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8日 星期六

以賽亞書44:9-28 上主對抗虛無的偶像

上主對抗虛無的偶像

2025.11.9 台北濟南長老教會第一場禮拜講道大綱

以賽亞書44:9-28


巴比倫譏諷:「你的上帝佇叨位?(詩篇42:3)

先知信息:「恁毋免驚,嘛毋免惙!(以賽亞書44:8)

古巴比倫是宗教藝術與偶像製造中心


一、偶像的虛無(44:9–20


1.偶像製造者的愚昧(44:9-11)

虛空(תֹּהוּ, tohu):「地是空虛混沌」(創世記1:2)


2.靈性蒙蔽的根源(44:12-17)

偶像的「製造過程」:鐵匠、木匠

「人製造神像」對比「神塑造人」

人以為掌握了神,其實是被自己製造的東西所掌控


3.屬靈蒙蔽的根源(44:18-20)

詩篇115:8造𪜶的,倚靠𪜶的,攏及𪜶仝款。

先知拆除巴比倫的神觀,鼓勵以色列人更加確信上主雅威的神觀


二、被赦免的記念──回到創造與救贖的上主(44:21–23


1.記念的呼召:回到上主的故事裡(44:21

「記住/記念」不是單純的回憶,而是回到關係裡


2.赦免的行動:上主親自塗抹(44:22

「塗抹」聖經裡第一次出現在《創世記》洪水敘事中


3.讚美的邀請:全地一同歌唱(44:23

以賽亞邀請整個宇宙加入這場歡慶

當上主赦免人,不只是個人被拯救,而是整個受造界一起更新

新創造的預表:哥林多後書5:17


三、上主掌管歷史的作為──上主使用塞魯士重建錫安(44:24-28


1.上主掌管宇宙,也掌管歷史(44:24

創造天地、造出光明與生命的上主,現在也要重新「創造歷史」


2.上主的話與行動必然一致(44:25–27

「權威」、「智者」、「占卜」都不過是短暫的幻影

海洋(深淵)及河流(44:27):創世記混沌深淵、出埃及記紅海神蹟


3.上主使用塞魯士成就祂的旨意(44:28

原文是「塞魯士是我的牧人」

公元前539年波斯王塞魯士(Cyrus)征服巴比倫

John Goldingay 這種稱呼「解構了大衛的觀念」

上主不受民族、宗教、甚至信仰歸屬的限制


4.被擄中的盼望:上主仍在編導歷史

信息的力量不在於現實,而在於信心


這段經文帶給我們二項要緊的信仰反思與教導:


一、人終將成為他所敬拜的對象——唯有敬拜上主,才能恢復人的真實

從古代雕像到現代自我中心,偶像的形式變了,但本質沒有改變

真正的自由不是掌控,而是信靠;不是造神,而是敬拜真神

《密室》(The Hiding Place):柯麗‧坦‧布姆(Corrie ten Boom)

「當我敬拜上主時,我得到了自由;當我憎恨時,我仍活在監牢裡。」


二、重新來看待偶像、神像,開啟與其他宗教信仰的對話

美索不達米亞(巴比倫)入神儀式Mîs-pî:意為「洗口」

台灣道教儀式:「陰陽水」和「開光入神」

將「入神物」放入神像背後的「臟箱」(入神孔洞)

入神物:符籙、七寶、香灰、五穀與活物


今日的偶像崇拜早已超越宗教範疇

Charles Taylor《世俗時代》:人被困於「內在框架」,一個拒絕超越、只信控制與效能的世界


以賽亞書44章不是拒絕他者的信仰文化,而是邀請人重新定位創造與敬拜的關係


問題討論:

1.我們最常「無意間」敬拜的現代偶像是什麼?(例如金錢、權力、科技、宗教形式等)我們如何培養「分辨力」,察覺那看似敬虔但其實取代上主的信仰習慣或價值?

2.「記念」在聖經中不只是回想,而是回到關係。你生命中有哪段經歷,讓你重新「記得」上主沒有放棄你?

3.為何上主願意使用一位不信祂的外邦君王來完成祂的旨意?在當代的政治、社會運動或文化創造中,你看見上主可能如何藉「意想不到的人」成就祂的公義與憐憫?




劉榮主長老回應詩



講道篇






2025年11月1日 星期六

以賽亞書44:1-8 刻在心上的刺青

 刻在心上的刺青

2025.11.2 台北濟南長老教會主日第一場禮拜講道篇

以賽亞書44:1-8


● John Oswalt:必須放在被擄之民的絕望處境中理解。

上帝自稱「捏造/造」與「塑造/塑」的主

在歷史的廢墟上繼續祂要「再造」一個新的以色列


一、上帝的揀選與保護(44:1-2


1. 失落中的呼喚——上帝再次喚醒祂的子民

「僕人」(עֶבֶד, ʿeved)非個別的彌賽亞人物,而是整個以色列民族


2. 「僕人」的身分:被呼召的民族

「僕人」以賽亞書神學的焦點(42:1-949:1-652:13-53:12

僕人不是卑賤的地位,而是使命的記號

被揀選不是特權,而是使命;被呼召不是榮耀自己,而是榮耀上帝


3. 「耶書崙」的愛名:恩典眼光中的以色列

「耶書崙」(יְשֻׁרוּן, Yeshurun)即「良善、正直者」申命記33

現代台語譯本將「耶書崙」直接翻譯為「我所疼


4. 創造與揀選:從出胎到重造

救贖本身就是一次新的創造

上帝在巴比倫流亡中重塑祂的子民,使他們成為「新造的群體」


二、上帝的應許與更新(44:3-5


1.水與靈:從乾旱到新生

「水」(מַיִם mayim) 是生命與祝福的象徵

「水」與「靈」(רוּחַ ruach)並列的意象


2.靈的澆灌:從個人恩賜到群體更新

「上帝的靈」(ruach Elohim)、「上帝的大風/氣息」

● John Goldingay 展現「群體之靈」的神學

使徒行傳所記:「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徒2:17


3.更新的圖像:如溪水旁的柳樹

柳樹的生命力來自根的延伸——深扎於溪水旁


4.新的身份:屬於上主的人(44:5

古代近東,奴僕、戰士或宗教崇拜者刺青,所有權與忠誠的記號

回歸時,得到釋放的以色列人,要刺上「我屬上主


三、上帝的獨一與救贖(44:6-8


1.上帝的自我宣告:我是開始,我是結束

我是開始,我是結束」啟示錄1:17

巴比倫人相信神明掌管疆土、祭司操縱命運

上主在此宣告:祂不是一位地方神,而是歷史的主宰


2.上帝的歷史主權:祂掌管列國的興衰

啥人會當及我比?著出來講!」這是挑戰巴比倫眾神明的語氣

上帝興起波斯王居魯士(Cyrus),作為祂拯救以色列的工具

他們以為上帝已被外邦神明打敗,但以賽亞宣告44:8


3.信心的基礎:唯一的真神與穩固的磐石

以賽亞神學的核心——上帝的獨一與穩固

「磐石」(צוּר, tsur),象徵穩固、信實、永不動搖


4.「恁是我的見證人」:被揀選者的使命延伸

救贖不是信仰的終點,而是使命的起點


這段經文帶給我們的思考與實踐:


一、從懼怕到見證——在焦慮時代中成為上主的見證人


以賽亞書44:1-8的開頭與結尾:「毋免驚」(v.2)與「恁是我的見證人」(v.8


恁是我的見證人」(v.8)是對教會的使命宣言

從「懼怕」到「見證」,從「被擄」到「被差遣」

一種對抗強大歌利亞的勇氣


二、聖靈的澆灌與教會的更新

重生的異象——從荒蕪到豐盛,從被擄到被差遣

復興不是活動的熱鬧,而是聖靈在群體中的動工

《約珥書》澆灌不是為個人的興奮,而是為群體的轉化


問題討論:

1.「做人的奴僕」、「坐上主的僕人」,有哪些不同?

2.得到釋放、脫離被奴役,可以做哪些見證來榮耀上帝?

3.上主重塑祂的子民,使他們成為「新造的群體」。基督徒如何活出上帝國新群體的樣式?


劉榮主長老回應詩



講道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