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3 東京奧運開幕、行政院宣布「降級不解封」
● 七十士譯本(Septuagint, LXX)的書名《出埃及記》
● 希伯來文的書名《他們的名字》
一、威脅或共融?(1:1-7)
● 「以色列人住在埃及的歌珊地區,在那裡繁盛發達、人口大增。」(創世記47:27)
● 「他們的後代,就是以色列人,人口增加很快,又多又強盛,遍及埃及全境。」(出埃及記1:7)
● 英國(Newcastle University)人類學家和漢學家喬安妮·史密斯·芬利(Joanne Smith Finley)曾在東突厥斯坦(即新疆)做田野調查。
● 過了四千年,人類社會不應該停留在滅絕其他族群的心態,而是要建立「團契共融」(communion)的社會。
● 「聖徒相通」為人類未來理想社會、新天新地提供了一個可行的方向。
● 「基督親自把和平賜給我們;他使猶太人和外邦人合而為一,以自己的身體推倒那使他們互相敵對、使他們分裂的牆。」(以弗所書2:14)
二、怎樣的統治者?(1:8-11)
◎為何埃及新登基的王會忘記約瑟?
● 希克索人(Hyksos)在埃及建立第二中期
● 約瑟是在第二中期時,擔任首相
● 埃及原住民重新拿回政權建立埃及的新王國時代
● 以色列人被視為前任統治者希克索王朝的一個家族支派
◎怎樣的統治者或統治方法才是「合乎上帝的」?
● 內心的「神性」與「魔性」拉扯
● 「我也知道,在我裏面,就是在我的本性裏面,沒有良善。因為,我有行善的意願,卻沒有行善的能力。我所願意的善,我偏不去做;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反而去做。」(羅馬書7:18-19)
三、被輾壓粉碎(1:12-14)
● 為何埃及人越虐待以色列人,以色列人越生養得多?
◎第14節的翻譯
● 「痛苦異常」(現代中文譯本)
● 「真嚴」(台語漢字本)
● 「輾壓粉碎」希伯來文意思
四、如何看待生命?(1:15-19)
● 一個人如何看待生命,反映出他裡面上帝形象的光景有多少。
◎接生婆的名字:
● 施弗拉=「美麗」
● 普阿=「明亮、光輝」
● 只有二位接生婆怎麼夠呢?
◎什麼是「敬畏上帝」?
● 「以上帝為中心」或「以人為中心」
● 不要誤解羅馬書13:1-7;彼得前書2:18
● 二位接生婆向我們示範,敬畏上帝就是「不服從國王的命令」
五、尼羅河?(1:20-22)
● 為何上帝特別看顧接生婆,才使她們有自己的家?
● 尼羅河的意思是「生命之河」,卻成為滅絕生命之河
這一章經文為我們帶來好的信息:
一、敬畏上帝、聽從上帝的話比聽從統治者的話更重要
● 「主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哥林多後書12:9)
二、要記住歷史,免得邪惡隨時回來
● 「法老」是一種政治或統治的主管,類比今日哪些人?
● 1970年西德總理威利.布蘭特(Willy Brandt)訪問波蘭,跪在華沙猶太人殉難者紀念碑,被世人稱為「歐洲約一千年來最強烈的謝罪」
● 布蘭特:「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勇敢地背負起歷史的責任,才能走向明天。」
● 德國總統魏查克(Richard von Weizsaecker)發表《荒野的40年》演說:「那些無視過去歷史的人,也會對現實視而不見。」
問題討論:
1.怎樣的統治者或統治方法才是「合乎上帝的」?怎樣的主管才是「合乎上帝的」?
2.我如何活出敬畏上帝的生命?
3.要如何才能避免邪惡隨時回來?
他們的名字
2021.7.25台北濟南基督長老教會主日講道篇
出埃及記1:1-22
因為COVID-19疫情延宕一年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前天(7/23)終於在日本東京展開。日本奧運委會長橋本聖子致辭時,表示全球在過去一年經歷艱難時期,但奧運聖火的火焰並無失去希望,等待這一天的來臨,因此相信聖火可承載著日本人民與世界人民帶來的和平與希望,傳遞各地。昨天很多人都在感謝日本,直接稱呼「臺灣隊」,這也顯示越來越多臺灣人自我認同越來愈大。就像以色列人不願意被稱為埃及人,而想要「出頭天」吧!在此也祝福東京奧運成功,臺灣選手有超越自己的好成果。
前天(7/23)也有一件大事,行政院宣布七月廿七日起「降級不解封」,恢復室內五十人、室外一百人的集會。我們教會超前部署向台北市民政局申請「宗教場所防疫計畫書」已經獲得同意,因此大禮拜堂從今日起就可以容納99人聚會,我們也將民政局的公文轉給中正一分局、忠孝東路派出所知道。加上前庭院屬於室外,可容納一些人之外,我們宣教中心是獨立建築,不用申請可以容納50人進行分艙分流。大致上,已經可以提供教會禮拜所需了。
雖然,我們可以開始實體禮拜,但牧師仍要提醒大家,如果有慢性病、抵抗力弱者儘量在家參加線上禮拜,如果發燒者,就要儘速到醫院就診。願上帝幫助我們。
今日開始牧師要通過《出埃及記》逐章來傳講信息。在領受《《出埃及記》的信息之前,我們一起來祈禱。
主啊!我們感謝讚美祢,因為祢的恩典、祢的愛,使我們今日開始來聆聽《出埃及記》的信息。求主賜福《出埃及記》所帶來的信息,讓我們將自己投入當時人民被奴役、受壓迫的處境中,與受苦的人民有同理心,感受他們的痛苦,渴望生命得釋放、心靈被建立的歷程。
主啊!求祢賜福每一個願意用心領受祢話語的人,求主祢真理的靈自由運行在我們的心中。打開我們的心靈,打開我們屬靈的眼睛,賜給我們温柔的心,領受所栽種的道,使我們所聽的真理在我們裡面可以用信心調和,願祢的話一發出亮光就叫愚人通達,使不信的人可以信,因為這就是祢藉著聖經所賜給我們的好消息,我們感謝讚美祢。主啊!祢的僕人深感不配,所以求主用恩典的手按在他的身上,祢的聖靈膏抹在他的身上,祢真理的能力運行在他的身上,使他照著祢豐富的恩典,可以把祢的話語傳講清楚。藉由基督來成全我們對上帝話語的認識,叫我們眾人越加渴慕基督,越加明白上帝國的價值,並帶領我們代代朝向新天新地邁進。奉主耶穌基督得勝的名祈禱,阿們!
《出埃及記》這本書的書名是根據公元前三世紀的希臘文七十士譯本(Septuagint, LXX)的翻譯而來,這本書的書名在希伯來原文稱為《他們的名字》,因為希伯來聖經裡的書名乃是以這本書第一個字來稱呼的。
如果我們以《他們的名字》來看出埃及記時,會發現很有意思的安排,這本書提及的名字沒幾個,但都特別重要。就像摩西的名字,意思是從水裡拉出,表達出在水深火熱的壓迫下,上帝伸手拉出受苦的人。而上帝首次向人(摩西)啟示祂的名字「耶和華」(出埃及記3:14),就是在這本書中出現的。在我看來,要認識出埃及記可以從「名字」的出現來找到隱藏的意義。
在第一章首先出現的名字是誰?不是那些已經過世的古人,而是第十五節所提及的接生婆。當時女性地位很低,而且接生婆還比一般的女性地位更加低賤,但聖經卻留下這二位女性的名字,卻不是提高高在上法老的名字。這也讓我們看出這兩位接生婆在上帝眼中的地位。
一、威脅或共融?(1:1-7)
1 雅各的兒子們各帶了家眷,跟雅各一起到埃及去。他們的名字是:2 呂便、西緬、利未、猶大、3 以薩加、西布倫、便雅憫、4 但、拿佛他利、迦得、亞設。5 這些人都是雅各的直系子孫,總數七十人。雅各的另一個兒子約瑟早已到了埃及。6 後來,約瑟死了,他的兄弟們和他們的同輩也都死了。7 可是,他們的後代,就是以色列人,人口增加很快,又多又強盛,遍及埃及全境。
若是按出埃及記第十二章四十節得知以色列人寄居埃及430年(創世紀15:13是說四百年),換言之,這短短的七節就將雅各全家到埃及之後,如何成為「國中之國」講完了。說實在,聖經對這四百多年是「空白的」,沒有提及。對以色列民族來說,這四百年的空白記憶,似乎在說他們對上帝的記憶也是「空白」的。
在創世記第四十七章曾留下一句伏筆:「以色列人住在埃及的歌珊地區,在那裡繁盛發達、人口大增。」(創世記47:27)這一節是為了出埃及的故事預先做了一個暗示。當我們讀到出埃及記第一章第七節「他們的後代,就是以色列人,人口增加很快,又多又強盛,遍及埃及全境。」這二節經文的共同的描述「人口增加,又多又強盛」,也說明了出埃及故事的重要因素,就是以色列人口增加很多,而且又強盛,似乎威脅到埃及社會的穩定和安全,除非以色列人和埃及人已經是完全同化成一個民族,但是,他們沒有被同化,因此,埃及統治者將他們視為統治上的威脅。
這種情況在今日也持續發生。中國統治東突厥斯坦(East Turkistan,即新疆),就是將漢人大量移民到當地,又強迫將維吾爾人移到中國其他地區,控制他們作為廉價的奴工。甚至,強制維吾爾人絕育,在2017年到2019年間,新疆的出生率從15.88‰下降至8.14‰,進行「種族滅絕」政策。英國紐卡斯爾大學(Newcastle University)人類學家和漢學家喬安妮·史密斯·芬利(Joanne Smith Finley) 曾在新疆做過田野調查,就指出中國在新疆的人口控制政策已經符合聯合國《防止及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中對種族滅絕的一項定義:強制施行辦法,意圖防止某一民族、人種、種族或宗教團體內的生育。從這一點來看,中國共產黨滅絕領一族群的手段就像是出埃及記裡的法老帝國。總之,中共的統治思維與手段,與四千多年前的古埃及沒有差別。過了四千年,人類社會不應該停留在滅絕其他族群的心態,而是要建立「團契共融」(communion)的社會。
這就是上主日,我所講的「聖徒相通」為人類未來理想社會、新天新地提供了一個可行的方向。人類學習以行動彼此關懷、體諒、扶持、幫助,甚至捐助弱小肢體的需要。在「聖徒相通」的精神下,以行動去落實肢體之間的扶持與幫助,實踐彼此相愛的生命或信仰共同體(community)。使全地建立起伊甸園的概念,是以上帝為中心的上帝國,致力於新天新地的實現。
今天,絕大多數的民主國家裡,教導人民對其他族群的尊重、包容、愛與接納,這正是彰顯出上帝國的價值。我要說,當我們越能夠接納不同的族群,我們的社會就越能夠彰顯出基督的價值。唯有互為弟兄姊妹,我們才能為上帝作可信的見證。這正如使徒保羅所說的:「基督親自把和平賜給我們;他使猶太人和外邦人合而為一,以自己的身體推倒那使他們互相敵對、使他們分裂的牆。」(以弗所書2:14)
二、怎樣的統治者?(1:8-11)
8 後來,埃及有一個新王登基,他對約瑟的事毫無所知。9 他對埃及人說:「這些以色列人又多又強盛,對我們是一種威脅。10 一旦發生戰爭,他們可能跟敵人聯合攻打我們,逃離( 「逃離」或譯「控制」。)我們的國土。我們必須設法阻止他們人口的增加。」11 於是埃及人指派監工,強迫以色列人服苦役,用這方法來打擊他們的情緒。以色列人建造比東和蘭塞城,作為國王的補給中心。
顯然,埃及不是採取「共融」,而是將以色列人視為「威脅」。第八節說:「後來,埃及有一個新王登基,他對約瑟的事毫無所知。」
為何埃及新登基的王會忘記約瑟?根據歷史的推論,約瑟作埃及首相時,當時的埃及統治者是來自亞洲地區的人希克索人(Hyksos建立埃及第二中期)。我們簡單來說古埃及的歷史分法,一般可分成三個王國時期:古王國時期、中王國時期、新王國時期,在王國之間又有「第一中期」、「第二中期」,所謂的「中期」,簡單來說就是外來的統治者。約瑟就是在第二中期時,擔任首相。之後,這些外來統治者被埃及原住民推翻,埃及原住民重新拿回政權建立埃及的新王國時代。因此,第八節才會說:「後來,埃及有一個新王登基,他對約瑟的事毫無所知。」因為對這個新法老來說,他似乎將以色列人視為前任統治者希克索王朝的一個家族支派。
第九節再次表達出,新王國時期的新王將以色列人視為重大威脅,或許他擔心歷史重演,這些外來民族會再與亞洲的希克索人或其他民族裏應外合,再次推翻埃及本地人的政權。
於是,埃及王想到了一箭雙鵰的計劃,就是一方面要加重以色列人的重擔,另一方面要以色列人為他建築比東與蘭塞二座積貨城。積貨城平時可以用來儲存糧食與軍械,戰時可以成為堅固的堡壘。且勞苦的奴隸生活可以消磨以色列人的銳氣,而堅固的堡壘與軍事更可以嚇阻叛變的念頭。
怎樣的統治者或統治方法才是「合乎上帝的」?怎樣的管理者才是「合乎上帝的」?我認為所謂的「合乎上帝的」,就是要有「神性」,而不要有「魔性」。使徒保羅曾說:「我也知道,在我裏面,就是在我的本性裏面,沒有良善。因為,我有行善的意願,卻沒有行善的能力。我所願意的善,我偏不去做;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反而去做。」(羅馬書7:18-19)不要讓我們裡面上帝的形象模糊掉,我們需要時常悔改、反思,就好像擦亮上帝的形象,使「神性」勝過「魔性」。否則,我們會成為想宰制他人、壓榨他人的「法老」。
三、被輾壓粉碎(1:12-14)
12 但是埃及人越虐待以色列人,以色列人越生養得多,人口分佈得越廣,因此埃及人懼怕以色列人。13 埃及人命令以色列人做苦工,14 奴役他們,要他們和泥造磚,在田野做苦工,使他們痛苦異常。
為何埃及人越虐待以色列人,以色列人越生養得多?這問題很難回答,我是這樣想的,以前沒辦法避孕,加上醫療不發達、又缺乏糧食,往往生了十幾個,最後存活的很少。所以,很自然地就會多生一些,如果得到上帝的眷顧,孩子就會順利長大,家庭的人力增加,生產力就會提高,人口增加就越不怕被別人欺負。我記得小學時,有一次我們在操場玩,有個同學被高年級的欺負搶了我們先玩的盪鞦韆,那位同學還被打到哭,結果隔天他有五位哥哥到學校來找欺負弟弟的人,從此沒有高年級的敢在我們班下課時,到操場搶我們在玩的東西。以前,生養眾多可能是為了族群的生存,避免族群的滅絕。為了族群的生存與永續,以色列人越受虐待,生養就越多。
以色列人做奴隸、做苦工,當時還是製造「泥磚」的時代。第十四節說他們「痛苦異常」,台語漢字本譯為「真嚴」,希伯來原文是「輾壓粉碎」的意思,這個字很有畫面。可以想像身體被車「輾壓粉碎」(碎糊糊, chhùi-kô͘-kô͘)會是怎樣的痛苦,還可以想像一個心靈被「輾壓粉碎」的人,他還會有心去想未來嗎?一個玻璃杯被「輾壓粉碎」,如何再把碎玻璃黏回原樣呢?法老的做法就是要以色列人「死了心」,一個「心死」的人,是沒有未來的。對未來不抱希望的人,不會想要生孩子,因為不想要讓孩子來世上活著受苦。但是,法老的計畫失算,以色列人非但人口沒有減少,反倒人口持續增加。但是,法老並沒有因此終止他的殘暴,手段反而是更加的黑暗、兇殘。
四、如何看待生命?(1:15-19)
15 埃及王又叫兩個希伯來的接生婆來,一個叫施弗拉,另一個叫普阿;他對她們說:16 「你們替希伯來婦女接生時,如果她們生下的是男嬰,就殺掉,女嬰,就讓她活下去。」17 但是這兩個接生婆敬畏上帝,不服從國王的命令;她們讓男嬰活著。18 於是國王把她們叫來,問她們:「你們為甚麼這樣做?為甚麼讓男嬰都活著呢?」19 她們回答:「希伯來的婦女不像埃及婦女;她們很強健,我們還沒有趕到,她們已經生產了。」
一個人如何看待生命,反映出他裡面上帝形象的光景有多少。法老發現無法將以色列人的心「輾壓粉碎」,於是狠心、殘暴的法老計劃另一次「滅族」的行動,就是命令希伯來接生婆,吩咐她們將臨盆的男嬰殺死,而女嬰就讓她存活。因為,女人在埃及沒有社會地位,常常被視為財產之一。
法老對極為弱小的初生男嬰下毒手,要殘害男嬰的生命,反映出法老作為一個人,裡面幾乎一點上帝形象的美善都沒有,一個失去上帝形象的內在,心是剛硬的、是邪惡的。
反倒,我們看到這二位接生婆,她們是以敬畏上帝的態度來看待生命,換言之,她們內心反映出上帝形象何等的美麗與明亮。「美麗」與「明亮」剛好是這二人的名字,施弗拉意思是「美麗」、普阿意思是「明亮、光輝」,或許當我們學習她們的信仰態度時,我們的生命就會反映出上帝形象何等的美麗與明亮。
我曾想過一個問題,只有二位接生婆怎麼夠呢?按照人口比例來看,或按照埃及土地廣大來看,只有二個人絕對不夠。在我看來,這二人是接生婆的代表。
特別注意第十七節「兩個接生婆敬畏上帝,不服從國王的命令」,這句話是整個出埃及運動的中心思想,即「聽從上帝的話語應高過聽人的命令」,也就是「以上帝為中心」,或是「以人為中心」。這樣的信仰態度可以比較使徒行傳第四章十九至二十節,彼得和約翰在猶太議會中的回答。我們可以這樣了解:聽從人的話,或許可以得到物質上的滿足,也可以活得久一點;但是,真實的生命並不再於此,而是聽從上帝的話語。正如申命記所說:「人的生存不僅是靠食物,而是靠上主所說的每一句話。」(申命記8:3)
此外,我們也來想想看,什麼是「敬畏上帝」?在此敬畏上帝的意思就是「不服從國王的命令」。記得在2014年「318太陽花學運」時,有傳道人引用羅馬書13:1-7說,政府的權柄是上帝賦予的,所以基督徒反對政府就是反對上帝!還有傳道人引用彼得前書2:18說,就算政府是乖僻、殘暴、胡作非為,基督徒也要順服。
這樣的傳道人似乎是瞎眼領路(馬太福音15:14),因為他們引用失當,錯誤詮釋:
羅馬書13:1-7的背景是在君權政治時代,百姓一點政治權力也沒有;今日民主時代,行政權、立法權是公民限縮自己的權力,委託給行政權、立法權。當這些沒有民主素養的傳道人,引用聖經經文套用在民主制度當中,就是一種時代的錯亂,錯把民主制度的政府當作封建威權的皇帝。
彼得前書2:18說:「你們做僕人的,凡事要存敬畏的心順服主人;不但順服那善良溫和的,就是那乖僻的也要順服。」這句話居然被解釋說:「就算政府再不好,人民也應該順服。」然而,這段經文是指當時的奴隸制度而言,彼得前書的作者要那些具有奴隸身份的基督徒不要與乖僻的主人作對,以免遭到殺身之禍。引用這經文的錯誤在於,這些傳道人以為今日的我們都還活在奴隸制度底下,即人民是政府的奴隸。
什麼是「敬畏上帝」?這二位接生婆向我們示範,敬畏上帝就是「不服從國王的命令」,特別是不服從狠心、殘暴的法老,拒絕參與法老進行「種族滅族」的邪惡行動。記住!一個人如何看待生命,反映出他裡面上帝形象的光景有多少。
五、尼羅河?(1:20-22)
20-21 因為接生婆敬畏上帝,上帝特別看顧她們,讓她們也有自己的家庭。以色列的人口繼續增加,又很強盛。22 最後,埃及王對全國人民頒發一道命令:「希伯來人新生的男嬰都必須扔到尼羅河去,只准女嬰活著。」
為何上帝特別看顧接生婆,才使她們有自己的家?在當時的埃及,接生婆的地位比一般女性地位低,因為要接觸被視為不潔淨的經血,接生婆往往是「嫁不出去」。但是在此才說,是上帝特別看顧她們,讓她們也有自己的家庭。
法老的邪惡行動無法阻止以色列的人口繼續增加,因此他就頒發命令,要將所有以色列人民新生的男嬰都扔到尼羅河去淹死,只留下女嬰的生命。
尼羅河的意思是「生命之河」,但法老卻要使這一條孕育生命之河,成為滅絕生命之河。法老的血腥、殘暴,完全看不出他裡面有任何上帝形象的美善,一個失去上帝形象的內在,心是剛硬的、是邪惡的。面對惡魔,人民無力抗衡,只能哀哭、呼求耶和華上帝的拯救。
這一章經文為我們帶來好的信息:
一、敬畏上帝、聽從上帝的話比聽從統治者的話更重要
一開始我就提醒大家,這本書的希伯來書名是「他們的名字」,而在這時代最先出現的名字卻是這二位接生婆,而不是男人的名字,更不是高高在上的法老名字。讓我們深刻想到上帝的能力在卑微的人身上更能彰顯出。保羅曾說:「除了我的軟弱以外,我並不誇口。」(哥林多後書12:5)又說:「主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哥林多後書12:9)
以色列人能夠得到保守,誰都不能誇耀,因為上帝親自通過軟弱沒有社會地位的接生婆成就上帝的拯救。聖經沒有記載那位有權有勢的法老的名字,反倒是記載這兩位接生婆的名字,這是因為這兩位接生婆的表現值得我們稱讚與學習。施弗拉、普阿名字的意思是「美麗」與「明亮」,或許當我們學習她們「敬畏上帝」對抗暴政時的信仰態度時,我們的生命就會越加的美麗與明亮。
對今天的基督徒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課題—順服上帝比順服統治者的命令更重要,建立上帝國比建立地上國還要重要。
基督教傳進來我們臺灣社會迄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經過大清帝國、日本,以及中國國民黨政府統治。在這三個朝代政府統治下,我們看到統治者對教會施過壓力,甚至也曾有過設法要「消滅」教會的例子,但是他們都是失敗了!這是很值得我們安慰、慶幸的地方,因為這表示我們的教會至少還知道要聽從上帝的話,而不是聽從統治者的命令。
最近,中共媒體一直攻擊長老教會。我們可以預見的,教會要追求上帝國,有時必然會與地上國的價值相抗衡。
可是,我們也知道在上帝和統治者之間,也有些教會曾迷失過,那就是與統治者合作,甚至危險到把統治者的話當作是比聖經的教訓更重要,這是我們在反省教會歷史時感到最難過和遺憾的地方。不只是我們臺灣教會如此,在外國的地方也是一樣有這種情形。第二次大戰期間的德國教會,就是個好例子,因為至少有二千間的教會表示支持希特勒的政府出兵打波蘭、捷克。同樣地,第二次大戰後的德國,在共產政府統治下的東德教會,也是和政府合作,甚至有出賣教會、信徒的事件。這種情形也發生在我們臺灣教會裡。尤其是在七O到八O年代中,有不少信徒做出違背信仰的事來;有人成為情治單位的線民,寫報告給政府情治單位,使我們教會承受更多的壓力。促轉會從國安局已解密的宗教監控檔案中,調查威權政府如何對長老教會進行監控。今年(2021)五月促轉會發表最新調查報告,當時情治機關先後執行多次專案要控制長老教會,「八一九專案」在長老教會全面佈建1169人,每個教會最少佈建1名「抓耙子」,也曾經藉由「導從專案」影響長老教會選舉,蔣經國更曾下令,長老教會若違法立即處理,不必顧忌外國壓力。
我們也看到共產政府統治下的中國教會,就分成所謂的「三自教會」(或稱為愛國教會)和「地下教會」兩種;前者就是聽從政府的命令,後者就是不聽從政府命令。在印尼,我們也看到政府在迫害東帝汶島的獨立運動時,政府殘酷地大屠殺居民,教會卻有一陣子協助政府譴責東帝汶人民獨立運動,結果加強政府用殘忍的手段對付當地居民。
身為一個基督徒必須很清楚知道:在害命和救命之間,我們必須堅持聽從上帝的話語,而不是聽從統治者的命令。這兩位希伯來接生婆給我們這樣的好榜樣學習。
二、要記住歷史,免得邪惡隨時回來
一個人如何看待生命,反映出他裡面上帝形象的光景有多少。「法老」是一種政治或統治的主管,也可以類比在「老闆」或公司裡的主管。我聽過職場上言語暴力的事,對受壓迫者而言,他的老闆簡直像「法老」。當我們在看這段經文時,我們可以反思,我們是否成為壓迫別人的法老而不自知;而當我們遭遇「法老」時,我們也不要氣餒,因為上帝必定彰顯祂的公義。
德國福音教會(EKD)前議長、德國國家倫理諮議會委員沃夫剛‧胡伯教授(Rev. Prof. Wolfgang Huber)2016年10月17日來到我們教會(台北濟南教會)講道,提到他在德國擔任真相調查委員會主席,在德國柏林市中心設立一個猶太人大屠殺紀念區(Holocaust Memorial),這個猶太人大屠殺紀念區的面積,比德國任何的紀念館還要大,為的就是要德國人記住這段歷史。但反觀,臺灣未真正落實轉型正義,因為從全世界最大的獨裁者雕像與紀念堂就可看出。德國的轉型正義,最早在戰後的1945年11月到1946年10月,盟軍在德國東南部的歷史名城紐倫堡組成國際軍事法庭,對22名納粹首要戰犯進行審判開始,這就是著名的「紐倫堡大審」。1958年11月,西德還特別成立了「追查納粹罪行總部」,對十幾萬有關二戰期間的罪行重新進行調查。
也因為對不公義的時代有歷史反省力,1970年西德總理威利.布蘭特(Willy Brandt)訪問波蘭,跪在華沙的猶太人殉難者紀念碑前,表示自己要「替所有必須這樣做的人下跪」,這一跪被世人稱為「歐洲約一千年來最強烈的謝罪」。
2000年12月6日,華沙的猶太殉難者紀念碑旁的布蘭特紀念碑落成完工,紀念碑上浮雕著當年布蘭特下跪謝罪時的情景,讓那一幕永遠呈現在世人面前。當時受邀揭幕的德國總理施若德(Gerhard Schröder)在致詞時說,前總理布蘭特當年用這樣一個特殊的方式告訴世人:「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勇敢地背負起歷史的責任,才能走向明天。」
1985年5月8日,在德國戰敗投降40周年的紀念日,當時的德國總統魏查克(Richard von Weizsaecker)發表《荒野的40年》演說,其中最有名的一句話就是:「那些無視過去歷史的人,也會對現實視而不見。」 盼望上帝的話不斷提醒我們,呼召我們有反省的能力,「要記住歷史,免得邪惡隨時回來」。
問題討論:
1.怎樣的統治者或統治方法才是「合乎上帝的」?怎樣的主管才是「合乎上帝的」?
2.我如何活出敬畏上帝的生命?
3.要如何才能避免邪惡隨時回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