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6日 星期四

創世記13:1-18

經文進度:創世記13:1-18 現代中文譯本
創 13:1亞伯蘭帶著妻子和所有的一切離開埃及,往北走,進入迦南南部;羅得也跟著他去。
 創 13:2亞伯蘭是富翁,擁有許多牲畜和金銀。
亞伯蘭之所以離開埃及,是因為欺騙埃及法老而被驅逐出境的;我們不清楚 他被驅逐的當時迦南是否仍舊鬧饑荒,不過這裡告訴我們,他是「富翁,擁有許多牲畜和金銀」。當然這些財富,包括他因欺騙所得到的。在往後的故事中,我們會 再讀到聖經的作者提到亞伯蘭是個很有財富的人。不過在強調他的財富之同時,會說他的財富是因上帝的賞賜(創世記24:2, 34-35)。
創 13:3後來他離開那裏,漸漸向北遷移,接近伯特利。他回到伯特利和艾之間,就是他從前紮過營、
亞伯蘭和家族是從原來的路回去迦南地,回到他曾經走過的地方「伯特利和艾之 間」。第十二章告訴我們,亞伯蘭的特點,就是他記得每走到一個紮營的地方,就會築祭壇來敬拜上帝。這是在表明亞伯蘭的信心,以及他對上帝的忠心。這次,他 帶著家眷回到伯特利和艾之間的地方,第一件事就是到他築過的祭壇去敬拜上帝。
創 13:4建了祭壇的地方;他就在那裏敬拜上主。我們可以這樣瞭解,亞伯蘭在埃及失敗之後,在這一次回程時有一個目的,就是表明亞伯蘭的悔改,因此亞伯蘭回到「起先」的祭壇獻祭,接著重新出發。
會主心得人生重要的不是此刻的「位置」,而是未來的「方向」。經過在埃及第一次欺騙與信仰上的跌倒,亞伯蘭回到應許之地,此時此地的「位置」似乎是讓他滿足,但是不要忘了此刻的「位置」並不是生命中的目的,人生最重要的是需要有未來的「方向」,而這方向人無法指引,唯有神指引我們方向。
創 13:5跟亞伯蘭同行的羅得也擁有牛群、羊群,以及自己的家眷和奴隸。
創 13:6他們兩家的牛群羊群太多,沒有夠大的地可以容納得下,
創 13:7因此亞伯蘭的牧人跟羅得的牧人常常爭吵。(那時迦南人和比利洗人還住在那地方。)
在一個以游牧為生的時代,草和水源是相當重要的。家族逐漸龐大,所擁有的牲畜也日漸增多,對水源的爭奪就發生出來;羅得與亞伯蘭各自的家禽、牲畜日漸增多,相對的是草原也就日漸不足。兩個家族因此而發生爭執勢必難免。
創 13:8於是,亞伯蘭對羅得說:「我們是至親,不可爭吵;你的牧人跟我的牧人也不可爭吵。
為了要解決爭端,是必須靠智慧和信心,作者就是透過這段經文要告訴我們,亞伯蘭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不但有信心,而且是個有智慧的長輩。他不是要求他晚輩姪兒羅得要尊敬他、讓他為先,或是讓他得到較好或更多的水源,不是,亞伯蘭不是這種做法。
他是告訴羅得「不可爭吵」,連家屬也不可以。「爭吵」原是「衝突」,此字的名詞為「所有權的聲明」。換言之,他們是為了水權、土地所有權在爭吵。過去台灣在清朝時代,漳、泉兩族就經常為了爭灌溉的水權大械鬥,死傷不計其數。
創 13:9我們分手吧!這一大片土地在你眼前,你選右邊,我就選左邊;你選左邊,我就選右邊。」
面對利益的衝突,亞伯蘭提出處理的方式是「分手」。或許亞伯蘭從埃及的失敗中得到反省,一切都在於天父上帝的攝理。俗語說:「生死由命,富貴在天」,這正是漢人的老祖先所講出生命的體驗。因為,生死不是人可以做主的,同樣貧賤富貴也在於「天」的引導。如今亞伯蘭看得很開,他讓姪兒羅得先選想要的土地。這正好要說明亞伯蘭確實是個有信心的長者,他對上帝完全的依靠。因為生命好壞是主所定,我們順服上帝,跟隨上帝,上帝必定會祝福。這有如我們常說的「施比受更為有福」,不是因為我們有能力給予,而是有神的胸襟。
會主心得:上帝呼召亞伯蘭說:「人要因你而蒙福」 (12:2)但是,我們一開始看到的卻不是如此,埃及法老還因為亞伯蘭的欺騙導致災禍。如今,回歸到上帝面前的亞伯蘭(13:4)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如今他謙卑自己,讓羅得蒙福,讓羅得選擇富庶的土地。
會主心得:許多人的選擇都會和羅得一樣,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地方。中國話就有一句話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很不好,因為它將人的自私來合理化;但是信靠上帝的亞伯蘭,卻打破這樣的迷思。因為,此時亞伯蘭實踐上帝吩咐他的話:「人要因你而蒙福」(12:2)。在這一點上面,亞伯蘭所表現出來的正是基督徒的一項美德。當世人以「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態度生活時,基督徒反而要堅持「人要因你而蒙福」、「要愛鄰舍如同自己」的美德。羅得的態度反映出的就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而亞伯蘭所反映出來就是「人要因你而蒙福」、「要愛鄰舍如同自己」的美德。 
會主心得偏偏台灣人特別自私。2001/12/4(二)自由時報第一版有半面廣告,刊登一位母親登報聲明與自己親生的女兒斷絕母女關係。原因是女兒侵佔父親的墳墓,並且更動位置,以利益自己的風水。這位母親深信風水一旦改變,就會影響整個家族的運,也影響兒子的運。而女兒也深信風水改一下對自己有利,因此將父親的墳墓挖出,改葬在有利自己的風水位置。這兩位母女都因為眼前的利益,而自私自利起來。想想看,若是風水會可信,大家都可以不用努力打拼;而那些沒錢買風水的人,只好認命。是這樣嗎?絕對不是!風水使台灣人更加自私自利,已經將台灣民族害得很慘,我們不要再受看風水所害。 
會主心得二OOO年選總統時,還記得有堪輿風水師起來大談哪一位會當選總統,幾乎一面倒的認為連戰近六百坪的祖墳位居龍穴,後方有山勢有如太師椅,前方沒有遮掩可看到海,有如飛龍出海。結果呢?連戰得票最低。反而,家境清寒,祖墳沒有所謂的好風水的陳水扁當選總統。從台灣人的墳墓風水就可以看出自私的民族性,所以,一到墳地一看,每個墳墓都有一個方位,為的就是想要找一個對自己有利的風水,而不會顧念整體的美觀。 
會主心得各位兄姊,若是我們的生活態度一直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樣我們就要反省。面對世間的罪惡,作為基督徒有必要活出「人要因你而蒙福」、「要愛鄰舍如同自己」的美德。這樣的美德,不僅是對鄰舍,也是對自己的親人兄弟姊妹,甚至是對婆媳。若是婆婆常常為媳婦設想,而媳婦也常常關心婆婆,這樣婆媳之間就要互相得到福氣。
此外,我們也常聽到,兄弟因為分家產而反目成仇。不用說到分家產,我們也經常從小孩子身上看到,兄弟因為爭奪糖果而打架。所以,我們有必要在孩子還小,還可以教育的時候,就需要仔細的用上帝的話來教導他們,使他們從小就培養出「人要因你而蒙福」、「要愛鄰舍如同自己」的美德。當然父母也要成為兒女的榜樣,時常致意關心和奉獻給所需要的人,使兒女從小就養成懂得分享的人。
(摘自2001/12/9主日講道)
創 13:10羅得向四周觀看,看見約旦谷一直伸展到瑣珥的整個平原;這平原水源充足,好像伊甸園〔希伯來文是:上主的園子〕,又像埃及的土地;(那時上主還沒有毀滅所多瑪和蛾摩拉。)
羅得選擇富庶之地,這塊地是「平原」、「水源充足」、「像伊甸園」、「像埃及的土地」!平原且是水源充足,這兩樣都是游牧民族生存所必備的條件,而這兩樣羅得都選上了,不只如此,他所選上的可以說是最好的,因為那塊土地是好得「像伊甸園」、「像埃及的土地」一般。
「伊甸園」可以說是聖經在描述上帝創造中最為美麗的田園,人類的始祖就是被安置在伊甸園裡的(創世記2:15)。「像埃及的土地」這句話是在形容土地的肥沃。因為埃及有尼羅河三角洲之肥沃土地可免除饑荒的危險。羅得所選上的土地,是好到「像埃及的土地」,意思就是這實在是一塊令人一見就會垂涎的地方。換言之,亞伯蘭卻只能選一塊乾旱之地。
會主心得:我們看到羅得在亞伯蘭要他先選擇土地時,他是毫不保留地選擇那片看來是美麗、耀眼的土地。其實,若是換我們來選,也會是如此,因為實在是太美了!但是在這些耀眼的背後,總是隱藏著恐怖的陷阱在等待著我們走進去。創世記第3章的故事一直是我喜歡拿來作信仰反省的故事之一;我們看到蛇成功地引誘女人去吃那棵不能吃、摸的果樹之果時,聖經是這樣描述女人的反應:「那女人看見那棵樹的果子好看好吃,又能有智慧,就很羨慕。他摘下果子,自己吃了,又給她丈夫吃;她丈夫也吃了。」(創世記3:6)看吧,促使人犯罪的是「好看、好吃」的,但確是帶領人背棄上帝、遠離上帝的主要動力。羅得看到的土地就像女人在伊甸園看到的果子一般,是塊「水源充足,好像伊甸園,又像埃及的土地」,但是,就在看來是這麼美麗的土地後面,卻是接近一個犯罪、充滿邪惡,「大大得罪上主」的所多瑪城之地。讓我們發現到土地的美麗外衣,掩蓋了罪惡的城市!
會主心得:今天我們台灣社會豈不是也是如此?繁榮的經濟外表,早已經腐蝕了我們敬虔的內心。看看我們社會日趨惡化的倫理道德生活;看看我們社會追求金錢之瘋狂程度,是連神明也請來作賭博的同伴,二重疏洪道的萬善宮就經常聚集賭客要明牌;甚至更嚴重的是也會將神明丟棄、燒毀之。若是一個人的心中已經沒有神明,更談不上人的心中會有上帝!大家所喜歡的就是那看來金光閃閃、耀人眼目的金錢、財富。
會主心得:在台灣許多人不喜愛腳踏實地,而想一夜致富,甚至為了錢,有的人是幾乎不擇手段,這樣的社會是不會有安寧的,因為我們是遠離了上帝。我們的社會看起來是很有錢,但是,有一天,我們終將因失去上帝,而失去所擁有的一切,甚至為此而付出更慘重的代價。
上個月(2001/11)在彰化不就發生二個大學生住豪宅,開跑車,為了錢可以製造毒品,印製偽鈔。難怪耶穌提醒我們說:「一個人就是贏得了全世界,卻賠上了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當然沒有!他能夠拿甚麼去換回自己的生命呢?」(太16:26)
當亞伯蘭將最好的土地讓給羅得時,我們可能會想到沒有肥沃的土地,亞伯蘭還會成為大國嗎?又如何生養眾多子孫呢?在現實的社會中,有許多人的觀念也是如此,認為沒有顯赫的身世或條件,似乎就矮人一截,說話的份量也比人少。甚至基督徒有時也會認為,沒有錢財、人才,如何建立起大教會呢?但是從亞伯蘭在此的表現來看,我們知道復興的重點不在於外表可見的物質,而在於是否有上帝的同在。這也是聖經要告訴我們的,雖然羅得擁有可見的好土地,但是他卻沒有看不見的上帝;而亞伯蘭沒有可見的好土地,但是他卻有看不見的上帝。聖經就是通過這樣鮮明的對比讓我們知道,不要以可見的物質來滿足,而要以擁有上帝為要緊。盼望各位兄姊,別讓耀眼的外表,迷惑我們對上帝的忠心。就讓我們捨棄羅得重「肉體的眼光」,而學習亞伯蘭「信心的眼光」。(摘自2001/12/9主日講道)
創 13:11於是羅得選了約旦谷的那一片平原,就往東遷移。他們兩人就這樣分手了。
創 13:12亞伯蘭住在迦南;羅得住在河谷平原的城鎮,終於紮營在所多瑪附近。
羅得與亞伯蘭最大的分別就是,一個憑「肉體的眼光」,一個憑「信心的眼光」。聖經說羅得舉目觀看,似乎他的慾望就因此產生。正如夏娃「看到」伊甸園那顆分別善惡的果子好吃,就被吸引而犯罪。同樣,羅得也被感官的慾望所牽引。
我們在這裡發現聖經作者要告訴我們,在人看來是個美麗的城市,看來是個令人垂涎的地方,卻不一定是上帝所祝福之地。至少所多瑪的美麗、富裕只有短暫,緊接著在第19章我們就會看到作者如何描述所多瑪城人和蛾摩拉城人的罪惡狀況,以及上帝如何派天使去毀滅他們。
創 13:13所多瑪人邪惡,他們大大得罪上主。
創 13:14羅得離開以後,上主對亞伯蘭說:「你要從你所站的地方向東、西、南、北四周觀看。
在羅得離開後,上帝終於說話了。上帝沒有讓亞伯蘭有孤獨的感覺,祂沒有忘記祂向亞伯蘭所說過的應許。上帝要亞伯蘭舉目向四周觀看,換句說話,上帝給亞伯蘭所要看的範圍,就是如同祂所應許的廣大,而其大是大到無法看到邊界的大,因為只有在這樣的範圍下,才有可能擁有數算不完的後代。
會主心得羅得所看的是出自「肉體的眼光」與慾望,但亞伯蘭所看到的土地,卻是上帝親自指出的目標。換言之,因為亞伯蘭的信心,上帝親自指出所要祝福的土地。看,上帝所選的與人所選的不同。這裡也讓我們看出,人所看到的是眼前的美麗;但是上帝所看的是更廣大的,是信心的問題。因為有上帝的同在,飢荒之地也會變成「流奶與蜜」之地。
創 13:15我要把你所看見的這片土地都賜給你和你的子孫;這片土地要永遠歸屬你們。
自古以來迦南地就時常發生饑荒,迄今以色列全年降雨量約二百至三百公釐,台灣光是一個普通大雨就超過這個量。這幾年來隨便一個颱風幾乎都造成豪大雨,降雨量都將近一千公釐。在台灣一場豪雨,就等於以色列三、四年的降雨量。因此,那個地經常發生飢荒。後來雅各的家族後來遷移到埃及去,也是與饑荒有關(創世記第42,43,47章)。
這塊土地就是聖經常說的「流奶與蜜」之地。這樣一塊經常乾旱,鬧飢荒的土地,居然是「流奶與蜜」之地,這一點很多人想不透。但是對有信心的人就知道,當人有上帝的同在,他就會事事亨通得到上帝的祝福。飢荒之地也會變成「流奶與蜜」之地,憂傷的心靈也會變成歡喜快樂。
會主心得我們看到亞伯蘭所擁有的胸襟是如此的廣闊,他當然也會看得見羅得所看到的這塊肥沃又美麗的大草原,他一定也瞧見那潺潺不停的水源、河流。可是聖經就是這樣告訴我們,一個人要成為「大國」的領導人,要「成為大有名望」的長者,要成為使人得到福氣的人,就必須是有這樣胸襟的人才可以辦得到。亞伯蘭做到了這一點。所以,俗語說:「有量才有福」,更何況上帝呼召我們要成為「萬民的祝福」,而不是阻礙。
創 13:16我要使你的子孫多到沒有人能夠計算;人若能數算地上的塵沙才能數算你的子孫。
創 13:17起來!你去走遍整片土地;我要把它賜給你。」
創 13:18於是亞伯蘭收拾帳棚,遷到希伯崙,在幔利的聖樹附近住下來;他在那裏為上主建造了一座祭壇。

亞伯蘭遷徙至「希伯崙」,此名意思是「同盟」或是「合作」之意。能夠同盟或合作的,必定是有密切或親密的關係的。看吧,亞伯蘭就像是上帝的朋友一般的親密。這種關係就是用「希伯崙」這個字詞或地方表明出來。
亞伯蘭再次「為上主建造了一座祭壇」,這讓我們看到他對上帝的忠心和順服。亞伯蘭的信仰特點就是每當上帝引導他到一個地方,他就建造一座祭壇來表明他對上帝的回應。這後來也成為以色列信仰上的一個傳承;亞伯蘭的兒子以撒在別示巴時,上主對他顯現後,他就在那裡為上主築一座祭壇(創世記26:25);後來築壇逐漸成為以色列民族與和上帝之間一種記念立約的記號,也表明出上帝的同在(出埃及記17:25,參考申命記20:1-8)。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