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旨:說明上帝對君王審判的標準,並揭露邪惡君王的罪行。並凸顯猶大賢君將人民團結起來敬拜上帝,在他們的統治下信仰及國家得到復興。
作者:根據猶太人的傳統,認為作者是以斯拉。
寫作時間:若是以斯拉所寫就大約在主前430年。追溯記載自所羅門即位起(主前970年),至百姓被擄至巴比倫時止(主前586年)。
背景:本書是列王紀上下卷的補充。歷代志上下原是一卷書,於被擄後寫成,從祭司的角度強調聖殿和宗教復興的重要性。因此,本書甚少提及崇拜偶像的北國以色列。
金句:只要他們向我禱告,並且謙卑悔改,離棄他們所做的壞事,我就會從天上垂聽他們,赦免他們的罪,重新使他們的土地繁榮起來。(7:14)
主要人物:所羅門、示巴女王、羅波安、亞撒、約沙法、約蘭、約阿施、烏西雅(亞撒利雅)、亞哈斯、希西家、瑪拿西、約西亞、約雅敬、西底家
主要地方:耶路撒冷、聖殿
特色:詳述建造聖殿的細則。
寫作動機:本書若是以斯拉所寫,必定與歸回後重建耶路撒冷及聖殿息息相關。一方面,已斯拉要帶領人民悔改,反省過去亡國、被擄乃因為拜偶像所導致的審判。因為,以色列是蒙上帝所揀選,是上帝在地上的代表,卻常常忘記上帝的真理與呼召,盲目地跟鄰國一樣拜偶像。於是上帝通過先知、祭司和各樣的懲罰使他們醒悟而歸向祂──獨一的真神上帝。歷代志下卷講述猶大國敗壞且拜偶像的醜惡歷史。期間,偶爾也提到一兩位賢君和短時期的復興,但國勢還是每況愈下,以致混亂、滅亡,最後以被擄告終。
大衛的兒子所羅門繼位,在耶路撒冷建造宏偉壯麗的聖殿,完成了父親的心願和臨終的囑咐(2-5章)。他在位四十年間國泰民安,也因此舉世聞名;他死後兒子羅波安即位,羅波安心志不成熟,導致國家分裂。猶大國的君王多數是邪惡的,只有幾位賢君:亞撒、約沙法、烏西雅(亞撒利雅)、希西家和約西亞。
賢君、昏君的衡量標準是甚麼?賢君順從上帝的律法、清除偶像,斷絕與外族的聯繫。昏君則以亞哈斯和瑪拿西為代表,下場當然是國破家亡、百姓被擄、聖殿被毀。
雖然被擄時期,猶太人發展出會堂的制度及文士教育體制,但也有部分的猶太人隨同當地人拜偶像。因此,作者通過這一段歷史的殷鑑告知百姓,希望他們在被擄後能回歸上帝,只敬拜上帝;只有信從上帝,他們才能昌盛(7:14)。
雖然被擄時期,猶太人發展出會堂的制度及文士教育體制,但也有部分的猶太人隨同當地人拜偶像。因此,作者通過這一段歷史的殷鑑告知百姓,希望他們在被擄後能回歸上帝,只敬拜上帝;只有信從上帝,他們才能昌盛(7:14)。
大綱
一、所羅門繼位為王(1:1-9:31)
1. 所羅門祈求智慧
2. 所羅門建造聖殿
3. 所羅門奉獻聖殿
4. 所羅門的財富與智慧
所羅門在治國方面大有成就,但最重要的,還是上帝使用他建造了金碧輝煌的聖殿。這華美的建築物是全國的宗教中心,也是十二個支派的統一、上帝親自住在他們中間、以及全族領受從上而來的呼召之象徵。但成也所羅門,敗也所羅門。執政初期他倚靠上帝,但是輝煌之後,卻倚靠自己,不斷通過政治聯姻擴展自己的聲望。
二、猶大國(10:1-36:23)
1. 北方十個支派背叛
2. 猶大國離經叛道與宗教改革的歷史
3. 猶大人被擄到巴比倫
1. 北方十個支派背叛
2. 猶大國離經叛道與宗教改革的歷史
3. 猶大人被擄到巴比倫
二十位君王在位的期間,猶大全國就在順服與悖逆上帝之間搖擺不定。在位君王對上帝之回應,決定著全國的屬靈氛圍、以及是否受到上帝對祂的百姓施行的審判。我們的未來是由我們對上帝的回應來形成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