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2:1-52 和合本
耶穌降生( 太 1:18-25 )
2:1 當那些日子,凱撒奧古斯都有旨意下來,叫天下人民都報名上冊。
2:2 這是居里扭作敘利亞巡撫的時候,頭一次行報名上冊的事。
2:3 眾人各歸各城,報名上冊。
2:4 約瑟也從加利利的拿撒勒城上猶太去,到了大衛的城,名叫伯利恆,因他本是大衛一族一家的人,
2:5 要和他所聘之妻馬利亞一同報名上冊。那時馬利亞的身孕已經重了。
2:6 他們在那裏的時候,馬利亞的產期到了,
2:7 就生了頭胎的兒子,用布包起來,放在馬槽裏,因為客店裏沒有地方。
要認識耶穌就要先從耶穌降生的意義開始。路加福音的作者在第二章一開始就先提到一些大人物,如羅馬皇帝(凱撒)叫奧古斯都,及敘利亞巡撫(總督)叫居里扭;然後才介紹耶穌的出世。作者要我們注意耶穌的出生,正值政治被統治,經濟被壓榨,社會生活是低階層的人;但是通過上帝奇妙的安排,使卑微的人可以因為上帝的拯救和關心而高升。
為何耶穌出世在馬槽裡?作者的解釋很清楚,因為客棧可住的房間已經滿了,只有剩下奴僕休息的馬廄勉強可以擠一擠。作者在這裡就是要我們知道,耶穌基督降生的地方不是皇宮,乃是在卑微奴僕所睡的馬廄,甚至將馬槽當作耶穌出生的嬰兒床。
會主心得:耶穌誕生的方式,讓我們知道上帝對社會的弱勢者、窮困者的關心和認同。這就是「馬槽精神」。
天使報喜訊給牧羊的人
2:8 在伯利恆之野地裏有牧羊的人,夜間按著更次看守羊群。
2:9 有主的使者站在他們旁邊,主的榮光四面照著他們;牧羊的人就甚懼怕。
2:10 那天使對他們說:「不要懼怕!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乎萬民的;
2:11 因今天在大衛的城裏,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
2:12 你們要看見一個嬰孩,包著布,臥在馬槽裏,那就是記號了。」
天使不是先將耶穌出生的好消息報給皇親貴族,反而是先報給一群在曠野顧羊的卑微牧羊人知道。當時的牧羊人都是替主人在顧羊,他們的生活很清苦,必須住在野外露營,輪流看守羊群。他們的情形和耶穌類似,都是沒有地方讓他們住,耶穌必須睡在馬槽,牧羊人必須睡在曠野。作者就是用這種記載的方式,來凸顯上帝對社會的卑微者的仁慈和認同。
作者說天使報好消息給「夜間露宿」(2:8b現代中文譯本)於曠野的牧羊人時,這種描寫是要告訴讀者的我們知道,人所造成的階級、貧富、社會地位的隔離,在上帝的救贖裡可以拆毀掉,特別「天使」是用來代表上帝介入這個不公義的社會。而且耶穌誕生的方式,也是要讓我們知道上帝對社會的弱勢者、窮困者的關心和認同。
2:13 忽然,有一大隊天兵同那天使讚美 神說:
天使不是先將耶穌出生的好消息報給皇親貴族,反而是先報給一群在曠野顧羊的卑微牧羊人知道。當時的牧羊人都是替主人在顧羊,他們的生活很清苦,必須住在野外露營,輪流看守羊群。他們的情形和耶穌類似,都是沒有地方讓他們住,耶穌必須睡在馬槽,牧羊人必須睡在曠野。作者就是用這種記載的方式,來凸顯上帝對社會的卑微者的仁慈和認同。
作者說天使報好消息給「夜間露宿」(2:8b現代中文譯本)於曠野的牧羊人時,這種描寫是要告訴讀者的我們知道,人所造成的階級、貧富、社會地位的隔離,在上帝的救贖裡可以拆毀掉,特別「天使」是用來代表上帝介入這個不公義的社會。而且耶穌誕生的方式,也是要讓我們知道上帝對社會的弱勢者、窮困者的關心和認同。
2:13 忽然,有一大隊天兵同那天使讚美 神說:
2:14 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 神!在地上平安歸與他所喜悅的人(有古卷:喜悅歸與人)!
2:15 眾天使離開他們,升天去了。牧羊的人彼此說:「我們往伯利恆去,看看所成的事,就是主所指示我們的。」
2:16 他們急忙去了,就尋見馬利亞和約瑟,又有那嬰孩臥在馬槽裏;
2:17 既然看見,就把天使論這孩子的話傳開了。
2:18 凡聽見的,就詫異牧羊之人對他們所說的話。
2:19 馬利亞卻把這一切的事存在心裏,反覆思想。
2:20 牧羊的人回去了,因所聽見所看見的一切事,正如天使向他們所說的,就歸榮耀與 神,讚美他。
2:21 滿了八天,就給孩子行割禮,與他起名叫耶穌;這就是沒有成胎以前,天使所起的名。
耶穌這個名字在當時是很普遍的,可說是「菜市仔名」。上帝為何要天使啟示一個這麼平凡的名字給這個新生兒呢?原因很簡單「耶穌」的意思就是「上帝的拯救」或是「上帝是拯救者」,換言之,取名耶穌是為了要實現上帝的拯救。這也是為什麼當時很多人都稱為「耶穌」,因為他們都期待上帝實行拯救。如今,耶穌基督的降生實踐了眾人的期待。
在聖殿裏獻與主
2:22 按摩西律法滿了潔淨的日子,他們帶著孩子上耶路撒冷去,要把他獻與主,
「滿了潔淨的日子」他們就帶著小孩上耶路撒冷。潔淨的日期指婦女生產後需要在家休息33天,類似今日做月子(利未記12:4)。潔淨之後他們又照律法獻祭,通過這些的記載我們可以知道約瑟和馬利亞是很虔誠的人。且他們獻一對斑鳩或小鴿可見這一對夫妻是貧窮人,耶穌就是降生在這種環境很差的家庭。
會主心得:如果一個小孩出生在這種清寒的家境,可能我們會覺得這個小孩得不到好的栽培,也就沒有什麼好的將來。但是很不同的,約瑟夫婦雖然沒有豐富的物質生活,但是他們卻有豐富的靈性生活,這可以從他們對上帝的敬虔態度看到。
2:23 (正如主的律法上所記:「凡頭生的男子必稱聖歸主。」)
2:24 又要照主的律法上所說,或用一對斑鳩,或用兩隻雛鴿獻祭。
2:25 在耶路撒冷有一個人,名叫西面;這人又公義又虔誠,素常盼望以色列的安慰者來到,又有聖靈在他身上。
2:26 他得了聖靈的啟示,知道自己未死以前,必看見主所立的基督。
2:27 他受了聖靈的感動,進入聖殿,正遇見耶穌的父母抱著孩子進來,要照律法的規矩辦理。
2:28 西面就用手接過他來,稱頌 神說:
2:29 主啊!如今可以照你的話,釋放僕人安然去世;
2:30 因為我的眼睛已經看見你的救恩─
2:31 就是你在萬民面前所預備的:
2:32 是照亮外邦人的光,又是你民以色列的榮耀。
2:33 孩子的父母因這論耶穌的話就希奇。
2:34-35 西面給他們祝福,又對孩子的母親馬利亞說:「這孩子被立,是要叫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許多人興起;又要作毀謗的話柄,叫許多人心裏的意念顯露出來;你自己的心也要被刀刺透。」
在耶穌童年的故事裡,路加福音特別提到二位敬虔的先知宣告耶穌的身分:一位是男性西面,一位是女性亞拿(安娜,現代中文譯本)。這是路加福音的作者特別的安排,一方面凸顯婦女的重要,這可從路加記載許多婦女的故事可看出;一方面也說明男人和女人都是盼望上帝的拯救。
作者在此特別說明西面之所以預言、頌讚嬰兒耶穌,乃因為是聖靈與西面同在,又得聖靈的啟示,且是聖靈感動帶領他到聖殿。換言之,作者要表達沒有人能參透上帝拯救的計畫,唯有來自聖靈的啟示方能。且作者也表達出西面之所以得到聖靈的啟示,乃因為他「敬畏上帝的義人」,且一向對上帝存著盼望。
最後西面預言耶穌的工作,祂會導致許多人滅亡。這句話聽來有點奇怪並帶著一點冷酷,但卻是實情。實際上並不是上帝審判人,而是人審判自己;人所面對的審判乃是取決於他對耶穌基督的回應。當人面對著基督的愛與恩典時,若能謙卑領受,那麼他便是在天國之中。假如他冷漠無所感動,或是刻意抗拒的話,這恩典必與他無干涉。
2:36 又有女先知,名叫亞拿,是亞設支派法內力的女兒,年紀已經老邁,從作童女出嫁的時候,同丈夫住了七年就寡居了,
2:37 現在已經八十四歲(或譯:就寡居了八十四年),並不離開聖殿,禁食祈求,晝夜事奉 神。
2:38 正當那時,她進前來稱謝 神,將孩子的事對一切盼望耶路撒冷得救贖的人講說。
亞拿既然是一個寡婦,她的一生也必充滿憂患,但她從來沒有陷溺於悲苦。哀傷可以左右我們平生於一二。它可以驅使我們成為硬心、痛苦、仇恨、反叛上帝。它亦可以使我們成為寬厚、溫婉、更具同情。它可以消泯我們的信心;但也可以使我們的信心打下更深厚的根基。這一切皆取決於我們對上帝的態度。
亞拿已高齡84歲,但她的盼望從來沒有休止。歲月可以取去我們的青春和體力,甚至磨損我們的心靈,直至壯志消沉,而陷於得過且過、苟延殘喘之中。同樣的,一切皆在乎我們對上帝的態度如何。亞拿之所以與眾不同,乃因為她的信仰生活。年老的亞拿從來沒有停止敬拜上帝。她在聖殿中與上帝的子民一起,度過她的一生。她也從來沒有停止禱告。年齡並沒有為亞拿帶來哀傷,反而建立起不可動搖的盼望,因為她與上帝有著密切的交往。
回拿撒勒
2:39 約瑟和馬利亞照主的律法辦完了一切的事,就回加利利,到自己的城拿撒勒去了。
2:40 孩子漸漸長大,強健起來,充滿智慧,又有 神的恩在他身上。
孩童耶穌在聖殿裏
2:41 每年到逾越節,他父母就上耶路撒冷去。
2:42 當他十二歲的時候,他們按著節期的規矩上去。
2:43 守滿了節期,他們回去,孩童耶穌仍舊在耶路撒冷。他的父母並不知道,
2:44 以為他在同行的人中間,走了一天的路程,就在親族和熟識的人中找他,
2:45 既找不著,就回耶路撒冷去找他。
2:46 過了三天,就遇見他在殿裏,坐在教師中間,一面聽,一面問。
2:47 凡聽見他的,都希奇他的聰明和他的應對。
2:48 他父母看見就很希奇。他母親對他說:「我兒!為甚麼向我們這樣行呢?看哪,你父親和我傷心來找你!」
2:49 耶穌說:「為甚麼找我呢?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嗎(或譯:豈不知我應當在我父的家裏嗎)?」
2:50 他所說的這話,他們不明白。
2:51 他就同他們下去,回到拿撒勒,並且順從他們。他母親把這一切的事都存在心裏。
2:52 耶穌的智慧和身量(或譯:年紀),並 神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
福音書對孩童耶穌的描述很少,最後僅有路加福音2:52輕輕帶過。但這一節的描述已經做了最好的說明。
耶穌的「身量(身體)」和「智慧」一齊增長。所指的是「健康」與「才能」特別是擁有生活技能的智慧。這兩項也是一般父母最為重視的層面。小孩子能夠隨著年紀而健康的成長,是為人父母最基本的期望,但是孩子長大總要學習一技之長,好在將來能夠獨立生活,甚至有益於社會。深得「上帝」和「人」的喜愛。所指的是和上帝與人際的關係,也就是「信仰」與「人格特質」的養成。總之,通過這一節,我們看到四項全人教育的重點:健康、才能、信仰、人格養成。
會主心得:很可惜,在台灣的教育取向長久以來極重視「智育」的發展,因著時代轉變,許多父母不僅要求孩子補習國、英、數三大主科。就有小學生一個月共補習十七科,其中包括學桌球、寫作文、說故事等。因為打從幼兒教育開始,台灣的教育就充斥商業氣息,「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聽起來很動聽,但是卻嚴重扭曲了教育的本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