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30日 星期五

以賽亞書37:1-20 希西家的驚惶與祈禱

希西家的驚惶與祈禱

🍀黃春生牧師|傳送門: https://portaly.cc/chunsheng

2025.6.1台北濟南教會第一場禮拜講道大綱

以賽亞書37:1-20


第一以賽亞:1-39章,約主前740-701年,審判列國

第二以賽亞:40-55章,約主前540年,被擄、歸回

第三以賽亞:56-66章,主前538年後,重建與新天新地


以賽亞書36-37章,忽略列王紀下18-9章向亞述進貢的記錄

以賽亞書36章:亞述大將希伯來語向人民恐嚇、譏笑上帝

猶大官員及人民反應是:不作聲、不回答、悲憤的撕裂衣服


一、希西家的反應(37:1–4)


希西家撕裂衣服、披麻vs.亞述大將誇耀世俗的權力

「國難」,領袖該如何做?(17:18–20)

「國難」,如同「臨盆的產婦遇見難產」


二、以賽亞的回應(37:5–7)


「不要懼怕」:基於上帝主權與行動的應許

上主會使亞述王聽見風聲(謠言)


三、拉伯沙基再度挑釁(37:8–13)

亞述帝國與心理戰

● 8-13節,亞述使者第三次恐嚇

信仰與驕傲最大的不同

拉伯沙基的意思:「你所倚靠的神若可靠,為何其他國家的神都失敗了?」


四、希西家的祈禱(37:14–20)


希西家先來到聖殿交託給上帝


約翰‧葛丁桂(John Goldingay):希西家的祈禱「上帝治權」

1.承認上帝是創造萬物的主(16)

2.指出亞述褻瀆的是永生上帝(17)

3.承認亞述的力量(18-19)

4.懇求上帝拯救的目的(20)


這段經文帶給我們什麼要緊的教導:


一、君王的責任是以上帝為中心


君王不是絕對權威的統治者,而是:

1.上帝的僕人(羅馬書13:1-4)

2.人民的牧人(以西結書34)

3.敬畏上帝、遵行上帝旨意者(申命記17:18-20)


「君王責任」與「以上帝為中心」的價值觀

1. 領袖需謙卑尋求真智慧,不倚靠軍事與政治手腕

2. 政府與人民都需重視道德與屬靈的核心價值

3. 教會與基督徒要成為為國代求的祭司角色


二、唯有好的神觀,才能帶來正義的價值、健康的社會、與真正的平安


亞述的神觀:「權力至上」、豐饒、成功

希西家的祈禱:以上帝的榮耀為中心的價值觀


以色列信仰歷史上,與時俱進的長程進化:

1.家族神觀

2.部落神觀

3.民族神觀

4.普世神觀


活在歷史中、與人民同行的永活上主(living God)

好的神觀,才能帶來正義的價值、健康的社會、與真正的平安


問題討論:

1.亞述大將拉伯沙基用「誰強誰就對」的邏輯來恐嚇猶太人民。你觀察今日的國家、社會有哪些類似的觀念?

2.希西家以謙卑與敬虔的態度面對危機。這對我們有何提醒?

3.上帝對人與時俱進的啟示,好的、進步的神觀帶給我們什麼好的價值?



劉榮主長老回應詩
希西家的驚惶與祈禱(台語)
以賽亞書37:1-20
1、行動
      面對亞述的攻擊
      希西家不靠勢力
      派人求先知指示
      祈求上帝贏對敵
2、見先知
      國王派人見先知
      今日是國難日子
      先知回應呣免驚
      對敵越轉受殺死
3、到聖殿
      國王到聖殿祈禱
      承認萬物主創造
      謙卑自認是僕人
      只有上帝通依靠
4、祈禱內容
      希西家祈禱內容
      為上帝榮光憂傷
      祈求脫離亞述手
      萬國攏知願遵從
5、神觀
      希西家祈禱神觀
      普世是上帝掌權
      教會信徒著反省
      豈有行動足心願

講道篇



2025年5月16日 星期五

愛是不喜歡不義

 講道:愛是不喜歡不義——信仰中的公義實踐

🍀黃春生牧師|傳送門: https://portaly.cc/chunsheng

2025.5.16 守護台灣祈禱會

經文:哥林多前書 13:6 𣍐愛不義,只有愛真理。」

「愛是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

「4仁愛是寬容;仁愛是慈悲;有仁愛就𣍐怨妒,𣍐誇口,𣍐驕傲,5𣍐做見笑的代誌,𣍐求家己的利益,𣍐快受氣,𣍐拾恨,6𣍐愛不義,只有愛真理。」(現代台語)


一、前言:當我們談論愛,我們在談什麼?


在許多人心中,「愛」是一種溫柔的情感,是包容與忍耐。

著疼恁的對敵,替迫害恁的人祈禱。(馬太福音5:44)耶穌教導門徒要愛那些傷害我們的人,並為他們代求,這不是縱容罪惡,而是出於對人的靈魂憐憫與希望他悔改的心。這種愛是十字架上的愛——耶穌在被釘十字架時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路加福音23:34

但聖經卻給我們一個不一樣的觀點:「愛是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保羅在這裡強調的是:真正的愛不能對錯誤與罪惡視而不見,不能因為愛就妥協於謊言、腐敗與壓迫。

這段經文提醒我們,真正的愛並不只是溫柔或忍讓,而是一種有標準、有價值、有正義的愛。在上帝的國中,愛與義是密不可分的。愛不能容忍壓迫、不義與謊言;愛必須與真理同行,與正義連結。


二、從歷史看見不義的權勢


1.白色恐怖:不義政權的傷痕

台灣曾經經歷長達數十年的白色恐怖,無數無辜人民因言論、信仰或政治立場被迫害、監禁,甚至被消失。那是一段不義掌權、真理被扭曲的歷史。但感謝上帝,祂讓台灣一步步走向自由與民主。

聖經教導我們:「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神同行」(彌迦書6:8)。當我們回顧這段歷史,不只是為了哀悼過去的苦難,更是提醒我們:基督徒不能對不義沉默,因為愛不容許我們與惡妥協。


2.中共極權與「割韭菜」邪惡統治

當我們看見中共統治下的中國社會中的不義:共產黨階級統治壓迫平民、言論自由受限、底層人民被剝削,這不僅是政治問題,更是屬靈問題。這些現象正是聖經中所說的「不義的制度」(參以賽亞書10:1-2),是上帝所憎惡的。

1慘啊,許個制定不義的法律,寫判決書欺壓我的子民的人!2恁剝削散赤人的權益,剝奪困苦人應有的公正,將寡婦做恁的獵物,孤兒做恁的戰利品。(以賽亞書10:1-2)

上帝關心的不只是宗教儀式,而是我們如何對待最小的弟兄(參馬太福音25:40)。因此,對於受壓迫的人,我們不能冷漠旁觀。


三、從民主運動看台灣的轉變


1.野百合、太陽花與青鳥運動

明天5/17青鳥行動一週年,我們有舉辦二場聚會:「在民主練習的路上」青鳥一週年下午茶充電會、《看不見的國家》電影包場。

1990年的野百合學運,到2014年的太陽花,再到2024年的青鳥行動,這些運動背後是一群年輕人起來對抗制度的不公義,呼喊民主、自由與真理。他們雖然不一定是基督徒,但所追求的價值,與聖經中所啟示的「上帝的義」有極大的共鳴。

愛不喜歡不義,這句話在這些運動中得到實踐——透過群體站出來面對權力,捍衛制度的正義,保護弱勢的聲音。


2.大罷免與公民參與:信仰的實踐場域

大罷免行動提醒我們:民主不只是投票,更是長期的監督與參與。作為基督徒,我們是否願意讓「追求上帝的國與義」成為我們公共生活的準則?我們是否敢於在公民運動、公共議題、社會公義中發聲,成為光與鹽?


四、基督徒的呼召:在世上實踐上帝國的義


1.「先求上帝的國和上帝的義」(馬太福音6:33

當耶穌說「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不是只關乎靈性或教會內部的事,而是涵蓋整個人生和社會。我們若真的愛上帝,就不能對社會的不義無動於衷。


2.活出愛與真理的見證

哥林多前書13:6提醒我們,真正的愛,是有真理、有立場的愛。當我們看見政治黑暗、社會不公、百姓受苦時,我們不能只說「我們為你禱告」,而是要成為那站在破口的人(以西結書22:30),敢於行動、敢於發聲、敢於承擔。


五、結語:成為不喜歡不義的愛的群體


愛不是盲目的包容,而是帶著對真理的忠誠與對公義的渴望。

我們要愛人,但不愛不義;我們要恨惡罪,但不恨犯罪的人。這樣的愛是一種「有辨識力的愛」,不是情感上的縱容,而是靈性上的責任感。這也是上帝的愛本身的樣式:「上主,上主,有仁慈恩典的上帝,無快受氣,閣有豐盛的慈愛及信實;持守慈愛到千萬代,赦免罪孽、過失,及罪過;一定𣍐給有罪的判做無罪,欲追究人的罪,對父到子,到三四代。(出埃及記34:6-7)

教會不是逃避世界的堡壘,而是走進世界的燈臺。願我們成為一群活出「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的屬靈夥伴,讓愛與公義在台灣社會中實實在在地看見。

在這個時代,上帝正在尋找願意為義受苦、為愛爭戰的子民。你願意嗎?


祈禱:

主啊,讓我們的愛不只是溫柔的情感,而是有行動、有正義、有真理的力量。教導我們如何在台灣尚待落實轉型正義的社會中,活出祢的國與祢的義。奉耶穌的名祈禱,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