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主對抗虛無的偶像
2025.11.9 台北濟南長老教會第一場禮拜講道大綱
以賽亞書44:9-28
● 巴比倫譏諷:「你的上帝佇叨位?」(詩篇42:3)
● 先知信息:「恁毋免驚,嘛毋免惙!」(以賽亞書44:8)
● 古巴比倫是宗教藝術與偶像製造中心
一、偶像的虛無(44:9–20)
1.偶像製造者的愚昧(44:9-11)
● 虛空(תֹּהוּ, tohu):「地是空虛混沌」(創世記1:2)
2.靈性蒙蔽的根源(44:12-17)
● 偶像的「製造過程」:鐵匠、木匠
●「人製造神像」對比「神塑造人」
● 人以為掌握了神,其實是被自己製造的東西所掌控
3.屬靈蒙蔽的根源(44:18-20)
● 詩篇115:8「造𪜶的,倚靠𪜶的,攏及𪜶仝款。」
● 先知拆除巴比倫的神觀,鼓勵以色列人更加確信上主雅威的神觀
二、被赦免的記念──回到創造與救贖的上主(44:21–23)
1.記念的呼召:回到上主的故事裡(44:21)
●「記住/記念」不是單純的回憶,而是回到關係裡
2.赦免的行動:上主親自塗抹(44:22)
●「塗抹」聖經裡第一次出現在《創世記》洪水敘事中
3.讚美的邀請:全地一同歌唱(44:23)
● 以賽亞邀請整個宇宙加入這場歡慶
● 當上主赦免人,不只是個人被拯救,而是整個受造界一起更新
● 新創造的預表:哥林多後書5:17
三、上主掌管歷史的作為──上主使用塞魯士重建錫安(44:24-28)
1.上主掌管宇宙,也掌管歷史(44:24)
● 創造天地、造出光明與生命的上主,現在也要重新「創造歷史」
2.上主的話與行動必然一致(44:25–27)
●「權威」、「智者」、「占卜」都不過是短暫的幻影
● 海洋(深淵)及河流(44:27):創世記混沌深淵、出埃及記紅海神蹟
3.上主使用塞魯士成就祂的旨意(44:28)
● 原文是「塞魯士是我的牧人」
● 公元前539年波斯王塞魯士(Cyrus)征服巴比倫
● John Goldingay 這種稱呼「解構了大衛的觀念」
● 上主不受民族、宗教、甚至信仰歸屬的限制
4.被擄中的盼望:上主仍在編導歷史
● 信息的力量不在於現實,而在於信心
這段經文帶給我們二項要緊的信仰反思與教導:
一、人終將成為他所敬拜的對象——唯有敬拜上主,才能恢復人的真實
● 從古代雕像到現代自我中心,偶像的形式變了,但本質沒有改變
● 真正的自由不是掌控,而是信靠;不是造神,而是敬拜真神
●《密室》(The Hiding Place):柯麗‧坦‧布姆(Corrie ten Boom)
●「當我敬拜上主時,我得到了自由;當我憎恨時,我仍活在監牢裡。」
二、重新來看待偶像、神像,開啟與其他宗教信仰的對話
● 美索不達米亞(巴比倫)入神儀式“Mîs-pî”:意為「洗口」
● 台灣道教儀式:「陰陽水」和「開光入神」
● 將「入神物」放入神像背後的「臟箱」(入神孔洞)
● 入神物:符籙、七寶、香灰、五穀與活物
● 今日的偶像崇拜早已超越宗教範疇
● Charles Taylor《世俗時代》:人被困於「內在框架」,一個拒絕超越、只信控制與效能的世界
● 以賽亞書44章不是拒絕他者的信仰文化,而是邀請人重新定位創造與敬拜的關係
❖ 問題討論:
1.我們最常「無意間」敬拜的現代偶像是什麼?(例如金錢、權力、科技、宗教形式等)我們如何培養「分辨力」,察覺那看似敬虔但其實取代上主的信仰習慣或價值?
2.「記念」在聖經中不只是回想,而是回到關係。你生命中有哪段經歷,讓你重新「記得」上主沒有放棄你?
3.為何上主願意使用一位不信祂的外邦君王來完成祂的旨意?在當代的政治、社會運動或文化創造中,你看見上主可能如何藉「意想不到的人」成就祂的公義與憐憫?
劉榮主長老回應詩
講道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