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4日 星期日

路得記簡介

路得記簡介

一、作者:不詳。
猶太人的傳統認為本書作者是撒母耳。不過,從書中的內容來看,士師時代的一些風俗如「脫鞋為證」對於最初的讀者來說已經成為歷史,因此作者需要加以解釋(4:7)。此外,大衛似乎是眾所周知的人物(4:22)。 由於撒母耳在掃羅作王時去世,未能目睹大衛登基,所以作者不可能是撒母耳。雖然作者不詳,但從路得記的家譜未提及所羅門,因此,可以假設路得記成書日期應該在大衛做王之後,而在所羅門登基以前。因此,這本書極有可能是大衛口述的家族歷史。

二、背景:故事發生在以色列歷史中的士師時期。當時,人不按上主的心意去行,而是照自己的喜好生活(參士17:6),是進入迦南之後的黑暗時期。

三、主題:
1. 上帝的救恩是普世性的,祂並沒有棄絕外邦人。
作者在2:12說:「願上主照你所做的報答你。願以色列的上帝─你所投靠的上主厚厚地賞賜你!」清楚顯示上帝的憐憫和看顧並不侷限在以色列民族中,凡投靠祂的,無論是那一民族,上帝必賞賜和眷顧。
2. 上帝看顧孤兒寡母。
本書並沒有直接指出一切是上帝的作為,但在短短四章中「上主/耶和華」共出現十八次之多,顯示上帝關心尋求祂的人,特別是苦難中的孤兒寡母。此外,無論是波阿斯與路得的相遇、拿娥美的計劃、至近親屬的卸責等,上帝都一一掌管帶領。
3. 愛人如己的見證。
本書的故事人物彼此恩慈相待:波阿斯與拿娥美都能活出「愛人如己」的信仰,而路得也深受拿娥美的信仰影響,以無私和忠誠的愛來孝敬婆婆拿娥美。
4. 彌賽亞救贖的預備。
「贖業至親」(現代中文譯本作「至親的義務」),「贖」字常見於本書。波阿斯雖有力量代拿娥美贖回田產。但他不是至近的親屬,原本無須盡此義務。但是,他願意這樣做,實在是出自愛心。這正好表達出本書救贖的主題。此外,路得記最後的家譜,現然是要指出將來的彌賽亞(救主)是從波阿斯一脈而出。

四、大綱:
1.歸回故鄉(1:1-22)
2.拾穗度日(2:1-23)
3.請求至親盡責(3:-18)
4.美好歸宿(4:1-17)
5.大衛的家譜(4:18-22)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