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日 星期四

使徒行傳2:1-47

使徒行傳 2:1-47 現代中文譯本
1五旬節那一天,信徒都聚集在一個地方。

五旬節在逾越節後五十天,又名七七節,是為著農作物豐收而獻上感謝的節日,也是每年三大節期之一(參申命記16:16)。耶穌在逾越節被釘十字架,並在四十天後升天,聖靈在耶穌復活後五十天降臨(即耶穌升天後十天)。 
2忽然有聲音從天上下來,彷彿一陣大風颳過的聲音,充滿了他們坐著的整個屋子。
3他們又看見形狀像火燄的舌頭,散開,停落在每一個人身上。
 
為甚麼是舌頭似的火燄呢?舌頭象徵言語和福音的傳播;火象徵神聖潔的同在,除去我們生命中的雜質,使我們的心火熱起來,也激發人去改變生命。
會主心得:神以蔚為壯觀的方法來向信徒顯明祂的同在,就是通過狂風、火燄和聖靈向他們顯現。你希望神以這種明顯的方法來向你顯現嗎?祂可能會這樣做,但小心不要強求神成就你的期望。在列王紀上19:11-13,以利亞等候神的信息,雖然有烈風、地震和火燄,可是神的信息卻來自一個「微小的聲音」。神也許會用戲劇性的方法在你的生命中工作,又或許祂會用微小的聲音來向你說話。你要耐心等候,常常聆聽。
 4他們都被聖靈充滿,按照聖靈所賜的才能說起別種語言來。 
為何要說起別國的語言?這一點讓我們明白到,傳福音要體諒別人的背景,用他們聽得懂的比喻、思維方式和生活經驗解釋福音的內容。
加爾文認為「所有對聖靈的體驗(宗教體驗),都必須經過上帝話語(聖經)的檢驗。」(基督教要義1.9.2)這對於經常以宗教經驗的情感面判斷聖靈是否工作的基督徒而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仰提醒。
5那時候,有從世界各國來的虔誠的猶太人住在耶路撒冷。
6他們一聽見這響聲,一大群人就都聚集在一個地方。大家非常興奮,因為每一個人都聽見信徒用他本地的語言說話。
7在驚訝詫異中,他們說:「你看,這樣說話的人不都是加利利人嗎?
8為甚麼我們個個都聽見他們用我們自己的母語說話呢?
9我們當中有帕提亞人、米底亞人、以攔人;還有從美索不達米亞、猶太、加帕多家、本都、亞細亞、
10弗呂家、旁非利亞、埃及,和靠近古利奈的利比亞一帶地方來的人,也有從羅馬來的,
11包括猶太人和皈依猶太教的外邦人;此外有克里特人和阿拉伯人。我們竟然都聽見他們用我們本地的語言述說上帝偉大的作為!」
 

這裡列出了來自各地的猶太人到耶路撒冷過節。由於被擄和迫害,這些猶太人被分散到世界各處。那些接受彼得信息的猶太人,把神救恩的福音帶回自己的家鄉去,這樣,神就預備了傳揚福音的道路。我們可能沒有領受到海外作宣教士的使命,但要留心上帝把許多不同種族、不同背景的人帶到我們身邊,讓我們有機會向他們傳福音;有一天他們要把福音帶回家鄉或是他們所屬的社會群體中,達到福音廣傳的目標。
根據1-13節的經文來看,所謂的方言應該是指別人都聽得懂的話,特別是要讓那些久居海外的猶太人聽得懂。由於有人將「方言」當成「聖靈充滿」的一種記號,因此常常引起許多不必要的困擾。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猶太人聚集在一起,卻能在聖靈的引導下都聽得懂門徒所見證基督復活的信息,這樣的能力確實超過人的理解。因此,眾人又驚奇又困惑,彼此你問我,我問你:「這是怎麼回事?」我們看到初代教會開始是因為聖靈充滿,以及門徒被聖靈充滿所表現出來的信仰行為,就是勇敢的見證耶穌基督的福音。他們並不因為聖靈充滿而炫耀自己的能力,這一點非常重要的。
會主心得:今天許多基督徒常犯一個嚴重的毛病,就是喜歡誇耀哪一間教會比較屬靈,或是某人較屬靈。我想有這樣的想法,就已經誤解聖靈充滿的意義。因為聖靈充滿的意義就是見證上帝的愛,來起造基督的身體。所以,在哥林多前書14:12保羅說:「既然你們熱切希望有屬靈的恩賜,你們應該多多追求那能夠造就教會的恩賜。」也因此,一間教會常常見證上帝的愛,就是屬靈的教會。而信徒能用他的恩賜來起造教會,服事眾人榮耀上帝,他就是一位聖靈充滿的人。
12他們又驚奇又困惑,彼此你問我,我問你:「這是怎麼回事?」
13有些人竟取笑信徒說:「這些人不過是喝醉罷了!」
14這時候,彼得和其他十一個使徒站起來。他高聲向大家說:「猶太同胞和所有住在耶路撒冷的人哪!你們要明白,要留心聽我的話。

2:14-36節是彼得第一次講道的摘要,他所引用的經文是先知約珥書2:28-32。這一段經文是先知約珥預言被擄的猶太人要回到耶路撒冷,而且上帝要賜給他們新的生命。彼得引用這段經文顯然有一個意義,就是耶穌基督已經成為上帝賞賜新生命的源頭。
15你們以為這些人是喝醉了嗎?不是的,因為現在才早晨九點鐘。
16這情形正是先知約珥所說的:
17上帝說:這是我在世界的末期所要做的:我要把我的靈傾注給每一個人。你們的兒女要宣告我的信息;你們的年輕人要看見異象;你們的老年人要作奇異的夢。
 

彼得宣告這一個新時代已經來臨了。在這個新時代裡,人人平等,都要得到聖靈的傾注。所以,世人不分男女、老少、種族,都有機會「呼求主名」通過信靠耶穌基督來領受聖靈,而且生命也會有新的改變。
會主心得:這一點讓我們知道福音的包容性非常的大,超越種族、文化、意識型態的藩籬。同樣對台灣而言,我們也非常需要彼此的包容性。甚至要摒除宗派之間的高牆,彼此尋求瞭解與學習接納。
18在那些日子,我要把我的靈傾注出來,甚至給我的奴僕和使女;他們要宣告我的信息。
19我要在天上顯神蹟,在地上行奇事;有血,有火,有濃煙;
20太陽要昏暗無光;月亮像血一般的紅;在主那偉大榮耀的日子來到以前,這一切都要發生。
21到那時,凡呼求主名的人必然得救。
22「以色列同胞啊,你們要聽我的話。拿撒勒人耶穌的神聖使命,很清楚地由上帝藉著他所行的神蹟、異能、奇事,向你們顯示出來了。這事你們自己都知道,因為是發生在你們當中的。
23上帝按照自己的旨意和先見早已決定把耶穌交給你們;而你們藉著不法的人把他釘在十字架上,殺了他。

耶穌所遭遇的每一件事,都是在神的掌管之內,祂的計劃並沒有被羅馬政府或猶太官員所破壞。對於要面對逼迫的初期教會信徒,這個信息特別能夠安慰他們。
24但是上帝使他從死裡復活,把死亡的痛苦解除了,因為死亡囚禁不了他。
2:22-24是彼得講道的中心主題:耶穌就是以色列民族所盼望的彌賽亞,而這位彌賽亞卻被猶太人釘死在十字架上。在彼得的講道裡有一特殊現象,就是當他傳講耶穌是基督時,必論及耶穌被釘十字架的事。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說,若是要傳耶穌是基督,就必須要說到十字架;若是沒有說到十字架,就無法真正了解耶穌是基督的意義。而基督徒沒有參與十字架的苦難,也就無法體會出基督信仰的意義。
會主心得:當台灣人民遭受二二八、白色恐怖、美麗島事件,沒有言論自由等苦難時,有許多基督徒效法耶穌的精神參與人民的苦難,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苦難,今日我們是否願意參與人民的苦難?只有參與人民的苦難,我們才有可能見證耶穌是救主,是苦難人民的基督。16世紀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如此說:「我們若是不關心當代的社會問題,就不是一個真正傳福音的基督徒。」
25大衛曾經指著他說:我時常看見主在我面前;他在我右邊,我不至於動搖。
26因此,我心裡歡喜;我的言語充滿快樂。雖然我的肉體必朽,我仍要棲息在盼望中;
27因為你不會讓我下陰間,也不會容許你忠心的僕人腐爛。
28你已經指示我生命的道路;你的同在使我充滿喜樂。

彼得引用大衛的詩篇16:8-11,他指出這是預言彌賽亞復活。聽眾會明白「腐爛/見朽壞」(2:27)是指墳墓,這是強調耶穌的身體沒有朽壞,事實上祂復活了,並得著榮耀。
29「弟兄們,關於先祖大衛的事,我必須坦白向你們說明。他不但死了,也埋葬了;他的墳墓到今天還保存在我們這裡。
30他是先知,他知道上帝對他的應許:上帝曾發誓要從他的子孫中立一個王來坐在他的寶座上。
31大衛預知上帝的計劃,所以當他講到關於基督的復活,他說:他沒有被撇下在陰間;他的肉體也沒有腐爛。
32這位耶穌,上帝已經使他復活了;我們都是這事的見證人。
33他已經被高升在上帝的右邊,並從他父親接受了所應許的聖靈。你們現在所看見所聽到的,就是上帝傾注給我們的恩賜。
34大衛自己並沒有升到天上,可是他說:主對我主說:你坐在我右邊,
35等我使你的仇敵屈服在你腳下。
36「所以,以色列全體同胞啊,你們要確實知道,你們釘在十字架上的這位耶穌,上帝已經立他為主,為基督了!」

本節是二千年來基督教會宣教的主題,就是使人認識耶穌是主,是基督。我們也可以這樣了解,基督教會二千年來存在的目的,就是宣揚復活的耶穌基督的福音,這個福音就是上帝藉著耶穌基督來拯救一切有罪的人。
37大家聽到了這話,覺得很扎心,向彼得和其他的使徒說:「弟兄們,我們該做甚麼呢?」
38彼得告訴他們:「你們每一個人都要離棄罪惡,並且要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好使你們的罪得到赦免,你們就會領受上帝所賜的聖靈。

我們看到彼得為人施洗之前,都會勸人真心悔改,這一點很重要的。洗禮也象徵人告白自己與上帝立約,要依照上帝的話語過嶄新的生活。受洗是信仰的初步,接著要進一步接受門徒訓練。正如保羅所講的我們不要停留在「吃奶」,而要在靈性上成熟成為門徒。
受洗是天堂的入場券嗎?
39因為上帝的應許是給所有我們的主上帝所呼召的人,就是你們、你們的兒女,和一切在遠方的人。」
40彼得又用許多話向他們作見證,勸勉他們說:「你們要救自己脫離這些邪惡的人所要遭受的懲罰!」
41許多人領受了他的信息,並接受洗禮;那一天信徒約增加了三千人。
42他們專心向使徒們領教,參加團契生活,分享愛筵,一起禱告。

當彼得宣講關於基督的福音時,約有三千人成為信徒。這些初信者與其他信徒聯合,接受使徒的教導,參加祈禱會,建立相交的生活。信徒需要聚在一起,同心祈禱、讀經,使靈命成長。如果你是剛開始和基督建立關係,就應當與其他信徒彼此相交、祈禱、分享主的恩典。這是成長的途徑。
「愛筵」原文指「擘餅」是指舉行聖餐,為了是記念耶穌,是按照耶穌與門徒吃「最後晚餐」的樣式進行的(參太26:26-29),而使徒保羅在各地建立教會也吩咐教會在舉行聖餐時應有的認識(哥林多前書11:23-26)。
沒有受洗的人可以領受聖餐嗎?
43使徒們行了許多神蹟奇事;人人都因此起了敬畏的心。
44全體信徒繼續在一起過團契的生活,所有的東西大家公用。
45他們又賣掉田產家業,按照各人的需要把錢分給大家。
46他們同心合意,天天在聖殿裡聚會,又分別在各人的家裡分享愛筵,以歡喜純潔的心一起用飯,
47頌讚上帝,跟人人保持和睦的關係。主天天把得救的人數加給他們。
會主心得:一個健全的基督徒團體能夠吸引人到基督那裡。耶路撒冷教會虔誠的敬拜以及弟兄姊妹之間的愛具有極大的感染力。一個健全而充滿愛心的教會一定會增長,而我們所委身的教會能吸引人到基督那裡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