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8日 星期日

出埃及記33:1-23懇求上帝帶領

 懇求上帝帶領

2022.5.8台北濟南長老教會母親節主日禮拜講道大綱

出埃及記33:1-23


我要把你們當作我的子民,我也要作你們的上帝。(出埃及記6:7)

對於毀約的人,上帝則說「不再」與他同在。


一、無領袖沒關係,但不能無上帝(33:1-6)


上帝記念與以色列祖先所立的約


上帝依舊按約差遣使者帶領人民,但祂不再親自帶領。


以「不再佩帶裝飾品」作為悔改的行動


在門上用鑽子穿透他的耳朵。這樣,他就終身作你們的奴隸。對待女奴也用同樣的方法。(申命記15:17)


二、聖幕為何要設在城外?(33:7-11)


聖幕為何要設在城外?


誰才會住在營外?


自覺與上帝很親近,而對上帝怠慢、輕忽,不以上帝為中心


三、上主俯就、屈尊降卑


上帝不是一位「頤指氣使」(歹聲嗽,pháiⁿ siaⁿ-sàu)的法老


上帝之所以「全能」,正因為祂「能」自我限制)

「俯就」(accommodation)

無論對甚麼人,要同心彼此關懷。不要心驕氣傲,倒要俯就卑微;也不要自以為聰明。(羅馬書12:16)


四、跟隨上主的背影


「了解」希伯來文 “יָדַע”(yâda)的意思是「認識」


摩西要求更深的認識上主,看到更多上主的榮耀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第一個問題:「人活著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上帝應許摩西看到祂的背影


這段經文給我們帶來很好的信息:


一、要有敬虔的領袖,更要有上帝在我們當中


沒有領袖沒關係,但是不能沒有上帝


要有敬虔的領袖,更要有上帝在我們當中


二、上帝答應讓以色列人看到他的背影,而他人也看著我們的背影


道成為人,住在我們當中,充滿著恩典和真理。我們看見了他的榮耀,這榮耀正是父親的獨子所當得的。(約翰福音1:14)


看我們這些跟隨基督腳步行走的人的背影


問題討論:

1.上帝用雲柱作為與以色列人同在的記號,回顧台灣歷史和當今處境,什麼是上帝與台灣人應許和同在的記號?

2.試想,我們要上帝同在,還是要上帝的賞賜(例如,流奶與蜜豐饒之地)?為什麼?

3.摩西為何不為自己求?摩西向上帝懇求的內容是什麼,意義何在?



劉榮主長老回應詩

懇求上帝帶領

          出埃及記33:1-23

1、上帝立約的目的

      塑造信仰共同體

      選民毀約拜金牛

      神不同在並遠離


2、差譴使者與摩西

      帶領行越曠野地

      設立會幕在營外

      要民尋找用心意


3、上帝屈尊降卑微

      允見背影來跟隨

      摩西懇求神帶領

      為民代求並懺悔


4、教會同工眾信徒

      看主背影跟腳步

      用愛憐憫與包容

      背影引人來信主


講道篇


懇求上帝帶領

2022.5.8台北濟南長老教會母親節主日禮拜講道篇

出埃及記33:1-23


今天是特別的日子,敬祝媽媽們母親節快樂,願上帝恩典與每位媽媽同在。今年有「主知名」者奉獻防疫用的酒精噴霧器給每一位已婚姐妹,加強洗手、酒精消毒,是很重要的防疫生活。今年(2022)一月以來Omicron病毒已經肆虐歐美亞洲多個國家,疫情週期大概四、五個月後都緩解了;臺灣四月初也爆發Omicron疫情,根據防疫中心的預估五月二十日將達到高峰,疫情週期也預估有四、五個月才能減緩下來。過去一週來,我們身旁的親友或多或少都傳出確診或是被列為密切接觸者而必須居家隔離,好在無症狀、輕症比例高達99.74%。願上帝看顧臺灣、賜我們平安。

今天早上,我們繼續來看出埃及記第卅三章。

以色列人民在西奈山下搭營住了一年多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摩西把人民組織起來,也頒佈許多律例、典章,來維持社會秩序。也按照上帝的指示建造聖會,建立獻祭與祭司制度,塑造信仰共同體。

經過一年多的訓練時間,摩西認為以色列人民已經準備好,可以跟上帝立約,即上帝呼召摩西時所說的:「我要把你們當作我的子民,我也要作你們的上帝。(出埃及記6:7)

所以,摩西代表以色列人民上到西奈山上,要領受與上帝的生命之約——就是寫在兩塊石版上的誡命。但是摩西一去四十天,人民以為摩西在山上死了,就要求亞倫替他們製造金牛犢來帶領他們前往迦南地。我有特別提到,人民對摩西的依賴,超過應該有的尊重,因為人民幾乎把摩西當做神一樣來仰賴他,就像他們在埃及的奴性,需要有法老來統治他們。我們必須反思到,如果人過度依賴領袖,不管是再好的領袖,本質上也還是反映人渴望高高在上的主宰者,逃避作為人的責任與自由,而選擇為奴。

我們想想看,上帝準備跟以色列人民訂立生命之約,但以色列人突然變卦,去拜金牛犢。摩西怎麼不生氣呢?這一年他辛辛苦苦的組織、培訓以色列人,預備他們的心,要成為上帝國的人民。以前他們是奴隸,在曠野是烏合之眾,摩西組織他們、建立有秩序的社會,建立信仰的共同體,但這些努力竟然在短短四十天之後就消失。摩西將兩塊石版摔碎,就像原本訂立婚約的新人,將婚約撕毀一樣。摩西的生氣,也在向人民表明他不過是上帝的僕人,怎麼能因為看不到他,就要塑造金牛。不只摩西生氣,要立約的上帝更向摩西說出:「我要向他們發烈怒,滅絕他們(出埃及記32:10)這樣的話。

第卅三章則讓我們看出,上帝雖然是在生氣,但祂還是相當堅持自己與以色列人民的祖先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等人所立的約。摩西處理完以色列人民背叛上帝的事件後,再次上山領受上帝所要頒佈給以色列人民的新法版。

從聖經裡我們看到,上帝是守約的上帝,上帝對於一個與祂立過約的人,是多麼的疼愛。但是,對於毀約的人,上帝則說「不再」與他同在,就是任由他到處流蕩(參考創世記4:12該隱到處流蕩)

現在讓我們來出埃及記第卅三章的內容:


一、無領袖沒關係,但不能無上帝(33:1-6)

1上主對摩西說:「你跟你從埃及領出來的人民要離開此地,到我應許賜給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和他們後代的那土地去。2我要差遣天使引領你;我要趕走迦南人、亞摩利人、人、比利洗人、希未人,和耶布斯人。3你要去的地方是流奶與蜜的豐饒之地。但是,我不和你們同去;因為你們頑劣,恐怕我會在路上把你們消滅了。」4人民聽見了這話都很悲傷,就不再佩帶裝飾品。5上主吩咐摩西轉告他們:「你們是頑劣的人;如果我和你們一起去,哪怕是很短的時間,我可能把你們通通滅絕了。現在你們要把身上的裝飾品都摘下來,我會決定怎樣處置你們。」6因此,以色列人離開何烈山後,不再佩帶裝飾品。


經文一開始提到「亞伯拉罕以撒雅各」,這已經說明上帝是記念他與以色列人民的祖先所立的約,這約不會隨著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安息而消失,也不會隨著時代改變而消失。因為上帝是守約的上帝。但是,這群悖逆的人民,既然看輕與上帝立約,上帝也不勉強,與他們同去。但是上帝會遵守與以色列祖先所立的約,由上帝的使者帶領人民去流奶與蜜的豐饒之地,甚至上帝的使者還要幫助他們戰勝強敵,只是上帝不和以色列人民同去。

第三節上帝說:「但是,我不和你們同去;因為你們頑劣,恐怕我在路上把你們消滅了。」這是非常嚴重的事。當初是以色列人民在受壓迫與種族滅絕的危機中,向上帝哀求救他們脫離埃及法老的手,上帝憐憫他們,就差遣摩西帶領他們,並且行各樣的神蹟奇事使他們看到上帝的大能。上帝確實生氣,但是,上帝依舊按照與以色列祖先所立的約及祂給以色列人應許,會差遣使者帶領人民進入迦南地,但祂自己不再親自帶領。雖然上帝已赦免他們,但以色列人民必須對他們的悖逆承擔犯罪的後果。

第四節說:「人民聽見了這話都很悲傷」,「悲傷」的意思是悔改,他們以「不再佩帶裝飾品」作為悔改的行動。當年他們出埃及的時候,就是因為上帝的同在,使他們相當風光的離開埃及,因為他們從埃及主人的手中索取了「金銀首飾和衣服(出埃及記12:35)。如今,沒有上帝的同在,他們「很悲傷」,那些金銀首飾都將因悲傷而取下來。

前一章,記載人民當時是拿下「金耳環(出埃及記32:3)來鑄造金牛,耳環當時也是奴隸的身份「掛牌」,很像今日牧場上的牛隻耳朵上有掛牌來辨別身份。申命記就記載主人帶著奴隸,「在門上用鑽子穿透他的耳朵。這樣,他就終身作你們的奴隸。對待女奴也用同樣的方法。(申命記15:17)當他們取下這一切裝飾品,除了表達悲傷悔改之外,也代表他們不再為奴的心,單單要以上帝為中心。他們也反省到,無摩西、無領袖沒關係,但不能無上帝。如果上帝不與他們同去,他們就無法平安,也無法建立一個以上帝為中心的國度。上帝是根,根不在了賞賜有何用,上帝的同在賞賜就會源源不斷,上帝的同在才是永恆。


二、聖幕為何要設在城外?(33:7-11)

7每一次以色列人安營,摩西就把帳幕張設在跟營有相當距離的地方,稱為上主的聖幕;凡對上主有所求問的人都可以到那裡去。8每一次摩西上聖幕去,人民都站在自己的帳棚口,望著摩西,等到他進入聖幕。9摩西進去後,雲柱就降下來,停在聖幕門口;上主就從雲裡向摩西說話。10人民一看見雲柱停在聖幕門口,各人就在自己的帳棚口俯伏下拜。11每次上主和摩西面對面說話都像人和朋友談話一樣。摩西回營時,他的年輕助手—的兒子約書亞留在聖幕裡。


在第七節的描述裡,我們發現一個問題:聖幕為何要設在城外?回顧過去一年裡,即第廿五至卅一章的記載,聖幕都是設在各支派紮營的中心,就像早期歐洲城鎮的中心都是教堂。我也曾說過日本時代臺北城牆打掉後,當時總督府土木局局長長尾半平,也是我們教會的長老,他在第一個都市規劃的中心就是興建我們今日濟南教會的大禮拜堂。

以色列人民犯罪、毀約之後,聖幕不再設立在營區的中央,而是設在營外。我們再想想,誰才會住在營外?當時住在營外的人主要是痲瘋病人,此時,至聖上帝的聖幕卻是要設在營外,象徵要與受拒絕的人同在。我們也可以這樣說,上帝不與自義者同在,但上帝歡迎每位尋求他的人。

此外,我們還可以發覺一件事,聖幕的主持者應該是大祭司亞倫,但他也因為犯罪而失去他的權柄。這也很清楚的在提醒,擔任牧師、長老職分者,必須謹慎上帝所託付的使命。臺灣有句俗語「進廟欺神」,自以為與神殿很熟悉,自認為是神明的鄰居就會得到神明的庇佑,而對神明心存輕視不敬的態度。自覺與上帝很親近,而對上帝怠慢、輕忽,不以上帝為中心,確實是直得我們反省的。

第十一節說這個聖幕只有約書亞一個人在顧守。作者有意要提高約書亞以色列人民中的地位,很顯然地,亞倫原本大祭司的地位也因為敬拜金牛的事件而逐漸衰微下來。反倒,忠心耿耿的約書亞,顧守上帝的聖幕。這也給我們一個很好的警惕,作為上帝的僕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帶領人敬拜上帝、以上帝為中心,如果想要以人為中心、以自我為中心,其地位將會被他人取而代之。


三、上主俯就、屈尊降卑

12摩西對上主說:「你確曾吩咐我領人民到那地方去,卻沒有指示我要派遣誰跟我同去。你說過你了解我,也喜歡我。13那麼,求你把你的計畫指示我,使我能事奉你,繼續在你眼前蒙恩。求你記得這民族是屬於你自己的。」14上主說:「我要親自與你一道去,使你安心。」15摩西回答:「如果你不親自與我們一道去,求你不叫我們離開此地。16倘若你不與我們同去,誰知道我和你的子民在你眼前蒙恩?你的同在使我們跟世上其他民族有所區別。」


在出埃及記第四章時,我有說到摩西五次拒絕上帝對他的呼召,但是上帝並沒有生氣,上帝很有耐心地在想辦法說服祂所要揀選的僕人,上帝連續用「三」個神蹟來說服摩西。我們看到上帝不是一位「頤指氣使」(歹聲嗽,pháiⁿ siaⁿ-sàu)高傲下達命令的「法老」,我們的上帝是一位「降卑」的上帝。在創世記裡,我們認識到全能的上帝用話語創造一切,「上帝命令:『要有光。』光就出現。(創世記1:3)但在出埃及裡,我們看到上帝邀請人、呼召人,參與祂拯救的計畫,上帝給摩西有機會從過去的挫折、內在的受傷中得醫治;上帝不以祂的「神力」直接消滅法老與邪惡,上帝給摩西機會、也給法老機會。在拯救的事件上,上帝限縮自己的全能。

我曾說:上帝之所以「全能」,正因為祂「能」自我限制。上帝限縮自己的「全能/權柄」,取了僕人的本質成為人的樣式,聖經如此說:「你們要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他原有上帝的本質,卻沒有濫用(「卻沒有濫用」或譯「卻沒有牢牢地抓住」或「卻沒有用力爭取」。)跟上帝同等的特權。(腓立比書2:5-6)

上帝不是世界上那些「自我為中心」的專制獨裁者。我們的上帝,之所以「全能」,正因為祂「能」自我限制。屬靈的定律是,權柄是為了「服事」,上帝的「全能」是為了救贖、為了服事。上帝自我限制,祂不是高高在上,而是來到我們當中,與人對話,與人做朋友。

在此,我們看到上主俯就、屈尊降卑的與祂的僕人摩西對話。長老教會有個很重要的信仰精神——「與時俱進」,也就是「繼續」不斷的與時代對話,就像上帝與祂的僕人對話。約翰.加爾文(John Clavin)指出這就是上帝的「俯就」(accommodation),羅馬書第十二章十六節「無論對甚麼人,要同心彼此關懷。不要心驕氣傲,倒要俯就卑微;也不要自以為聰明。」台語漢字本翻譯「相款待著同一樣的心;心志莫得好高(hō.n-ko),著促就(chhek-chiú)卑微的;莫得掠家己做有智識。」即上帝會在每個時代中,以貼近人的方式讓人認識祂、與人對話。

在對話中摩西傾訴自己與人民的困境,在對話上帝揭露自己的旨意。第十三節摩西渴望知道上帝的旨意,他說:「那麼,求你把你的計畫指示我,使我能事奉你,繼續在你眼前蒙恩。求你記得這民族是屬於你自己的。摩西給我們一個很美的典範,就是要以上帝為中心,要尋求上帝的旨意,如此我們才能真正將上帝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四、跟隨上主的背影

17上主對摩西說:「我要照你所求的做;因為我了解你,也喜歡你。」18於是摩西說:「求你讓我看見你的榮耀。」19上主回答:「我要使我所有的光輝在你面前經過,並宣告我的聖名。我是上主;我要憐憫誰就憐憫誰,要體恤誰就體恤誰。20我不讓你看見我的面容,因為看見我的人都不能存活。21但在我旁邊有一個地方,你可以站在那裡的磐石上。22當我的榮耀經過的時候,我會把你放在巖洞中,用我的手遮掩你,等我過去。23然後我要縮回我的手;你會看見我的背,卻看不見我的面容。」


第十七節,上帝對摩西表示祂「了解」摩西。這「了解」希伯來文 “יָדַע”(yâda)的意思是「認識」,此字用在夫妻就是指親密關係,如創世記第四章第一節「亞當與妻子夏娃同房」就是用「認識」這個字。這個字用在彼此關係上,也有實實在在、坦坦蕩蕩的意思。換句話說,上帝說祂認識摩西,不是膚淺的認識,而是有著緊密的關係、實實在在的關係。因此,上帝說:「我要照你所求的做;因為我了解你,也喜歡你。

摩西要求更深的認識上帝,上帝說:「我要使我所有的光輝在你面前經過,並宣告我的聖名。我是上主;我要憐憫誰就憐憫誰,要體恤誰就體恤誰。」這更深的認識就是看到更多上主的榮耀。

使徒保羅在羅馬書的結尾這樣說:「願榮耀藉著耶穌基督歸與獨一全智的上帝,直到永遠!阿們。(羅馬書16:27)

長老會創始人約翰加爾文在他的重要著作《基督教要義》最後結尾處加上一句「榮耀歸上帝」(God Be Praised),後來逐漸演變成「榮耀唯獨歸上帝」(Soli Deo Gloria) 的宗教改革運動的信仰精神,也成為改革宗教會的核心信仰價值之一。十七世紀蘇格蘭大會(General Assembly)在制定《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The Westminster Shorter Catechism)時,第一個問題:「人活著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答案:「人的主要目的就是榮耀上帝,永遠以祂為樂。」 這更深的認識就是看到更多上主的榮耀。

在此,上帝應許摩西看到祂的背影,這樣的表達很有意思。我年輕時,很喜歡登山,在我還是菜鳥時,帶隊的嚮導會吩咐我們,走路時要看腳前狀況,也要看嚮導的背影,如果看不到背影一定要呼叫。有一次爬山時,我很累稍作休息,一下子就看不到嚮導的背影,我就呼叫,呼叫沒有回應,我就急了,就開始吹低音哨。我們被訓練,看不到背影,只能吹哨、在原地等待,不能亂跑。

等我在同一段登山路線熟悉時,我成為嚮導,我也是告訴隊員說「隨時注意我的背影」。此時摩西西奈山,我想這個比喻很適當,人生就像在爬一座信仰的高山,誰是我們的嚮導呢?或許年輕的一代都會看著老練的一代人的背影,但問題是老練的一代,我們是看誰的背影呢?


這段經文給我們帶來很好的信息:


一、要有敬虔的領袖,更要有上帝在我們當中

摩西懇求上帝帶領,他深知出埃及運動,不是靠著他,而是需要靠著上帝帶領。總之,無領袖沒關係,但不能無上帝。

2010年加州水晶大教堂(Crystal Cathedral)申請破產來處理債務。教會的收入主要是靠會友的奉獻,但水晶大教堂入不敷出,因為每一週主日崇拜的節目以及特別節日的節目開銷,非常大。教會努力用好節目、活動、表演,來吸引人。教會無形中成為娛樂的舞台。水晶大教堂不僅節目開銷大,而且人事也是個大問題,創辦者老牧師羅伯特·哈羅德·舒樂(Robert Harold Schuller)很有魅力;但繼承者,就是他的三個女兒和唯一的兒子不見得跟老牧師一樣有吸引力,再加上三個姊姊和弟弟相互競爭要繼承老爸的事業,使水晶大教堂群龍無首,甚至後繼無人。來教會的人越來越少,收入少,終於宣佈破產。現在這一間超大型的教堂後來被天主教會買走,改名為基督大教堂(Christ Cathetral)。新教的禮拜已經結束,天主教會的彌撒已經開始。

在絢麗的舞台、敬拜表演團體的華麗演出下,一度是全美國人數最多的教會。沒有了舒樂沒關係,但是不能沒有上帝。教會需要有敬虔的領袖,更要有上帝在我們當中。天主教會使得這間教堂導正走向上帝,也是值得讚許的美事。

教會目前很多走向人數的多寡而不重視信仰的中心價值,普世價值是公義,有時我們的處境是艱辛的、挫折的,而大部分的人也因自私、膽怯而不敢去挑戰不公義的事,我們應該要對上帝有信心,求上帝給我們智慧和勇氣去挑戰不公義的事。

教會所要走的路程,不是只有摩西跟上帝同在就可以了,還要全體會眾渴望上帝的同在,渴望上帝國的價值,這樣教會才能不斷的向前行。


二、上帝答應讓以色列人看到他的背影,而他人也看著我們的背影

上帝與摩西的對話,甚至展示祂的背影,都是上帝主動向人啟示祂自己。如果沒有上帝的啟示,人無法真正認識上帝。到了新約時代,上帝道成肉身住在我們中間,更是上帝對世人極致的啟示。

約翰福音說耶穌:「道成為人,住在我們當中,充滿著恩典和真理。我們看見了他的榮耀,這榮耀正是父親的獨子所當得的。(約翰福音1:14)我們不僅看到背影,而且可以與道成肉身的上帝面對面,因為耶穌充充滿滿的住在人中間。

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離開西奈曠野,就是要走向未知的將來,這必定會造成恐懼、不安、焦慮,但上帝答應讓以色列人民看到祂的背,上帝走在前面引導他們。今天上帝的獨生子耶穌基督已經降世為人,住在我們中間,我們已經看到上帝完整的榮耀,也通過祂的話來成全對聖經的認識。而且耶穌基督跟我們一同行走,我們不必擔心看不到上帝的背影。

但我們有更重要的責任:那些不認識上帝的人要看我們這些跟隨基督腳步行走的人的背影。你就是一位信仰的嚮導,一起登信仰高山的人,需要看著你的背影,他們才能登頂朝見上帝。所以,我們問問自已:我們的日常生活是不是顯示出上帝公義、憐憫的背影,讓別人感受到上帝的公義與憐憫呢?

通過我們所言所行,別人是不是可以看到上帝的雲柱和火柱,來導引他們的人生?我們教會的背影是怎樣的背影?別人所看到的教會的背影是恩惠、包容、成長、受尊敬?或者別人所看到的背影是拒絕、審判、論斷、傳謠言、使人受傷的背影?但願我們的背影是導引別人大膽的前進,使人在靈性、信仰、人格、知識、經驗、生活品質上成長。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裡,「母親的背影」也是影響我們甚巨的背影,不僅是母親,甚至有許多身兼母職者的背影,在單親家庭裡的父親,失去父母孩子的祖父母,甚至是我們屬靈的母親。他們曾顯示了上帝「神聖的背影」,如今,我們也要成為下一代或是他人信仰道路上的背影。願上帝幫助我們。


問題討論:

1.上帝用雲柱作為與以色列人同在的記號,回顧臺灣歷史和當今處境,什麼是上帝與臺灣人應許和同在的記號?

2.試想,我們要上帝同在,還是要上帝的賞賜(例如,流奶與蜜豐饒之地)?為什麼?

3.在信仰的路上,有誰是你看到的背影?你渴望成為一位信仰的嚮導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