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進度:出埃及記32:1-35 現代中文譯本
出埃及記可分成五大段:
1-14章,出埃及(身體的出埃及)。
15-19章,曠野生活(心靈的出埃及)。
20-24章,立約和約書的頒佈。
25-31章,約櫃和會幕的建造,以及祭司條例。
32-40章,背叛和信仰的重建。
第五段前三章(32-34章)描述以色列人的背叛,後六章描述信仰的重建。今天所讀的就是以色列人背叛的背景。這一段背叛的歷史常被當成信仰反省的素材,特別當以色列人亡國被擄到巴比倫之後,他們開始反省國破家亡的原因,就是沒有遵行上帝的話語,因而使民族陷入無可挽回的危機中。所以,當他們復國之後,就會重拾上帝的話,並與上帝重新立約(尼希米記8:9,9:38)。
1以色列人民看見摩西遲遲沒有下山,都聚集到亞倫跟前,對他說:「我們不曉得那個領我們出埃及的摩西遇到了甚麼事;所以請替我們造個神明〔或譯:造一些神明〕來帶領我們!」
聚集「到」亞倫那裡,這裡的「到」字,含有威脅的內涵,意思是用生氣的語氣,或是不友善的態度來到亞倫面前。這或許就是亞倫妥協為他們造金牛的原因吧。他可能想先安頓他們的情緒再說。
以色列人耐不住性子去等候摩西,或應說是對上帝失去信心而按耐不住,轉而要求亞倫造「神像」代替摩西引領他們。「神像」是使用「複數」名詞(32:1,4,8,23,31),即「多位神明」,換言之百姓要求亞倫為他們「造一些神明」。或許百姓認為摩西因為親眼看到上帝而遭遇不測,因而想以埃及地的神明來取代上帝。古代埃及的挪弗(今孟斐斯)一帶崇拜公牛神「亞皮斯」以求豐收很盛行(耶利米書46:14-15),這或許是他們選擇造金牛的原因。
「替我們造個神明來帶領我們!」這是一種很不客氣的命令語句。這句話也說出他們在埃及的經驗,神明是人用自己的手造出來的。現在他們將這樣的經驗拿來要求亞倫。在列王記上12:28-31說到分裂後的北國以色列,在國王耶羅波安帶領下,也為了要安撫人民因為無法回去耶路撒冷敬拜上帝的心靈空虛,耶羅波安就造了兩隻金牛放在伯特利和但這兩個地方,供人民敬拜,並且「在一些山頭建造敬拜的神殿」,後來這些神像和祭壇都被拆毀,也像這次摩西將金牛磨成灰一樣(列王記下23:15)。聖經作者說這種行為是導引人民犯罪的主要原因,因為這樣做,人民就離開了上帝指引的道路。
會主心得:以色列人以為摩西不在他們身邊,就認為上帝不再與他們同行。他們將「領袖」視為上帝,甚至他們想看那看得見的神明,認為那摸得著的神明才是實在的,但是他們錯了。因為,人無法替代上帝,雖然我們看不到上帝,摸不到上帝,上帝卻是一直與他們同行,就在他們的身邊與他們同在,並且很清楚地看到他們所犯的嚴重錯誤。
我常常遇到信徒,或是遇到一些在詢問信仰問題的人說:「上帝在哪裡?我看不到。」甚至有人會說:「把上帝請出來給我看到,我才要信。」但是,以色列人民的經驗給我們很好的啟示:人是有限的,無法看到全能的上帝。但是上帝卻很清楚地看著我們的一舉一動。多馬的故事就是個好的借鏡;因為他不相信耶穌基督復活,說一定要「親眼看見」復活的耶穌基督,並且用他的「指頭摸那釘痕」,用他的手摸耶穌基督被羅馬兵丁的槍所插的「肋旁」,否則就「絕對不信」。結果耶穌基督親自顯現給他看,並且對他說:「你因為看見了我才信嗎?那些沒有看見而信的是多麼有福啊!」(約翰福音20:25,29)約翰一書的作者這樣說:「沒有人看見過上帝,但我們若彼此相愛,上帝就在我們的生命裡,而他的愛藉著我們完全實現了。」(約翰一書4:12)他繼續說: 「上帝是愛,那有了愛在他的生命裡的人就是有上帝的生命,而上帝在他的生命裡。」(約翰一書4:16b) 很清楚地說明一個基本的信息:我們雖然看不見上帝,但如果心中有愛,我們的生命就會有上帝在裡面。人是由學習愛來認識上帝,也從接受愛認識上帝。更因為付出愛,看到上帝就在我們身上。 上帝在哪裡?祂就在我們身邊,與我們同在,因為祂就是愛!
2亞倫對他們說:「把你們的妻子和兒女們帶著的金耳環摘下,拿來給我。」
3人民就都摘下他們的金耳環,送到亞倫跟前。
4亞倫把耳環鎔了,倒在模型裏,鑄成一頭金牛。人民說:「以色列啊,這是帶領我們離開埃及的神明!」
5於是,亞倫在金牛像前築了一座祭壇,宣佈說:「明天要為上主守節。」
這一節似乎有意要說明亞倫並沒有真正要為他們造神明偶像作為崇拜的對象,他仍然呼籲記得要敬拜耶和華上帝,因此,他在金牛像前又築了一座祭壇,並且宣佈是為上帝守節用的。問題是百姓並不是這樣的想法。
6第二日一早,人民牽來了一些牲畜,有的當牲祭燒化,有的當平安祭吃。他們坐下大吃大喝,狂歡作樂。
「狂歡作樂」(和合本譯為「玩耍」)具有性行為的暗義,常用來形容古代異教在慶祝豐收時的不道德縱慾狂歡(民25:1-9)。這樣一來,他們又觸犯了第七誡。這段經文讓我們看到以色列人民要求的是看得見的神明。他們因為無法看到耶和華上帝的面貌,無法像在埃及那樣,有個明顯可見、可摸的神明作對象供作敬拜。這一點恐怕也是一般人在信仰上最大的軟弱吧,畢竟這需要信心的眼光,需要有超越的眼光。
7上主對摩西說:「你趕快下山,因為你從埃及領出來的人民犯罪,背棄我。
上帝一方面向摩西顯現,一方面也看到百姓的背叛。因此,上帝向摩西說百姓已經背叛。很清楚地,在說明上帝是無所不知的。
32:7是整個事件的關鍵句,上帝看見百姓已經「背棄」(和合本「敗壞」)。因此,上帝向摩西說「你」的百姓,就是「你」從埃及領出來的;而不是立約時上帝所說的「我」的百姓。換言之,以色列人的罪使得他們與上帝之間的關係徹底破裂。於是在32:19摩西將上帝親手寫的兩塊石版「摔碎」,表示以色列人與上帝的關係從此粉碎。
8他們已經偏離了我命令他們走的道路。他們用金子鑄造了一頭牛,向牠跪拜,向牠獻祭。他們說,這牛是領他們出埃及的神明。
9我知道這人民多麼頑劣!
會主心得:上帝所揀選的人們,並不是因為這人或族群有甚麼好,足夠使上帝要揀選他們。相反地,這些人總是因為非常頑劣,背叛上帝,上帝卻一而再地要帶領他們回來到祂的身邊。使徒保羅說得好:「上帝對我們顯示了無比的愛;當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基督已經為我們死了!」(羅馬書5:8)例如,雅各被揀選成為族長,並不是因為雅各有甚麼值得被上帝揀選的條件,乃是因為上帝要他,從這裡顯明上帝無比的愛。以色列人民是這樣地頑劣,而上帝卻從他們還在奴隸痛苦的環境中,就揀選他們,並帶領他們出埃及。但記住,蒙恩的罪人必須以聖潔來回應上帝的揀選與呼召。因為憂傷痛悔的心,上帝必不輕看。(參詩篇51:17)
10現在,你不要攔阻我;我要向他們發烈怒,滅絕他們。我要使你和你的子孫成為大族。」
11但是摩西向上主─他的上帝求說:「上主啊,為甚麼向你的子民這樣發怒呢?他們不是你用大能大力從埃及救出來的嗎?
32:11-13是關於摩西為以色列人祈求,顯示摩西作為「中保」的角色。摩西的代求有三方面:
1.記念上帝拯救以色列人。
2.免得埃及人議論上帝的作為。
3.記念 上帝與以色列先祖所立的約。
12為甚麼讓埃及人說,你故意領他們離開埃及,為要在山裏把他們完全消滅了呢?求你息怒,回心轉意,不要向你的子民降大災禍。
13求你記念你的僕人亞伯拉罕、以撒、雅各,記得你向他們發了嚴肅的誓言,要使他們子孫繁多,像天上的星星那麼多,並且應許把這整塊土地賜給他們的後代,作為永久的基業。」
14於是上主改變了心意,沒有把災禍降在他子民身上。
果然上帝記念摩西的代求,於是上帝就「改變了心意」(和合本譯為「後悔」)。後悔,並不是說上帝犯了錯失,而是描述上帝的憂愁和傷心,因此改變自己的心意。 這也讓我們知道,人雖有罪,但終究上帝仍然守約施慈愛。正如列王記上8:23所說:「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啊,天上地下沒有神可比你的!你向那盡心行在你 面前的僕人守約施慈愛。」
15摩西轉身下山,拿著兩塊兩面都寫著誡命的石版。
在出埃及記31:18並沒有說這兩塊石版是兩面都寫著誡命,只有在這裡說是兩面都有寫著誡命。
16上帝親自做了這兩塊石版,並把誡命刻在上面。
作者在這裡所強調的是這誡命乃是上帝親自頒發的,且石版上的字是上帝親自寫的。這些都是要說明誡命的神聖和不可忽略性。按照近東的傳統,兩塊石版所寫的應該都是一樣,讓立約雙方各持一塊。在出埃及記25:21說:「要把那兩塊石版放在約櫃裡,把蓋放在櫃上面。」這樣我們可以知道後來重新刻寫的兩塊石版就是這樣放置在約櫃裡面。
17約書亞聽見人民呼喊的聲音,對摩西說:「我聽見營中有戰爭的聲音!」
在出埃及記24:13說約書亞是摩西的助手。他原本是一位軍事將領(出埃及記17:9),跟摩西上山,卻只能跟到半山間,因為上帝只允許摩西接近祂。因此,當摩西從山上下來的時候,最先遇到的就是約書亞。
18摩西說:「這既不像打勝仗的歡呼,也不像打敗仗的呼叫,而是歌唱的聲音!」
19摩西走近營地的時候,看見了牛像和跳舞的人群,禁不住大怒,就在山腳把帶來的兩塊石版摔在地上,摔碎了。
摩西將石版摔碎,所要表明的意義就是以色列人民與上帝之間的立約關係已經隨著石版的破碎而被破壞。
20他把人民鑄造的牛拿過來,鎔化了,磨成粉末,撒在水上,然後叫以色列人喝。
當摩西下山之後,就吩咐百姓將所鑄的牛犢用火焚燒,磨得粉碎,撒在水面上,叫以色列人喝。用以顯示偶像的軟弱無能,更諷刺的是百姓將自己的「神」喝進肚子 裡,這樣的教訓將使他們畢生難忘。令人聯想到給嫌疑不貞之妻子喝的「苦水」(民5:18-22)。以色列既是不忠於屬天「丈夫」耶和華,便必然要受咒詛(32:35;參民5:27)。
21他對亞倫說:「這些人對你做了些甚麼,你竟使他們犯這樣的重罪?」
32:21-24關於亞倫的自辯。
22亞倫回答:「請不要生我的氣;你知道這些人決心作惡。他們對我說:
23『我們不曉得那個領我們出埃及的摩西遇到了甚麼事;所以請替我們造個神明來帶領我們。』
24我要他們把金飾帶來給我;那些有金飾的人就摘下他們所有的,交給我。我把金飾丟在火中;這牛就出來了!」
亞倫回答摩西時,他重複百姓與他對話的每一個字(比較32:1, 23的經文);但論到他所作所為時,亞倫卻語焉不詳,甚至形容牛犢是神奇地從火中自己走出來的,希望藉此將錯誤推到百姓身上。所以,亞倫對摩西說:「你知道這些人決心作惡」(32:22)亞倫推卸責任,彷彿亞當和夏娃相互推諉是一樣的(參考創世記第3章)。
25摩西看出亞倫無法管束人民,以致他們放肆,成為敵人的笑柄。
32:25-29讓我們清楚知道信仰是關乎生命,是生命嚴肅的抉擇。上帝不允許人對祂不忠實,即違背第一誡「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上帝。」(20:3)信仰既然是生命的抉擇,就必須嚴肅以對,不可含混其事。
26他就站在營門前,大聲說:「凡屬上主的人都到我這邊來!」所有的利未人就都結集在他身邊。
利未支派是摩西本族。因此,摩西要求利未族的人進行「淨化」的懲罰,有三千人被殺。這次斷腕的做法,對於信仰內涵有非常重要的釐清作用,使得「耶和華宗 教」不再參雜異教。
27他吩咐他們:「上主─以色列的上帝命令你們每一個人都佩上劍,從這門到那門,走遍全營,殺你們的兄弟、朋友,和鄰居。」
28利未人服從命令,在那一天約殺了三千人。
摩西吩咐利未人說:「你們奉獻了自己」,和合本譯為「你們要自潔」,意思是說他們分別為聖,效忠於上帝,因此他們要潔淨履行祭司的職務。這些被審判的人未必比其他人邪惡,根據路加福音13:1-5,這種「有限度的審判」是神的恩典,對其他人有警誡的作用。這段經文讓我們清楚知道,以色列人民為何對祭拜偶像的行徑,看成是非常嚴重的違背上帝旨意,其罪等同於死刑一樣,幾乎是罪不可赦。
30第二天,摩西對人民說:「你們犯了嚴重的罪。現在我要再上山,到上主那裏去,也許能夠為你們求得上主的饒恕。」
31於是摩西回到上主那裏,說:「人民犯了嚴重的罪;他們鑄造金神像崇拜。
32求你赦免他們的罪;否則,求你從你子民的名冊上除掉我的名字。」
摩西第二次覲見上帝時,並未試圖對上帝掩飾百姓的罪惡。按照哥林多前書13:7,愛不論斷人,缺乏愛心才會論斷罪惡,以致罪人在上帝面前得虛偽的信心。約瑟在創世記50:20清楚說,他對兄弟們並無怨恨,但他並未試圖減少他們的罪惡;就是耶穌的禱告:『父阿,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路23:34),也沒有暗示不需要赦免。
摩西為百姓的罪祈求上帝的寬恕,否則求上帝從子民的名冊上除掉他的名字。聖經說上帝那裡有一本生命冊,上帝親自在登錄(詩篇9:5、69:28)。
33上主回答:「我要從我冊上除掉的是那些得罪我的人的名字。對於摩西的請求,上帝清楚表明人無法代人贖罪,「我要從我冊上除掉的是那些得罪我的人的名字。」(32:33)因在上帝追討的日子,誰犯罪誰就要受懲罰(32:34,見申命記24:16)。
耶利米先知對於個人犯罪必須自行承擔也有深刻的教導:「當那些日子,人不再說:父親吃了酸葡萄,兒子的牙酸倒了。但各人必因自己的罪死亡;凡吃酸葡萄的,自己的牙必酸倒。」(耶利米書31:29-30)
34現在你去吧,把人民帶到我指示你的地方。我要差天使在你前面引導你。可是時候將到,我要懲罰他們所犯的罪。」
35上主在人民當中降下瘟疫,因為他們逼亞倫鑄造金牛像。
這一節再次說明上帝擊殺百姓,乃因為他們作金牛犢。可見此事是一件相當嚴肅的信仰課題。
出埃及記可分成五大段:
1-14章,出埃及(身體的出埃及)。
15-19章,曠野生活(心靈的出埃及)。
20-24章,立約和約書的頒佈。
25-31章,約櫃和會幕的建造,以及祭司條例。
32-40章,背叛和信仰的重建。
第五段前三章(32-34章)描述以色列人的背叛,後六章描述信仰的重建。今天所讀的就是以色列人背叛的背景。這一段背叛的歷史常被當成信仰反省的素材,特別當以色列人亡國被擄到巴比倫之後,他們開始反省國破家亡的原因,就是沒有遵行上帝的話語,因而使民族陷入無可挽回的危機中。所以,當他們復國之後,就會重拾上帝的話,並與上帝重新立約(尼希米記8:9,9:38)。
1以色列人民看見摩西遲遲沒有下山,都聚集到亞倫跟前,對他說:「我們不曉得那個領我們出埃及的摩西遇到了甚麼事;所以請替我們造個神明〔或譯:造一些神明〕來帶領我們!」
「遲遲」,這字帶有「羞恥」的意思。表示摩西的遲遲沒有下山,使他們感到「羞恥」,他們覺得好像被摩西騙了的意思。
出埃及記24:18說摩西上山足足有「四十晝夜」之久,令以色列人民感到非常的不耐煩,他們對亞倫所說的話中,就充滿著對摩西的「是否還存在」表示懷疑,因此他們說:「我們不曉得那個領我們出埃及的摩西遇到了甚麼事?」這句話說出他們心中的不安,因為猶太人認為人若看見上帝的面,必定會死;甚至,孩猜測摩西拋棄、離開了他們。聚集「到」亞倫那裡,這裡的「到」字,含有威脅的內涵,意思是用生氣的語氣,或是不友善的態度來到亞倫面前。這或許就是亞倫妥協為他們造金牛的原因吧。他可能想先安頓他們的情緒再說。
以色列人耐不住性子去等候摩西,或應說是對上帝失去信心而按耐不住,轉而要求亞倫造「神像」代替摩西引領他們。「神像」是使用「複數」名詞(32:1,4,8,23,31),即「多位神明」,換言之百姓要求亞倫為他們「造一些神明」。或許百姓認為摩西因為親眼看到上帝而遭遇不測,因而想以埃及地的神明來取代上帝。古代埃及的挪弗(今孟斐斯)一帶崇拜公牛神「亞皮斯」以求豐收很盛行(耶利米書46:14-15),這或許是他們選擇造金牛的原因。
「替我們造個神明來帶領我們!」這是一種很不客氣的命令語句。這句話也說出他們在埃及的經驗,神明是人用自己的手造出來的。現在他們將這樣的經驗拿來要求亞倫。在列王記上12:28-31說到分裂後的北國以色列,在國王耶羅波安帶領下,也為了要安撫人民因為無法回去耶路撒冷敬拜上帝的心靈空虛,耶羅波安就造了兩隻金牛放在伯特利和但這兩個地方,供人民敬拜,並且「在一些山頭建造敬拜的神殿」,後來這些神像和祭壇都被拆毀,也像這次摩西將金牛磨成灰一樣(列王記下23:15)。聖經作者說這種行為是導引人民犯罪的主要原因,因為這樣做,人民就離開了上帝指引的道路。
會主心得:以色列人以為摩西不在他們身邊,就認為上帝不再與他們同行。他們將「領袖」視為上帝,甚至他們想看那看得見的神明,認為那摸得著的神明才是實在的,但是他們錯了。因為,人無法替代上帝,雖然我們看不到上帝,摸不到上帝,上帝卻是一直與他們同行,就在他們的身邊與他們同在,並且很清楚地看到他們所犯的嚴重錯誤。
我常常遇到信徒,或是遇到一些在詢問信仰問題的人說:「上帝在哪裡?我看不到。」甚至有人會說:「把上帝請出來給我看到,我才要信。」但是,以色列人民的經驗給我們很好的啟示:人是有限的,無法看到全能的上帝。但是上帝卻很清楚地看著我們的一舉一動。多馬的故事就是個好的借鏡;因為他不相信耶穌基督復活,說一定要「親眼看見」復活的耶穌基督,並且用他的「指頭摸那釘痕」,用他的手摸耶穌基督被羅馬兵丁的槍所插的「肋旁」,否則就「絕對不信」。結果耶穌基督親自顯現給他看,並且對他說:「你因為看見了我才信嗎?那些沒有看見而信的是多麼有福啊!」(約翰福音20:25,29)約翰一書的作者這樣說:「沒有人看見過上帝,但我們若彼此相愛,上帝就在我們的生命裡,而他的愛藉著我們完全實現了。」(約翰一書4:12)他繼續說: 「上帝是愛,那有了愛在他的生命裡的人就是有上帝的生命,而上帝在他的生命裡。」(約翰一書4:16b) 很清楚地說明一個基本的信息:我們雖然看不見上帝,但如果心中有愛,我們的生命就會有上帝在裡面。人是由學習愛來認識上帝,也從接受愛認識上帝。更因為付出愛,看到上帝就在我們身上。 上帝在哪裡?祂就在我們身邊,與我們同在,因為祂就是愛!
2亞倫對他們說:「把你們的妻子和兒女們帶著的金耳環摘下,拿來給我。」
3人民就都摘下他們的金耳環,送到亞倫跟前。
4亞倫把耳環鎔了,倒在模型裏,鑄成一頭金牛。人民說:「以色列啊,這是帶領我們離開埃及的神明!」
5於是,亞倫在金牛像前築了一座祭壇,宣佈說:「明天要為上主守節。」
這一節似乎有意要說明亞倫並沒有真正要為他們造神明偶像作為崇拜的對象,他仍然呼籲記得要敬拜耶和華上帝,因此,他在金牛像前又築了一座祭壇,並且宣佈是為上帝守節用的。問題是百姓並不是這樣的想法。
6第二日一早,人民牽來了一些牲畜,有的當牲祭燒化,有的當平安祭吃。他們坐下大吃大喝,狂歡作樂。
「狂歡作樂」(和合本譯為「玩耍」)具有性行為的暗義,常用來形容古代異教在慶祝豐收時的不道德縱慾狂歡(民25:1-9)。這樣一來,他們又觸犯了第七誡。這段經文讓我們看到以色列人民要求的是看得見的神明。他們因為無法看到耶和華上帝的面貌,無法像在埃及那樣,有個明顯可見、可摸的神明作對象供作敬拜。這一點恐怕也是一般人在信仰上最大的軟弱吧,畢竟這需要信心的眼光,需要有超越的眼光。
7上主對摩西說:「你趕快下山,因為你從埃及領出來的人民犯罪,背棄我。
上帝一方面向摩西顯現,一方面也看到百姓的背叛。因此,上帝向摩西說百姓已經背叛。很清楚地,在說明上帝是無所不知的。
32:7是整個事件的關鍵句,上帝看見百姓已經「背棄」(和合本「敗壞」)。因此,上帝向摩西說「你」的百姓,就是「你」從埃及領出來的;而不是立約時上帝所說的「我」的百姓。換言之,以色列人的罪使得他們與上帝之間的關係徹底破裂。於是在32:19摩西將上帝親手寫的兩塊石版「摔碎」,表示以色列人與上帝的關係從此粉碎。
8他們已經偏離了我命令他們走的道路。他們用金子鑄造了一頭牛,向牠跪拜,向牠獻祭。他們說,這牛是領他們出埃及的神明。
9我知道這人民多麼頑劣!
會主心得:上帝所揀選的人們,並不是因為這人或族群有甚麼好,足夠使上帝要揀選他們。相反地,這些人總是因為非常頑劣,背叛上帝,上帝卻一而再地要帶領他們回來到祂的身邊。使徒保羅說得好:「上帝對我們顯示了無比的愛;當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基督已經為我們死了!」(羅馬書5:8)例如,雅各被揀選成為族長,並不是因為雅各有甚麼值得被上帝揀選的條件,乃是因為上帝要他,從這裡顯明上帝無比的愛。以色列人民是這樣地頑劣,而上帝卻從他們還在奴隸痛苦的環境中,就揀選他們,並帶領他們出埃及。但記住,蒙恩的罪人必須以聖潔來回應上帝的揀選與呼召。因為憂傷痛悔的心,上帝必不輕看。(參詩篇51:17)
10現在,你不要攔阻我;我要向他們發烈怒,滅絕他們。我要使你和你的子孫成為大族。」
11但是摩西向上主─他的上帝求說:「上主啊,為甚麼向你的子民這樣發怒呢?他們不是你用大能大力從埃及救出來的嗎?
32:11-13是關於摩西為以色列人祈求,顯示摩西作為「中保」的角色。摩西的代求有三方面:
1.記念上帝拯救以色列人。
2.免得埃及人議論上帝的作為。
3.記念 上帝與以色列先祖所立的約。
12為甚麼讓埃及人說,你故意領他們離開埃及,為要在山裏把他們完全消滅了呢?求你息怒,回心轉意,不要向你的子民降大災禍。
13求你記念你的僕人亞伯拉罕、以撒、雅各,記得你向他們發了嚴肅的誓言,要使他們子孫繁多,像天上的星星那麼多,並且應許把這整塊土地賜給他們的後代,作為永久的基業。」
14於是上主改變了心意,沒有把災禍降在他子民身上。
果然上帝記念摩西的代求,於是上帝就「改變了心意」(和合本譯為「後悔」)。後悔,並不是說上帝犯了錯失,而是描述上帝的憂愁和傷心,因此改變自己的心意。 這也讓我們知道,人雖有罪,但終究上帝仍然守約施慈愛。正如列王記上8:23所說:「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啊,天上地下沒有神可比你的!你向那盡心行在你 面前的僕人守約施慈愛。」
15摩西轉身下山,拿著兩塊兩面都寫著誡命的石版。
在出埃及記31:18並沒有說這兩塊石版是兩面都寫著誡命,只有在這裡說是兩面都有寫著誡命。
16上帝親自做了這兩塊石版,並把誡命刻在上面。
作者在這裡所強調的是這誡命乃是上帝親自頒發的,且石版上的字是上帝親自寫的。這些都是要說明誡命的神聖和不可忽略性。按照近東的傳統,兩塊石版所寫的應該都是一樣,讓立約雙方各持一塊。在出埃及記25:21說:「要把那兩塊石版放在約櫃裡,把蓋放在櫃上面。」這樣我們可以知道後來重新刻寫的兩塊石版就是這樣放置在約櫃裡面。
17約書亞聽見人民呼喊的聲音,對摩西說:「我聽見營中有戰爭的聲音!」
在出埃及記24:13說約書亞是摩西的助手。他原本是一位軍事將領(出埃及記17:9),跟摩西上山,卻只能跟到半山間,因為上帝只允許摩西接近祂。因此,當摩西從山上下來的時候,最先遇到的就是約書亞。
18摩西說:「這既不像打勝仗的歡呼,也不像打敗仗的呼叫,而是歌唱的聲音!」
19摩西走近營地的時候,看見了牛像和跳舞的人群,禁不住大怒,就在山腳把帶來的兩塊石版摔在地上,摔碎了。
摩西將石版摔碎,所要表明的意義就是以色列人民與上帝之間的立約關係已經隨著石版的破碎而被破壞。
20他把人民鑄造的牛拿過來,鎔化了,磨成粉末,撒在水上,然後叫以色列人喝。
當摩西下山之後,就吩咐百姓將所鑄的牛犢用火焚燒,磨得粉碎,撒在水面上,叫以色列人喝。用以顯示偶像的軟弱無能,更諷刺的是百姓將自己的「神」喝進肚子 裡,這樣的教訓將使他們畢生難忘。令人聯想到給嫌疑不貞之妻子喝的「苦水」(民5:18-22)。以色列既是不忠於屬天「丈夫」耶和華,便必然要受咒詛(32:35;參民5:27)。
21他對亞倫說:「這些人對你做了些甚麼,你竟使他們犯這樣的重罪?」
32:21-24關於亞倫的自辯。
22亞倫回答:「請不要生我的氣;你知道這些人決心作惡。他們對我說:
23『我們不曉得那個領我們出埃及的摩西遇到了甚麼事;所以請替我們造個神明來帶領我們。』
24我要他們把金飾帶來給我;那些有金飾的人就摘下他們所有的,交給我。我把金飾丟在火中;這牛就出來了!」
亞倫回答摩西時,他重複百姓與他對話的每一個字(比較32:1, 23的經文);但論到他所作所為時,亞倫卻語焉不詳,甚至形容牛犢是神奇地從火中自己走出來的,希望藉此將錯誤推到百姓身上。所以,亞倫對摩西說:「你知道這些人決心作惡」(32:22)亞倫推卸責任,彷彿亞當和夏娃相互推諉是一樣的(參考創世記第3章)。
25摩西看出亞倫無法管束人民,以致他們放肆,成為敵人的笑柄。
32:25-29讓我們清楚知道信仰是關乎生命,是生命嚴肅的抉擇。上帝不允許人對祂不忠實,即違背第一誡「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上帝。」(20:3)信仰既然是生命的抉擇,就必須嚴肅以對,不可含混其事。
26他就站在營門前,大聲說:「凡屬上主的人都到我這邊來!」所有的利未人就都結集在他身邊。
利未支派是摩西本族。因此,摩西要求利未族的人進行「淨化」的懲罰,有三千人被殺。這次斷腕的做法,對於信仰內涵有非常重要的釐清作用,使得「耶和華宗 教」不再參雜異教。
27他吩咐他們:「上主─以色列的上帝命令你們每一個人都佩上劍,從這門到那門,走遍全營,殺你們的兄弟、朋友,和鄰居。」
28利未人服從命令,在那一天約殺了三千人。
會主心得:許多人時常會問上帝為何要利未人殺死那三千人?上帝是否太殘暴呢?當我們為這三千人抱屈時,我們也當回想上帝之前如何以慈愛款待他們。這事件讓我們了解到信仰的基本態度就是生命的抉擇,人人就必須嚴肅以對,不可含混其事。摩西「淨化」的斷腕做法,對於信仰內涵有非常重要的釐清作用,使得「耶和華宗教」不再參雜異教。對於今日教會而言,面對教會世俗化或參雜異教風俗的狀況時,我們雖不可能像摩西一般做出擊殺的行為,但我們卻必須嚴肅的看待。
我們看到以色列人民曾在山腳下信誓旦旦地對上帝說:「上主所吩咐的一切命令,我們願意順從遵行。」(出埃及記24:7)但是,他們很快就忘了,或是很快就將他們所立誓過的話給拋在腦後。他們敬拜偶像神明,結果引起這場死亡大災難,所付出的代價不可謂不大啊。
同樣的,今天我們應該從以色列民族的慘痛經驗學到教訓。我們不要以為上帝是個慈悲的上帝,就用很隨便的態度以為可以隨便應付一下上帝與我們之間所立之約的要求,或是對自己與上帝所立的約以輕視的態度看待,千萬不要有這樣的心態。除非我們沒有準備好立約的心,只要我們已經與上帝立過約,我們就要盡所有的力量遵守,不要找許多看來好像很重要的理由來搪塞,或是找到一大堆藉口,這些對我們的信仰都不會有任何意義,因為上帝很清楚我們的內心到底在盤算甚麼。不要在事情發生了,才來反問:上帝為甚麼會這樣對待我?我們應該先這樣問:我用甚麼態度對待上帝?或是問問我們自己:是否真的遵守了與上帝之間所立的約?
29摩西對利未人說:「今天,你們奉獻了自己〔希伯來文是:你們今天要把自己分別為聖或你們今天已經分別為聖了〕,履行祭司事奉上主的職務,殺了自己的兒子和兄弟,所以你們蒙上主賜福了。」我們看到以色列人民曾在山腳下信誓旦旦地對上帝說:「上主所吩咐的一切命令,我們願意順從遵行。」(出埃及記24:7)但是,他們很快就忘了,或是很快就將他們所立誓過的話給拋在腦後。他們敬拜偶像神明,結果引起這場死亡大災難,所付出的代價不可謂不大啊。
同樣的,今天我們應該從以色列民族的慘痛經驗學到教訓。我們不要以為上帝是個慈悲的上帝,就用很隨便的態度以為可以隨便應付一下上帝與我們之間所立之約的要求,或是對自己與上帝所立的約以輕視的態度看待,千萬不要有這樣的心態。除非我們沒有準備好立約的心,只要我們已經與上帝立過約,我們就要盡所有的力量遵守,不要找許多看來好像很重要的理由來搪塞,或是找到一大堆藉口,這些對我們的信仰都不會有任何意義,因為上帝很清楚我們的內心到底在盤算甚麼。不要在事情發生了,才來反問:上帝為甚麼會這樣對待我?我們應該先這樣問:我用甚麼態度對待上帝?或是問問我們自己:是否真的遵守了與上帝之間所立的約?
摩西吩咐利未人說:「你們奉獻了自己」,和合本譯為「你們要自潔」,意思是說他們分別為聖,效忠於上帝,因此他們要潔淨履行祭司的職務。這些被審判的人未必比其他人邪惡,根據路加福音13:1-5,這種「有限度的審判」是神的恩典,對其他人有警誡的作用。這段經文讓我們清楚知道,以色列人民為何對祭拜偶像的行徑,看成是非常嚴重的違背上帝旨意,其罪等同於死刑一樣,幾乎是罪不可赦。
30第二天,摩西對人民說:「你們犯了嚴重的罪。現在我要再上山,到上主那裏去,也許能夠為你們求得上主的饒恕。」
31於是摩西回到上主那裏,說:「人民犯了嚴重的罪;他們鑄造金神像崇拜。
32求你赦免他們的罪;否則,求你從你子民的名冊上除掉我的名字。」
摩西第二次覲見上帝時,並未試圖對上帝掩飾百姓的罪惡。按照哥林多前書13:7,愛不論斷人,缺乏愛心才會論斷罪惡,以致罪人在上帝面前得虛偽的信心。約瑟在創世記50:20清楚說,他對兄弟們並無怨恨,但他並未試圖減少他們的罪惡;就是耶穌的禱告:『父阿,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路23:34),也沒有暗示不需要赦免。
摩西為百姓的罪祈求上帝的寬恕,否則求上帝從子民的名冊上除掉他的名字。聖經說上帝那裡有一本生命冊,上帝親自在登錄(詩篇9:5、69:28)。
33上主回答:「我要從我冊上除掉的是那些得罪我的人的名字。對於摩西的請求,上帝清楚表明人無法代人贖罪,「我要從我冊上除掉的是那些得罪我的人的名字。」(32:33)因在上帝追討的日子,誰犯罪誰就要受懲罰(32:34,見申命記24:16)。
耶利米先知對於個人犯罪必須自行承擔也有深刻的教導:「當那些日子,人不再說:父親吃了酸葡萄,兒子的牙酸倒了。但各人必因自己的罪死亡;凡吃酸葡萄的,自己的牙必酸倒。」(耶利米書31:29-30)
34現在你去吧,把人民帶到我指示你的地方。我要差天使在你前面引導你。可是時候將到,我要懲罰他們所犯的罪。」
35上主在人民當中降下瘟疫,因為他們逼亞倫鑄造金牛像。
這一節再次說明上帝擊殺百姓,乃因為他們作金牛犢。可見此事是一件相當嚴肅的信仰課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