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主的僕人及不受教的子民
2025.10.5 台北濟南督長老教會第一場禮拜講道大綱
以賽亞書42:1-25
● 在最深的絕望中,先知宣告一個出乎意料的新異象
● 上主的僕人不以高聲喧嚷或暴力取勝
● 四首「僕人之歌」:42:1-9、49:1-13、50:4-11、52:13-53:12
一、上主的僕人:柔和卻堅定的公義(42:1-4)
1. 僕人的身分與使命
● 上主的僕人並非帝國的暴力代理人
● 「僕人」的理解有不同層次
● 「公義」恢復社會秩序、使弱勢得安居的整全正義
2. 僕人的性格:溫柔卻堅定(42:2–3)
● 僕人不放棄那些被社會忽視的人
● 僕人細膩扶持、守護他們的火光不被吹滅
● 「柔和」:有能力卻選擇不濫用的力量
3. 僕人的堅持與普世影響
● 僕人的使命是普世性的:列國、海島
● 關懷「壓傷的蘆葦」
二、上主的應許:創造者的更新(42:5-9)
1. 以創造者的身分宣告更新(42:5)
2. 僕人的普世使命(42:6-7)
● 「跟世人立約」:僕人是上主與全人類立的新約記號
● 「萬國之光/外邦的光」:救恩超越國族疆界
● 「開盲人的眼睛、領被囚的人出監獄」:靈性的甦醒、真實的解放
3. 新事的宣告(42:8–9)
● 「新事」:祂在歷史中的持續創造
● 相信「新事」可能發生:不因政治高牆、國際孤立就失去盼望
三、世界的回應:萬國齊聲歌唱(42:10-17)
1. 普世的讚美與「新歌」(42:10-12)
● 圖像:海島、曠野、山巒都要歌唱
2. 勇士的拯救與慈愛的引導(42:13-16)
● 「勇士」:要對抗邪惡與壓迫
● 上主的拯救並非帝國式的軍事侵略,而是以慈愛翻轉歷史的方向
四、警醒與悔改:拒作耳聾眼瞎的群體(42:18-25)
1. 被責備的「僕人」(42:18-20)
● 原本被上主揀選、被託付公義使命的子民,如今卻成了看卻不行、聽卻不遵的群體
2. 苦難的根源:悖逆與失召(42:21-25)
● 被擄掠,並非因上主無能,而是因他們偏離使命、失去公義
● 審判不是終局,而是甦醒的呼喊
● 提醒我們:須防止屬靈失明與失聰
我們來想想以賽亞書第42章帶給我們什麼要緊的教導:
一、以柔和卻堅定的公義回應時代
● 以愛和真理堅定地抵抗不義,醫治受傷的世界
1. 在公共領域以真理抵抗恐懼
2. 在職場與社區以誠信守護公義
3. 在弱勢與危機中成為安全的庇護
● 「不折斷壓傷的蘆葦」:上主的僕人要去扶持最脆弱的生命
● 讓「灰燼中的希望」再次燃起
二、成為「人民的約、外邦的光」──跨越隔閡、促進和解
1. 教會走出圍牆,推動和解與公共關懷
2. 擁抱普世視野,勇於參與公共公義
3. 培養跨文化敏感度、愛鄰舍如同自己
問題討論:
1.先知描述僕人「不折斷壓傷的蘆葦,也不吹滅將殘的燈火」。在充滿假訊息與對立的社會裡,你認為基督徒該如何堅持真理又避免陷入仇恨?
2.成為「人民的約」:教會如何跨越族群與階級的界線?
3.「新事」的盼望在你心中是什麼?過去是否經歷過看似絕望,卻被上主翻轉的時刻?這如何影響你對未來的信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