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1日 星期日

但以理書簡介

但以理書簡介 

一、但以理及其歷史問題 
1.舊約聖經記述了三個名叫但以理的人,但沒有一人是但以理書的作者。 
(1)大衛的次子(代上3:1,中文譯為「但以利」) 
(2)和以斯拉從巴比倫回來的族長(拉8:2; 尼10:6) 
(3)列在挪亞與約伯之間的義人(結14:14, 20)和智者(結28:3) 

2.但以理書中所記的歷史並不準確。 
(1)1:1所記的猶大王約雅敬在位第三年(主前605年),並沒有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圍困耶路撒冷的史實。 
(2)5:1-2;7:1所說的伯沙撒,並不是巴比倫王,他的父親也不是尼布甲尼撒。 
史實:尼布甲尼撒→亞美瑪爾杜克(Amel-marduk, 562-560 B.C.,聖經稱為以未米羅達的)→尼力里沙(Neriglissar, 560-556 B.C.)→拉巴希瑪爾杜克→謀篡者擁立拿波尼度,委其子伯沙撒在巴比倫城攝政。 
(3)5:31; 9:1記載的瑪代人亞哈隨魯的兒子大利烏立為迦勒底的王,時空錯置。 
史實:古列(Cyrus, 又譯居魯士550-530 B.C.)為波斯國的締造者,他於主前550年戰敗瑪代,自立瑪代王,因此,瑪代與波斯隨即成為聯盟國。以致以色列人被擄歸回後的著作,將波斯和瑪代交互的使用,視為同一的國家和人民。 
亞哈隨魯又名薛西(Xerxes I, 486-465 B.C.),他的父親才是大利烏(Darius, 又譯大流士522-486 B.C.)。薛西二世(Xerces II, 423 B.C.)的兒子卻是大利烏二世(Darius, II, 423-404 B.C.)。但這後者與伯沙撒相隔了一百多年,當然不會是繼伯沙撒為巴比倫王的人。 

3.但以理書中的語言,顯示出是主前第二世紀後的作品。 
但以理書的文字,顯出是受了波斯和希臘語詞影響的晚期希伯來文(亞蘭文)。書內提及天使有等級和有關復活的道理,以及對上主神名之避諱習慣,都表明是回國後晚期作品的特徵。特別是猶太人的正典,並不將此書列入先知書,而歸到聖卷之內,更說明這卷書不可能在主前二世紀初。最早提到但以理書的是西比喇神記(或譯為西婆的神語;約主前140年)和瑪喀比傳下卷(約主前100年)。這就證明新柏拉圖學派的敘利亞人坡菲留(Porphyry' ca. 232-303)所言,但以理書是在主前第二世紀寫成的說法為正確。 

4.但以理書所處的歷史(指桑罵槐,托古述今) 
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 356-323 B.C.)死後,帝國經過一番權力鬥爭後,於主前275年分裂為四。 
西流古王朝:北部以敘利亞的安提阿為首都 
多利買王朝:南部以埃及的亞歷山太城為首都 

兩王朝的爭霸中,耶路撒冷一向以多利買王朝為宗主,直至主前二百年。當年安提阿哥三世(Antiochus III, 223-187 B.C.)在約但河發源地附近的般尼陰(Panium),打敗多利買王朝的大將司各巴(Scopas),而贏得耶路撒冷人於主前198年開始臣服。安提阿哥三世被羅馬打敗,而於主前188年在亞帕米亞(Apamea)和約中,答應分十二年賠償一萬五千銀子他連得。為籌措賠款,他四出劫掠廟宇而被突擊喪生。其長子西流古四世(Seleucus IV, 187-175 B.C.)繼位,更橫征暴歛以籌得賠款繳付羅馬,甚至垂涎耶路撒冷聖殿的財寶。西流古四世被弒後,原在羅馬做人質的安提阿哥三世之幼子,安提阿哥四世使計獲得王位。他自稱提阿伊皮法尼(Theos Epiphanes,神的顯現之意),猶太人卻稱他為伊皮曼尼(Epimanes,狂人之意)。他先後接受兩個猶太人的賄款而委他們為大祭司;這些大祭司則替他在耶路撒冷推行希臘化的政策。猶太地的虔敬人士則大加反對。 

主前168年,安提阿哥四世二次進攻埃及為羅馬特使逼退,耶路撒冷卻誤傳他的死訊而造成叛變,他便乘機洩憤而屠城搶掠,並賣猶太人為奴。翌年,為完成他希臘化的政策,又在宗教上大加迫害:毀滅聖經,停止聖殿一切敬拜禮儀,不准施行割禮和守安息日及其他節日,其後並在聖殿安設宙斯祭壇,用猶太人認為不潔的物獻祭等,以致激起瑪喀比的反抗。但以理書的內容,就是與這些史蹟相關聯。 

為安慰和鼓勵在患難中的同胞堅持信仰,作者以啟示文學的筆法托古述今,這在下段經文分析中更可了解其不理會歷史事實,而假古人的堅定信仰來激勵當代的人堅守信仰立場的寫作目的。從8:14來看,作者是還未看到聖殿於主前164年12月14日的潔淨奉獻禮。因此,但以理書大概是主前168-164年之間寫成的。 

二、經文分析 
但以理書明顯的分為兩部分:傳奇故事(1-6章)和異象傳遞(7-12章)。 

1.傳奇故事主要用單數第三人稱來敘述下列事蹟: 
尼布甲尼撒從被擄的少年人中,揀選了但以理和他的朋友進宮接受教育,他們卻堅持律法規定的飲食條規而不用王膳(1章)。但以理蒙上帝指示而為王解夢,顯出他的智慧高於巴比倫的一切術士(2章)。 

但以理的三個朋友拒絕敬拜王所造的金像,而被投入大火窯,卻得天使神奇的保護(3章)。但以理為王解夢,王果照解釋而失去人性七年(4章)。伯沙撒大宴眾臣,忽有指頭顯出在牆上寫字,但以理被召來講解牆上文字,並果如所說,巴比倫當夜滅亡(5章)。但以理不遵王令仍然每日三次禱告上帝,致被丟落獅子坑中,卻為上帝派天使保護無害(6章)。 

從經文上說,這些都屬有「大團圓」結局的宮廷故事。但故事中的時間卻彼此自相矛盾(試比對 1:1, 3, 5, 18;2:1),故可能原是各自獨立的單元,給人搜羅編輯在一起的。另一方面,故事中的時間、地點、人物、官銜、政體、法律程序等等,都是很浮泛濛混,因此給人的印象是一種講述的故事,而原本不是書寫的作品。 

故事中對巴比倫和波斯的宮廷,似乎只有糢糊的記憶,而國王和以色列人之間亦無仇恨的存在,只在宗教上受到挑戰時,虔敬的猶太人證明為對後,得到賞賜。故此這些故事產生的背景,不會是巴比倫和波斯的時代,也不會在安提阿哥四世逼迫猶太人的時代,乃是在亞歷山大大帝與多利買王朝為耶路撒冷宗主的時代,流傳在東方散居的猶太人中的故事。 

2.異象傳遞,主要以單數第一人稱作報告: 
投三張第7-9章的內容包括:但以理夢見四巨獻,象徵世上四個強國的相繼滅亡,但人子卻要掌權(7章)。但以理見公綿羊的異象。公綿羊自高自大,卻給從西而來的公山羊牴倒踐踏;公山羊正強盛時卻折斷了大角,但在角根長出四角,其中一角又長出一小角(8章)。但以理又在異象中,由天使加百列告知為聖城已預定了七十個七,然後那行毀壞可憎的才來到(9章)。 

這些以文字寫出當作預言的異象,其實是描寫審判巴比倫、瑪代、波斯、希臘四大帝國,和彌賽亞的出現與統治(7章);瑪代波斯與亞歷力山大的鬥爭,亞歷山大之死及帝國分裂為四,其中一國長出安提阿哥四世這小角(8章);和耶利米之七十年被擄的預言,必須作七十個七,即四百九十年來解釋,意思是真正的復國尚仍可待(9章)。 

最後三章第10-12章,前一段(10:1-11:39)是將從古列到安提阿哥四世的歷史,作預言式的回顧;後一段(11:40-12:13)才真正是預言:預言安提阿哥四世的死,義人將得拯救,並且復活得永生;惡人卻要殺滅淨盡,但末期卻尚有待。 

細察這些異象傳遞,可發現與前段傳奇故事頗多異同之處。 
(1)相同部分: 
A.同用兩種文字(1:1-2:4a為希伯來文,2:4b-6:28為亞蘭文;7:1-28為亞蘭文,8:1-12:13希伯來文)。 
B.對歷史有共同的前瞻點:這世上的迫害,在最後的惡王被罰後都要成為過去,上帝的國就將來臨。 

(2)相異部分: 
A.傳奇故事是在異國發生的;異象傳遞雖也假託在異國,卻以本國為中心的。 
B.傳奇故事原屬口述,而有目的的編寫下來的;異象傳遞卻是精心擘畫的啟示文學寫作,因它有許多傳統的特徵和歷史的分析,像希羅文化中的文學作品一樣,而不是先知真正的異象報告。 

三、成書過程與信息 

按前段的分析,我們可以猜想到本書的作者,是一位主前二世紀居住耶路撒冷的虔敬人。他熟練希伯來文和亞蘭文,在面臨安提阿哥四世的逼迫時,為激勵同胞堅守信仰立場,安慰他們並使之知道逼迫的事終將過去,上帝的國就要來臨,所以收集了原屬口述的傳奇故事,作有系統的編寫安排,而成了現今的第1-6章。 

作者使用兩種語文當然令人有很多不同的猜測,順理成章的可能是散居東方的猶太人,日常使用的是亞蘭語,因此他收集時就用亞蘭文寫成。1:1-2:4a卻是作者自己的引論,故用希伯來文。 

作者強調虔誠的猶太人在異族統治下所表現的堅貞信仰和超然的智慧。故事皆表示異邦君王終能體認以色列上帝的權能和威嚴(3:28,4:34-37,6:25-27)。這些故事含括被擄初期至巴比倫的淪亡。這些故事的歷史性很難考稽,或許是散居巴比倫猶太人真實的遭遇,或是某些宗教家的文學撰著。這些故事不是要傳遞歷史知識,而是要鼓勵猶太人在危難中如何保持忠貞的信仰生活;總之,這些故事要教導被擄的百姓在異族統治下,如何保持敬虔忠貞的信仰態度。這些故事原是流傳於被擄的猶太團體中,但以理書的作者利用它們,刻意修改故事的人物和情節,藉此向同胞宣揚上帝給人希望的信息。所以要了解這些故事最重要的原則,應是如何區別故事的外在架構,和故事所隱含的宗教信息。 

在第1-6章的傳奇故事小集編成後,作者使用但以理這名字,並且將這四巨獸的異象和第2章的大像的含義相連。然後,他又用希伯來文完成第8-12章的異象和預言。在作者的擘畫下,傳奇故事和異象報告所論述的,在年代上差不多是平行的:第1-6章,講但以理和他的朋友在尼布甲尼撒、伯沙撒、大利烏和古列等王之下的經歷;第7-12章,則縷述但以理在伯沙撒,大利烏和古列等王統治期間,所作的夢和所見的異象。 

在主前第二世紀猶太人遭受安提阿哥四世的宗教迫害,作者利用一些被擄時期的流傳故事置放於默示異象(7-12章)之前,讓讀者能洞悉這些故事和異象所隱含的真理,是和他們目前所遭受的逼迫有所關連。但以理書的作者不關心歷史或人物的真實性,卻甚為關注人物劇情的象徵意義。他只是利用這些故事來向當代的受苦同胞,間接地傳達他的宗教信息。這種文學可說是抗議暴政,鼓勵同胞的文學。為了避免無謂的犧牲,作者採取啟示文學的表達方法來宣講他所關懷的。 

但以理書的信息,清楚表明三要點: 
1.上帝是宇宙萬物的主宰,因為「智慧能力都屬乎他。他改變時候,日期、廢王、立王。」(2:20-21) 
2.上帝是至高者,他「在人的國中掌權,要將國賜與誰,就賜與誰。」(4:32;5:30-31) 
3.彌賽亞的國度快要建立,給聖民伸冤的時候就快到了(7:14, 22)。然而這國度先會遭遇一段磨練的時期(7:25),但最後必然得勝,而且永存(7:27; 12:1-3; 2:44)。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