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7李前總統登輝先生奉安禮拜
黃春生牧師/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濟南教會主任牧師
希伯來書11:13-16(台語)
13諸個攏是照信來死,未曾得著所應允的;獨獨遠遠看,歡喜來等接,閣家己認佇地上做人客,做出外的。14因為按呢講的是表明亻因(in)啲尋一個祖家。15亻因數念所對遐出來的地,就有通倒去的機會。16 總是今亻因欣慕閣卡好的,就是佇天裡的。所以上帝稱做亻因的上帝,無掠做見誚,因為已經替亻因備辦一個城。
希伯來書11:13-16(華語)
13這些人是至死有信心的人。他們並沒有領受到上帝所應許的;可是從遠處觀望,心裏歡喜,又承認他們在世上不過是異鄉人和旅客。14說這話的人顯然表示他們在替自己尋求一個家鄉。15他們並不懷念已經離開了的地方,否則,他們還有回去的機會。16他們所渴慕的是那在天上更美好的家鄉;所以,上帝並不因他們稱他為上帝而覺得恥辱,因為他已經為他們預備了一座城。
敬愛的蔡總統、賴副總統,李前總統的家人及在坐的每一位,大家平安。
死亡是人一生最重要的事。你整個人生都是在為這個決定性的日子做調整與準備。
在西班牙有一所創辦於1664年的「托拉畢斯特」(Trappist)修道院,創辦者也是該院長藍塞(Rance,1626~1700),他訓練無數委身的神職人員,特別在十八世紀時獻身前往中南美洲和非洲,從這所修道院出身的神職人員最具使命感。
該院院長藍塞神父在訓練學生日常起居生活上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就是規定在院內師生彼此相遇時的請安用語要說「Memento Mori」這句拉丁語,意思就是「記得你會死」。這樣的用語實在很特別,不是我們一般人想像得到,但卻是這所修道院每天此起彼落、隨處可聞的請安話,這跟我們臺灣人在早期相遇時問安、打招呼時所說的「吃飽了嗎?」(chia̍h-pá bōe?)確實是很不一樣。
為什麼藍塞院長會用「記得你會死」這句話來成為修道院裡面彼此的問候語?原因是跟基督信仰對生命的了解有密切關係。當一個人想到自己的生命有限時,就會明白自己只不過是人,是受造的人,有生命的極限,以及各種能力的限制。當人認識到自己的有限時,進而謙卑在上帝面前,尋求上帝的帶領,這一點也是李前總統的信仰深刻體驗。
李前總統在李登輝學校授課「國家領導的經驗」的講義中,提到領導者的條件共有五項,其中的第一項最重要,就是「有信仰才能了解內心的軟弱」,表達出信仰對領導者的重要性。他曾說:「這是登輝在總統任期中,各種施政行為的內發性一切價值的價值轉換(Umwertung aller werte)的原動力,也就是登輝一生經歷各種困難處境,遭受攻擊能不被打倒,堅持原則的力量來源。」
「Memento Mori —— 記得你會死」。當人有這樣的自我認識時,才不會把自己當作「偉人」看待,因為所謂「偉人」,往往都是那些忘了自己只不過是人,而想要駕馭、支配他人的獨裁者。
想一想,記得你會死!並不是修道院的修士有受虐狂,其實這是一種非常有智慧的習慣。當你也這樣想的時候,你可能會發現一切都改變了,連最微不足道的一個小動作,對你的意義也可能都不一樣了。一切都變得更輕鬆自在與豁達,就像李前總統所講的「誠實自然」。
死亡是一個奧秘,我們渴望探究它、面對它、接受它,甚至是超越它。人如何超越死亡?在基督信仰裡,耶穌超越死亡,他從死裡復活,耶穌向世人宣告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約翰福音11:25-26)
死亡不會只是威脅我們的終點,在基督裡它更是一個新的起點,是生命形態的改變,是進入永恆生命的開始。這也是耶穌的死與復活,所要傳遞的信息。
耶穌是為我們而死的,如果我們把死亡當成為了愛而獻身,那麼,我們就能在死亡中,成為別人的祝福。
面對死亡的藝術在於,我們不只為自己而死,也為別人而死。耶穌因愛而獻身,他的生命為世人帶來豐盛的祝福,指引人追求上帝國的價值。真正跟隨耶穌基督的人,也會學習他的樣式因愛而獻身,直到讓自己躺入上帝的懷中。
我們摯愛的李前總統登輝弟兄,他效法耶穌基督,他為愛臺灣而獻身在這片土地,他的生命為臺灣人民與土地帶來祝福。李前總統曾說希望將骨灰灑在玉山,他所要表達的是他對臺灣土地的認同,要與這片土地融為一體。我們也期待他的玉山精神,感召每一位臺灣人為愛臺灣而獻身在這片土地,無論是先來後到,總是要認同臺灣、融入土地、活出玉山精神。
耶穌自己也在死亡前,安慰那些因為將要失去老師而悲傷的門徒,耶穌說:「然而,我實在告訴你們,我去,對你們是有益的;我不去,那慰助者就不會到你們這裏來;我去了,就差他來。」(約翰福音16:7)耶穌為他的死所說的話,我們也可以用在自己面對死亡之上。
最好的死亡操練就是跟隨耶穌為他人而死,把影響我們的一切交付給他們。那麼,自己的死亡就不再是個孤單的事件,而是一種為愛而獻身的行動。我們把從外界遭遇的一切,跟耶穌一樣,轉變成一種獻身和愛的行動,成為信仰的實踐。如同李前總統的祈願:「臺灣民主更深化」、「臺灣人民更團結」,這也是他對臺灣的愛與獻身的最後寄語。
將我們的死亡視為與他人合一,以及傳遞上帝國的精神給後人,是一個美好死亡的重要方法。在新約路加福音中還為我們指出另一條路,指出在死亡中,我們最深層的渴望就能夠被滿足。對於古希臘人來說,人類最深的渴望就是看見神。在死亡中,我們可以看見上帝的榮耀。死亡是唯一的方法,讓我們開始能夠看見上帝。耶穌在路加福音中,在他死前就對門徒說:「基督不是必須經歷這一切才進入榮耀嗎?」(路加福音24:26)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就是邁向上帝榮耀之路。所以,我們也可以藉由實踐上帝國的理想而死,並在死亡時刻邁向上帝的榮耀。
新約希伯來書11:13-16,更讓我們明白歷代的基督徒,他們是存著對上帝的信心,而回到天上永恆的家鄉。我們摯愛的李前總統,他實踐他的信仰,完成上帝對他的呼召,如今他已經回到天上永恆的家鄉,台語說:「佇天裡的祖家」(Tī thiⁿ-ni̍h ê chó͘-ke),他安息在上帝的懷中。
想想,「當你工作結束後,家是你回歸的地方。」對基督徒來說:「當你在地上工作完成後,天上永恆的家是你回歸的地方。」
我們敬愛的李前總統已經在上帝的帶領回到天上永恆的家,願我們也以為愛而獻身來紀念他。也與耶穌一起祈禱:「天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裏。」(路加福音23:46),深深躺進上帝的慈愛裡。
我們同心來祈禱:創造宇宙萬物的天父上帝,在祢的帶領之下,我們所敬愛的李前總統已經為愛而獻身,行公義、好憐憫回應上帝的呼召。在上帝的應許中,回到永恆的天家。願我們承繼他的精神,委身在臺灣的土地,實踐上帝國的價值。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祈禱,阿們。
芬蘭自12世紀被瑞典佔領,後來又被俄國沙皇佔領,使芬蘭成為俄國的奴隸,沙皇不准芬蘭人民出版報紙,因報紙經常揭露沙皇罪行、並號召人民抵抗沙皇。1899年11月芬蘭人民發起一些音樂演奏會。當時,西貝流士譜寫了一部管弦樂曲〈芬蘭的覺醒〉組曲,最後一部分就是〈芬蘭頌〉,該曲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及人民的熱愛,是芬蘭人民在帝俄統治下極痛苦的產物。當時沙皇不准該曲公演,1900年西貝流士又修訂了該組曲,改名〈史歐米〉(Suomi,芬蘭別名,即湖泊或千湖之國)在國外演出,受到人們的歡迎和喜愛,曲調很有民歌風味,表現出芬蘭人的靈魂和理想。
西貝流士寫過許多宗教音樂,〈芬蘭頌〉於1933年才被採用來配合施萊格爾的詩,台語聖詩則在2009年收入此曲。
三立
台視
自由
中時
民視
TVBS新聞
蘋果
中天
聯合
中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