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日 星期五

傳道書9:1-18活著應有積極態度

活著應有積極態度 (2017.6.4聖靈降臨節講道大綱)
傳道書9:1-18

●1997年前台灣省教育廳推動中等學校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四個向度:天、人、物、我。
●1997年第44屆總會通常年會制訂6月第一主日為「環境主日」。

一、相同的結局(9:1-6)
1.結局相同:一切都在上帝的支配下
一切都在上帝的支配下:「命運相同論」
2.結局相同:每個人最後都會死去
因為罪的代價是死亡;但是上帝所賜給我們的恩典是跟主基督耶穌合而為一,而得到永恆的生命。(羅馬書6:23)
3.結局真的相同嗎?
「趁著上主可找到的時候,你們要尋找他;趁著上主靠近的時候,你們要求告他。」(賽55:6
「上帝那麼愛世人,甚至賜下他的獨子,要使所有信他的人不致滅亡,反得永恆的生命。」(約翰福音3:16)
「因為罪的代價是死亡;但是上帝所賜白白的恩典是讓我們在主基督耶穌的生命裏得到永恆的生命。」(羅馬書6:23)

二、積極的生活(9:7-10)
1. 積極的生活,是使得上帝悅納

2.積極的生活,是建立和好關係
(1)與上帝的關係(9:7)
(2)與自己及配偶的關係(9:8-9)
(3)與社會及世界的關係(9:10)
新的誡命:愛上帝、愛人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Westminster Shorter Catechism)
問:人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答:人的主要目的就是榮耀上帝,永遠以祂為樂。

三、把握時間與機會(9:11-12)
兩個因素足以擾亂人類所有的計劃:
1.時間限制了我們,生命的定期都在上帝的手中。
2.機會不可預期的,再週詳全備的計劃也難測度。

四、重視智慧與謙卑(9:13-18)
智慧經常被人藐視,雖然智慧可能改變時局。
窮人的智慧:從謙卑、卑微中發現智慧

今天這段經文帶給我們甚麼反省:

一、人活著應有積極的態度:建立天、人、物、我,四層面的和好關係。
1.和好的關係:天、人、物、我
2.和好的告別:道愛、道歉、道謝、道別
猶太裔Victor Frankl 奧斯維辛集中營俘虜的傳記《人對意義的尋求》(Man’s search for meaning),「意義治療法, Logotherapy

二、基督信仰的價值不倚靠金錢、勢力,而要謙卑回應上帝的呼召
今年(2017)
宗教改革五百年
環境主日二十週年、生命教育二十週年
二二八事件七十週年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人權宣言四十週年
總會第25屆議長翁修恭牧師:展讀使徒行傳4:18-20

問題討論:
1.既然太陽底下人生最後的結局都一樣,我們該如何積極生活?
2.傳道者在9:7-10提醒我們哪些「積極生活」的要點?
3.在你的生命經驗裡,有過哪些「美好關係」的記憶?

講道稿

活著應有積極態度  (2017.6.4聖靈降臨節講道稿)
傳道書9:1-18
「生死」是傳道書的主題之一,這個主題也是「生命教育」所注重的議題。近代「生命教育」被視為一項專門議題,最早在1979年澳洲雪梨開始,當時在澳洲雪梨青少年藥物濫用、暴力與愛滋病問題嚴重,因此澳洲成立「生命教育中心」(Life Educational Center, LEC)。藉由生命教育來教育青少年遠離罪惡、尊重生命。
台灣生命教育的提倡背景與青少年暴力、自殺相關。1997(86)前台灣省教育廳推動中等學校生命教育。當時青少年暴力問題嚴重:不尊重與傷害他人生命的暴力青少年自殺問題:自我傷害或自殺,年齡層逐漸下降。自殺率成為十大死因之一,其中14-25歲自殺者佔了三分之一。
對生命教育,起初教育界不太注意,直到隔年1998.3.7發生清華大學某研究生以「王水(aqua regia)」殺害同學。之後,又有台北、台中及嘉義國高中女生燒碳、跳潭、跳樓自殺,才引發各界注意。
二年後,教育部於20002月宣佈設立「生命教育專案小組」,2001年初宣布「生命教育年」,期將生命教育的理念逐步納入由小學至大學十六年學校教育體系中,使獲得一貫化、完整化、全程化的體現。
生命教育的四個向度:天、人、物、我。在台灣生命教育的推展1997開始,最早在學校教育加入生命教育/人生哲學,只有長老會(長榮中學、長榮女中、淡江中學、馬偕護校)和天主教的台中曉明女中。到今年,台灣生命教育進入第二十年。在1997年不僅教會不僅推行生命教育,在當年(1997)44屆總會通常年會通過制訂每年6月第一主日為全體教會之「環境主日」,也就是在今天(6/4)呼籲提醒各教會牧長、信徒共同學習成為「盡忠的好管家」,善盡生態關懷之使命及責任,至今已滿二十年。
傳道者再次談到生命的事實,就是死的問題。這是生命教育要緊的課題,同時也是基督教信仰要回答的問題。首先我們來看9:1-6,傳道者他又觀察到太陽底下的什麼現象:

一、相同的結局(9:1-6)
1我不斷地思想研究這一切,看出義人和明智人的行為都在上帝的支配下;是愛是恨,沒有人知道。2一切都是空虛的,因為人人有同樣的命運:不管義人或邪惡人,好人或壞人,虔誠的或不虔誠的,獻祭的或不獻祭的,都是一樣。好人的遭遇不一定比罪人好;發誓的也不一定比不發誓的好。3人人的命運相同;這也是太陽底下所發生一件不公道的事。人活著的日子,心裏充滿邪惡和狂妄,以後都死去了。4但那還活在活人當中的,總算還有希望;一條活著的狗比一頭死了的獅子好。5活著的人知道他們會死;已死的人什麼都不知道。他們再也不能得到報賞;他們完全被遺忘。6他們的愛、恨,和嫉妒都跟著他們一起消失。在太陽底下所發生的事永遠不再有他們的份。
1.結局相同:一切都在上帝的支配下
第一節說出第九章整章的中心思想:一切都在上帝的支配下。也就是說上帝掌管一切的生命。無論是有智慧的人、義人等等,都在上帝的掌管之下。因為在上帝掌管之下,作者提出「命運相同論」的看法,這是指人無論怎樣巧辯、鑽營,最後都無法逃脫上帝對人生命的主宰權。「命運相同論」的看法與民間算命、改運的看法完全不同,台灣人為了渴望更多的福氣,喜愛算命、改運,但是俗話也說:「千算萬算,呣值天一劃。」
有個人從小就被算命師說,他的命會剋死家人帶來不幸,他的母親在懷他十個月時,家中三歲的哥哥和一歲的姊姊都相繼生病過世,母親也在臨盆前因生病住進醫院,為了保存母子倆的性命,他在未足月時就被生了下來。當他的八字一排出來,父親就認定這個兒子命底剛硬,將來會是一個會剋父、剋母、剋兄、剋弟、剋妻、剋子的人。後來,母親又連續生了二個弟弟和二個妹妹,卻沒有一個存活下來。在他十五歲時,父親因罹患胃癌過世,家中失去唯一的依靠,才真正意識到自己果真是家裡的「大剋星」。
確實他從小經歷失去親人的痛苦,算命師又告訴他不能娶妻生子,否則也會剋死他們。他每次去找人算命都要花很多錢,又得不到解脫,他想倒不如自己去學算命,當時他不到二十歲就很會算命,名氣大到被稱為「囝仔仙」。
沒想到,過沒多久一路栽培他的算命師傅也不幸過世。當下,他才明白「算命的人雖然可以知道一切,卻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過了幾年,他得了跟父親一樣的胃病,並且整個人陷入嚴重的憂鬱當中,心想既然無法改變命運,只有死才能讓自己得到解脫。
當他準備要自殺時,忽然有一道光照得他睜不開眼睛,原來是他小時候,母親曾經帶他去過教會,是上帝親自向他顯現:「誰叫你這樣做?」當下,那股捆綁控制他的力量,瞬時從他身上消失,內心的重擔和壓力得著釋放。這就是葉明瀚牧師的故事,在他生命的幽谷裡,他遇見耶穌,因為信靠耶穌,他獲得新生命,從剋星變成福星。1959年蒙上帝選召,全時間事奉主。
傳道者說:「一切都是空虛的,因為人人有同樣的命運:不管義人或邪惡人,好人或壞人,虔誠的或不虔誠的,獻祭的或不獻祭的,都是一樣。好人的遭遇不一定比罪人好;發誓的也不一定比不發誓的好。(傳道書9:2)確實,如果我們的眼光只停留在日光之下,那麼所見的都會是空虛。但是在基督裡,成為新造的人;在基督裡,葉明瀚牧師說他不再落入命運的控制,他在基督裡有了全新的生命,不會剋妻、剋子,反而結婚後子孫滿堂。
2.結局相同:每個人最後都會死去
死亡對傳道者來說並非「自然」現象,而是無奈且無法抗拒的惡事。
人活著的日子,心裏充滿邪惡和狂妄,以後都死去了。(傳道書9:3)「心裏」是指人整個內在的本性。因此,保羅說:「因為罪的代價是死亡;但是上帝所賜給我們的恩典是跟主基督耶穌合而為一,而得到永恆的生命。(羅馬書6:23)
雖然,義人或邪惡人,好人或壞人,虔誠的或不虔誠的,獻祭的或不獻祭的,都是一樣,共同的結局就是死。但是,傳道者認為活著,就有希望。因為,死了就無法思考、追求生命的意義,死了,人在地上所有一切的經驗、名聲、地位、財富都消失,無意義。因此,傳道者引用當時的俗語「一條活著的狗比一頭死了的獅子好。」因為「在太陽底下所發生的事永遠不再有他們的份。
3.結局真的相同嗎?
傳道者從太陽底下所觀察的現象,看到空虛,沒有希望。但是,我們要知道:「空虛,不是生命的答案。」先知以賽亞向苦難中的百姓傳講盼望的信息這樣說:「趁著上主可找到的時候,你們要尋找他;趁著上主靠近的時候,你們要求告他。(以賽亞書55:6)所以,我們要把握還活著的機會來認識生命的源頭上帝,這比追求世上的一切還重要,因為世上的一切在人死後就成為空虛。
耶穌應許我們生命的盼望:「上帝那麼愛世人,甚至賜下他的獨子,要使所有信他的人不致滅亡,反得永恆的生命。(約翰福音3:16)
使徒保羅也讓我們知道一件生命的真理:「因為罪的代價是死亡;但是上帝所賜白白的恩典是讓我們在主基督耶穌的生命裏得到永恆的生命。(羅馬書6:23)

二、積極的生活(9:7-10)
7去吧,高高興興地去吃飯;快快樂樂地去喝酒;因為上帝已經悅納你的工作。8要穿整潔的衣服,塗芬芳的髮油。9盡你一生空虛的歲月,就是上帝賜給你在這世上的歲月,跟你的愛妻共享人生的樂趣,因為這是你在太陽底下辛勞所應得的份。10你無論做甚麼事,要努力做;因為陰間沒有工作,沒有計劃,沒有知識,沒有智慧,而你要去的,正是這個地方。
第七至第十節可說是傳道者提供給我們的一帖信仰藥方,要我們積極的生活。第七節,一開始就讓我們知道,信靠上帝的人必須能享受滿足的生活與喜樂的人生。享福的基礎在於上帝是否悅納我們的所做作為。
1. 積極的生活,是使得上帝悅納
工作或積極的生活,是為了使得上帝悅納。第八節說:「要穿整潔的衣服,塗芬芳的髮油。」「潔白(整潔)的衣服」代表道德、人格、義行的潔白,就像啟示錄所說:「上帝已經賜給她潔白光亮的麻紗衣裳。(麻紗衣裳是指上帝子民的義行。)(啟示錄19:8)這樣的人自然散發出生命的芬芳。因此,積極的生活是活出見證,在道德、人格、義行上蒙上帝的悅納。
2.積極的生活,是建立和好關係
(1)與上帝的關係(9:7)
第七節強調我們還活著的時候,要積極的生活,特別是與上帝建立起和好的關係。這正是耶穌來到世間為我們付上救贖代價,要使我們與上帝得以和好。
(2)與自己及配偶的關係(9:8-9)
與上帝建立和好的關係,也要與自己建立和好的關係。夫妻是一體的,第九節讓我們看到在人生的挫折中,美好的夥伴、夫妻關係可以帶來喜樂,彼此能夠互相鼓勵與扶持。
(3)與社會及世界的關係(9:10)
第十節「陰間沒有工作,沒有計劃,沒有知識,沒有智慧」,談到的是人活著才有工作、計畫、知識、智慧,而這些都是為了建立與社會及世界的關係。耶穌在新的誡命談的也是「關係」:愛上帝、愛人如己。人在世上積極的生活,就是盡力建立「天、人、物、我」的和好關係。記住「好的關係帶來祝福」。

三、把握時間與機會(9:11-12)
11我又發現一件事:在這世上,善於賽跑的人不一定得獎,勇敢的人不一定打勝仗,聰明的人不一定有飯吃,機智的人不一定富有,能幹的人不一定居高位。時運左右一切。12人不知道自己的時運。正像魚被魚網網著,鳥被羅網捉住,在預料不到的時候我們突然陷在惡運中。
第十一、十二節,提到兩個因素足以擾亂人類所有的計劃:
1.時間限制了我們,生命的定期都在上帝的手中。
2.機會不可預期的,再週詳全備的計劃也難測度。
這是傳道者觀察到的現象,他不是要打擊我們的信心,反而是要提醒我們,在世上要把握上帝給我們的時間與機會,盡心盡力去做,來榮耀上帝。人生在世只有一次,善用上帝給你的恩賜,把握機會參與有意義的服事。

四、重視智慧與謙卑(9:13-18)
13我又看見世上一件有關智慧的事例,覺得很有意思。14有一座居民不多的小城被一個強國的王攻擊;他圍困那城,準備破城。15城裏有一個居民,他很窮,卻很有智慧,能救那城。可是,沒有人想到他〔或譯:他救了那城;但後來沒有人記念他〕。16我常說,智慧勝過武力,但是窮人的智慧被輕視,他的話沒有人聽。17其實,聽明智人幾句小聲的話,勝過聽統治者在一群愚蠢人面前發出的喊聲。18智慧會比武器有更大的成就;但是一個罪人能挫敗許多好事。
最後在第十三至十八節,傳道者舉一個故事來說明人生中智慧的重要性。有一座居民不多的小城被一個強國的王攻擊;他圍困那城,準備破城。城裏有一個居民,他很窮,卻很有智慧,能救那城。可是,沒有人想到他。傳道者通過這比喻的教訓,要強調智慧經常被人藐視看輕,雖然智慧可能改變時局。因此,傳道者告訴我們不要看輕「窮人的智慧」,因為往往我們可以從謙卑、卑微的人當中會發現智慧。

今天這段經文帶給我們甚麼反省:

一、人活著應有積極的態度:建立天、人、物、我,四層面的和好關係。
今天的經文一改太陽底下的空虛感,傳道者的信息告訴我們人活著應有積極的態度,特別建立和好關係的人生。
1.和好的關係:天、人、物、我,四個層面
二十年前,台灣在推動生命教育時,是從基督教學校開始的,當時是通過「天、人、物、我」四個層面來認識對生命的珍惜與人活著的責任。今天,許多大學的通識教育的設計,基本上也是建立在這四個層面上。我曾多次說到「宗教不是停留在勸人為善;勸人為善是做人的最基本原則」,宗教必須回答人從哪裡來?來到這世間做什麼?人的本分在哪裡?將來來開世間要往哪裡去?
在傳道者的提醒下,我們知道人在這世間有一項要緊的本份就是建立「和好的關係」。與「天」、上帝的和好,與他人、與世界、與自我的和好,這四個層面的和好都很重要。
二十年前(1997),總會制定每年六月第一個主日是「環境主日」,呼籲基督徒不僅要與上帝和好,與人和好,更要與環境和好。北美印地安人有句古老格言:善待地球。地球不是你父母給你的,是你的孩子借給你的。我們不是從祖先繼承土地,而是向子孫借土地。(Treat the earth well: it was not given to you by your parents, it was loaned to you by your children. We do not inherit the Earth from our Ancestors, we borrow it from our Children.)愛護自然、與環境和好是成為上帝管家的責任。
能夠如何做?撿垃圾友善土地,隨時隨地都可做,這絕不是件低下骯髒的工作,而是高尚、令人尊敬的。記得小時候物資取得都很珍貴,撿拾「鐵罐」,換麥芽糖,都覺得很幸福。但是物質享受越來越輕易取得,反而越不懂得珍惜。有時候,看到兄姐隨手做垃圾分類,都在盡我們所能做的,這美好的信仰就在生活中被具體的實踐出來。
2.和好的告別:道愛、道歉、道謝、道別
和好的關係,也包括「和好的告別」。基督徒不忌諱談論死亡的事,因為基督的死帶來復活的盼望,而這盼望也賜給信靠祂的人。
談到和好,不可忽略「和好的告別」,因為這是關顧靈性的需要。廣義的靈性是與天、人、物、我的關係,人若有任何斷裂的關係就要幫他或她修補。比如幫助人與上帝和好;解決與人的恩怨情仇;增強自我的認識與反省的能力;幫助他人體會到這一生,不論長短,都是有意義的。
有位猶太裔精神科教授Victor Frankl,二次世界大戰時,他被關入奧斯維辛集中營,他被剝奪了自由、父母、妻子、愛情、工作與著作原稿,可說是一無所有,眼看難友們一個個消失在煤氣房,受盡折磨與痛苦。戰後他倖存下來,寫了集中營的傳記《人對意義的尋求》(Man’s search for meaning),因為集中營中的悲痛經驗,反而使他發展出積極樂觀的人生哲學,正如他常引用尼采的一句話:「打不垮我的,將使我更形堅強」,使他後半生能活的健康快樂。六十七歲時領取了飛行員駕駛執照,八十歲時仍能攀登阿爾卑斯山,並到世界各地演講推廣意義治療法(Logotherapy)
人在生命中找到意義,就不會覺得生命的空虛。傳道者的信息告訴我們人活著應有積極的態度,特別建立「和好關係」的人生。當人生最後時,記得要有「四道」道愛、道歉、道謝及道別。記住,和好的關係帶來生命的祝福。

二、基督信仰的價值不倚靠金錢、勢力,而要謙卑回應上帝的呼召
第十六節說「智慧常常被藐視」如俗語所說「人微言輕。」這說明一般人,尤其是擁有權勢的人,往往會忽視真正的智慧。人往往以金錢為倚靠的力量,以武力為生命的保障。但是,事實的經驗告訴我們不是這樣。而是有智慧才能勝過一切,因為智慧乃是從上帝來的。
智慧是從上帝而來,在聖經創世記第四十一章就有一個很好的例子:
約瑟為埃及法老解夢,說唉即將遇到七年的大豐收,但緊接著就會遇到七年的大飢荒。甚至,饑荒嚴重得使人再也記不起從前有過的豐年。約瑟接著向法老建議「因此,我建議陛下起用有智慧有遠見的人,派他管理國政,並指派其他官員,在七個豐年期間,徵收全國農產物的五分之一。命令他們在將要來臨的豐年期間收集五榖,在各城儲備糧食,派人管理。在接踵而來的荒年期間,這些囤糧可以供應全國人民,使人民不至於餓死。」王和他的臣僕都贊成這政策。
於是王對他的臣僕說:「我們再也找不到比約瑟更理想的人,因為有上帝的靈跟他同在!」王對約瑟說:「上帝既然把這一切指示你,你一定比誰都有智慧,更有遠見。我要派你治理我的國;我的人民都要服從你的命令。在本國,只有我的權力高過你。現在我任命你作埃及的首相。」
基督信仰的價值不倚靠金錢、勢力,而要謙卑回應上帝的呼召
今年(2017)是很多紀念日的一年。宗教改革五百年、環境主日二十週年、生命教育二十週年、二二八事件七十週年,還有《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人權宣言》四十週年。
四十年前19778月,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委會發表《人權宣言》,這些關懷社會、政治的聲明引起教會與政府之間的緊張關係。
在這樣的氛圍下,隔年19783月召開的總會通常年會是在政治壓力下進行,政府表明反對高俊明牧師總幹事續任,也反對《人權宣言》追認案。
進行此兩案投票表決前,當屆總會議長,也是我們教會翁修恭牧師首先展讀新約使徒行傳第四章18-20節:「於是他們叫了二人來,禁止他們,再不可奉耶穌的名講論或教導人。彼得和約翰回答他們說:『聽從你們,不聽從上帝,在上帝面前合理不合理,你們自己判斷吧!我們所看見所聽見的,我們不能不說。』
接著翁修恭牧師帶領全體與會者祈禱,然後正議員憑著出席證蓋總會圖章領票,議場前左右特別安排圈蓋處,讓議員們在不受監視下,能夠自由、祕密的投票。投票結果,接納《人權宣言》,也通過總幹事高俊明牧師的續聘,當時列席議會的內政部民政司司長氣憤地走出會場,並說:「我要開始抓人了!」
走過歷史,我們深知人往往以金錢為倚靠的力量,以武力為生命的保障。但是,事實的經驗告訴我們不是這樣。謙卑尋求上帝,我們才有智慧面對時代的挑戰,因為智慧乃是從上帝來的。

問題討論:
1.既然太陽底下人生最後的結局都一樣,我們該如何積極生活?
2.傳道者在9:7-10提醒我們哪些「積極生活」的要點?
3.在你的生命經驗裡,有過哪些「美好關係」的記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