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9日 星期日

出埃及記35:1-35用心參與聖工

 用心參與聖工

2022.5.29台北濟南長老教會主日禮拜講道稿

出埃及記35:1-35


以色列人被擄巴比倫之後的反省:找回上帝的話


這是波斯皇帝塞魯士的命令:上主—天上的上帝使我作了全世界的統治者;他要我負責在猶大耶路撒冷為他建造一座殿宇。(以斯拉記1:2)


聖經編輯者特別強調上帝的話語、以上帝為中心。


一、守安息日是自由人的象徵(35:1-3)


以色列人民集體的靈性聖化多久一次?在何時進行?


我也知道,在我裡面,就是在我的本性裡面,沒有良善。因為,我有行善的意願,卻沒有行善的能力。(羅馬書7:18)


原安息日的經文,並沒有「必須處死」的規定。為何有此加註?


二、甘心樂意的奉獻(35:4-9)


甘心奉獻」出自內心的虔誠意願,不是出自勉強

使徒行傳第五章:亞拿尼亞和他的妻子撒非喇

田產沒有賣出,是你的,賣了以後,錢也是你的;你為什麼存心這樣做呢?你不是欺騙人,是欺騙上帝!(使徒行傳5:4)


每一個人都應該按照自己的心願捐助,不猶豫,不勉強,因為上帝喜愛樂意奉獻的人。(林後9:7)


三、聖幕——上帝的臨在(35:10-19)


早在第25-31章已詳細描述。為何要再次強調製作內容呢?

聖幕代表著上帝的臨在 (The Presence of God)

道成為人,住在我們當中,充滿著恩典和真理。我們看見了他的榮耀,這榮耀正是父親的獨子所當得的。(約翰福音1:14)


四、實踐甘心樂意的奉獻(35:20-29)


聖幕的建造需要每個人都用心參與在其中

新約曾記載有二位女性的奉獻被耶穌基督讚許:

1.窮寡婦的奉獻(路加福音21:4)

2.拉撒路的姊姊馬利亞(約翰福音12:3)


五、造聖幕的技工(35:30-35)


聖殿反倒成為「賊窩」?

耶穌進了聖殿,把所有在聖殿裡做買賣的人趕出去。他推倒兌換銀錢的人的桌子和販賣鴿子的人的凳子(馬太福音21:12)


我們從出埃及記第卅五章來思考二項信仰的功課:


一、用心參與聖工,以甘心樂意的心來參與福音

甘心樂意的奉獻是獻給誰?

隱晦的國家教堂,或「福音基地」

與社會對話的教會模式是越來越重要


要牧養上帝所付託你們的羊群,甘心樂意地按照上帝的旨意照顧他們,不是出於勉強;不是為報酬而工作,而是自動自發的事奉。」(彼得前書5:2


「甘心」的信仰心志,二位人物:路得、馬偕


二、用心參與聖工,教會的建造是人人有責

教會的建造和福音的事工,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參與。

使徒保羅:教會是肢體的比喻,彼此連結,人人參與。


要記得以往的日子。上帝光照你們以後,你們遭遇許多痛苦,但是並沒有在爭戰中失敗。有時候,你們當眾受人侮辱和虐待;有時候,你們跟遭受這些苦難的人站在一邊。你們跟囚犯一同受苦。當你們所有的財物都被奪走的時候,你們甘心忍受;因為你們知道,你們還保有那更美好而長存的產業。」(希伯來書10:32-34


問題討論:

1.為什麼猶太人/基督徒要奉獻?奉獻的意義是什麼?

2.我們如何表明「以上帝為中心」的信仰態度?

3.這段經文對當下的我們有什麼啟發?可以帶出什麼行動?



劉榮主長老回應詩

用心參與聖工

          出埃及記35:1-35

1、建造聖幕的目的

      教導選民拜上帝

      代表真神的臨在

      充滿恩典和真理


2、敬拜首重安息日

      不再為奴受統治

      成為信仰自由人

      反省遵行神意旨


3、聖幕建造需奉獻

      甘心樂意神所願

      獻上最好財與工

      期使上帝國實踐


4、教會建造傳福音

      人人有責要用心

      成為福音的基地

      傳愛公義好憐憫


講道篇


用心參與聖工

2022.5.29台北濟南長老教會主日禮拜講道稿

出埃及記35:1-35


有感於疫情傳染力還再持續中,絕大多數姊妹弟兄在線上禮拜,因此原訂下主日六月五日聖靈降靈節要舉行聖餐,確定要延期。根據歐洲澳洲等地的疫情週期來看,七月有機會緩解。願上帝看顧臺灣,看顧我們。

今天我們來看出埃及記第卅五章。在第卅二章我有說明以色列人民拜金牛的事件,特別會被記載下來,其實有個很重要的處境,就是摩西五經(含出埃及記)的編輯時代,是以色列人亡國被擄巴比倫的時期。

以色列人亡國被擄到巴比倫之後,他們開始反省國破家亡的原因,就是沒有遵行上帝的話語,因而使民族陷入無可挽回的危機中。因此,他們在被擄到巴比倫之後,極力找回「上帝的話」(口述及蒐集文獻),並建立猶太會堂(Synagogue)來敬拜上帝。當他們尋求上帝、渴望上帝的話,此時新的統治者波斯皇帝塞魯士打敗巴比倫王後,不僅釋放在巴比倫以色列人民回國,而且幫助他們重建聖殿,以斯拉記記載:「這是波斯皇帝塞魯士的命令:上主—天上的上帝使我作了全世界的統治者;他要我負責在猶大耶路撒冷為他建造一座殿宇。(以斯拉記1:2)所以,當他們復國之後,更加肯認這就是因為他們重拾上帝的話才得到上帝的憐憫,使他們得以回到耶路撒冷之後,再次的與上帝重新立約(參考尼希米記8:99:38)

因此,當他們在回顧西奈曠野拜金牛的事件,就是沒有遵行上帝話語去行。也因此,聖經編輯者祭司、經學教師,他們在蒐集與編輯聖經文獻時,要特別強調上帝的話語,並且強化宗教禮儀、規範,頒布誡命(21-23)、律例(24-31)的教導。因為,透過聖幕的獻祭、對上帝的敬拜,強化以色列民族是以上帝為中心的民族,藉由對上帝的敬拜、對上帝話語的遵守,不斷地除去以色列人民在埃及四百年來的奴性,同時也是透過對上帝的敬拜、宗教禮儀不斷來聖化靈性。

以色列人民從拜金牛事件中悔改之後,他們重新回到立約時候,也就是第廿五章、卅一章已經提起過對於聖幕、敬拜禮儀的重視。

在今天所讀出埃及記第卅五章重複的記載,就是在說明敬拜上帝、以上帝為中心是「加倍的要緊」。再次強調之前所教導過的,就是回到上帝面前,對上帝的敬拜、宗教禮儀不斷來聖化靈性。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段經文的內容:


一、守安息日是自由人的象徵(35:1-3)

1摩西召集以色列全體會眾,對他們說:「這是上主命令你們遵行的事:2你們有六天可以工作,第七天是聖日,應歸給我—上主作為安息日。凡在這一天工作的人必須處死。3在安息日,縱使在自己家裡也不許生火。」


靈性的聖化,除了培養個人對上帝話語的渴慕之外,以色列人民集體的靈性聖化多久一次?在何時進行?

在此,再次強調這分別為聖、聖化靈性的日子就是「安息日」。

第卅五章第一至三節特別強調守安息日的重要性,因為守安息日乃是表明上帝的子民和世上其他民族有所分別,因為他們要追求以上帝為中心,以上帝為他們的主。這種看重上帝話語及敬拜上帝的靈性聖化過程,也是今日的教會在每主日所做的。

當我們在說耶穌基督是教會的頭,重點就是在「耶穌基督的思想、價值」裏面,我們生命逐漸轉向基督。

使徒保羅當他的生命轉向基督之後,他曾說:「我也知道,在我裡面,就是在我的本性裡面,沒有良善。因為,我有行善的意願,卻沒有行善的能力。(羅馬書7:18)總之,在任何時代裡,我們都需要去除奴性,從以人為中心或以自我為中心轉向以上帝為中心,對每個時代來說,都是我們謙卑與上帝同行的生命歷程。

這段守安息日的經文,有後來增加的詮釋或規定「2b凡在這一天工作的人必須處死。3在安息日,縱使在自己家裡也不許生火。」根據原本十誡的規定是這樣說:「第七天是分別歸我—上主、你上帝的安息日。這一天,無論是你、你的兒女、奴僕、婢女、牲畜,或僑居的外族人,都不可工作。(出埃及記20:10)並沒有「必須處死」的規定。我曾說過要明白這段經文的背景,必須回到當時奴隸的處境。當時的奴隸,沒有所謂的「安息日」,沒有「放假休息」。人能夠有安息日,代表他不是奴隸,代表他脫離帝國統治者法老的轄制,他是獲得解放、自由的人。總之,守安息日是自由人的象徵。

如今得到自由、得到解放的人,怎麼會想回去成為奴隸呢?如果要回去做奴隸的日子,人活著還有什麼意義呢?這裡用非常嚴肅的語氣,就是在嚴厲提醒以色列人民不要回去為了工作的奴隸生活,而是要珍惜上帝使我們得自由的生活,在敬拜中培養出以上帝為中心的靈性。


二、甘心樂意的奉獻(35:4-9)

4(出25:1-9)摩西對全體以色列會眾說:「上主這樣命令:5你們要向上主獻禮物。凡樂意的人可以奉獻金、銀、銅;6麻紗;藍色、紫色、深紅色的毛線;山羊毛織的布料;7染紅的公羊皮;精美的皮料;金合歡木;8燈油;製作聖油和香的香料;9用來鑲在大祭司的以弗得聖衣和胸牌上的紅瑪瑙和其他寶石。」


眼尖的人一定看到這一段經文在第廿五章出現過,都是談到人民為聖所奉獻的物品,要注意的是在第五節所強調的「凡樂意」這個字,現代台語翻譯為「甘心奉獻」。「甘心奉獻」所要表達的是出自內心的虔誠意願,不是出自勉強或是受命令要求的。

使徒行傳第五章記載初代教會有次奉獻的事,有一對信徒夫婦亞拿尼亞和他的妻子撒非喇賣了一些田產,留下一部分錢,把剩下的交給使徒。彼得問說:「你們賣田產的錢都在這裡嗎?」後來才到的妻子都謊稱:「是的,都在這裡。(使徒行傳5:8)於是彼得說:「田產沒有賣出,是你的,賣了以後,錢也是你的;你為什麼存心這樣做呢?你不是欺騙人,是欺騙上帝!(使徒行傳5:4)

使徒保羅對於奉獻就如此教導:「每一個人都應該按照自己的心願捐助,不猶豫,不勉強,因為上帝喜愛樂意奉獻的人。(林後9:7)在此,我們看到以色列人民對於聖幕的奉獻是甘心樂意,而且是盡心、盡力的擺上,他們所奉獻的都是最好的。

無論是奉獻的態度要甘心樂意,在服事上也應該如此。使徒保羅在提及自己的獻身時,說:「我卻甘心作大眾的僕人,為要爭取更多的人。(哥林多前書9:19)不僅如此,他也勸勉每一位基督的僕人說:「你們要甘心樂意地盡奴僕的本分,像是在服事主,不是服事人。(以弗所書6:7)很清楚的在此的以色列人民真實悔改以「甘心樂意」來表明他們對上帝之愛的回應,這也是使徒保羅對初代教會重要的教導。二者都一樣,都是蒙上帝救贖恩典,如今他們惟一能回應上帝極大的愛,就是以「甘心樂意」的心來奉獻、來敬拜上帝。


三、聖幕——上帝的臨在(35:10-19)

10(出39:32-43)「你們當中的名匠都要來製造上主所吩咐的一切器物:11就是聖幕、聖幕的頂和外層的頂蓋、聖幕的鉤子、骨架、橫木、柱子和柱座;12約櫃、櫃的槓子、櫃蓋,和遮蓋的帳幔;13供餅桌、桌的槓子,和所有的器具;獻給上帝的供餅;14燈臺和附屬的器具;燈和燈油;15燒香的壇和槓子;聖油和芬芳的香;聖幕進口的門簾;16獻燒化祭的祭壇和附帶的銅網、槓子,和所有的器具;洗滌盆和盆座;17圍院子的帷幔、柱子和柱座;院子進口的門簾;18聖幕和圍院子的栓子和繩子;19祭司在聖所供職時所穿的華貴聖服,就是祭司亞倫和他的兒子們的聖服。」


前面那一段經文出現在第廿五章,這一段經文則出現在第卅九章卅二至四十三節中。前一段經文敘明的是甘心樂意的奉獻最好的物品,這一段則說明製作聖幕及祭司聖服的內容。

至於,聖幕的結構、尺寸、作法,早在第廿五至卅一章中已經有詳細的描述。為何要再次強調製作內容呢?

其實上帝第一次吩咐摩西建造聖幕的事情,還沒有建造聖幕,人民就先造了金牛犢來敬拜。這次是上帝第二次交代摩西以色列人民才照上帝所指示的建造會幕。

我們可以這樣了解,以色列人民悔改過後,他們遵照上帝吩咐摩西的話去建造聖幕。而這聖幕代表著上帝的臨在 (The Presence of God)。但是無論是聖幕、是耶路撒冷的聖殿,終究都因人的罪被毀滅了。

今天對我們來說,唯一神聖的聖殿是耶穌本身。地面有形的教堂建築、聖殿會消失,但是耶穌作為上帝的臨在卻永遠不會消失。

耶穌來到世上的時候,照約翰福音所說,祂把聖幕搭在我們當中,約翰福音第一章十四節說:「道成為人,住在我們當中,充滿著恩典和真理。我們看見了他的榮耀,這榮耀正是父親的獨子所當得的。」「住在我們當中」就是上帝的臨在 (The Presence of God),上帝親自成為人的樣子,臨到我們當中,把恩典和真理帶來我們當中,而且讓我們看到祂的榮光。「以馬內利」的上帝住在我們裡面,我們也住在祂裡面。


四、實踐甘心樂意的奉獻(35:20-29)

20以色列全體會眾都從摩西跟前退出;21凡甘心樂意奉獻的人都帶來禮物,獻作建造聖幕之用。他們帶來崇拜所需的一切和縫製祭司聖服的材料。22每一個樂意奉獻的男女帶來了飾針、耳環、戒指、項鍊,和各種金飾,獻給上主。23凡有麻紗,藍色、紫色、深紅色毛線,山羊毛織的布料,染紅的公羊皮,或精美皮料的人也都帶來。24凡能奉獻銀或銅的人都帶來獻給上主;家裡有金合歡木可供工程用途的也帶了來。25手藝精巧的婦女都帶來親手紡織的麻紗紡線和藍色、紫色、深紅色的毛線。26她們也用山羊毛做紡線。27領袖們把可以鑲在以弗得聖衣和胸牌上的紅瑪瑙和其他的寶石,28以及點燈、製聖油和製香所需的香料和油帶來。29所有以色列人,無論男女,為了上主吩咐摩西進行的工程,都甘心樂意地把禮物帶來,奉獻給上主。


摩西吩咐完之後,全體會眾都從摩西跟前退出。他們退出去是為了實踐他們所能做。有人奉獻禮物,有人奉獻他們精巧製作的紡線及油等禮物。這裡說到,他們都是出於甘心樂意的奉獻要來建造聖幕,而且奉獻者包括不同性別(22,29)、婦女(25-26)及領袖(27),所謂的領袖是指富有、地位高的人,他們奉獻出紅瑪瑙和其他的寶石。總之,聖幕的建造需要每個人都用心參與在其中,上帝喜悅的是甘心樂意的心(參林後9:7)

他們奉獻的態度不僅是心甘情願,所奉獻的禮物也都是用最好、最精美的禮物。若是口頭上說心甘情願,禮物卻是最差的,那就不對了;同樣的,如果所奉獻的禮物都是最好的,但內心卻是不情願,這樣也不對。

新約曾記載有二位女性的奉獻被耶穌基督讚許。

耶穌有一次與門徒在耶路撒冷聖殿的奉獻處,看到一位窮寡婦投了兩個小銅板到奉獻箱裡,這位寡婦所奉獻的數目看起來極少,但耶穌基督說她奉獻的是「把自己全部的生活費用都獻上了(路加福音21:4)兩個小銅板對一般人來說是小錢,但是對於這位寡婦來說卻是全部。

另一位被耶穌基督讚許的女性,就是在拉撒路的姊姊馬利亞拿來一瓶珍貴的純哪噠香油膏,倒在耶穌腳上,然後用自己的頭髮去擦(約翰福音12:3),看錢很重又出賣耶穌的猶大看見說:「為什麼不拿這香油膏去賣三百塊銀子來分給窮人呢?」然而,耶穌基督說這個女人是「她為我做了一件美好的事(馬可福音14:6)

這二位女性都成為我們信仰的典範,她們甘心樂意、奉獻她們的全部與最好的,她們對上帝毫無保留,更顯示他們「以上帝為中心」的信仰。


五、造聖幕的技工(35:30-35)

30(出31:1-11)摩西以色列人民說:「上主已經從猶大支族挑選了戶珥的孫子、烏利的兒子比撒列31以自己的靈充滿他,賜給他聰明、才智、技巧,能夠做各樣工藝,32如設計圖案,用金、銀、銅鑄造各種器物;33能刻可鑲嵌的寶石;能雕刻木頭;又能做其他各樣精細的工藝。34上主賜給他和支族亞希撒抹的兒子亞何利亞伯有傳授技巧的能力。35他賜給他們各種技能,能夠從事各樣精巧的工作,如雕刻,圖案設計,紡織麻紗,用藍色、紫色、深紅色的毛線刺繡,和紡織各種布料等。他們都能勝任各種工作,也精於設計各樣圖案。」


最後一段,獻上精緻才幹的人是比撒列亞何利亞伯二人。在第卅一章時,我有提到這二人,一位是猶大支派,一位是但支派出身。一位是最大的支派,另一位是最弱小支派,這在說明不分出身高低,重點在於他們願意將最為專業、精緻的工藝與才幹奉獻給上帝使用。

但我們都不要忽略一件事,就是再美麗的教堂,若沒有對上帝敬虔與公義之心,這樣的聖殿反倒成為「賊窩」。馬太福音記載「耶穌進了聖殿,把所有在聖殿裡做買賣的人趕出去。他推倒兌換銀錢的人的桌子和販賣鴿子的人的凳子(馬太福音21:12)因為,聖殿已經淪為大祭司斂財的場域。


我們從出埃及記第卅五章來思考二項信仰的功課:


一、用心參與聖工,以甘心樂意的心來參與福音

甘心樂意的奉獻是獻給誰?

福音是耶穌的行動,愛上帝、愛人如己,以上帝國為目標來實踐上帝的旨意在地如同在天。

每個時代參與的方式都不同,但都是指向相同的目的,就是上帝國的整全,上帝國的價值被實踐在世間。

我們教會主日學修復、宣教中心新建,在疫情爆發前都完成,在疫情期間我們也都在使用,甚至更廣泛地使用,就有幾位同工告訴我,濟南教會是我們的「福音基地」,無論是接觸政府機關,或是與社會對話,舉辦教會性質的公民祈禱,教會就是一個「福音基地」。我們教會的位置、歷史傳承,雖然不是社區教會,卻是被視為隱晦的國家教堂,但我更喜歡的稱呼是「福音基地」。

教會未來的勾勒,需要我們大家一同來努力。未來我們將面對更大的時代挑戰,無論是面對邪惡帝國的武力威脅,如何通過愛與受苦成為盼望的記號,與臺灣人民與土地共同建造上帝國的理想,是我們要想得更深遠的。

未來的挑戰很大,不只臺灣面對少子化,進入高齡社會,全人牧養與廣度也是未來要關注的。

前幾天與韓國牧師及德國朋友分享,他們都提到在韓國、歐洲共有的現象如此。教會需要與多元社會互動、對話,前幾天總會書記原住民牧師Fuyan Suda(張培理)接受臺灣教會公報採訪,針對原住民宣教看法:「提醒部落教會參與部落事」。與社會對話的教會模式是越來越重要,否則教會將被社會群體邊緣化。

與社會的對話,是要使社會走向上帝國的價值內,行公義、好憐憫,效法耶穌的行動,愛上帝、愛人如己,以上帝國為目標來實踐上帝的旨意在地如同在天。因此,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實踐公義,也格外重要。這都需要我們以甘心樂意的心來關注或參與。

其實,甘心樂意的心志乃是獻身作傳道者非常基本的態度;彼得書信的作者也這樣說:

要牧養上帝所付託你們的羊群,甘心樂意地按照上帝的旨意照顧他們,不是出於勉強;不是為報酬而工作,而是自動自發的事奉。」(彼得前書5:2

信仰就是這樣,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自心甘情願地順服於上帝的旨意。且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種願意為上帝的福音事工,心甘情願地獻上上帝所賜給我們的各樣才能。我相信這樣的心志,才是上帝所喜悅的。

說到「甘心」這樣的信仰心志,我就很喜歡提到路得記。

路得記記載外邦摩押女子路得的故事。路得記是在士師記的戰爭掠奪、血雨腥風之後的一個溫馨故事。路得帶給以色列民族一個好像雨過天晴,苦難已過的新希望。這位被猶太血統所鄙視的路得如何受感於婆婆拿娥美的愛,甘心樂意去跟隨婆婆回家鄉相依為命過活的故事。路得故事的動人之處在於她徹底的跟隨,她將一生的幸福與希望寄託在一個老太婆身上,而這個老太婆是正在窮困潦倒的境況之下,並不能保證會給路得有甚麼美好的前途,但路得卻仍然能夠如此執著要跟拿娥美回鄉,主要原因就是「愛」了。

今年是馬偕博士來北臺灣宣教150週年。

“From Far Formosa”(遙寄臺灣)馬偕臺灣宣教二十三年後返回加拿大述職時寫成的書。起頭的這段文字,是馬偕的心靈告白,非常動人,也最為人所傳誦:

Far Formosa is dear to my heart. On that island the best of my years have been spent. There the interest of my life has been centered. I love to look up to its lofty peaks, down into its yawning chasms, and away out on its surging sea. I love its dark-skinned people—Chinese, Pepohoan, and savage—among whom I have gone these twenty-three years, preaching the gospel of Jesus. To serve them in the gospel I would gladly, a thousand times over, give up my life…. There I hope to spend what remains of my life, and when my day of service is over I should like to find a resting-place within sound of its surf and under the shade of its waving bamboo.

中文翻譯:

遙遠的福爾摩沙是我所摯愛的地方,在那裡我曾度過最精華的歲月,那裡也是我生活關注的中心。望著島上巍峨的高峰、深峻的山谷及海邊的波濤,令我心曠神怡。我也喜愛島上的住民,這二十三年來我對著那些深膚色的漢人、平埔族及原住民傳講耶穌的福音。為了在福音裡服事他們,即使賠上生命千次,我也甘心樂意。我期望剩餘的生命都在那裡服事,當服事之日完結時,願在那裡找到一處有海浪聲及搖曳的竹蔭下得到永遠的安息。(林晚生翻譯《福爾摩沙紀事——馬偕臺灣回憶錄》)

1895年,馬偕全家五人正在預備航向日軍接收後四處戰亂中的臺灣,此行有如一場邁向死亡之旅,但對他而言卻是「回家」。馬偕以回到臺灣作為他一生故事的結尾——六年後的62馬偕去世,葬在淡水

這趟回臺灣前,他在自傳中寫下:

「我喜愛島上的住民,這23年來我對著那些深膚色的漢人、平埔族及原住民傳講耶穌的福音。為了在福音裡服事他們,即使賠上生命千次,我也甘心樂意。在我現在所寫這本書尚未出版前,我會再次朝西往遠東去,在上帝的帶領下,必將平安到達太平洋彼端我心愛的福爾摩沙之家。」

馬偕的甘心樂意、路得的甘心樂意,許多人的甘心樂意。濟南教會的歷史及未來,更需要你我「甘心樂意」的參與。盼望這一份「甘心樂意」,你我都有份。願上帝紀念。


二、用心參與聖工,教會的建造是人人有責

就像以色列人民對於建造會幕所作的一切奉獻,他們都是出於甘心樂意的奉獻要來建造聖幕,而且奉獻者包括不同性別(22,29)、婦女(25-26)及領袖(27)。總之,聖幕的建造需要每個人都用心參與在其中,上帝喜悅的是甘心樂意的心(參林後9:7)

教會的建造必須遵行上帝的話,就像以色列人「是照上主所吩咐摩西的」去做。且教會的復興乃需要每一個人,不分男女,也不分社會階級,同心協力且「用心」去建造、去經營。

幾個禮拜前遇到一位衛理公會的同工,與他分享近況,他談到教會裡的困境,參與服事者太少,因為衛理公會主要帶領、教導的服事都是牧師、傳道才能做,因此他必須身兼數職。而我們教會主日學有校長、師長參與,團契有會長規劃及帶領,甚至我們也期待邀請更多教會的社青或是老師來參與少年、青年的事工,這樣才是體現十六世紀「萬民皆祭司」的信仰價值。

使徒保羅對教會的詮釋,他透過肢體的比喻,提醒人人參與的重要性,甚至在聖靈帶領下彼此連結。今天通過出埃及記,更是讓我們看到,早在上帝的旨意裡,聖幕的建造就需要我們用心參與聖工,而且聖幕或是教會的建造是人人有責。願上帝幫助我們。


問題討論:

1.為什麼猶太人/基督徒要奉獻?奉獻的意義是什麼?

2.我們如何表明「以上帝為中心」的信仰態度?

3.這段經文對當下的我們有什麼啟發?可以帶出什麼行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