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9日 星期五

路加福音9:10-27你們說我是誰?

你們說我是誰?
2018.7.1濟南教會主日講道大綱
路加福音9:10-27
福音書之所以會被寫下來,主要的目的是要向人介紹耶穌基督是誰?
從耶穌宣揚上帝國,再到初代教會宣揚耶穌是基督。

「三明治結構」(sandwich structure)的敘事手法:
1.問題:「耶穌是誰?」(9:7-9)
2.答案:「五餅二魚」(9:10-17)
3.問題:「耶穌是誰?」(9:18-20)

一、耶穌漸進的啟示自己(9:10-17)
為何耶穌要避開人群,「悄悄地」往伯賽大城去?
伯賽大是分封王希律.腓力(Herod Philip)的管區。

怎麼是門徒命令耶穌該如何做呢?(9:12)

耶穌找腓力來問,因為腓力是伯賽大人(約翰福音1:44)
彼得的弟弟安得烈帶一個小孩來到耶穌面前(約翰福音6:8-9)
「大麥餅」:窮人的食物(士師記7:13-15),犯姦淫者的祭物

耶穌漸進的啟示自己說:「我就是生命的食糧。(約翰福音6:48)

二、「你們說我是誰?」(9:18-20)
為何「耶穌單獨一個人在禱告」?
路加福音中,總共記載耶穌「七次」祈禱。

彼得回答說:「上帝所立的基督」。

Flavius Josephus,  Antiquities of the Jews
三、背負十字架跟隨主(9:21-27)
告白耶穌是「上帝所立的基督」是不夠的,耶穌補充說明他在十字架上的救贖。
「背起你的十字架」:激進黨人(Zealotry, 又稱奮銳黨)的名言。
跟隨耶穌必須要有完全的決心,並且為上帝國付上犧牲的代價。
一個人就是贏得了全世界,卻失去自己或賠上了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沒有!(路加福音9:25)

今天這一段經文至少帶給我們二項信仰的思考:

一、得糧時要懂得分糧,分享恩賜來見證基督的愛
作一位基督的門徒,我們從耶穌基督那裡得到供應、得到糧食時,必須懂得將糧食分糧下去。

「消費主義」在模糊教會的本質與價值。
托馬斯‧瑞夫斯(Thomas C. Reeves)《空洞的教會》(The Empty Church)指出今天的教會滿是「消費者心態的信徒」

二、耶穌漸進的啟示自己,提供我們一個傳福音的方式
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翰福音13:35)
從來沒有人見過上帝,我們若彼此相愛,上帝就住在我們裏面,愛他的心在我們裏面得以完全了。(約翰一書4:12)

問題討論:
1.「五餅二魚」的故事,給你什麼啟示或教導?
2.耶穌說「背起你的十字架」,什麼是你的十字架?
3.耶穌問「你們說我是誰?」你會如何向人介紹耶穌?

講道篇
你們說我是誰?
2018.7.1濟南教會主日講道篇
黃春生牧師
路加福音9:10-27

上主日我們讀到路加福音第九章第六節說耶穌派遣門徒,「門徒就出門,走遍各村鎮傳福音,到處治病。」看來耶穌派遣門徒出去傳福音的成效很好,就連加利利的分封王希律.安提帕(Herod Antipas)也聽聞到耶穌,只是他不知道耶穌是誰。
福音書之所以會被寫下來,主要的目的是要向人介紹耶穌基督是誰?這問題也是初代教會基督徒所宣傳的核心。耶穌基督宣揚上帝國的福音,初代教會則宣揚耶穌是基督,對初代教會來說上帝國的福音與耶穌基督是誰,二者是一體的兩面,無法分割。
耶穌從呼召門徒,再到他被釘十字架,前後只有短短三年半的時間。在這三年半的時間裡,他除了教導門徒關於上帝國的真理之外,還向門徒逐漸啟示他自己的身份。認識耶穌是誰,牽涉他的權柄,以及他來這世界的目的,是初代教會及福音書作者所關注的。
作者路加在第九章第七至九節就記載加利利王希律.安提帕聽說有一個人在傳福音,並且吸引很多人來跟隨他,他以為是施洗約翰,但是「不對啊!」施洗約翰早就被他砍頭了,於是希律王就問手下的人說:「我已經砍了約翰的頭,可是這個人又是誰呢?」希律王的疑惑「耶穌到底是誰?」
今天我們讀到第九章十八至二十節,也再次提到「耶穌是誰?」的問題,路加福音的作者將「五餅二魚」的故事,放在第九章第七至九節、第十八至二十節的中間,也就是前後的經文都在問「耶穌是誰?」,中間則是「五餅二魚」的故事。按「三明治結構」(sandwich structure)的敘事手法,中間的故事就是核心,甚至是問題的答案。現在我們就來看第十至十七節「三明治」裡面包的是什麼?

一、耶穌漸進的啟示自己(9:10-17)
10使徒們一回來,把他們所做的一切事都向耶穌報告。耶穌帶著他們,悄悄地到一個叫伯賽大的城去。11群眾一知道,就跟著他去。耶穌歡迎他們,向他們講解有關上帝主權的事,又治好需要醫治的人。12太陽下山的時候,十二使徒來見耶穌,對他說:「請叫群眾散開,讓他們到附近的村莊去找吃的東西和住的地方,因為這地方很偏僻。」13可是耶穌對他們說:「你們給他們東西吃吧!」他們說:「我們只有五個餅和兩條魚。難道你要我們去買食物給這一大群人吃嗎?」(14男人的數目約有五千。)耶穌對門徒說:「叫群眾一組一組地坐下來,每組約五十個人。」15門徒照他的話做了,讓群眾都坐下來。16耶穌拿起五個餅和兩條魚,舉目望天,感謝上帝,然後擘開,遞給門徒,門徒就分給群眾。17大家都吃,而且都吃飽了。門徒把剩下的碎屑收拾起來,裝滿了十二個籃子。 

「五餅二魚」的故事太精彩了,四本福音書都有記載,這也是初代教會信徒之間所熟悉的故事。(馬太福音14:13-21;馬可福音6:30-44;路加福音9:10-17;約翰福音6:1-14)
第十節描述使徒們回來向耶穌報告他們所做的,我想使徒們必定各個興奮驚奇,因為自己竟然能夠像耶穌一樣醫病、趕鬼、傳道,雖然使徒們帶回來歡欣鼓舞的好消息,但是耶穌似乎察覺希律.安提帕的威脅。於是,耶穌就帶著他們避開人群,「悄悄地」往伯賽大城去。伯賽大的意思是「漁村」,位於加利利湖東北方的小村莊,是耶穌的門徒腓力、安得烈和彼得原來居住的城(約翰福音1:44)。伯賽大也是分封王希律.腓力(Herod Philip II)的管區,他是耶穌時代出現過五個希律王中最為溫和、親民、尊重猶太人的統治者(參閱約瑟夫《猶太古史》, Flavius Josephus, Antiquities of the Jews, 18.106)。耶穌悄悄地到伯賽大是為了避開希律.安提帕,因為安提帕想要弄清楚到底耶穌是不是施洗約翰。面對政治的威脅,耶穌的時間還沒到,他選擇繼續做他應該做的事,不與希律.安提帕正面衝突。
在政治威脅下仍無法阻擋群眾對真理的尋求,擋不住對耶穌的渴望,群眾尋求耶穌,耶穌歡迎他們,並向他們講解有關上帝主權的事,又治好需要醫治的人。
耶穌這一場講道、教導及醫病的時間應該是一整日,不知不覺已經到了太陽下山的時候。我十幾年前曾去中國家庭教會講道、培訓,原本安排只講二個小時,但休息一下,他們就催促牧師再多講一些,不知不覺就講了四、五個小時,他們的渴望讓人忘了時間怎麼過得如此的快。我也曾聽過有個牧師,說他在台灣某個教會講道,講超過二十分鐘,就有人在禮拜堂後面指著手錶提醒「注意時間」。但我們看到這群渴望真理的人來到耶穌面前,他們與耶穌都忘了時間。
就在傍晚時刻,十二使徒來見耶穌,對他說:「請叫群眾散開,讓他們到附近的村莊去找吃的東西和住的地方,因為這地方很偏僻。」當時的村莊人口一、二千人算是大的,附近村莊的人都來到伯賽大的郊區,聚集五千多人,門徒考慮到太陽下山要趕快叫群眾散開,讓他們去找吃的、找住的地方。
第十二節門徒對耶穌說「請叫群眾散開」,你們有覺得這句話很奇怪嗎?怎麼是門徒命令耶穌該如何做呢?如果今天我們應該會用「請問」耶穌的方式,讓耶穌對我們吩咐。也許門徒當時對耶穌尚未深入認識,才會用「命令」的口吻對耶穌說話。
故事中說男人即滿十三歲以上的成人就有五千人,如果加上婦女、兒童,人數恐怕上萬人。第十三節說:「可是耶穌對他們說:『你們給他們東西吃吧!』」問題是,門徒自己也沒有東西,如何在短時間在偏僻的地方拿到食物?在台灣便利商店很多,但當時生活上取得食物並不是很容易的。根據約翰福音的記載,耶穌找腓力來問,因為腓力是伯賽大人(約翰福音1:44),他應該最熟悉這裡的環境。腓力回答耶穌說:「就是花兩百塊銀子去買餅也不夠每人吃一小塊!(約翰福音6:7)腓力很有規劃的能力,馬上算出「兩百塊銀子」這大約是當時一般工人兩百個工作日的工資,以今天一天台幣一千元來算,大概需要二十萬元,這要讓五千至一萬人吃飽確實有難度。
腓力是一位很會規劃、精打細算、對錢很有概念的人,他馬上可以估算出大概須要多少錢。但是他卻無法解決問題,而是提出令人氣餒的新問題;不可否認的,教會需要會規劃的人,需要精打細算的人,但同時也需要具備有信任、信心的人,需要解決問題的人。
根據約翰福音第六章第八至九節的記載,西門‧彼得的弟弟安得烈帶一個小孩來到耶穌面前說:「這裏有一個孩子帶來了五個大麥餅和兩條魚」。或許安得烈的數學沒有腓力好;腓力能算出需要兩百天工資的食物,也不夠每人吃一小塊!但安得烈做他所能做的,就是找到五餅二魚。
小孩帶著「大麥餅」,這是窮人的食物,是貧窮、低賤或沒有價值的象徵(何西阿書3:2)。大麥也常作為餵牲畜的飼料,因此,猶太經典《米示拿》(Mishnah)規定犯姦淫的人如同牲畜,要為此獻上大麥餅為祭物(參考民數記5:15)。今日在中東的遊牧民族貝都因人(Bedouin)仍稱他們的仇敵為「大麥餅」,以表示一種極度的藐視。在士師記第七章十三至十五節裡,基甸就做夢,夢到米甸人譏諷他是「大麥餅」,因為基甸的出身十分貧窮和卑微。
那二條魚,大小如小型吳郭魚(Tilapia, 鯛魚),也被稱為「彼得魚」(參考馬太福音17:26-27)。去過加利利旅遊的人就知道,在當地吃一條炸得乾扁的彼得魚要價十五塊美金,但在台灣比彼得魚大一倍的吳郭魚只要七、八十元新台幣。當時,加利利利的腌魚是聞名於整個羅馬帝國的。在那個時代現撈的鮮魚是奢侈品,因為沒有辦法載運至各地而仍能保持新鮮。當地多的是像手掌大的腌鹹魚乾,這在當時算是常見的平民美食。這小孩有二條腌魚幫助他能吃得下那又乾又粗的大麥餅。
總之,安得烈帶了一位貧窮人家的孩子來到耶穌的跟前,但是耶穌不會鄙視他,就像耶穌接納所有貧窮、病痛,甚至接納罪人來到他的面前。當然也有很多人講到這個小孩子,很謙卑的拿出五餅二魚給主使用,這觀察也是好的。不過神蹟的重點不在五餅二魚,也不在小孩子;而在耶穌。
耶穌是一位很有組織與管理的領袖,他對門徒說:「叫群眾一組一組地坐下來,每組約五十個人。」門徒聽從耶穌的吩咐,很快的讓群眾都坐下來,非常有秩序的一組一組坐下。
然後,耶穌拿起五個餅和兩條魚,舉目望天,感謝上帝。這一幕很像猶太家庭吃晚餐時,由一家的大家長所做的一般,拿起食物來祝謝,猶太人吃飯的祝謝詞常這樣說:「耶和華我們的上帝,我們感謝你,你使土地長出糧食來。」我想耶穌在此的祝謝祈禱也是這一句話。然後擘開,遞給門徒,門徒就分給群眾。
天上降嗎哪、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跟土裡長出五穀菜蔬給我們吃,一樣都是上帝的作為,我們天天都在經歷上帝的作為,平凡是因為神蹟(上帝的作為)一直都在。五餅二魚總共餵飽了五千人以上,是神蹟、也是恩典,更是在回答我們關於耶穌是誰?這個問題!
第十七節說:「大家都吃,而且都吃飽了。門徒把剩下的碎屑收拾起來,裝滿了十二個籃子。」吃剩的怎麼處理?一般來說,最自然合理的想法就是,當成廚餘處理掉。過去在台北果菜批發市場,都將拍賣剩下的殘貨都是直接當垃圾丟棄;但是最近,我看到台北農產公司年輕的總經理吳音寧做了一件很棒的事,制定《臺北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批發市場惜食果菜購贈社福單位處理要點》,這新的制度不會糟蹋食物,又可將拍賣剩下的殘貨提供給弱勢機構。我們總會教會與社會委員會最近也與超商通路業者合作辦理「惜食計畫」,就是將無安全疑慮的熟食、生食提供給需要的弱勢社福機構,也提供給有辦理「供餐」服務的教會。
根據約翰福音的記載,耶穌說:「把剩下的零碎都收拾起來,不可糟蹋。(約翰福音6:12)「不可糟蹋」意思是說「繼續留著吃」,甚至是與欠缺的人分享主的恩典。這件神蹟上,我們看到耶穌漸進的啟示自己說:「我就是生命的食糧。(約翰福音6:48)

二、「你們說我是誰?」(9:18-20)
18有一次,耶穌單獨一個人在禱告,門徒們來見他。他問他們說:「一般群眾說我是誰?」19他們回答:「有的說是施洗者約翰;有的說是以利亞;也有的說是古時的一位先知復活了。」20耶穌問他們:「你們呢?你們說我是誰?」彼得回答:「上帝所立的基督。」

「五餅二魚」的神蹟有五千人做見證,這就是作者路加要告訴我們「發生了什麼大事?」在這件事情發生之後,大家開始議論紛紛的在揣測耶穌到底是誰?今天講道一開始,我就有提到作者按「三明治結構」(sandwich structure)的敘事手法在問「耶穌是誰?」中間「五餅二魚」的故事則是問題的答案。耶穌是生命的食糧,他供應跟隨他的人,供應渴望他的人。
對於耶穌的自我啟示,到底群眾及門徒知道耶穌的身份嗎?耶穌決定問他的門徒,請注意作者路加的描述,他說:「耶穌單獨一個人在禱告」,馬太福音、馬可福音都沒有提到耶穌祈禱的事,唯獨路加福音的作者注意到這件事。作者路加雖然是一個外邦人,是一位醫生,但他非常注意耶穌的祈禱。昨天晚上我們舉辦「福音饗宴」,許錦城執事與我們分享他在馬偕醫院的服事,在為病人開刀前都會為病人的手術祈禱,也看到上帝如何通過他在減輕人的痛苦,他說了很多生命的故事,我們都深深受到感動,也感受到祈禱的重要性。
在路加福音中,作者總共記載耶穌「七次」祈禱,作者告訴我們,耶穌在受洗之前祈禱。他聲名遠播之際,他退到曠野祈禱。他在挑選十二門徒之前也祈禱。在這段經文裡,耶穌問門徒「你們說我是誰?」之前,他也在祈禱。後來,作者路加又告訴我們,耶穌上山改變面貌時也在祈禱。耶穌在教導「主禱文」之前,他也禱告。最後,我們看見耶穌在客西馬尼園中祈禱。如此,作者路加讓我們看見這位——耶穌——道成肉身、上帝之子,他是活在祈禱的生活中。
祈禱之後,耶穌不是問希律對他的認識,也不是問法利賽人、經學教師對他的認識,而是問一般群眾對他的認識,因為耶穌不在乎高高在上希律王的權勢,也不在乎宗教領袖的權勢,耶穌只關心群眾、一般人民對他的認識。但很顯然地,群眾對耶穌的認識還是不夠深入,「他們回答:『有的說是施洗者約翰;有的說是以利亞;也有的說是古時的一位先知復活了。』(路加福音9:19)接著耶穌又問跟隨他比較久的門徒,彼得回答說:「上帝所立的基督」。

三、背負十字架跟隨主(9:21-27)
21於是,耶穌嚴嚴地命令他們不要把這事告訴任何人。22 接著他又說:「人子必須遭受許多苦難,被長老、祭司長,和經學教師棄絕,被殺害,第三天將復活。」23耶穌又對大家說:「如果有人要跟從我,就得捨棄自己,天天背負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24因為那想救自己生命的,反要喪失生命;那為了我喪失生命的,反要得到生命。25一個人就是贏得了全世界,卻失去自己或賠上了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沒有!26如果有人以我和我的話為恥,人子在他的榮耀中,跟在他父親與聖天使們的榮耀中來臨的時候,也要以他為恥。27我鄭重地告訴你們,站在這裏的人,有的在死以前會看見上帝主權的實現。」 

使徒彼得告白耶穌是「上帝所立的基督」,但是有這樣的認識夠嗎?當然是不夠的,所以耶穌命令他們不可以把這件事情告訴任何人。因為門徒認識基督的角色不夠,所以耶穌馬上補充說明「基督」降臨世間是要面對許多苦難,受到猶太長老、祭司的棄絕,並且受釘死於十字架上,但是他第三日要復活。
告白耶穌是「上帝所立的基督」是不夠的,耶穌補充說明他在十字架上的救贖。換言之,我們認識耶穌不能僅停留在告白耶穌是基督,而是需要進一步認識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救贖,並效法耶穌背十字架的精神去服事人。
「背起你的十字架」這句話對加利利人來說是相當熟悉,當耶穌大約在十一歲時,當時在加利利發生一件重大的反抗羅馬帝國的運動,根據當時的猶太史學家約瑟夫(Flavius Josephus)的記載:加利利的猶大率領激進黨人(Zealotry, 又稱奮銳黨),約在公元六年叛變反抗羅馬帝國,激進黨人攻陷西弗利城(Sepphoris)的羅馬軍械庫,但羅馬軍隊很快的奪回了西弗利城後便縱火燒城,羅馬帝國把二千多名參與叛變的激進黨人釘在上十字架,延綿在加利利的大道好幾公里。(參閱約瑟夫《猶太古史》, Antiquities of the Jews, 18.1.1)原本羅馬帝國想藉著二千多具十字架對猶太人殺雞儆猴,但沒想到激進黨後來發展成更為激烈的「匕首黨」(Sicarii),專門暗殺羅馬官員。
因此,「背起你的十字架」這句話,成為激進黨人(奮銳黨)最常講的話,因為一旦有人加入激進黨就是抱著必死的決心,因為他們被羅馬帝國捉到就會被處以叛國罪釘十字架。因此激進黨人在號召百姓時就事先告訴他們說「背起你的十字架」。耶穌的門徒中就有一位激進黨人——西門。甚至,在客西馬尼園時,彼得就拿匕首削去大祭司奴僕馬勒古的右耳(參考約翰福音18:10)
耶穌也認為當一個人要跟隨他,也必須要有完全的決心,不可以三心兩意,並且為上帝國付上犧牲的代價。但不是以暴力的方式,而是以愛與非暴力的犧牲之愛。這樣的基督徒很不好當對不對,確實如此,但是這樣做,卻反而會得到真正的生命。因為「一個人就是贏得了全世界,卻失去自己或賠上了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沒有!(路加福音9:25)耶穌也說過他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很奇怪嗎?一點也不奇怪,若是你真正愛一個人的時候,你會想替他承受痛苦。一個小孩子生重病時,最緊張的人往往是最愛他的父母。耶穌為我們捨命釘在十字架上,為的就是要洗去我們的罪,這樣的愛是犧牲捨命的。所以,若有人要跟從耶穌就必須背起十字架捨棄自己,效法耶穌來服事人。如果我們對基督有這一層的認識,那就對了。

今天這一段經文至少帶給我們二項信仰的思考:

一、得糧時要懂得分糧,分享恩賜來見證基督的愛
在耶穌分派食物之前,他首先「舉目望天,感謝上帝」。猶太人有一句俗話說:「一個只顧享受而忘記謝恩的人,乃是搶掠了上帝所有的。」因此,領受恩典必須心存感恩。接著,門徒照著耶穌的吩咐組織眾人,傳遞食物使眾人都吃飽了。這讓我們看到耶穌基督以行動來啟示他的身份,彌賽亞的工作已經彰顯在他們的時代,且在耶穌的供應下,不僅使人吃飽,且豐富有餘。這事情在耶穌的大弟子——彼得的眼裡看來是非比尋常,因此當耶穌問門徒說:「你們說我是誰?」彼得回答最為正確,耶穌是「上帝所立的基督。
這位上帝所立的基督,不僅使人飽足,還豐富有餘。但是,其中需要門徒照著耶穌的話,組織眾人,傳遞眾人所需的糧食。這提醒我們,作一位基督的門徒,我們從耶穌基督那裡得到供應、得到糧食時,不能傳到我們身上就停止,我們得糧之後,還必須懂得將糧食分糧下去。
我們所處的社會是一個「消費主義」的時代,似乎付錢、消費就要以「客戶」為中心。如果一個醫院要求護理人員、行政人員,每天早上在診間前排成一行、雙手交叉,向民眾鞠躬敬禮問候好。若是過度,似乎也將模糊醫療的本質與價值。今日「消費主義」的風氣影響很廣,學生成為學校的顧客,病人成為醫院的顧客,甚至以為出錢消費就最大的。
這種「消費主義」的風氣似乎也影響教會。美國歷史學家托馬斯‧瑞夫斯(Thomas C. Reeves)在他的著作《空洞的教會》(The Empty Church)根究為什麼美國許多教堂人數不斷減少,教會在社會中的影響力越來越小的原因。他得到的結論是:「在現代的美國社會中,基督教會越來越商業化,而基督徒越來越像消費者或是顧客。許多基督徒期待教會不要太多的要求,要讓人感覺到歡樂有趣...。大多數基督徒不喜歡聽到自我犧牲、遵行主道、謙卑、熱愛靈魂、敬畏上帝、愛人如己等。更不喜歡來到教會聽到責備的話,或是叫人內疚的道理。最好絕口不提悔改及上帝的審判。而喜歡聽到如何成功、激勵,在天堂如何美好的信息。」作者說:「今天的教會滿是『消費者心態的信徒』,付最低的代價,得到最多的享受與照顧。卻忘了效法耶穌基督背起自己的十字架。」這位歷史學家的研究值得我們省思。
想想,如果沒有「五餅二魚」這個貧窮小孩的慷慨,如果沒有安得烈帶這孩子來找耶穌,如果拿到餅與魚的人不再分享下去,而只顧自己享有,也不會有這場感動人的神蹟。「五餅二魚」的故事,提醒我們得糧時要懂得分糧,也要分享恩賜來見證基督的愛,而不是成為信仰的消費者或是顧客。今天禮拜開始姚貴玲姊帶我們吟詩讚美,特別介紹講道後要吟唱的回應詩——聖詩第508首《耶穌憐憫人》,這首詩歌是日月潭邵族的詩歌,是早期邵族人從潭中取水回家及灌溉的工作歌,他們以「啟應」的方式來唱,彷彿可以看到族人串連接力運水的過程。他們不是一個人只顧著自己汲水回家自己用,而是大家接力傳遞運水,讓每個家庭都有水,讓每個田畦都得到灌溉。這首歌以「五餅二魚」的故事為主要歌詞,也在提醒我們「得糧」時,要懂得「分糧」,領受主的恩賜,也要懂得與人分享。基督徒不僅要反省「消費主義」的風氣,也要背起十字架來跟隨主耶穌,與人分享從基督來的福音與恩典。

二、耶穌漸進的啟示自己,提供我們一個傳福音的方式
耶穌傳福音的方式很特別,是漸進的啟示他自己。耶穌開始傳福音時,沒有就說起他的身份,而是以愛來接納社會邊緣人,醫治人的身體與心靈。這也提供我們一個傳福音的方式,也就是讓人有機會、有時間逐漸的認識耶穌,而不是強迫對方馬上就要決志、受洗。耶穌的做法是「愛」,因此他告訴門徒說:「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翰福音13:35)愛一個人需要時間的,愛一個人是需要付出的,無論我們在工作上、在家庭中,我們都需要背起「愛人如己」的十字架,讓家人、讓朋友,甚至讓卑微的族群能夠感受到「耶穌基督的愛」。當他們漸進感受到從我們身上彰顯出從上帝來的愛,這就是向他們傳福音了。
正如聖經所說:「從來沒有人見過上帝,我們若彼此相愛,上帝就住在我們裏面,愛他的心在我們裏面得以完全了。(約翰一書4:12)

問題討論:
1.「五餅二魚」的故事,給你什麼啟示或教導?
2.耶穌說「背起你的十字架」,什麼是你的十字架?
3.耶穌問「你們說我是誰?」你會如何向人介紹耶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