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30日 星期六

哥林多後書簡介

哥林多後書簡介
作者:
保羅(1:1)
本書為保羅所作之內證非常明顯,如保羅特有的文學詞藻,神學觀念,書內提及保羅生平軼事等,唯外證雖頗貧乏,但仍不缺,可是羅馬的革利免對此書之存在竟緘口不語。

日期:57夏/秋A.D.(哥林多前後書相隔約只數月之久;參徒20:3)。

地點:馬其頓(2:13,7:5,8:1,9:2-4)。
究竟在馬其頓省哪城寫的是新約學者們辯論之要點,這辯論可歸納為二:(1)腓立比:這是傳統性之觀點,此說有一些早期抄本證實。(2)帖撒羅尼迦:此說根據8:1及帖前3:11二處。

持信人:提多(8:6、16、23,12:18)。

目的:重建使徒的權柄與釋明傳道人之職責。

主題:傳道的職份。

特徵:
1. 書信中最自傳性的一卷。
2. 充份表現保羅的感情──他的喜怒哀樂盡在其中,故有人稱此為一封「淚信」(參2:4)。
3. 是保羅書信中最欠系統次序的一本(可能因感情極度傷痛或激動的緣故)。
4. 揭露一些保羅生平中,使徒行傳欠缺的軼事(參11:23-28,11:32-33,12:1-4,12:7-9等)。
5. 書內雖個人氣氛處處流露,然一些重要教義性的闡釋,只在此書內出現,如傳道的職份(2:12-6:10);兩約的對比(3:4-18);基督台前的審判(5:10-11);信徒的捐獻(8-9章)等。
6. 為研讀保羅生平不可缺少之「課本」。
7. 在多方面比教牧書信較「教牧性」。
8. 鑰字為「職份」、「執事」、「患難」、「安慰」、「憂愁」等。

歷史背景:
一、兩信(前後)間的哥林多教會
  從「林後」之內容可看出,哥林多教會的情形有了不同的轉變。在前書中,哥林多教會問題重重,故前書送出後,問題不但得不著解決,反倒反對保羅的人增多了。
一般學者相信,前書帶來的效果雖不是「大功告成」,也不至落到「全軍覆沒」。教會情形的演變必有些嚴重的因素,這因素從林後10-13章的內容中,可尋到一些端倪,即是有一股猶太教派人士潛入哥林多教會內(那類意圖傾覆加拉太教會的猶太教派人),搬弄是非,傳播異端,毀謗保羅,自稱真先知,其實是如撒但般裝作「光明的天使」、「仁義的差役」(林後11:14-15),他們在教會內已掌握相當大的勢力(林後11:20);保羅對此事痛心憂忡,使他對哥林多教會時而厲聲呵斥,以圖拒惡;時用軟語溫慰,以求挽回他們的情誼;由此可見他實是歷代理想模範的傳道人。
二、哥林多後書著成的動機
  哥林多後書乃研究保羅生平必讀之課本,然而要重建保羅寫作林後動機之資料頗為零碎,整理實非易事。茲根據各處經文綜合臆測,大概情形可能是這樣:當保羅在以弗所差發提摩太送出前信後,他心中仍忐忑不安,因此他親自去視察。他抄近路去,非從北部馬其頓下來,而是從以弗所趁水路直趨哥林多(參林後2:1,12:14,13:1)。這樣突變計劃(非林前16:5-9之預告,而是即徒18:1-18),引起哥林多教會人批評他作事反覆不定(林後1:15)。
在哥林多,他曾不顧危險嚴責那些怙惡不悛的人,但並無多大效果,於是他很憂傷痛苦的離開了那處。在路上或在家裡,他為此事極其難過流淚(林後2:4),經深思後,便寫了一封極嚴厲的信,又勸服提多帶去,代表他解決那裡之糾紛。
  後來他遭逼害離開以弗所(徒19:23-41;林後1:8-11),便轉特羅亞,在那裡等候提多回來。但過了很久,提多還未回來,使他異常掛慮,無心繼續工作(林後2:12-13),因他不能久待,就速往馬其頓。在那裡會了從哥林多回來之提多,得到哥林多教會之消息(林後7:5-6)。
這消息使保羅喜怒憂戚,喜則因教會情形較前為好(林後2:14),憂則嚴重的問題尚待解決,怒則教會來了一些自稱為使徒者,恣意批評保羅,說他軟弱,不善言辭(林後10:10-11,11:6),沒有身外境界的經驗(Ecstatic Experience),不是正式使徒(3:5),傳假福音(2:17,4:2-3),轄管人(1:24),雖不受哥林多人供給(11:1),而暗中取巧圖利(7:2,12:16)等。
故此保羅被迫辯明自己的身份職份,也作迫不得已的自誇,才著成哥林多後書,藉此在未到他們之先,鄭重警告他們,要他們悔改(12:20-13:2)。這是哥林多後書背後之歷史背景及寫作動機。
三、哥林多教會與保羅的關係
  從使徒行傳及哥林多書信中,看出保羅與此教會有莫大的關係,茲將擬定的次序排列,作為重建整個故事前後的關係。
1.在哥林多
(1)在第二次旅行傳道時建立哥林多教會(徒18:1-18)。
(2)在那裡住上年半之久(徒18:11)。
(3)離開後把工作交由亞波羅接替(徒18:18-19、27-28,19:1)(後亞波羅到以弗所參與他的工作,林前16:12)。
2.在以弗所
(1)在第三次旅行傳道時,在以弗所居住三年(徒20:31)。
(2)從以弗所到哥林多作一簡短訪問(林後12:14,13:1)。
(3)差遣提多往哥林多發動捐款(林前16:1-3;林後8:6、10)。
(4)寫第一封致他們的書信(林前5:9)(此信已遺失)。
(5)革來氏家的人及亞波羅來到,報及教會內之分爭事(林前1:11,16:12)。
(6)差遣提摩太由馬其頓到哥林多(徒10:21-22;林前4:17,16:10-11)。
(7)哥林多教會代表團三人到訪(林前16:17;並參林前7:1,8:1,12:1)。
(8)寫第二封致哥林多教會書信(即「哥林多前書」)(林前16:8)。
(9)巴勒斯坦猶太教派人到哥林多,掀起反保羅浪潮(林後3:1,10:12-18,11:22-23)。
(10)提摩太由哥林多返抵以弗所(林後1:1、3-12),報告反保羅之暗潮(林後10:7,10:10,11:23)。
(11)書第三封致哥林多教會書信,差遣提多帶往哥林多,並約在特羅亞相會(林後2:3-4、12-13,7:6-9)(此信亦遺失)。
(12)提多去後,保羅突訪哥林多(林後2:1,12:14,13:1),但蒙一些反對者之侮辱對待(林後2:5-8,7:12)(此突訪之次序可在上文第(3)與(4)或在第(4)與(5)點之間)。
3.在特羅亞
(1)在特羅亞事奉,等待提多返回(林後162:12)。
(2)久等不待,逕往馬其頓(林後2:13)。
4.在馬其頓(腓立比)
(1)提多返抵,報告教會情形,保羅心中的憂忡釋然(林後7:6-7、11章全)。
(2)寫第四封致哥林多教會書信(即「哥林多後書」)(林後7:5-15)。
(3)再差發提多攜信至哥林多,並完成捐獻之事(林後8:6,16-18)。
5.在哥林多
(1)由腓立比到訪哥林多,住上三個月(徒20:3)。
(2)在哥林多寫羅馬書(羅15:22-29,16:1、23)(羅馬書的寧靜氣氛表明哥林多教會的困難已完善解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