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9日 星期六

使徒行傳13:1-12聖靈的差遣

聖靈的差遣
2019.10.20台北濟南長老教會主日講道大綱
黃春生牧師
使徒行傳13:1-12

我們來回顧十二章以前的早期教會處境:
一、宣教對象逐漸的擴展:對四種不同的族群的宣教。
1.向耶路撒冷和猶太地的猶太人。
2.向撒瑪利亞人(半猶太裔)
3.向加入猶太教敬畏上帝的人(使徒行傳10:1)
4.向外邦人、「未得之民」。

二、教會所受壓迫逐漸擴大:
宗教迫害,加上政治迫害。

三、教會看重信仰的教導與傳福音:
「教父學校」(Patristic School)、「安提阿學派」(Antiochene School)

四、聖靈的宣教,擴大至普世:
《使徒行傳》又被稱為《聖靈行傳》。
使徒保羅的第四次宣教旅程。

一、聖靈選派巴拿巴和掃羅(13:1-3)

當時的組織有二種:「先知和教師」
「教師」即師徒制度(Mentorship)裡的「師父」(Mentor)與「學徒」(proteges)的關係。
「執事」翻譯為「教會領袖的助手」(提摩太前書3:8)

安提阿教會五位主要的教牧同工:
1.巴拿巴是希臘化猶太人
2.西面別號「黑漢」拉丁文“Niger”意思是「黑色」
幫忙耶穌背十字架的古利奈人西門,他二個兒子亞歷山大和魯孚也是早期教會信徒所熟悉的(馬可福音15:21)
他(魯孚)的母親就是我的母親(羅馬書16:13)
3.「路求」住在北非古利奈的白種人。
4.馬念是希律.安提帕(Herod Antipas)的玩伴。
5.掃羅,即後來的使徒保羅。

「為祂」(For Him)、「出於祂」(Of Him)、「靠祂」(By Him)

二、第一次宣教旅程,前往塞浦路斯(13:4-5)

「一人信主,全家得救」?
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人就會得救。(使徒行傳16:31)

三、聖靈帶領的宣教(13:6-12)

巴‧耶穌名字的意思是:「救贖之子」,掃羅責備他是「魔鬼的兒子」。
總督士求‧保羅相信「救贖之子」是耶穌基督。

今天這一段經文至少帶給我們二項要緊的教導:

一、願意為了福音的緣故,謙卑獻身

「掃羅」希伯來名字שָׁאוּל (Sha'ul/Saul),意思是「求就得著」。
「保羅」拉丁名字Paulus(希臘文Παῦλος),即「微小」 (small, little)
你們當中誰要作大人物,誰就得作你們的僕人(馬太福音20:26)

你們是靠上帝的恩典、憑信心而得救的;這不是出於你們自己的行為,而是上帝的恩賜。既然不是靠行為,你們就沒有甚麼好誇口的。(以弗所書2:8-9)

二、謙卑讓聖靈來呼召、差遣及帶領我們

聖靈在三方面的工作。
1.聖靈的呼召。
2.聖靈的差遣。
3.聖靈的帶領。

問題討論:
1.請描述早期教會的開始,他們如何「拓展」福音?
2.掃羅變成保羅,這當中有何特殊的意義?
3.我們可以如何體察聖靈的旨意?並讓聖靈來帶領我們?

講道篇

聖靈的差遣
2019.10.20台北濟南長老教會主日講道篇
黃春生牧師
使徒行傳13:1-12
今日我們在禮拜中我們將舉行會員和會改選教會的長老與執事,教會的選舉與地上國度的選舉很不一樣,地上國度的選舉靠的是關係、政見,甚至有人會綁樁買票,但是教會的選舉是每個信徒謙卑尋求聖靈的感動來做決定。小會推薦的每一位執事候選人都是信仰與服事上積極的參與者,被看為適當的人選,被推薦就是一種肯定。近二千年來,教會就是在這種代代傳承裡面為主作見證,將救恩分享給全人類,並不斷朝向新天新地的國度在展開。
我們來回顧使徒行傳十二章以前的早期教會處境,至少從四個層面來看:
一、宣教對象逐漸的擴展:
我們來回顧之前的宣教運動,對四種不同的族群的宣教。
第一,是門徒向耶路撒冷和猶太地的猶太人傳福音。
第二,是腓利向撒瑪利亞人傳福音,撒瑪利亞人是半猶太裔。
第三,是彼得接納外邦人羅馬軍官哥尼流,並為他們施洗;但是主動來找彼得,渴望耶穌的是哥尼流。而哥尼流已經是個敬畏上帝的人(使徒行傳10:1),所以他是與猶太教友好的人,在今天我們會稱他為「慕道友」,他已經慕道一陣子了。
第四,就是今天的經文所提到的。在敘利亞的安提阿,信徒既不是到猶太人或半猶太人當中去傳福音,也不是向已經成為「慕道友」的人傳福音,他們乃是主動「希臘人傳講有關主耶穌的福音(使徒行傳11:20)。至此,我們看到基督的跟隨者,開始向「未得之民」傳揚主耶穌的福音,也就是向「完全沒聽過上帝的人」傳耶穌基督的福音。

二、教會所受壓迫逐漸擴大:
第十一章之前所記載的迫害,都是來自猶太教。但是從第十二章開始對教會的迫害,增加來自羅馬統治者的政治迫害。換言之,原本是宗教迫害,現在增加政治迫害,這讓我們看到,迫害沒有減少,反而是增加,而且力道越來越大。

三、教會看重信仰的教導與傳福音:
安提阿教會自從保羅來到之後,很重視聖經的教導。甚至,建立最早的神學院,第三世紀末最早的神學院,認為是在這裡開設的,被稱為「教父學校」(Patristic School),也被稱為「安提阿學派」(Antiochene School)。安提阿教會是一個看重教導的教會,也造就出許多教會領袖,如巴拿巴、保羅、提多、約翰、馬可、西拉,有聖經學者就指出:「福音書的編輯者是來自安提阿教會。」
最早差派國外宣教師:差派巴拿巴、保羅、提多、約翰、馬可、西拉。甚至,安提阿學派的涅斯多留(Nestorius),他的學生在主後635年將基督教傳入大唐帝國。

四、聖靈的宣教,擴大至普世:
從《使徒行傳》第十三章開始早期教會,特別是安提阿教會,拓展出新的宣教模式。前面記載教會遇到迫害時,被迫四散出去;但在第十三章起,教會是在聖靈推動下,基督徒主動差派宣教師出去。《使徒行傳》又被稱為《聖靈行傳》的主因也在此,是聖靈親自在帶領向普世的宣教,藉著保羅和他的同工們往前推動;福音的範圍也從原來的耶路撒冷、猶太,和撒馬利亞全境,逐漸擴散到普世,為主耶穌作見證(參考使徒行傳1:8)
從第十三章開始主要的記載已經從彼得及耶路撒冷的使徒、同工們轉到保羅這個外邦使徒和他的同工們。《使徒行傳》第十三章一直到第二十八章基本上記載了保羅三次宣教旅程,還有最後一次是保羅上告到羅馬皇帝凱撒,被囚、被審問、被解送到羅馬的過程。所以,也有人把這一段定為使徒保羅第四次宣教旅程。
而第十三、十四章就是記載使徒保羅第一次宣教旅程。現在,我們就來看使徒保羅第一次宣教旅程的展開:

一、聖靈選派巴拿巴和掃羅(13:1-3)
1在安提阿教會中,有幾位先知和教師,就是巴拿巴,西面(別號「黑漢」),古利奈人路求,跟希律王一起長大的馬念,還有掃羅。2當他們在敬拜主、禁食的時候,聖靈對他們說:「你們要為我指派巴拿巴和掃羅,去做我呼召他們來擔任的工作。」3於是他們禁食禱告,給他們按手,派遣他們出去。 

回顧第十一章的記載,我們知道安提阿教會他們很有受教的心,在掃羅的教導下,建立起聖經信仰的根基,又加上巴拿巴善於勸慰的牧養,使得安提阿教會的信徒被稱為基督徒。這樣成熟的教會無法靠一個人的支撐,而需要建議組織或是團隊,當時的組織有二種就是「先知和教師」,在第十一章廿七節時,我就有說明過,根據猶太教的說法,亞當是第一位先知,因為上帝吩咐亞當不可吃分別善惡樹的果子,他也這樣吩咐夏娃了,傳達上帝的話就是「先知」的工作。這種對「先知」角色的理解,在當時的處境是很普遍的。而「教師」就是師徒制度(Mentorship)裡的「師父」(Mentor)與「學徒」(proteges)的關係。這種師徒關係,在早期教會後來的體制化下,逐漸被「長老」與「執事」的職分所取代。提摩太前書第三章八節現代中文譯本就將「執事」翻譯為「教會領袖的助手」,也就是指「長老的助理」。換言之,這裏介紹安提阿教會五位主要的教牧同工:「巴拿巴,西面(別號「黑漢」),古利奈人路求,跟希律王一起長大的馬念,還有掃羅」。這五個人都很獨特,巴拿巴是希臘化猶太人,是耶路撒冷選出七位的同工之一;西面別號「黑漢」(和合本:尼結)拉丁文“Niger”意思是「黑色」,在當時用來稱呼「黑人」。聖經學者認為這位「黑漢」就是當初被羅馬士兵強迫來幫忙耶穌背十字架的古利奈人西門,即路加福音第二十三章第二十六節、馬可福音第十五章第廿一節所記載的。他因爲背著十字架,很受感動,後來他也信主了。他二個兒子亞歷山大和魯孚也是早期教會信徒所熟悉的(馬可福音15:21),甚至,使徒保羅在寫羅馬書時,也稱「他(魯孚)的母親就是我的母親(羅馬書16:13)
第三位「路求」,這名字的意思是「白色」,在當時用來稱呼「白人」,他是住在北非古利奈的白種人。第四位馬念是希律.安提帕(Herod Antipas)的玩伴,他跟希律王一起長大,和合本翻譯為「同養」更能表達出他被富有家庭領養,古羅馬時代有錢人常會養一個與自己孩子年紀相當的孩子,陪讀、陪玩。第五位就是最後加入團隊的掃羅。
可見安提阿教會是很特別的,他們不分種族、不分背景、不分地位、不分恩賜,能夠同心教會就越有能力與見證。
第二節聖靈說:「你們要『為我』指派巴拿巴和掃羅」,聖靈在這裡掌權不僅僅是要「為祂」(For Him)去差派,去做上帝召他們去做的工, 也講到是「出於祂」(Of Him)。不僅是為著主,也是出於主。到了第三節的後半,他們又「禁食禱告,給他們按手,派遣他們出去(使徒行傳13:3),就說到也是要「靠祂」(By Him),就是要靠著聖靈,再藉著祈禱才差派他們出去。接著,我們就來看聖靈如何帶領?

二、第一次宣教旅程,前往塞浦路斯(13:4-5)
4巴拿巴和掃羅已經奉聖靈差遣,就下西流基去,從那裏坐船到塞浦路斯。5他們一到撒拉米,就在各猶太人的會堂傳講上帝的道。約翰‧馬可在那裏協助他們的工作。 

巴拿巴和掃羅已經奉聖靈差遣」這句話已經很清楚說明,是聖靈親自在帶領這一次的宣教旅程。他們坐船到塞浦路斯,這地方是巴拿巴的故鄉。這可能是巴拿巴信主後,第一次回自己的故鄉傳福音,就像掃羅信主之後,他回到自己的故鄉大數。他們雖然是一人信主,但他們渴望將福音帶回自己的故鄉。我們常聽到一句話「一人信主,全家得救」,「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人就會得救。(使徒行傳16:31)所指的就像是巴拿巴,他一人信主,但上帝要藉由這個人將福音傳給他的全家,傳給他的故鄉。這也就是為何,他們到塞浦路斯之後,是先到猶太會堂。因為巴拿巴、掃羅本身都是猶太人,他們先向自己的親族、同胞傳福音。
撒拉米是當時塞浦路斯的首府,當地有許多猶太移民與會堂,他們就在那裡傳講上帝的道。第五節提到「約翰‧馬可在那裏協助他們的工作」,約翰‧馬可是巴拿巴的表弟,他也是《馬可福音》的作者,他回到自己母親的故鄉,在這裏傳福音應該特別親切。

三、聖靈帶領的宣教(13:6-12)
6他們走遍全島,一直到了帕弗,在那裏遇到一個名叫巴‧耶穌的術士,是一個猶太人,自稱為先知。7他和本島的總督士求‧保羅頗有交情。總督為人明達;他邀請巴拿巴和掃羅來,要聽上帝的道。8可是,術士以呂馬(以呂馬是他的希臘名字)反對;他想阻止總督接受這信仰。9這時候,掃羅─也就是保羅─被聖靈充滿,就瞪著眼看那術士,10對他說:「你這個魔鬼的兒子!你是一切正義的仇敵,充滿著各樣的邪惡詭詐,故意歪曲主的真理!11現在主的懲罰要臨到你;你要瞎了,暫時看不見日光。」立刻,以呂馬覺得一片黑霧遮住他的眼睛;他到處摸索,求人牽他的手,替他領路。12總督看見所發生的事,就成為信徒;他對有關主的教導覺得很希奇。

第六節說他們走遍全島,塞浦路斯島大概是台灣的一半。在當時已經有完整的環島道路,進行銅礦的開採與運輸。若一天走二十公里,走一圈大概就要三十天。他們大概走了一百四十五公里到了西南方的港口帕弗。這段經文記載了二個人,一個名叫巴‧耶穌的術士,一個叫士求‧保羅
巴‧耶穌這個名字的意思是:耶穌的兒子。「巴」就是兒子的意思。他是被稱為「救贖之子」或是「耶穌的兒子」,而以呂馬是他的名字。這個人後來被掃羅責備,說他是「魔鬼的兒子」,就是虛假的、矇騙人的,完全名不符實的一個人。
總督請巴拿巴和掃羅來,要聽上帝的道,但是以呂馬就在這裡敵擋使徒。這位假的「救贖之子」以呂馬,阻止總督士求‧保羅相信真的「救贖之子——耶穌基督」。(方伯,即省長或譯為總督)所以,聖經在這裡特別提到「掃羅─也就是保羅─被聖靈充滿,就瞪著眼看那術士(使徒行傳13:9)
這讓我們看見,差遣人是聖靈,使人有洞察力與傳福音使命的也是聖靈。保羅能夠有這樣的信心,叫以呂馬瞎眼,是出於聖靈,而不是憑著他自己的意思。所以,保羅是完全被聖靈充滿、被聖靈帶領和被聖靈掌管的一個人。也只有聖靈洞察人心,聖靈使保羅洞察出以呂馬的邪惡,並且使以呂馬暫時看不見。
總督看見所發生的事,就成為信徒。他成為信徒,不是停留在信而已,聖經描述,「他對有關主的教導覺得很希奇。」換言之,他繼續接受關於主的教導。

今天這一段經文至少帶給我們二項要緊的教導:

一、願意為了福音的緣故,謙卑獻身

在第九節裡,原本掃羅的名字在此首次變成「保羅」,這個改變很有意思。「掃羅」是一個希伯來名字שָׁאוּל (Sha'ul/Saul),意思是「求就得著」 (asked for, prayed for),這個名字也是當時猶太人喜歡的名字,「求就得著」,表示他對世界、地位、權力、學問等充滿慾望時,「求就得著」。
而「保羅」則是一個拉丁名字Paulus(希臘文Παῦλος),有「微小」 (small, little) 的意思。會取這個名字很有意思,在塞浦路斯地位最高的總督士求‧保羅,謙卑信主,他的地位雖然在當地是最高的,但今日卻願意成為像他的名字「士求‧保羅」,成為「微小」的。就像耶穌的教導所說:「你們當中誰要作大人物,誰就得作你們的僕人(馬太福音20:26)
或許士求‧保羅信主的事件,也帶給掃羅很大的感動,將他的名字從「求就得著」,改為「微小」,即從「掃羅」改為「保羅」。過去,掃羅是驕傲、自我為義的法利賽派的頂尖傳人,但他信主,又被差派、經歷聖靈的充滿,如今他願意成為那「微小」的一位。使徒保羅曾說:「你們是靠上帝的恩典、憑信心而得救的;這不是出於你們自己的行為,而是上帝的恩賜。既然不是靠行為,你們就沒有甚麼好誇口的。(以弗所書2:8-9)
使徒保羅的名字雖然是「微小」,但他在上帝手中就成為偉大的使徒。音樂家貝多芬(Beethoven)曾說:「巴哈不是小河,巴哈是大海(按:德文Bach是小河)」,巴哈的名字雖是「小河」,但他在上帝手中就成為音樂的大海。彼得的名字是「小石頭」,但他在上帝手中就成為教會的柱石。愛因斯坦(Einstein)的名字,德文意思是「一顆(ein)小石頭(stein)」,而這顆石頭成為現代物理學的基石。
「掃羅」在這裡開始改為「保羅」,除了代表新的開始,更是要提醒他願意為了福音的緣故,謙卑「微小」。今天,我們要舉行會員和會選出我們的長老與執事,就是要選出願意為福音的緣故謙卑服事的同工。
耶穌知道自己要釘十字架,為表示愛門徒到底而為他們洗腳。但耶穌知道門徒心裏有攔阻,彼得認為老師斷不能為學生洗腳,耶穌卻以聖靈的工作來打破權力的界限,作榜樣讓門徒明白,效法祂謙卑到底服侍他人。
今日仍然有很多不同因素攔阻信徒與上帝的關係,如社會認為在高位應受人尊敬,要順服有權者的話,順從權力架構而活,但不要忘了,「耶穌顛覆權力和價值的高低,取了奴僕的樣式,這樣的生命才有真正的公義和慈愛;權勢要聆聽底層卑微者的聲音,才能體現出耶穌基督信仰的核心。」

二、謙卑讓聖靈來呼召、差遣及帶領我們

在今天這段經文中,我們可以看見聖靈在三方面的工作。
1.聖靈的呼召。
聖靈呼召在上帝話語上有裝備的人,而且呼召已經參與事奉的人。聖靈向眾人說話,但祂特別呼召巴拿巴、掃羅,他們已經在上帝話語上裝備自己,又竭力事奉教會。他們二人可以說是安提阿教會最重要的兩位帶領者(leaders),但是,教會卻願意順服,支持他們走出去傳福音。當教會願意支持、差派,教會就越能回應聖靈的呼召。
選舉,聖靈在每人心靈感動
2.聖靈的差遣。
這個宣教團隊是教會禁食祈禱所派遣出去的。除了要有聖靈的呼召,教會還需要同心合一的祈禱,回應上帝對同工的差遣,並在教會的祝福和按手中差派他們前往福音的禾場。這裏所說「禁食祈禱」,是在表達教會全體合一的心志。就像教會在選舉時,我們也需要一起祈禱,讓聖靈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來感動我們,選出教會的長老、執事,乃至於教會同工,讓他們被聖靈差遣參與上帝國的建造。
3.聖靈的帶領。
巴拿巴、掃羅既然受派遣出去傳福音,聖靈就會與他們同在,在第四至十二節裡,就記載他們因聖靈的充滿,使他們揭穿術士以呂馬的詭詐,又使總督信主。這一切若沒有聖靈的帶領是無法成就的。
一位傳福音者最基本的認識,就是要知道,福音的工作是聖靈在推動,我們越能以謙卑的心與上帝同行,就越能彰顯出上帝在我們時代的編織。

問題討論:
1.請描述早期教會的開始,他們如何「拓展」福音?
2.掃羅變成保羅,這當中有何特殊的意義?

3.我們可以如何體察聖靈的旨意?並讓聖靈來帶領我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