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0日 星期五

團隊4-合眾為一的團隊

團隊4-合眾為一的團隊(2017.1.22主日講道大綱)
以弗所書4:1-8

前言:
●拉丁文“E Pluribus Unum”(Out of many, One),合眾為一。 
●合一的精神是什麼意思呢?
●對於教會是同一個肢體,保羅說他的領受是奧秘,是上帝所啟示的(以弗所書3:3-6)
●保羅像一位教練,保羅訓練合一有七要項:

一、謙遜(謙虛、謙卑,以弗所書4:2)
●保羅訓練合一的第一項功課是「謙遜」(謙虛、謙卑)
●只有當人意識到自己的罪性,才不會瞧不起別人,或是輕視別人,甚至一再指摘別人的錯誤。
●「像這個小孩子那樣謙卑的,在天國裏就是最偉大的。」(馬太福音 18:4)
●「敗壞之先,人心驕傲; 尊榮以前,必有謙卑。 」(箴言 18:12)
●「你們要負起我的軛,跟我學,因為我的心柔和謙卑。這樣,你們就可以得到安息。」(馬太福音 11:29)

二、溫柔(以弗所書4:2)
●保羅訓練合一的第二要項:「溫柔」,希臘文πραΰτης (prautés)是指對自己應該負的責任,會用心甘情願的態度默默去承擔。
●「謙和(和合本用「溫柔」)的人多麼有福啊;他們要承受上帝所應許的產業!」 (馬太福音 5:5)

三、忍耐(以弗所書4:2)
●所以,弟兄姊妹們,你們要忍耐,等到主再來。看吧,農夫多麼耐心地等待著田裏寶貴的產物,耐心地盼望著春霖秋雨。 (雅各書 5:7)
●為了實行上帝的旨意和領受他的應許,你們必須忍耐。(希伯來書 10:36)

四、以愛心互相寬容(以弗所書4:2)
●主並不像一般人所想的,遲遲不實現他的應許。相反地,他寬容你們;因為他不願意有一個人沉淪,卻要人人悔改。 (彼得後書 3:9)

五、以和平彼此聯絡(以弗所書4:3)
●一切正義的果子都是從播種和平的人、為和平努力所撒的種子產生出來的。 (雅各書 3:18)

六、盡力保持聖靈所賜合一的心(以弗所書4:3)
●要靠人的力量達到合一的心,是很困難的。不是人的意願,而是倚靠聖靈。

七、與上帝合一連結(以弗所書4:4-6)
●與上帝「合一」的「七」個內容:「一個身體、一位聖靈、一個盼望、一位主、一個信仰、一個洗禮、一位上帝」

今天的經文帶給我們二項要緊的教導:
一、追求合一,但不尋求「同黨」或「同類」
●保羅訓練合一有七要項:謙遜、溫柔、忍耐、以愛心互相寬容、以和平彼此聯絡、盡力保持聖靈所賜合一的心、與上帝合一連結。
1. 該與誰「同夥」?
●「那不跟我同夥的就是反對我;那不幫我收聚的便是在拆散。」(路11:23;參太12:30)
●哥林多教會是個「使你們在基督裏樣樣富足,具備充分的知識和口才。」(林前1:5),是「沒有缺少任何一樣恩賜」(林前1:7)的教會。
●保羅質問他們:「基督竟被分割了!難道替你們死在十字架上的是保羅嗎?你們是奉保羅的名受洗的嗎?」(林前1:13)

2. 基督的工作是「合成一群,同屬於一個牧人」(約10:16)
●耶穌基督的另一項重要工作,把信徒「合成一群,同屬於一個牧人。」(約10:16)
●2/19(日)「濟南講堂-台灣教會歷史上的一件血衣」
●回顧五百年前,宗教改革者沒有人是以創立一個新教派為目的,他們都知道教會唯一的根基是耶穌基督。
●「因為上帝已經立耶穌基督作唯一的根基,沒有人能夠立其他的根基。」(哥林多前書3:11)

二、基督裡合一,是在眾多差異中,彼此欣賞,彼此互補。
●合一,絕非獨裁式的「化一」。
●耶穌受難前,特別為著門徒的合一祈禱(約翰福音十七章)
●E Pluribus Unum的「一」是“No King but King Jesus”。

問題討論:
1.保羅訓練信徒的合一,給我們哪七個要項的提醒?
2.我們可以如何「存異求同」?如何致力「合眾為一」?

3.今年普世教會合一祈禱的主題:「和好-基督的愛激勵我們」(哥林多後書5:14-20) ,請在今年經常為此代禱。

講道篇

團隊4-合眾為一的團隊
以弗所書4:1-8
1 所以,我勸你們─我是因事奉主而成為囚徒的─你們行事為人都應該符合上帝呼召你們時所立的標準。2 你們要謙遜、溫柔、忍耐,以愛心互相寬容,3 以和平彼此聯繫,盡力保持聖靈所賜合一的心。4 惟有一個身體,惟有一位聖靈,正如上帝呼召你們來享有同一個盼望。5 惟有一位主,一個信仰,一個洗禮。6 惟有一位上帝,就是人類的父親;他在萬有之中,統御萬有,貫徹萬有。7 我們每一個人都按照基督所分配的,領受特別的恩賜。8 正如聖經所說:他升上到至高之處的時候,帶去了無數的俘虜;他賜恩賜給人。 

前言:
時間過得很快,今日是舊曆年最後主日,這禮拜六(1/28)就是新春過年,請大家記得10:00時來參加新春稱謝感恩禮拜,這也是我們屬靈家庭團圓的時刻,歡迎邀請親人一起來參加,彼此互道新年恭喜。
今天主日的信息是「團隊」第四講「合眾為一」,首先與大家分享我曾得到一項特別的禮物,就是四十幾年前,在我國小時所收到的禮物,我住在屏東的外公有一天來到台北,送我美金一元的銀幣,還教我敲錢幣聽聲音。我還問阿公錢幣上寫的字是什麼意思,直到我長大後,我看得懂錢幣上所印的文字,“In God We Trust”(我們信奉上帝)、“E Pluribus Unum”(拉丁文:合眾為一)。 
前天,美國第45任總統川普剛就職,如果你有機會仔細看一下美國國徽上的老鷹,牠嘴裡咬著一條彩帶,彩帶上面寫著三個拉丁文字,“E Pluribus Unum”,這三個字成了美國的格言,這三個字的意思簡單直接地說就是:結合相異的多數,成為一體(Out of many, One),意思是「合眾為一」。
合一的精神是什麼意思呢?
二百多年前,當時的美國人決定將革命前的十三個英國殖民區域,改為十三個州,再將十三個州結合成為一個聯邦政府(The United States)。自從那時候起,其餘的卅七州也逐漸地加入了聯邦政府,縱使每個州是由來自不同國家的移民組成,呈現相當大的差異背景,這個國家仍然是一體的。國家成立多年,常常因為意見上的差異,彼此紛爭不斷,但,除了1861-1865年的南北戰爭之外,不曾分裂過。這是因為所謂「一體」一個合為一體的國家總是要超越任何州以及地區的利益。強調「合一的精神」在於差異中也能有包容的關係。
使徒保羅在一個差異性大的群體促進合一,致力建立教會的團隊。差異性大,年齡層分佈廣、學經歷差異、社會文化差異...。就拿以弗所書的內容來說好了。對於教會是同一個肢體,保羅說他的領受是奧秘,是上帝所啟示的:
3他啟示我,使我知道他的奧祕。(我已經簡略地把這奧祕寫下來;4你們讀了就會知道我對基督的奧祕所領悟的是甚麼。5以往,上帝沒有向任何人顯示這奧祕,現在他藉著聖靈向他的聖使徒和先知啟示了。6這奧祕的內容是這樣:藉著福音,外邦人得以跟猶太人同享上帝的福澤。他們是同一身體的肢體,並且分享上帝藉著在基督耶穌裏實現了的應許。(以弗所書3:3-6)
保羅進一步提醒以弗所的信徒,作為個別的基督徒應有的態度:
1所以,我勸你們─我是因事奉主而成為囚徒的─你們行事為人都應該符合上帝呼召你們時所立的標準。2你們要謙遜、溫柔、忍耐,以愛心互相寬容,3以和平彼此聯繫,盡力保持聖靈所賜合一的心。(以弗所書4:1-3)
在第一節裡,保羅提到自己是因為事奉主而被關。他所要表明的是:為了福音受難,不但不是羞恥,相反的,是件很榮耀的事。接著,使徒保羅告訴以弗所教會的信徒說,基督徒的行事為人都應該符合上帝呼召我們時所立的標準。也就是說,在信仰生活上如果缺乏見證,不但沒有幫助傳福音,反倒使上帝的名受損。
接著,保羅強調,只有一個身體、一位聖靈、一個盼望、一主、一信、一洗、一上帝,就是眾人的天父。保羅說我們每位基督徒都得著一些恩典與恩賜,結合相異的肢體,成為一個身體。保羅像一位教練,他正在建立團隊,藉此經文也讓我們知道他如何將一個差異性大的個體建立成合一的團隊。保羅訓練合一有七要項:

一、謙遜(謙虛、謙卑,以弗所書4:2)
保羅訓練合一的第一項功課是「謙遜」(謙虛、謙卑),這也是基督徒信仰生活最基本的態度,因為「謙遜」說明一個人知道自己是個罪人,是不完全、不完美的人。只有當人意識到自己的罪性,才不會瞧不起別人,或是輕視別人,甚至一再指摘別人的錯誤。耶穌時代,法利賽人、經學教師似乎將自己當成「完全人」,一直指責耶穌犯了第四誡在安息日醫治人,他們也指責耶穌的門徒在安息日摘取麥穗。甚至,法利賽人更指責耶穌與「不潔淨的人」坐在一起,還議論耶穌為何讓一位「有罪」的女人用頭髮擦他的腳(參路加福音7:36-39)。
耶穌不僅打破法利賽人對律法的看法,更告訴我們說:「像這個小孩子那樣謙卑的,在天國裏就是最偉大的。」(馬太福音18:4)古老的箴言也說:「敗壞之先,人心驕傲; 尊榮以前,必有謙卑。 」(箴言 18:12)
保羅訓練合一的第一項功課是「謙遜」。基督信仰強調「謙遜」,是因為我們是在面對上帝,而不是面對某名人或有權勢的人。就是因為我們是面對上帝,我們才會發覺自己的有限、瑕疵、不完全。如果我們是以人為學習的對象時,我們就容易說:「某某人都可以,為什麼我不可以」。如果我們是以人為學習的對象時,就會去找出許多理由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耶穌要我們學習他的柔和謙卑,他這樣說:「你們要負起我的軛,跟我學,因為我的心柔和謙卑。這樣,你們就可以得到安息。」(馬太福音 11:29)記住,我們不是以人為學習的對象,而是以耶穌為學習的對象。這是保羅訓練合一的第一要項:「謙遜」。

二、溫柔(以弗所書4:2)
保羅訓練合一的第二要項:「溫柔」,希臘文πραΰτης (prautés)是指對自己應該負的責任,會用心甘情願的態度默默去承擔。因為這字含有「默默去承擔」的意思,有時也翻譯成「謙和、謙遜」。「默默去承擔」,對於公義的事,會勇敢站出來據理力爭;對於做錯的事,勇敢承認錯誤、接受懲罰。πραΰτης的意思不是一般人所認為的「好好先生、好好太太」,不是「沒有脾氣」、「和和氣氣」這種和稀泥的心態。這個「溫柔」是堅持信仰的價值,默默去承擔信仰的責任。
耶穌基督在山上寶訓中這樣說:「謙和(和合本用「溫柔」)的人多麼有福啊;他們要承受上帝所應許的產業!」(馬太福音5:5)耶穌應許能夠以溫柔的力量承擔信仰責任的人,他們要承受上帝所應許的產業!

三、忍耐(以弗所書4:2)
保羅訓練合一的第三要項:「忍耐」,在團體生活中,彼此的習慣、文化、意見、想法都不盡相同,牙齒、舌頭如此的親近,也會不小心咬到,你不會因為牙齒咬到舌頭,就氣得報復,把牙齒拔光。
所謂「忍耐」是指一個人有能力報仇,但是他卻不願意這樣做。馬太福音18:21-22記載一件事,彼得來問耶穌:「主啊,我的弟兄得罪我,我該饒恕他幾次呢?七次夠嗎?」耶穌說:「不是七次,而是七十個七次。」信仰團體或是基督徒最沒有見證的就是報復、仇恨的心態,律法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耶穌成全、改變律法,說:「要愛你們的仇敵,並且為迫害你們的人禱告。」(參考馬太福音5:38-44)
除了,在報仇上要忍耐之外,還有在「等候主的旨意上」要忍耐。雅各書就提醒我們說:「所以,弟兄姊妹們,你們要忍耐,等到主再來。看吧,農夫多麼耐心地等待著田裏寶貴的產物,耐心地盼望著春霖秋雨。」 (雅各書 5:7)希伯來說也說:「為了實行上帝的旨意和領受他的應許,你們必須忍耐。」(希伯來書 10:36)

四、以愛心互相寬容(以弗所書4:2)
訓練合一的第三要項「忍耐」,本質上也是「寬容」;在第四要項所講的寬容是以愛心為出發點。使徒保羅在講「以愛心互相寬容」時,有個基本認知,就是基督徒應該知道自己是罪人、不完全的人,因此,更要懂得給彼此機會,學習相互接納。這除知道自己的軟弱之外,也學習容忍別人的缺陷,以更寬闊的心來看待與我們不一樣的人。
因為主耶穌對我們就是如此的寬容,彼得後書3:9這樣說:「主並不像一般人所想的,遲遲不實現他的應許。相反地,他寬容你們;因為他不願意有一個人沉淪,卻要人人悔改。

五、以和平彼此聯絡(以弗所書4:3)
保羅訓練合一的第五要項是「以和平彼此聯絡」。希臘文εἰρήνη (eiréné)「和平, peace, shalom」,由字根εἴρω(eiró)英文意思是「加入」(to join)延伸出來的,意思是說原本不完整,當加入一個就會帶來「完整」。例如「九」加入「一」就成為完成的「十」;在不相連的電線中,加入一條線路,就可以通電。一鍋湯沒有滋味,加入適量的鹽巴就有味道。在衝突的二人之間,加入一位,目的是要使二邊彼此「和平」,而不是要加入一位,使二邊更加撕裂。
以弗所書2:14就將耶穌基督「加入(εἴρω)」帶來「和平(εἰρήνη)」的角色說得很清楚:「基督親自把和平賜給我們;他使猶太人和外邦人合而為一,以自己的身體推倒那使他們互相敵對、使他們分裂的牆。」記住,任何的團體,要因為你的「加入」帶來「和平」,以雅各書3:18來看,我們就是「播種和平的人」,「一切正義的果子都是從播種和平的人、為和平努力所撒的種子產生出來的。」 (雅各書 3:18)

六、盡力保持聖靈所賜合一的心(以弗所書4:3)
保羅訓練合一的第六要項是「盡力保持聖靈所賜合一的心」。使徒保羅特別提醒我們,「合一」是聖靈在推動的,因為要靠人的力量達到合一的心,是很困難的。因為人很軟弱,人的本性是「自我為中心」,即使是在信仰團體內也是如此。保羅提醒我們「合一」是人被聖靈推動,盡力保持與聖靈之間的暢通、靈敏是我們每天的功課。

七、與上帝合一連結(以弗所書4:4-6)
保羅訓練合一的第六要項是「盡力保持聖靈所賜合一的心」,談到與上帝的合一時,保羅提到「七」個內容:「一個身體、一位聖靈、一個盼望、一位主、一個信仰、一個洗禮、一位上帝」,這也是基督教義的核心,也揭示我們致力一個普世性的教會合一。使徒保羅藉由這七要項訓練我們成為基督合一的團隊,讓我們差異、不同的肢體成為基督的身體,這是上帝美善的安排。

今天的經文帶給我們二項要緊的教導:
一、追求合一,但不尋求「同黨」或「同類」
保羅訓練合一有七要項:謙遜、溫柔、忍耐、以愛心互相寬容、以和平彼此聯絡、盡力保持聖靈所賜合一的心、與上帝合一連結
1. 該與誰「同夥」?
人的生活是群居的,因此會渴望尋找「同夥」、與人建立關係。問題是,該與誰「同夥」?上主日我們看到創世記「巴別塔的團隊」與使徒行傳「五旬節的團隊」,他們彼此之間最大的差異是在於一個以自我為中心,一個以上帝為中心。該與誰「同夥」?耶穌這樣說:「那不跟我同夥的就是反對我;那不幫我收聚的便是在拆散。」(路11:23;參太12:30)
這經文的出現是在耶穌趕鬼的事件後,耶穌的意思是:他是藉著趕鬼來宣告上帝國的到來,所以不與他同夥、聯合的,就等於是站在撒旦陣營,為要拆毀基督的團隊。與耶穌「同夥」的團隊,意味著要以基督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不是以人為中心。
早期教會也有結黨、分門別類的問題。哥林多教會是個「使你們在基督裏樣樣富足,具備充分的知識和口才。」(林前1:5)和合本譯為「口才、知識都全備」,此外保羅又說哥林多教會是「沒有缺少任何一樣恩賜」(林前1:7)的教會,但是這個教會內出現不同的團體,使教會陷在分裂的危機中。這些團體主要是以教會領袖人物作為黨派識別稱號,他們有「保羅派」、「亞波羅派」、「磯法派」,甚至也有「基督派」。然而諷刺的是,這些同黨、派系完全不是保羅、不是亞波羅、不是彼得這些教會領袖所建立的,更不是基督所建立的。
哥林多教會分黨、分派的根本動機,就是人的驕傲與自義,自我心中的表現(林前11:18-19),其結果就是彼此輕視、互相排擠。使徒保羅就質問哥林多的信徒說:「基督竟被分割了!難道替你們死在十字架上的是保羅嗎?你們是奉保羅的名受洗的嗎?」(哥林多前書1:13)保羅所提這三個問題促使我們反省:教會應該以基督為中心,只有基督才是我們跟隨和敬拜的對象,基督徒要在基督裡彼此連結合一。

2. 基督的工作是「合成一群,同屬於一個牧人」(約10:16)
合一的基礎既已確立,就是奠基於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救贖工作,因此,耶穌基督的另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把信徒「合成一群,同屬於一個牧人。」(約10:16)既然同屬一個牧人,信徒就當「盡力保持聖靈所賜合一的心」(以弗所書4:3)。二千年來,基督教會就一直掙扎著向這個目標邁進。
在2/19(日)下午「濟南講堂」我們邀請馬來西亞籍輔仁大學哲學系教授曾慶豹來演講,他跟隨周聯華牧師二十幾年,從周牧師那裡得到許多「秘辛」,論及戰後在台灣的長老教會與國語教派之間的嫌隙、糾葛,教會之間的緊張,時而對立、時而言好。他最近出版《約瑟和他的弟兄們》就是在描寫這一段的爭議的秘辛,也是目前唯一出版這段歷史研究的書,如同曾教授在自序所言:「誠實的教會史書寫,尋找真相,並走向和解。」
從教會歷史來看,基督的工作是「合成一群,同屬於一個牧人」。今年是宗教改革五百週年,在10/29(日)我們邀請德國研究路德神學的權威學者Dr. Leppin來到我們教會在宗教改革五百週年紀念禮拜中講道,下午還會舉行一場「濟南講堂」。
宗教改革始於1517年10月31日,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在德國威騰堡(Wittenberg)的城堡教堂(Castle Church)外貼上〈95條論綱〉(Ninety-five Theses),他以拉丁文書寫,就是想要與大學裡的教授、師生進行一場學術性的辯論,釐清信仰的核心價值,誰知還沒開始辯論就成為眾矢之的。雖然他受到各方的壓力、威脅,但我們看到上帝在編織,讓「封建」的教會重新回歸到信仰核心。
回顧五百年前,當時的改革者,沒有人是以創立一個新教派為目的,他們都知道教會唯一的根基是耶穌基督。如同哥林多前書3:11所說:「因為上帝已經立耶穌基督作唯一的根基,沒有人能夠立其他的根基。」改革者目的是要使教會「歸回」成為基督的教會。
五百年後的今天,我們仍要竭力促使教會的合一,包括在今天我們身處的世代當中。上週四(1/19)天主教會主教團派鮑霖神父及主教團秘書來到我們教會找我,一同討論今年二二八70週年和好禮拜的程序,這也是天主教台北總教區第一次一同參與二二八的紀念禮拜。
教會應該明白合一的真諦:追求合一,但不尋求「同黨」或「同類」,尊重差異卻不排除「異己」。如此才不會放任自己去營造黨派:收攏與自己相合的;毀謗、打壓那些與自己「不同國」的。基督的教會不是以私心結合的團體,不是以自我中心為團體。如果把世俗的那一套搬到教會來運作的話,就不只是置自己於「敵對耶穌」的地位上,也粗暴地破壞了上帝對教會的心意。

二、基督裡合一,是在眾多差異中,彼此欣賞,彼此互補。
事實上,多元的民主社會,本來就存在著不同的差異,甚至這差異就是民主社會相較於獨裁社會的自豪之處。然而政治人物選舉時,反倒利用這些民主社會的優點—認同差異,來切割社會,以凝聚支持者的選票與向心力。這些差異包括:黨派、宗教、政策觀點、語言、地域、出身地或省籍,都是常見的操作項目。
但是,基督徒是受呼召以和平彼此聯繫,盡力保持聖靈所賜合一的心。於是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蒙召同有一個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上帝。
合一,不是「完全一樣」,更絕非獨裁式的「化一」。在基督裡的合一,是在眾多差異中,彼此欣賞,彼此互補。就像上帝所造的彩虹,紅、橙、黃、綠、藍、靛、紫的光,所有顏色的光合在一起是最燦爛、透明的「光」;如果是地上所有顏色的染料合在一起,就會成為「黑色」。因此一個真正合主心意的教會,絕對不是只有單一全部都講台語的,單一全部都講華語的;單一全部都是泛藍政黨,單一全部都是泛綠政黨;單一全部都是男人,單一全部都是女人;單一全部都是福佬人,單一全部都是客家人,單一全部都是外省人……。弟兄姊妹在耶穌基督的裡面,可以各自擁有屬於自己的獨特性,並視差異為自然的存在,我們對於與自己不同立場的人,不致產生厭惡與不舒服的心理,不自以為最高尚、最聰明,認定對方很愚昧、很匪類。
耶穌受難前,特別為著門徒禱告:「從今以後,我不在世上,他們卻在世上;我往你那裏去。聖父啊,求你因你所賜給我的名保守他們,叫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一樣。使他們都合而為一。……正如你父在我裏面,我在你裏面,使他們也在我們裏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來。你所賜給我的榮耀,我已賜給他們,使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合而為一。我在他們裏面,你在我裏面,使他們完完全全的合而為一,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來,也知道你愛他們如同愛我一樣。」(參閱約翰福音十七章)
E Pluribus Unum, “Out of many, one”(合眾為一),「一」不是「統一」,不是統一在人之下,不是統一在一種言論之下,不是統一在一人權威之下,不是統一在一人專制之下,不是統一在一黨專制之下,不是藉由威脅、戰爭、血腥與死亡的活動裡進行大統一。
E Pluribus Unum的「一」是“No King but King Jesus”,「我們只有一位王,就是耶穌」,「一」就是與耶穌基督合一。
使徒保羅說:「在教會裡,上帝使人各得其所。」(哥林多前書12:28)保有各自的差異,在其中尋求合一,就能彰顯基督不同的肢體。每個社會份子若能懂得什麼是合唱,接受不同的異己,各個聲部、樂器將組成最美妙的樂音。願我們的行為及服事都能反映出,聖父、聖子、聖靈的合一。

問題討論:
1.保羅訓練信徒的合一,給我們哪七個要項的提醒?
2.我們可以如何「存異求同」?如何致力「合眾為一」?

3.今年普世教會合一祈禱的主題:「和好-基督的愛激勵我們」(哥林多後書5:14-20) ,請在今年經常為此代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