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3日 星期五

路加福音6:37-49以上帝話語不斷反省

以上帝話語不斷反省
路加福音6:37-49
2018.4.15濟南教會主日講道大綱

作者路加將類似的教導放在一起,並逐漸強化類似教導的深度。

一、挪去眼中的偏見(6:37-42)
和合本:「你們不要論斷人,就不被論斷
現代中文:「不要評斷人,上帝就不審斷你們
台語漢字版:「莫得批評人,就無抵著批評
現代台語:「M̄-thang phoe-phòaⁿ(批判) lâng, chiah bōe siū Siōng-tè sím-phòaⁿ(審判).
「饒恕」原文ἀπολύω (apoluó) 的意思是法庭用語「釋放」
審斷、定罪,宣判「當庭釋放」的權柄在於上帝。

「十足」(6:38,和合本)意思是「無可指責」、「完美無暇」

人眼中若有「大樑」、「偏見」,這情況與「瞎子領瞎子」是一樣的


二、栽種良善的果子(6:43-45)
馬太福音7:15-20好樹結好果子;壞樹結壞果子。」內容在強調要「提防假先知」。
「作先知講道」(參考哥林多前書14)
有些不是壞果子,比較像是走味的果子。

三、有根基的信仰(6:46-49)
如果要收成上帝國的果子,就是必須實實在在的去力行、實踐

今天這段耶穌基督的教導,至少帶給我們二項重要的反省:

一、常在上帝的話語中謙卑自省,才可以避免自我中心去定罪他人
耶穌教導門徒「不要評斷人」,不是要人是非不分,而是要指出人常常會以一種自私的、不憐憫的心態,去挑剔別人的短處,去定罪他人。
撒謊的舌頭瞬息即逝;誠實的嘴唇永垂不朽。(箴言12:19)
你是誰,竟去評斷人家的僕人?他的主人不能判斷他的成敗得失嗎?何況,主能夠幫助他,使他有所成就。(羅馬書14:4)

二、以上帝的話語來建立我們的信仰根基
信仰必須有長遠的眼光,不能貪圖一時之便
信仰沒有捷徑、沒有速食,要很實實在在的研讀聖經

黃彰輝牧師(Rev. Shoki Coe)首倡「實況化」(Contextualization)的神學方法論,著重神學與社會變遷及歷史實況的互動關係。
每一個「地方」都應該是普世宣教的中心和「基地」(home base)

問題討論:
1.對於公共事務、人權、施政,我們該如何「評論」?才能落實上帝的旨意在地上。
2.我們該如何避免對於自我中心、妄自「評斷」的情況?
3.耶穌基督用蓋房子的比喻來教導跟隨者,自我省思一下,您會將「房子」蓋在哪裡?又該如何蓋?

講道篇

以上帝話語不斷反省
路加福音6:37-49
2018.4.15濟南教會主日講道篇
在新約學者的研究下,四本福音書寫作的順序:馬可福音、路加福音、馬太福音和約翰福音。其中,前三本寫作時間比較近,內容、敘事安排、語言和句子結構皆很相似,耶穌許多教導在三本福音書中也都有記載,因此,這三本書可以共同來觀看,因此又稱為「共觀福音」。
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馬太福音裡記載耶穌許多的教訓,有的記載同一事件的教導,有的在不同場合,教導卻一樣。耶穌這些重複的教導凸顯出耶穌所要強調的。
特別在路加福音裡,作者路加強調他所收集資料,是按著時間次序來編輯,甚至他也將類似的教導放在一起,這樣的整理可以逐漸強化類似教導的深度。
今天我們所讀的這段經文就是很典型的例子:第卅七至卅八節的教導「不要評斷人」,緊接著第一次加強語氣,是在第卅九、四十節說明為何「不要評斷人」,因為隨意去評斷人,就像自己瞎了眼一樣,是不夠資格的。第二次的加強語氣,是在第四十一至四十二節的「眼中有大樑」。作者路加將類似的教導放在一起,他這樣整理,目的是要逐漸強化耶穌教導的深度。
首先,我們來看今天這段經文的內容。

一、挪去眼中的偏見(6:37-42)
37「不要評斷人,上帝就不審斷你們;不要定人的罪,上帝就不定你們的罪;要饒恕人,上帝就饒恕你們。38施與別人,上帝就會施與你們,並且用大升斗,連搖帶按,盡你們所能攜帶的,滿滿地倒給你們。你們用甚麼量器來量,上帝也要用同樣的量器來量還給你們。」39耶穌也對他們講一個比喻,說:「盲人不能領盲人的路;如果這樣,兩個人都會掉進坑裏去。40學生不高過老師,但是他學成後會像老師一樣。41「你為甚麼只看見弟兄眼中的木屑,卻不管自己眼中的大樑呢?42你自己眼中有大樑,怎能對弟兄說『弟兄,讓我去掉你眼中的木屑』呢?你這偽善的人,先把自己眼中的大樑移去,才能看得清楚,去把弟兄眼中的木屑挑出來。」 
第卅七節上半節和合本譯為「你們不要論斷人,就不被論斷」,現代中文譯本譯為「不要評斷人,上帝就不審斷你們」。和合本二個關鍵字都翻譯一樣「論斷」,現代中文譯本則譯為「評斷」、「審斷」。會有這樣的差異,主要是希臘原文中這二個字不同,而現代中文譯本將這差異區分開來。台語漢字版翻譯「莫得批評人,就無抵著批評」也有同樣的問題,現代台語翻譯「M̄-thang phoe-phòaⁿ(批判) lâng, chiah bōe siū Siōng-tè sím-phòaⁿ(審判). 」就有將這二字的差異分開來。
我們很容易將「批判」與「審判」混淆,甚至是定罪。因此,在第卅七節後半段用來解釋前半段「不要定人的罪,上帝就不定你們的罪」。作者路加將耶穌基督的教訓重點放在第卅七節的最後:「要饒恕人,上帝就饒恕你們」,在此「饒恕」原文ἀπολύω (apoluó) 的意思是「釋放」,常用於法庭上宣判無罪「當庭釋放」。
在當時的猶太法庭上宣判一個人「無罪」,會說「他是一個義人」,還記得耶穌被釘十字架時,羅馬軍官說的一句話嗎?「這個人真是義人!」(路加福音23:47)就是在表明耶穌無罪,對於宣判無罪的人,就要「當庭釋放」。第卅七節很清楚要說明,審斷、定罪的權柄乃在於上帝,宣判「當庭釋放」的權柄也在於上帝。人怎麼可以僭越上帝的權柄呢?
第卅八節「十足的升斗」(和合本),「十足」意思是「無可指責」、「完美無暇」,意思是說,我們用一個很高的標準、無可指責的標準來衡量別人,來看別人有幾斤幾兩,甚至來定人的罪,上帝也會這樣來衡量我們。很可惜的,在世上我們很習慣會對人、對事「秤斤論兩」,對外在、外表「品頭論足」。因為隨意去評斷人,就像自己瞎了眼一樣,是不夠資格的。
第二次的加強語氣,是在第四十一至四十二節的「眼中有大樑」。作者路加將類似的教導放在一起,他這樣整理,目的是要逐漸強化耶穌教導的深度。
這一段經文,耶穌教導跟隨他的人,凡事先由自我反省開始,至於審斷、定罪的權柄乃在於上帝,宣判「當庭釋放」的權柄也在於上帝。人不可僭越上帝的權柄,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從自我反省來出發,這一點在第四十一至四十二節說的最為清楚:
41「你為甚麼只看見弟兄眼中的木屑,卻不管自己眼中的大樑呢?42你自己眼中有大樑,怎能對弟兄說『弟兄,讓我去掉你眼中的木屑』呢?你這偽善的人,先把自己眼中的大樑移去,才能看得清楚,去把弟兄眼中的木屑挑出來。」
一個人眼中若有「大樑」、「偏見」,這情況與「瞎子領瞎子」是一樣的,他無法看清楚前面的道路,當然就無法指導別人朝向正確的方向。同樣地,一個自我中心、缺乏自我反省的能力,他就無法學習耶穌的眼光。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要不是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親那裏去。(約翰福音14:6)一個人眼中若被大樑塞滿,就無法看清楚前面的方向,更看不到耶穌這條通往真理、生命的道路。
我們在讀福音書時,也會發現耶穌經常指責宗教領袖、法利賽人欠缺自我反省的能力,這些人用律法、用高道德標準來衡量及批判別人多過於對自己的要求,耶穌稱這樣的人為「偽善的人」(參考路加福音6:42)。要避免成為偽善者,要免於陷入如同瞎子帶瞎子的危險,基督徒需要以耶穌的話語時時刻刻自我反省、悔改、認罪。除此之外,沒有更好的途徑。
耶穌勸我們︰「先把自己眼中的大樑移去」先自我反省,並且清除自己的偏見、歧視,如此我們心靈的眼睛才能夠明亮。讓我們謙虛地像瞎子一樣,祈求耶穌做我們的眼睛,求耶穌賞賜給我們新的眼光,因為他是那唯一能看透一切的上帝。

二、栽種良善的果子(6:43-45)
43「好樹不結壞果子,壞樹也不結好果子;44樹的好壞從它的果子分辨得出來。你們不會在荊棘裏摘無花果,也不會在蒺藜中採葡萄。45好人從他心裏頭積存的善發出善來;壞人從他積存的惡發出惡來。一個人的心裏充滿著甚麼,嘴就說甚麼。」 
馬太福音第七章十五至二十節也有記載「好樹結好果子;壞樹結壞果子。」這句話,內容在強調要「提防假先知」。「你們要提防假先知。他們來到你們面前,外表看來像綿羊,裡面像兇狠的豺狼。(馬太福音7:15)外表像綿羊、裡面像兇狠的豺狼,就是指內外不一致,也就是路加福音所強調的「偽善」。新約裡面有提到做先知的(參考哥林多前書12:10, 14:1),那是指先知的功能,就是「講道」,所以也常常用「作先知講道」(參考哥林多前書14);這樣,我們就比較了解先知的意思。馬太福音強調從先知講道的內容,就可以看出他所結的「果子」是好或是壞。
譬如,以前台灣就有假先知在1994年寫了一本書《一九九五閏八月:中共武力犯台世紀大預言》,作者為美籍華人作家鄭浪平,時任新黨洛杉磯聯絡人,出版者為台灣商周文化。書中信誓旦旦的描述中國人民解放軍將於1995年的農曆閏八月出其不意地武力進犯台灣,並詳細描述過程及動武的手法。為何是在1995年?因為1996年台灣要進行第一次總統直接民選,企圖製造恐懼來擾亂台灣。今天我們來回顧,就很清楚他所講的是假的,所結的果子是壞的。當時有些牧師也加入宣傳「一九九五閏八月」,嚴格來說,這就是假先知!

又譬如,我有一次去參加一場跨教派的研習會,那個講員口才很不錯,他說到啟示錄裡面的「龍」代表魔鬼,照字面上是如此。但是他話鋒一轉,接著說不要讓我們的小孩玩恐龍玩具,那些玩具都要拿去燒掉、毀掉,那是魔鬼的象徵。這樣的講法就有問題了,恐龍也是上帝更早的創造,是動物的一種,怎麼會變成魔鬼的象徵。這樣的見解,我是無法認同啦,但我不會因此說他是假先知,因為他講到其他的部分沒什麼問題。不是壞果子,比較像是走味的果子。願上帝幫助我們分辨,也幫助我們不斷反省,用上帝的話語栽種良善的果子在我們心中,也幫助我們避免成為「走味」的果子。

三、有根基的信仰(6:46-49)
46「你們為甚麼稱呼我『主啊,主啊』,卻不實行我吩咐你們的話呢?47我告訴你們,那到我跟前來,聽了我的話而去實行的,是像甚麼樣的人呢?48他像一個蓋房子的人,挖深了土,把根基立在磐石上。洪水氾濫沖擊那座房子的時候,房子卻不動搖,因為它建造得好。49可是,那聽了我的話而不去實行的,是像一個人把房子蓋在沒有打根基的土地上,河水一沖,房子立刻倒塌,造成了極嚴重的損壞!」
第四十六至四十九節,這段經文是在闡明如果要收成上帝國的果子,就是必須實實在在的去力行、實踐出來,而不是光靠腦袋想、嘴巴喊叫就可以結出屬於上帝國的果子。
在猶太地區,在堅硬的「磐石」蓋房子是很辛苦的,不僅地基不好挖鑿,費工也費時。再者,磐石地離窪地的水源較遠,房子蓋好後,每天都得走上一段路才能去汲水。相反的,如果將房子蓋在河床邊、沙土上,不費工也不費時,可以輕易完成完成;因為在漥地,隨時都可以汲水飲用。房子蓋好之後,二兩種房子的好壞在平時不易分辨出來,但是到了九月雨季來臨的時候,就可看出它的結果。耶穌的比喻非常有畫面,河水暴漲時,建造在沙土上無根、無基的房子,立刻倒塌。而建造在磐石上的房子有穩固的根基,洪水氾濫沖擊那座房子的時候,房子卻不動搖。
耶穌基督用這比喻來教導跟隨者,要讓他們知道,信仰必須有長遠的眼光,要結出信仰的果子,要建造穩固的信仰基礎,不能貪圖一時之便,而是需要扎扎實實的以上帝的話語不斷反省。

今天這段耶穌基督的教導,至少帶給我們二項重要的反省:

一、常在上帝的話語中謙卑自省,才可以避免自我中心去定罪他人
耶穌教導門徒「不要評斷人」,不是要人是非不分,而是要指出人常常會以一種自私的、不憐憫的心態,去挑剔別人的短處。更精確地說,論斷就是「自以為是地宣判他人罪狀」。
評斷別人常起因於「自以為是」的無知。對事件的無知,對別人無知,甚至對自己也無知,但卻以為能瞭解事情的真相,而常常是根據自己的偏見、意識型態和一些非理性的反應。耶穌對此曾描述說,一個眼中有樑木的人,卻想要除去別人眼中的刺(見路加福音6:41-42),這樣的人,如何能公正地評判別人呢?
然而,要除去論斷別人的態度,首先要誠實地面對自己。耶穌稱那些看不見自己眼中有樑木,卻只看見別人眼中有刺的人,是假冒偽善的人,是不能面對自己缺失的人,所以往往要藉由專注在別人的失敗上,甚至要傳揚別人的失敗,來肯定自己的價值。 
撒謊的舌頭瞬息即逝;誠實的嘴唇永垂不朽。(箴言12:19)當我們誠實面對自己,就不敢臆測和論斷,因為我們發現,自己並沒有比別人更高尚良善。耶穌曾處理過一件犯淫亂罪的案子,當耶穌對那些一心想看好戲、個個準備當審判官的人說:「你們當中誰沒有犯過罪,誰就先拿石頭打她。」結果在一片靜默中,從老到小,一個一個羞愧地走掉了,誰也不敢再自以為是地定她的罪(見約翰福音8:1-9) 
耶穌不但要我們誠實面對自己,還進一步教導我們要有積極的憐憫心。耶穌完全赦免了那犯淫亂的婦人,但他深深知道,浪子若要回頭,罪人若要歸正,所需要的不是更嚴厲的定罪,而是更多的憐憫與寬恕。
有個猶太故事:有位拉比悠閒地騎著他的驢,往回家的路上。臉龐流露幸福的光芒,因為白天整個人沉浸於研究妥拉《摩西五經》中,從內心滿出喜悅,快樂無比。河岸的那頭,迎面來了個極醜無比的人。這人很有禮貌地跟這個拉比打招呼:「拉比,你好,平安歸於你。」
但他被那人的醜陋給嚇到,好心情都被破壞了,便口無遮攔地嘲諷:「你這空洞、一無是處的人啊,真是醜斃了!你們城裡的人,都跟你一樣醜嗎?」這個人愣了一愣,就回答:「我也不知道;或許就麻煩您去跟創造我的這位大師說:『你怎麼把他造成這樣難看的一個器皿?』」
拉比一聽,便知道自己犯罪了。隨即從驢背上下來,俯伏趴跪在這人跟前連連道歉:「對不起。請您赦免我。」
使徒保羅對於自我中心隨意評斷的人說:「你是誰,竟去評斷人家的僕人?他的主人不能判斷他的成敗得失嗎?何況,主能夠幫助他,使他有所成就。(羅馬書14:4)

二、以上帝的話語來建立我們的信仰根基
耶穌基督用蓋房子的比喻來教導跟隨者,要讓他們知道,信仰必須有長遠的眼光,要結出信仰的果子,要建造穩固的信仰基礎,不能貪圖一時之便,而是需要扎扎實實的以上帝的話語不斷反省。
信仰沒有捷徑、沒有速食,要很實實在在的研讀聖經。這也就是為何牧師採取宗教改革以來約翰加爾文對聖經話語的堅持,以逐章逐節的講道方式來傳講信息。我也希望明年宣教中心改建好之後,聖經學校能夠提供更多的聖經課程,以上帝的話語來建立我們的信仰根基。
牧師也歡迎兄姐踴躍參加查經班。禮拜一晚上的處境查經班(Contextual Bible Study)已經一年多了,中南部的教會也有興趣,我也下去帶領幾次的訓練會。今年總會舉辦新眼光讀經作者研習會、全國的社青靈修營都邀請我去分享處境查經法。
在台灣談起處境化的神學及聖經理解,可追溯到黃彰輝牧師(Rev. Shoki Coe),他是一位非常傑出的神學教育家,他從二次世界大戰的廢墟中,將被日本殖民政府勒令廢校的台南神學院重新整頓,在他院長十六年的任內建立成為東南亞第一流的神學院。
1953年起,黃彰輝牧師開始受邀參與普世教協(WCC)和世界長老會聯盟(WPA)的會議,並接觸普世神學思潮。在「普世宣教和傳道」運動(CWME)的影響下,他成功地說服當時長老教會的總幹事黃武東牧師應著手進行戰後台灣教會本身的宣教工作,推動後來的「倍加運動」(P.K.U.)
黃彰輝牧師在擔任普世教協(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神學教育基金會副主任、主任長達十四年,他的足跡遍及全球,特別對振興第三世界的神學教育貢獻鉅大。他首倡「實況化」(Contextualization)的神學方法論,著重神學與社會變遷及歷史實況的互動關係,使第三世界的神學對自己的人民、國家有所貢獻。
無論是中南美洲的解放神學、處境化查經,或是黃彰輝牧師「實況化神學」在第三世界所激發出來的聖經理解,皆反映以基督信仰參與在生活實況中的動態概念。過去的宣教或聖經理解,皆屬由北往南、由西到東的「單行道模式」,而忽略第三世界的教會處境。實況化或處境化的聖經詮釋,可以幫助每個地方的基督徒,在他的處境中進行實況化的改革行動,每一個「地方」都應該是普世宣教的中心和「基地」(home base)
處境化的聖經詮釋,也深深帶來南非的革命,一如二十世紀中期南美洲解放神學幫助底層、受壓迫者的覺醒與社會改革。南非神學家Gerald West說:「在南非我們曾經發現聖經帶來死亡」。閱讀同一本聖經,有人主張蓄奴、種族隔離,也有人看到基督的愛;有人主張女性次等,禁止講道、被按立聖職,但也有人看到基督的愛。
今天,我們藉由處境查經法,與渴望認識耶穌基督的人,一同來查考聖經。從社會底層、受壓迫的處境進入,透過觀看、判斷與行動,成為一種實踐的循環。只要願意敞開對話、追求真理與生命意義者,我們都歡迎參加。在處境查經班裡,每個成員彼此對等、尊重、接納,不分宗教信仰、年齡、性別、族群等多元及差異,教牧及資深成員擔任協調者,藉由成員多元處境的經驗,來豐富我們對聖經的認識。信仰沒有捷徑、沒有速食,只有實實在在的研讀聖經,打下穩固的信仰根基,結出甜美的果子。

問題討論:
1.對於公共事務、人權、施政,我們該如何「評論」?才能落實上帝的旨意在地上。
2.我們該如何避免對於自我中心、妄自「評斷」的情況?
3.耶穌基督用蓋房子的比喻來教導跟隨者,自我省思一下,您會將「房子」蓋在哪裡?又該如何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