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8日 星期四

傳道書8:2-17上帝是生命的解答

上帝是生命的解答 (2017.5.21濟南教會主日講道大綱)
傳道書8:2-17
在第八章裡,傳道者進一步觀察太陽底下更是一個「不公、不義」的世界,人在這樣的處境下,如何看到自己的責任?如何看到盼望呢?如何找到生命的方向?
一首英文詩“I was dying” 「臨終」

一、真正的權威(8:2-8)
論到人生的權柄問題。在太陽底下,君王的權威沒有人可以抵抗他。
太陽底下的造神運動,帶來文化上的綑綁。
人懂得對君王、統治者順服、有禮,但卻忽略對上帝的敬畏。

二、人生的不公不義(8:9-14)
傳道者再次專心觀察,且是廣泛的歸納「我看見了一切」。他提到我們人生中什麼樣的疑惑?
◎為何善不一定有善報,惡不一定有惡報?
◎為何苦難的發生沒有原則?
第十節的翻譯問題:上下文都是在說明「惡人受到不應得尊敬與尊榮」。
惡人「生前出入聖所」,表面看起來是有信仰的人;但是在傳道者看來,其內心卻沒有真正的信仰。
傳道者感慨人生的不公平:
◎受苦愈多,是否就表示犯罪愈重?
耶穌在路上看見一個生下來就失明的人。他的門徒問他:「老師,這個人生來就失明,是誰的罪造成的?是他自己的罪或是他父母的罪呢?」(約翰福音9:1-2)
◎凡事順利,是否就表示走在正義的路上?
「他們不像別人受苦;他們不像別人遭遇患難。因此,他們把驕傲當項鍊戴;他們把暴力當袍子穿。他們心裏湧出邪惡;他們的意念充滿詭詐。」(詩篇73:5-7)

三、人生中的奧秘(8:15-17)
傳道者並沒有因為感受到一切都是「空虛」而放棄他對智慧的追求。
面對這個奧祕的人生,我們應當如何?使徒保羅在寫給歌羅西教會的書信這樣勸勉說:
我們不斷地為你們禱告,求上帝使你們從聖靈得到各樣的智慧和理解力,能夠充分地認識他的旨意。這樣,你們的生活就會合乎主的要求,凡事使他喜歡。同時,你們會在生活上結出各種美好的果子,對上帝的認識也會增進。(歌羅西書1:9-10)

這一段經文帶給我們二項美好的信息:
一、基督徒必須明白真正的權柄在於上帝,且要更加謙卑地尋求上帝的帶領
我們活在這世上,是否需要順服這世上的制度、權柄?
羅馬書13:1人人都應該服從國家的權力機構,因為權力的存在是上帝所准許的;當政者的權力是從上帝來的。
羅馬書13:1-7的處境是在君權政治時代。
論到「權柄」的事,馬太福音20:25-28記載一段耶穌的教導。
約翰.加爾文在《基督教要義》「地上君王違背上帝的時候,就是他們失去權力的時候,並且他們也不配被人指望。我們應該斷然地向他們挑戰,而不是順服他們。」

二、不公平的人生中,上帝總有解答
傳道者探討不公平的人生,最後他沒有答案,並且將此事視為「人生的奧秘」。
在初代教會,基督徒如何面對不公平、不公義:羅馬書12:19

問題討論:
1.面對不公義的制度、權柄,基督徒應該採取什麼態度?
2.受苦愈多,是否就表示犯罪愈重?凡事順利,是否就表示走在正義的路上?基督徒該如何看待「苦難」的問題?
3.我們應該如何致力「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講道篇

上帝是生命的解答
傳道書8:2-17 (2017.5.21濟南教會主日講道篇)
之前說過《傳道書》是以色列人在「住棚節」所讀的書卷,這個節期前後長達八天,是以色列人民慶祝收割的季節,同時也是親朋好友、宗族相聚的時候,在這段期間他們聚集的時後都是在研讀《傳道書》。就像我們上個月利用二個禮拜六整日研讀《使徒行傳》一樣,大家一起研讀、討論、分享,在每個人的背景、眼光下看到不同的亮光。目前禮拜一晚上「國會查經班/處境查經班」也是如此,不是牧師一個人的講,而是讓參與查經的人都能夠一起研讀、討論,這種研經的方式在每年的住棚節裡,猶太人都是這樣在進行。
每年讀,都有不同的亮光與啟發。在大家歡慶「住棚節」的聚會中,念《傳道書》一定有很不同的感受,大家會進一步地問:今年豐收,對我的生命說出甚麼意義?今年收成少,生活比較困苦,生命這樣勞苦,到底人活著是為了說明甚麼?
《傳道書》帶給人思想生命的問題與意義,這也是宗教上嚴肅的課題。綜觀全書的內容,不外在探討一個主要的問題:生命的價值是甚麼?人活著的意義是甚麼?傳道者對太陽底下觀察的心得就是「空虛的空虛」,無論是尋找知識、智慧,無論是勤奮工作、累積財富,最後也是「空虛」。
在第八章的主題裡,傳道者進一步觀察太陽底下更是一個「不公、不義」的世界,人在這樣的處境下,如何看到自己的責任?如何看到盼望呢?如何找到生命的方向?對於生命的問題,不只傳道者可以發問,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發問。
有一首英文詩I was dying這樣寫著:
First I was dying to finish high school and start college. 
And then I was dying to finish college and start working. 
And then I was dying to marry and have children. 
And then I was dying for my children to grow old enough for school so I could return to work. 
And then I was dying to retire. And now I am dying…
And suddenly I realize I forgot to live.  ~Nicole Zablocki 
from ‘A 4th Course of Chicken Soup for the Soul’ (2012)
中文如下:「臨終
首先,我拚死去完成中學去入大學;
然後,我拚死去完成大學來找好工。
接著,我拚死結婚去生兒養女;
然後,我拚死去養育子女來給他們好好成長。
我拚死使他們可以自立,我就可以做自己的事;
當然,就是拚死工作使我拚死可以退休。
現在我是到要了,卻忽然發現我忘記好好地活過
摘自《心靈雞湯第四課》
確實,很多人「拚死」,到「臨終」時才發現自己「忘記好好地活過」。讀《傳道書》這本書,就是要提醒我們不要忘了好好地活過,生命中還有很多值得付出的價值,還有很多等待我們去發現上帝創造的奧妙。

一、真正的權威(8:2-8)
2要遵守王的命令;不要隨便向上帝許願。3王可以隨意行事,你最好離開他;不要留在危險的地位上。4王的話有權威,沒有人能夠抗拒他。5只要遵從他的命令,就可得安全。聰明人知道做事的適當時機和方法。6無論做什麼事都有適當的時間和方法,但是人所知道的很有限。7沒有人知道將來要發生甚麼事,也沒有人能告訴他。8沒有人可以不死,也沒有人能夠決定自己的死期;這是人無法逃避的爭戰;任他窮兇極惡也逃脫不了。
第二至八節傳道者論到人生的權柄問題。在太陽底下,君王的權威沒有人可以抵抗他。在古代或是獨裁政體之下更是如此。在中國,君王可說是「天」、「神」的代理人,因此周朝推翻商朝之後,君王自稱為「天子」具有「神格」來統治百姓。天子所說的話的權柄就如同神一樣,君王出巡百姓就需要迴避。
封建制度下,很容易形成造神運動,原本有限的人卻要眾人稱呼他「萬歲、萬歲、萬萬歲」,說得再多,君王也是人也會死。但是將人造為神,卻經常發生在日光之下。中國的民間宗教就是如此。
例如:開鬼門的時間,是人訂的。關鬼門的時間,也是人訂的。若是人真的有能力開、關鬼門,那麼為何那麼怕鬼?
例如:十四世紀明朝小說家編寫小說《封神榜》,就造成108個神明。商朝最後一位君王紂王,他性格兇暴殘忍,又喜好女色,於是武王就召集了許多士兵,準備攻打紂王,然而武王也邀請了姜子牙為統率,勇士們在經過姜子牙有系統嚴格的訓練下,個個精神抖擻,當一切準備就緒,武王便展開攻擊,一路上雖然困難重重,但他們也一一克服,最後在周武王時打敗紂王,建立新的王國。對於有功人員,姜子牙予以賜封,在小說裡面各個都成為神明。
例如:在台灣最多人拜的偶像「土地公」。從前有一個收稅官,名叫張福德。他非常愛護百姓,如果百姓一時繳不出稅,他會寬緩些日子;要是真的沒有能力繳稅,他就私下減免百姓應繳的稅金。因此,贏得百姓的愛戴。他死後,新任的稅官很壞,他不但催逼百姓納稅,更時常提高稅金。沒多久,大家就非常受不了,感到痛苦萬分。百姓懷念張福德的好處,於是在田野中風景最好的地方為張福德立祠。將人造為神,百姓們常去燒香祈求庇佑。
在古代欠缺現代公民意識、民主意識的時代,很容易將人造為神。張福德以自己的特權減免少數人的稅金,就被百姓當成「神」。但是現代,比張福德更有愛心的大有人在,但比較不會去造神。
20151012日《商業內幕》整理出全球最慷慨、捐獻出最多金錢者的排行,比爾‧蓋茲(Bill Gates)270億美元居冠;投資泰斗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215億美元名列第二;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80億美元排第三名。
這些慈善家按照自己的感動來奉獻,善用上帝給的恩賜來幫助人,但是在民主社會裡,我們不會將他們視為神明。就像聖經告訴我們,有能力的要扶持沒有能力的,人人都當盡上帝所賜的恩典來榮神益人。上帝給我們每個人有不同恩賜,有醫師、律師、老師,有企業家,有各領域的工作者,我們都要按上帝所賜的恩典來服事。
從這段經文我們知道,雖然君王有極大的權威,但是君王不是上帝。我們都懂得對君王、統治者順服、有禮,但卻忽略對上帝的敬畏。因此,傳道者說,既指著上帝起誓,更應心存敬畏的心。因為,上帝鑑察人心。
傳道者又說:「人所知道的很有限。沒有人知道將來要發生甚麼事,也沒有人能告訴他。」就是因為我們在世上的權力、能力都是有限的,因此更需要謙卑倚靠上帝來管理世上的一切。

二、人生的不公不義(8:9-14)
9我專心觀察世上發生的事時,我看見了一切:一些人有權力,另一些人得在他們下面受苦。10我看見邪惡的人死後埋葬。他們生前出入聖所;我聽見有人在他們作惡的地方稱讚他們,這也是空虛。11為甚麼世人這樣大膽犯罪?因為罪沒有立刻受到懲罰。
12一個人犯罪百次,仍享長壽。我知道他們說:「敬畏上帝的人事事亨通;13作惡的人無福可言。他們的生命有如影兒;他們要夭折,因為他們不敬畏上帝。」
14但是,這話簡直荒謬。看看世上發生的事吧:多少時候,義人遭受邪惡人應受的懲罰;邪惡人反而得到義人應得的報償。我說,這也是空虛。
第九節,傳道者再一次專心觀察,且是廣泛的歸納「我看見了一切」。他提到我們人生中什麼樣的疑惑?為何善不一定有善報,惡不一定有惡報?為何苦難的發生沒有原則?
第十節「邪惡的人死後埋葬」,對古代以色列人而言,正式的葬禮代表尊榮,若是邪惡人的死,僅會草草了事,不會膏抹乳香、沒藥。但是,傳道者因見惡人的死得到尊榮的葬禮而感到困惑。這種事,在台灣也有啊!去年(2016)426日,有台灣「黑道仲裁者」之稱的「憨面」李照雄告別式在台中市舉行,搭2千坪的靈堂,台灣政商名流、演藝圈及各大幫派齊聚,超過二萬人致哀,佛光山、法鼓山、中台禪寺、慈濟台灣佛教四大派二千多名師父、居士誦經,108輛名車組成的引靈車隊和人潮綿延2公里。
第十節下的翻譯,現代中文譯本譯為「他們生前出入聖所;我聽見有人在他們作惡的地方稱讚他們,這也是空虛。」與和合本、台語漢字本的翻譯很明顯的不同。按照前後文的主詞來看,現代中文譯本的翻譯是正確的。上下文都是在說明「惡人受到不應得尊敬與尊榮」。而且這惡人「生前出入聖所」,表面看起來是有信仰的人,而且「有人在他們作惡的地方稱讚他們」;但是在傳道者看來,其內心卻沒有真正的信仰。就像耶穌的時代,法利賽人看來很有信仰,卻喜歡在路口轉角處大聲祈禱,自以為義要抓耶穌的把柄,最後終於將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
在第十一節裡,傳道者認為不公平卻沒有得到立即的報應,才造成「大膽犯罪」的現象日益猖獗。這就是傳道者感慨人生的不公平。我們來想想看,「受苦愈多,是否就表示犯罪愈重?」舊約裡面就有這種的觀點,甚至耶穌的門徒也受到舊約這些觀點影響;但耶穌不這樣認為,約翰福音就記載一件事:
耶穌在路上看見一個生下來就失明的人。他的門徒問他:「老師,這個人生來就失明,是誰的罪造成的?是他自己的罪或是他父母的罪呢?」(約翰福音9:1-2)
在此,耶穌告訴學生,受苦與犯罪沒有絕對的關聯,要在這失明的人身上彰顯出上帝的榮耀。
此外,「凡事順利,是否就表示走在正義的路上?」這也不是絕對的答案。詩篇中就有一段描述邪惡者作惡反倒平順:
「他們不像別人受苦;他們不像別人遭遇患難。因此,他們把驕傲當項鍊戴;他們把暴力當袍子穿。他們心裏湧出邪惡;他們的意念充滿詭詐。」(詩篇73:5-7)
為何在這世上,上帝使善不一定有善報,惡不一定有惡報呢?在第十四節,傳道者很無奈的說:「但是,這話簡直荒謬。看看世上發生的事吧:多少時候,義人遭受邪惡人應受的懲罰;邪惡人反而得到義人應得的報償。我說,這也是空虛。
使徒彼得在回答上帝為何沈默?他這樣說:「主並不像一般人所想的,遲遲不實現他的應許。相反地,他寬容你們;因為他不願意有一個人沉淪,卻要人人悔改。(彼得後書3:9)

三、人生中的奧秘(8:15-17)
15所以,我認為人應該享樂;因為在太陽底下他所有的樂趣不外吃、喝、享受。這是人在上帝所賜短暫的生命中勞碌所應得的一點享受。
16當我追求智慧,想探究世上所發生的事,我知道,人儘管日夜思索,17也不能明白上帝的作為。他無論怎樣嘗試,想知道在太陽底下所發生的事,也找不到答案。聰明人自以為知道,其實並不知道。
雖然怎樣嘗試,想知道在太陽底下所發生的事,也找不到答案。傳道者並沒有因為感受到一切都是「空虛」而放棄他對智慧的追求,相反的,他提出了一個實際的解決方法,就是仍然在太陽底下過每一天的生活,這包括吃、喝、享受,與好朋友、好同工彼此相互扶持鼓勵。
傳道者的結論是:我們必須知足,不要想去了解每一件事。辛勤工作,不止息的探究世上所發生的事,日夜思索都無法解開「人生的奧秘」這個謎。面對這個奧祕的人生,我們應當如何?使徒保羅在寫給歌羅西教會的書信這樣勸勉說:
我們不斷地為你們禱告,求上帝使你們從聖靈得到各樣的智慧和理解力,能夠充分地認識他的旨意。這樣,你們的生活就會合乎主的要求,凡事使他喜歡。同時,你們會在生活上結出各種美好的果子,對上帝的認識也會增進。(歌羅西書1:9-10)

這一段經文帶給我們二項美好的信息:
一、基督徒必須明白真正的權柄在於上帝,且要更加謙卑地尋求上帝的帶領
Anne, The Princess Royal (安妮長公主)與蘇格蘭教會前後任議長合影
這幾天,蘇格蘭長老教會在愛丁堡召開總會年會。在總會的第一天(2017.5.19)晚上有個進行幾百年的儀式「鑰匙儀式」(Ceremony of the Keys),由愛丁堡市長將兩把象徵性的鑰匙交給英國女王的代表(今年是安妮公主),意為歡迎女王來參加蘇格蘭教會總會年會,之後女王代表再將鑰匙交還給市長,並說:「我將這鑰匙交還你,我完全相信將鑰匙交給愛丁堡市長及全體議員,沒有比這更好的了!(“I return these keys, being perfectly convinced that they cannot be placed in better hands than those of the Lord Provost and councillors of my good city of Edinburgh.”),象徵充分授權給愛丁堡及教會。這也說明現代民主政治是「受託」的精神。「交付鑰匙」的受託儀式是源自馬太福音16:19「我要給你天國的鑰匙,你在地上所禁止的,在天上也要禁止;你在地上所准許的,在天上也要准許。」對政教合一的英國國王來說,上帝將治理權「交託」國王,國王在將治理權交託各城市的市長(he Lord Provost)、議會及教會。「鑰匙儀式」表明聖經中「受託」的精神,這也是今日民主制度中的精神。
但不是每個政治統治都是能實踐出美好的「受託」精神,如果遇到「惡權」,我們活在這世上,是否需要順服這世上的制度、權柄?
羅馬書13:1人人都應該服從國家的權力機構,因為權力的存在是上帝所准許的;當政者的權力是從上帝來的。」和合本譯為「在上有權柄的,人人當順服他,因為沒有權柄不是出於上帝的。凡掌權的都是上帝所命的。」這句經文是過去黨國基督徒很喜歡使用這一句話,德國希特勒威瑪政權也不例外。19337月,德國所有教堂都懸掛納粹黨旗,教堂講道宣讀的是千篇一律的頌詞。在希特勒的要求下,教會通過亞利安條款(Aryan Paragraph),強制不准猶太基督徒參與被按立的事工。納粹還提出了「領袖原則(Führer prinzip)」,宣稱希特勒是德國先知,有著與基督和使徒同等的權威;整本聖經應該在希特勒的教義和信念裏被解釋。
三年前(2014)318太陽花學運」時,也有傳道人引用羅馬書13:1-7說,政府的權柄是上帝賦予的,所以基督徒反對政府就是反對上帝!還有傳道者引用彼得前書2:18說,就算政府是乖僻的,基督徒也要順服。
有些經文從字面直接解釋很容易有處境的錯亂:羅馬書13:1-7的處境是在封建的君權政治時代,百姓一點政治權力也沒有;今日民主時代,行政權、立法權是公民限縮自己的權力,委託給行政權、立法權。當這些沒有民主素養的傳道者,將經文字面的意思套用在民主時代,就是一種處境上的錯亂,錯把民主制度的政府當作封建威權的皇帝。
更何況在封建君權政治底下,聖經中也有許多反抗濫用君王權柄的例子: 
希伯來收生婆拒絕順服埃及法老的命令殺害希伯來男嬰。 
摩西反抗埃及法老的權柄濫用。 
喇合順服上帝,不順服耶利哥城的統治者。 
士師們反抗統治者的壓榨。 
大衛逃離掃羅王的迫害,後來取代掃羅為王。
先知拿單指責大衛王犯殺人與姦淫的罪。
先知以利亞挑戰亞哈王與耶洗別王后的權柄。 
舊約的先知們都是在挑戰當時王室貴族的濫權自肥。 
耶穌挑戰當時的宗教領袖們的權柄:祭司、法利賽人等律法主義者,又罵他們是「粉飾的墳墓」。 
耶穌基督的門徒們對大祭司、文士、長老們所組成的「公會」說:「順從上帝,不順從人,是應當的。」 (5:294:19)
保羅的傳福音都是違反當時猶太教的領袖階級。
傳道者在第八章第二至八節說明了在太陽底下,君王的權威沒有人可以抵抗他;在第九至十一節感嘆人世間的不公平、不公義;甚至,在第十二至十三節傳道者感嘆「敬畏上帝」也有不能解決的問題,雖然如此他還是願意敬畏上帝。
論到「權柄」的事,馬太福音20:25-28記載一段耶穌的教導:
耶穌把他們叫到面前來,對他們說:「你們知道,這世上的人有執政者管轄他們,有領導者支配他們。可是,你們卻不是這樣。你們當中誰要作大人物,誰就得作你們的僕人;誰要居首,誰就得作你們的奴僕。正像人子一樣,他不是來受人侍候,而是來侍候人,並且為了救贖眾人而獻出自己的生命。」
約翰.加爾文基本上遵循「政教分離」的兩個王國理論。加爾文相信,在上帝所設立的世界秩序中,政治扮演積極且高尚的角色。但加爾文認為人性的軟弱,因此也對政府的功能與權力做了相當程度的限制與規範。
加爾文認為政府是上帝所設立的,要賞善罰惡,維持對上帝的禮拜。面對不公義的統治者時,他認為「私民」(private person)的基本態度應該要忍受並祈求上帝的拯救。但他相信上帝會興起祂的僕人,或藉由惡人,來除滅暴君。
加爾文甚至在《基督教要義》中說:「地上君王違背上帝的時候,就是他們失去權力的時候,並且他們也不配被人指望。我們應該斷然地向他們挑戰,而不是順服他們。
加爾文也強烈主張,在政治體制中的監督者或「次要官員」(lesser magistrate)都有抵抗暴君的責任。最重要的是,當統治者違反上帝的旨意時,人民不應該服從之。在十六世紀的處境中,加爾文所提倡的是「體制內的革命」以及「不服從的公民抵抗權」。基督徒必須明白真正的權柄在於上帝,且要更加謙卑地尋求上帝的帶領。如果我們沒有新約「受託」的觀念與價值時,我們很容易陷入傳道者觀察到不公、不義的空虛與無奈。今天,我們是天國的新國民,更應該透過耶穌的新眼光來重新認識聖經,重新認識這世界,重新發現「受託」的呼召,在我們的工作與生活中為基督做見證,來榮神益人。

二、不公平的人生中,上帝總有解答
傳道書的作者在今天這一章的經文中,探討不公平的人生,最後他沒有答案,並且將此事視為「人生的奧秘」。傳道者建議我們,面對不公平的人生,我們仍然要在太陽底下過每一天的生活,這包括吃、喝、享受,與好朋友、好同工彼此相互扶持鼓勵。
在初代教會,基督徒如何面對不公平、不公義,使徒保羅曾在羅馬書12:19這樣說:
朋友們!不要為自己復仇,寧可讓上帝的忿怒替你伸冤,因為聖經說:「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定報應。」
我讀過一則很難忘懷的故事:事情是發生在法國一間鄉村的天主教會。該教會的神父因為被控告姦殺他的女幫傭而被判無期徒刑,並且被送到一所專門在關重刑犯的監獄去服刑。這所監獄位在一塊孤島上,島上樹林密佈,且是沼澤地帶,許多鱷魚出沒,受刑人不大可能逃離該處。那神父剛被送去的時候,其它受刑人對他都相當敵視,認為他很惡劣,不應該姦殺幫他工作的女信徒。沒有人願接納他為同伴。事件發生後,也因為媒體大幅報導,使許多信徒拒絕再到該教會去參加聚會、敬拜,大家都在罵這位神父。他所屬的修會也將他除籍。
因為島上的生活環境很差,監獄的設備也不齊全。受刑人如果生病,都必須等補給船運送食物來,才順便載醫生來診治。因此,如果有人生病,就必須忍受痛苦,如果醫生開出的藥方不能治好,還得再等下一次,這樣等待看病,對受刑人來說確實是件苦上加苦的事。由於這位神父曾受過醫學的訓練,他都會主動去幫助那些生病的受刑人,但是大家都不喜歡他,有的人還拒絕和他講話。可是,他因為對醫藥確實有心得,且懂得一些傳統草藥秘方,在島上採集製藥給受刑人服用。就這樣,他漸漸地得到受刑人的接納,且成為該監獄最被尊敬的受刑人,因為他是大家生病時急難救助的醫師,幾乎監獄中的每個受刑人都需要他,有的人甚至要求他為他們舉行彌撒,漸漸地,他們不再認為他是一位會作奸犯科的神父。
有一天,一位受刑人因為工作時和人打架受傷,神父主動要幫忙他處理傷口,這位受刑人不但表示拒絕,並且還高聲喊叫要這位醫師離開他的身邊。大家都覺得奇怪,因為如果沒有馬上急救,這位受刑人可能會因流血過多而死去。雖然這位受刑人堅決不接受這位神父的醫治,監獄主管還是強制執行,讓神父醫治這位受傷的重刑犯。神父每天去病房看顧他,替他換藥,傷口逐漸復原。但奇怪的是,每次神父去替他診治、換藥的時候,這位受刑人的眼睛、嘴巴都是緊閉著,連一聲謝謝也沒有。難道說他恨這位神父到這樣的程度?
直到有一天,神父在監獄舉行復活節彌撒時,這位受刑人也已康復,他走到神父舉行彌撒的地方,突然跪在眾人和神父面前痛哭流淚。大家為他這樣唐突的舉動大惑不解。此時他才說出整個故事的緣由:他說自己才是殺死教堂女傭的真正兇手!原來他本是該教會的園丁,愛慕女傭已經很久。有一天早上,神父外出,他看見女傭在廚房中準備餐點,就走近她,並且強暴了她。由於她大聲喊叫,他一時情急就將女傭殺死了,並且偷竊了女傭的財物。為了要逃避責任,他將殺死女傭的罪嫁禍給神父,並秘密舉發是神父殺死女傭。他也在神父被捕入獄後,離開那間教會,並且改裝易容,更換了姓名。幾年後,他又因為喝醉酒和人發生爭吵而殺死人,被送來這所監獄服刑,怎麼想也沒有想到會在這裡遇到神父。因此,他一直很害怕看到神父。每次看到神父就像看到自己殺死那位女傭的情形。
大家一聽到這位受刑人的告白後,都大大吃驚。典獄長馬上將這這件弄錯了的案子呈報給上級司法單位,重新調查當年的整個調查過程,才發現當年的許多疑問沒有解決的地方,就像這位受刑人所陳述的。因此,法國政府馬上下令釋放這位神父,並且派人向他表示極大的歉意。但是,這位神父笑著回答說:「我想這是上帝的旨意,為的就是要派我來這個小島上服事這些受刑人。我現在已經知道,原來上帝是要差派我來這裡作工。所以我不要回去,我要在這裡工作,這裡才是我要工作的地方。」
這位神父知道了,這個孤島監獄是大家不喜歡來的地方,雖是如此,但上帝的愛在那那裡。他也同時明白,如果當時主教要差派他來,他一定會拒絕,甚至連主教也不會想到要差派神父來這種地方傳福音。而上帝卻透過這種方式要祂的僕人到這種地方,這是人怎麼想也想不到的奧秘啊!

問題討論:
1.面對不公義的制度、權柄,基督徒應該採取什麼態度?
2.受苦愈多,是否就表示犯罪愈重?凡事順利,是否就表示走在正義的路上?基督徒該如何看待「苦難」的問題?
3.我們應該如何致力「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General Assembly 2017, The Church of Scotland 
The Princess Royal's first official duty will be to take part in the Ceremony of the Keys, held at the Palace of Holyroodhouse the day before the General Assembly convenes -- which this year is Friday, 19 May. The colourful tradition marks the handing over of the keys of the City of Edinburgh by the Lord Provost to the Lord High Commissioner to the General Assembly.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