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5日 星期五

路加福音 9:1-62

路加福音 9:1-62 和合本
耶穌差遣十二個門徒( 太 10:5-15 可 6:7-13 )
9:1 耶穌叫齊了十二個門徒,給他們能力、權柄,制伏一切的鬼,醫治各樣的病,
耶穌召集十二使徒,賜給他們能力與權柄,去趕鬼和醫治疾病,和宣揚上帝國的信息。如果翻開台灣的宣教歷史就可以看到,1865年6月16日英國宣教師馬雅各醫生,或是1872年3月9日馬偕牧師,他們就是以醫療和傳道配合一起打開宣教之門。不僅在台灣如此,在世界許多宣教區,都可以看到。
會主心得:但是,我們需要注意不是這些使徒本身具有這些特殊的能力,而是耶穌基督賜給他們的。而這些醫病、趕鬼的能力,是為了傳福音的需要所賜,不是用來炫耀個人的能力。若是我們忽略這一點認識,就會失去傳福音的意義。
從人類的經驗裡可知,疾病所帶來的痛苦,常常造成家庭的壓力,甚至造成人對生命生存意念的破碎。俗語「病久無孝子」或久病厭世也時有所聞。這種對生命遭遇到的苦難與絕望之人,是福音所關心的對象。上帝國的福音不僅是關心靈魂也關心肉體。
9:2 又差遣他們去宣傳 神國的道,醫治病人,
9:3 對他們說:「行路的時候,不要帶柺杖和口袋,不要帶食物和銀子,也不要帶兩件褂子。
9:4 無論進哪一家,就住在那裏,也從那裏起行。
9:5 凡不接待你們的,你們離開那城的時候,要把腳上的塵土跺下去,見證他們的不是。」
9:6 門徒就出去,走遍各鄉宣傳福音,到處治病。

希律的困惑( 太 14:1-12 可 6:14-29 )
9:7 分封的王希律聽見耶穌所做的一切事,就游移不定;因為有人說:「是約翰從死裏復活」;
9:8 又有人說:「是以利亞顯現」;還有人說:「是古時的一個先知又活了。」
9:9 希律說:「約翰我已經斬了,這卻是甚麼人?我竟聽見他這樣的事呢?」就想要見他。
耶穌初期都在加利利地區傳道,屬於希律安提帕的管轄。安提帕為了怕施洗約翰的信仰革新運動危及他統治的地位,所以殺了約翰。因為約翰曾經指責安提帕在道德上的缺失(太14:4)。 
對於耶穌是怎樣的人物?他差遣門徒到各鄉鎮傳道的目的為何?影響如何?這些都是安提帕所擔憂的,所以安提帕一直想見耶穌,甚至後來也想將耶穌殺掉(13:31)。
會主心得:安提帕一定不是熱心宗教的人,他身旁的人可能不是猶太人,因為他們對猶太信仰不熟悉,所以才說耶穌可能是約翰復活,以利亞的顯現,或是古時的一個先知復活了。希律安提帕和許多當權者一樣,所獲得的資訊往往是不正確,所以做出錯誤的判斷。安提帕在此問說:「這卻是甚麼人?」往後耶穌與門徒的談話中,耶穌問門徒說:「眾人說我是誰」及「你們說我是誰」。其實,這是一個向全人類開放的問題,每一個人早晚都需要回答。
耶穌給五千人吃飽( 太 14:13-21 可 6:30-44 約 6:1-14 )
9:10 使徒回來,將所做的事告訴耶穌,耶穌就帶他們暗暗地離開那裏,往一座城去;那城名叫伯賽大。
9:11 但眾人知道了,就跟著他去;耶穌便接待他們,對他們講論 神國的道,醫治那些需醫的人。
9:12 日頭快要平西,十二個門徒來對他說:「請叫眾人散開,他們好往四面鄉村裏去借宿找吃的,因為我們這裏是野地。」
9:13 耶穌說:「你們給他們吃吧!」門徒說:「我們不過有五個餅,兩條魚,若不去為這許多人買食物就不夠。」
9:14 那時,人數約有五千。耶穌對門徒說:「叫他們一排一排地坐下,每排大約五十個人。」
9:15 門徒就如此行,叫眾人都坐下。
9:16 耶穌拿著這五個餅,兩條魚,望著天祝福,擘開,遞給門徒,擺在眾人面前。
9:17 他們就吃,並且都吃飽了;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裝滿了十二籃子。
當希律安提帕在問說:「這卻是甚麼人?」的時候,路加福音的作者有意通過這一段故事來回答希律的疑惑,並藉此更讓人認識耶穌。給五千人吃飽的神蹟,也是作為耶穌被告白為基督的預備,因為耶穌有能力餵養上帝的百姓。 
當耶穌對門徒說:「你們給他們吃吧!」類似於先知以利沙的口氣,以少許食物來養活眾人(王下4:42-44),耶穌以此表示上帝的能力正在他們當中。耶穌是以彌賽亞的口氣說出,可是門徒無法領悟,以為是要他們設法給眾人吃。
在耶穌分派食物之前,他首先「望著天祝福」感謝上帝。猶太人有一句俗話說:「一個只顧享受而忘記謝恩的人,乃是搶掠了上帝所有的。」因此,領受恩典必須心存感恩。接著,門徒照著耶穌的吩咐組織眾人,傳遞食物使眾人都吃飽了。這讓我們看到彌賽亞的工作已經實現了,且他的供應不僅使人吃飽,且豐富有餘。
會主心得:上帝的幫助是慷慨的,不僅使人飽足,還豐富有餘。但是,其中需要門徒照著耶穌的話,組織眾人,傳遞眾人所需的糧食。確實,作一位基督的門徒,就是需要照著他的話,去服事眾人,傳遞心靈與肉體的糧食,使飢餓的人得到飽足。
彼得認耶穌為基督( 太 16:13-19 可 8:27-29 )
9:18 耶穌自己禱告的時候,門徒也同他在那裏。耶穌問他們說:「眾人說我是誰?」
9:19 他們說:「有人說是施洗的約翰;有人說是以利亞;還有人說是古時的一個先知又活了。」
9:20 耶穌說:「你們說我是誰?」彼得回答說:「是 神所立的基督。」
耶穌是誰?是福音書裡重要的信息,也是初代教會最關心的問題。因為耶穌是誰,牽涉到他的權柄,也牽涉到他來的目的。因此,第九章一開始就有希律安提帕問說:「這卻是甚麼人?(這人是誰)」接著,作者安排我們來看耶穌以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的神蹟。餵飽五千人是一件驚天動地的事,因為當時的村莊只不過一、二千人,如今有五千人被耶穌餵飽,可說是附近所有的村莊的人都在場。這樣大規模的神蹟,就是路加要告訴我們「發生了什麼事?」這件事情發生之後,大家開始議論紛紛的在揣測耶穌到底是誰?
耶穌在祈禱之後,就問門徒說:「眾人說我是誰?」他不問希律對他的了解,也不問法利賽人、經學教師對他的了解,而是問一般百姓對他的了解,因為他不在乎人的特權或聲勢,他只關心百姓對他的認識。但顯然群眾對耶穌的認識還是不夠深入。接著耶穌又問跟隨他久久的門徒,彼得回答說:「是神所立的基督」。但是,這樣的信仰告白還不夠,因此耶穌接著預言他在十字架上的苦難。
會主心得:認識耶穌不能僅停留在告白耶穌是基督,而是需要進一步認識耶穌的十字架,並效法耶穌背十字架的精神去服事人。

耶穌預言受難和復活( 太 16:20-28 可 8:31-9:1 )
9:21 耶穌切切地囑咐他們,不可將這事告訴人,
9:22 又說:「人子必須受許多的苦,被長老、祭司長、和文士棄絕,並且被殺,第三日復活。」
9:23 耶穌又對眾人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9:24 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生命:或譯靈魂;下同)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
9:25 人若賺得全世界,卻喪了自己,賠上自己,有甚麼益處呢?
9:26 凡把我和我的道當作可恥的,人子在自己的榮耀裏,並天父與聖天使的榮耀裏降臨的時候,也要把那人當作可恥的。
9:27 我實在告訴你們,站在這裏的,有人在沒嘗死味以前,必看見 神的國。」
「背起十字架來跟從我」這句話當時人都很熟悉。因為這句話是激進黨人最常講的話,激進黨就是主張以武力對抗羅馬帝國的愛國組織,一旦有人加入激進黨就是穩死的,因為被羅馬帝國捉到就會被以叛國罪釘十字架。因此激進黨人在號召百姓時就事先告訴他們說「背起你的十字架」。 
耶穌也認為當一個人要跟隨他,也必須要有完全的決心,不可以三心兩意,並且為上帝國付上犧牲的代價。這樣的基督徒很不好當對不對,確實如此,但是這樣做,卻反而會得到真正的生命。因為「一個人就是贏得了全世界,卻失去自己或賠上了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沒有!」
會主心得:耶穌也說過他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很奇怪嗎?一點也不奇怪,若是你真正愛一個人的時候,你會想替他承受痛苦。一個小孩子生重病時,最緊張的人往往是最愛他的父母。耶穌為我們捨命釘在十字架上,為的就是要洗去我們的罪,這樣的愛是犧牲捨命的。

耶穌改變形像( 太 17:1-8 可 9:2-8 )
9:28 說了這話以後約有八天,耶穌帶著彼得、約翰、雅各上山去禱告。
作者說他們上山的目的是為了祈禱,而耶穌變貌就是在祈禱中所發生的。摩西和以利亞是古時的人物,彼得不可能見過他們,因此,整件事情充滿高度的神學意義。 
首先,門徒「既清醒了」知道那是摩西和以利亞,這樣的清醒不是指睡醒,而是信仰上的「覺醒」。其次,摩西和以利亞代表「律法和先知」,也就是聖經—上帝的話語。因此,也表達出律法和先知的預言將在耶穌身上找到意義,或得到成全。總之,信仰的覺醒需從耶穌身上找到最終的答案。 
會主心得:在人的一生中,我們失去許多寶貴的東西,原因是我們的時常「打盹」,以致於我們固執己見或是怠惰,而導致心智蔽塞。感謝上帝,如今讓我們可以在耶穌身上找到生命的意義,使我們通過上帝的話語得到「覺醒」。反之,若是我們不喜愛進一步查考聖經,我們就無法經歷信仰的覺醒。
9:29 正禱告的時候,他的面貌就改變了,衣服潔白放光。
9:30 忽然有摩西、以利亞兩個人同耶穌說話;
9:31 他們在榮光裏顯現,談論耶穌去世的事,就是他在耶路撒冷將要成的事。
9:32 彼得和他的同伴都打盹,既清醒了,就看見耶穌的榮光,並同他站著的那兩個人。
9:33 二人正要和耶穌分離的時候,彼得對耶穌說:「夫子,我們在這裏真好!可以搭三座棚,一座為你,一座為摩西,一座為以利亞。」他卻不知道所說的是甚麼。
9:34 說這話的時候,有一朵雲彩來遮蓋他們;他們進入雲彩裏就懼怕。
9:35 有聲音從雲彩裏出來,說:「這是我的兒子,我所揀選的(有古卷:這是我的愛子),你們要聽他。」
9:36 聲音住了,只見耶穌一人在那裏。當那些日子,門徒不提所看見的事,一樣也不告訴人。

治好被污鬼附身的孩子( 太 17:14-18 可 9:14-27 )
9:37 第二天,他們下了山,就有許多人迎見耶穌。
9:38 其中有一人喊叫說:「夫子!求你看顧我的兒子,因為他是我的獨生子。
9:39 他被鬼抓住就忽然喊叫;鬼又叫他抽瘋,口中流沫,並且重重地傷害他,難以離開他。
9:40 我求過你的門徒,把鬼趕出去,他們卻是不能。」
古時候對於無法瞭解的疾病常常歸因於魔鬼的作弄。正如「癲癇」的希臘文字義是「受到月光衝擊」,這反映出古人認為此病是受到月亮圓缺所導致。甚至台灣人迄今還有人認為有些疾病是「犯沖」或是被「煞到」,而需要「收驚」。 
馬可福音對此事的資料較多,不但有父親說自己信心不足,請求耶穌幫助,也有門徒不理解,為何他們無法趕出這一類的鬼。耶穌的回答是非用禱告不可(可9:14-29)。而馬太福音則強調門徒信心的不足。可見門徒為何不能,是初代教會常討論的重點,有些傳統說是缺乏禱告,或缺乏信心且需要加上禁食。可是路加福音並沒有這樣說明,而是責備這世代的人缺乏信心和腐敗。
通過9:37「下了山」的描述,讓我們聯想到,經歷山上的屬靈經驗後,人必須重新投入山下的屬世生活。就像摩西帶著呼召拿著十誡走出上帝的山之後,重新回到以色列百姓的營地。但是,當摩西下山時,發現百姓腐敗、悖逆去敬拜金牛,於是將石版摔碎。
9:41 耶穌說:「噯!這又不信又悖謬的世代啊,我在你們這裏,忍耐你們要到幾時呢?將你的兒子帶到這裏來吧!」
9:42 正來的時候,鬼把他摔倒,叫他重重地抽瘋。耶穌就斥責那污鬼,把孩子治好了,交給他父親。

耶穌第二次預言他的死( 太 17:22-23 可 9:30-32 )
9:43 眾人都詫異 神的大能(大能:或譯威榮)。耶穌所做的一切事,眾人正希奇的時候,耶穌對門徒說:
9:44 「你們要把這些話存在耳中,因為人子將要被交在人手裏。」
9:45 他們不明白這話,意思乃是隱藏的,叫他們不能明白,他們也不敢問這話的意思。
當耶穌下山之後,只看到百姓來回奔走,無所適從。門徒們無助且飽受挫折;被邪靈附身的孩子的父親充滿痛苦與絕望,心緒煩擾。就在這種紊亂的境況之中,耶穌悠然而至。耶穌隨即掌握整個場面,在耶穌的權柄之下,紊亂變為安寧,絕望中有盼望。 
許多時候,我們也會遇到生命的困苦,失去了掌握事物的能力。在此,許多人見證到,唯獨生命的主,可以掌管生命,耶穌讓一切都得到寧靜,也醫治人的身心。 
就在群眾驚訝耶穌所行的神蹟,準備為他歡呼喝采時,耶穌卻告訴門徒說:「你們要把這些話存在耳中,因為人子將要被交在人手裏。」確實,被群眾擁戴,享受成功所帶來的掌聲實在太誘人了,但耶穌拒絕了這一切。耶穌要門徒瞭解基督的工作就是犧牲、服務;而跟隨他的人也要如此。

誰最偉大( 太 18:1-5 可 9:33-37 )
9:46 門徒中間起了議論,誰將為大。
9:47 耶穌看出他們心中的議論,就領一個小孩子來,叫他站在自己旁邊,
9:48 對他們說:「凡為我名接待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凡接待我的,就是接待那差我來的。你們中間最小的,他便為大。」
前一段耶穌才諄諄告誡,基督和門徒的首要任務就是犧牲、服務。可是門徒終究沒有聽進去也體會不到,所以才爭論誰為大。 
會主心得:信仰的團契與世俗的社團不同,世俗的社團與政治講求的是利益、權力和地位。但是,信仰的團契乃是強調犧牲和服務。且特別關心在小孩子,軟弱者的身上。 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浪潮,政治與商人無不以經濟利益作為最高守則。這樣追求金錢的利益以及權勢地位的情況,勢必日益加深。如此一來貧富差距加大,貧窮、軟弱者勢必陷入惡劣的生存環境。看到此未來的景象,基督徒則需要再次思考耶穌的教訓,以犧牲、服務來見證上帝,而不是關在教堂裡唱讚美的詩,也不是關在教堂裡彼此交誼。
不敵擋你們就是幫助你們( 可 9:38-40 )
9:49 約翰說:「夫子,我們看見一個人奉你的名趕鬼,我們就禁止他,因為他不與我們一同跟從你。」
9:50 耶穌說:「不要禁止他;因為不敵擋你們的,就是幫助你們的。」

不接待主的村莊
9:51 耶穌被接上升的日子將到,他就定意向耶路撒冷去,
9:52 便打發使者在他前頭走。他們到了撒馬利亞的一個村莊,要為他預備。
9:53 那裏的人不接待他,因他面向耶路撒冷去。
9:54 他的門徒雅各、約翰看見了,就說:「主啊,你要我們吩咐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他們,像以利亞所做的(有古卷沒有像以利亞所做的這幾個字)嗎?」
9:55 耶穌轉身責備兩個門徒,說:「你們的心如何,你們並不知道。
9:56 人子來不是要滅人的性命(性命或譯:靈魂;下同),是要救人的性命。」說著就往別的村莊去了(有古卷只有五十五節首句,五十六節末句)。
在巴勒斯坦有許多人以趕鬼為業。約翰似乎以敵對的態度來對待這樣的人,希望嚇阻他們。但耶穌不容許他這樣做,而要他們寬容對待。 
接著,他們從加利利前往耶路撒冷,走直路需穿越撒瑪利亞;但大部分的猶太人都不走這條路。因為,猶太人與撒瑪利亞人間的紛爭,已有數百年的歷史(約4:9)。且撒瑪利亞人會阻擋或傷害那些穿越他們領土的朝聖隊伍。耶穌選擇走這條路,顯得並不尋常。或許耶穌這樣做,是為要向敵人伸出友誼之手。但是,他們並沒有獲得友善的款待。因此,性情暴躁的雅各和約翰提議求上帝消滅這村莊,他們以為他們做了件值得耶穌讚賞的事情。他們非但沒得到讚賞,反而被耶穌責備。
會主心得:教會最大的悲劇和悲哀,就是充滿偏執之見,不懂得寬容之道。甚至認為自己的信念和方法才是正確無誤的,以為自己是「替天行道」,為上帝伸張公義。當代美國神學家尼布爾(Reinhold Niebuhr)就曾批判保守反動的基督徒說:「當他們試著要『為基督成為愚拙』時,他們卻成了道道地地的大笨蛋。」

要跟從耶穌的人( 太 8:19-22 )
9:57 他們走路的時候,有一人對耶穌說:「你無論往哪裏去,我要跟從你。」
9:58 耶穌說:「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只是人子沒有枕頭的地方。」
9:59 又對一個人說:「跟從我來!」那人說:「主,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親。」
9:60 耶穌說:「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你只管去傳揚 神國的道。」
9:61 又有一人說:「主,我要跟從你,但容我先去辭別我家裏的人。」
9:62 耶穌說:「手扶著犁向後看的,不配進 神的國。」
在第九章裡面,耶穌兩次向門徒提及他即將受難的事,並且在撒瑪利亞的村莊不受歡迎,又說這趟朝耶路撒冷是一條受難的旅途。總之,跟隨耶穌基督並不在於享樂,反而需付上代價。因此,當有人要跟隨耶穌四處傳道時,耶穌就提醒他必須衡量一下,這種「連枕頭的地方都沒有」的代價。 
接著,耶穌呼召一個人來跟隨他,可是那人拒絕說:「讓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親」。在猶太人看來,埋葬自己的雙親是一件優於律法的事,連平常不准接觸屍體的祭司,也會被允許為自己的親人處理喪葬事宜(利21:2-3)。後來,猶太人有「拾骨」的風俗,或許和被擄歸回後將親人遺骨遷葬猶太地的習慣有關(創50:5)。因此,此人回絕耶穌可能是說「等我拾骨之後再說吧!」因此,耶穌說:「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意思是說:「死人埋葬在那裡好好的,為何要等到日後重新拾骨呢!」
最後,耶穌以猶太諺語「手扶著犁向後看的,不配進 神的國。」來形容一個人做事情沒有專心一志,就很難達到目標。同樣,傳上帝國也需要盡心、盡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