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7日 星期一

聖經人物的「巴力」名字

聖經人物的「巴力」名字
論基甸的別名「耶路巴力」

耶路撒冷的希伯來大學Tov Emanuel博士在Textual Criticism of the Hebrew Bible《希伯來聖經的文本比較》一書(第三版,248頁)有一段研究非常有意思,他指出猶太文士、經學教師在抄寫聖經時是非常謹慎的,他們對於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都照抄下來,加上注解。雖說如此,但也有些刻意的修改,因此在版本上也有些差異存在,其中以聖經人物具有「巴力」名字最為典型。

在早期的人名中,特別在迦南地很流行以巴力(一個迦南神)來取名。在較晚的年代,猶太文士可能覺得這是崇拜巴力的遺毒,因此在抄寫時就予以修改,將把巴力寫成波設(boshet),意思是可恥的(shame)。仔細研究,可發現後期的抄本中已將「巴力」的元素都修改過。若對照撒母耳記的馬索拉版本(MT)和歷代志,就發現歷代志保留了早期人名中的「巴力」,而撒母耳記則加以修改。

第一個例子:士師記中基甸的別名「耶路巴力」(6:32,7:1),在第8-9章中都直接稱呼他為「耶路巴力」,而不再提「基甸」。在撒母耳記中,撒母耳在遺言中還使用耶路巴力這個名字(見撒上12:11),可是在撒下11:21,作者借約押的口提及耶路巴力時,就把他的名字改為耶路波設。大約公元前三世紀翻譯的希臘文七十士譯本(LXX)還是耶路巴力,而在稍後的亞蘭文口語譯本和拉丁文譯本(公元第五世紀)都已經改為耶路波設。

第二個例子:掃羅有第四個兒子,名字按照歷代志上是伊施巴力(見8:33,9:39),而撒下14:49卻沒有把伊施巴力列出來。撒下2-4章講掃羅的兒子伊施波設作王、直到被殺的事件,說明他確實有第四個兒子,但是名字早已改為伊施波設。

第三個例子:在歷代志中的記載,約拿單有個兒子叫作米利巴力(8-9章),可是撒下都改為米非波設(見4、9、19、21章)。

第四個例子:大衛有一位將領,一次殺敵800人。按照馬索拉版本(MT),這位將領叫約設波設(撒下23:8)。但某些希臘文抄本卻是約斯巴力或約設巴力,另一些希臘抄本則改寫為「約設波設」的發音。

第五個例子:歷代志上11:11,雅朔班(Ishbaal)的名字也具有巴力,只是從中文翻譯中無法看出。

第六個例子:歷代志上14:7記載大衛一位兒子的名字是比利雅大,不過在代上3:8和撒下5:16,他的名字卻寫成以利雅大。聖經學者猜測「比利」有可能是來自巴力的發音。

Fortress Press 在2011年11月1日所出版Tov Emanuel的Textual Criticism of the Hebrew Bible 第三版,堪稱是經文鑑別研究領域的標準教科書,是從事聖經研究及聖經詮釋者很重要的工具。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