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9日 星期六

出埃及記31:1-18立約的憑證

 立約的憑證

2022.4.10台北濟南教會棕樹主日講道大綱

出埃及記31:1-18


「棕樹主日/棕枝主日」(Palm Sunday),「聖週」(Holy Week)

錫安的居民哪,要歡喜快樂!耶路撒冷的人民哪,要歡呼!看,你們的君王來了!他得勝,凱旋而來,卻謙虛地騎著一匹驢—騎著一匹小驢。(撒迦利亞書9:9)


一、建造聖幕的匠師(31:1-11)


出埃及記的書名在希伯來原文稱為《他們的名字》


第一章接生婆施弗拉普阿的名字。到底她們做了什麼事?

接生婆敬畏上帝,不服從國王的命令(出埃及記1:17)

在上帝面前,聽從你們對,或是聽從上帝對呢?你們自己判斷吧!我們所看見、所聽到的,不能不說出來。(使徒行傳4:19-20)

人的生存不僅是靠食物,而是靠上主所說的每一句話。(申命記8:3)

比撒列」名字的意義是「上帝的蔭下」、「在上帝的保護下」

亞何利亞伯」名字意思是「父親的帳篷」


比撒列猶大支派(民數記1:27)

亞何利亞伯支派(民數記1:39)


二、謹守安息日(31:12-18)


20-31章:最後以「謹守安息日」做為結語

為何要以謹守安息日作為重要結語?


凡不遵守這日、照舊工作的人必須處死(31:14)這句話聽起來很嚴厲,也不符合我們今天的處境


整個誡命、律例,從「上帝作了以下的指示(20:1)為開始,以「上帝在西奈山上對摩西說了這些話後,把兩塊石版交給他;上帝親自在石版上寫下了他的誡命。(31:18)作為結束。


從今天這段經文裡,我們來思考二件信仰的功課:


一、遵守與上帝所立的約,我們的生命才能不斷「以上帝為中心」

謹守安息日,成為以色列人民脫離奴隸、擺脫奴性,每週所要做的。


創世記中,人的犯罪是因「自我為中心」而起

出埃及記,也是「以人(自我)為中心」對底層奴隸進行迫害


耶穌是如何詮釋、如何成全安息日的律法呢?


安息日是為人而設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而生的。(馬可福音2:27)

在安息日行善是法律所允許的。(馬太福音12:12)

親愛的朋友們,我們要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從上帝來的。那有愛的,是上帝的兒女,也認識上帝。(約翰一書4:7)


二、必須遵守所立的約,這樣的約才有意義

伊甸園之約,挪亞之約,亞伯拉罕之約,摩西之約


新約:耶穌基督救贖之約

所以,你們要知道:上主—你們的上帝是唯一的上帝。凡愛他、遵行他誡命的人,他要信實堅守他的約,以不變的愛待他們,直到千代。(申命記7:9)


問題討論:

1.我們當如何做,才可以不斷「以上帝為中心」?

2.「以上帝為中心」的生命,為何需要透過「愛人如己」來實踐?

3.我們可以如何「遵守」與上帝所立的約?



劉榮主長老回應詩

立約的憑證

          出埃及記31:1-18

1、以色列民要成聖

      神人立約作憑證

      上帝話語為中心

      代代遵守並傳承


2、歷代憑證各有別

      摩西石版頒十誡

      教人謹守安息日

      敬拜上帝不停歇


3、新約救贖恩典到

      上帝立約新記號

      洗禮聖餐授聖職

      記念基督死功勞


4、立約意義貴遵守

      實踐主話要長久

      愛神愛人好行善

      傳揚幫助人得救


講道篇


立約的憑證

2022.4.10台北濟南教會棕樹主日講道篇

出埃及記31:1-18


「棕樹主日/棕枝主日」(Palm Sunday)在基督教禮拜節期中被稱為「聖週」(Holy Week),也就是受難週的開始,即耶穌為了要完成上帝的旨意,以及應驗先知之預言,騎驢進入耶路撒冷前,群眾手持棕樹枝夾道歡迎,同時將之鋪於地上,迎接彌賽亞進城的日子。

耶穌選擇以沒人騎過的驢駒為「交通工具」,以「得勝者」的姿態進城,正應驗先知撒迦利亞之預言:「錫安的居民哪,要歡喜快樂!耶路撒冷的人民哪,要歡呼!看,你們的君王來了!他得勝,凱旋而來,卻謙虛地騎著一匹驢—騎著一匹小驢。(撒迦利亞書9:9)

基督教最重要的節期是受難週,受難週是紀念耶穌基督進入耶路撒冷城之日,直到他被釘在十字架、死亡,完成上帝救贖的工作,緊接著就是耶穌基督的復活。復活節過後七個禮拜是聖靈降臨節,因為有聖靈降臨在耶穌的門徒身上,感動他們勇敢地見證耶穌復活信息,才有今天的基督教會。

受難週是最早被紀念的節期,基督教會重視受難週主要的原因,是要喚醒基督徒知道耶穌受難的意義,明白耶穌認同人並參與人類社會的苦難,祂背負著人類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因此,基督徒要學習耶穌榜樣的第一步,就是學習與苦難的人同苦難。缺少這樣的認識,就談不上是跟隨耶穌走天路。也因此,牧師每年都會邀請兄姐在受難週期間靜默靈修和普世教會一起守節,這段時間除了避免喜慶宴樂、旅遊。

今天我們也要舉行聖禮典(洗禮、聖餐),由於新冠肺炎(COVID)變種病毒感染力強,重症極低,因此我們照常舉行聖餐。但無法使用友善環保的鋼杯,而需要採用可分解的單獨塑膠包裝,這是我們在疫情期間所能採用的措施。本週五受難日燭光禮拜、下主日復活節主日,我們也會舉行開放式聖餐(Open Communion),不分年齡、性別、宗派,是否受洗,凡願意更加認識或接受耶穌基督的恩典者,都歡迎來領受,因此復活節主日學的兒童禮拜中也會舉行聖餐,歡迎師長、學生一同來領受。

現在我們就來看今天所讀的經文:


一、建造聖幕的匠師(31:1-11)

1(出35:30-36:1)上主對摩西說:2「我已經從猶大支族挑選了戶珥的孫子、烏利的兒子比撒列。3我的靈充滿他;我賜給他聰明、才智、技巧,能夠做各樣工藝,4如設計圖案,用金、銀、銅鑄造各種器物;5能刻可鑲嵌的寶石;能雕刻木頭;又能做其他各樣精細工藝。6我又從支族指派了亞希撒抹的兒子亞何利亞伯作他的助手。對那些有精巧技藝的人,我也賜給他們才智,能夠製造我所吩咐的各種器物:7就如我的帳幕、約櫃、約櫃的蓋、帳幕的一切用具、8供餅桌和一切器具、純金的燈臺和一切用具、香壇、9獻燒化祭的壇和一切用具、洗滌盆和盆座、10精美的祭司聖服—亞倫和他的兒子們執行祭司職務時所穿的聖服、11聖油,和聖所所用芬芳的香。這一切他們必須一一照我所吩咐的製造。」


這一段記載有關建造會幕與器具的匠師,就是比撒列亞何利亞伯。這麼大的建築,不太可能僅有二個人來製作,他們二人應該是主要負責的人,所以在第六節就提到「對那些有精巧技藝的人,我也賜給他們才智」,很清楚的還有許多精巧技藝的人參與整個聖幕的建造。他們都是蒙上主賜予技能才智、知道怎樣營造聖幕的人,都按照上主的吩咐進行各項工程。

這二人是主要負責的人,就像在出埃及記第一章裡,我們讀到有二位接生婆的名字,全部希伯來人不可能只有二位接生婆,這二位可說是代表者或是負責的主管。

在講出埃及記第一章的信息時,我有特別提到本書的書名在希伯來原文稱為《他們的名字》,因為希伯來聖經裡的書名乃是以這本書第一個字來稱呼的。

如果我們以《他們的名字》來看出埃及記時,會發現很有意思的安排,這本書提及的名字沒幾個,但都特別重要。就像摩西的名字,意思是從水裡拉出,表達出在水深火熱的壓迫下,上帝伸手拉出受苦的人。而上帝首次向人(摩西)啟示「上帝的名字——耶和華」(出埃及記3:14),就是在這本書中出現的。

在第一章首先出現的名字是誰?不是那些已經過世的古人,而是第十五節所提及的接生婆。當時女性地位很低,而且接生婆還比一般的女性地位更加低賤,因為他們會碰觸當時被視為不潔淨的經血。但出埃及記卻留下這二位女性的名字,卻不是提高高在上法老的名字。這也讓我們看出這兩位接生婆在上帝眼中的地位。

這在說明,兩位接生婆的表現值得後人稱讚與學習。施弗拉普阿名字的意思是「美麗」與「光輝」,或許當我們學習她們的信仰態度時,我們的生命就會散發出美麗與光輝。

回顧一下,這二位接生婆的生命充滿美麗與光輝,到底她們做了什麼事?

即第一章第十七節所說:「接生婆敬畏上帝,不服從國王的命令」,這句話也是整個出埃及運動的中心思想「以上帝為中心」,即「聽從上帝的話語應高過聽人的命令」,這樣的信仰態度可以比較使徒行傳第四章,彼得約翰猶太議會中的回答:「在上帝面前,聽從你們對,或是聽從上帝對呢?你們自己判斷吧!我們所看見、所聽到的,不能不說出來。(使徒行傳4:19-20)

我們可以這樣了解:聽從人的話,或許可以得到物質上的滿足,也可以活得久一點;但是,真實的生命並不在於此,而是聽從上帝的話語。正如以色列人在西奈曠野的生命體驗:「人的生存不僅是靠食物,而是靠上主所說的每一句話。(申命記8:3)

再回到今天第卅一章提到比撒列亞何利亞伯,這二人的名字也在表達出以上帝為中心的價值。「比撒列」名字的意義是「上帝的蔭下」(in the shadow of God)、「在上帝的保護下」(in the protection of God),如同第三節,上帝應許的:「我的靈充滿他;我賜給他聰明、才智、技巧。」也就是說,比撒列在上帝的保護蔭下,使他得到上帝的靈充滿,並使他有聰明、才智、技巧等特殊恩賜去完成上帝的工作。

亞何利亞伯」是比撒列的助手,他的名字意思是「父親的帳篷」(Father's tent),似乎在表達他對建造聖幕的委身。

這二人的名字,所傳達出來的信息是,最好的才能是來自上帝的恩賜,在上帝的庇蔭下,透過委身建造聖幕、祭司服、聖所一切物件或其他服事來回應上帝的恩典。而且在第十一節說:「必須一一照我所吩咐的製造」,這句話在表明所有建造聖幕的工程,都是遵行上帝的旨意去做,不是依照人的喜好,也不是為了博取他人的讚美而做,也不是為了紀念人的名字而做,這一句話乃在提醒我們,凡事「以上帝為中心」、凡事「唯獨榮耀上帝」的服事態度。

另外一項要緊的描述,比撒列是屬最大的猶大支派(民數記1:27),;而第一助手亞何利亞伯則屬較小的支派(民數記1:39)這在表明上帝所賜的恩賜或呼召,是不分出身高或低,甚至建造聖幕或上帝的工,是不分出身高或低都要來參與。


二、謹守安息日(31:12-18)

12-13上主吩咐摩西轉告以色列人民,說:「你們必須謹守我的安息日;因為這是你們跟我之間永遠的憑證,表示我—上主揀選了你們作我的子民。14你們必須謹守安息日,因為這日是聖日。凡不遵守這日、照舊工作的人必須處死。15你們有六日可工作,但第七日是嚴肅的休息日,是獻給我的。凡在這日工作的人必須處死。16以色列人民要永遠謹守這一日,作為立約的憑證。17這是以色列人跟我之間永遠的憑證;因為我—上主在六日內創造了天地,在第七日停工休息。」18上帝在西奈山上對摩西說了這些話後,把兩塊石版交給他;上帝親自在石版上寫下了他的誡命。


從第二十章一開始的「十誡」,再到聖幕至聖所的「約櫃」,都在強調上帝話語的重要性。而且是透過建造聖幕來敬拜上帝,不斷聖化、不斷以上帝為中心,為了要除在埃及的奴性。

這些建造的工作都做好之後,就像上帝在創造的最後一天「第七天」,作為安息日。同樣地,聖幕一切都造完之後,最後就必須謹守安息日。因此,第二十章到卅一章的最後,以「謹守安息日」做為結語。

為何要以謹守安息日作為重要結語?

第十三節說:「你們必須謹守我的安息日;因為這是你們跟我之間永遠的憑證」,很清楚的是要作為「立約——永遠的憑證」。在挪亞時代,彩虹作為「立約——永遠的憑證」;在亞伯拉罕時代,割禮作為「立約——永遠的憑證」(創世記17:11);在出埃及、去除奴性的運動中,守安息日作為「立約——永遠的憑證」。

在第十三至十七節裡,每一節都有提到「安息」這個鑰字。因為疏忽安息日,就是藐視上帝的創造,且安息日乃是立約永遠的證據(出埃及記31:13, 17),因此第十六節才會再次嚴謹地說:「以色列人民要永遠謹守這一日,作為立約的憑證。

第十四節說:「凡不遵守這日、照舊工作的人必須處死」,『不遵守』是「成聖」的相反,不遵守安息日就是毀壞上帝與人所立永遠的約,因此「必須處死」(和合本:必從民中剪除)(出埃及記31:14,15;參民數記15:32-36)這句話聽起來很嚴厲,也不符合我們今天的處境,但放在古代,主人可以任意處死奴隸的處境下,我們就不難理解,這句話乃是在強調「上帝成為以色列人民的主人」,他的要求乃是要人民擺脫奴性,也唯有如此才能達到「上帝之下,人人平等」,沒有一個人是另一個人的主人或奴隸。

整個誡命、律例,從第二十章第一節「上帝作了以下的指示」為開始,最後在第卅一章第十八節「上帝在西奈山上對摩西說了這些話後,把兩塊石版交給他;上帝親自在石版上寫下了他的誡命。」作為結束。所要表達的是,這一切吩咐都是出於上帝。

石版」和合本譯為「法版」,原文是見證版或立約版,按照古代近東文化,立約時會將所立的約分別重複寫在兩塊石版上。立約的雙方各持一塊,但分屬上帝與以色列的石版則放在約櫃中(出埃及記25:21)


從今天這段經文裡,我們來思考二件信仰的功課:


一、遵守與上帝所立的約,我們的生命才能不斷「以上帝為中心」

出埃及記一開始的背景,就是上帝帶領以色列民族脫離奴隸的生活得到解放與自由。脫離奴隸之後,需要不斷透過誡命、律例,透過儀式性的反覆操練來克服奴隸的慣性。謹守安息日,成為以色列人民脫離奴隸、擺脫奴性,每週所要做的。藉著守安息日,這立約永遠的憑證,也在提醒他們生命是以上帝為中心的。

從創世記中,我們看到人的犯罪就是以自我為中心。在創世記中,蛇誘惑夏娃對她說:「你們一吃了那果子,眼就開了;你們會像上帝一樣能夠辨別善惡。(創世記3:5)巴別塔的故事裡也是如此,當時巴比倫平原的人說:「來吧!我們來建造一座城,城裡要有塔,高入雲霄,好來顯揚我們自己的名。(創世記11:4)人的罪就是因為人想要「以人為中心」而起的。

出埃及記中的法老心剛硬,也是「以人(自我)為中心」,對底層奴隸進行迫害,又對希伯來新生兒進行種族滅絕。當上帝差遣摩西帶領希伯來人、以色列民族出埃及的目的,就是要使他們從「以法老為中心」得到解放,轉而養成「以上帝為中心」。

如果人忘了自己上面有一位釋放他們的主上帝,他們就容易走回頭路,去找其他的人或偶像成為主人,甚至自己想要成為別人的主人。因此,需要不斷透過誡命、律例,透過儀式性的反覆操練來克服奴隸的慣性。

上帝吩咐以色列人民要謹守安息日,來表明他們分別為聖歸給上帝而成為上帝的子民,且通過謹守安息日來證明他們堅守與上帝所立永遠的約。

到了耶穌時代,謹守安息日被法利賽人誤解了,反倒成為人民的枷鎖,反而被誤用來壓迫他人。

耶穌是如何詮釋、如何成全安息日的律法呢?

耶穌說:「安息日是為人而設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而生的。(馬可福音2:27)也因此,耶穌說:「在安息日行善是法律所允許的。(馬太福音12:12),特別是使人的心靈與病痛得到安息,也就是耶穌在新的誡命中所說的:「愛人如己(馬太福音22:39)。看來,「愛上帝、愛人」是謹守安息日的具體展現。當一個人在學習「以上帝為中心」時,會展現在對人的愛,因此新約聖經這樣說:「親愛的朋友們,我們要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從上帝來的。那有愛的,是上帝的兒女,也認識上帝。(約翰一書4:7)

當我們實踐「愛人如己」的信仰時,就是活出「以上帝為中心」的信仰價值。


二、必須遵守所立的約,這樣的約才有意義

舊約聖經裡我們常常看到作者在表明上帝和人立約時,總是會有記號作證,例如:上帝創造完成將人安置在伊甸園,在園中以「辨別善惡的樹」作為立約的記號;洪水過後,挪亞之約,以「彩虹」為記號;上帝與亞伯拉罕立約時,是以「割禮」作為記號,甚至上帝說這是他與亞伯拉罕的子孫所立永久的約(創世記17:13)。

上帝在曠野與以色列人民立約,是以兩塊石版記下上帝十誡(出埃及記25:1232:15-16),甚至也以「守安息日」為記號;而當人民背棄上帝,造金牛在敬拜時,摩西是將上帝十誡的石版摔碎,以表示所立的約已經破壞掉(出埃及記32:19);而重新立約時,是再次將「十條誡命,寫在兩塊石版上(出埃及記34:28)

在新約福音書中,我們看到上帝與我們立下一個救恩的記號,就是耶穌所設立的聖餐,甚至以耶穌基督的十字架作為救贖的記號。

無論是用甚麼作記號,立約有一個很重要的認識,就是必須遵守所立的約,這樣的約才有意義。聖經告訴我們,上帝是一直遵守著祂與人所立的約,而我們人則是反覆無常,把與上帝所立的約忘了,或是故意去破壞它。若要使上帝與人所立的約常常久久,不再有毀滅的約,就必須我們努力善盡責任去實踐我們與上帝所立的約。

從讀創世記第一章到現在,所看到的是人一再地違背與上帝之間的約,結果所帶來的是上帝的憤怒和嚴厲的懲罰,這是一件值得我們注意的信仰問題。申命記向以色列人民重申說:「所以,你們要知道:上主—你們的上帝是唯一的上帝。凡愛他、遵行他誡命的人,他要信實堅守他的約,以不變的愛待他們,直到千代。(申命記7:9)若是人遵照上帝的話語,堅守與上帝所立的約,我們的生命就會得到上帝的看顧。所以,當我們在期盼上帝的祝福之前,我們應該先反省一下,我們在守約的事上遵守多少?

我們不僅要堅守與上帝所立的約,也要遵守在上帝面前所立的約。牧師、長老、執事就任的誓約;我們在受洗時曾經有發過誓約;有人也曾經帶孩子在眾人與上帝面立過約;結婚時,也曾與另一半立過約。在這些帶有信仰基礎的約上,我們是否真的好好的履行過?

此外,在上帝面前的約受洗、結婚、就任等誓約,也都有會眾的誓約與見證,換言之會眾有「連帶保證人」。就如牧師、長老、執事就任時,會眾有一個誓約是這樣說的「你們樂意接納他、尊重他、敬愛他、體貼他、協助他、為他祈禱,與他同工,興旺上帝的國。」

又一個誓約說:「為維持教會的秩序,彼此若有過失,應該稟告小會處理,不可到處散播喧嚷,以致影響教會的聲譽。你是否願意遵守?」記住,這些在上帝面前所立的約,不是一、二天的約,而是一生的約。若是我們看重所立的約,我們的生命就會得到上帝的祝福與眷顧。願聖靈更新我們的心思意念,好明察什麼是上主的旨意,知道什麼是良善、完全,可蒙悅納的。


問題討論:

1.我們當如何做,才可以不斷「以上帝為中心」?

2.「以上帝為中心」的生命,為何需要透過「愛人如己」來實踐?

3.我們可以如何「遵守」與上帝所立的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