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0日 星期二

使徒行傳21:1-40

經文進度:使徒行傳21:1-40 現代中文譯本
1我們向他們告別後就開船。船直航哥士島,第二天抵達羅底,從那裡到帕大喇。
2在帕大喇遇著一條要開往腓尼基去的船,我們就上船起航。
3航行到望見塞浦路斯,船就繞過南邊,朝著敘利亞走。我們在泰爾上岸,因為船要在這裡卸貨。
21:1-16是保羅宣教旅程的最後行程。
4我們在這裡找到了一些信徒,就跟他們一起住了七天。他們得到聖靈的指示,勸保羅不要上耶路撒冷去。
保羅早已知前方有監獄和災難等著他(20:23),且他也告白說:「我並不珍惜自己的性命,為的是要完成主耶穌所交託給我的使命」。因此,他並沒有因為泰爾的信徒們一再挽留、勸阻他,就改變心意。耶穌也是往耶路撒冷的,途中預言將要受苦害,他被捕受控,在猶太人和羅馬人面前受審。然而,保羅在他最後一程中所經歷的危險與威脅,也接近耶穌的經歷(參林後1:8-10)。
5可是,我們逗留的時間到了,就繼續我們的旅程。信徒和他們的妻子兒女都送我們到城外。大家都在沙灘上跪下來祈禱,
6然後彼此道別。我們上船,他們回家去了。
7我們繼續航行,從泰爾到了多利買,向當地的弟兄們問安,跟他們住了一天。
8第二天我們離開那裡,到了凱撒利亞,就到傳道人腓利的家去,跟他住在一起。他是在耶路撒冷被選出的那七位助手之一。
9他有四個沒有結婚的女兒,都有傳講上帝信息的恩賜。
其實,男人和女人都可得著傳講信息的恩賜,婦女也可積極地參與神的工作(2:17;參腓4:3)。曾經說預言或傳講信息的婦女包括米利暗(參出15:20);底波拉(參士4:4);戶勒大(參王下22:14);挪亞底(參尼6:14);以賽亞的妻子(參賽8:3)及亞拿(參路2:36-38)。
10我們在那裡住了幾天後,有一個先知名叫亞迦布,從猶太省來。
十五年前亞迦布已預言耶路撒冷會有饑荒(11:27-29)。
11他來看我們,拿起保羅的腰帶,把自己的手腳綁了起來,說:「聖靈這麼說:這腰帶的主人會在耶路撒冷受猶太人這樣的捆綁,然後被交給外邦人。」
曾預言將有嚴重飢荒(11:28)的先知亞迦布,現在又預言使徒保羅將會在耶路撒冷「受猶太人綑綁,然後被交給外邦人」。即使是這樣,都沒有阻止使徒保羅繼續前往耶路撒冷的堅定意志。
12我們一聽見這話就跟當地的人一起懇切地勸告保羅不要上耶路撒冷去。
13可是,他說:「你們為甚麼這樣痛哭,使我心碎呢?我為著主耶穌的緣故,不但在耶路撒冷被捆綁,就是死在那裡也是心甘情願的。」
亞迦布的預言極具戲劇化效果。保羅的同伴和本地的信徒,都勸保羅明知將如此遭遇,就不要上耶路撒冷去。正如21:4,眾人自然的反應。但是,不是保羅不順從聖靈的指示,而是保羅清楚聖靈的指示與神的旨意,因此保羅完全順服於神。
會主心得:一個人明知前面有苦難卻甘願犧牲,這是不容易的;他明知所愛的人會因此傷痛,又苦勸他不要這樣作時,要作這個決定就更不容易了。他們這樣哀傷苦勸,令他心碎。但保羅決心順服神,不但預言中的苦楚,就是死在耶路撒冷,他也願意。若單為受苦而受苦,原沒有什麼價值,但若為耶穌的名而作,這就是服事主的基督徒所必行的,這就有價值了。
會主心得:我在讀神院的時候,就有同學心甘情願的獻身就讀神學院,不受到家人的支持,反對的是當長老的父親。理由很簡單,因為牧師很辛苦,或許看到教會裡有許多的負面因素,使得父親的反對。今天,我們從經文學習到一件事:勸人避開為福音受苦是不必要的。同樣地,若不是出自心甘情願的奉獻,也是沒有意義的。就有人讀神學院,是因為父母的盼望,或是父母向上帝所立志的。結果讀起來就是感覺「重擔」,沒有使命感。所以,若不是出自心甘情願的奉獻,人無法成為福音的僕人,這一點都勉強不得。我是否會以人的想法來勸阻他人,不要為福音犧牲?或是勉強別人,必須做他「心不甘情不願」的事呢?我們當學習若是一個人是心甘情願順服上帝的旨意,我都要學習說:「阿們」。
14我們無法說服他,就都住口,只說:「願主的旨意得以成就。」
保羅和亞迦布都得到聖靈的啟示,知道前方有災難等著保羅。但是當眾人聽到之後就勸阻保羅不要去受苦難。馬可福音31:33記載耶穌基督向門徒預言,他將在耶路撒冷受難時,彼得馬上加以「勸阻」,結果不但沒有得到耶穌的稱讚,反倒被耶穌斥責說:「撒但,走開!你所想的不是上帝的想法,而是人的想法。」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勸人避開為福音受苦是不必要的。既然是為了福音,為了順服上帝的旨意,因此眾人也就不堅持,只說:「願主的旨意成就。」
這句話同樣也是耶穌基督在客西馬尼園的祈禱,耶穌曾祈求上帝不要讓他喝苦杯,但若是上帝的旨意,耶穌說:「不要照我的旨意,只要照你的旨意」(馬可福音14:36)。當他在十字架上快要斷氣的時候,他說:「成了」(約翰福音19:30),更表示他對上帝旨意的順服。 
會主心得使徒保羅的決定也是嚴肅的信仰抉擇。他原本可以拒絕這項苦難,眾人也都加以勸阻,但是他仍然「心甘情願」的選擇接受。這就是獻身福音的精神所在,委身服事的態度。若是我們的服事沒有「心甘情願」的態度,那我們的服事就沒有力量,也會覺得壓力大、無法勝過苦難。
15在那裡住了幾天,我們就收拾行李,上耶路撒冷去。
16有些從凱撒利亞來的信徒跟我們同行,把我們帶到一個塞浦路斯人拿孫的家裡去住〔或譯:他們帶著一個塞浦路斯人拿孫同行,我們要住在這個人家裡〕;這個人是早期的信徒。
17我們到了耶路撒冷,弟兄們熱誠地接待我們。
18第二天,保羅跟我們一道去見雅各;所有教會的長老也都在場。
保羅等人一到耶路撒冷教會的隔天,就先去見耶穌的弟弟雅各,且所有長老也在場作陪,可見雅各在耶路撒冷已經是教會的領袖,他們也對保羅在外邦宣教的成果感謝上帝。
19保羅向他們問安,然後把上帝怎樣使用他在外邦人當中所做的一切事都向他們報告。
20他們聽見了都頌讚上帝,又對保羅說:「弟兄啊,情形是這樣的:在猶太人當中有數以萬計的信徒,他們都是嚴守摩西法律的。

根據20節的說法,當時在耶路撒冷的信徒有「數以萬計」。當時耶路撒冷約有三萬多人,若有一萬人就佔了三分之一,這股力量相當的驚人。
21他們聽見你曾經教導僑居外邦的猶太人放棄摩西的法律,不要替孩子行割禮,也不必遵守猶太人一般的規矩。
22他們一定會聽到你已來此地的消息,我們該怎麼辦呢?
當時耶路撒冷教會的信徒已經超過萬名以上,可見耶路撒冷教會頗有影響力。不過有這樣大的教會,信徒卻大多是貧困者,而需要保羅從外邦教會募款來賙濟。我們彼此是基督的肢體,若有窮苦的教會需要富裕的教會賙濟時,我們應該樂意協助,此信仰態度值得今日教會加以反省和檢討。
耶路撒冷的信徒雖然眾多,但是他們卻對生命得救的意義卻不甚了解。他們還停留在「實踐磨西法律就得到拯救」的就傳統中。保羅曾是嚴格守法律的法利賽人,他也深知保守派猶太人的心態,因此,他接受使徒們的建議去行潔淨禮,並替四個已經許願的人負擔高額的獻祭費用(民數記6:14-20)。
23現在請你照我們的話做吧!這裡有四個許下了願的人;
保羅就是以行動在實踐信仰的人,他勸勉外邦教會賙濟窮苦的耶路撒冷教會,也為化解誤會替四個人負擔高額的獻祭費用。因為他曾勸勉以弗所的長老們說:「施比受更為有福。」
24你帶著他們,跟他們一道去行潔淨禮,替他們繳費。這樣,他們就可以剪掉頭髮。你這樣做,大家就會知道,他們所聽見關於你的事不是事實,並且知道你自己也是遵守摩西法律的。
保羅遵從猶太人的習俗,以求保持耶路撒冷教會的和睦。雖然保羅有堅強的信念,然而他願意在一些並非最要緊的問題上作出妥協,向甚麼樣的人,就成為甚麼樣的人,為的是救回一些人(參林前9:19-23)。很多時教會因為一些傳統或小事的爭論而分裂,我們應該像保羅一樣,在基要教義上堅定不移,毫不妥協;但在一些並非最要緊的事情上,則靈活運用。當然,任何人都不應違反真正的信仰,但有時候我們也需要為福音的緣故彼此順服。
25至於對外邦人中的信徒,我們已經寫信吩咐他們不可吃任何祭過偶像的食物,不可吃血或被勒死的牲畜,也不可有淫亂的行為。」
26於是,保羅帶著那些人,在第二天跟他們一起行了潔淨禮。他又到聖殿去報告潔淨期屆滿的日子,等候祭司為他們每一個人獻上祭物。
27那七天的期間快要結束的時候,有些從亞細亞省來的猶太人看見保羅在聖殿裡。他們就煽動群眾,抓住保羅,
亞細亞省的猶太人即以弗所的猶太人。
28呼喊說:「以色列人哪,來幫一手吧!這個人到處說教,反對以色列人民和摩西的法律,也反對這聖殿,現在他居然帶著外邦人進入聖殿,污辱了神聖的地方!」
猶太人有兩件事相當堅持:一是摩西法律的尊嚴不容破壞。二是聖殿的神聖不得受到污穢。猶太宗教當局為了維護聖殿的神聖,在正門入口處設有一道門檻,上面用拉丁文和希臘文寫著:「任何外國人不得越過此門檻,若是擅闖被抓者,必須為隨後的死自行負責。」這也是羅馬政府為了安撫猶太人而特別允許給予猶太人的宗教自主權。因此,當使徒保羅被認為帶希臘人進入聖殿時,猶太人認為他已經「污辱了神聖的地方」。又加上先前謠傳保羅藐視摩西的法律,因此造成全城騷動,且猶太人也執意「殺掉他!」。
29(他們這樣說是因為看見了以弗所人特羅非摩跟保羅一起在城裡,以為保羅曾經帶他進聖殿去。)
這些人知道保羅在亞西亞的工作極有成果。他們的陰謀是貶低保羅的信譽,進而削弱他的工作。因此,當你聽見人對神工人的指責時,就要警醒,有些人也許是要貶低他們的信譽,來妨礙他們的工作。
30這時候,全城騷動,群眾都跑過來,抓住保羅,把他從聖殿裡拖出去;殿門立刻都關閉起來。
如果是以弗所人特羅非摩擅闖聖殿,理應將他處死,而非抓住保羅。整個事件的起因就是一件陰謀,作者交代的很清楚,一切都是亞細亞省來的猶太人所煽動。他們以「欲加之罪」的作法來陷害保羅。
31暴民正想把保羅殺掉的時候,有人向羅馬駐軍的指揮官報告,說全耶路撒冷在暴動中。
動亂的消息不久就傳到羅馬的駐軍,羅馬駐軍的營樓位於聖殿西北的安東尼亞堡。堡的高度足以監視下面,並且有兩道樓梯與外邦人院連接。耶路撒冷的營樓是羅馬駐軍的一支,約有760步兵,240隊兵,由一位指揮官(千夫長 Tribunus Militum)所統轄,約等同今日的陸軍獨立營營長。指揮官立即採取行動,對付剛爆發的動亂。
32指揮官連忙帶領軍隊和幾個軍官,趕到群眾那裏。他們一看見指揮官和軍隊,就停止毆打保羅。

33指揮官上前抓住保羅,吩咐用兩條鐵鍊把他鎖起來。他問:「這個人是誰?他做了些甚麼事呢?」

34人群當中有的喊這個,有的喊那個,亂成一團;指揮官無法查出真相,於是命令把保羅帶進營房。

35保羅剛走上台階,因為群眾非常兇暴,兵士們只好把保羅抬了過去。

36群眾都跟在後面,大喊:「殺掉他!」

37快要被帶進營房的時候,保羅對指揮官說:「可不可以讓我向你講一句話?」指揮官問:「你也懂希臘話!
 
希臘話,是當時古代希羅世界的通用語。除了知識份子或是旅居海外的猶太人之外,本地猶太人大多不會講希臘語。
從21:37開始保羅在耶路撒冷、凱撒利亞被監禁受審。接著上訴到皇帝(羅馬最高法院)的旅程的一大段冗長的記載。這段記載佔了全書的四分之一,換言之這些記載在作者的眼中,重要性極高。作者不僅描述保羅幾次出庭的場景,更記載三次長篇演說,其中兩次又複述使徒行傳第9章保羅的事蹟。這一段的記載,呼應了使徒行傳1:8所說的,福音要傳到地極天涯海角。上帝就是通過看來像似苦難卻使保羅得以在總督、分封王、皇帝的面前為福音作見證。
38那麼,你就不是前些時候作亂、率領四千個匕首黨徒往曠野逃去的那個埃及人啦?」
 
根據當時的猶太史學家約瑟夫的記載 (Bel 二261-263),有一個埃及假先知帶領三萬人,進入橄欖山,為要奪取耶路撒冷。他應許人們必能眼見城牆倒蹋。腓力斯總督把那位假先知的隨從殺的殺,抓的抓,唯獨假先知逃脫。這位指揮官顯然以為保羅就是這人捲土重來。指揮官稱這假先知的隨從為匕首黨(Sicarii 由於他們隨身攜帶短刃而名之,拉丁文作 sica)
39保羅回答:「我是猶太人,出生在基利家的大數,是一個著名城市的公民。請你准許我向群眾講話。」
 
這一段話特別被記載下來,有可能是因為保羅時代基督徒曾被視為「攪亂者」。藉由這段保羅的演說,有助於羅馬政府認知到基督徒與猶太革命份子,毫無關涉,更不是叛亂組織,不是在聖殿煽動暴亂的匕首黨。保羅表明他是猶太人,又是大數的羅馬公民。
40指揮官准了他。於是保羅站在台階上,向群眾做個手勢。大家都靜了下來,保羅就用希伯來語向他們講話。
保羅從台階上俯視群眾,擺手叫他們安靜,就用群眾所親切熟悉的希伯來鄉音說話(指亞蘭語,參考22:6,26:14)。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