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7日 星期六

路加福音9:28-56從上山到下山


從上山到下山
2018.7.8濟南教會主日講道大綱
路加福音9:28-56
當彼得告白耶穌是上帝所立的基督之後,耶穌帶門徒上山,進一步向門徒啟示他的身份。

一、上山見榮耀(9:28-36)
為什麼耶穌變貌只帶「三位」門徒一起隨行?

為何耶穌要上「高山」改變形像?
亞伯拉罕在摩利亞的山上
摩西在何烈山的山上
以利亞在迦密山的山上

以後以色列中再沒有興起先知像摩西的。他是耶和華面對面所認識的。(申命記34:10,和合本)
為何是摩西、以利亞,而不是其他先知?
他要從你們同胞中興起一位像我一樣的先知;你們要聽從他。(申命記18:15,18)
可是,在上主大而可畏的日子來到以前,我要差派先知以利亞到你們那裏。(瑪拉基書4:5)


摩西代表《律法》,以利亞代表《先知》
耶穌則是要成全《律法》和《先知》(參考馬太福音5:17)
重申耶穌的使命「他們在榮耀中顯現,跟耶穌談論他將在耶路撒冷以死來完成使命的事。(9:31)

彼得提議搭三座帳棚。作者註記「他實在不知道他在說些甚麼。」即彼得不明白上帝的旨意,不明白耶穌的使命。
物質、屬靈體驗、醫病趕鬼不是信仰的目的,耶穌說:「不要因邪靈向你們降服而高興,卻要因你們的名字記錄在天上而歡樂。(路加福音10:20)
為何門徒沒有向任何人提起他們所看見的事?馬太福音17:9
我們所告訴你們那有關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大能和再臨的事,並不是根據捏造出來那些荒唐的傳說;我們曾親眼看見他的偉大。(彼得後書1:16)

二、下山醫治人(9:37-48)
上山觀看到上帝同在的榮耀,但這不是耶穌來到世上的使命。
就在群眾驚訝耶穌所行的神蹟,準備為他歡呼喝采時,耶穌卻告訴門徒說:「不要忘記我要告訴你們的話:人子將被交在人手裏。(路加福音9:44)

三、包容與接納(9:49-56)
在我們的生活裡,小圈圈無處不在。
初代教會最惡名的事件,就是哥林多教會內的黨派(哥林多前書3:5-6)
耶穌教導門徒要有包容與接納的心胸。

我們來想想今天這段經文帶給我們什麼要緊的教導:

一、上山親近主、下山服事人
耶穌上山祈禱親近上帝,重新確認使命「將在耶路撒冷以死來完成使命的事。(路加福音9:31)
上山親近主,靈修祈禱,最後都是要「下山」服事人。

二、學習欣賞不同的想法,包容不同的作法
耶穌教導門徒:學習認識對方、欣賞對方,而不是一開始就排斥、否定對方。
撒馬利亞人為何被瞧不起?(列王紀下17:24-41)
雷子:雅各和約翰(馬可福音3:17)
約翰後來被稱為「愛的使徒」。

問題討論:
1.耶穌很清楚上帝交託他的使命,你清楚自己來到這世界,肩負著什麼獨特的使命嗎?
2.耶穌為何不贊同彼得的建議,而要帶領他們「下山」?這件事對我們有何重要的教導?
3.「不反對你們就是贊同你們」,你會如何實踐這句話的教導呢?

講道篇

從上山到下山
2018.7.8濟南教會主日講道篇
路加福音9:28-56
今年暑期兒童營在上週順利舉行,願上帝紀念參與的媽媽、青少年、老師,也紀念為此代禱的人。
福音書之所以會被寫下來,主要的目的是要向人介紹耶穌基督是誰?在「五餅二魚」的神蹟之後,約翰福音的作者強調耶穌自我啟示說:「我就是生命的食糧。(約翰福音6:48)
而在路加福音第九章二十節,作者路加則著重門徒的信仰告白:「耶穌問他們:『你們呢?你們說我是誰?』彼得回答:『上帝所立的基督。』」當彼得告白耶穌是上帝所立的基督之後,耶穌帶門徒上山,進一步向門徒啟示他的身份。首先我們來看到第九章廿八至卅六節:

一、上山見榮耀(9:28-36)
28說了這些話後約八天,耶穌帶著彼得、約翰,和雅各到山上禱告。29耶穌在禱告的時候外貌改變了;他的衣服也變成潔白發光。30忽然有兩個人出現跟他說話,這兩個人是摩西以利亞31他們在榮耀中顯現,跟耶穌談論他將在耶路撒冷以死來完成使命的事。32彼得和他的同伴都睡著了;他們一醒過來,看見耶穌的榮耀以及跟他站在一起的兩個人。33那兩個人要離開耶穌的時候,彼得對耶穌說:「老師,我們在這裏真好!讓我們搭三座帳棚,一座給你,一座給摩西,一座給以利亞。」(他實在不知道他在說些甚麼。)34他還在說話的時候,有一朵雲彩出現,籠罩他們,雲彩移近的時候,門徒都很害怕。35忽然有聲音從雲裏傳出來,說:「這是我的兒子,是我所揀選的。你們要聽從他!」36那聲音停止後,只有耶穌一個人在那裏。在那些日子,門徒對這件事守口如瓶,沒有向任何人提起他們所看見的事。 
彼得告白耶穌是上帝所立的基督之後,第廿八節說「約八天」,但是馬太福音第十七章第一節、馬可福音第九章第二節則是記載「約六天」,路加福音的作者是將前後二天都包括進來,三本福音書都在表達大概過了一星期左右的時間,耶穌帶著彼得、約翰,和雅各到山上祈禱。上主日我提過,路加福音的作者七次記載耶穌在做重要的決定之前都會祈禱,在此,我們也看到耶穌在變貌前,也是帶領三位門徒上山祈禱。
為什麼耶穌變貌只帶「三位」門徒一起隨行?彼得、雅各和約翰是耶穌最核心的門徒,在耶穌醫治葉魯的女兒從死裡復活,在客西馬尼園祈禱時,耶穌也另外帶這三人同去(馬可福音5:3714:33)。這也可以看出耶穌的組織,耶穌身旁有許多的門徒,有十二使徒,再從十二使徒中揀選三位更核心的三人。耶穌帶核心的三人上山,顯示這是一趟很重要的旅程。
為何耶穌要上「高山」改變形像?在猶太人的經驗中,「高山」常是上帝與人相會的地方,是上帝向人顯現之處。例如亞伯拉罕在摩利亞的山上,獻獨子以撒為燒化祭(創世記22:2);上帝在何烈山選召摩西(出埃及記3:1-2);先知以利亞在迦密山頂築祭壇向上帝祈禱(列王紀上18:42)。所以,耶穌選擇「高山」作為改變外貌的地方,向門徒啟示他的彌賽亞身分。
作者描述耶穌外貌改變了;他的衣服也變成潔白發光。在舊約中,也有類似的情況發生,當摩西於西奈山上和上帝面對面四十晝夜後,他從山上下來,臉上發光,這是與上帝同在的榮光。更重要的是,上帝將十誡交託給摩西來教導百姓,接著是上帝與以色列人民立約。
作者路加描述耶穌是在祈禱的時候,外貌改變。出埃及記第卅四章廿九節描述說,因為上主與摩西說過話,因此摩西的臉上發光。申命記更說:「以後以色列中再沒有興起先知像摩西的。他是耶和華面對面所認識的。(申命記34:10,和合本)
對希伯來人來說,「上帝的臉面」代表他的同在與施恩,當上帝的臉面向著你,就表示他要施恩給你。如果上帝把臉向誰遮蔽起來,就表示那人有禍了。也因此,上帝要祭司為百姓祝福時這樣說:「願耶和華賜福給你,保護你。願耶和華使他的臉光照你,賜恩給你。願耶和華向你仰臉,賜你平安。(民數記6:24-26,和合本)與上帝面對面、親近上帝,人得以反映出上帝的榮美。
第三十節說「忽然有兩個人出現跟他說話,這兩個人是摩西以利亞」為何是摩西、以利亞,而不是其他先知?猶太人認為,彌賽亞來臨前,摩西和以利亞將再出現。
他要從你們同胞中興起一位像我一樣的先知;你們要聽從他。(申命記18:15,18)
可是,在上主大而可畏的日子來到以前,我要差派先知以利亞到你們那裏。(瑪拉基書4:5)
因此,他們的出現是應驗舊約的預言。耶穌也曾證實,以利亞已經來臨了,就是施洗約翰(參考馬太福音17:12-13)
舊約律法規定,做見證需有兩個以上的人(參考申命記19:15),因此,摩西和以利亞的出現,是為了要見證耶穌所做的事。摩西代表《律法》,以利亞代表《先知》,耶穌時代就是以《律法》和《先知》來指稱「聖經」,而耶穌則是要成全《律法》和《先知》(參考馬太福音5:17)。換言之,摩西和以利亞、律法和先知,都是要為耶穌的彌賽亞身分做見證。
他們之間談些什麼?第卅一節說:「他們在榮耀中顯現,跟耶穌談論他將在耶路撒冷以死來完成使命的事。」也就是說耶穌所要完成的事工,就是上帝在耶穌基督裡的救贖。
在耶穌外貌改變的重要時刻,門徒卻因爲肉體的軟弱「都睡著了」(路加福音9:32)。「都睡著了」、「打盹」代表靈性的低潮,而「一醒過來」代表靈性的甦醒,門徒就看見耶穌的榮耀以及跟他站在一起的兩個人。只有等到門徒清醒後,才能夠看見耶穌的榮耀,體驗主同在的恩典。
第卅三節,「彼得對耶穌說:『老師,我們在這裏真好!讓我們搭三座帳棚,一座給你,一座給摩西,一座給以利亞。』(他實在不知道他在說些甚麼。)
為何彼得會有搭帳棚的想法呢?因為他想起出埃及在曠野時,上帝的會幕充滿極大的榮光,猶太人稱為「夏凱納榮耀」(shekinah-glory, 永住的榮耀)。「上帝榮耀的同在」也就是生命最美好的時刻,進入永恆的榮耀裡,這在猶太神學裡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
彼得在充滿榮耀的山上,感受美妙的屬靈境界,預嚐天國的滋味,覺得在這裡真好。他為了能永久享受美好的屬靈經歷,就提議搭三座帳棚,能長遠在此居住。作者路加對此有一番註記「他實在不知道他在說些甚麼。」也就是說,彼得沈浸在山上的榮耀裡,而不明白上帝的旨意,不明白耶穌的使命,就是第卅一節所提到的「他們在榮耀中顯現,跟耶穌談論他將在耶路撒冷以死來完成使命的事。」耶穌的使命是要藉由受死、復活、升天,在地上建立教會,也就是上帝屬靈的國度,使跟隨耶穌的人可以得著救恩,活出基督的愛,領人進入上帝的榮耀國度。
這讓我們知道「物質」的帳棚是短暫的,美妙的屬靈體驗是短促的,甚至醫病趕鬼也不是信仰的目的,耶穌就說:「不要因邪靈向你們降服而高興,卻要因你們的名字記錄在天上而歡樂。(路加福音10:20)。只有上帝永恆的榮耀國度,才是信徒所要追求的目標(參考林前15:50;路10:17-20)。因此,耶穌基督沒有接受彼得的建議。耶穌認為不可停留在「上山」祈禱靈修或是榮耀中的感動,而是要積極「下山」去服事那無法上山觀看耶穌變貌的信徒。
耶穌還在說話的時候,有一朵雲彩出現,籠罩他們。猶太人認為上帝顯現時會有「雲彩籠罩」,甚至常伴隨著雷轟、閃電、角聲和雲彩(參考出埃及記19:16),但有罪的人見到上帝的面將不能存活(參考出埃及記33:20)。當門徒聽見天上威嚴的聲音,都很害怕,有聲音說:「這是我的兒子,是我所揀選的。你們要聽從他!(9:35)為何上帝要出聲說:「這是我的兒子」?在上山前,耶穌問門徒說:「你們說我是誰?」彼得回答說:「上帝所立的基督」在此,則是上帝親自說:「這是我的兒子」,一方面是要肯定彼得對耶穌的信仰告白,並且上帝親自宣布耶穌是上帝的兒子。馬太福音第十七章第七節,則是描述耶穌不但拍拍門徒,並且說話安慰他們說:「起來,不要怕!
第卅六節說:「門徒對這件事守口如瓶,沒有向任何人提起他們所看見的事。」根據馬太福音第十七章第九節的記載,是耶穌吩咐門徒不要說出去的,因為「在人子沒有從死裏復活以前,千萬不要把所看見的異象告訴人。(馬太福音17:9)
或許是因為所應許的聖靈尚未降臨在門徒身上,因此,門徒不了解真理與屬靈的奧祕(參考約翰福音16:13-14;哥林多前書2:10-13),所以耶穌吩咐門徒不要將所看見的異象告訴人。直到耶穌從死裡復活得榮耀後,因著聖靈的幫助,門徒才明白耶穌所吩咐的事(參考約翰福音12:16)
根據使徒彼得的回憶,他說:「我們所告訴你們那有關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大能和再臨的事,並不是根據捏造出來那些荒唐的傳說;我們曾親眼看見他的偉大。(彼得後書1:16)

二、下山醫治人(9:37-48)
37第二天,他們從山上下來的時候,有一大群人來迎接耶穌。38人群中忽然有人呼喊說:「老師,求你救救我的兒子,他是我的獨子!39邪靈常常襲擊他,使他突然大喊大叫,又使他抽瘋,口吐白沫;邪靈不停地傷害他,不肯罷休!40我求你的門徒趕走邪靈,但是他們做不到。」41耶穌說:「你們這時代的人是多麼沒有信心,多麼腐敗啊!我還得在你們這裏多久呢?還得容忍你們多久呢?」接著他對那個人說:「把你的兒子帶到這裏來。」42孩子來的時候,鬼把他摔倒在地上,使他抽瘋。耶穌斥責那污靈,治好了孩子,把他交給他父親。43大家對上帝的大能都很驚異。 
44「不要忘記我要告訴你們的話:人子將被交在人手裏。」45可是他們不明白這話的意思;因為它的含意隱晦不明,使他們不能了解。他們又不敢問他這件事的究竟。 
46門徒在爭論究竟他們當中誰最偉大。47耶穌知道他們在想些甚麼,就叫一個小孩子來,讓他站在自己旁邊,48然後對他們說:「那為我的名接待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那接待我的,就是接待差遣我來的那一位。你們當中誰是最微不足道的,誰就是最偉大的。」
上山觀看到上帝同在的榮耀,但這不是耶穌來到世上的使命,第卅一節說:「他們在榮耀中顯現,跟耶穌談論他將在耶路撒冷以死來完成使命的事。」救贖是耶穌來到世上最重要的使命,因此耶穌帶領門徒下山,繼續醫治人、教導人,也呼召門徒要有愛憐的心。
當耶穌下山之後,有一大群人來迎接耶穌,群眾渴望耶穌。有個人突然類似癲癇發作,當時的人對這類無法理解的疾病,通常會歸諸於邪靈的因素,在當時這類超出人所能理解的疾病,對人的肉體或靈性都是極大的痛苦與絕望。你可以想像在這群人當中,突然有人類似癲癇發作,現場必定頓時陷入混亂、驚嚇。在此紊亂情況下,耶穌隨即掌握整個場面,在耶穌的權柄之下,紊亂變為平靜,絕望中有盼望。許多時候,我們也會遇到生命的困境,手足失措。這故事在向我們見證,耶穌在紊亂中仍然掌握全局,耶穌掌管生命,耶穌讓一切都得到寧靜,也醫治人的身心靈,即使是超越我們所能理解的病症、困難。
就在群眾驚訝耶穌所行的神蹟,準備為他歡呼喝采時,耶穌卻告訴門徒說:「不要忘記我要告訴你們的話:人子將被交在人手裏。(路加福音9:44)確實,被群眾擁戴,享受成功所帶來的掌聲實在太誘人了,但耶穌拒絕了這一切。耶穌要門徒瞭解基督的工作就是「看無自己」犧牲、服務;而跟隨他的人也要如此,而不是在爭誰最偉大。甚至,要謙卑的接待弱小、卑微的弱勢者「小孩子」。

三、包容與接納(9:49-56)
49約翰對耶穌說:「老師,我們看見有人藉著你的名趕鬼,我們就禁止他,因為他不和我們同夥跟從你。」50耶穌就對他和其他的門徒說:「不要禁止他,因為不反對你們就是贊同你們。」 
51 耶穌被接升天的日子快到了,他決心朝耶路撒冷去,52於是派人先走。他們來到撒馬利亞的一個村莊,要替耶穌準備一切。53可是那地方的人不歡迎他,因為他顯然是朝著耶路撒冷去的。54他的門徒雅各約翰看見這情形,就說:「主啊,你要我們呼喚(「你要我們呼喚」另有些古卷作「你要我們像以利亞一樣呼喚」。)天上的火來燒滅他們嗎?」55耶穌轉過身來,責備他們( 有些古卷在「責備他們」之後加「說:『你們不曉得自己是屬於哪一種靈;因為人子來的目的,不是要毀滅人的生命,而是要拯救他們。』」)。56他們就到別的村莊去。
下山的目的是要仿效耶穌醫治人、服事人。但門徒遇到一個問題,有人也奉耶穌的名在趕鬼,但沒有與門徒同夥。耶穌反倒告訴門徒「不要禁止他,因為不反對你們就是贊同你們。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裡,小圈圈無處不在,大到種族歧視迫害,小到幼稚園小朋友只跟誰好。小圈圈有內部的規矩或禁忌,讓圈內圈外人不敢碰、不敢談,生怕碰觸禁忌,就會得罪某一方。
這個人可能跟耶穌有關係,但是不在這十二門徒之中,不被門徒所熟知,門徒之間或許不自覺地劃分哪些人是同路人,哪些人不是。初代教會最惡名的事件,就是哥林多教會內的黨派,有人說:「我是保羅的人」;也有人說:「我是亞波羅的人。」使徒保羅就很嚴肅的說:「到底亞波羅算甚麼?保羅算甚麼?我們不過是上帝的僕人,要引導你們歸信上帝。我們每一個人都按照主所分派的工作去做:我栽種,亞波羅灌溉,可是使它生長的卻是上帝。(哥林多前書3:5-6)
耶穌除了教導門徒要有包容的心胸,也提醒門徒要有接納及拯救人的使命。甚至也要包容及接納撒馬利亞人,而不是想著如何審判人,也不是祈禱說:「主啊,你要我們呼喚天上的火來燒滅他們嗎?」第五十五節記載有古卷多了一段話「因為人子來的目的,不是要毀滅人的生命,而是要拯救他們。」這句話就在說明耶穌對所有人的接納及拯救。

我們來想想今天這段經文帶給我們什麼要緊的教導:

一、上山親近主、下山服事人
屬靈的追求與培養,就像在登屬靈的山峰。上山是為了親近主、是為了尋求屬天的榮耀與能力。這一趟上山的旅程對耶穌來說是很重要的,上山祈禱親近上帝,重新確認使命「將在耶路撒冷以死來完成使命的事。(路加福音9:31)
門徒陪同耶穌一起上山祈禱,卻因肉體軟弱而睡著。等到清醒後才能見耶穌的榮耀,體驗主同在的恩典。基督徒在世界上,也是經常軟弱無力的。總有太多的事須要擔憂,例如子女教養及未來的問題、家人與朋友的關係、健康問題、工作與經濟問題、參與服事的問題,很多時候問題卡在一起讓我們喘不過氣來。耶穌告訴我們說:「來吧,所有勞苦、背負重擔的人都到我這裏來!我要使你們得安息。(馬太福音11:28),所以要藉由祈禱將一切困難交託給上帝,使我們能產生力量,勝過外在的艱困;並透過靈修使靈性能甦醒過來,享受與主密相契的喜樂。
上山親近主,靈修祈禱,最後都是要「下山」服事人。看見山上屬靈的榮耀之後,但我們不能一直陶醉在山上的榮耀裡。所以,耶穌在上山變貌後,又恢復平常的面貌,下山繼續服事的工作,醫治害癲癇病的人,也教導門徒要謙卑的接待弱小、卑微的「小孩子」,教導門徒要有包容的心胸,也提醒門徒要有接納及拯救人的使命。
現實人生充滿各樣苦難與矛盾:善與惡、義與不義、有幸有不幸。世間充斥著眾多罪惡不幸、天災人禍、疾病痛苦、貧窮不義,罪世人生有的是黑暗,卻缺少光明。
「神學院」對我而言就是「上山」,「靈修」對我而言也是「上山」,「僻靜」對我而言也是「上山」,再次確認「使命」也是耶穌上山的目的。但「上山」的目的是為了「下山」,回應上帝交託給我們的使命。

二、學習欣賞不同的想法,包容不同的作法
下山後,門徒遇到一件事情,就是有人也奉耶穌的名在趕鬼,但沒有與門徒同夥。耶穌「不是」為所有宣稱追隨他的人背書,但是耶穌表達出上帝的工作,不會只侷限在某些人或小團體中,「不反對你們就是贊同你們」,對於同樣歡迎耶穌、跟隨耶穌的人,耶穌教導門徒:學習認識對方、欣賞對方,而不是一開始就排斥、否定對方。反倒要學習欣賞不同的想法,包容不同的作法。
「神聖經驗」,耶穌卻要求勿告訴人,一來是因為在人子從死裡復活之前,人們仍不能明白他上帝兒子的身分;二來他要避免學生們落入靈裡的驕傲,自以為比其他門徒更屬靈。就像約翰禁止別人奉耶穌的名服事。
十九世紀美國有名的佈道家慕迪(Dwight Lyman Moody)每次佈道大會時都有人為他禱告。有一次,幾位年輕人通宵為他熱切地禱告,甚至可以感到自己臉上有光。隔天早上他們把這經驗告訴慕迪。慕迪說:「摩西自己並不知道自己臉上有光。我們要謙卑不可驕傲,因為驕傲的人看不見上帝的榮光。」 

從聖經中的人物身上,我們更可以看到上帝使用許多不同的人,去成就祂完美的計畫!相信上帝會用他人,也會用你——唯有站在更高的高度,肯定自己,也欣賞別人,才能夠繼續走在上帝的計畫中。
當時撒馬利亞人跟猶太人是不相往來的,因撒馬利亞人是亞述人和猶太人的混種(列王紀下17:24-41),猶太人瞧不起撒馬利亞人,所以撒馬利亞人長久以來與猶太人處在敵對狀態。當撒馬利亞人看見耶穌他們是面向耶路撒冷去,就不願接待他們。門徒雅各約翰就說:「主啊,你要我們呼喚天上的火來燒滅他們嗎?」門徒說這句話時,是因過去的仇恨在心中,所以就求主燒滅這些自己不喜歡的人。但耶穌卻對他們說:你們的心如何,你們並不知道。
其實,我們的心何嘗不是如此呢?有時心裡有恨、有不滿,或是自我中心、自以為義,卻不明白主的心意是捨己,只為拯救世人。
約翰後來被稱為「愛的使徒」,因他寫了約翰福音和約翰一書、二書、三書,字裡行間都充滿愛的教導,似乎跟這裡的約翰判若兩人。因此,這樣在提醒我們,當我們在看一個人時,不能只看他的一時或一點,如約翰在這裡似乎是個完全沒有愛心的人。但當上帝在他身上做工之後,最後他成為「愛的使徒」,在他的書信中傳遞愛的信息。弟兄姊妹,不要只看自己或別人現在的光景,好像怎麼看都不像主的樣式,要知道上帝在你身上的工作尚未完成,上帝尚在雕琢你。你所要做的,就是緊緊地跟隨主,不斷地讓基督耶穌的話語教導你、潔淨你,謙卑讓上帝在你身上不斷工作,直到完成的那一天。

走進教會親近上帝是「上山」,禮拜後走出教會是「下山」,盼望我們與耶穌同行下山,進到我們的家庭、職場、社會,繼續耶穌下山的工作。

問題討論:
1.耶穌很清楚上帝交託他的使命,你清楚自己來到這世界,肩負著什麼獨特的使命嗎?
2.耶穌為何不贊同彼得的建議,而要帶領他們「下山」?這件事對我們有何重要的教導?
3.「不反對你們就是贊同你們」,你會如何實踐這句話的教導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