「彌賽亞的先鋒」來說明。這位先鋒--施洗約翰在當時所造成的心靈改革運動是空前的,也因此當時的讀者很能夠體會到預言中彌賽亞的降臨。
在兩約之間的黑暗四百年,以色列不曾再聽到先知的信息,因此他們積極研究古時候的先知預言,期待先知的出現,同時也盼望古代先知所宣告的彌賽亞早日降臨。就在這樣的氛圍之下,施洗約翰出現,甚至被當代視為「先知」再起。
路加福音在介紹施洗約翰之前,先提供時代背景,包括羅馬帝國皇帝提庇留在位的統治年代,以及猶太宗教領袖人物亞那和該亞法做大祭司之時期。這說明了此時以色列人生存在強權的欺凌之下,雖然人民想從信仰得著心靈的力量,但是內部卻充斥宗教領袖的跋扈與腐敗原本,大祭司只有一位,路加福音卻描述「亞那和該亞法做大祭司」,這就點出當時大祭司奪權的背景。這讓我們可以清楚在這樣內憂外患的時代背景下,人民迫切尋求拯救之道,也因此施洗約翰的出現,無疑給了百姓一個希望;但是,施洗約翰明說,他不是給希望的人,而是預備人心接受希望、接受拯救之道的使者。 
一、去到曠野:悔改才能承接上帝的國度(3:1-6)
1那時,施洗者約翰來到猶太的曠野傳道。
四本福音書只有馬太福音書的作者特別指明約翰是一位「施洗者」。這是因為作者刻意要凸顯施洗約翰的工作特性。我們知道施洗約翰的工作確實在猶太人中,具有很大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甚至在早期教會仍舊一直持續著。使徒保羅在以弗所的時候,就曾遇到一些信徒,他們對保羅說「從來沒有聽過有聖靈這回事」,而他們是受過「約翰的洗禮」的人(使徒行傳19:1-4)。這表示出他們聽過施洗約翰的信息,卻沒有聽過耶穌基督復活的信息。

曠野有人住嗎?我們計畫街頭佈道、傳福音會選則在人煙稀少的地方嗎?
「曠野」的傳統,是猶太人信仰改革運動的場域,因為在猶太人的思想裡,將曠野看成是人和上帝親近、享受上帝恩惠最好的地方。曠野對猶太人來說意義是很特別;摩西在曠野四十年接受磨練,在曠野體驗到生命的軟弱,才得以學習倚靠上帝,領受呼召。以色列百姓曾在曠野的地方四十年的時間受上帝嚴厲的磨練;在那種寸草不生的地方,他們因著上帝的話得到飽食之糧,也是在那種滴水不出的曠野地帶,他們享受上帝所賜的泉水止渴。這樣特殊的四十年之經驗,使他們認為民族的生命如同再造一般的重要。耶穌時代也有一群「離俗人--愛色尼人」他們居住在死海昆蘭一帶的曠野,致力信仰的追求,也抄寫許多經文,著名的死海卷軸就是出自他們。而耶穌本身被群眾簇擁當王時,祂也是退到曠野。
為何上帝要摩西帶領百姓出埃及,是要到「曠野」去? 
去到你的曠野,才能謙卑悔改尋求神。
根據羅馬史家約瑟夫的話(Ant. 18. 117)指出,約翰「是一好人,他吩咐猶太人要有德行、彼此公平對待、向神敬虔、藉著洗禮聚集一起。」由此可見約翰有心使忠心的餘民成為獨特而可辨認的一群人。從上述最後一句話,可知在約瑟夫的心目中,約翰昔日是在組成一個藉著洗禮而加入的團體。這對當時的情況大概是準確的評估。但約瑟夫接著說,約翰「教導人說,若要神接納他們的洗禮,便不可藉洗禮換取神的赦罪,卻要藉此潔淨身體,而靈魂則要預先以義行來潔淨」,這樣約瑟夫的敘述便與新約聖經不同了。福音書作者清楚指出約翰是傳「悔改的洗禮,使罪得赦」。約瑟夫大概將他所知道的愛色尼人洗濯潔淨的意義歸在約翰的洗禮上;昆蘭人的《團體守則》(Rule of the Community)記述了這種洗濯的意義,所講的差不多與約瑟夫筆下約翰洗禮的意義完全一樣。但約翰的洗禮,就如其講道一樣,可能正顯示約翰有意撇開愛色尼人的信仰及習俗。
2他說:「悔改吧,因為天國快實現了!」
和合本翻譯:「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
這一節是施洗約翰整個事工的主題,他呼籲當時的人們,要「悔改吧,因為天國快實現了!」悔改的目的就是要歸向上帝,讓生命的所有權、主權交在上帝手中。
馬太福音用「天國」,意思是和馬可、路加這二本福音書所用的「上帝國」同樣的,因為馬太福音是對猶太人來寫,作者用猶太人習慣使用的「天」來代替「上帝」。
3約翰就是先知以賽亞所說的那個人;他說:在曠野有人呼喊:為主準備好他的道路,修直他所要走的路徑!
馬太福音書的作者顯然的是要提醒猶太人注意,停頓約有四百年之久的先知信息再度出現了,要注意聽先知的話,看先知的行動和工作。因此,作者引用先知以賽亞40:3。先知以賽亞的信息原本是對被俘虜至巴比倫的以色列人民說的,是在安慰、鼓勵他們不要失去希望和信心,因為上帝的拯救即將來臨。現在作者認為施洗約翰就是像那位先知以賽亞一樣,傳出上帝安慰祂百姓的信息。
4約翰穿著駱駝毛的衣服,腰間繫著皮帶;吃的是蝗蟲和野蜜。
施洗約翰穿著打扮,與列王記下1:8所描述的先知以利亞很相似:「穿著獸皮的外袍,束著皮帶。」而他在曠野地帶所吃的只是蝗蟲和野蜜。這必然跟當時猶太人一般富裕的生活有很大的差別,因為在羅馬帝國統治下許多猶太人樂於享受帝國所帶來的富裕的物質生活。

2010/10/10北韓勞動黨慶祝建黨65周年,將舉行歷年規模最大的閱兵,領導人金正日的兒子金正恩,在閱兵典禮上首次以接班人之姿亮相。我注意的是南韓網友恥笑金正恩「平壤肥豬」,因為北韓人民都餓死了六十萬人,但是金正恩卻吃得很肥胖。這就是政客與先知在外表最大的不同吧!
5群眾從耶路撒冷、猶太全境,和約旦河一帶地方來到他跟前。
6他們承認自己的罪,約翰就在約旦河裏為他們施洗。
如同古代先知一般,施洗約翰警告以色列將面臨上帝的審判,並呼召所有人懺悔並修正他的的生活方式。施洗約翰工作的中心就是要人們悔改。我們看到人們來找他,就是因為「承認自己的罪」。這一點是最重要的,也可以說施洗約翰的工作是成功的。人最大的問題是不願意承認自己的罪,甚至一再地設法要隱藏自己的罪。這些人願意承認自己的罪,正好說出施洗約翰所傳的是真的打動了他們的心,使他們知道自己所犯的過錯。

二、用行為證明我們已經悔改離棄罪惡(3:7-12)
7約翰看見許多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也來要求受洗,就對他們說:「你們這些毒蛇!上帝的審判快要到了,你們以為能夠逃避嗎?
前來受洗的人當中有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路加福音並沒有特別指明群眾當中有這兩種人在內。路加福音重視的是一般平民階級人物,包括有收稅者(是一般人民所不喜歡的對象)、士兵(應該是外國人,因為在羅馬帝國統治下的猶太人並不需要服兵役),以及一般人民。這也是路加福音寫該書的主要對象。
馬太福音寫作的對象是鎖定當時的猶太人,因此,刻意將來要求受洗的對象---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身份強調出來,讓讀者一看就會明白,施洗約翰如果是為了耶穌基督打前鋒的,那麼耶穌基督豈不是更應該受到大家的喜愛、聽從。
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這是當時猶太人社會中的兩個主要門派。 
法利賽人是堅持嚴守摩西法律的人,他們甚至會將自己與那些不嚴守摩西法律的人分開,劃清界限,以表示自己的聖潔。也因為要嚴格遵守摩西法律的規定,結果卻常將那些原本法律中所沒有的規定,加上了許多附則條款,害得人們為了守摩西法律,感到礙手礙腳的。
撒都該人,這是具有祭司的身份;他們的工作主要是負責管理耶路撒冷的聖殿事務。他們以摩西法律為依據,但不相信有死人復活的事蹟,也不相信天使、鬼魂的存在。比起法利賽人,撒都該人是世俗化了許多;他們也重視政治權力,因此與統治者羅馬政府的關係較為密切。這裡說施洗約翰看見這兩種人也來要求受洗,就很不客氣以帶有指責的語氣對他們說話。
「你們這些毒蛇」是一句非常不客氣的話!罵一個人是「毒蛇」,就好像說那個人是魔鬼、撒但一樣,因為蛇是引誘人犯罪的代表(創世記3:13)。詩篇的詩人也以蛇來形容人犯罪的惡劣(詩58:4),先知以賽亞的作品中也用蛇來表示人心的險惡(賽14:29,59:5)。
為甚麼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來要求施洗約翰為他們施洗時,施洗約翰會說這些人是「毒蛇」呢?為甚麼施洗約翰沒有高興地接納他們呢?很可能是因為施洗約翰看出來他們的內心並不是真的有悔改的心,才來要求受洗,而是因為他們看到民眾成群結隊的擁擠來找施洗約翰,為了要讓民眾也看到他們有悔改,才故意讓施洗約翰為他們施洗。換句話說,他們要求受洗,並不是真心悔改而來,而是為了要保護他們現存的利益才來的。這種不是來自內心的醒悟、認罪的舉動,就跟毒蛇一般的邪惡。這情況就像要
「漂白」,正如黑道大哥藉著行善、選舉來漂白。(前屏東縣議長鄭太吉)
8要用行為證明你們已經離棄罪惡。
9不要自以為亞伯拉罕是你們的祖宗就可以逃避審判!我告訴你們,上帝能夠拿這些石頭為亞伯拉罕造出子孫來!
施洗約翰很清楚猶太人自恃甚高、最為誇耀的,就是亞伯拉罕是他們的祖先。施洗約翰提醒他們,亞伯拉罕不是他們逃避上帝審判的擋箭牌,同樣地,光接受洗禮也不能成為審判的擋箭牌。因此,約翰才會先說:「要用行為證明你們已經離棄罪惡 。所以,無論是亞伯拉罕的子孫、無論是洗禮,都是「要用行為證明你們已經離棄罪惡」。
10斧子已經擱在樹根上了,凡不結好果子的樹都要砍掉,丟在火裏。
施洗約翰警告他們說時刻已到,就像斧頭已掛在樹根上了,是隨時可以將腐爛的、不能結果子的樹砍掉。在馬太福音7:17-19,耶穌基督的教訓中就有這樣的句子說:「好樹結好果子,壞樹結壞果子。好樹不結壞果子;壞樹也不結好果子。不結好果子的樹都得砍下,扔在火裡。」因此,「要用行為證明你們已經離棄罪惡。」(3:8)
11我用水給你們施洗,表示你們已經悔改了;但是,在我以後來的那一位要用聖靈和火給你們施洗。他比我偉大多了,我就是替他提鞋子也不配。
12他手裏拿著簸箕,要揚淨榖物,把麥子收進倉庫;至於糠裨,他要用那永不熄滅的火燒掉!」
路加福音的作者在這裡先有一個交代,就是在群眾當中有人「心裡猜想,也許約翰就是基督(3:15)」。而在約翰福音則記載群眾中有提出關於他的身份問題,甚至問他說:「你既然不是基督,不是以利亞,也不是那位先知,那麼,你為甚麼施洗呢?(1:24)」因此,施洗約翰特別聲明他自己的角色只是一位先鋒者而已。施洗約翰很清楚知道自己的角色,他為人施洗,只是一種悔改的表示而已,和得救與否沒有絕對關係。真正的得救的洗禮,是在聖靈的力量。而使用這種聖靈力量的乃是比他更為偉大、更有能力的,就是那位受差遣要來拯救悔改的人的彌賽亞。
三、告白自己獻身福音的使命(3:13-17)
13那時候,耶穌從加利利往約旦河去見約翰,要請他施洗。
14約翰想要改變他的主意,就說:「我應當受你的洗禮,你反而來找我!」
我們實在很難瞭解耶穌基督為甚麼一定要受施洗約翰的洗禮,就像施洗約翰自己對耶穌基督說的:「我應當受你的洗禮,你反而來找我!」也許是因為耶穌基督作為一個降生在猶太人當中的人,他要將猶太人認為洗禮的潔淨記號在自己的身上表明出來吧。
這位轟動全以色列,並被當時的人視為四百年來所出現的先知約翰,他清楚表明自己只是彌賽亞的先鋒,只是預備主的道路(參考馬太福音3:3)。正如,施洗約翰在出生時,他的父親祭司撒迦利亞所說的:「我的孩子啊,你要被稱為至高上帝的先知。你要作主的前驅,為他預備道路。」(路1:76)
15可是耶穌回答他:「我們暫且這樣做吧,因為這樣做就是實行上帝的要求。」於是,約翰允許了他。
和合本翻譯為「你暫且許我,因為我們理當這樣盡諸般的義。」這一段話特別是在呼應先知以賽亞的信息:「經歷了一生的痛苦,我的僕人要重新得到喜樂;他必知道受苦不是徒然。我公義的僕人將因認識我而使許多人成為義人;為了他,我要赦免他們的罪。」 (賽 53:11) 這段話預告了耶穌為了實行上帝拯救世人的旨意,必定成為「受苦的僕人」,以上帝的義代替人的不義,以無罪的來代替有罪的。
耶穌的請求就如同祂自己所說的:「不要以為我來的目的是要廢除摩西的法律和先知的教訓。我不是來廢除,而是來成全它們的真義。」 (太 5:17)
16耶穌受了洗,一從水裏出來,天為他開了;他看見上帝的靈好像鴿子降下來,落在他身上。
受洗是一個關鍵性的經歷,因為從受洗後,耶穌便開始了祂久已準備去完成的使命,也因為洗禮把這使命與舊約的期望連接了起來。但並不是說耶穌在受洗時才成為上帝的兒子,也不是說受洗之後耶穌才成為彌賽亞。
延伸閱讀:受洗是天堂的入場券嗎?
17接著,從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親愛的兒子,我喜愛他。」 
「兒子」的觀念是「本質」上的,簡單來說,從人所出的是人,從神所出的是神。換言之,是上帝親自宣布耶穌基督具有與上帝相同的「本質」,而且只有「一個」,不再有其他的彌賽亞,不再有其他的救贖途徑。 

◆悔改才能承接上帝的國度(2010/10/17講道)
施洗約翰工作的中心就是要人們悔改。我們看到人們來找他,就是因為「承認自己的罪」(3:6)。
啟示錄 2:16 所以,你當悔改;若不悔改,我就快臨到你那裏,用我口中的劍攻擊他們。 
作為一位牧師,我有責任提醒大家要有悔改的信仰態度,好使我們能夠建造我們的靈命,好承接上帝的應許。如果我們受洗之後,我們的生活行為沒有更新,我們對世上的事物看法,或價值的觀念沒有更新,我們對生命的態度沒有換新,還是跟過去一樣,那不如不要受洗,以免上帝的恩典被我們所輕視或是糟蹋了。
例如:不醉酒、不抽煙,過一個悔改聖潔的生活
例如:不說牧師話
曾經有一個很會說「牧師話」的信徒,有牧師在的時候,都會勸戒自己的孩子,要努力參加聚會、禮拜,也要盡力奉獻來回應上帝的恩典。但是,當牧師離開之後,卻跟小孩講,不要「無彩工」,有時間就多去賺錢,有錢就存銀行。如果我們的信仰是講「牧師話」,表演給牧師看的、表演給長老看,這樣的信仰態度是很危險的,因為我們的信仰不是要展現給牧師、傳教者,或是其他信徒看的,而是要展現給上帝看的。各位兄姊,我們當知上帝是鑑察人心的上帝,將來上帝也要用我們信仰態度來審判我們。記住:「要用行為證明你們已經離棄罪惡。」(3:8)
會主心得:同樣地,我們來到上帝的面前,來到禮拜堂敬拜上帝,最需要的就是「承認自己的罪」。而不是找人聊天,不是彼此請安,而是以悔改的態度,預備自己來尋求上帝。所以,我拜託大家,來到教會必須儆醒自己,不要講話,也不要影響別人預備心祈禱的時間。
舉例:二十年前在韓國教會所見敬虔的禮拜態度。

復興的開始從禮拜敬虔的態度開始。五年倍加運動從何做起?復興從何做起?
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從敬虔的態度做起,從單獨會主做起,從禮拜預備心做起,讓上帝在你生命掌權做起。預備主的道路,預備教會的復興


昨天(2010/10/16),以勒敬拜團使命異象日,為培育下一代敬拜團做預備。
第二場禮拜突破100人。
敬拜團:激勵人心的火熱敬拜
牧區小組:局面兼顧的小組牧養
 
台北東門教會禮拜時間前30分鐘,幾乎就坐滿九成,往往時間還沒到,就無法坐入禮拜堂,只能在副堂看轉播。這間教會的弟兄姊妹都是以敬虔的心來敬拜上帝,這樣敬虔的態度,值得我們學習。潘茂涼長老帶領台北東門教會姊妹詩班已經有二十年了,我們邀請她們在2010/10/31的主日中來 我們教會分享,牧師希望到時候,我們也能夠展現出敬虔敬拜的態度。至少,我們進入到禮拜堂就不要講話,預備心來敬拜上帝。我們禮拜組的同工很用心,還特別 幫我們在禮拜前播放聖樂,好讓我們預備心來敬拜上帝。因此,我們要好好的珍惜禮拜前這一段安靜默禱的時間,來親近上帝。
此外,禮拜前我們也要把手機關起來,除非你是醫生,醫院有緊急病患需要急救,否則都沒有開振動的必要。如果你的手機必須要開振動,除非你有比醫生急救病人更為迫切的事。

◆洗禮是生命的告白,也是新使命的開始(2010/10/17講道)
洗禮是什麼?這一段經文讓我們清楚知道「洗禮」的基本態度是悔改。
洗禮是生命的告白,告白我們的生命從今天起要以上帝為中心。
此外,通過從耶穌的受洗,我們看到耶穌連結於上帝。同樣地,耶穌也要我們與祂連結,就像耶穌告訴我們的:「「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那常跟我連結,而我也常跟他連結的,必定結很多果實;因為一脫離了我,你們就甚麼也不能做。」(約 15:5)
受洗是告白讓上帝在你生命中掌權,是連結於耶穌基督,受洗同時也是新使命的開始。就像耶穌基督受洗之後,祂便開始了祂的傳福音使命。
耶穌受洗後,祂便開始了祂久已準備要去完成的使命。今天我們受洗領受上帝的救贖恩典的同時,也同時領受主耶穌交代給我們的使命。 
我們受洗時,牧師都會問我們一件事:「你願意倚靠上帝的恩典,盡力服事祂,一生遵行祂的道路,盡基督徒的本分(使命)。你願意如此行嗎?」但是,日子一久,便忘記當初與上帝立約所做的信仰告白。你受洗多久了?有去實踐主給你的使命嗎?
耶穌給跟隨祂的基督徒使命:「上帝已經把天上和人間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往世界各地去,使所有的人都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並且教導他們遵守我所給你們的一切命令。記住!我要常跟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日。」(馬太福音28:18-20) 
各按其職參與福音的使命:
敬拜部門:禮拜組、招待組、祈禱組、聖歌隊、以勒敬拜團
牧養部門:兒童牧區、青少年牧區、社青牧區、壯年牧區、松年牧區
裝備部門:門徒訓練學校、生活講座、洗禮班
社區部門:兒童福音、得勝者、喜樂操、喜樂歌唱班、松年中心
行政部門:教會財務組、牧區社區財務組、愛餐組、週報組、網路組、插花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