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31日 星期六

出埃及記2:1-25關心被奴役者(Koan-sim siū lô͘-e̍k ê)

關心被奴役者(Koan-sim siū lô͘-e̍k ê) 
2021.8.1台北濟南長老教會主日講道大綱 
經文:出埃及記2:1-25


希克索人建立的「埃及第二中期」被埃及當地原住民族推翻。


18王朝(1575-1308 B.C.)

圖特摩斯一世(Thutmose I)

公主哈謝普蘇(Hatshepsut)/圖特摩斯二世(Thutmose II)

圖特摩斯三世(Thutmose III),摩西逃亡至米甸


一、心生愛憐(2:1-6)


「希伯來人」、「以色列人」與「猶太人」的名稱差異:

希伯來人:渡河而來的人民,是阿拉伯半島的遊牧民族

以色列人:雅各十二支派,士師時期後,才被廣泛使用

猶太人:猶大被擄巴比倫後,開始自稱為「猶太人」


利未族就是所有族群中最弱小的

法老執行種族滅族的行動,希伯來人必須遵行法老王的命令

「籃子」(Ark)這字與挪亞「方舟」同字


「國王的女兒」為甚麼會「到河邊來洗澡」?

法老心剛硬要進行種族滅絕:「生命之河」成為「斷送生命之河」


誰的內心「心生愛憐」?

圖特摩斯二世(Thutmose II)婚後三年過世,種族滅絕行動終止


二、摩西的名字(2:7-10)


「摩西」:埃及語「兒子」;希伯來語「拉上」

「孩子長大了以後」,是幾歲?

對埃及公主來說「兒子」的意義,延續王權的備胎。

對希伯來奴隸來說「拉出」,脫離奴隸生活,出頭天。


三、列入黑名單的摩西(2:11-16)


摩西四十歲的時候,決心要了解以色列同胞的情況。有一次,他看見一個同胞受埃及人的欺負,就上前衛護他,為他申冤,把那埃及人殺了。」(使徒行傳7:23-24


別以為沒有人會看到我們在暗中所做的事


摩西長大後,拒絕被稱為埃及公主的兒子。他寧願跟上帝的子民一同受苦,不願意在罪惡中享受片刻的歡樂。」(希伯來書11:24-25


摩西被列為「黑名單」


四、絕望的處境(2:17-22)


「葉特羅」意思是「大人」,是職稱

「流珥」意思是「神的朋友」

西坡拉名字意思是「小鳥、麻雀」

兩隻麻雀固然用一個銅錢就買得到,但是你們的天父若不許可,一隻也不會掉在地上。至於你們,連你們的頭髮也都數過了。所以,不要怕,你們比許多麻雀要貴重多了!(馬太福音10:29-31)

革舜名字是「寄居」


五、上帝的行動:聽見、記起、看見、關心(2:17-22)


●  上帝的行動快嗎?40年,又40


這一章經文對我們帶來了二個要緊的信息:


一、敬畏上帝的人,會對苦難者產生憐憫的心


  撒瑪利亞人「動了慈心」 


  主日學之父,銳克斯(Robert Raikes,1735-1811,主日學的創辦人



二、由自我中心轉向以上帝為中心,在絕望中必看見希望


●  有愛他人的能力,必定不永遠絕望。


問題討論:

1.本章中,你看到哪些人有著「愛憐的慈心」,他們如何成為上帝的幫手?

2.敬畏上帝的人,會對苦難者產生憐憫的心。是曾對哪些苦難者付出行動?

3.以色列人在苦難中呼求,上帝採取哪些行動?




劉榮主長老回應詩 
關心被奴役者
出埃及記2:1-25
1、上帝攝理真奧妙
      拯救計劃人難料
      揀選摩西為僕人
      實現上帝的目標

2、神領摩西按意旨
      埃及公主收為子
      生母教導同胞愛
      培養認同心仁慈

3、為救族人免受害
       放棄王權的備胎
       逃亡寄居現絕望
       學習謙卑與等待

4、上帝行動終出手
      聽見看見記心頭
      產生助難憐憫心
      關心奴役獲自由


講道篇


關心被奴役者

(Koan-sim siū lô͘-e̍k ê)

2021.8.1台北濟南長老教會主日講道篇

出埃及記2:1-25

在疫情三級警戒以來,我們採取線上禮拜已經有二個半月,從今天起我們恢復實體禮拜,我們也向台北市民政局申請「宗教場所防疫計畫書」已經獲得同意,大禮拜堂可以容納99人聚會。但牧師仍要提醒大家,在教會聚會中全程仍須佩戴口罩,遵守防疫規定。如果有慢性病、抵抗力弱者儘量在家參加線上禮拜,如果發燒者,就要儘速到醫院就診。願上帝幫助我們。

上主日,我們讀到出埃及記第一章第八節說:「埃及有一個新王登基,他對約瑟的事毫無所知。」我有說明,根據歷史的推論,約瑟埃及首相時,當時的埃及統治者是來自亞洲地區的人希克索(Hyksos,意思是「外來者」)。但是後來,希克索人建立的「埃及第二中期」被埃及當地原住民族推翻,歷史學上將這個時期稱為「埃及新王國時期」,他們所建立的王朝也是古埃及最強盛的王朝,即第十八王朝(1575-1308 B.C.),從圖特摩斯一世(Thutmose I,意思是「智慧之神圖特之子」)拉美西斯一世(Ramesses I),歷經十四位法老約三百年。第十八王朝法老圖特摩斯一世趕走希克索人,因此他們對於四百年前的外來統治者約瑟,當然不會認同的。

第十八王朝法老圖特摩斯一世的女兒哈謝普蘇(Hatshepsut)摩西埃及養母。哈謝普蘇後來嫁給同父異母的弟弟圖特摩斯二世(Thutmose II)。使得血統不純正的圖特摩斯二世得以成為繼任法老,但婚後三年就早逝。他們的兒子圖特摩斯三世(Thutmose III)年紀尚小,由哈謝普蘇掌國政,後來她宣布自己為法老,成為埃及第二位女性法老,同時也是古埃及著名的女法老。哈謝普蘇在位22年後去世,敘利亞巴勒斯坦也相繼宣布獨立。圖特摩斯三世(Thutmose III)盛年時登基,他在皇宮中大舉清算,要使架空他的女法老名字從埃及地除掉。之後,他相繼征服敘利亞巴勒斯坦上埃及北非,在位55年。在他晚年時,摩西前來請求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希伯來人出埃及的時間有幾種推論,在此我們採取第十八王朝初期的背景。也有另一種推論摩西出埃及的時間是在,圖特摩斯三世的兒子阿蒙霍特普二世(Amenhotep II)在位時。)

我在第一章曾經提醒大家注意,出埃及記的希伯來文書名是「他們的名字」。而第一章僅出現當時代的名字就是施弗拉普阿,而不是男人的名字,甚至也不是高高在上的法老名字。聖經沒有記載那位有權有勢的法老的名字,反倒是記載這兩位收生婆的名字,這是因為這兩位收生婆的表現值得我們稱讚與學習。施弗拉普阿名字的意思是「美麗」與「明亮、光輝」,或許當我們學習她們「敬畏上帝」的信仰態度時,我們的生命就會散發出美麗與明亮的光輝。

第二章所出現的一個重要名字就是「摩西」。從摩西名字的意涵,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主題,上帝要伸出援手「拉拔」苦難中的百姓。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所讀的經文內容:


一、心生愛憐(2:1-6)

1有一個利未族的人和他同族的一個女子結婚,2生了一個兒子。她看見這嬰兒那麼俊美,就把他藏了三個月。3到她實在隱藏不了這孩子,就拿蒲草編了一個籃子,塗上防水的瀝青和柏油,把孩子放在籃子裏,然後把籃子藏在河邊蘆葦叢裏。4這孩子的姊姊遠遠地站著,要看看會有甚麼結果。5國王的女兒到河邊來洗澡;她的宮女們在河邊散步。突然她看見蘆葦叢中有一個籃子,就叫伺候的宮女去拿來。6公主打開籃子,看見一個男嬰在哭,就心生愛憐,說:「這一定是希伯來人的嬰兒。」


首先我們要來了解「希伯來人」、「以色列人」與「猶太人」的名稱差異。這三個名稱,我們常常視為同義詞,但在出埃及記裡,我們要稍微分辨其差異。

希伯來人」意思是「渡河而來的人民」,是阿拉伯半島的遊牧民族,屬於閃人的一支,原始血緣上與阿拉伯人相近。以色列人的祖先亞伯拉罕,率領其族人從兩河流域的吾珥城(Ur)渡過幼發拉底河約旦河來到當時被稱為「迦南(Canaan)巴勒斯坦,自此便被當地人稱為「希伯來人」(參考創世記14:13)

以色列人」是指雅各的子孫所組成的十二支派,這個名稱是在士師時期後,以色列建國後才被廣泛使用。

猶太人」被廣泛使用,是在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淪陷,南國猶大國滅亡。以色列人淪為「巴比倫奴隸」,史稱「猶大被擄巴比倫」,他們雖然旅居外地,但仍然保持他們的生活習慣、民族意識和宗教感情。到公元70猶大人起義反抗羅馬人,耶路撒冷羅馬大軍攻破,聖殿被拆毀,猶大人再次被迫流落到世界各地,那時開始自稱為「猶太人」。現代凡以色列民族留存下來的後代已經無法區分十二支派了,因此均稱為「猶太人」。稱其宗教為「猶太教」,而不是稱為「希伯來教」或是「以色列教」。

換言之,「希伯來人」是指來自幼發拉底河的遊牧民族,「以色列人」是指王國時期所組成的十二支派,「猶太人」是指亡國以後迄今的選民。總之,出埃及記裡所說的「希伯來人」是包括遊牧民族,而以色列十二支派只是其中最大的家族支派。

本章最重要的主題,上帝要差派祂的僕人展開「拉拔」的拯救工作了。這個拯救工作就是揀選僕人,而且是從最卑微的族群「利未」中去揀選。

利未族,這是以色列十二支派中的一族,是雅各的第三個孩子,曾和西緬聯手策畫屠殺示劍家族的人而被雅各詛咒(創世記34:1-3149:5-7)。後來在摩西帶領以色列人民出埃及到曠野後,利未族的人聽從摩西的話,不參與敬拜金牛,後來被揀選為祭司的工作(出埃及記32:26- 29)

但我們要曉得在以色列的傳統裡,利未族是散居在各支派中,沒有屬於自己的土地或產業。換言之,利未族就是所有族群中最弱小的。但是上帝卻揀選希伯來人當中最弱小的族群,而且是要被棄絕生命的嬰兒,來展開上帝拯救的計畫。

法老執行種族滅族的行動,希伯來人必須遵行法老王的命令,否則就會有生命的危險。另一方面也可看出孩子母親的用心,她是用一個「籃子」將嬰兒保護著放入河中「放生」,「籃子」(Ark)這字與挪亞「方舟」同字(全本聖經只有這二個地方用同一個字),創世記第六章挪亞造方舟的時候,也看到船的「裡面外面都要塗上柏油(創世記6:14),彷彿在交代這籃子乘載上帝的救恩。教會也類似乘載救恩的籃子與方舟,是上帝為世人所預備的,也因此我們有著上帝國的使命。

這一章前半段的人物都沒提及她們的名字,不寫出名字為的是不要引人注意。而要讓我們專注在「摩西」的名字。

「國王的女兒」為甚麼會「到河邊來洗澡」?有聖經學者指出原因可能是出於祭拜尼羅河神。「尼羅」意思是生命,也就是說這條河的名字就是「生命之河」和印度恆河是一樣的意思。

既然尼羅河孕育著全埃及,是古埃及的「生命」象徵,因此此河更被視為神明。埃及人認為在尼羅河裡沐浴可以得到尼羅河神的庇佑,因此有地位的人經常到河裡沐浴,以求生命得到祝福。但很諷斥的是這條「生命之河」,卻成為「斷送生命之河」。

雖然法老的心剛硬要進行種族滅絕,但是在這裡卻讓我們看到一群女性內心是充滿「愛憐」的,不僅埃及公主「心生愛憐」,我想嬰兒的母親、姊姊為了保全嬰兒的性命,她們的內心也是充滿「愛憐」的心。

公主違反國王的命令,使得摩西蒙拯救;不僅摩西能在公主的保護下長大成人,又有他的母親親自養育。這都為了說明殘酷的滅族手段下,也無法阻擋上帝拯救的計畫。這當然與上帝的奇妙作為有絕對的關係。

根據歷史,埃及公主哈謝普蘇(Hatshepsut)與同父異母的弟弟圖特摩斯二世(Thutmose II)結婚生下一子,婚後三年法老就過世,法老下令將希伯來男嬰都入河流淹死的命令也因他死而終止。

後來,這位公主後來成為「女法老」監國,直到他的兒子圖特摩斯三世(Thutmose III)與養子摩西長大。


二、摩西的名字(2:7-10)

7那時候,嬰兒的姊姊走出來,對公主說:「請問,要不要我去找一個希伯來女人來作他的奶媽?」8公主說:「好啊!」那女孩子就去叫嬰兒的母親來。9公主對那女人說:「把這嬰兒帶去,替我養他,我會給你工錢。」於是那女人把嬰兒接回去撫養。10這孩子長大後,母親把他帶到公主面前,公主正式收養他作自己的兒子。她說:「我從水裏把這孩子拉上來,就叫他摩西(「摩西」跟希伯來語「拉上」發音相近。)吧!」


公主在河邊祭拜,應該是守衛森嚴,為何嬰兒的姊姊會出現在者裡,而且還可以和公主直接說話?甚至,我們也會疑問姊姊到底是幾歲?說實在,我們很難了解其中的細節。按當時宮中有奴隸小侍女,也許摩西的姊姊是被徵召入王宮裡去服侍的小侍女。但是,我想這些都不是故事的重點,這段故事的重點就是要說明小嬰兒取名「摩西」。

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有個特色,他們都習慣將兒子直接取名「摩西」,因此公主將嬰兒取名「摩西」,埃及語言的意思是「兒子」,這似乎有將這男嬰視為法老的接班人,這就與公主收養這嬰兒作為「兒子」的意義吻合。但在這裡的經文解說,卻是以希伯來人的觀點來說明的,因為「摩西」跟希伯來語「拉上」發音相近,有「扶持」、「救助」的意思,這正好說明上帝使得摩西成為希伯來人的拯救者,上帝要通過一個卑微弱小的嬰孩來勝過高高在上的法老,來拉拔苦難中的百姓。埃及公主來說「兒子」的意義,延續王權的備胎。但是,對希伯來奴隸來說「拉出」的意義,是要脫離奴隸生活,是追求「出頭天」的盼望。

最奇妙的事是摩西的姊姊竟然找了自己的母親來當孩子的奶媽,這就要說明一件重要的信息:上帝拯救的計畫,往往超過人所能理解的。就像我們在讀創世記約瑟的故事時,怎能想像他被賣去當奴隸,竟然會擔任埃及首相,而且是為了在大饑荒的年代裡保全雅各的子孫。就這麼奇妙,摩西的母親變成摩西的奶媽,養自己的兒子,還有人付錢,上帝就是用這樣奇妙的救贖來對抗法老種族滅絕的手段。

第十節說到「孩子長大了以後」,意思是指斷奶之後,這句話說明奶媽扶養摩西只是嬰兒期而已,最久不會超過六歲。


三、列入黑名單的摩西(2:11-16)

11摩西長大了,常常出去探望希伯來同胞;他看見他們被迫服苦役。有一次,他看見一個埃及人殺了一個希伯來同胞。12摩西左右觀看,以為沒有人注意,就下手殺了那埃及人,把屍首埋在沙裏。13第二天,摩西又到那裏去,看見兩個希伯來人在打架,就對那個理虧的說:「你為甚麼欺負自己的同胞呢?」14那人回答:「誰派你來作我們的首領,作我們的法官?你殺了那個埃及人,也要殺我嗎?」摩西一聽見這話,心裏害怕,想:「大家一定已經知道我所做的事了。」15-16國王聽到了這事,要殺摩西摩西就逃到米甸去,住在那裏。有一天,摩西坐在井邊;米甸祭司葉特羅的七個女兒出來打水,裝滿水槽,要給父親的羊喝。


摩西長大,到底指多大?根據猶太人的傳統理解,也是使徒行傳第一位殉教者司提反所說的:「摩西四十歲的時候,決心要了解以色列同胞的情況。有一次,他看見一個同胞受埃及人的欺負,就上前衛護他,為他申冤,把那埃及人殺了。(使徒行傳7:23-24)第二天,他看見兩個以色列人在打架;他想替他們調解,就說:『你們是同胞,為甚麼自相傷害呢?』」(使徒行傳7:26

很訝異吧!故事一下子就跳到摩西四十歲時所發生的事情。「四十」這個數目字在猶太文化中有特殊的意義;「四」這數字代表地上、世界,例如「地的四界」,而「十」代表「完美、完整」的意思。如此「四十」就是指世上完美、完整的境界。依照使徒行傳的說法,摩西接受了埃及文化的薰陶,有口才,有辦事的能力」(使徒行傳7:22)換言之,「四十歲」除了代表著摩西長大,也在說明他已經完成了一切所有必須的教育、訓練,也就是可以承擔埃及法老的完整歷練。

但是,摩西認同的不在強盛的埃及帝國,他認同的也不在於所擁有的權勢地位。摩西長大後對自己民族「希伯來人」有強烈的認同感,很合理的推論是來自奶媽的教育。所以他會去關心、探望希伯來同胞。

摩西成長過程裡,奶媽教導他「敬畏上帝」,除了自己本身的母語之外,也讓摩西認同自己的民族,因此他常去關心被奴役的希伯來同胞。

這幾天東京奧運比賽很激烈,特別是昨天的比賽,比看恐怖片還要緊張。聽到選手說「我臺灣我驕傲」,就讓國人更加有自信、更有榮譽感,彼此的凝聚力更緊密。自疫情以來,臺灣內部有些政治人物都在唱和中國、看衰臺灣臺灣真的太需要一場「勝利」,東京奧運的精彩表現,確實激勵與鼓舞臺灣的民心士氣,對臺灣的認同感頓時團結了國人。

今天是總會所訂「原住民族紀念主日」,也在紀念長老教會與原住民過去長期進行的「正名權、土地權、自治權」入憲運動,直到199481李前總統登輝先生才正式宣布將「山胞」正名為「原住民」,這對原住民族來說,是爭取族群存在及認同感的第一步。「語言」是認同感最大的要素之一,失去母語等於失去文化與認同,過去集權統治者要消滅語言,就是要除去族群的認同,好達到滅族的目的。但我們看到,摩西懂得用希伯來語與他的同胞溝通,似乎是得自奶媽的「母語」教育,因此使他的種族認同能夠持續下去。今天,臺灣的集權統治不在了,但是我們卻自我斷絕母語所帶來的文化與認同,這是很可惜的。這二年香港朋友受到中共極權壓迫逃到臺灣,在我們當中聚會,我都提醒他們要用家鄉話「廣東話」聚會,不要因為我在就轉換成華語,因為失落了母語,就會失落文化、失去認同感。我們可以擁有多元族群認同與彼此的尊重,是因為我們都在學習基督愛與包容的價值。

摩西看到自己的同胞被埃及人打死,摩西就大發熱心下手殺了那埃及人。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這位埃及人不是普通的小兵、小官,應該是主管奴隸的大官員。

第十二節說,摩西以為沒有人注意,就下手殺了那埃及人,把屍首埋在沙裡」。別以為沒有人會看到我們在暗中所做的事,在第十四節就說到他的同胞已經知道他殺了那個埃及人。

為何摩西要護衛自己的同胞,但希伯來人卻不領情?真正的問題在於「認同感」不夠,當摩西要認同他的同胞時,他的同胞卻不認同他;他們認為摩西是王宮中的人,和他們過的奴隸生活根本不一樣,他們對摩西無法信任。直到,四十年後摩西成為平民百姓,身份卑微如奴隸時,他就受到認同了。

第十五節說埃及法老王聽到官員被殺的消息後,就想要殺摩西,為甚麼?此時的法老還是摩西的養母——女法老哈謝普蘇,很顯然的是要為自己的兒子除去王位的爭奪者。很自然的,法老將摩西的行為視為「政變奪權」。換言之,摩西被列入「黑名單」,也就是危害政權的通緝犯。說到「黑名單」,過去臺灣在威權時代就有很多人被列為「黑名單」,就像今日香港也有很多人被列為「黑名單」,他們也紛紛逃離中共的毒手。


四、絕望的處境(2:17-22)

17有一些牧羊人來,把她們趕走。摩西起來保護她們,又幫助她們打水給羊喝。18當她們回到父親那裏,父親問:「今天怎麼這麼早就回來?」19她們回答:「有一個埃及人幫我們的忙,把欺負我們的牧羊人趕走了,還幫我們打水給羊喝。」20父親問女兒:「他在哪裏?為甚麼把他留在外邊?去請他來跟我們一起吃飯。」21後來摩西同意住在那裏;葉特羅把他女兒西坡拉許配給摩西22西坡拉生了一個兒子。摩西說:「我是寄居異鄉的陌生人,就給這孩子取名革舜(「革舜」跟希伯來語「寄居」發音相近。)吧!」


這段經文讀起來與創世記第廿九章很類似,雅各拉班女兒蕾潔的羊群搬開水井口的大石塊,也因此雅各娶了蕾潔為妻。而摩西是因此被收留寄居,並且被葉特羅接納做女婿。

第十六節和合本聖經只寫「米甸的祭司有七個女兒」,並沒有說出這位祭司叫「葉特羅」。不過在第三章一節就說到摩西的岳父名叫「葉特羅」,這不是個名字而是「大人」,是一種「職稱」。台語漢字本、和合本的第十八節有交代葉特羅的名字叫「流珥」,這個名字的意思是「神的朋友」。但是,現代中文譯本則沒有說出「流珥」這個名字。

第十九節讓我們看到摩西確實是很「埃及化」的,因為葉特羅的女兒就是認為摩西是「埃及人」,這種認識不只是從身上打扮,尚有口音或是舉止行為。這也難怪希伯來同胞困難認同摩西

第廿一節簡短一句「後來摩西同意住在那裏」,應該是住了一陣子,也是被觀察了一陣子。葉特羅就將女兒西坡拉嫁給摩西,西坡拉名字意思是「小鳥、麻雀」,這與走投無路的通緝犯摩西一樣,生命是何等的微小。這讓我想到,耶穌曾告訴門徒說:「兩隻麻雀固然用一個銅錢就買得到,但是你們的天父若不許可,一隻也不會掉在地上。至於你們,連你們的頭髮也都數過了。所以,不要怕,你們比許多麻雀要貴重多了!(馬太福音10:29-31)

後來他們生了一個兒子革舜,名字意思是「寄居」。作者透過名字在告訴讀者,摩西此時的處境就像生命脆弱的麻雀,而且是寄居在曠野。想想這樣的處境叫做什麼?叫做「絕望」!

絕望的處境下,被收留,似乎又看到一絲絲盼望。摩西有著有愛他人的能力,有愛他人的能力,必定不會永遠絕望。


五、上帝的行動:聽見、記起、看見、關心(2:17-22)

23過了一段時期,埃及王死了,以色列人仍舊過著奴隸的生活。他們向上帝求救,呼求他幫助他們脫離苦役。24上帝聽見了他們的呻吟,記起他曾與他們的祖宗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立約。25他看見以色列人被奴役的境況,非常關心他們。


原來的法老死了,對奴隸的態度並沒有改變。受苦的奴隸,仍然向上帝求救,呼求上帝幫助他們脫離苦役。在這裏用了幾個動詞「聽見、記起、看見、關心」,來表達上帝採取行動。上次記載以色列人呼求上帝,是四十年前,此時的呼求似乎又過了四十年。是上帝沒有行動嗎?不!四十年前,上帝通過敬畏祂的接生婆帶出行動,也通過摩西的母親、姊姊帶出拯救的行動。只是邪惡獨裁者不會一時之間就會「心軟」,獨裁者的內心離上帝越遠,他的心就越剛硬。但再怎麼剛硬,上帝都會持守祂自己的約,展開祂對被奴役者的關心,使受壓迫者、被擄者得釋放。


這一章經文對我們帶來了很好的信息:


一、敬畏上帝的人,會對苦難者產生憐憫的心


摩西對受壓迫、被奴役的同胞有著憐憫的心,對遭受苦難者產生憐憫的心,是因為他裡面有著上帝的形象帶來的負擔,越是敬畏上帝的人,這種良知的負擔越大。耶穌曾說過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那人「動了慈心」,他的內心有著基督的負擔,就像耶穌看到一大群人如同沒有牧者的羊群,他也 「動了慈心」。

你是否也有「動了慈心」的負擔或是呼召呢?千萬不要消滅聖靈來的感動(參考帖撒羅尼迦前書5:19)

主日學之父銳克斯(Robert Raikes,1735-1811,主日學的創辦人),他根本從來沒有計劃辦學,他根本從來沒有計劃做主日學之父。就是因為他要到格洛斯特(Gloucester),在他自己出身的城市裡面請幾個印刷工人,帶他們到倫敦去幫助他的日報印刷、工作。 

結果一進城的時候,那些沒有讀書,沒有做事,所謂的野孩子,用泥土,沙,臭蛋,丟來丟去的時候,弄到他滿身都骯髒了。生氣之下,他沒有選擇抓住這些孩子,一巴掌打過去,也沒有把他們抓到警察局那裡去。這個時候聖靈感動他,有個聲音感動他,「誰教導英國的下一代?誰負起責任教養我們的下一代?」當這些十多歲的孩子,甚至更小的孩子,除了在工廠被剝削做童工之外,他們其他的時間就這樣浪費時間,這樣消磨日子,那英國還有前途嗎?在聖靈的感動下,他看孩子的教育比他的事業、日報更為重要。他決定用愛心,把街上的孩子帶到他身邊來,自己教他們四件事情怎麼讀、怎麼寫、怎樣有禮貌、怎麼明白聖經,就是這四件事。 

他教導的工作,慢慢的影響一些教會的加入,但有更多的教會及基督徒說:「我們沒有時間、沒有人、沒有經費,去教導街上這麼多的孩子。」為了喚起更多人去幫助孩童,銳克斯就用他的報紙,就呼籲全英國的基督徒注意下一代的教育與信仰。於是,他就發起了主日學,至少主日的時間,大家都不用上班。至少一週有一日可以把孩子召集來,講故事給他聽。每個教會的基督徒,禮拜日的時候把孩子召集,教導他們聖經。在他一再的呼籲、催促下,果然感動很多人,開始辦主日學。 

十八世紀英國大復興有三個重要人物約翰‧衛斯理(John Wesley, 1703-1791) 懷特腓德 (George Whitefield, 1714-1770),一位在帶領敬虔生命,一位是在聖經話語的傳講,這二位服事的對象都是大人。第三位就是銳克斯,聖靈感動他服事的對象是讓小孩子也聽見上帝的道。據統計,當時全英國有四十萬個孩子,每個禮拜日都會到教會上主日學。

上帝興起銳克斯做了偉大的工作。而這個工作是什麼?不是正業,不是他原本要做主要的事。什麼是「主要的事」?什麼是次要的事?就以漢字來解釋,「主要的事」就是「主所要的事」。 

所以上帝給銳克斯那一天遇到的是被調皮的孩子丟泥沙到滿身骯髒,但聖靈依舊感動他。他沒有生氣、沒有處罰孩子,而是動了憐憫的心。他們心裡面都帶著基督憐憫的心腸,如同耶穌所說的:「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馬太福音5:7)



摩西的母親也是內心充滿憐憫的母親,她的兒子出生之後,按照法老的命令必須將孩子丟到河流裡面淹死,但她心中充滿憐憫,怎麼會忍心痛下毒手呢?因此,她才會違背統治者的命令,將摩西藏起來。這種憐憫的心都在反映出她是敬畏上帝的,因為一位敬畏上帝的人,會對人類苦難的世界產生憐憫的心。基督教最可貴的地方就在這裡,就是用上帝的眼光在看人的性命,一般人眼裡的世界是適者生存、肉弱強食的社會,但是上帝在的眼裡卻不是如此,而是要活出愛與憐憫的心,這才能反映出人裡面上帝的形象。


二、由自我中心轉向以上帝為中心,在絕望中必看見希望


摩西關懷希伯來同胞,但當時他是充滿「血氣」的,想要用殺人、暴力來解決問題。不要忘了摩西利未人,他的祖先利未過去就是以「血氣」著稱,在示劍城進行大屠殺。摩西當然知道過去利未族的黑歷史。但是用暴力、用血氣「自我為中心」的方式,是沒有辦法使人的心轉向上帝。摩西以人為中心的血氣作法,也沒有贏得希伯來同胞的認同,為此他逃離埃及到曠野去。上帝讓摩西逃到曠野,是要磨去他的血氣,磨去他的自我中心,這一磨練就是四十年。

作者透過西坡拉革舜名字在告訴讀者,摩西此時的處境就像生命脆弱的麻雀,而且是寄居在曠野,絕望的處境下!他被磨練無法再以靠自己,轉而尋找一位超越者,就是學習以上帝為中心。

我們也常聽到「人的盡頭,是神的起頭」,什麼是「人的盡頭」?就是人不再以靠自己,不再以自我為中心,回轉尋求上帝,上帝就成為我們的起頭。這正如使徒保羅所說的:「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自己,而是基督在我生命裏活著。(加拉太書2:20)「舊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新我」,是以上帝為中心的新造的人。

在人生走頭無路的絕望處境下,在提醒我們必須將「舊我——自我中心」拋棄,並從此時以上帝為中心,展開新的旅程。當我們由自我中心轉向以上帝為中心時,我們也必從自身的絕望中看到在基督裡永恆的盼望。願上帝的話幫助我們。


問題討論:

1.本章中,你看到哪些人有著「愛憐的慈心」,他們如何成為上帝的幫手?

2.敬畏上帝的人,會對苦難者產生憐憫的心。是曾對哪些苦難者付出行動?

3.以色列人在苦難中呼求,上帝採取哪些行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